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00 KB
  • 2021-05-27 发布

物理卷·2017届山东省枣庄市实验中学高三4月阶段性自测(2017-04)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届山东省枣庄实验中学高三历史4月份阶段性自测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皇帝制与郡县制             ‎ 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             ‎ D.丞相制与刺史制 ‎2.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①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②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 ‎③美国商品借资本输出完全垄断中国市场 ‎④侵华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A.①②     ‎ B.①③   ‎ C. ②④        ‎ D.③④‎ ‎3.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多次明确表示不会去搞“两国论”或“法理台独”,而是坚持“九二共识”,这表明马英九(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B.坚持两岸和平统一 C.拥护“一国两制”的方针 ‎ D.反对外国势力干涉 ‎4.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该生试图揭示的是(  )‎ A.中德关系趋势 ‎ B.中美关系趋势 ‎ C.中苏关系趋势 ‎ D.中日关系趋势 ‎5.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与爱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 ”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陪审法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6.《1787年宪法》成为美国政局长期稳定的法律基础,主要是由于它(  )‎ A.确立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统治 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规定了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D.实行了“一国两制”‎ ‎7.在十月革命前两周,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要给士兵放假,以便组织他们回乡进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工作”,争取农民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  )‎ A.体现了和平过渡的设想 ‎ B.主张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C.实践《和平法令》的精神 ‎ D.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 ‎8.漫画是黑色幽默的历史。漫画把历史的内涵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历史的本质一目了然。对如图所示苏联漫画(漫画中美国人用美元和大捧的手段。摧残印有“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解读正确的是(  )‎ A.真实反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B.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C.出于自身宣传目的,不具有史料价值 D.马歇尔计划有效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9.1904年清朝新设商部、巡警部、学部,加上原来六部,共十部(含外务部);1906年设吏、学、民政(以巡警部并入)、度支(由户部改)、农工商(商部并入)、陆军(由兵部改,以太仆寺并入)、法部(由刑部改)、礼部(以太常、光禄、鸿胪三寺并入),另设邮传部和理落院,共十一部;1911年又裁去吏部、礼部,增设海军部,共十部。部下设司,司下设科。清朝中央机构调整的历史影响是 A.增强中央机构半殖民地性质 ‎ B.奠定中央机构近代体制框架 C.加强了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 ‎ D.有利于下层民众民意的表达 ‎10.均田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将近300年,被称为是自秦废井田以后最重要的一次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北魏政府出台均田制密切相关的因素有(  )‎ ‎①政府对荒地的支配权 ‎ ‎②三长制逐步确立推广 ‎③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 ‎④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11.据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从1872年到1894年开设的74家民族资本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据此可知 A.近代民族工业均诞生于东南通商口岸 ‎ B.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有所发展 C.商业资本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力 ‎ D.近代工业投资者主要是商人群体 ‎12.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 A.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经济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13. “自西医发明齿科之学,世之患齿病者,皆受其益。至其所镶之齿,有磁制者、有金制者。金制者价较昂贵,最觉璨然可观,于是此风盛行,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结嵌二三粒”。这种现象表明了当时社会(  )‎ A.盛行外来文明冲击下的拜金之风 B.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C.口腔医学受到了国人的追捧 D.全盘西化的偏激文化心态 ‎14.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解决土地问题,而法国大革命时期是将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后世的史学家们,有些人肯定了英国的做法,而有些人则肯定了法国的做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  )‎ A.运用现代化史观者肯定了英国,而运用革命史观者肯定了法国 B.采用道德标准者肯定了英国,采用生产力标准者则肯定了法国 C.虽处于不间的历史时期,都生产力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D.前者站在新贵族立场上看问想,后者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问理 ‎15.在1926年印度放弃银本位制之后,中国在当时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以银为货币的国家。1929﹣1933年我国白银流动情况表(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流出上海 流入上海 入超(以﹣号表示)‎ 出超(以+号表示)‎ ‎1929‎ ‎123.9‎ ‎182.8‎ ‎+58.8‎ ‎1930‎ ‎109.2‎ ‎142.5‎ ‎+33.2‎ ‎1931‎ ‎111.7‎ ‎166.7‎ ‎+55.0‎ ‎1932‎ ‎160.9‎ ‎19.8‎ ‎﹣141.1‎ ‎1933‎ ‎103.9‎ ‎26.2‎ ‎﹣77.8‎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商此和金融月报》(1929﹣1935年)‎ 据上表可知(  )‎ A.国际银价的下跌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B.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严重受挫 C.中国在世界市场中处于从属地位 D.在经济大危机中我国受冲击最大 ‎16.1926年斯大林在某报吿中称:现在我们己进入新经济政策的笫二个时期……如果当时,在新经济政策的笫一个时期,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事业是依靠农业的,那么现在它却要依靠而且己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对“新经济政策的笫二时期”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延续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城的做法 B.为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C.苏联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D.以工促农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 ‎17. [美]迈克尔•部德森在《金融帝囯: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中认为“‘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田的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竟赛中胜出。”而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胜出的原因不包括(  )‎ A.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B.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在金融領域的支配地位 C.通过关贸总协定,主导国际贸易 D.建立北约组织,发动针对苏联的冷战 ‎18.二战后,“现代化”这个新词便应运而生,因为它可以简明地表达所有建设现代化社会的相似愿望而不论其地域和传统如何。还有学者认为:不同于苏联史学界,在西方学术界,使用Modern Times(现代)时,一般泛指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历史概念。它包括了中国学术界现在习惯采用的“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时间段,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材料表明这一“现代化”概念 A.就是“西方化”“工业化”,专属于西方社会 B.更加准确地体现出世界近代以来的深刻变化 C.与苏联,中国传统史学观点既相近又相背离 D.其本质就是强调世界范围内全面资本主义化 ‎19.《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淸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吉天象,以人居寒暧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这表明(  )‎ A.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泯 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 C.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 D.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 ‎20.据《古矿录》 记载:“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构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这一发明出现于(  )‎ A.商周时期 ‎ B.春秋时期 ‎ C.战国时期 ‎ D.唐末宋初 ‎21.1912年10月康有为等在上海成立“孔教会”,宣扬“欲不亡中国乎,必至诚至尊孔子为教主始也”。1914年9月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同年教育部也命令恢复读经、祭孔。这反映出(  )‎ A.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展 ‎ B.儒家思想文化得到弘扬 C.新文化运动是历史必然 ‎ D.政府大力倡导传统文化 ‎22.20世纪20﹣30年代,面对土地问题,孙中山提倡“耕者有其田”;中共则进行了土地革命。二者都(  )‎ A.满足了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 ‎ B.要求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C.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 D.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23.1956年1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在学术、艺术、技术的发展上,不要做“盖子”;“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个人的才能,采取自己的风格,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我国学术、艺术、技术的 水平,并使新一代得益。为了发展自由讨论,又必须与党内、党外各种各样的宗派主义门户之觅进行适当的斗争。陆定一的言论(  )‎ A.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去政治化的要求 D.纵容资产阶级思想的自由发展 ‎24.苏格拉底说:“普罗泰格拉当智者挣到的钱比一个像斐狄亚斯这样杰出的建筑师再加十个雕刻匠挣到的钱还要多。修鞋匠和裁缝如果过了一个月还不能补好鞋子和衣服上的洞,甚至把它们弄得更破了,那么他很快就得饿死。而普罗泰格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40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苏格拉底主要是批评智者学派(  )‎ A.否定神旨 ‎ B.忽视道德 ‎ C.善于诡辩 ‎ D.轻视教育 ‎25.近代以来,科学的进步与艺术、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有着紧密的关系。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牛顿经典力学影响了启蒙运动的进程 ‎ ‎②光学促进了印象派绘画的产生 ‎③相对论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④进化论影响了殖民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26.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回到中世纪”。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 ‎ B.浪漫主义作家对宗教信仰的坚守 C.对中世纪时古典主义文学的向往 ‎ D.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精神危机 ‎27.“从来没有不事火的婆罗门,没有婆罗门不祭祀布施好善,在阿逾陀这一座城市里面,从没有因通婚而种姓混乱。”(选自《罗摩衍那》)以上内容可作为原始史料来(  )‎ A.了解古埃及的文学创作 ‎ B.考察古印度的社会制度 C.知道古巴比伦的阶级关系 ‎ D.研究古中国的社会生活 ‎28.史书记载,北魏统治初期“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孝文帝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改革措施有(  )‎ ‎①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之禄 ‎②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③男子十五岁以上,授给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 ‎④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土为万物之元,宜改姓元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29.蒋介石在1945年8月28日、29日的日记中写道:“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面对军事则严格统一,不稍迁就”,而“政令军令之统一”则是一切问题之“中心”。这段材料表明国民党 A.抢夺抗战果实 ‎ B.破坏国共和谈 ‎ C.坚持一党专政 ‎ D.阴谋发动内战 ‎30.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甘地一向持强硬的反对态度,但1942年3月,丘吉尔却派出使者与甘地商谈印度战后自治的问题。丘吉尔转变态度的直接目的是(  )‎ A.缓解英国单独对抗德国的困难 B.抵御日军在东南亚的疯狂扩张 C.平息甘地领导的“食盐进军”‎ D.利用教派矛盾对印度分而治之 ‎31.下列属于华盛顿和拿破仑共同点的是(  )‎ ‎①指挥军队打击外敌 ‎ ‎②两度成为国家领导人 ‎③参与国家法律制定 ‎ ‎④摧垮外国的封建势力。‎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32.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认为:“历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与其持相近观点的史学著作是(  )‎ A.《史通》 ‎ B.《资治通鉴》 ‎ C.《文史通义》 ‎ D.《中国史叙论》‎ ‎33.对于中国近代的“租界”不同史观有不同的评价,革命史观以为“租界”是“国中之国”,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据点;现代化史观认为,租界是传播和展示西方工业文明的窗口,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文明史观认为,租界是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交流、融合之地,有利于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进步;全球史观认为租界是中国联系世界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中国走向世界。造成这种不同评价的根源是( )‎ A.不同史观的评价角度和标准不同 B.不同史观的评价立场不同 C.新史观不了解租界的真实情况 D.西方学者在评价中国历史问题时采用双重标准 ‎34.茅海建说:“在宏观的历史叙述中,细节经常被无意或有意的忽略。如此这般的直接结果是,历史被叙述为运动方向明确的具有某种必然性的潮流。由此引发的直接思考是,戊戌变法若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事件,其结局似不应如此。连续13年的观察使我感到,戊戌变法很可能是一偶发的事件,其发生、发展到最后的结局,充满着变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很可能就存在于那些历史的细节之中。”这表明 A.戊戌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 B.宏观史学缺乏必要的研究价值 C.研究戊戌变法需要更加重视细节 ‎ D.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地表现历史 二、主观题 ‎35.材料 ‎ 美国独立后,各大城市的市议会开始选举市长,但市长无权否决市议会的决定,许多行政部门的首长不对市长而是对议会负责;同时,城市权力还受到州议会的掣肘,造成城市管理的极大混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市事务如教育、警察、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由原来私人公司承担的这些责任转移到市政府肩上,带来了城市功能和财政支出的扩张。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城市老板(城市中的职业政治家)乘机弄权,效率低下;有人指出:“即使不是所有的老板都生财有道,但到死身无分文的也没几个。”市政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各州陆续制定城市宪章,废除了州政府对城市公共卫生、警察、公园和其他一些机构的人事任命权,实现了城市自治。在城市内部,到19世纪未,许多市议会“丧失了预算以外的所有拨款权力”,市政服务的其他权力也转到市长手中,以市长为代表的行政力量逐渐成为与老板集团所控制的(市)议会相抗衡的力量。改革派倡导了一系列的选举制度改革,如选民登记、全市大选和非竞选举,以削弱老板集团对市政的控制与渗透。改革派还改革市政机构,按照商业管理原则运行政府,任用专家治理城市。然而,城市治理毕竟不是企业管理,为了效率而不顾政策的社会效果,危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 ‎﹣﹣据钱乘旦总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美国市政改革运动的背景及其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美国市政改革运动的影响。‎ ‎36.材料一 ‎“春耕、夏耕、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污地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光秃秃的样子),而百姓有余材也。”‎ 一一《荀子·王制》‎ ‎“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一一《老子》‎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之,水积则鱼聚,木茂则鸟集 ‎———《淮南子·说山训》‎ ‎“诸部内有旱、涝、霜、雹、虫、蝗为害之处,主司应言不言,及妄言者,杖七十……诸弃毁官私器物及毁伐树木,庄稼者,准盗论。”‎ ‎———《唐律疏议·杂律》‎ 材料二 ‎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如果说霍乱的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那么,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 ‎——据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 ‎——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 材料四 ‎ 近代工业革命200年来……谁该承担主要责任就不言自明。无视历史责任……是毫无道理的。发达国家如今已经过上富裕生活,但仍维持着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且大多属于消费型排放;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排放主要是生存排放和国际转移排放。‎ ‎——据温家宝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传统思想中蕴含的环保思想(6分)‎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出现的原因。(4分)‎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责任”和“国际转移排放”的角度,简要说明发达国家在改善全球环境方而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原因。(4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汉初的官僚基本上来源于世袭、捐资及察举,这种人才选拔制度造成官僚结构的混乱和素质的低下。因此,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他不仅把太学看作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也把它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及官僚选拔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批准丞相公孙弘提出的创立博士弟子员制度的建议。为博士设置博士弟子员(即太学学生),是中央官学﹣﹣太学正式成立的标志。太学的学习内容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太学学生学习一年,精通一经就可以入仕的规定,使得政府直接控制了受教育者的政治前途,并就此确立了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两千年不变的性质﹣﹣培养国家后备官僚。‎ ‎﹣﹣《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材料二 ‎ 中世纪后期,大学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文化中心城市兴起。它们多由当时已有的城市学校和主教学校发展而来。如1150年正式成立的被誉为“欧洲母大学”的巴黎大学,便由巴黎圣母院教堂学校演变而来。这一时期的著名大学还有英国的牛津大学( 1168年)、剑桥大学;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大学;法国的蒙特利尔大学( 1181年)等。当时大学一般开设文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大学科,文学最初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后来才独立成科,“七艺”是其主要课程。“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一般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以及音乐,后来又增加了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等课程。‎ ‎﹣﹣摘编自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史•教育卷》‎ ‎(1)根据材料一、二及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太学与西欧大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太学与西欧大学的不同之处,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3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 ‎……民二年(1913年)以来,梁公士诒虽非身当外交之冲,然实隐持外交大计。欧洲大战忽起,各国因地理与利害之关系,纷纷加入,或合纵、或连横。当民四年,各国驻华公使力劝我国最高当局参加世界大战,并以利害相诱抉。斯时情势混沌,孰得孰失,何去何从,极难分辨。且事关中华民族之兴衰,未易于孤注一掷,以贻民族无涯之戚。设中国永不参加,则战胜国所得胜利品,势不分予中国;设中国明予参加,则无船无械无饷,终至参而不战,必受各国责难。于是梁公决定明守中立,暗事参加……‎ ‎﹣﹣白焦《世界大战中之华工》引梁汝成语 材料二 ‎“一战”期间,十四万华工在中国政府和协约国政府的安排下,背井离乡,驰援欧洲战场。在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抵达欧洲后,华工立即被送往战况最为紧急的法、比前线,交由英法军队支配,另有约一万名法招华工被美军借用,并有少数华工被送到中东、北非和巴尔干半岛。在工作安排上,法招华工多被安排到后方军工企业或与国防有关的民营企业。但中国参战后,华工也经常被派往前线;而英招华工则几乎被全部投放到前线。‎ ‎……但凡战争所需,(华工)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为。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无休止的苦工、恶劣的生活供应、疾病工伤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刻威胁和剥夺着这些中国青壮的生命。……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华工一般都是多才多艺而且适应性强大”。在对所有外国劳工进行正式评估之后,英国陆军部队认为“华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大多数劳工都能熟练地工作或者说能很快掌握工作技能,而且他们一直都在铁路、兵工厂和坦克车间高效率地工作”。‎ ‎﹣﹣摘编自张建国、张军勇《“一战”华工的足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梁上诒在“参战”问题上主张中国“明守中立,暗事参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参战的有关史实。战后中国并未享受到战胜国的待遇说明了什么问题?‎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 使用铁犁牛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出现百家争鸣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581年 隋朝建立,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用曲辕犁 ‎607年 隋炀帝创立科举制 ‎584~605年 隋朝开通大运河 唐朝 火药用于军事,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宋朝 理学产生,出现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使用交子 明朝中后期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及反君主专制思想 ‎﹣﹣整理自高教社《中国古代史》‎ 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 ‎40.欧洲流行“中国风”‎ 材料一 ‎ 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欧洲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在社会生活上广泛流行“中国风”,甚至在18世纪的第一个元旦,法国宫廷采用了中国人的节日庆祝形式。‎ 材料二 ‎ 在伏尔泰眼中中国人具有“最完美的道德”。他还用中国的年代学、历史纪年,驳倒了《圣经》中的上帝创世说。按《旧约》圣经记载推算出上帝创世年代为公元前3761年,而中国历史的可靠记录已有5000多年了。‎ ‎﹣﹣摘自《康乾盛世历史报告》‎ 问题:‎ ‎(1)当时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的前提是什么?‎ ‎(2)列举当时欧洲社会广泛流行“中国风”的主要表现。‎ ‎(3)“18世纪的第一个元旦,法国宫廷采用中国人的节日庆祝形式”,从中可透视出怎样的历史信息?‎ ‎(4)从史学研究看,对“上帝创世”年代和“中国历史的可靠记录”的推算主要存在怎样的局限?‎ ‎(5)请从历史视角解释上述两则材料间的内在联系。‎ 试卷答案 ‎1.A ‎ ‎2.C ‎ ‎3.A ‎4.B ‎5.A ‎6.B ‎7.A ‎8.A ‎9.B ‎10.A ‎11.C ‎12.A ‎13.A ‎14.A ‎15.C ‎16.B ‎17.D ‎18.B ‎19.B ‎20.C ‎21.C ‎22.B ‎23.A ‎24.B ‎25.B ‎26.A ‎ ‎27.B ‎28.B ‎29.C ‎30.B ‎31.A ‎32.D ‎33.A ‎34.C ‎35. (1)背景:美国独立后,城市管理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市长无权否决市议会决定,并受到州议会的掣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功能和财政的支出扩张;城市老板乘机弄权,效率低下,政治腐败.‎ 措施:通过立法,实行城市自治;削弱市议会的权力,扩大市长的权力;改革选举制度,遏制城市老板通过市议会干预市政;专家治市,按照商业原则运行政府.‎ ‎(2)积极影响:扩大了城市的权力;减少了政治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市政服务质量;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推动了美国从传统向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 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 ‎36.(1)环保思想: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或适度改造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的思想。(任答三点给6分)‎ ‎(2)问题:环境污染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和流行,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原因:近代工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城市化加剧环境污染和疾病流行。(4分)‎ ‎(4)从“历史责任”的角度看,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实现工业化,在此过程中,对全球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从“国际转移排放”的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中,西方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把高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4分)‎ ‎37.(1)背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君主专制发展的需要;汉初选官制度的弊端.欧洲: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宗教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影响大;中世纪末期人文主义得到发展.‎ ‎(2)不同:太学课程内容以儒学为主;偏重道德伦理;培养封建官僚;政治权力的附庸.中世纪后期大学课程多样,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神学等内容;注重实用性;培养职业人员;学术氛围自由.‎ 观念差异:中国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人推崇人文精神,重视个性的发展.‎ ‎38. (1)“明守中立”的理由是中国当时缺乏参战的实力;“暗事参加”的理由是可以借参战的机会收回近代以来被列强夺取的领土和主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2)史实:中国政府以派遣劳工的方式参战:华工被安排在“一战”主要战场的前、后方,从事最艰苦的工作;华工生活、工作环境恶劣,生命无保障;华工在战争中的优秀表现得到协约国的高度评价.‎ ‎39.观点:长期领先的民族容易受自身优势的影响,丧失持续领先地位,而落后地区民族反而易于吸收先进地区文明,通过创新成为领先者.‎ 说明:古代的中国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国家长期统一,经济上创造了发达的农耕文明,文化教育发达,传统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无论汉唐,还是宋元时期都是世界中心之一.然而到明中期以后,随着封建制度走向衰弱,原有的中央集权制极端强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下,阻碍了与世界先进文明的交流,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 反观中世纪的欧洲处在天主教会的控制下,远远落后于亚洲文明,但在宋元时期传入中国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把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引入火药,摧毁了封建堡垒和骑士阶层,这些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总结:近代欧洲的崛起和中国的衰落,说明一个民族绝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与时俱进,在继承自己优秀文化的同时,善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不断创新.‎ ‎40. (1)新航路开辟,传教士来华,东学西传.‎ ‎(2)物质:瓷器、茶叶、丝绸;思想:儒家学说等.艺术:书法、绘画、园林等.‎ ‎(3)中国文化已影响到法国上层社会(法国统治阶层接受和仰慕中国文化);也可以透视到西欧主流社会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4)推算“上帝创世”和“中国历史的可靠记录”,所依据的《旧约》和中国早期的历史资料,多是神话或传说资料,其证史价值不足全信,因此其结论也不可靠.‎ ‎(5)材料一可以看作是历史背景,材料二是生活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们的认识.伏尔泰的思想观点是在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流行中国风的社会大背景下,对中西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认识.当然伏尔泰的观点也会进一步推动欧洲的“中国热”和发展.从两则材料关系中,也可以体现出人的认识和社会存在间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