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5.50 KB
- 2021-05-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2016年高考物理质检试卷(A)(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列关于物理学发展史、物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物理学的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质点”和“点电荷”的概念时,利用了假设法
B.用电磁炉,其原理是利用了电磁感应的涡流来进行加热
C.开普勒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方法测出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
2.如图所示为①、②两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已知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②比①晚出发2s.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第4 s末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
B.第4 s末两物体又处在同一地点
C.第3 s后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D.第5 s末两物体又处在同一地点
3.如图所示,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的个小球A、B连接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两端,杆与水平面成θ角,不计所有摩擦,当两球静止时,OA绳与杆的夹角为θ,OB绳沿竖直方向,则正确的说法是( )
A.A可能受到2个力的作用
B.B可能受到3个力的作用
C.绳子对A的拉力大于对B的拉力
D.A、B的质量之比为1:tanθ
4.如图所示,空间有一正三棱锥OABC,点A′、B′、C′分别是三条棱的中点.现在顶点O处固定一正的点电荷,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C′三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ABC所在平面为等势面
C.将一正的试探电荷从A′点沿直线A′B′移到B′点,静电力对该试探电荷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D.若A′点的电势为φA′,A点的电势为φA,则A′A连线中点D处的电势φD一定小于
5.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匝数为n1,连接一理想电流表;副线圈接入电路的匝数n2可以通过滑动触头Q调节,副线圈接有灯泡L和光敏电阻R(光照加强时,R的阻值会减小),则( )
A.原、副线圈电流之比为n1:n2
B.只使Q向上滑动,灯泡变暗
C.只加强光照,电流表读数增大
D.只加强光照,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减小
6.如图,两根光滑金属导轨,平行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导轨下端接有电阻R,导轨电阻不计,斜面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电阻可略去不计的金属棒ab质量为m,受到沿斜面向上且与金属棒垂直的恒力F的作用,金属棒沿导轨匀速下滑,则它在下滑h高度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作用在金属棒上各力的合力做功为零
B.重力做功等于系统产生的电能
C.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功等于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
D.金属棒克服恒力F做功等于电阻R上发出的焦耳热
7.我国志愿者王跃曾与俄罗斯志愿者一起进行“火星﹣500”的模拟实验活动.假设王跃登陆火星后,测得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地球的半径为R,王跃在地球表面能竖直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为h,忽略自转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的密度为
B.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相等
D.王跃在火星表面能竖直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为
8.如图所示,内壁光滑半径大小为R的圆轨道竖直固定在桌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静止在轨道底部A点.现用小锤沿水平方向快速击打小球,击打后迅速移开,使小球沿轨道在竖直面内运动.当小球回到A点时,再次用小锤沿运动方向击打小球,通过两次击打,小球才能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已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轨道,在第一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W1,第二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W2.设先后两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全部用来增加小球的动能,则的值可能是( )
A. B. C. D.1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129分)
9.(5分)如图1所示,是用光电门、数字计时器等器材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在滑块上安装一遮光条,把滑块放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并静止在A处,并通过定滑轮的细绳(水平)与钩码相连,数字计时器安装在B处.测得滑块(含遮光条)质量为M、钩码总质量为m、遮光条宽度为d、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滑块从A释放到B时,钩码下降的距离为h.将滑块在图2示A位置释放后,数字计时器记录下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实验小组将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定为钩码和滑块整体,则:
(1)图1所示为用2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宽度,可得d= mm
(2)本实验中验证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 (用以上对应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10.(10分)在高中阶段,我们学过了很多测量电阻值的方法,某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某个电阻Rx的阻值,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电路.同学们先用多用表粗略测量了该电阻的阻值,多用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然后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较为精确地测量了Rx的阻值.已知电路中学生电源的输出电压可调,电流表量程均选择0.6A(内阻不计),标有长度刻度的均匀电阻丝ab的总长度为30.00cm.
(1)利用多用表测量时,选择的档位为×1档,则由多用表指示示数可知,该电阻的阻值为 Ω
(2)利用如图(a)所示设计的电路测量电阻时:
①先断开S2,合上S1,当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为3.00V时,单位长度电阻丝分得的电压u= V/m,记录此时电流表A1的示数.
②保持S1闭合,合上S2,滑动c点改变ac的长度L,同时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使电流表A1的示数与步骤①记录的值相同,记录长度L和A2的示数I.测量6组L和I值,测量数据已在图(c)中标出,写出Rx与L、I、u的关系式Rx= ;
③在图(c)的坐标系中做出L﹣I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得到Rx= 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1.(13分)如图所示,装甲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20m/s沿直线前进,车上机枪的枪管水平,距地面高为h=1.8m.在车正前方竖直立一块高为两米的长方形靶,其底边与地面接触.枪口与靶距离为L时,机枪手正对靶射出第一发子弹,子弹相对于枪口的初速度为v=800m/s.在子弹射出的同时,装甲车开始匀减速运动,行进s=90m后停下.装甲车停下后,机枪手以相同方式射出第二发子弹.(不计空气阻力,子弹看成质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装甲车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若第二发子弹恰好击中靶的下沿,求L的值;
(3)当L=410m时,求第一发子弹的弹孔离地的高度.
12.(19分)两块足够大的平行金属极板水平放置,极板间加有空间分布均匀、大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变化规律分别如图1、2所示(规定垂直纸面向里为磁感应强度的正方向).在t=0时刻由负极板释放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带负电的粒子(不计重力).若电场强度E0、磁感应强度B0、粒子比荷均已知,且t0=,两板间距h=
(1)求粒子在0~t0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与极板间距h的比值.
(2)求粒子在极板间做圆周运动的最小半径R1与最大半径R2(用h表示).
(3)若板间电场强度E随时间的变化仍如图1所示,磁场的变化改为如图3所示,其中磁场方向在1.5t0、3.5t0、5.5t0…周期性变化.试求出粒子在板间运动的时间(用t0表示).
[物理--选修3-3](15分)
13.(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除了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外,大多数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cm
B.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分子间斥力减小
C.物体的内能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温度和物体的体积都有关
D.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E.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表述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14.(10分)如图所示,玻璃管粗细均匀(粗细课忽略不计),竖直管两封闭端内理想气体长分别为上端30cm、下端27cm,中间水银柱长10cm.在竖直管中间接一水平玻璃管,右端开口与大气相通,用光滑活塞封闭5cm长水银柱.大气压p0=75cmHg.
(1)求活塞上不施加外力时两封闭气体的压强各为多少?
(2)现用外力缓慢推活塞恰好将水平管中水银全部推入竖直管中,求这时上下两部分气体的长度各为多少?
[物理--选修3-4](15分)
15.一列简谐横波在t=0.2s时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P为x=1m处的质点,Q为x=4m处的质点,图乙所示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关于该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波的周期是0.4 s
B.该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40 m/s
C.该波一定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
D.t=0.1 s时刻,质点Q的加速度大小为零
E.从t=0.2 s到t=0.4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20 cm
16.如图所示,半球形玻璃砖的平面部分水平,底部中点有一小电珠S.利用直尺测量出有关数据后,可计算玻璃的折射率.
①若S发光,则在玻璃砖平面上方看到平面中有一圆形亮斑.用刻度尺测出 和 (写出物理量名称并用字母表示).
②推导出玻璃砖折射率的表达式(用上述测量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物理-选修3-5](15分)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β、γ三种射线,α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强
B.α、β、γ三种射线,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C.卢瑟福做了α粒子个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玻尔发现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E.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放置长木板B和滑块C,滑块A置于B的左端,且A、B间接触面粗糙,三者质量分别为mA=1kg、mB=2kg、mC=23kg.开始时 A、B一起以速度v0=10m/s向右运动,与静止的C发生碰撞,碰后C向右运动,又与竖直固定挡板碰撞,并以碰前速率弹回,此后B与C不再发生碰撞.已知B足够长,A、B、C最终速度相等.求B与C碰后瞬间B的速度大小.
2016年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高考物理质检试卷(A)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列关于物理学发展史、物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物理学的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质点”和“点电荷”的概念时,利用了假设法
B.用电磁炉,其原理是利用了电磁感应的涡流来进行加热
C.开普勒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方法测出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
【考点】物理学史.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解:A、在建立“质点”和“点电荷”的概念时,利用了理想模型法,故A错误;
B、家用电磁炉,其原理是利用了电磁感应的涡流来进行加热,故B正确;
C、伽利略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一套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式,故C错误;
D、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2.如图所示为①、②两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已知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②比①晚出发2s.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第4 s末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
B.第4 s末两物体又处在同一地点
C.第3 s后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D.第5 s末两物体又处在同一地点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交点表示速度相同,根据位移关系分析何时到达同一位置.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4 s末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4 s末两物体速度不同,故A错误;
B、由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4 s内两物体的位移相等,则第4s末两物体又处在同一地点,故B正确;
C、两物体的加速度为g,方向竖直竖直向下,始终相同,故C错误;
D、5s末两者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不等,所以没有到达同一地点,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要注意图象在时间轴的下方时位移为负值.
3.如图所示,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的个小球A、B连接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两端,杆与水平面成θ角,不计所有摩擦,当两球静止时,OA绳与杆的夹角为θ,OB绳沿竖直方向,则正确的说法是( )
A.A可能受到2个力的作用
B.B可能受到3个力的作用
C.绳子对A的拉力大于对B的拉力
D.A、B的质量之比为1:tanθ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分别对AB两球分析,运用合成法,用T表示出A、B两球的重力,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相等,即绳子AB两球的拉力是相等的.
【解答】解:A、对A球受力分析可知,A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以及杆对A球的弹力,三个力的合力为零,故A错误;
B、对B球受力分析可知,B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两个力合力为零,杆子对B球没有弹力,否则B不能平衡,故B错误;
C、定滑轮不改变力的大小,则绳子对A的拉力等于对B的拉力,故C错误;
D、分别对AB两球分析,运用合成法,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T=mBg
=(根据正弦定理列式)
故mA:mB=1:tanθ,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隔离法对两个物体的受力分析,关键是抓住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结合几何关系将两个小球的重力联系起来.
4.如图所示,空间有一正三棱锥OABC,点A′、B′、C′分别是三条棱的中点.现在顶点O处固定一正的点电荷,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C′三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ABC所在平面为等势面
C.将一正的试探电荷从A′点沿直线A′B′移到B′点,静电力对该试探电荷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D.若A′点的电势为φA′,A点的电势为φA,则A′A连线中点D处的电势φD一定小于
【考点】电场的叠加;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k分析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点电荷的等势面是一系列的同心圆;沿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根据电势的变化,分析电势能的变化,从而判断电场力做功的正负;根据公式U=Ed分析A′A连线中点D处的电势.
【解答】解:A、因为A′、B′、C′三点离顶点O处的正电荷的距离相等,故三点处的场强大小均相等,但其方向不同,故A错误;
B、由于△ABC所在平面到顶点O处的距离不相等,由等势面的概念可知,△ABC所在平面不是等势面,故B错误;
C、由电势的概念可知,沿直线A′B′的电势变化为先增大后减小,所以当在此直线上从A′到B′移动正电荷时,电场力对该正电荷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故C错误;
D、因为UA′D=A′D•A′D,UDA=DA•,由点电荷的场强关系可知A′D>DA,又因为=,所以有UA′D>UDA,即φA′﹣φD>φD﹣φA,整理可得:φD<,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注意根据对称性分析,同时要注意场强是矢量,电势是标量.同时明确等势面的分布情况.
5.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匝数为n1,连接一理想电流表;副线圈接入电路的匝数n2可以通过滑动触头Q调节,副线圈接有灯泡L和光敏电阻R(光照加强时,R的阻值会减小),则( )
A.原、副线圈电流之比为n1:n2
B.只使Q向上滑动,灯泡变暗
C.只加强光照,电流表读数增大
D.只加强光照,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减小
【考点】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
【分析】根据电压与匝数程正比,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相等,逐项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A、理想变压器的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并且副线圈的匝数是变化的,此时副线圈的匝数并不一定就是,所以原副线圈匝数之比并不是一定就是,故A错误;
B、根据理想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可知,当只使Q向上滑动时,副线圈的匝数变大,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变大,灯泡就要变亮,所以B错误.
C、当光照加强时,R的阻值会变小,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副线圈的电流就会变大,原线圈的电流也会变大,所以电流表读数变大,所以C正确.
D、由C的分析可知,线圈的电流变大,此时原线圈的电压是不变的,根据P=UI可知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变大,所以D错误.
故选:C.
【点评】光敏电阻R的阻值在光照加强时,R的阻值会变小,由此可以判断电路中电阻的变化的情况,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的地方.
6.如图,两根光滑金属导轨,平行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导轨下端接有电阻R,导轨电阻不计,斜面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电阻可略去不计的金属棒ab质量为m,受到沿斜面向上且与金属棒垂直的恒力F的作用,金属棒沿导轨匀速下滑,则它在下滑h高度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作用在金属棒上各力的合力做功为零
B.重力做功等于系统产生的电能
C.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功等于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
D.金属棒克服恒力F做功等于电阻R上发出的焦耳热
【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
【分析】金属棒沿导轨匀速下滑过程中,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导体棒受到安培力,根据功能关系,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再根据动能定理和电磁感应知识研究功能关系.
【解答】解:A、金属棒沿导轨匀速下滑,合力为零,则合力做功为零.故A正确.
B、根据功能关系可知,重力做功等于系统产生的电能与克服恒力F做功之和.故B错误.
C、D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得知,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功等于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电磁感应现象中功能关系的能力.动能定理是处理这类问题常用的规律.
7.我国志愿者王跃曾与俄罗斯志愿者一起进行“火星﹣500”的模拟实验活动.假设王跃登陆火星后,测得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地球的半径为R,王跃在地球表面能竖直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为h,忽略自转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的密度为
B.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相等
D.王跃在火星表面能竖直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为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求一个物理量之比,我们应该把这个物理量先表示出来,在进行之比,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出重力加速度的关系,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求出质量表达式,在由密度定义可得火星密度;由重力加速度可得出上升高度的关系,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出第一宇宙速度的关系.
【解答】解:A、由,得到:g=,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则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重力加速度的,即为g′=
设火星质量为M′,由万有引力等于中可得:G,
解得:M′=,
密度为:ρ==.故A正确;
B、由A分析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故B确;
C、由G,得到v=,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倍.故C错误;
D、王跃以v0在地球起跳时,根据竖直上抛的运动规律得出可跳的最大高度是:h=,
由于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王跃以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时,可跳的最大高度h′=,D正确.
故选:ABD
【点评】通过物理规律把进行比较的物理量表示出来,再通过已知的物理量关系求出问题是选择题中常见的方法.把星球表面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结合起来是考试中常见的问题.
8.如图所示,内壁光滑半径大小为R的圆轨道竖直固定在桌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静止在轨道底部A点.现用小锤沿水平方向快速击打小球,击打后迅速移开,使小球沿轨道在竖直面内运动.当小球回到A点时,再次用小锤沿运动方向击打小球,通过两次击打,小球才能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已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轨道,在第一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W1,第二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W2.设先后两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全部用来增加小球的动能,则的值可能是( )
A. B. C. D.1
【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
【分析】第一次击打后球最多到达与球心O等高位置,根据功能关系列式;两次击打后可以到轨道最高点,再次根据功能关系列式;最后联立求解即可.
【解答】解:第一次击打后球最多到达与球心O等高位置,根据功能关系,有:
W1≤mgR…①
两次击打后可以到轨道最高点,根据功能关系,有:
W1+W2﹣2mgR=…②
在最高点,有:
mg+N=m≥mg…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
W1≤mgR
W2≥mgR
故
故AB正确,CD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临界状态,然后结合功能关系和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分析,不难.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129分)
9.如图1所示,是用光电门、数字计时器等器材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在滑块上安装一遮光条,把滑块放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并静止在A处,并通过定滑轮的细绳(水平)与钩码相连,数字计时器安装在B处.测得滑块(含遮光条)质量为M、钩码总质量为m、遮光条宽度为d、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滑块从A释放到B时,钩码下降的距离为h.将滑块在图2示A位置释放后,数字计时器记录下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实验小组将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定为钩码和滑块整体,则:
(1)图1所示为用2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宽度,可得d= 3.20 mm
(2)本实验中验证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 (用以上对应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
(2)根据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从而得出动能的增加量,结合下降的高度求出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抓住系统动能的增量等于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得出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
【解答】解:(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3mm,游标读数为0.05×4mm=0.20mm,则最终读数为3.20mm.
(2)下滑h高度时,瞬时速度v=,则系统动能增加量=,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mgh,则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
故答案为:3.20mm,.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抓住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列出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注意游标卡尺的读数不需估读.
10.(10分)(2016•永安市模拟)在高中阶段,我们学过了很多测量电阻值的方法,某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某个电阻Rx的阻值,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电路.同学们先用多用表粗略测量了该电阻的阻值,多用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然后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较为精确地测量了Rx的阻值.已知电路中学生电源的输出电压可调,电流表量程均选择0.6A(内阻不计),标有长度刻度的均匀电阻丝ab的总长度为30.00cm.
(1)利用多用表测量时,选择的档位为×1档,则由多用表指示示数可知,该电阻的阻值为 6.0 Ω
(2)利用如图(a)所示设计的电路测量电阻时:
①先断开S2,合上S1,当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为3.00V时,单位长度电阻丝分得的电压u= 10 V/m,记录此时电流表A1的示数.
②保持S1闭合,合上S2,滑动c点改变ac的长度L,同时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使电流表A1的示数与步骤①记录的值相同,记录长度L和A2的示数I.测量6组L和I值,测量数据已在图(c)中标出,写出Rx与L、I、u的关系式Rx= ;
③在图(c)的坐标系中做出L﹣I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得到Rx= 6.0 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考点】伏安法测电阻.
【分析】(1)多用表测量电阻时,读表盘最上面一圈,读出的示数再乘以档位,就是该电阻阻值;
(2)①直接利用总电压除以总长度即可求出单位长度电阻丝分得的电压u;
②利用并联电路电压关系,结合欧姆定律,写出Rx与L、I、u的关系式;
③直接在图(c)的坐标系中做出L﹣I图象,结合图象求出斜率,最后代入Rx与L、I、u的关系式,求出Rx的阻值
【解答】解:(1)多用表测量电阻时,读表盘最上面一圈,读出的示数为6.0,选择的档位为×1档,则该电阻阻值为6.0Ω;
(2)①电源输出电压为3.00V时,均匀电阻丝acb的总长度为30.00cm=0.3m
则单位长度电阻丝分得的电压u==10v/m;
②由于Rx与电阻丝ac,并联,则其两端电压与ac的电压相等为Lu
由欧姆定律可得=;
③在图(c)的坐标系中做出L﹣I图象如右图所示
从作出的L﹣I图象可得==0.6m/A
则=0.6×10=6.0Ω
故答案为:(1)6.0(2)①10 ②Lu/I
③如图 6.0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电阻,解题关键是掌握该实验的原理,理解实验步骤,找到测量Rx的关系式,最后利用作出法作出L﹣I图象,代入公式求出Rx的阻值
11.(13分)(2016•永安市模拟)如图所示,装甲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20m/s沿直线前进,车上机枪的枪管水平,距地面高为h=1.8m.在车正前方竖直立一块高为两米的长方形靶,其底边与地面接触.枪口与靶距离为L时,机枪手正对靶射出第一发子弹,子弹相对于枪口的初速度为v=800m/s.在子弹射出的同时,装甲车开始匀减速运动,行进s=90m后停下.装甲车停下后,机枪手以相同方式射出第二发子弹.(不计空气阻力,子弹看成质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装甲车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若第二发子弹恰好击中靶的下沿,求L的值;
(3)当L=410m时,求第一发子弹的弹孔离地的高度.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解,子弹做平抛运动,选地面为参考系,求解第一发子弹的弾孔离地的高度;若靶上只有一个弹孔,说明第一颗子弹没有击中靶,第二颗子弹能够击中靶,平抛运动规律求解L的范围.
【解答】解:(1)由速度位移公式可得:v2=2ax,故有:a=m/s2≈2.2m/s2
(2)若靶上只有一个弹孔,说明第一颗子弹没有击中靶,第二颗子弹能够击中靶,故有第一颗子弹运动时间为:
t3===0.6s
第一颗子弹的位移为:L1=v1t3=820×0.6m=492m
第二颗子弹能刚好够击中靶时离靶子的距离为:L2=v0t3=800×0.6m=480m
故有坦克的最远距离为:L=480+90m=570m
故L的范围为492m<L≤570m.
若第二发子弹恰好击中靶的下沿,L的值为570m;
(3)第一发子弹的对地速度为:v1=800+20m/s=820m/s
故子弹运动时间为:t1==s=0.5s
第一发子弹下降的高度为:h1===1.25m
第一发子弹的弾孔离地的高度为:h=1.8﹣1.25m=0.55m
答:(1)求装甲车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2m/s2;
(2)若第二发子弹恰好击中靶的下沿,L的值为570m;
(3)第一发子弹弹孔离地高度0.55 m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以及分运动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
12.(19分)(2016•永安市模拟)两块足够大的平行金属极板水平放置,极板间加有空间分布均匀、大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变化规律分别如图1、2所示(规定垂直纸面向里为磁感应强度的正方向).在t=0时刻由负极板释放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带负电的粒子(不计重力).若电场强度E0、磁感应强度B0、粒子比荷均已知,且t0=,两板间距h=
(1)求粒子在0~t0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与极板间距h的比值.
(2)求粒子在极板间做圆周运动的最小半径R1与最大半径R2(用h表示).
(3)若板间电场强度E随时间的变化仍如图1所示,磁场的变化改为如图3所示,其中磁场方向在1.5t0、3.5t0、5.5t0…周期性变化.试求出粒子在板间运动的时间(用t0表示).
【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分析】根据电场和磁场的变化,来对粒子在各个时间段内的受力分析是解决该题的关键,此题电场力和磁场力不是同时存在的,所以要分别对小球在电场力和磁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进行分析,只在电场力作用时,粒子做加速直线运动,在只有洛伦兹力作用时,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1)在0~t0时间,只有电场力,粒子做加速运动,可运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2)经过时间加速,粒子速度较小,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最小,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一周,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恰好又做了一个完整的圆周运动,再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距离到达上极板,所以粒子第二次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最大,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最小半径和最大半径
(3)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分别求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和匀速圆周运动的时间,求出总时间
【解答】解:(1)粒子在0~t0时间内:
得:
(2)粒子在t0~2t0时间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运动速度
且
所以
又所以粒子在t0~2t0时间内恰好完成一个完整的圆周运动,
粒子在2t0~3t0时间内做初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有:
粒子在3t0~4t0时间内,有
得:
由于,所以粒子在3t0~4t0时间内继续做一个完整的匀速圆周运动,在4t0~5t0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出去
所以,粒子做圆运动的最大半径为
粒子在板间运动的轨迹图如图甲所示
(3)粒子在板间运动的轨迹图如图乙所示
匀加速运动有:
得
圆周运动有:
得总时间:
答:(1)求粒子在0~t0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与极板间距h的比值.
(2)求粒子在极板间做圆周运动的最小半径为与最大半径为(用h表示).
(3)粒子在板间运动的时间(用t0表示).
【点评】带点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本质是力学问题
1、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和重力场等共存的复合场中的运动,其受力情况和运动图景都比较复杂,但其本质是力学问题,应按力学的基本思路,运用力学的基本规律研究和解决此类问题.
2、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受力时,要注意各力的特点,如带电粒子无论运动与否,在重力场中所受重力及在匀强电场中所受的电场力均为恒力,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只有运动 (且速度不与磁场平行)时才会受到洛仑兹力,力的大小随速度大小而变,方向始终与速度垂直,故洛仑兹力对运动电荷只改变粒子运动的方向,不改变大小.
[物理--选修3-3](15分)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除了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外,大多数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cm
B.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分子间斥力减小
C.物体的内能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温度和物体的体积都有关
D.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E.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表述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考点】热力学第二定律.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二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三是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根据每个选项具体事例,分别进行判断.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温度、物体的体积以及物态都有关;
温度越高,液体越容易挥发,饱和汽压会随之增大;
热力学第二定律: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另一种表述是: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解答】解:A、除了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多数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m,故A错误.
C、在平衡距离以内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在平衡距离以外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分子间距增大,引力和斥力都减小.故B错误;
C、物体的内能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温度和物体的体积都有关.故C正确;
D、温度越高,液体越容易挥发,故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D正确;
E、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得知,在没有外界影响之下,从单一热源吸取热,使之全部变成有用的机械功.故E正确.
故选:CDE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关键要掌握分子的大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物体的内能、饱和汽压等等,要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并能用来分析实际问题.
14.(10分)(2016•永安市模拟)如图所示,玻璃管粗细均匀(粗细课忽略不计),竖直管两封闭端内理想气体长分别为上端30cm、下端27cm,中间水银柱长10cm.在竖直管中间接一水平玻璃管,右端开口与大气相通,用光滑活塞封闭5cm长水银柱.大气压p0=75cmHg.
(1)求活塞上不施加外力时两封闭气体的压强各为多少?
(2)现用外力缓慢推活塞恰好将水平管中水银全部推入竖直管中,求这时上下两部分气体的长度各为多少?
【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封闭气体压强.
【分析】(1)根据图示求出封闭气体压强.
(2)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可以分析解题.
【解答】解:(1)上端封闭气体的压强:
P上=P0﹣Ph=75﹣5=70cmHg,
下端封闭气体的压强:
P下=P0+Ph=75+5=80cmHg;
(2)设玻璃管横截面积为S,
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
对上端封闭气体,P上L上S=P上′L上′S,
对上端封闭气体,P下L下S=P下′L下′S,
P上′+15=P下′,
L上′+L下′=52,
解得:L上′=28cm,L下′=24cm;
答:(1)活塞上不施加外力时两封闭气体的压强各为70cmHg、80cmHg.
(2)上下两部分气体的长度各为28cm、24cm.
【点评】本题关键分析出各部分气体的压强,然后运用玻意耳定律分析求解.
[物理--选修3-4](15分)
15.(2016•永安市模拟)一列简谐横波在t=0.2s时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P为x=1m处的质点,Q为x=4m处的质点,图乙所示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关于该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波的周期是0.4 s
B.该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40 m/s
C.该波一定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
D.t=0.1 s时刻,质点Q的加速度大小为零
E.从t=0.2 s到t=0.4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20 cm
【考点】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分析】本题要在乙图上读出a质点在t=0时刻的速度方向,在甲图上判断出波的传播度方向;由甲图读出波长,由乙图读出周期,即求出波速和频率.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求质点b通过的路程.
【解答】解:A、由乙图知,质点的振动周期为 T=0.4s,故A正确;
B、由甲图知,波长λ=8m,则波速为:v=m/s.故B错误;
C、由乙图知,t=0时刻,质点Q向上运动,根据甲图可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C正确;
D、由图乙可知,t=0.1 s时刻,质点Q位于最大位移处,所以加速度大小一定不为零.故D错误.
E、因为T=0.4s,则从t=0.2 s到t=0.4 s为半个周期,所以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20 cm,故E正确.
故选:ACE
【点评】本题关键要把握两种图象的联系,能根据振动图象读出质点的速度方向,在波动图象上判断出波的传播方向.
16.(2016•永安市模拟)如图所示,半球形玻璃砖的平面部分水平,底部中点有一小电珠S.利用直尺测量出有关数据后,可计算玻璃的折射率.
①若S发光,则在玻璃砖平面上方看到平面中有一圆形亮斑.用刻度尺测出 圆形亮斑的直径d1 和 半圆形玻璃砖的直径d2 (写出物理量名称并用字母表示).
②推导出玻璃砖折射率的表达式(用上述测量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考点】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分析】根据光的全反射,通过几何关系得出临界角的大小,从而求出折射率的大小.
【解答】解:①在玻璃砖平面上方看到平面中有一圆形亮斑,
用刻度尺测出圆形亮斑的直径d1;及半圆形玻璃砖的直径d2
②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tanC==.
由全反射知识,sinC=
解得n=.
故答案为:①圆形亮斑的直径d1,半圆形玻璃砖的直径d2;②n=.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知道全反射的条件,结合几何关系进行求解,注意画出正确的光路图,及恰好发生光的全反射是解题的突破口.
[物理-选修3-5](15分)
17.(2016•永安市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β、γ三种射线,α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强
B.α、β、γ三种射线,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C.卢瑟福做了α粒子个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玻尔发现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E.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考点】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其特性;物理学史.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解:A、α,β,γ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电离本领最强,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故AB正确;
CD、卢瑟福做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而玻尔提出原子理论,故C正确,D错误;
E、汤姆生发现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E错误;
故选:ABC.
【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18.(2016•广东校级一模)如图所示,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放置长木板B和滑块C,滑块A置于B的左端,且A、B间接触面粗糙,三者质量分别为mA=1kg、mB=2kg、mC=23kg.开始时 A、B一起以速度v0=10m/s向右运动,与静止的C发生碰撞,碰后C向右运动,又与竖直固定挡板碰撞,并以碰前速率弹回,此后B与C不再发生碰撞.已知B足够长,A、B、C最终速度相等.求B与C碰后瞬间B的速度大小.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先以B、C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然后以A、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联立即可求解.
【解答】解:设碰后B速度为vB,C速度为vC,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Bv0=mCvC﹣mBvB
BC碰后,A、B在摩擦力作用下达到共同速度,大小为vC,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Av0﹣mBvB=﹣(mA+mB)vC
代入数据联立得:vB=7.25 m/s
答:B与C碰后瞬间B的速度大小7.25 m/s.
【点评】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选择不同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多次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注意动量守恒定律是矢量式,使用前要先规定正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