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35 KB
- 2021-05-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实验16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同时练习使用游标型测量头)
1.(多选)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经调节后在目镜中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单色光干涉条纹,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后,观察到的条纹如图乙所示的条纹,则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 )
A.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
B.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C.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
D.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
答案 BD 由图可知,甲图中条纹的间距比乙图大,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Δx=Ldλ知,乙图中可能是光的波长变短,也可能缝与屏间距减小,也可能双缝间距增大。由上公式,可知,条纹间距与光源到单缝的距离无关,故A错误;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小条纹间距,故B正确;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大两缝间的距离,故C错误;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波长变短,故条纹间距变小,故D正确。故选B、D。
2.(多选)利用如图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双缝的间距规格从“0.2 mm”换成“0.25 mm”,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B.将滤光片由红色换成蓝色,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光源后的凸透镜主要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
D.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干涉条纹间距不变
答案 CD 根据Δx=ldλ可知,把双缝的间距规格从“0.2 mm”换成“0.25 mm”,干涉条纹间距变窄,选项A错误;蓝光的波长小于红光,则将滤光片由红色换成蓝色,干涉条纹间距变窄,选项B错误;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干涉条纹间距不变,选项D正确;光源后的凸透镜主要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选项C正确;故选C、D。
3.(多选)“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调整实验装置使屏上可以接收到清晰的干涉条纹。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干涉条纹与双缝之间的连线垂直
B.若将光屏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光屏上相邻两条明条纹中心的距离减小
C.若将双缝间的距离d减小,光屏上相邻两条明条纹中心的距离减小
D.若将滤光片由绿色换成红色,光屏上相邻两条暗条纹中心的距离增大
E.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测出n条明条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明条纹中心的距离Δx=an-1
答案 ADE 与双缝之间的连线垂直的线上各点到双缝之间的距离差相等,所以光屏上的干涉条纹与双缝之间的连线垂直,故A正确;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Δx=Ldλ,将光屏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L增大,相邻明条纹中心的距离增大,故B错误;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Δx=Ldλ,若将双缝间的距离d减小,光屏上相邻两条明条纹中心的距离增大,故C错误;将滤光片由绿色换成红色,波长变大,光屏上的两个相邻暗条纹间的距离增大,故D正确;测n条明条纹间的距离为a,则相邻两条明条纹中心的距离Δx=an-1,这样有利于减小测量误差,故E正确。
4.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取双缝间距d=0.5 mm,双缝到光屏间距离L=0.5 m,用某种单色光照射双缝得到干涉图像如图甲,分划板在图中A、B位置时游标卡尺读数如图乙,则图中A位置的游标卡尺读数为 mm,单色光的波长为 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若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如丙图所示,通过装置中的“拨杆”的拨动 (填“能”或“不能”)把干涉条纹调成与分划板中心刻线同一方向上。
答案 11.1 6.4×10-7 不能
解析 A位置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1 mm,游标尺读数为0.1×1 mm=0.1 mm,所以游标卡尺读数为11.1 mm。
B位置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5 mm,游标尺读数为0.1×6 mm=0.6 mm,所以游标卡尺读数为15.6 mm。
相邻两亮条纹的间距Δx=xB-xA7=15.6-11.17 mm≈0.64 mm。
根据双缝干涉相邻两亮条纹的间距公式Δx=Ldλ得,λ=dLΔx。
代入数据得λ=0.5×10-3×0.64×10-30.5 m=6.4×10-7 m。
首先要明确各器件的作用,拨动拨杆的作用是为了使单缝和双缝平行,获得清晰的干涉图样,丙图已有清晰的干涉图样,所以不用调节;丙图所示出现的问题是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平行,应调节测量头使干涉条纹与分划板中心刻线在同一方向上,故调节“拨杆”不能把干涉条纹调成与分划板中心刻线在同一方向上。
5.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
(1)(多选)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先调节光源高度,观察到光束沿遮光筒的轴线传播后再装上测量头
B.接通电源前把输出电压调到小灯泡额定的电压
C.观察到条纹比较模糊,可以调节拨杆进行调整
D.测量某亮条纹位置时,目镜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该亮纹边缘重合
(2)下列图示中条纹间距表示正确是 。
答案 (1)AC (2)C 根据“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操作步骤可知,安装器材的过程中,先调节光源高度,观察到光束沿遮光筒的轴线传播后再装上单缝和双缝及测量头,故A正确;接通电源前把输出电压调到小于或等于小灯泡额定的电压,故B错误;观察到条纹比较模糊,可能是单缝和双缝不平行,可以调节拨杆进行调整,故C正确;测量某亮条纹位置时,目镜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该亮纹的中心重合,故D错误。
(2)干涉条纹的间距是一个明条纹与一个暗纹之间的宽度的和,为两个相邻的明(或暗)条纹中心之间的距离,故C图是正确的。
6.如图所示是小刘同学做“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的装置。
(1)在实验中应该在B处放 。(选填“单缝”或“双缝”),再装上滤光片。
(2)经过一系列的调试,得到了亮度较好,清晰的干涉图样,但在放大镜视野中出现如图(乙)所示的现象,应该如何调整? 。
(3)一次实验测量完成后,小刘同学仪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则观察到干涉条纹的间距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单缝 (2)调节测量头使分划板刻线与条纹平行 (3)变小
解析 (1)根据“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的原理可知,灯光经过滤光片后,需要先经过单缝分光,然后再让光经过双缝,最后到达光屏。
(2)应该调节测量头使分划板刻线与条纹平行。
(3)将红色滤光片改为蓝色,即波长变短,根据公式:Δx=Ldλ可知,干涉条纹的间距将变小。
7.如图甲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将实验仪器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并选用缝间距d=0.20 mm的双缝屏。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像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L=700 mm。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
甲
乙
丙
(1)已知测量头上主尺的最小刻度是1毫米,副尺(游标尺)上有20分度。某同学调整手轮后,从测量头的目镜看去,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某条纹A中心对齐,如图乙所示,此时测量头上主尺和副尺的示数情况如图丙所示,此示数为 mm;接着再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某条纹B中心对齐,测得A到B条纹间的距离为8.40 mm。利用上述测量结果,经计算可得经滤光片射向双缝的色光的波长λ= m(保留2位有效数字)。
(2)另一同学按实验装置安装好仪器后,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效果很好。若他对实验装置作了一下改动后,在像屏上仍能观察到清晰的条纹,且条纹数目有所增加。以下改动可能实现这个效果的是 。
A.仅将滤光片移至单缝和双缝之间
B.仅将单缝远离双缝移动少许
C.仅将单缝与双缝的位置互换
D.仅将红色滤光片换成绿色的滤光片
答案 (1)0.25 mm 4.8×10-7 (2)D
解析 (1)题图中游标卡尺的主尺的读数为0 mm,游标尺的第5刻度与上边对齐,则读数为0 mm+0.05×5 mm=0.25 mm;A到B条纹间的距离为8.40 mm,由题图可以知道A到B条纹间的距离为5个条纹宽度,则Δx=8.405 mm=1.68 mm;根据公式Δx=Ldλ得λ=d·ΔxL=0.20×1.68700 mm≈4.8×10-7 m
(2)对实验装置作了一下改动后,在像屏上仍能观察到清晰的条纹,且条纹数目有所增加,可以知道各条纹的宽度减小,由公式Δx=Ldλ知,仅将滤光片移至单缝和双缝之间,λ、L与d都不变,则Δx不变,A错误;仅将单缝远离双缝移动少许,λ、L与d都不变,则Δx不变,B错误;仅将单缝与双缝的位置互换,将不能正常观察双缝干涉,C错误;仅将红色滤光片换成绿色的滤光片,λ减小,L与d都不变,则Δx减小,D正确。
8.图甲是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设备实物图。
(1)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L1=200 mm,双缝与屏的距离L2=800 mm,双缝间距d=0.25 mm。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第1条亮纹的中心(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mm,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4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丙所示。则该光波的波长为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若在调节过程中观察到图丁所示的干涉条纹,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单缝与双缝不平行
B.单缝与双缝的距离太近
C.设备安装时,没有调节光源的高度,使光线把整个光屏都照亮
答案 (1)2.192 7.870 5.9×10-7 (2)C
解析 (1)手轮测量装置为螺旋测微器,第1条读数为2 mm+19.2×0.01 mm=2.192 mm,第4条读数为7.5 mm+37.0×0.01 mm=7.870 mm。根据Δx=a1-ann-1,λ=dl·Δx,解得λ≈5.9×10-7 m。
(2)分析可知,出现题图丁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光路调节中,没有调节好光源得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