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8.50 KB
  • 2021-05-26 发布

2018-2019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重庆一中髙2020级髙二下期半期考试 物理试题卷 ‎—、单项选择題:本题共10小题,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題 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分子的体积等于气体的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比 B. 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饱和汽压相差越大,水越难蒸发 C. 叶面上小露珠呈球形主要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 D. 单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都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 ‎【答案】C ‎【解析】‎ ‎【详解】气体的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比等于一个气体分子运动占据的空间的体积,大于气体分子的体积,选项A错误;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饱和汽压相差越小,水越难蒸发,选项B错误;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主要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选项C正确;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不能说单晶体的所有物理性质都具有各向异性,故D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电效应表明光具有粒子性,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B. 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不同原子发出的谱线都一样 C.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有关 D. 氡的半衰期为3.8天,4克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还剩下1克氡原子核未衰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表明光具有粒子性,选项A错误;各种原子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都有一定的特征,也称特征谱线,是因原子结构不同,导致原子光谱也不相同,选项B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选项C错误;氡的半衰期为3.8天,4克氡原子核,经过7.6天,即两个半衰期后还剩下克氡原子核未衰变,选项D正确.‎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是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B. 第二类永动机无法制成是因为违背了能量守桓定律 C. 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D. 干湿泡湿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是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选项A正确;第二类永动机无法制成是因为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但是不违背能量守桓定律,选项B错误;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选项C正确;干湿泡湿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的结果,选项D正确;此题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B.‎ ‎4.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缸内有一电热丝,气缸壁和隔板均绝热。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边气体温度相等。现给电热丝提供 一微弱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初始状态相比 A. 右边气体温度升髙,左边气体温度不变 B. 右边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都变大 C. 右边气体压强减小 D. 右边气体内能的増加量小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电热丝通电后,右侧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将隔板向左推,对左边的气体做功,又因左侧气体发生绝热变化,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内能增加,气体的温度升高。故A错误;右边气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但是并非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都变大,选项B错误;利用PV/T为一常数知,左侧气体的体积减小,则其压强增大,则右边气体压强也变大。故C错误。电热丝放出的热量等于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与对外做功之差,所以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值为电热丝放出的热量减去对左边的气体所做的功,故D正确。‎ ‎5.图甲为小型发电机的结构简图,线圈在两磁极间的勻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给小灯泡供电,己知小灯泡获得 的交变电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电压表的示数为6V B. 乙图中的0时刻,线圈在甲图所示位置 C. 乙图中0.5×10-2时刻,穿过甲图中线圈的磁通量为0‎ D. 乙图中1.0×10-2时刻,穿过甲图中线圈的磁通量为0‎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图乙可知交流电电压的最大值是Um=6V,所以甲图中电压表的示数为6V,故A错误;乙图中的0时刻,感应电动势为零,甲图所示时刻穿过甲图中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感应电动势最大,故B错误;乙图中0.5×10-2s时刻,感应电动势最大,穿过甲图中线圈的磁通量最小,故C正确;乙图中1.0×10-2s时刻,感应电动势为零,穿过甲图中线圈的磁通量最大,故D错误。‎ ‎6.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衰变为,经过3次α衰变,2次β衰变 B. 是α衰变方程 C. →是β衰变方程,其中β粒子来自原子的内层电子 D. 查德威克用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反应方程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衰变为,经过(234-222)÷4=3次α衰变,86-(90-3×2)=2次β衰变,选项A正确;是轻核聚变方程,选项B错误;→是β衰变方程,其中β粒子来自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电子,选项C错误;卢瑟福用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反应方程为,选项D错误。‎ ‎7.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西瓜模型”‎ B. 乙图中1为α射线,它的电离能力很弱,穿透能力很强 C. 图丙,用中子轰击铀核使其发生裂变,原子弹、核电站都利用了链式反应 D. 图丁,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研究,发现了电子并揭示了原子核内还有复杂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甲,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A错误;由左手定则可知,乙图中1为α射线,它的电离能力很强,穿透能力很弱,选项B错误;图丙,用中子轰击铀核使其发生裂变,原子弹、核电站都利用了链式反应,选项C正确;图丁,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研究,发现了电子并揭示了原子内还有复杂结构,选项D错误.‎ ‎8.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x—t和乙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在3秒末回到出发点,甲运动过程中,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6m B. 0到6秒内,甲、乙两物体位移都为零 C. 第3秒内甲、乙两物体速度方向相同 D. 第2秒末到第4秒末甲的位移大小为8m,乙的位移大小为4m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甲在3s末位移为零,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为4m,故A错误。0〜6秒内,甲的位移为 x甲=0m-0m=0m。根据v-t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知0〜6秒内乙物体的位移为0,故B正确。根据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知第3秒内甲的速度为负。由v-t图象知第3秒内乙物体速度为正,则第3秒内甲、乙两物体速度方向相反,故C错误。2〜4s内甲的位移大小为8m,乙的位移大小为零。故D错误。‎ ‎9.如图所示,长为L=1.5m的圆筒悬挂于天花板上,在圆筒的正下方有直径小于圆筒内径的小钢球C,C距圆筒下端B的距离h=2m,某时刻烧断悬挂別的悬绳,同时将小钢球C以v0=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空气阻力不计,取g= 10m/s2,小钢球C从圆筒中穿过的时间是 A. 0.015s B. 0.05s C. 0.075s D. 0.1s ‎【答案】C ‎【解析】‎ ‎【详解】球C竖直上抛,筒自由落体,假设C B点相遇时经历时间为t1,得:;代入数据得:t1=0.1s;此时桶下落速度:v1=gt1=10×0.1=10m/s;球上升速度:v2=v0-gt1=20-10×0.1=19m/s;假设小球从B到A点,经历时间为t2,则筒长为:;解得:t2=0.075s;故选C.‎ ‎10.如图所示,一小物块从一光滑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顶端O点无初速释放后,先后通过P、Q、N三点, 已知物块从P点运动到Q点与从Q点运动到N点所用的时间相等,且PQ长度为2m,QN长度为5m,则 由上述数据可以求出0P的长度为 A. m B. m C. m D. m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相等的时间为t,加速度为a,由△x=at2得加速度为: ;Q 点的速度等于PN段的平均速度为:;则OQ间的距离为:;则OP长度为:xOP=xOQ-xPQ=m=m,故ACD错误,B正确。‎ 二、多项选择題:本题共10小題,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題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铕的得0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黑体辐射随着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并且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B. 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由此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C. 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核外电子的动能増大 D. 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小,其核子结合的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答案】AC ‎【解析】‎ ‎【详解】黑体辐射随着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并且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选项A正确;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由此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选项B错误;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也减小,由可知,,则核外电子的动能増大,选项C正确;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其核子结合的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选项D错误.‎ ‎12.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r轴上,甲、乙两分子间作 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像如图。现把乙分子从r3处由静止释放,则 A. 乙分子从r3到r2加速运动,从r2到r1减速运动 B. 从r3到r1,两分子间引力、斥力均增大 C. 运动到r2时分子势能最小 D. 从r3开始向左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D ‎【解析】‎ ‎【详解】由题图知,乙分子从r3到r1,甲、乙两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所以乙分子受的合力向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乙分子向左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从r3到r1,两分子间引力、斥力均增大,选项B正确;由题图知,乙分子从r3到r1过程中,分子力一直做正功,分子势能一直减小,则运动到r1时分子势能最小,故C错误;从r1到O,甲、乙两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距离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则从r3开始向左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 ‎13.热学中有很多图像,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理想气体的体积一定不变 B. 乙图中理想气体的温度一定不变,丙图中理想气体的压强一定不变 C. 丁图中理想气体从P到Q,可能经过了温度先升髙后降低的过程 D. 戊图中实线对应的气体溫度髙于虚线对应的气体温度 ‎【答案】ACD ‎【解析】‎ ‎【详解】根据可得,可知甲图中,P-T线是过原点的直线,则理想气体的体积一定不变,选项A正确;因等温变化时PV=C,由乙图可知,图像不一定是双曲线,则乙图中理想气体的温度不一定不变;根据可得,丙图中V-T线是过原点的直线,理想气体的压强一定不变,选项B错误;P-V图象中的等温线是在第一象限的双曲线的一支,越向上温度越高,由图丙图象可知,所以从P到Q的过程中,PV乘积先增加后减小,则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故C正确;温度升高时,速率分布最大的区间将向速率增大处移动,所以气体由虚线状态变成实线状态时,温度升高,实线对应的温度一定高于虚线对应的温度,故D正确;‎ ‎14.如图甲、乙所示,容器A和容器B分别盛有氢气和氧气,用一段细玻璃管连通,管内有一段 水银柱将两种气体隔开。当氢气的温度为0℃,氧气温度是20℃时,水银柱保持静止,下列情况中正确 A. 图甲中两气体均升髙10℃,水银柱将向A侧移动 B. 图甲中氢气升高10℃,氧气升高20℃,水银柱将向A侧移动 C. 图乙中两气体均降低10℃,水银柱将向A侧移动 D. 图乙中两气体均升高20℃,水银柱将向A侧移动 ‎【答案】BC ‎【解析】‎ ‎【详解】甲图中,假定AB两个容器的体积不变,即V1,V2不变,所装气体温度分别为273K和293K,当温度升高△T时,左边的压强由p1增至p'1,△p1=p'1-p1,右边的压强由p2增至p′2,‎ ‎△p2=p′2-p2。由查理定律得:,,因为p2=p1,∆T1=∆T2=10K,所以△p1>△p2,即水银柱应向B侧移动,选项A错误。同理,若∆T1=10K,∆T2=20K,则△p1<△p2,水银柱将向A侧移动,故选项B正确;图乙中,假设水银柱不移动,则气体发生等容变化,有,所以有,因为,两气体均降低10℃,则△T相同,所以,即A气体压强减小的较大,则水银柱将向A侧移动;若两气体均升高20℃,所以即A气体压强增加的较大,则水银柱将向B侧移动;选项C正确,D错误.‎ ‎15.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当氢原子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子的波长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氢原子从n=2的能级跃迁到n=l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 B. —个处于n=4的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放出6种光子 C. 用能量为l.0eV的光子照射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可以使氢原子电离 D. 用能量为11eV电子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能使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 ‎【答案】CD ‎【解析】‎ ‎【详解】由能级图可知n=2和n=1的能级差大于n=3和n=2的能级差,则氢原子从n=2的能级跃迁到n=l的能级时辐射光的频率大于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子的频率,则氢原子从n=2的能级跃迁到n=l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小于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子的波长,选项A错误;—个处于n=4的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放出3种光子,分别对应4→3,3→2,2→1,选项B错误;n=4能级与n ‎=∞的能级差为0.85eV,则用能量为l.0eV的光子照射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可以使氢原子电离,选项C正确;用能量为lleV电子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能使氢原子跃迁到n=2的激发态,选项D正确.‎ ‎16.图甲是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电源的正负极可调换),图乙是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的 光电流与加在光电管两端电压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图线①③可知对于某种确定的金属来说,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强无关 B. 由图线①②③可知对于某种确定的金属来说,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其遏制电压越大 C. 图甲中当某频率的光入射时,电流表有示数,把滑动变阻器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一定变大 D. A、K间加反向电压时,直流电源右侧应是电源的正极 ‎【答案】ABD ‎【解析】‎ ‎【详解】由图线①③可知对于某种确定的金属来说,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强无关,选项A正确;由于蓝光的频率大于黄光的频率,由图线①②③可知对于某种确定的金属来说,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其遏制电压越大,选项B正确;图甲中当某频率的光入射时,电流表有示数,把滑动变阻器向右滑动时,若还没有达到饱和光电流,则电流表示数变大;若已经达到饱和光电流,则电流表的示数不变,选项C错误;A、K间加反向电压时,直流电源右侧应是电源的正极,选项D正确。‎ ‎17.原来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衰变后产生的新核Y和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 径迹如图所示,假定原子核X衰变时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Y核和α粒子的动能,已知Y核的动能为E0,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衰变方程为→,其中α粒子由X核中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而成 B. Y核和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方向为都逆时计方向 C. 该反应中质量亏损△m=‎ D. Y核和α粒子运动的半径之比为(Z-2): 2‎ ‎【答案】ABC ‎【解析】‎ ‎【详解】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衰变方程为→,其中α粒子由X核中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而成,选项A正确;Y核和α粒子均带正电,且衰变后速度方向相反,由左手定则可知,两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方向为都逆时针方向,选项B正确;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两原子核的动量等大反向,即,则,因EKy=E0,则反应放出的总能量为: ,反应的质量亏损:,选项C正确;根据可知, Y核和α粒子运动的半径之比为 ,选项D错误.‎ ‎18.如图,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强度相同、频率分别为v和2v单色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产生速率最大的 光电子速率之比为1:3,善朗克常量为h,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频率低于v的光都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B. 用这两种光实验时,频率为v的光所对应的饱和光电流更大 C. 该种金属的逸出功为,与入射光频率无关 D. 该种金属的逸出功为,与入射光频率无关 ‎【答案】BD ‎【解析】‎ ‎【详解】频率为v的光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频率低于v的光不一定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选项A错误;两种光的强度相同,则频率为v的光的光子能量小,则单位时间逸出的光电子的数目较多,则形成光电流的饱和光电流更大,选项B正确;由光电效应方程可知:; ,联立解得:,逸出功的大小由金属的材料决定,与入射光频率无关,选项D正确,C错误.‎ ‎19.如图所示,在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回路分别接有阻值均为R的3个定值电阻,原线圈回路所接交流电源电压恒定,当开关闭合后,3个电阻R消耗的功率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开关断开前后,变压器输入电压不变 B. 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1‎ C. 断开开关后,变压器输出电压变为断开前的 D. 断开开关后,变压器输出电压变为断开前的 ‎【答案】BC ‎【解析】‎ ‎【详解】设每只电阻的电流为I,则原线圈的电流为I,副线圈中的总电流为2I,原副线圈电流之比为1:2,由电流关系得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2:1,故B正确;开关断开前,设R的电压为u′,则副线圈的电压为u′,则原线圈的电压为2u′,原线圈回路所接交流电源电压U=μ′+2u′,则u′=U,开关断开后,设R的电压为u″,则副线圈的电压为u″,则原线圈的电压为2u″,原线圈回路所接交流电源电压,则u″=U,所以断开开关后,变压器输出端电压变为闭合前的,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发生变化,故AD错误,C正确;‎ ‎20.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可视为质点)分别从A、C两点由静止出发做加速运动,B为AC中点,两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1,在BC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2,且a1>a2,若甲由A到C所用时间为t甲,甲到C处速度为v甲,乙由C到A所用时间t乙,乙到A处速度为v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v甲>v乙 B. v甲=v乙 C. t甲>t乙 D. t甲<t乙 ‎【答案】BD ‎【解析】‎ ‎【详解】设甲在中点B的速度为v,点C的速度为v甲,AB=BC=s,则v2-0=2a1s;v甲2-v2=2a2s ;由两式可知,v甲2=2a1s+2a2s,同理可知,对乙亦有v乙2=2a1s+2a2s,故v甲=v乙 ‎,则A错误,B正确。‎ 作出两个物体的v-t图象,由于两物体在AB段、BC段加速度大小相等,两段图线分别平行,两段位移又分别相等,由图看出,t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