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7 MB
- 2021-05-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天津一中 2016-2017-1 高三年级 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物体系所受合外力始终为零,则该物体系动能不变
B.电场力对负电荷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C.磁场方向的就是小磁针 N 极的指向
D.永磁体的磁场和通电导线的磁场本质上都是由运动电荷产生
2.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 m 的圆环,圆环与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一端相连, 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的 A 点,弹簧处于原长 h.让圆环沿杆滑下,滑到杆的底端时速度为 零,则( )
A.在下滑过程中圆环的机械能守恒
B.在下滑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 .弹簧的弹性势能在整个过程中增加了 mgh
D.在下滑过程中(含始末位置)有两个位置弹簧弹力的功率为零
3.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两端加上电压 U 时,通过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 I,导线中自
1
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度为 v,若导线均匀拉长,使其半径变为原来的
2
加上电压 U,则( )
,再给它两端
v
A.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
4
I
B.通过导线的电流为
4
v
C.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
6
I
D.通过导线的电流为
6
4.如图所示,分别在 M、N 两点固定放置两个点电荷+Q 和
-q (Q>q) ,以 MN 连线的中点 O 为圆心的圆周上有 A、B、C、 D 四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 点和 B 点场强相同 B.C 点和 D 点场强相同
C.将某正电荷从 C 点沿直线移到 D 点,电势能先增大再减小 D.将某正电荷从 C 点沿直线移到 D 点,电势能先减小再增大
5.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 S,当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向右移 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灯泡 L 变暗
B.电容器 C 上电荷量减小
C.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大 D.电源的总功率变小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正
确。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6.如图所示,用两个一样的弹簧秤吊着一根铜棒,铜棒所在虚 线范围内有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棒中通以自左向右的电流,当棒静 止时,弹簧秤的读数为 F1 ;若将棒中的电流反向,当棒静止时,弹簧 秤的示数为 F2 ,且 F2 > F1 ,根据这两个数据,由此可以确定的是( )
A.磁场的方向 B.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C.安培力的大小 D.铜棒的重力
7.如图,一束由质子、氘核和氚核组成的粒子流,从相同位置沿垂直于场强的方向射
入由平行板电容器形成的同一个匀强电场中。若所有粒子均能射出电场,不计粒子的重力
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关于粒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粒子的运动轨迹相同,说明它们具有相同的初动能
B.比荷大的粒子,在射出电场时,其速度偏向角一定大
C.若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相等,则它们的初速度一定相等
D.在电场中运动时间越长的粒子,电场力对它做的功越多
8.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 M、N 两点各放一电荷量分别为+q 和+2q,完全 相同的金属球 A 和 B,给 A 和 B 以大小相等的初动能 E0(此时动量大小均为 p0)使其相 向运动刚好能发生碰撞,碰后返回 M、N 两点时的动能分别为 E1 和 E2,动量大小分别为 p1 和 p2,则( )
A.E1=E2=E0 , p1=p2=p0
B.E1=E2>E0, p1=p2>p0
C.碰撞发生在 M、N 中点的左侧
D.两球同时返回 M、N 两点
第 II 卷(本卷共 72 分)
9.(18 分)(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 A、B 两辆小车,水平面左侧有一竖 直墙,在小车 B 上坐着一个小孩,车 B 与小孩的总质量是车 A 质量的 4 倍。从静止开始, 小孩把车 A 以速度 v(对地)推出,车 A 返回后,小孩抓住并再次把它推出,每次推出的车 A 的速度都是 v(对地)、方向向左,则小孩把车 A 总共推出
次后,车 A 返回时,小孩不能再接到(小车与竖直墙 相撞无能量损失)
(2)在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 m=1. 00 ㎏的重物自由下 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如图所示为选取的 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O 为第一个点,A、B、C 为从合 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其他点未画出).已知打点
计时器每隔 0.02 s 打一次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9. 80m/s2.那么:
①纸带的 端(选填“左”或“右”)与重物相连;
②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应取图中 O 点和 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③从 O 点到所取点,重物重力势能减少量 DEP = J,该所取点的速度大小 为 m/s;(结果取 3 位有效数字)
④一位同学按如下方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在纸带上选取
多个计数点,测量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h,计算对应计数点的重 物速度为v,描绘v2-h图像,若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重 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该同学的判断依据 (填“正 确”或“不正确)
⑤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两实验小组同学分别采用了如图甲和乙所示的 装置将重物由静止释放,采用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Ⅰ、关于两图装置中重物以及实验器材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甲图中,下落物体应选择密度大的重物
B.在乙图中,两个重物的质量关系是m1 >m2
C.采用甲、乙的方案进行实验,都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交流电源、刻度尺和天平 D. 采用甲、乙的方案进行实验,都必须先释放重物,再打开打点计时器 Ⅱ、比较甲、乙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 更合理。
10.(16 分)如图所示,有一导轨由滑动摩擦因数 μ=0.25 的水平导电轨道和光滑的圆
弧导电轨道两部分组成,O 点为圆弧的圆心,半径 OP=1 m.两导体轨道之间的宽度为 0.5 m,ON 左侧的匀强磁场方向与水平轨道夹角 530,ON 右侧的匀强磁场方向竖直向 上,两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 0.5 T.质量为 0 .05 kg、长为 0.5 m 的金属细杆垂直导 轨置于金属轨道上的 M 点.MN=2.5 m.当在金属细杆内通以电流强度为 2 A 的恒定电 流时,金属细杆可以沿杆向右由静止开始运动.求(1) 金属细杆在水平轨道上运动到 N 点的速度大小.(2) 金属细杆运动到 P 点时对每一条轨道的作用力大小.
11.(18 分)坡道顶端距水平滑道 ab 高度为 h=0.8m,质量为 m1=3kg 的小物块 A 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 ab 时无机械能损失,放在 地面上的小车上表面与 ab 在同 一水平面上,右端紧靠水平滑道的 b 端,左端紧靠锁定在地面上的档板 P。轻弹簧的一端 固定在档板 P 上,另一端与质量为 m2=1kg 物块 B 相接(不拴接),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 B 恰好位于小车的右端,如图所示。A 与 B 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结合成整体 D压缩弹簧, 已知 D 与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0.2,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A、B 可视为质点,重 力加速度 g=10m/s2,求:
(1)A 在与 B 碰撞前瞬间速度 v 的大小?
(2)求弹簧达到最大压缩量 d=1m 时的弹性势能 EP?(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
(3)在小物块 A 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前,撤去弹簧和档板 P ,设小车长 L=2m,质量 M=6kg,且μ值满足 0.1≤μ≤0.3,试求 D 相对小车运动过程中两者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计算结果可含有μ)。 A
P
h
B
b a
12.(20 分)面对近期华北地区严重的空气污染,某同学设计了
一个如图所示的静电除尘器,该除尘器的上下底面是边长为 L 的正 方形金属板,前后面是绝缘的透明有机玻璃,左右面是高为 h 的用 绝缘透明有机玻璃制成可开启和关闭的通道口。使用时底面水平放 置,两金属板连接到电压为 U 的高压电源两极(下板接负极),于 是在两金属板间产生一个匀强电场(忽略边缘效应)。均匀分布的
带电烟尘颗粒在单位体积内的烟尘个数为 n,已知每个烟尘颗粒质量为 m,带正电,电荷
量为 q,不考虑烟尘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空气阻力,并忽略烟尘颗粒的重力。
(1)左右通道口关闭,假设烟尘颗粒开始都在容器内处于静止状态,在闭合开关后:
①经过多长时间颗粒可以被全部吸附?
②除尘过程中电场对烟尘颗粒共做多少功?
(2)左右通道口开启,假设烟尘颗粒以 v=10m/s 的水平速度从左向右通过除尘器,且 以上各物理量取值 U=1600V,L=0.20m,h=0.10m,n=1012 个/m3,q=+2.0×10-
17C,m=1.0×10-15kg,在闭合开关后:
①求除尘过程中烟尘颗粒在竖直方向所能偏转的最大距离;
②除尘效率是衡量除尘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除尘效率是指一段时间内被吸附的烟 尘颗粒数量与进入除尘器烟尘颗粒总量的比值。试求在上述情况下该除尘器的除尘效 率;若用该除尘器对上述比荷的颗粒进行除尘,试通过分析给出在保持除尘器通道大小 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其除尘效率的方法(提出一种方法即可)。
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B
6.ACD 7.AC 8.BD
9. 3 左 B 1.88 1.92 不正确 AB 甲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