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2.40 KB
- 2021-05-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 11
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计
得 分
全卷共七题,总分为 140 分
一、( 15 分)如图预 18-l 所示,杆 OA 长为 R,可绕过 O 点的
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其端点 A系着一跨过定滑轮 B 、C 的
不可伸长的轻绳,绳的另一端系一物块 M ,滑轮的半径可忽略,
B 在 O 的正上方, OB 之间的距离为 H 。某一时刻, 当绳的 BA段
与 OB 之间的夹角为 时, 杆的角速度为 ,求此时物块 M 的速
率 Mv 。
二、(15 分)两块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大平板 A、 B ,相距 d ,两极
间的电压为 U 。一带正电的质点从两板间的 M 点开始以竖直向上的
初速度 0v 运动,当它到达电场中某点 N 点时, 速度变为水平方向, 大
小仍为 0v ,如图预 18-2 所示.求 M 、 N 两点问的电势差.(忽略
带电质点对金属板上电荷均匀分布的影响)
三、( 18 分)一束平行光沿薄平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经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 48cmf 处,
透镜的折射率 1.5n 。若将此透镜的凸面镀银,物置于平面前 12 cm 处,求最后所成象的位置。
四、 (1 8 分)在用铀 235 作燃料的核反应堆中, 铀 235 核吸收一个动能约为 0.025 eV 的热中子 (慢
中子)后,可发生裂变反应,放出能量和 2~ 3 个快中子,而快中子不利于铀 235 的裂变.为了能使
裂变反应继续下去,需要将反应中放出的快中子减速。有一种减速的方法是使用石墨(碳 12)作减
速剂.设中子与碳原子的碰撞是对心弹性碰撞, 问一个动能为 0 1.75 MeVE 的快中子需要与静止的
2001-09-09
2 / 11
碳原子碰撞多少次,才能减速成为 0.025 eV 的热中子?
五、( 25 分)如图预 18-5 所示,一质量为 M 、长为 L 带薄挡板 P 的木板,静止在水平的地面上,
设木板与地面间的静摩擦系数与滑动摩擦系数相等,皆为 .质量为 m 的人从木板的一端由静止开
始相对于地面匀加速地向前走向另一端,到达另一端
时便骤然抓住挡板 P 而停在木板上.已知人与木板间
的静摩擦系数足够大,人在木板上不滑动.问:在什
么条件下,最后可使木板向前方移动的距离达到最
大?其值等于多少?
六、( 24 分)物理小组的同学在寒冷的冬天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他们把一个实心的大铝球加热到
某温度 t ,然后把它放在结冰的湖面上(冰层足够厚),铝球便逐渐陷入冰内.当铝球不再下陷时,
测出球的最低点陷入冰中的深度 h .将铝球加热到不同的温度,重复上述实验 8 次,最终得到如下
数据:
实验顺序数 1 2 3 4 5 6 7 8
热铝球的温度 t /℃ 55 70 85 92 104 110 120 140
陷入深度 h /cm 9.0 12.9 14.8 16.0 17.0 18.0 17.0 16.8
已知铝的密度约为水的密度的 3 倍,设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及湖面冰的温度均为 0℃.已知此情
况下,冰的熔解热 53.34 10 J/kg .
1.试采用以上某些数据估算铝的比热 c .
2.对未被你采用的实验数据,试说明不采用的原因,并作出解释.
3 / 11
七、( 25 分)如图预 18-7 所示,在半径为 a 的圆柱空间中(图中圆为其横截面)充满磁感应强
度大小为 B 的均匀磁场,其方向平行于轴线远离读者.在圆柱空间中垂直轴线平面内固定放置一绝
缘材料制成的边长为 1.6L a 的刚性等边三角形框架 DEF ,其中心 O 位于圆柱的轴线上. DE 边
上 S点 ( 1
4
DS L )处有一发射带电粒子的源, 发射粒子的方向皆在图预 18-7 中截面内且垂直于 DE
边向下.发射粒子的电量皆为 q (> 0),质量皆为 m ,但速度 v 有各种不同的数值.若这些粒子与
三角形框架的碰撞均为完全弹性碰撞,并要求每一次碰撞时速度方向垂直于被碰的边.试问:
1.带电粒子速度 v 的大小取哪些数值时可使 S 点发出的粒子最终又回到 S 点?
2. 这些粒子中,回到 S 点所用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参考解答、评分规范
一、参考解答
杆的端点 A 点绕 O 点作圆周运动,其速度 Av 的方向与杆 OA 垂直,在所考察时其大小为
Av R (1)
对速度 Av 作如图预解 18-1 所示的正交分解,沿
绳 BA的分量就是物块 M 是速率 Mv ,则
cosM Av v (2)
由正弦定理知
sin sinOAB
H R
( 3)
由图看出
2
OAB (4)
由以上各式得
sinMv H (5)
评分规范:本题 15 分
4 / 11
其中( 1)式 3 分;(2)式 5 分;(5)式 7 分。
二、参考解答
带电质点在竖直方向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 g ;在水平方向因受电场力作用而做匀加
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 a 。若质点从 M 到 N 经历的时间为 t ,则有
0xv at v ( 1)
0 0yv v gt (2)
由以上两式得
a g (3)
0vt
g ( 4)
M 、 N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2
2 01
2 2
vx at
g (5)
于是 M 、 N 两点间的电势差
2
0
2MN
UvUU x
d dg
(6)
评分规范:本题 15 分
(1)、( 2)式各 3 分;( 3)、( 4)式各 2 分;( 5)式 3 分;( 6)式 2 分。
三、参考解答
1.先求凸球面的曲率半径 R。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与平面垂直,不发生折射,它在球面上发生
折射,交主光轴于 F 点,如图预解 18-3-1 所示。 C 点为球面的球心, CO R,由正弦定理,可得
sin
sin( )
R f r
R r i
( 1)
由折射定律知
sin 1
sin
i
r n (2)
当 i 、 r 很小时, sin r r , sin( )r i r i ,
sin i i ,由以上两式得
11 1
1 1
f r n
R r i n n
(3)
所以
( 1)R n f ( 4)
2. 凸面镀银后将成为半径为 R的凹面镜,如图预解 18-3-2 所示
5 / 11
令 P 表示物所在位置, P 点经平面折
射成像 P ,根据折射定律可推出
P O nPO ( 5)
由于这是一个薄透镜, P 与凹面镜的距离
可认为等于 P O ,设反射后成像于 P ,则
由球面镜成像公式可得
1 1 2
RP O P O
(6)
由此可解得 36 cmP O ,可知 P 位于平面的左方,对平面折射来说, P 是一个虚物,经平面折射
后,成实像于 P 点。
1P O
nP O
(7)
所以 24 cmP O ( 8)
最后所成实像在透镜左方 24 cm 处。
评分规范:本题 18 分
(1)、(2)式各 2 分;(3)或( 4)式 2 分;(5)式 2 分;(6)式 3 分;(7)式 4 分;(8)式 3 分。
四、参考解答
设中子和碳核的质量分别为 m 和 M ,碰撞前中子的速度为 0v ,碰撞后中子和碳核的速度分别
为 v 和 v ,因为碰撞是弹性碰撞,所以在碰撞前后,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又因 0v 、 v 和 v 沿同一
直线,故有
0mv mv Mv ( 1)
2 2 2
0
1 1 1
2 2 2
mv mv Mv (2)
解上两式得
0
m Mv v
m M
(3)
因 12M m
代入( 3)式得
0
11
13
v v ( 4)
负号表示 v 的方向与 0v 方向相反,即与碳核碰撞后中子被反弹.因此,经过一次碰撞后中子的能量
为
6 / 11
2
2 2
1 0
1 1 11
2 2 13
E mv m v
于是
2
1 0
11
13
E E (5)
经过 2, 3,⋯, n 次碰撞后,中子的能量依次为 2E , 3E , 4E ,⋯, nE ,有
2 4
2 1 0
11 11
13 13
E E E
6
3 0
11
13
E E
⋯⋯
2
1
0 0
0
11
13
n n
n
EE E E
E
(6)
因此 0lg( / )1
2 lg(11/13)
nE En (7)
已知 7
6
0
0.025 1 10
71.75 10
nE
E
-
代入( 7)式即得
71lg( 10 ) 7 lg 7 7.84517 5411 2( 0.07255) 0.14512lg( )
13
n
-
(8)
故初能量 0 1.75 MeVE 的快中子经过近 54 次碰撞后,才成为能量为 0.025 eV 的热中子。
评分规范:本题 18 分
(1)、(2)、(4)、(6)式各 3 分;(5)、(7)、(8)式各 2 分。
五、参考解答
在人从木板的一端向另一端运动的过程中, 先讨论木板发生向后运动的情形, 以 t 表示人开始运
动到刚抵达另一端尚未停下这段过程中所用的时间,设以 1x 表示木板向后移动的距离,如图预解
18-5 所示.以 f 表示人与木板间的静摩擦力,以 F 表示地面作用于木板的摩擦力,以 1a 和 2a 分别
表示人和木板的加速度,则
7 / 11
1f ma (1)
2
1 1
1
2
L x a t (2)
2f F Ma (3)
2
1 2
1
2
x a t (4)
解以上四式,得
2
( )
LMmt
Mf m f F
(5)
对人和木板组成的系统,人在木板另一端骤然停下后,两者的总动量等于从开始到此时地面的
摩擦力 F 的冲量,忽略人骤然停下那段极短的时间,则有
( )Ft M m v (6)
v 为人在木板另一端刚停下时两者一起运动的速度.设人在木板另一端停下后两者一起向前移动的
距离为 2x ,地面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则有
2
2
1( ) ( )
2
M m v M m gx ( 7)
木板向前移动的净距离为
2 1X x x (8)
由以上各式得
2
1 ( )
( )( ) ( )
F LMm LmX f F
g M m M m f F MF Mf m f F
由此式可知,欲使木板向前移动的距离 X 为最大,应有
f F (9)
即 max ( )f F M m g (10 )
即木板向前移动的距离为最大的条件是:人作用于木板的静摩擦力等于地面作用于木板的滑动摩擦
力.
移动的最大距离
max
mX L
M m
(11)
由上可见,在设木板发生向后运动,即 f F 的情况下, f F 时, X 有极大值,也就是说,在时
间0~ t 内,木板刚刚不动的条件下 X 有极大值.
再来讨论木板不动即 f F 的情况,那时,因为 f F ,所以人积累的动能和碰后的总动能都
将变小,从而前进的距离 x 也变小,即小于上述的 maxX 。
评分规范:本题 25 分
(1)、(2)、(3)、(4)式各 1分;(6)式 5分;(7)式2分;(8)式3分;(9)式 2分;(10)
式3分;( 11 )式 5分;说明 f F 时木板向前移动的距离小于 f F 时的给 1分。
8 / 11
六、参考解答
铝球放热,使冰熔化.设当铝球的温度为 0t 时,能熔化冰
的最大体积恰与半个铝球的体积相等, 即铝球的最低点下陷的
深度 h与球的半径 R 相等.当热铝球的温度 0t t 时,铝球最
低点下陷的深度 h R ,熔化的冰的体积等于一个圆柱体的体
积与半个铝球的体积之和,如图预解 18-6-1 所示.
设铝的密度为 Al ,比热为 c ,冰的密度为 ,熔解热为 ,
则铝球的温度从 t ℃降到 0℃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3
1 Al
4
3
Q R ct ( 1)
熔化的冰吸收的热量
2 3
2
1 4( )
2 3
Q R h R R ( 2)
假设不计铝球使冰熔化过程中向外界散失的热量,则有
1 2Q Q (3)
解得
4 1
3
Rch t R (4)
即 h与 t 成线形关系.此式只对 0t t 时成立。将表中数据画在 h t 图中,得第 1, 2,⋯, 8次实验
对应的点 A 、 B 、⋯、 H 。数据点 B 、 C 、 D 、 E 、 F 五点可拟合成一直线,如图预解 18-6-2 所
示。此直线应与( 4)式一致.这样,在此直线上任取两点的数据,代人( 4)式,再解联立方程,
即可求出比热 c 的值.例如,在直线上取相距较远的横坐标为 8和 100 的两点 1X 和 2X ,它们的坐标
由图预解 18-6-2 可读得为
1(8.0,5.0)X 2 (100,16.7)X
将此数据及 的值代入( 4)式,消去 R,得
图 预 解
18-6-1
9 / 11
28.6 10 J/kg Cc (5)
2. 在本题作的图预解 18-6-2 中, 第1,7,8次实验的数据对应的点偏离直线较远, 未被采用. 这
三个实验数据在 h t 图上的点即 A 、 G 、 H .
A 点为什么偏离直线较远?因为当 h R 时, 从(4)式得对应的温度 0 65t ℃,(4)式在 0t t
的条件才成立。但第一次实验时铝球的温度 1 55t ℃< 0t ,熔解的冰的体积小于半个球的体积,故
(4)式不成立.
G 、 H 为什么偏离直线较远?因为铝球的温度过高( 120 ℃、 140 ℃),使得一部分冰升华成
蒸气,且因铝球与环境的温度相差较大而损失的热量较多,( 2)、( 3)式不成立,因而( 4)式
不成立.
评分规范:本题 24 分
第1问 17 分;第二问 7分。第一问中,( 1)、( 2)式各 3分;( 4)式 4分。正确画出图线 4分;解出
(5)式再得 3分。第二问中,说明 A 、 G 、 H 点不采用的原因给 1分;对 A 和 G 、 H 偏离直线的
原因解释正确,各得 3分。
七、参考解答
带电粒子 (以下简称粒子) 从 S 点垂直于 DE 边以速度 v 射出后, 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
运动,其圆心一定位于 DE 边上,其半径 R可由下式
2mvqvB
R
求得,为
图 预 解
18-6-2
10 / 11
mvR
qB (1)
1. 要求此粒子每次与 DEF 的三条边碰撞时都与边垂直,且能回到 S 点,则 R 和 v 应满足以下
条件:
(ⅰ)与边垂直的条件.
由于碰撞时速度 v 与边垂直,粒子运动轨迹圆的圆心一定位于 的边上,粒子绕过 顶点 D 、
E 、 F 时的圆弧的圆心就一定要在相邻边的交点(即 D 、 E 、 F )上.粒子从 S 点开始向右作圆
周运动,其轨迹为一系列半径为 R 的半圆,在 SE 边上最后一次的碰撞点与 E 点的距离应为 R ,所
以 SE的长度应是 R 的奇数倍。粒子从 FD 边绕过 D 点转回到 S 点时,情况类似,即 DS 的长度也应
是轨道半径的奇数倍.取 1DS R ,则当 DS 的长度被奇数除所得的 R 也满足要求,即
(2 1)n
DSR R
n
n=1,2,3,⋯
因此为使粒子与 各边发生垂直碰撞, R必须满足下面的条件
1 2 1, 2 , 3,
2 1 4 5(2 1)n
L aR R n
n n
( 2)
此时 3 (6 3) 1, 2 , 3 ,nSE DS n R n
SE 为 nR 的奇数倍的条件自然满足.只要粒子绕过 E 点与 EF 边相碰,由对称关系可知,以后的碰
撞都能与 的边垂直.
(ⅱ)粒子能绕过顶点与 的边相碰的条件.
由于磁场局限于半径为 a 的圆柱范围内,如果粒子在绕 E 点运动时圆轨迹与磁场边界相交,它
将在相交点处以此时的速度方向沿直线运动而不能返回.所以粒子作圆周运动的半径 R 不能太大,
由图预解 18-7 可见,必须 R DM ( 的顶点沿圆柱半径到磁场边界的距离, R DM 时,粒子圆
运动轨迹与圆柱磁场边界相切),由给定的数据可算得
8 3 0.076
15
DM a a a (3)
将 n 1,2,3,⋯,分别代入( 2)式,得
1
21, 0.400
5
an R a
2
22 , 0.133
15
an R a
3
23, 0.080
25
an R a
4
24 , 0.057
35
an R a
由于 1R , 2R , 3R ≥ DM ,这些粒子在绕过 的顶点 E 时,将从磁场边界逸出,只有 n ≥4的粒子
能经多次碰撞绕过 E 、 F 、 D 点,最终回到 S点.由此结论及( 1)、( 2)两式可得与之相应的速
11 / 11
度
2 4, 5 , 6 ,
5(2 1)n n
qB qB av R n
m m n
( 4)
这就是由 S 点发出的粒子与 的三条边垂直碰撞并最终又回到 S 点时,其速度大小必须满足的
条件.
2. 这些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2 RT
v
将( 1)式代入,得
2 mT
qB (5)
可见在 B 及 /q m 给定时 T 与 v 无关。 粒子从 S 点出
发最后回到 S 点的过程中, 与 的边碰撞次数愈少,
所经历的时间就愈少,所以应取 4n ,如图预解
18-7 所示(图中只画出在边框 DE 的碰撞情况),
此时粒子的速度为 4v ,由图可看出该粒子的轨迹包
括3×13 个半圆和 3个圆心角为 300 的圆弧,所需时
间为
53 13 3 22
2 6
Tt T T (6)
以( 5)式代入得
44 mt
qB (7)
评分规范:本题 25 分
第一问 15 分;第二问 10 分。第一问中:( 1)式 2分;( 2)式 5分;分析出 n ≥4的结论给 4分;( 4)
式4分。第二问中:( 5)式 1分;( 6)式 7分;( 7)式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