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5 MB
- 2021-05-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6月月考
(物理)
一、选择题I(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单位中均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
A.kg、s、cm B.g、m、J C.kg、s、m D.A、N、J
2. 小洪同学乘出租车从校门口出发,到火车站接到同学后当即随车回校。出租车票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为16.2km B.路程为0
第2题图
车号:××××××
上车:11:05
下车:11:48
里程:16.2km
单价:1.5
金额:24.3
C.11:48指的是时间 D.11:05指的是时刻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
B.汽车加速运动时惯性增大
第4题图
C.电梯向下运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D.研究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时,可将飞船视为质点
4. 如图所示为小红同学从滑梯滑下的情景。空气阻力不计,此时该同学受到的力为
A.支持力、摩擦力和重力
B.支持力、重力
C.摩擦力、重力
第5题图
D.支持力、摩擦力
5. 如图所示,喷出的水柱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若飞行时间为2s,水平位移为0.6m,则平抛的初速度为
A.m/s B.0.3m/s C.0.6m/s D.0.9m/s第9题图
第6题图
6. 如图所示,摩天轮是日常生活中典型的匀速圆周运动实例,若将箱体内的乘客视作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时刻所有乘客运动的线速度都相同
B.某时刻所有乘客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
C.某乘客经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相等
D.某乘客经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受到箱体作用力大小相等
7. 高分卫星是一种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高分卫星至少包括7颗卫星,它们都将在2020年前发射并投入使用。其中“高分一号”为光学成像遥感卫星,轨道高度为645km,“高分四号”为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光学卫星。则“高分一号”与“高分四号”相比
A.需要更大的发射速度 B.具有更小的向心加速度
C.具有更小的线速度 D.具有更大的角速度
第8题图
③
②
①
8.如图所示,足球从草皮上的①位置被踢出后落到草皮上③位置,空中到达的最高点为②位置,则
A.②位置足球动能等于0
B.①位置到③位置过程只有重力做功
C.①位置到②位置的过程足球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
金属球壳
电刷F
电刷E
传送带
绝缘支座
接高压电源正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B
第9题图
D.②位置到③位置过程足球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合力做的功
9.如图所示为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示意图,直流高压电源的正电荷,通过电刷E、传送带和电刷F,不断地传到球壳的外表面,并可视为均匀地分布在外表面上,从而在金属球壳与大地之间形成高电压。关于金属球壳上的A、B两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B两点电势相同
B.A、B两点电场强度相同
C.将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势能增加
D.将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势能减小
A
θ
第10题图
O
10.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带电小球A(可视为点电荷)用绝缘细线悬挂在O点。空间存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图中未画出),小球A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则匀强电场强度大小为
A. B.
C. D.
11.磁场中同一位置处放置一条直导线,导线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在导线中通入不同的电流,测得安培力F和电流I的数据,并描绘在F-I图象中,其中a、b各代表一组F、I的数据。则以下图象正确的是
C
I
F
a
O
b
B
I
F
a
O
b
A
I
F
a
O
b
D
I
F
a
O
b
O
t1
t3
t2
t
v
甲
乙
第12题图
12. 如图甲所示为一运动员(可视为质点)进行三米板跳水训练的场景,某次跳水过程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t=0是其向上起跳的瞬间。则该运动员从跳板弹起能上升的高度最接近
A.0.38m B.0.80m C.1.10m D.3.00m
第13题图
直流充电桩
13.如图所示,某品牌电动汽车电池储存的电能为60kWh,充电时,直流充电桩的充电电压为400V,充电时间4.5h,充电效率95%。以v=108km/h的速度在高速公路匀速行驶时,汽车的输出功率为15kW,转化机械能的效率90%,则
A.充电电流约为33A
B.匀速行驶距离可达432km
C.匀速行驶时每秒钟消耗电能1.5×104J
D.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为500N
二、选择题II(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加试题】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电子的衍射图样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B.戴上特制眼镜看3D电影有立体感是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
C.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半衰期长短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有关
D.氢原子在发生跃迁时释放光子的能量越大,光波的波长越短
Uc
ν
O
乙
甲
V
A
窗口
光束
第15题图
15.【加试题】如图甲所示为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实验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遏止电压Uc和入射光频率ν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象与横轴交点坐标的物理意义是该金属的截止频率
B.图象斜率为普朗克常量h
C.遏止电压越高,截止频率越大
D.入射光频率增大,逸出功也增大
16.【加试题】位于x=7m处的波源S完成两次频率不同的全振动,如图所示为t=0时刻波形,该波沿-x方向传播,此时波刚好传到x=1m处的质点P,0.3s后质点P第一次出现在波谷位置。则
y/cm
O
x/m
2
4
P
v
Q
1
3
5
S
5
-5
7
6
1
2
第16题图
A.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方向
B.波速v1∶v2=2∶1
C.质点P沿+y方向振动过程中,x=5m处的质点Q也沿+y方向振动
D.质点P振动的路程10cm时,质点Q振动的路程是20cm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55分)
A
B
D
E
C
FA
第17题图1
17.(5分)甲同学准备做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乙同学准备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1)图1为实验室提供的部分器材,甲、乙均要使用的器材是 ▲ (填字母代号)
(2)图2是实验中得到的纸带①、②,请选择任意一条纸带计算b点对应速度 ▲ m/s,其中纸带 ▲ 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得到的(填“①”或“②”)
(3)关于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字母代号)
A.甲同学可以利用纸带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求所需速度
B.甲同学实验时长木板倾斜的目的是使橡皮筋所做的功等于合力所做的功
C.乙同学可以取纸带上任意2个计时点进行数据处理
D.乙同学实验时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释放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计时点第17题图2
①
c
a
b
②
b
a
c
18.(5分)为了测量量程为3V,内阻约几千欧的电压表内阻。
(1)先用多用电表粗测其内阻,如图甲所示,其中红表笔应连接 ▲ (填“-”、“3V”或“15V”)接线柱,如图乙所示,欧姆表的读数为 ▲ Ω
(2)为进一步测量其内阻,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其中多用电表选择开关打到直流电流档,如图丁所示,红表笔应连接电压表的 ▲ (填“-”、“3V”或“15V”)接线柱。连接电路后,进行正确操作。如图戊所示,伏特表的读数为 ▲ V。此时多用电表的读数为0.45mA,则电压表的内阻 ▲ Ω
AS
V
丙
-
3V
15V
-
3V
15V
黑表笔
红表笔
甲
乙
第18题图
黑表笔
红表笔
丁
-
3V
15V
+
-
戊
第19题图
甲
乙
19.(9分)如图甲所示是高层建筑配备的救生缓降器材。遇到突发情况时,逃生者可以将安全带系于腰部,通过钢丝绳等安全着陆,如图乙所示,某次演练中,逃生者从离地面72m高处,由静止以大小为6m/s2加速度开始下滑,随后以18 m/s的速度匀速运动,紧接着以大小为5m/s2加速度减速,到达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不计空气阻力。求:
(1)加速下滑的位移x1;
(2)加速下滑时钢丝绳对逃生者的拉力与重力的比值;
(3)到达地面的时间t。
20.(12分)如图甲所示为一景区游乐滑道,游客坐在座垫上沿着花岗岩滑道下滑,他可依靠手、脚与侧壁间的摩擦来控制下滑速度。滑道简化图如乙所示,滑道由AB、BC、CD三段组成,各段之间平滑连接。AB段和CD段与水平面夹角为θ1,竖直距离均为h0,BC段与水平面夹角为θ2,竖直距离为h0。一质量为m的游客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底端D点时的安全速度不得大于,已知sinθ1=、sinθ2=,座垫与滑道底面间摩擦及空气阻力均不计,若未使用座垫,游客与滑道底面间的摩擦力大小f恒为重力的0.1倍,运动过程中游客始终不离开滑道,问:
(1)游客使用座垫自由下滑(即与侧壁间无摩擦),则游客在BC段增加的动能△Ek多大?
(2)若游客未使用坐垫且与侧壁间无摩擦下滑,则游客到达D点时是否安全;
(3)若游客使用座垫下滑,则克服侧壁摩擦力做功的最小值。
A
B
C
h0
D
h0
h0
甲
第20题图
θ1
θ2
θ1
乙
21.(4分)【加试题】在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
(1)“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是利用了光的 ▲ (填“折射”、“干涉”、“衍射”或“偏振”)原理。
(2)下列关于“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的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 (填字母代号)
A.光具座上从光源开始依次摆放透镜、滤光片、双缝、单缝、遮光筒、测量头、目镜
B.将单缝向双缝移近,相邻两亮条纹中心的距离减小
C.将滤光片从红色更换为绿色,观察到的条纹间距增大
D.单缝与双缝的平行度可以通过拨杆来调节
第22题图
Q
P
M
N
2.5L
2.5L
22. (10分)【加试题】一实验小组想要探究电磁刹车的效果。在遥控小车底面安装宽为L、长为2.5L的N匝矩形线框,线框电阻为R,面积可认为与小车底面相同,其平面与水平地面平行,小车总质量为m。其俯视图如图所示,小车在磁场外行驶时的功率保持P不变,且在进入磁场前已达到最大速度,当车头刚要进入磁场时立即撤去牵引力,完全进入磁场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有界磁场PQ和MN间的距离为2.5L,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在行驶过程中小车受到地面阻力恒为f。求:
(1)小车车头刚进入磁场时,线框的感应电动势E;
(2)电磁刹车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Q;
(3)若只改变小车功率,使小车刚出磁场边界MN时的速度恰好为零,假设小车两次与磁场作用时间相同,求小车的功率P/。
23. (10分)【加试题】如图所示,半径r=0.06m的半圆形无场区的圆心在坐标原点O处,半径R=0.1m,磁感应强度大小B=0.075T的圆形有界磁场区的圆心坐标为(0,0.08m),平行金属板MN的极板长L=0.3m、间距d=0.1m,极板间所加电压U=6.4×102V,其中N极板收集粒子全部中和吸收。一位于O处的粒子源向第Ⅰ、Ⅱ象限均匀地发射速度大小v=6×105m/s的带正电粒子,经圆形磁场偏转后,从第Ⅰ象限出射的粒子速度方向均沿x轴正方向。若粒子重力不计、比荷=108C/kg、不计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电场的边缘效应。 sin37°=0.6,cos37°=0.8。
(1)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R0;
(2)从坐标(0,0.18m)处射出磁场的粒子,其在O点入射方向与y轴夹角θ;
(3)N板收集到的粒子占所有发射粒子的比例η。
第23题图
y/m
0.18
N
x/m
0.06
-0.06
O
M
0.08
参考答案
1.C 2. D 3. A 4. A 5. B 6. C 7. D
8.D 9. A 10. C 11. C 12. A 13.D
14. ABD 15. A 16.AD
17.(1)D(1分)(2)0.70(0.68--0..72)或1.38(1.36--1.40)(1分)②(1分)(3)BD (2分)
18.(1)“-”(1分)(3.0-3.2)× 103 (1分)(2)“-”(1分)1.30 (1.28--1.32) (1分)
2.9×103 (2844—2933) (1分)
19.解:(1)由运动学公式,知: v=2a1x1 1分 得x1=27m 1分
(2) mg- T=ma1 2分 T=4m,=0.4 1分
(3)加速运动时间t1=3s,减速运动时间t3=3.6s ,通过的位移x3='vmt3=32.4m,匀速运动的位移x2=h- x1- x3=12.6m, 1分
匀速运动时间t2=0.7s, 1分,
到达地面的时间t= t1+ t2+ t3=7.3s。 2分
20.解:(1) 重力在BC段做的功即为增加的动能△Ek
可得△Ek=WG=mg h0 3分
(2)在AD段,由动能定理,得
mg(h0+ h0+h0)-12f2h0= mv 2分
vD=>到达D点时不安全 2分
(3)到达D点的速度为对应的功最小。
在AD段,由动能定理,得
mg(h0+ h0+h0)- W= mv 3分 W=mg h0 2分
21.(1)折射(2分) (2)D(2分)
22.解:
(1)小车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设为v0。则v0=, 1分
感应电动势E=NBLv0, 1分 E= 1分
(2) 由动能定理,可得
fL+Q=mv 2分 知 Q=mv-2.5fL=-2.5fL 1分
(3)以小车刚要进入到恰好穿出磁场为研究过程,由动量定理,可得
ft+2NBILt=mv ……① 2分
ft+2NBLq=mv q=N= N ……② 1分
当功率为P时,小车进入磁场时间为t,由动量定理ft+NBILt=mv0,
得t=……③
由①②③,可得v=
P/=f v= 1分
23.
解:(1) qvB=2分 R0==0.08m 1分
(2) 如图所示,令从y=0.18m处出射的粒子对应入射方向与y轴夹角,由几何关系可得:sinθ=0.8,θ=53° 3分
(3)如图所示,令恰能从下极板右端出射的粒子坐标为y:
y==0.08m 2分
此粒子入射时与x轴夹α角,则有:
y=rsinα+R0- R0cosα
可知tanα=即α=53° 1分
比例η=×100%=29% 1分
0.08
y/m
0.18
x/m
0.06
θ
-0.06
α
O
M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