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1.00 KB
- 2021-05-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
第二次月考试题
1.2012年5月26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星2A”地球同步卫星送入太空,为我国广大用户提供广播电视及宽带多媒体等传输业务。下列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可以定点在北京的正上方,离地心的距离按需要选择不同的值
B. 只能定点在赤道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C. 运行的线速度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D. 质量不同地球同步卫星,运行速度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B.“中星2A”是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球静止,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轨道平面一定过球心,转动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
可得
,
周期一定,轨道半径一定,所以同步卫星只能定点在赤道的正上方,离地心的距离不能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值,故A错误,B正确;
C.由上述周期公式可知轨道半径越大,运行的线速度越小,所以该卫星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更小于第二宇宙速度,故C错误;
D.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
可得
。
由表达式分析可知地球同步卫星运行速度和质量无关,故D错误。故选择B。
2.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水平直道上运动,其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两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乙车在0~10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8m/s
B. 甲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在0~10s内,甲、乙两车相遇两次
D. 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图线上P所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大于0.8m/s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速度的定义式可得
,
负号表示速度方向为负方向,速度的大小为0.8m/s,故A不符合题意;
B.在x-t图象中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为零表示物体静止,说明甲车先做负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故B符合题意;
C.在x-t图象中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说明在0~10s内,甲、乙两车相遇两次,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象可知乙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间中间时刻即5s末时速度大小为0.8m/s,图线上P对应的时刻大于5s,因此所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大于0.8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B。
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A、B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小球用细绳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且细绳和弹簧与斜面平行,在细绳被剪断的瞬间,A、B两小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
A. 都等于 B. 0和
C. 和0 D. 0和
【答案】B
【解析】
【详解】细绳被剪断的前,以A为研究对象,可求出弹簧的拉力大小
,
细绳被剪断的瞬间,弹簧弹力大小瞬间不变,故A物体该瞬间合力仍为零,加速度大小为零,取B受力分析,由牛顿定二定律可得
,
联立可求得
。
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择B。
4.两个质量均为m物块叠放压在一个轻弹簧上面,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t=0时刻,给A物体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使得物体以0.5g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
A. A、B分离前系统合外力大小与时间的平方成线性关系
B. 分离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C. 在t=时刻A、B分离
D. 分离时B的速度为g
【答案】C
【解析】
A、B分离前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合外力不变,选项A错误;开始时弹簧被压缩x1,则;当两物体分离时,加速度相同且两物体之间的弹力为零,则对物体B:,且,解得,此时刻弹簧仍处于压缩状态,选项B错误,C正确;分离时B的速度为,选项D错误;故选C.
点睛:此题关键哟啊搞清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以及两物体分离的条件:两物体之间的压力为零;两物体的加速度相等.
5.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且M、m相对静止,此时小车受力个数为( )
A. 3 B. 4 C. 5 D. 6
【答案】B
【解析】
【详解】M、m相对静止,对整体分析知,整体受总重力和地面给的支持力,处于静止状态;对物体m受力分析,则m受到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最后对M受力分析,受重力、m对它的垂直向下的压力和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同时地面对M有向上的支持力,因墙壁对小车不会有力的作用;则M共受到4个力.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6.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c叠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a的左端通过一根轻绳与质量m=3kg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在固定的光滑半球形器皿中,在半球形器皿中的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且半球形器皿边沿与物体a间的轻绳水平向右,水平向右的力F=30N作用在b上,三个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取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b受到物体a施加的一个大小为30N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B. 桌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大小为0
C. 物体c受到物体b施加的大小为30N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 撤去力F的瞬间,三个物体一定会获得向左的加速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
AB.由几何关系可知,小球与半球的球心的连线、拉小球的细线以及水平半径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对小球m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可知:
2Tsin60°=mg,
解得:T=30N,
因为绳子拉力为T=30N=F,因此对abc三个物体的整体分析可知,桌面对a的静摩擦力为零;对b与c整体分析,由于bc整体处于平衡状态,由于水平拉力F=30 N,因此b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也为30 N,故A错误,B正确;
C.物体c处于平衡状态,不受拉力,则也不受摩擦力,故C错误;
D.撤去力F的瞬间,由于绳子拉力与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关系不确定,因此三个物体是否运动不确定,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确定,故D错误。
故选择B。
7.如图为表演杂技“飞车走壁”的示意图.演员骑摩托车在一个圆桶形结构的内壁上飞驰,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a、b两个虚线圆表示同一位演员骑同一辆摩托,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进行表演的运动轨迹.不考虑车轮受到的侧向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a轨道上运动时角速度较大
B. 在a轨道上运动时线速度较大
C. 在a轨道上运动时摩托车对侧壁的压力较大
D. 在a轨道上运动时摩托车和运动员所受的向心力较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圆形筒壁和水平方向得夹角为,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因此在不同得平面时加速度相同,因此向心力也一样,D错误;
因为a轨道得半径较大,因此a轨道得角速度小而线速度大,因此A错误B正确;
由可得两个轨道得压力一样,C错误
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车厢,车厢内固定的平台通过相同的弹簧把相同的物块A、B压在竖直侧壁和水平的顶板上,已知A、B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车厢静止时,两弹簧长度相同,A恰好不下滑,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使车厢沿水平方向加速运动,为保证A、B仍相对车厢静止,则( )
A. 速度可能向左,加速度可大于
B. 加速度一定向右,不能超过
C. 加速度一定向左,不能超过
D. 加速度一定向左,不能超过
【答案】B
【解析】
车厢静止时,A恰好不下滑,则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设弹簧弹力为F,车厢对A支持力为,对此时的A受力分析可得:,解得:
车厢沿水平方向加速运动,为保证A仍相对车厢静止,车厢对A的支持力必须大于等于,对A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向右.
车厢沿水平方向加速运动,要保证B仍相对车厢静止,对B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解得:.
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9.如图所示,一物块从一光滑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顶端O点无初速释放后,先后通过P、Q、N三点,已知物块从P点运动到Q点与从Q点运动到N点所用的时间相等,且PQ长度为3m,QN长度为4m,则由上述数据可以求出OP的长度为( )
A. 2m B. m C. m D. 3m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结合Q的速度等于PN段的平均速度,求出Q的速度,再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OQ的距离,结合PQ距离求出OP长度;
【详解】设相等的时间为t,加速度为a,
由:,得加速度:
Q点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PN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则OQ间的距离:
则OP长度为:,故ABD错误,C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
10.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四川西昌发射成功,10月6日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进入周期约为12h的椭圆环月轨道;10月8日实施第二次近月制动,进入周期约为3.5h的椭圆环月轨道;10月9日实施了第三次近月制动,进入轨道高度约为100km的圆形环月工作轨道.实施近月制动的位置都是在相应的近月点P,如图所示.则嫦娥二号:
A. 从不同轨道经过P点时,速度大小相同
B. 从不同轨道经过P点(不制动)时,加速度大小相同
C. 在两条椭圆环月轨道上运行时,机械能不同
D. 在椭圆环月轨道上运行的过程中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不变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嫦娥二号在椭圆轨道的P点是近月点,速度比较大,要进入圆轨道,需减速,使得万有引力等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所以在椭圆轨道P点的速度大于在圆形轨道P点的速度,故A错误;
B、嫦娥二号卫星在不同轨道经过P点,所受的万有引力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大小相等,故B正确;
C、从第一个椭圆轨道上的P点制动后进入第二个椭圆轨道,制动时,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减小,则机械能减小,而绕月球绕椭圆形轨道运动时,只有万有引力做功,机械能不变,所以在两条椭圆环月轨道上运行时,机械能不同,故C正确;
D、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可知,在椭圆环月轨道上运行的过程中,距离发生变化,则万有引力大小变化,故D错误.
11.黄、红、绿三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到达介质和空气的界面
若黄光恰好发生全反射,则
A. 红光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B. 绿光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C. 红光在介质中的波长比它在空气中的波长短
D. 三种单色光相比,绿光在该介质中传播的速率最大
【答案】BC
【解析】
【详解】A、B、根据折射定律可知折射率最大的是绿光,最小的是红光,由临界角公式,临界角最小的是绿光,最大的是红光,由于黄光恰好发生全反射,因此绿光一定发生光的全反射,红光一定没有发生全反射;故A错误,B正确.
C、由与可得,同种光,介质折射率越大的,波长越小,所以红光在介质中的波长比它在空气中的波长短;故C正确.
D、由可知,折射率越大的传播速度越小,所以绿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最小;故D错误.故选BC.
【点睛】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以及全反射的性质,主要考查对不同色光特性的理解能力.对于光的全反射可结合折射定律和临界角公式理解记忆.
12..如图所示,一小物体m从光滑圆弧形轨道上与圆心O等高处由静止释放,圆弧半径R=0.2m,轨道底端与粗糙的传送带平滑连接,当传送带固定不动时,物体m能滑过右端的B点,且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点,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A. 若传送带逆时针方向运行且v=2m/s,则物体m也能滑过B点,到达地面上的C点
B. 若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运行,则当传送带速度时,物体m到达地面上C点的右侧
C. 若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运行,则当传送带速度时,物体m也可能到达地面上C点的右侧
D. 若传送带逆时针方向运行且v=3m/s,则物体m也能滑过B点,到达地面上的C点左侧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物体在圆弧轨道上下滑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传送带静止不动时,物体滑到传送带上后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传送带右端时物体的速度小于2m/s,物体离开传送带后做平抛运动到达点,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小于2m/s;若传送带逆时针方向运行且,物体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与传送带静止时的运动情况相同,物体到达传送带右端时的速度与传送带静止时到达右端的速度相等,物块离开传送带做平抛运动,落在点,故A正确;
B.若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运动,则当传送带速度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可能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块到达传送带右端时的速度大于2m/s,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于2m/s,物体将落在点的右侧,故B正确;
C.若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运动,则当传送带速度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可能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到达传送带右端时的速度比传送带静止时的速度大,物体落在点的右侧,也可能在你传送带上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传送带右端时的速度与传送带静止时的速度相等,物体将落在点,故C正确;
D.若传送带逆时针方向运行且,物体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与传送带静止时的运动情况相同,物体到达传送带右端时的速度与传送带静止时到达右端的速度相等,物块离开传送带做平抛运动,落在点,故D错误.
13.如图,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缆绳将海面上一艘小船直线拖向岸边.已知拖动缆绳的电动机功率恒为P,小船的质量为m,小船所受到水的阻力大小恒为f,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小船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B点经历时间为t,此时缆绳与水平面夹角为θ,A、B两点间水平距离为d,缆绳质量忽略不计.则( )
A. 小船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B. 小船经过B点时绳子对小船的拉力大小为
C. 小船经过A点时电动机牵引绳子的速度大小为
D. 小船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功的表达式求出阻力所做的功;根据动能定理求出小船经过B点时的速度.设小船经过B点时绳的拉力大小为F,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绳的速度大小为u,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功率,以及小船速度与绳子收缩速度的关系求出B点的加速度.
小船从A点运动到B点克服阻力做功,小船从A点运动到B点,电动机牵引绳对小船做功,由动能定理有,联立解得,A正确;设小船经过B点时绳的拉力大小为F,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绳的速度大小为u,,,联立可得,B错误;由题可知,OB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是,所以OA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则小船经过A点时电动机牵引绳子的速度大小一定大于,C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解得,D正确.
14.用图(a)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有两个“巧妙”的设计,一是要求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的质量之和;二是对小车要进行“平衡摩擦力”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要求“小车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质量之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小车进行“平衡摩擦力”操作时,下列必须进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取下砂和砂桶
B.在空砂桶的牵引下,轻推一下小车,小车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做匀速运动时,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断开
D.把长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垫起适当高度
(3)在满足实验条件下,某同学得到了如图(b)的图线(M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图线在纵轴上截距不为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绳中的拉力(近似)等于砂和砂桶重力之和 (2). AD (3). 平衡摩擦力过度
【解析】
(1)当小车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质量之和时可以近似认为:小车所受拉力近似等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
(2)在该实验中,我们认为绳子的拉力就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应该平衡摩擦力,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在没有定滑轮的一端把长木板垫起适当角度,细绳的另一端不能悬挂砂和砂桶,轻推一下小车,小车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D正确.
(3)由图象可知,对应的表达式为:;则说明图线在纵轴上截距不为零说明在没有施加拉力的情况下,物体已经具有加速度,即物体的斜面倾角过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
点睛: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然后熟练应用物理规律来解决实验问题,要学会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5.“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____.
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越大越好
B.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应越大越好
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AO间距离要适当,将橡皮筋拉至结点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答案】 (1). F′ (2). B (3). CD
【解析】
【详解】(1)[1].F1与F2合力的实验值是指通过实验得到值,即用一个弹簧拉绳套时测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而理论值(实际值)是指通过平行四边形得出的值,故F′是力F1与F2合力的实验值,其方向一定沿AO方向.
(2)[2].实验中两次要求效果相同,故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故ACD错误,B正确.
(3)[3].A.为减小实验的误差,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但不是越大越好.故A错误;
B.F1、F2方向间夹角大并不能减小误差,实验不需要F1、F2方向间的夹角非常大.故B错误;
C.为保证拉力的方向为在纸面上画出的方向,弹簧秤一定要与木板平行.故C正确;
D.AO间距离要适当,将橡皮筋拉至结点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故D正确;
16. 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沿-x方向传播在t=0时刻波形图,M、N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和(-7,0),已知t=0.5s时,M点第二次出现波峰.
①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多大?
②从t=0时刻起,经过多长时间N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③当N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M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答案】①20m/s ②0.55s ③0.4m
【解析】
试题分析:①根据图象可知,该波波长 λ=4m
M点与最近波峰的水平距离为6m,距离下一个波峰的水平距离为10m,所以波速为:
②N点与最近波峰的水平距离为 s=11m
当最近的波峰传到N点时N点第一次形成波峰,历时为:
③该波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为:
N点第一出现波峰时质点M振动了 t2=0.4s
则 t2=2T
质点M每振动T/4经过的路程为5cm,则当N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M点通过的路程为:
s′=8×5cm=40cm=0.4m
考点:机械波的传播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机械波的传播及质点的振动问题;解题时要能由波的传播方向来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掌握由质点的振动情况来确定周期,并由周期与波长从而求出波速.
17.云室处于一个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一静止的原子核在云室中发生了一次衰变,其衰变产物在磁场中运动的圆轨迹如图所示。已知新核Y的质量为M,粒子的质量为m,衰变后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假设原子核衰变时释放的能量都转化为粒子和新核的动能。
(1)试写出核衰变方程;
(2)求原子核衰变时释放的能量。
【答案】 ; 。
【解析】
【详解】(1) 衰变产物在磁场中运动的圆轨迹外切,说明原子核发生α衰变,对应的核衰变方程:
;
(2)原子核衰变前后系统动量守恒,设新核速度大小为,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
设粒子和新核的动能为,则有
,
联立可得,,
原子核衰变时释放的能量都转化为粒子和新核的动能,设释放的核能,则有
。
18.交管部门强行推出了“电子眼”,机动车擅自闯红灯的大幅度减少。现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10m/s.当两车快要到一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刹车,但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为0.5s),已知甲车、乙车紧急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4m/s2、a2=5m/s2。求:
若甲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警戒线15m,他采取上述措施能否避免闯红灯?
乙车刹车后经多长时间速度与甲车相等?
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应保持多大距离?
【答案】 能避免; 2s; 保持距离≥2.5m。
【解析】
【详解】 设甲车停下来行驶的距离为,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
可求得
,
因为车头距警戒线15m,所以能避免闯红灯;
设甲初始速度为,乙的初始速度为,设乙车刹车后经时间 速度与甲车相等,则有
,
代入数值可得;
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两车速度相等时恰好相遇,设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应保持距离至少为L,
由前面分析可知乙车刹车后2s速度与甲车相等,设乙车反应时间为,由位移关系可得
,
代入数值联立可得。
说明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距离保持距离≥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