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8.59 KB
- 2021-05-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物理竞赛复赛模拟卷
1. μ子的电量 q=-e(e=1.6×10-19C),静止质量 m0=100MeV/c 2,静
止时的寿命 τ 0=10-6s。设在地球赤道上空离地面高度为 h=104m 处有
一μ子以接近于真空中光速的速度垂直向下运动。
1)、试问此 μ子至少应有多大总能量才能到
达地面? 2)、若把赤道上空 104m 高度范围内的地
球磁场看作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 B=10-4T,磁场
方向与地面平行。试求具有第 1 问所得能量的 μ
子在到达地面时的偏离方向和总的偏转角。
2. 热中子能有效地使铀 235 裂变,但裂变时放出的中子能量代
谢较高,因此在核反应堆中石墨作减速剂。 若裂变放出的中子动能为
2.2MeV,欲使该中子慢化为热中子(动能约为 0.025eV),问需经过
多少次对撞?
O y
x
z
B
南
北
西
3. 半径为 R、质量为 M1 的均匀圆球与一质量为
M 2 的重物分别用细绳, AD 和 ACE 悬挂于同一点 A,
并处于平衡, 如图 11-205所示, 已知悬点 A 到球心 O
的距离为 L,不考虑绳的质量和绳与球的摩擦,试求
悬挂圆球的绳 AD 与竖直方向 AB 的夹角 θ。
4. 火车以速度 v1 向前行驶。司机忽然发现,在前方同一轨道上
距车为 s 处有另一辆火车, 它沿相同的方向以较小的速度 v2 作匀速运
动,于是他立即使车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要使两车不致
相撞,则 a 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A
D
B C
E
O
T
N
gM 2
gM 1
5.如图所示,有一个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长圆柱形
导热容器,将其开口向上竖直放置。在气温为 27℃、气压
为 760mmHg、相对湿度为 75%时,用一质量可不计的光滑
薄活塞将开口端封闭。已知水蒸气的饱合蒸气压为
26.7mmHg,在 0℃时为 4.5mmHg。(1)若保持温度不变,
想通过在活塞上方注入水银加压强的方法使管内开始有水珠出现, 那
么容器至少为多长?( 2)若在水蒸气刚开始凝结时固定活塞,降低
容器温度,当温度降至 0℃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多大?
6.一个静止的竖直放置的玻璃管,长为 H=23cm,粗细均匀,
开口向下, 其内有一段长为 h=10cm 的水银柱, 把长为 L0=10cm 的空
气柱封闭在管的上端。设外界大气压强 p0=1.0×105Pa,求当管以
20m/s2 的加速度上升时,管中封闭的气柱长为多少厘米?(取
g=10m/s2,水银密度 ρ=1.4×104kg/m3)
水银
活塞
7.如图所示,用导热材料制成的两端开口的 U 型管 ABCD ,其
中 AB 高 h=24cm,CD 高 L 2=20cm,截面积分别为 SAB =1cm2,SCD=2cm2,
开始时两管均有高 h=16cm 的水银柱, 现用两个橡皮帽将两个管口封
闭,打开下方的阀门 K,用注射器从底部缓慢抽出水银,
当其中的一个管内的水银被抽干时立即关闭阀门 K。(已
知大气压强为 p0=75cmHg)
(1)请你判断首先被抽干的是哪一管中的水银?
(2)另一只管中剩余的水银柱高度为多少?
8.如图( a)所示,水平固定的圆筒由足够长
粗筒和细筒相接而成, 筒中有直径不同的两个活塞
A、B 用一根细绳相连,活塞 B 通过水平细绳、定
A
B C
D
K
h
A B
L L
(a)
滑轮与一个质量为 m=2.0kg 的重物 C 连接, A、B 两活塞的横截面积
分别为 S1=20cm2,S2=10cm2。当两活塞封闭的空气柱温度为 t=327℃
时, 两活塞保持静止, 此时两活塞分别与大小圆筒的相接面的距离均
为 L,已知大气压强 p0=1.0×105Pa,活塞与筒壁、 滑轮与轮轴间的摩
擦均可忽略不计,取 g=10m/s2,求:
(1)此时筒内两活塞间气柱的压强为多大?
(2)当筒内气柱的温度缓慢降到 C27 时, 活塞 A 能否向右移动
距离 L,试说明理由。
(3)当气柱温度降到 C27 时,筒内气柱的压强为多大?(在整
个变化过程中, A、B 绳子始终有作用力) 。
9. 众所周知,在沙漠中能观察到蜃楼现象,假设在
近大地的空气层中,光速按 c(z)=c0(1-az)规律变化,式中
c0 为光沿地面的速度, z 为离地高度。试问:观察者观察
到蜃楼现象时,估计真实景物离他多远?设观察者身高为
h。
1i
2i
3i
1n
2n
3n
4n
10. 如图所示,在内半径为 r、外半径为 R,折射率为
n1 的玻璃管中充满了折射率为 n2 的发光液体,试问,从远
处看,当管的厚度消失时, r 和 R 应满足什么条件?
11. 空气中放一个半径为 R、折射
率为 n 的玻璃球, 两支相距 d<2R 的平行
细光束相对球心对称地射到球上,两支
R1n 2n
r
α
α2
d
2
d
R
2
光束与球心共面,如图所示。
(1)为使两支光束在球内有实交点, d 与 n 之间必须满足什么
样的关系?
(2)为使两支光束对任何 d<2R 均在球外有实交点, n 可取哪些
值?
12.如图所示,半径为 R 的绝缘圆环
由直径 AB 分成的两半部分各均匀带有正、
负电荷。正负电荷的电量都是 Q。
(1)试证明过直径 AB 的直线是一条电
势为零的等势线。
(2)求带正电的半圆环所激发的电场在环心 O 点的电势。
A B
CD O
a
b
1. μ子的电量 q=-e(e=1.6×10-19C),静止质量 m0=100MeV/c 2,静
止时的寿命 τ 0=10-6s。设在地球赤道上空离地面高度为 h=104m 处有
一μ子以接近于真空中光速的速度垂直向下运动。
1)、试问此 μ子至少应有多大总能量才能到
达地面? 2)、若把赤道上空 104m 高度范围内的地
球磁场看作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 B=10-4T,磁场
方向与地面平行。试求具有第 1 问所得能量的 μ
子在到达地面时的偏离方向和总的偏转角。
分析: 利用时间膨胀公式可将地球上观测到的 子的寿命 与静
止系中的寿命 0 建立联系。对地球上的观察者而言, 子为能达到地
面,所具速度必须保证它在 时间内走完全程。 利用质能公式可得 子
的相应能量。由于 子的动能比重力势能大得多,重力影响可忽略。
又因地磁场引起的偏转较小, 计算第 1 问时可不考虑洛伦兹力, 因此,
可把 子近似看成作匀速直线运动。
求解第 2 问时,必须考虑由地磁场引起的洛伦兹力,此力使 子
产生偏转。因洛伦兹力对 子不做功,故其能量保持常值。根据动力
学方程和质能公式可写出 子坐标所遵从的微分方程, 解此微分方程
即可求得偏转量。 子除受洛伦兹力外,还受地球自转引起的科星奥
利力的作用,它对 子偏转的影响应作一估算。
解:(1)近似地把 子看成是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到达
地面所需地球时间为
c
hht
O y
x
z
B
南
北
西
为能到达地面,需满足
t
式中 为地球观察者测得的 子寿命,它与 0 的关系为
2
2
0
1
c
由质能公式, 子的能量为
2
2
2
0
1
c
cmE
给合以上诸式,有
0
0
0
2
0
0
2
0
chm
t
tcmcmE
代人数据, 子至少应有能量
MeVMeVchmE 3
68
4
0
0 103.3
10103
10100
(2)、如图所示,取直角坐标系 Oxyz,原点 O 在地面, x 轴指
向西, y 轴垂直于地面向上指向北。 子的初始位置和初速度为
00x 00x
hy 0 0y
00z 00z
磁场 B 与 z 轴方向一致, 子所受洛伦兹力为
BeF
子的动力学方程为
BeF
dt
dp
其中
2c
Emp
E=常量
0
22
x
i
E
ecB
E
ec
dt
dr
0
y
j
B
z
k
成分量形式为
x
E
eBcyy
E
eBcx
22
,
(1)(2)
(1)式对 t 求导后再将( 2)式代入,得
02 xx
式中
E
eBc 2
上述方程的解为
tx cos
xtx sin
因此,有
t
E
eBcty
E
eBcx sinsin
22
故得
ty sin
yty cos
初条件为
0cos0x
0sin0 xx
sin0y
hy cos0
得
,
2
hyx ,
最后得 子的坐标为
ttx cos1
2
sin
thhty sin
2
cos
到达地面时, y=0,即有
E
eBhcht
2
sin
因 c ,有
8 4 4
9
3 10 10 10sin 0.091
3.3 10
ceBht
E
22
1
2
2
111cos1 hht
子到达地面时的 x坐标为
2
2
1 hx地
朝 x方向(向西)的偏转角为
radradh
h
x 046.0091.0
2
1
2
地
落地点向西偏离的距离为
mmhax 460046.0104
地
子落地过程需时
s
c
t 5
2
2
0 103.3
1
此阶段地球表面一点转过的距离为
mmtRs 015.0103.3
360024
2104.6 56
地
可见, s? 地x ,即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偏离可以忽略。
2. 热中子能有效地使铀 235 裂变,但裂变时放出的中子能量代
谢较高,因此在核反应堆中石墨作减速剂。 若裂变放出的中子动能为
2.2MeV,欲使该中子慢化为热中子(动能约为 0.025eV),问需经过
多少次对撞?
解:运动的中子与石墨中静止的碳原子碰撞可作为弹性碰撞处
理。设第 k 次碰拼音字母前中子速度大小为 1k ,碰后速度 大小为 k ,
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可得
1k
nC
nC
k
mm
mm
式中 nC mm . 分别为碳原子、 中子的质量, 近似有 nmmc 12 。于是 k
可表述为
00 13
11 VV
mm
mmV
KK
nc
nc
K
初始的中子 对应动能 MeVE 2.2 ,碰撞 k 次后的动能取
为 eVEk 025.0 ,则有
kk
nC
nC
kk mm
mm
E
E 22
2
2
)
11
13()(
两边取对数解得
8.54k
取整数后为
)(55 次k
3. 半径为 R、质量为 M1 的均匀圆球与一质量为 M2 的重物分别
用细绳, AD 和 ACE 悬挂于同一点 A,并处于平衡,如图 11-205 所
示,已知悬点 A 到球心 O 的距离为 L,不考虑绳的质量和绳与球的
摩擦,试求悬挂圆球的绳 AD 与竖直方向 AB 的夹角 θ。
分析: 在平衡条件下,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作用时,这三个
力的作用线必相交于一点。 这是平衡问题的一个基本结论, 本题就是
一例。
解:作用在球上的力有重力 ADgM ,1 绳的拉力 T 和 ACE 绳的压力
N。由于不考虑绳与球的摩擦,所以 N 的方向沿半径指向球心,重力
也是通过球心的。由于球平衡,所以绳 AD 的拉力也必过球心,因此
可判断绳一定沿 OA 方向(如图 11-206)。
对球和重物组成的系统, 根据平衡条件, gM 1 和 gM 2 对 A 点
的力矩大小相等,即
BCgMOBgM 21 (1)
由图可知 s i n,s i n LRBCLOB
代入( 1)式,可解得
)(
sin
21
2
MML
gM
)(
arcsin
21
2
MML
RM
4. 火车以速度 v1 向前行驶。司机忽然发现,在前方同一轨道上
距车为 s 处有另一辆火车, 它沿相同的方向以较小的速度 v2 作匀速运
动,于是他立即使车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要使两车不致
相撞,则 a 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A
D
B C
E
O
T
N
gM 2
gM 1
图 11-206
分析: 司机使火车作匀减速运动,当后面的火车与前方火车时
的速度相等时, 两车再也不能接近了, 也就是后面的火车与前面火车
的速度相等时,后面火车的位移与前面火车的位移之差要小于 s 时,
两车才不致相撞,本题解法中有四种。
解法一: 当两车速度相等时, 两车没有相撞, 以后再也不会相撞,
前车减速的时间为 t,则
a
vvt )( 21
2
)( 21
1
tvvs tvs 22
s
a
vvtvvss
2
)(
2
)( 2
2121
21 s
vva
2
)( 2
21
解法二: 以前车为参照系,后车的速度为 )( 21 vvv ,当后车的
速度减为零时,其位移小于 s,两车不会相撞,即
s
vvas
a
vv
2
)(,
2
)( 2
21
2
21
。
解法三: 作出两车运动的速度—时是图像如图 12-34 所示,
由图像可知: 在两图像相交前与时间轴所围面积之差 (即图中
阴影部分)小于 s 时,两车不会相撞。
即 s
vvas
a
vv
2
)(,
2
)( 2
21
2
21
解法四: 后车的位移为 2
2
11
attvs
,前车的位移为 tvs 22 ,要使
两车不相撞,即
t tO
1
2
图 12-34
sattvvss
2
)(
2
2121
,
0)(
2 21
2
stvvat
说明此二次函数无解,即
02)( 2
21 asvv , s
vva
2
)( 2
21
。
以上四种解法中,以第二种解法最简捷。
5.如图 24-28 所示,有一个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长
圆柱形导热容器, 将其开口向上竖直放置。 在气温为 27℃、
气压为 760mmHg、相对湿度为 75%时,用一质量可不计的
光滑薄活塞将开口端封闭。已知水蒸气的饱合蒸气压为
26.7mmHg,在 0℃时为 4.5mmHg。(1)若保持温度不变,
想通过在活塞上方注入水银加压强的方法使管内开始有水珠出现, 那
么容器至少为多长?( 2)若在水蒸气刚开始凝结时固定活塞,降低
容器温度,当温度降至 0℃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多大?
分析: 当活塞上加入水银时, 密闭管内的空气和水蒸气的压强均
增大,当水蒸气的压强达到饱和气压后,管内开始有水珠出现。
解:(1)灌水银前空气柱中水蒸气的压强为
饱汽 pp
4
3
设容器长为 0l ,空气柱长度减小到 l 时,水蒸气达饱和状态,根
水银
活塞
图 24-28
据玻意耳定律有
lplp 饱汽 0 ,
即 04
3 ll
,
此时活塞上下方压强分别为
,
4
1760 0 mmHglp上
.
3
4
0pp下
因 下上 pp
有
,760
3
4
4
1760 0l
即 .10130 mml
(2)水珠体积可以忽略,开始时,容器内干燥空气压强应为
.3.9867.26760
3
4
1 mmHgmmHgp
因活塞固定,气体降温过程等容,故有
.5.897
27273
273
11 mmHgpp
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为
58.45.89721 ppp
mmHg1.902
6.如图 24-31 所示,一个静止的竖直放置的玻璃管,长为
H=23cm,粗细均匀,开口向下,其内有一段长为 h=10cm 的水银柱,
把长为 L 0=10cm 的空气柱封闭在管的上端。设外界大气压强 p0=1.0
×105Pa,求当管以 20m/s2 的加速度上升时,管中封闭的气柱长为多
少厘米?(取 g=10m/s2,水银密度 ρ=1.4×104kg/m3)
解:管加速上升时,水银柱所受合力向上,管内气体对水银柱的
压强应减小,管内气体体积应增大,由于管长度一定,有可能使管内
水银溢出的情况。设当管加速上升时,封闭气柱压强为 P,长为 L,
水银柱质量为 m,对于气柱,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pLSSLghP 00 )( (1)
对水银柱根据牛顿定律有
mamgPSSp0 (2)
又 ghm (3)
得 )(0 aghPP (4)
由( 1)、(4)式得
cmm
aghP
LghPL 15)(15.0
)(
)(
0
00
因为 cmHcmhL 2325
所以加速上升时,水银将溢出管外。这时设余下水银柱长为 h ,
其质量为 m ,封闭气柱压强为 P ,长为 L 。对水银柱,根据牛顿第
二定律有
amgmSPSp0 (5)
又有 Shm (6)
所以 )(0 aghPP (7)
对封闭气柱,根据玻意耳定律有
SLPSLghP 00 )( (8)
此时 hHL (9)
把( 7)式、(9)式代入( 8)式并化简得
0)(])([)( 0000
2 LghPHPhHagPhag
代入数值,并化简有
0144.097.18 2 hh
解得 mhcmmh 38.0,0.909.0 21 (大于 H 舍去)
所以正在以 2/20 sma 加速度上升的玻璃管,其上端封闭的气柱
长为
)(140.923 cmhHL
7.如图 24-55 所示, 用导热材料制成的两端开口的 U 型管 ABCD ,
其中 AB 高 h=24cm,CD 高 L 2=20cm,截面积分别为 SAB =1cm2,
SCD =2cm2,开始时两管均有高 h=16cm 的水银柱,现用两个橡皮帽将
两个管口封闭, 打开下方的阀门 K,用注射器从底部缓慢
抽出水银,当其中的一个管内的水银被抽干时立即关闭阀
门 K。(已知大气压强为 p0=75cmHg)
(1)请你判断首先被抽干的是哪一管中的水银?
(2)另一只管中剩余的水银柱高度为多少?
解:求解这一类题时, 应根据可解的情况先做出必要
的假设,然后按着所做出的假设进行推理,在推理过程中,对所做假
A
B C
D
K
h
图 24-55
设做出否定或认同即可求解。
假设左管内水银先被抽干, 并设这时右管内剩余水银柱的高度为
,对左管内封闭气体用玻意耳定律有
1111 VpVp
可得
cmHg
S
Sp
V
Vp 2575
24
1624
1
1
1
1
所以右管内气体压强为
cmHgp 252
再对右管内被封气体,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CDCD SS 2025162075
整理得:
0200452
解得: 不合题意舍去或 cmcm 405
在根据以上假设列的方程中, 有满足题设的实数解, 故所做假设
成立,即左管内水银先抽干,且此时右管内剩余水银柱
高度为 5cm。
8.如图 24-57(a)所示,水平固定的圆筒由足够长
粗筒和细筒相接而成, 筒中有直径不同的两个活塞 A、B
用一根细绳相连,活塞 B 通过水平细绳、定滑轮与一个
A B
L L
图 24-57(a)
质量为 m=2.0kg 的重物 C 连接, A、B 两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
S1=20cm2,S2=10cm2。当两活塞封闭的空气柱温度为 t=327℃时,两
活塞保持静止,此时两活塞分别与大小圆筒的相接面的距离均为 L,
已知大气压强 p0=1.0×105Pa,活塞与筒壁、滑轮与轮轴间的摩擦均
可忽略不计,取 g=10m/s2,求:
(1)此时筒内两活塞间气柱的压强为多大?
(2)当筒内气柱的温度缓慢降到 C27 时, 活塞 A 能否向右移动
距离 L,试说明理由。
(3)当气柱温度降到 C27 时,筒内气柱的压强为多大?(在整
个变化过程中, A、B 绳子始终有作用力) 。
解:(1)将活塞 A、B(包括连接两活塞的细绳)作为整体,其
受力如图答 24-57(b)所示,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得
mgSpSpSpSp 10212011 (1)
pap
SS
mgp 5
0
21
1 102.1
(2)当气体的温度缓慢降低时, 气体的压强 P 在减小,
由( 1)式可知当式中的 1p (气体的压强)在减小时,由于
21 SS ,故方程左边比右边小,平衡被破坏,这就意味着向右的作用
10 Sp
11Sp 20 Sp
21Sp mgF
图 24-57(b)
力大于向左的作用力,故活塞右移,使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可以认为是一个等压过程(直到活塞与细筒侧壁相接触时为止) ,活
塞不能无限制地向右移动,当活塞 A 移到与粗、细圆筒的交接处时,
不再移动。设活塞刚好移到两筒交接处时气体的温度为 T,此时活塞
对细筒侧壁无相互作用力,在等压过程中,有
T
V
T
V
1
1
其中
2211 3LSLSLSV , 22LSV ,
KT 6001 ,
KTK
V
VTT 300400 2
1
1
故当筒内气体的温度缓慢降至 C27 ,活塞 A 能向右移动距离 L。
(3)当筒内气体的温度缓慢降至 C27 ,其末态有:
K
T
LSV 3002
2
2
2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
22
1
11
T
VP
T
VP
,
PaPP
TV
TVP 51
1
12
21
2 109.0
4
3
9. 众所周知,在沙漠中能观察到蜃楼现象,假设在近大地的空
气层中, 光速按 c(z)=c0(1-az)规律变化, 式中 c0 为光沿地面
的速度, z 为离地高度。试问:观察者观察到蜃楼现象时,
估计真实景物离他多远?设观察者身高为 h。
解:光在沙漠上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
加而减少, 这意味着贴近地面的空气的折射角比上层空气要小, 致使
远处来的光线在射向地面时,不断被折射,入射角逐渐增大。当光线
射到贴近地面大气层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就发生全反射现象。
如图 33-41 所示, 将近大地的空气层划分为多个间距很小的层面,
每个层面都与大地平行, 这样可认为光速在某一层面的不同高度处相
同(即可视为折射率相同) 。设各层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 n1、n2、n3⋯
光速与分界面法线的夹角分别为 i 1、i 2、i3⋯由折射定律
可得
常数332211 sinsinsin ininin 。
即 常数in sin 。而 azzc
cn
1
10
,
且在地面附近处 90,0 icc ,
故 azi 1sin
由图 33-42 可见,上式是一个圆方程,这说明光线在不均匀空气
中是沿圆弧传播的。设圆半径为 R,则
1i
2i
3i
1n
2n
3n
4n
图 33-41
Li
i
图 33-42
z
RR
zRi 11sin
故 aR 1
另由几何关系得
222 RzRL
并将 z=h 代入上式可得
22 h
a
hL
点评: 将折射率连续变化的介质分成许多个折射率不相同的层面
(层面中折射率相同)是处理本题的关键。
10. 如图 33-102 所示,在内半径为 r、外半径为 R,折射
率为 n1 的玻璃管中充满了折射率为 n2 的发光液体,试问,从
远处看,当管的厚度消失时, r 和 R 应满足什么条件?
分析: 在物理学中存在大量的临界问题,以原理、定理
或定律为依据,直接从临界状态和相应的临界量入手,求出
所研究问题的特殊规律和特殊解;然后,以此对一般情况进行分析、
讨论和推理,即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称为临界法。
本题中,液体发出的光线经玻璃两次折射后射出。从远处看,只
能接受平行光线。 管的厚度消失, 即经管边缘射向远方的光线与该处
的管直径 2R 垂直。即光线从玻璃折向空气时,入射角为全反射临界
R1n
图 33-102
2n
r
角。
解: 如图 33-103 所示,厚度消失时,切向光线 MN
与半径垂直,管内存在 PM 光线, PM 入射角 C 为全反射
临界角,有
1
1sin
nC
PM 光线是从液体 P点发出,从液体射向玻璃时折射角为 。如
图 33-103 所示,由正弦定理有
sinsin
Rr
C
所以有 rn
R
r
R
C
1
sinsin
管壁中是否存在 PM 光线呢?从 P点由液体射向玻璃的入射光线
的入射角最大为 90 ,相应折射角为 max 。若 12 nn 则
max12 sin90sin nn
即 1
2
maxsin
n
n
若 12 nn 则 1sin max 。
存在 PM 光线的条件是 maxsinsin ,即要求 12 nn 时,
1
2
1 n
n
rn
R
,即 2n
r
R
。
图 33-103
R
1n
2n
r
P
M
N
C
12 nn 时,
1
1rn
R
,即 1n
r
R
。
点评: 本题是以临界状态和相应的临界角为前提,作为分析、讨
论的出发点, 由于题目未说明 n1 和 n2 的大小,应分别就 21 nn 和 21 nn
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从而确定 r 和 R 应满足的条件。
11. 空气中放一个半径为 R、折射率为 n 的玻璃球,两支相距
d<2R 的平行细光束相对球心对称地射到球上, 两支光束与球心共面,
如图 33-124 所示。
(1)为使两支光束在球内有实交点, d 与 n 之间必须满足什么
样的关系?
(2)为使两支光束对任何 d<2R 均在球外有实交点, n
可取哪些值?
分析: 由下面图 33-125 可看到,当折射角 2 时两支
光束在球面上相交,这是两支光束是在球内,还是在球外有
实交点的分界点,因此要分别讨论当 2 与 2 时的情况。
解: 如图 33-125 所示,有
sin1sin
n
Rd 2/sin
2
d
2
d
图 33
(1)球内相交要求 2 ,即
2
sinsin
与前两式联立,并利用
2
cos
2
sin2sin
可得
n
2
c o s2
2
2
42
2
1
2
c o s1
2
c o s
R
d
即得所求条件为
2
2
42
R
dn
(2)球外相交,要求 2 ,即可得
2
2
42
R
dn
因此 Rd 20 ,故
2422 2
2
R
d
为保证前一不等式对任何 d 均成立,便要求 2n 。
这便是 n 的取值范围。
12.如图 41-84 所示,半径为 R 的绝缘圆环由直径 AB 分成的两
半部分各均匀带有正、负电荷。正负电荷的电量都是 Q。
图 33-125
α
α2
d
2
d
R
2
(1)试证明过直径 AB 的直线是一条电势为零的等势线。
(2)求带正电的半圆环所激发的电场在环心 O 点的电势。
解:只要证明过 AB 的直线上各点场强方向与 AB 垂直,
则此直线就是等势线。 如进一步证明到直径上某一点的电势为零, 则
此直线上各处电势均为零。
证法 1:(1)在直径 AB 上任取一点 C,在环上任取关于 AB 对
称的两点 a 和 b,设 a、b 为中点的微段圆弧所带电量为 q 。由于 C
点到这两微段的距离相等,故两段在 C 点产生的场强的大小相等,
方向如图(它们与 AB 直线的夹角相等) 。所以,这两微段在 C 点产
生的合场强必定与 AB 垂直。同理,环上其它关于 AB 对称的任意两
段在 C 点产生的合场强也与 AB 垂直,故过 AB 直线上各点的场强处
处与 AB 垂直。
利用这个方法, 也可证明在 AB 连线延长线上任一点 C 的合场强
也与 AB 连线的延长线垂直,故过直径 AB 的直线是一条等势线。
设将一点电荷从无穷远处沿 AB 所在直线移到 A 点。 电荷的移动
方向与电荷受的电场力垂直,故电场力对电荷不做功,则有:
0)( AUUqW电
因为 0U q≠0
A B
CD O
a
b
图 41-84
所以 0UU A
故此直线上各处电势均为零。
(2)以 a 点为中心的微段在圆心 O 处产生的电势为
R
qkU i
i
半圆环上其它各微段在 O 点产生的电势都为该值。因电势是标
量,故可直接累加,得圆心 O 处的电势为
R
KQq
R
kUU ii0
证法 2:(1)在环上任取的关于 AB 对称的两点 a 和 b 为中点的
微段圆弧所带电量分别为 iq 和 iq ,a、b 到 C 点的距离为 r、a、b
对 C 点的电势分别为
r
qkU i
c r
qkU i
c
由电势叠加原理, C 点的电势。
0ccci UUU
同理可得在环上任意关于 AB 对称的两点对 C 点的电势均为零,可
得整个圆环对 C 点电势为 O。
利用上述方法可得在 AB 连线上任意一点电势为零。故可得 AB
是一条电势为零的等势线。
(2)同证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