- 382.00 KB
- 2021-05-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倒计时第2天 选修3-4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光 电磁波
A.主干回顾
B.精要检索
一、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1.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象
(1)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①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用A表示.
②周期: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用T表示.
③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用f表示.
④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关系为T=.
(2)简谐运动:物体所受的力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振动.动力 特征:F=-kx.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Asin.
(3)简谐运动的图象
简谐运动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函数曲线.
图象的应用:①可直接读取振幅、周期、各时刻的位移.②判定各时刻回复力、加速度及速度的方向.③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2.单摆、单摆的周期公式
在偏角很小(θ≤5°)的情况下,单摆做简谐运动.
(1)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公式中l为单摆的等效摆长,是指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
(2)由周期公式可知,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质量m和振幅A无关,只与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
(3)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
3.受迫振动和共振
(1)物体在外界驱动力(能够使物体发生振动的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
(2)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3)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的现象叫做共振.
4.机械波
(1)机械波的分类:横波和纵波
横波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纵波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2)机械波的特点
①对理想的简谐波,各质点振幅相同.
②各质点的振动周期都与波 的振动周期相同.
③离波 越远的质点,振动越滞后.
④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
⑤机械波向前传播的是运动形式,也是传播能量和传递信息的方式.
5.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波速与波长、周期(频率)的关系:v==λf.
(1)周期和频率只与波 有关,波在传播过程中周期和频率不变.
(2)波速只与介质有关,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波速是一个定值,与波 无关.
(3)波长既与波 有关又与介质有关.
6.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1)产生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等.
现象:两列波相遇时,某些区域总是振动加强,某些区域总是振动减弱,且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相互间隔.
(2)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大,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7.多普勒效应:波 的频率是不改变的,只是由于波 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了变化.靠近(或远离)波 ,频率增大(或减小).
二、电磁波
1.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电磁波及其传播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2)电磁波:变化的磁场和变化的电场交替产生,形成电磁场,电磁场由近及远地向外传播形成电磁波.
电磁波是横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3×108 m/s.
2.电磁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
(1)电磁波的产生:振荡电路的特点——采用开放电路、频率足够高.
(2)发射电磁信号需经过调制过程,调制分调幅、调频两种.
(3)调谐: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
解调:使声音或图象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 的过程.
3.电磁波谱
电磁波按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三、光
1.光的折射定律
(1)折射定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2)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折射率
折射率:n==,其中θ1为光在真空(空气)中的入射角,θ2为光在介质中的折射角,c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为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全反射、光导纤维
(1)全反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
(2)现象: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
(3)临界角:sin C=,C为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
(4)应用——光导纤维
它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折射率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4.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1)干涉现象:两列相干光波相叠加,某些区域的光被加强,某些区域的光被减弱,且加强区与减弱区互相间隔的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
干涉条件:两光 发出的光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双缝干涉:①条纹间距:Δx=λ
②亮、暗条纹产生的条件:某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
Δx=
(2)薄膜干涉
①形成:由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光叠加而成.(薄膜一般指肥皂膜或空气膜等)
②条纹:彼此平行的明暗相间的条纹.若白光入射,得到平行的彩色条纹.
③应用:增透膜(其厚度应为光在薄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用于检查工件表面的平整度.
(3)光的衍射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偏离原 的直线传播路径,绕到障碍物后面继续传播的现象叫光的衍射.
(4)光的偏振
在与光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光振动沿各个方向均匀分布的光叫自然光,光振动只沿着某个特定方向的光叫偏振光.
C.考前热身
1.(2017·扬州模拟)(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照相机、摄影机镜头表面涂有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B.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变为红光,则条纹间距变窄
C.太阳光是偏振光
D.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2)某同 用插针法测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图1
A.将玻璃砖放置在固定于水平木板的白纸上,用铅笔记录玻璃砖直径的两个端点EF;
B.先取走玻璃砖,连接EF,作EF的中垂线MN交于EF于O点,取直线OQ,在OQ上竖直地插上大头针P1、P2;
C.再将玻璃砖放回原位置,在图中EF的下方透过玻璃砖观察P1、P2;
D.为确定出射光线OR,至少还须插1枚大头针P3,在插入第三个大头针P3时,要使它________.
如图1是某次实验时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根据该图可算得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如图2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的传播速度v=2 m/s.
图2
①写出x=0.5 m处的质点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②求出x=0.5 m处的质点在0~5.5 s内通过的路程.
【解析】 (1)照相机、摄影机镜头表面涂有增透膜,是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A正确;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由Δx=λ可知,仅入射光由绿光换为红光,则条纹间距变宽,B错误;太阳光是自然光,C错误;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D正确.
(2)确定第三个大头针P3的位置的方法是:使P3挡住P1、P2的像.在OQ和OR上截取相同的长度OG和OH,过G和H作法线M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I和J,用mm刻度尺测量出GI和HJ,则玻璃的折射率n==1.7.
(3)由波形图可知,A=5 cm λ=2.0 m.
则波的周期T==1.0 s
①x=0.5 m处的质点t=0时的位移为A=5 cm
故x=0.5 m处质点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y=5cost cm=5cos 2πt cm.
②t=5.5 s=5.5T,故x=0.5 m处质点振动的路程为4A×5.5=22A=
110 cm.
【答案】 (1)AD
(2)挡住P1、P2的像 1.7(1.5~1.9都算对)
(3)①y=5cos 2πt cm ②110 cm
2.(2017·无锡模拟)(1)(多选)下列关于图3所示的图象描述和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导 号:17214240】
图3
A.图甲是多普勒效应的图象,B处的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大于波 发出的频率
B.图甲是多普勒效应的图象,A处的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大于波 发出的频率
C.图乙是受迫振动的振幅随驱动力频率变化的图象,物体做受迫振动时频率始终等于固有频率
D.图乙是受迫振动的振幅随驱动力频率变化的图象,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振幅最大
(2)如图4甲所示,A、B两人乘坐两艘飞船分别以0.6c和0.8c的速度相向运动,分别向对方发射一列相干光波,设真空中光速为c,B观察到A发出光波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两列光波相遇如图乙所示,实线表示光波的波峰,则MN连线的中点F的振动________(选填“加强”、“减弱”或“不振动”);
图4
(3)光导纤维现已在通讯、医疗技术中大量使用,如图5所示,一束光不论以多大的入射角射到光纤的ab面上,经光纤传导后都能从光纤的cd
面射出,实现信息的传递,求光纤的折射率应满足的条件.
图5
【解析】 (1)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匀速传播的,由图甲可知,波 在靠近B处,远离A处,所以B处的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大于波 发出的频率,A处的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小于波 发出的频率,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根据共振的条件知选项D正确、C错误.
(2)根据相对论光速不变原理可知,B观察到A发出光波的速度为c,由于光速不变,因此两列光的波峰到达F点时通过的距离相等,因此所用时间相等,即两波峰同时到达F点,则中点F的振动为加强.
(3)由题意“光束不论以多大的入射角射到光纤的ab面上,经光纤传导后都能从光纤的cd面射出”可知,光束进入纤维后在ad、bc面上将发生全反射,作出光路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由折射定律有:n=,显然入射角i越大,折射角γ越大,光束达到ad面上时的入射角α越小,要使能发生全反射,需满足:α≥C(其中C为临界角),即有sin α≥
不妨设光束以最大入射角i=90°入射至ab面,此时有:n=
由图中几何关系有:γ+α=90°
解得:n≥.
【答案】 (1)AD (2)c 加强 (3)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