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7.00 KB
  • 2021-05-27 发布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复读班)(10月份)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二中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复读班)(10月份)‎ ‎ ‎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A、B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t=0时刻,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质点以20m/s的速度匀速运动 B.B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 C.经过4s,B质点的位移大于A质点的位移 D.在图示的运动过程中,A、B两质点之间的距离在0~4s内某一时刻达到最大 ‎2.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v时发生位移x1,紧接着速度变化同样的△v时发生位移x2,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v)2(+) B.2 C.(△v)2(﹣) D.‎ ‎3.如图所示,物块P放在直角三角形斜面体Q上,Q放在弹簧上面并紧挨着竖直墙壁,初始时P、Q静止.现用力F沿斜面向上推P,但P和Q并未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Q之间的弹力一定变小 B.P、Q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 C.Q与墙之间摩擦力可能为零 D.弹簧弹力可能变小 ‎4.如图a所示,质量为m的半球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平板上,当θ从0缓慢增大到90°的过程中,半球体所受摩擦力Ff与θ的关系如图b所示,已知半球体始终没有脱离平板,半球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O~q段图象可能是直线 B.q﹣段图象可能是直线 C.q= D.p=‎ ‎5.质量为m1的物体放在A地,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物体,物体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中的①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在B地做类似实验,测得a﹣F关系如图中的②所示,设两地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1和g2由图可判定(  )‎ A.m1>m2,g1=g2 B.m1<m2,g1=g2 C.m1=m2,g1>g2 D.m1=m2,g1<g2‎ ‎6.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物块A、B质量分别为m和2m,物块A静止在轻弹簧上面,物块B用细线与斜面顶端相连,A、B紧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弹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在细线剪断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B的加速度为 B.物块A、B间的弹力为 C.弹簧的弹力为 D.物块A的加速度为 ‎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放有截面为圆周的柱状物体A,A与墙面之间放一光滑的圆柱形物体B,对A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整个装置保持静止.若将A的位置向左移动稍许,整个装置仍保持平衡,则(  )‎ A.墙对B的作用力减小 B.B对A的作用力增大 C.地面对A的支持力不变 D.水平外力F增大 ‎8.如图所示是骨折病人的牵引装置示意图,绳子一端固定,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后挂着一个重物,与动滑轮相连的帆布带拉着病人的脚,整个装置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为了使脚所受到的拉力增大,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只增加绳子的长度 B.只增加重物的质量 C.只将病人脚向左移动远离定滑轮 D.只将两定滑轮的间距增大 ‎9.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伽利略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你认为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的 B.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C.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D.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10.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这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速度(m/s)‎ 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 正常 酒后 正常 酒后 ‎15‎ ‎7.5‎ ‎15.0‎ ‎22.5‎ ‎30.0‎ ‎20‎ ‎10.0‎ ‎20.0‎ ‎36.7‎ ‎46.7‎ ‎25‎ ‎12.5‎ ‎25.0‎ ‎54.2‎ ‎66.7‎ 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s B.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s C.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3.75m/s2‎ D.若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者不能安全停车 ‎ ‎ 二、实验题(根据题目要求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的相应横线上,总计14分)‎ ‎1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本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尽量小些 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适当大些 C.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短一些 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2)本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但若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则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  (选填“变化”或“不变化”).‎ ‎(3)为了完成实验,在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秤成一定角度拉橡皮筋时,必须记录的有  .‎ A.两细绳的方向 ‎ B.橡皮筋的原长 C.两弹簧秤的示数 ‎ D.结点O的位置 ‎(4)若保持结点O的位置及OB绳方向不变,而将OC顺时针缓慢转动一小角度,其他操作均正确,则  .‎ A.弹簧秤甲的示数不变 B.弹簧秤甲的示数一直减小 C.弹簧秤乙的示数可能增大 D.弹簧秤乙的示数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12.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木块的运动.装置中在靠滑轮端的木板上粘贴有粗糙的薄砂纸,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b),则:‎ ‎(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木块、平板、砂纸、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  .(填选项代号)‎ 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 F.重锤线 ‎(2)纸带中计数点A、B间的时间间隔为  s;小木块在砂纸段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关于本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实验中应当先释放纸带再接通计时器电源 B.小木块加速阶段的加速度比减速阶段的小 C.选用计数点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D.由纸带可知,小木块在打下C、D之间某时刻滑上砂纸段的.‎ ‎ ‎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3.如图所示,轻杆BC的C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点通过水平细绳AB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m=30kg,人的质量M=50kg,g取10m/s2.试求:‎ ‎(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 ‎(2)轻杆BC和绳AB所受力的大小.‎ ‎14.警匪之战不仅仅是电影中的情节,现实中警察也会面临相似的挑战.如图,白色警车以v1=30m/s行驶,掠过A位置时发现一黑色可疑车辆停在A线位置,于是立即以a1=3m/s2的加速度开始制动减速,白色警车掠过A地做为计时起点,黑车3s后开始以a2=3m/s2的加速度开始加速向前逃窜,警车欲在车速减为零的同时斜打车身将黑色车逼停,但疯狂的黑色车一直加速直至撞上警车.把这个过程两车看成质点,问:‎ ‎(1)什么时刻两车相撞?‎ ‎(2)相撞前瞬间,黑色车的速度多大?‎ ‎15.直角劈形木块(截面如图)顶角C为37°,质量 M=2kg,用外力顶靠在竖直墙上,已知木块与墙之间最大静摩擦力和木块对墙的压力成正比,即fm=kFN,比例系数k=0.5,则垂直作用于BC边的外力F应取何值木块保持静止.(g=10m/s2,sin37°=0.6,cos37°=0.8)‎ ‎16.如图所示,一质量m=0.4kg的小物块,以v0=2m/s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2s的时间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A、B之间的距离L=10m.已知斜面倾角θ=30°,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 ‎(2)拉力F与斜面的夹角多大时,拉力F最小?拉力F的最小值是多少?‎ ‎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二中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复读班)(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A、B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t=0时刻,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质点以20m/s的速度匀速运动 B.B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 C.经过4s,B质点的位移大于A质点的位移 D.在图示的运动过程中,A、B两质点之间的距离在0~4s内某一时刻达到最大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位移时间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表示该时刻的位置,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解答】解:A、位移时间图象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则v=,故A错误.‎ B、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由图象可知,B的速度先为正,后为负,所以B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故B正确.‎ C、经过4s,A、B质点的位移都为40m,相等,故C错误;‎ D、由图可知,0﹣4s内运动方向相同,4﹣8s内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在图示的运动过程中,A、B两质点之间的距离在8s末达到最大,故D错误.‎ 故选:B ‎ ‎ ‎2.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v时发生位移x1,紧接着速度变化同样的△v时发生位移x2,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v)2(+) B.2 C.(△v)2(﹣) 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分析】首先知道题境,利用运动学速度位移公式和速度的变化量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设匀加速的加速度a,物体的速度分别为v1、v2和 v3‎ 据运动学公式可知:v22﹣v12=2ax1,v32﹣v22=2ax2,‎ 且v2﹣v1=v3﹣v2=△v,联立以上三式解得:a=,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 ‎ ‎3.如图所示,物块P放在直角三角形斜面体Q上,Q放在弹簧上面并紧挨着竖直墙壁,初始时P、Q静止.现用力F沿斜面向上推P,但P和Q并未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Q之间的弹力一定变小 B.P、Q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 C.Q与墙之间摩擦力可能为零 D.弹簧弹力可能变小 ‎【考点】滑动摩擦力;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隔离对P分析,通过P受力平衡判断PQ之间摩擦力的变化.通过对整体分析,抓住PQ不动,弹簧的弹力不变,判断Q与墙之间有无摩擦力.‎ ‎【解答】解:A、对P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在用F推P时,没有施加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故PQ间的弹力不变;故A错误;‎ B、开始受重力、Q对P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平衡,当施加F后,仍然处于静止,开始P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为mPgsinθ,若F=2mPgsinθ,则P、Q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故B正确;‎ C、对整体分析,由于PQ不动,弹簧的形变量不变,则弹簧的弹力不变,开始弹簧的弹力等于PQ的总重力,施加F后,弹簧的弹力不变,总重力不变;水平方向根据平衡关系可知,则Q与墙之间一定有摩擦力.故CD错误;‎ 故选:B.‎ ‎ ‎ ‎4.如图a所示,质量为m的半球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平板上,当θ从0缓慢增大到90°的过程中,半球体所受摩擦力Ff与θ的关系如图b所示,已知半球体始终没有脱离平板,半球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O~q段图象可能是直线 B.q﹣段图象可能是直线 C.q= D.p=‎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半球体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开始时不滑动,是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静摩擦力表达式分析;滑动后是滑动摩擦力,根据滑动摩擦定律列式分析.‎ ‎【解答】解:C、半圆体在平板上恰好开始滑动的临界条件是:‎ mgsinθ=μmgcosθ,‎ 故有:μ=tanθ,‎ 解得:θ=,即q=,故C错误;‎ AB、θ在0﹣之间时,Ff是静摩擦力,大小为mgsinθ;‎ θ在﹣之间时,Ff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mgcosθ;‎ 综合以上分析得其Ff与θ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故A、B错误;‎ D、当θ=时,Ff=mgsin,即p=,故D正确.‎ 故选:D ‎ ‎ ‎5.质量为m1的物体放在A地,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物体,物体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中的①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在B地做类似实验,测得a﹣F关系如图中的②所示,设两地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1和g2由图可判定(  )‎ A.m1>m2,g1=g2 B.m1<m2,g1=g2 C.m1=m2,g1>g2 D.m1=m2,g1<g2‎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则分析图象的斜率与截距可得出质量关系.根据与纵轴的交点可明确加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g;故在a﹣F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质点的倒数;则由图象可知,②的斜率大于①的斜率;故①的质量小于②的质量;‎ 由公式可得,图象与纵轴的交点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由图可知,①的重力加速度等于②的重力加速度;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 ‎ ‎6.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物块A、B质量分别为m和2m,物块A静止在轻弹簧上面,物块B用细线与斜面顶端相连,A、B紧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弹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在细线剪断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B的加速度为 B.物块A、B间的弹力为 C.弹簧的弹力为 D.物块A的加速度为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剪断细绳前,隔离对A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弹簧的弹力大小,剪断细线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对整体分析,求出整体的加速度,隔离分析求出A、B间的弹力大小 ‎【解答】解:C、剪断细绳前,弹簧的弹力:F弹=mgsin30°=mg,细线剪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F弹=mg,故C错误;‎ A、剪断细线瞬间,对A、B系统,加速度:a==g,故A错误,D正确;‎ B、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mgsin30°﹣N=2ma,解得:N=mg,故B错误.‎ 故选:D.‎ ‎ ‎ ‎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放有截面为圆周的柱状物体A,A与墙面之间放一光滑的圆柱形物体B,对A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整个装置保持静止.若将A的位置向左移动稍许,整个装置仍保持平衡,则(  )‎ A.墙对B的作用力减小 B.B对A的作用力增大 C.地面对A的支持力不变 D.水平外力F增大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先对B球受力分析,受到重力mg、A球对B球的支持力N′和墙壁对B球的支持力N,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到A球左移后各个力的变化情况;最后再对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判断推力F和地面对A的支持力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AB、对B球受力分析,受到重力mg、A球对B球的支持力N′和墙壁对B球的支持力N,如下图所示.‎ 当A球向左移动后,A球对B球的支持力N′的方向不断变化,根据平衡条件结合合成法可知:A球对B球的支持力N′和墙壁对B球的支持力N都在不断减小,由牛顿第三定律知,B对A的作用力减小,故A正确,B错误;‎ CD、再对A和B整体受力分析,受到总重力G、地面支持力FN,推力F和墙壁的弹力N,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有 ‎ F=N ‎ FN=G 故地面对A的支持力FN不变,水平外力F随着壁对B球的支持力N的不断减小而减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 ‎ ‎8.如图所示是骨折病人的牵引装置示意图,绳子一端固定,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后挂着一个重物,与动滑轮相连的帆布带拉着病人的脚,整个装置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为了使脚所受到的拉力增大,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只增加绳子的长度 B.只增加重物的质量 C.只将病人脚向左移动远离定滑轮 D.只将两定滑轮的间距增大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对与滑轮接触的一小段绳子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求出脚对绳子的拉力,根据表达式讨论即可.‎ ‎【解答】解:对与滑轮接触的一小段绳子受力分析,如图受到绳子的两个等大的拉力 F1=F2=mg,‎ ‎2F1cosθ=F,‎ 解得:‎ F=2mgcosθ,‎ 要减小拉力F,关键是要增大角θ或者减小m,故B正确;‎ 增加绳子长度不会改变角度θ,故不会改变里F,故A错误;‎ 将脚向左移动,会减小角θ,会增加拉力,故C正确;‎ 由几何关系可知,两个滑轮间距增大,会增加角θ,故拉力F会减小,故D错误;‎ 故选:BC.‎ ‎ ‎ ‎9.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伽利略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你认为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的 B.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C.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D.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受到了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阻力.‎ 物体绝对不受力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要想得到一个无阻力的表面,让小车运动得无限远只能靠理论推理.‎ ‎【解答】解:AB、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推理得出的结论,所以A错误B正确.‎ C、伽利略由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 D、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指出了物体运动的原因,即牛顿第一定律,故D正确.‎ 故选BD.‎ ‎ ‎ ‎10.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这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速度(m/s)‎ 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 正常 酒后 正常 酒后 ‎15‎ ‎7.5‎ ‎15.0‎ ‎22.5‎ ‎30.0‎ ‎20‎ ‎10.0‎ ‎20.0‎ ‎36.7‎ ‎46.7‎ ‎25‎ ‎12.5‎ ‎25.0‎ ‎54.2‎ ‎66.7‎ 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s B.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s C.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3.75m/s2‎ D.若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者不能安全停车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由于在制动之前汽车做匀速运动,所以根据思考距离的正常值可求出驾驶员正常情况下的反应时间.再由思考距离的酒后值可求出酒后反应时间.‎ 驾驶员制动后汽车加速度大小可由制动时速度、制动后发生的位移求出.当汽车以25m/s的加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能否安全停车,可由制动距离的酒后值来确定.‎ ‎【解答】解:A、在制动之前汽车做匀速运动,由正常情况下的思考距离S与速度v,则由S=vt可得t===0.5s 故A正确;‎ B、在制动之前汽车做匀速运动,由酒后情况下的思考距离S与速度v,则有t===1s,则酒后比正常情况下多0.5s 故B正确;‎ C、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时,有一反应时间.以速度为v=15m/s为例:若是正常情况下,制动距离减去思考距离才是汽车制动过程中的发生的位移S=22.5m﹣7.5m=15m ‎ ‎ 由V2=2aS可得a===7.5m/s2 故C不正确;‎ D、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汽车速度为25m/s加速行驶时,酒后驾驶后若要制动停止的距离是66.7m超过前方险情的距离.故D正确 故选:ABD.‎ ‎ ‎ 二、实验题(根据题目要求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的相应横线上,总计14分)‎ ‎1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本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BD .‎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尽量小些 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适当大些 C.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短一些 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2)本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但若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则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 不变化 (选填“变化”或“不变化”).‎ ‎(3)为了完成实验,在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秤成一定角度拉橡皮筋时,必须记录的有 ACD .‎ A.两细绳的方向 ‎ B.橡皮筋的原长 C.两弹簧秤的示数 ‎ D.结点O的位置 ‎(4)若保持结点O的位置及OB绳方向不变,而将OC顺时针缓慢转动一小角度,其他操作均正确,则 BC .‎ A.弹簧秤甲的示数不变 B.弹簧秤甲的示数一直减小 C.弹簧秤乙的示数可能增大 D.弹簧秤乙的示数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分析】(1)根据实验原理以及方法分析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方法; ‎ ‎(2)明确绳子的作用,从而明确替换后的影响; ‎ ‎(3)根据实验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分析所需要的数据分析应记录的内容; ‎ ‎(4)根据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进行分析,从而明确乙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1)A、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夹角太小将会导至合力过大,导致一个弹簧拉时可能超过量程,故夹角不能太小或太大,适当即可,故A错误;‎ B、为了减小读数误差,应让两力尽量大些,故B正确;‎ C、为了准确记下拉力的方向,故采用两点描线时两点应尽量距离大一些,故细绳应长些,故C错误;‎ D、作图时,我们是在白纸中作图,做出的是水平力的图示,为了减小因摩擦造成的误差,故应使各力尽量与木板面平行.以及读弹簧秤示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故D正确;‎ 故选:BD; ‎ ‎(2)由于O点的作用效果相同,拉力与绳子的性质无关,故将两个细绳套换成两根橡皮条,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3)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要根据两个弹簧拉橡皮筋时两个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做出平行四边形求出其合力大小,然后与一个弹簧拉橡皮筋时的拉力大小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故需要记录的是两弹力的大小和方向,故ACD正确,B错误.‎ 故选:ACD.‎ ‎(4)对点o受力分析,受到两个弹簧的拉力和橡皮条的拉力,保持结点O的位置及OB绳方向不变,其中橡皮条长度不变,其拉力大小不变,即合力不变; 如图所示; ‎ 由图可知,弹簧秤甲的示数一直减小,但弹簧秤乙的示数可能增大,也有可能减小,要根据夹角的大小进行判断; 故AD错误,BC正确;‎ 故选:BC 故答案为:(1)BD;(2)不变化;(3)ACD;(4)BC ‎ ‎ ‎12.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木块的运动.装置中在靠滑轮端的木板上粘贴有粗糙的薄砂纸,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b),则:‎ ‎(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木块、平板、砂纸、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 AC .(填选项代号)‎ 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 F.重锤线 ‎(2)纸带中计数点A、B间的时间间隔为 0.04 s;小木块在砂纸段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2.0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关于本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CD ‎ A.实验中应当先释放纸带再接通计时器电源 B.小木块加速阶段的加速度比减速阶段的小 C.选用计数点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D.由纸带可知,小木块在打下C、D之间某时刻滑上砂纸段的.‎ ‎【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分析】根据实验的原理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从而确定所需的器材;‎ 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工作原理即可正确解答;同时要熟练使用打点计时器进行有关的操作.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1)使用打点计时器是需要用电压合适的交流电源;处理纸带时需要用刻度尺;‎ 秒表不需要,打点计时器能算出时间,同时也不需要天平测量质量,及重锤线.‎ 故选:AC.‎ ‎(2)实验中,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则每隔0.02s打一个点,‎ 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1个点,纸带中计数点A、B间的时间间隔为T=0.04 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减速阶段的加速度a==2.00m/s2,‎ ‎(3)A、实验时,如果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由于小车运动较快,可能会使打出来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所以应该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故A错误;‎ B、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小车加速阶段的加速度a′==2.69m/s2,‎ 所以小车加速阶段的加速度比减速阶段的大,故B错误;‎ C、选用计数点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故C正确;‎ D、根据纸带可知,AC段匀加速直线运动,DI段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小木块在打下C、D之间某时刻滑上砂纸段的.故D正确;‎ 故选:CD 故答案为:(1)AC;(2)0.04,2.00;(3)CD.‎ ‎ ‎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3.如图所示,轻杆BC的C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点通过水平细绳AB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m=30kg,人的质量M=50kg,g取10m/s2.试求:‎ ‎(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 ‎(2)轻杆BC和绳AB所受力的大小.‎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1)对人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人所受的合力为零,求出地面的支持力.‎ ‎(2)求出BO绳的拉力,对B点受力分析,求出绳AB和轻杆BC所受力的大小.‎ ‎【解答】解:(1)对人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有:FN=Mg﹣mg=200N ‎(2)滑轮对结点B的拉力为为:T=2mg=600N 以结点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得:‎ FAB=Ttan30°=200 N FBC= N 答:(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小为200N ‎(2)轻杆BC和绳AB所受的力大小分别为400N和200N.‎ ‎ ‎ ‎14.警匪之战不仅仅是电影中的情节,现实中警察也会面临相似的挑战.如图,白色警车以v1=30m/s行驶,掠过A位置时发现一黑色可疑车辆停在A线位置,于是立即以a1=3m/s2的加速度开始制动减速,白色警车掠过A地做为计时起点,黑车3s后开始以a2=3m/s2的加速度开始加速向前逃窜,警车欲在车速减为零的同时斜打车身将黑色车逼停,但疯狂的黑色车一直加速直至撞上警车.把这个过程两车看成质点,问:‎ ‎(1)什么时刻两车相撞?‎ ‎(2)相撞前瞬间,黑色车的速度多大?‎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警车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0,然后一直静止;匪车3s后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直到撞上警车,由运动学公式先求出警车的运动时间和位移,再求出匪车在这段时间的位移,然后利用运动学公式求解.‎ ‎(2)用匀加速运动的公式求黑车的末速度.‎ ‎【解答】解:(1)设白车停下来所需的时间为,停车时所行驶位移为x1‎ ‎﹣﹣﹣﹣﹣﹣﹣﹣﹣﹣﹣﹣①‎ ‎﹣﹣﹣﹣﹣﹣﹣﹣﹣﹣﹣﹣﹣②‎ ‎ 解得,‎ ‎ 在时,黑车所走位移,所以白车停车前未相撞.‎ ‎ 设时刻黑车撞上白车发生在时刻,则:‎ ‎ 得 ‎ (2)相撞前瞬间,黑车的速度 答:(1)在13s时刻两车相撞.‎ ‎ (2)相撞前瞬间,黑车的速度为30m/s.‎ ‎ ‎ ‎15.直角劈形木块(截面如图)顶角C为37°,质量 M=2kg,用外力顶靠在竖直墙上,已知木块与墙之间最大静摩擦力和木块对墙的压力成正比,即fm=kFN,比例系数k=0.5,则垂直作用于BC边的外力F应取何值木块保持静止.(g=10m/s2,sin37°=0.6,cos37°=0.8)‎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对直角劈形木块受力分析,抓住两个临界状态,即恰好不下滑和恰好不上滑,结合共点力平衡求出两个临界状态下的F的值,从而求出外力F的范围.‎ ‎【解答】解:若木块刚好不下滑,受力如左下图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有:Fsin37°+kFNcos37°=Mg,‎ 代入数据,解得F=20N.‎ 若木块刚好不上滑,受力如图右下图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有:Fsin37°=Mg+kFNcos37°,‎ 代入数据,解得F=100N,‎ 所以取值为20N≤F≤100N.‎ 答:当20N≤F≤100N,木块保持静止.‎ ‎ ‎ ‎16.如图所示,一质量m=0.4kg的小物块,以v0=2m/s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2s的时间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A、B之间的距离L=10m.已知斜面倾角θ=30°,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 ‎(2)拉力F与斜面的夹角多大时,拉力F最小?拉力F的最小值是多少?‎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加速度和末速度;‎ ‎(2)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拉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出拉力F的表达式,分析出最小值.‎ ‎【解答】解:(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①‎ v=v0+at ②‎ 联立解得;‎ a=3m/s2‎ v=8m/s ‎(2)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拉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平行斜面方向:Fcosα﹣mgsin30°﹣Ff=ma 垂直斜面方向:Fsinα+FN﹣mgcos30°=0‎ 其中:Ff=μFN 联立解得:‎ F==‎ 故当α=30°时,拉力F有最小值,为Fmin=N;‎ 答:‎ ‎(1)物块加速度的大小为3m/s2,到达B点的速度为8m/s;‎ ‎(2)拉力F与斜面的夹角30°时,拉力F最小,最小值是N.‎ ‎ ‎ ‎2017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