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6.00 KB
- 2021-05-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物理试卷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100 分 命题人: 马新文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9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57 分,在每个小题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关于动量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B.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C.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速度大小也相等,则它们的动量一定相等
D.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那么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2.两个相向运动的物体碰撞后都静止,这说明两物体原来的( ).
A.速度大小相等
B.质量大小相等
C.动量大小相等
D.动量相同
3.一个笔帽竖直放在桌面上的纸条上,要求把纸条从笔帽下抽出,如果缓慢拉出
纸条笔帽必倒,若快速拉出纸条,笔帽可能不倒..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缓慢拉动纸条时,笔帽受到的冲量小
B.缓慢拉动纸条时,纸对笔帽水平作用力小,笔帽也可能不倒
C.快速拉动纸条时,笔帽受到冲量小
D.快速拉动纸条时,纸条对笔帽水平作用力小
4.一群处于 n=4 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射的光线为( )。
A.3 条 B.4 条
C.5 条 D.6 条
5. 氢原子从能级 m 跃迁到能级 n 时辐射红光的频率为ν1,从能级 n 跃迁到能
级 k 时吸收紫光的频率为ν2,已知普朗克常量为 h,若氢原子从能级 k 跃迁到
能级 m,则( )
A.吸收光子的能量为 hν1+hν2
B.辐射光子的能量为 hν1+hν2
C.吸收光子的能量为 hν2-hν1
D.辐射光子的能量为 hν2-hν1
6.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 )
A.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B.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C.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小
D.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7.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的根据是 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在实验中
他发现 粒子( )
A.全部穿过或发生很小的偏转
B.全部发生很大的偏转,甚至有的被反弹回
C.绝大多数不发生或只发生很小的偏转,有极少数发生很大的偏转,个别
甚至被弹回
D.绝大多数发生很大的偏转,甚至被反弹回,只有少数穿过
8.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显示了下列哪些情况 ( )
A.原子内存在电子
B.原子的大小为 1010 m
C.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它的全部体积上
D.原子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9.氢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是氕 11H、氘 21H、氚 31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B.它们的核外电子不数相等
C.它们的核子数相等
D.它们的中子数相等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玛丽·居里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D.玻尔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11.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
B.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
C.γ 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
D.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
12.某放射性元素经过 11.4 天有 7/8 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该元素的半衰期为
A 11.4 天 B 7.6 天
C 5. 7 天 D 3.8 天
13. 放射性同位素钍 232 经α、β衰变会生成氡,其衰变方程为
232
90Th→220
86Rn+xα+yβ,其中( )
A.x=1,y=3 B.x=2,y=3
C.x=3,y=1 D.x=3,y=2
14.只要知道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估算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
A.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
B.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
C.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质量和体积
D.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
15.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主要原因是 ( )
A.分子间隙已很大 B.分子时刻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本身有大小 D.分子间有斥力
16.当甲、乙两物体相互接触后,热量从甲物体流向乙物体,这样的情况表示甲
物体具有( )
A.较高的热量 B.较大的比热容
C.较大的密度 D.较高的温度
17.下列关于热力学温标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力学温度的零度是-273.15 ℃,叫做绝对零度
B.热力学温度的每一度的大小和摄氏温度的每一度大小是相同的
C.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永远达不到
D.1 ℃等于 1 K
18.一定质量的 0 ℃的水在凝结成 0 ℃的冰的过程中,体积变大,它内能的变
化是( )
A.分子平均动能增加,分子势能减少
B.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分子势能增加
C.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增加
D.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减少
19.下面有关机械能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也大
B.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其运动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内分子平均动能必增大
C.物体降温时,其机械能必减少
D.摩擦生热是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在每个小题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入答题卡中,漏选得 2 分,错选、多选和
不选得零分)
20.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
B.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
C.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
D.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
21.较大的悬浮颗粒不做布朗运动,是由于 ( )
A.液体分子不一定与颗粒相撞
B.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对颗粒冲力的平均效果相互平衡
C.颗粒的质量大,不易改变运动状态
D.颗粒分子本身的热运动缓慢
22.关于分子力,正确的说法是 ( )
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万有引力的表现
B.分子间作用力是由分子内带电粒子相互作用和运动所引起的
C.当分子间距 r>r0(r0 平衡位置)时,随 r 的增大,分子间斥力和引力都在减
小,合力表现为引力
D.当分子间距大于 10-9 m 时,分子间作用力几乎等于零
2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0=0.05 kg 的子弹以水平初速度 v0=200 m/s 打中一放在水平地面上 A
点的质量为 m=0.95 kg 的物块,并留在物块内(时间极短,可忽略),随后物块从 A 点沿 AB 方向运
动,与距离 A 点 L=5 m 的 B 处的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 v1=8 m/s,碰后以 v2=6 m/s 的速度反
向 运 动 直 至 静 止 , 测 得 物 块 与 墙 碰 撞 的 时 间 为 t=0.05 s,g 取 10 m/s2, 则
A.物块从 A 点开始沿水平面运动的初速度 v=10 m/s
B.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6
C.物块与墙碰撞时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大小 =266 N
D.物块在反向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热 Q=18 J
三、填空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24.已知铜的密度为 8.9×103kg/m3,原子量为 64,通过估算可知铜中每个原子
所体积为__ m3.(铜的摩尔质量为 64×10-3kg/mol)
25.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当温度降低,内能随着________。冰冷的冰块具有内
能,当温度升高,内能随着_________。将该冰块从一楼移动到四楼,它的内能
将__________。(填不变,减少,增大)
26.在水平力 F=30N 的作用力下,质量 m=5kg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已
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µ=0.2,若F作用6s后撤去,
撤去 F 后物体还能向前运动 秒时间才停止。
(g=10m/s2)
四、计算题(共 18 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7.(6 分)若 235
92U 俘获一个中子裂变成 90
38Sr 及 136
54Xe 两种新核,且三种原子核的质
量分别为 235.0439 u、89.9077 u 和 135.9072 u,中子质量为 1.0087 u(1 u=
得
分
1.6606×10-27kg,1 u 相当于 931.50 MeV)
(1)写出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
(2)求一个 235
92U 俘获一个中子裂变完全裂变所释放的能量是多少 MeV?(取两位有
效数字)
28.(12 分)汽车 A 在水平冰雪路面上行驶。驾驶员发现其正前方停有汽车 B ,立即采取制动措
施,但仍然撞上了汽车 B .两车碰撞时和两车都完全停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碰撞后 B 车向前
滑 动 了 4.5m , A 车 向 前 滑 动 了 2.0m · 已 知 A 和 B 的 质 量 分 别 为 32.0 1.0x kg 和
31.5 1.0x kg ·两车与该冰雪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10,两车碰撞时间极短,在碰撞后车轮
均没有滚动,重力加速度大小 210 /g m s ,求
得
分
(1)碰撞后的瞬间 B 车速度的大小
(2)碰撞前的瞬间 A 车速度的大小
1D 2C 3C 4D 5D 6D 7C 8D 9A 10C 11D 12D 13D 14B 15D 16D
17D 18D 19D
20AD 21BC 22BCD 23ABD
24 1.2×10-29m3 25 不变 减少 增大 26 12s
27
(1) U+ → Sr+ Xe+10 ;
(2) △m=(235.0439+1.0087)-(89.9077+135.9072+10×1.0087)=0.1507u;
E=0.1507u×931.50MeV
28(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