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 MB
- 2021-06-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九 力学实验
『相关知识链接』
一、误差与有效数字
1.系统误差:由于仪器本身不精密、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
不完善而产生的误差.系统误差总是同样偏大或偏小.系统误差可以
通过更新仪器、完善原理和精确实验方法来减小.
2.偶然误差:由各种偶然因素如测量、读数不准确、作图不规
范造成的误差.偶然误差表现为重复做同一实验时总是时大时小.偶
然误差可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
3.有效数字: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有效数字.有
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算起,如 0.012 5 为三位有效数字,
中学阶段一般取 2 位或 3 位有效数字.
二、基本仪器的使用
1.长度测量类仪器:
(1)毫米刻度尺的读数:精确到毫米,估读一位.
(2)游标卡尺的读数:
游标尺/mm
刻度
格数
刻度
总长度
每小格与
1 毫米差
精度
/mm
测量结果(游标
尺上第 n 条刻
度线与主尺上
的某刻度线正
对时)/mm
10 9 0.1 0.1 主尺上读的毫
米数+0.1n
20 19 0.05 0.05 主尺上读的毫
米数+0.05n
50 49 0.02 0.02 主尺上读的毫
米数+0.02n
(3)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测量值=固定刻度整毫米数+半毫米数
+可动刻度读数(含估读)×0.01 mm.
2.时间测量类仪器:
(1)打点计时器: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 s,一般每五个点
取一个计数点,则时间间隔为 Δt=0.02×5 s=0.1 s.
(2)频闪照相机:用相等时间间隔获取图象信息的方法将物体在
不同时刻的位置记录下来.
(3)光电门计时器:记录遮光时间 Δt,可以求瞬时速度:把遮光
条(宽度为 d)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Δt 内的平均速度看作物体经过光电
门的瞬时速度,即 v= d
Δt
.
三、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1.列表法:在记录和处理数据时,为了简单而明显地表示出有
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将数据填写在适当的表格中,即为列表
法.
2.平均值法:把在同一状态下测定的同一个物理量的若干组数
据相加求和,然后除以测量次数.
3.图象法: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优点是直观、简便,有取平均
值的效果.由图象的斜率、截距、包围的面积等可以研究物理量之间
的关系.
『备考策略锦囊』
1.应考策略
(1)明确实验目的.
(2)把握实验原理.
(3)熟知实验器材.
(4)掌握数据处理方法.
(5)熟知两类误差分析.
2.纸带的三大应用
(1)由纸带确定时间.
(2)求瞬时速度
如图所示,打 n 点时的速度 vn=xn+xn+1
2T
.
(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如图所示,有连续的偶数段数据:
a=(x4+x5+x6)-(x1+x2+x3)
(3T)2
.
高考考向 1 长度测量及读数
[例 1] 对于如图所示长度测量工具,请按要求正确读出数据.
(1)刻度尺测得纸带 A、B 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cm;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________mm.
【解析】 (1)由题图可知,毫米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 0.1 cm,
故 A、B 间的距离为 6.25 cm;
(2)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 5.5 mm,可动刻度为 20.5×0.01 mm
=0.205 mm,所以终读数为 5.5 mm+0.205 mm=5.705 mm.
【答案】 (1)6.25 (2)5.705
『多维训练』
1.(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甲、乙所示.测量方法正
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 用 螺 旋 测 微 器 测 量 金 属 丝 的 直 径 , 图 丙 所 示 的 示 数 为
________ mm.
解析:(1)题图甲中夹小球的两个测量爪为外测量爪,测物体的
外径,所以甲正确.
(2)由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可知金属丝的直径 d=6.5 mm+
20.0×0.01 mm=6.700 mm.
答案:(1)甲 (2)6.700
2.某同学想要测量一长方体元件的长和宽,用游标卡尺测得其
长为 L,结果如图甲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其宽为 d,结果如图乙
所示,则 L=________ cm,d=________ mm.
解析: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为 1
20
mm=0.05 mm,主尺的读数为 10
mm,游标尺的读数为 0.05 mm×10=0.50 mm,所以元件的长度为 L
=10 mm+0.50 mm=10.50 mm=1.050 cm.螺旋测微器上固定部分的
读数为 1.5 mm,可动部分的读数为 0.01 mm×23.1=0.231 mm,故元
件的宽度为 d=1.5 mm+0.231 mm=1.731 mm.
答案:1.050 1.731
3.(1)图甲中游标卡尺游标尺的每小格比主尺的每小格小
________ mm;该游标卡尺的读数应为________ mm.
(2)图乙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应为________ mm.
解析:(1)主尺每小格的长度为 1 mm,而游标尺上的刻度是把 9
mm 分成了 10 份,每一份为 0.9 mm,所以游标尺的每小格比主尺的
每小格小 0.1 mm,主尺读出 1 mm,游标尺读出 0,所以读数为 1.0 mm;
(2)从固定刻度上读出 0.5 mm,可动刻度与固定刻度中心线对齐的是
14.2,所以示数为:0.5 mm+14.2×0.01 mm=0.642 mm.
答案:(1)0.1 1.0 (2)0.642
高考考向 2 “纸带类”实验
1.打点计时器系列五个实验
力学实验中用到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有: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牛顿运动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三个关键点
(1)区分计时点和计数点:计时点是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
的点.计数点是指测量和计算时在纸带上所选取的点.要注意“每五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与“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取点方法是一
样的.
(2)涉及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均是先接通电源,打点稳定后,再释
放纸带.
(3)实验数据处理可借助图象,充分利用图象斜率、截距等的物
理意义.
[例 2] [2019·全国卷Ⅰ]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
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探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
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50 Hz,纸带
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 4 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 A、B、C、
D、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________点.在打出 C 点
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 3 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
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2(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及考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体现了以科
学态度进行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解析】 物块沿倾斜的木板加速下滑时,纸带上打出的点
逐渐变疏,故 A 点为先打出的点.
vC=xBD
2T
=(5.86-1.20) × 10-2
2 × 0.1
m/s=0.233 m/s
a=xCE-xAC
(2T)2
=(9.30-3.16-3.16) × 10-2
(2 × 0.1)2
m/s2
≈0.75 m/s2
【答案】 A 0.233 0.75
[例 3] [2019·全国卷Ⅱ]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
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
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 50 Hz 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
(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μ=________(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
角 θ、重力加速度 g 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 a 表示).
(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使 θ=30°.接通电源,
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
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
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 9.80 m/s2.可以
计 算 出 铁 块 与 木 板 间 的 动 摩 擦 因 数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结果保留 2 位小数).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及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体现了科学探究与科学推理的核心素养.
【解析】 (1)对铁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μmg cos θ
=ma,解得 μ=g sin θ-a
g cos θ
.
(2)利用逐差法可得 a=
[(76.39-31.83)-(31.83-5.00)] × 10-2
9 × 0.12 m/s2=1.97 m/s2,由于 θ
=30°,g=9.80 m/s2,则 μ=0.35.
【答案】 (1)gsin θ-a
gcos θ
(2)0.35
『多维训练』
4.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
实验.如图 1 所示,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以平衡两车的摩擦力;让小
车 P 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 Q 相碰并粘合成一
体,继续做匀速运动;在小车 P 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
源频率为 50 Hz.
(1)某次实验测得纸带上各计数点的间距如图 2 所示,A 为运动的
起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小车 P 碰撞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
段来计算小车 P 和 Q 碰后的共同速度.(选填“AB”“BC”“CD”
或“DE”)
(2)测得小车 P 的质量 mP=0.4 kg,小车 Q 的质量 mQ=0.2 kg,
则 碰 前 两 小 车 的 总 动 量 大 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kg·m/s,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大小为________ kg·m/s.(计算结果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 实 验 结 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已经平衡了小车的摩擦力,
故小车 P 在碰撞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
同,从图 2 可以看出小车 P 在 BC 段做匀速运动,故选 BC 段计算小
车 P 在碰撞前的速度;碰撞过程是一个变速运动过程,对应图 2 中的
CD 段;小车 P 和 Q 碰后共同运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图 2 可以看
出小车 P 和 Q 在 DE 段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应选 DE 段来计算小车 P
和 Q 碰后的共同速度.
(2)由图 3 可知,BC 段的距离为 BC=10.50 cm=0.105 0 m,DE
段的距离为 DE=6.95 cm=0.069 5 m,则碰前小车的速度为:vP=BC
t
= 0.105 0 m
0.02 × 5 s
=1.05 m/s,碰前的总动量为:p 前=mPvP=0.4 kg×1.05
m/s=0.420 kg·m/s;碰后小车的共同速度为:vPQ=DE
t
= 0.069 5 m
0.02 × 5 s
=
0.695 m/s,碰后的总动量为:p后=(mP+mQ)vPQ=(0.4+0.2) kg×0.695
m/s=0.417 kg·m/s.
(3)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撞前后两小车的总动量守恒.
答案:(1)BC DE (2)0.420 0.417 (3)见解析
5.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电源的频率为 50 Hz,重锤的质量为 m=1.0 kg,重力加速度 g=9.8
m/s2,他们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纸带.为了验证
机械能是否守恒,该小组同学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
(1)方法一: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时点 5 时重锤的瞬时速度为
________ m/s,在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时点 0 和 5 的过程中,重锤重力
势能的变化量为 ΔEp=________ J,若重锤动能的变化量为 ΔE k=
________ J,若它们近似相等,则可知重锤的机械能守恒.
(2)方法二: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时点 2 时重锤的瞬时速度为
________ m/s,在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时点 2 和 5 的过程中,重锤重力
势 能 的 变 化 量 为 ΔEp′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J,
重锤动能的变化量为 ΔEk′=____________ J,若它们近似相等,
则可知重锤的机械能守恒.
(3)以上两种方法,你认为________(选填“方法一”或“方法二”)
误差小.
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
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时点 5 时重锤
下落的速度 v5=h6-h4
2T
=1.155 m/s,则在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时点 0 和
5 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变化量 ΔEp=mgh5=0.659 J,动能的变
化量 ΔEk=1
2
mv25=0.667 J.
(2)v2=h3-h1
2T
=0.575 m/s,ΔEp′=mg(h5-h2)=0.508 J,ΔEk′=
1
2
m(v25-v22)=0.502 J.
(3)重锤刚下落的时候运动状态不稳定,方法二避开了刚开始的
一段纸带,故方法二误差比较小.
答案:(1)1.155 0.659 0.667 (2)0.575 0.508 0.502 (3)方法
二
6.[2019·江苏卷]某兴趣小组用如图 1 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
理.
(1)有两种工作频率均为 50 Hz 的打点计时器供实验选用:
A.电磁打点计时器
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为使纸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应选择___________(选填“A”
或“B”).
(2)保持长木板水平,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纸带穿过打点计
时器的限位孔.实验中,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在砝码盘中慢慢加入
沙子,直到小车开始运动.同学甲认为此时摩擦力的影响已得到消
除.同学乙认为还应从盘中取出适量沙子,直至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
做匀速运动.看法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后,在砝码盘中加入砝码.接通打点计时
器电源,松开小车,小车运动.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的一段如
图 2 所示.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纸带上 A 点的速度 vA=
____________m/s.
(4)测出小车的质量为 M,再测出纸带上起点到 A 点的距离为 L.
小车动能的变化量可用 ΔEk=1
2
Mv 2A算出.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为 m,
重力加速度为 g.实验中,小车的质量应________(选填“远大于”“远
小于”或“接近”)砝码、砝码盘和沙子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合力做
的功可用 W=mgL 算出.多次测量,若 W 与 ΔEk 均基本相等则验证
了动能定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
解析:(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小于电磁打点计时器
对纸带的阻力,实验时误差小,故选 B.(2)在砝码盘中慢慢加入沙子
直至小车开始运动,小车从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此时砝码盘和沙子
的总重力大于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平衡摩擦力过度;轻推
小车,小车做匀速运动,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此时砝码盘和沙子的总
重力等于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消除了摩擦力的影响,
看法正确的是同学乙.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用刻度尺量出 A 左侧第一个点与 A 右
侧第一个点之间的距离 l=1.24 cm,再除以 0.02 s×2=0.04 s,可得 vA
=0.31 m/s. (4)本实验中砝码的重力应该是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只有当
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盘、砝码以及沙子的总质量时,才可以将砝码
的重力当成小车受到的合外力.
答案:(1)B (2)乙 (3)0.31(0.30~0.33 都算对)
(4)远大于
高考考向 3 “弹簧”“橡皮条”“碰撞”类实验
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操作关键
(1)实验中不能挂过多的钩码,防止弹簧超过弹性限度.
(2)画图象时,不要连成“折线”,而应尽量让坐标点落在直线上
或均匀分布在两侧.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操作关键
(1)每次拉伸结点位置 O 必须保持不变.
(2)记下每次各力的大小和方向.
(3)画力的图示时应选择适当的标度.
[例 4] [2018·全国卷Ⅰ]如图(a),一弹簧上端固定支架顶端,下
端悬挂一托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
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
针.
现要测量图(a)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
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 1.950 cm;当托盘内放
有质量为 0.100 kg 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
标尺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 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
为 9.80 m/s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解析】 标尺的游标为 20 分度,精确度为 0.05 mm,游标的
第 15 个刻度与主尺刻度对齐,则读数为 37 mm+15×0.05 mm=
37.75 mm=3.775 cm.
弹簧形变量 x=(3.775-1.950) cm=1.825 cm,
砝码平衡时,mg=kx,
所以劲度系数 k=mg
x
=0.100 × 9.80
1.825 × 10-2 N/m≈53.7 N/m.(保留 3 位
有效数字).
【答案】 3.775 53.7
[例 5] 如图(a)所示,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现利用如图(a)所示
的装置来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其中 OB 为橡皮
筋.
(1)某次实验中一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b)所示,可知拉力
的大小为________ N.
(2)图(c)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做本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
F′ 为 用 一 个 弹 簧 测 力 计 拉 时 橡 皮 筋 所 受 到 的 拉 力 , 则 其 中
________(选项“甲”或“乙”)同学测得的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
实.
(3)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的夹角为一钝角后,立即固定弹簧测力
计 a 不动,且保持橡皮筋一直处于竖直方向,然后缓慢增大两弹簧测
力 计 之 间 的 夹 角 , 则 在 这 一 过 程 中 弹 簧 测 力 计 b 的 示 数 将
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 (1)由图(b)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00 N,故拉
力的大小为 3.00 N.
(2)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的方向一定沿橡皮筋方
向,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 F 一定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
线上;由于误差的存在,作图法得到的合力与实验值有一定的差别,
即作图得出的合力方向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的拉力方向
有一定的夹角,故甲同学测得的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3)对 O 点受力分析,作出力的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保证 O 点
不动的前提下,橡皮筋 OB 的拉力为定值,在弹簧测力计 a、b 夹角
大于 90°的前提条件下,若缓慢增大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即让
弹簧测力计 b 与 OB 的夹角减小,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 a 的示数变大,
b 的示数也变大.
【答案】 (1)3.00 (2)甲 (3)变大
『多维训练』
7.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弹
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刻度尺零刻度在上,
且与弹簧上端对齐),重力加速度为 g.
(1)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静止时,在弹簧下端每次增加质量为 m
的钩码,弹簧下端的指针所指位置依次下降 Δx1、Δx2、Δx3、Δx4、
Δx5 , 则 它 们 ________( 选 填 “ 依 次 增 大 ”“ 依 次 减 小 ” 或 “ 不
变”).若悬挂 5 个质量为 m 的钩码,弹簧共伸长 Δx,则该弹簧的劲
度系数 k=________.若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 1 mm,记录数据用
cm 作单位,则应该保留________位小数.
(2)若该同学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作出的 M(钩码的质量之和)-
L(弹簧下端的指针所指位置的刻度值)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 a、b 为
已知量,则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劲度系数为________.
解析:(1)根据胡克定律,在弹簧下端每次增加质量为 m 的钩码,
弹簧下端的指针所指位置依次下降相等距离,即 Δx1=Δx2=Δx3=Δx4
=Δx5,由胡克定律有 F=kx,可得 k=5mg
Δx
.根据刻度尺读数规则,所
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 1 mm,读数要估读到 0.1 mm,记录数据用 cm
作单位,则应该保留两位小数.
(2)钩码的质量之和为 M,钩码的重力 G=Mg 等于弹簧受到的拉
力,由 Mg=kx=k(L-L0)及图乙可知,弹簧的原长为 L0=a,劲度系
数为 k=bg
a
.
答案:(1)不变 5mg
Δx
两 (2)a bg
a
8.[2019·甘肃二模]在利用碰撞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图中斜槽部分与水平槽部分平滑连接,按
要求安装好仪器后开始实验.图中设计有一个支柱(通过调整,可使
两球的球心在同一水平线上;上面的小球被碰离开后,支柱立即倒
下).先不放被碰小球,重复实验若干次:然后把被碰小球静止放在
槽的水平部分的前端边缘支柱体 B 处(槽口),又重复实验若干次,在
白纸上记录下挂于槽口的重垂线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和各次实
验时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从左至右依次为 O、M、P、N 点,测得
两小球直径相等,并用刻度尺测出 OM、OP、ON 的长度,入射小球
和被碰小球的质量分别为 m1、m2,则:
(1)两小球的直径用螺旋测微器核准相等,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
则两小球的直径均为 D=________cm.
(2)当所测的物理量满足表达式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
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
(3)某次实验得出小球的落点情况如图丙所示,图中数据单位统
一,假设碰撞动量守恒,两小球质量之比 m1:m2=________.
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12.5 mm+0.01 mm×40.4=12.904
mm=1.290 4 cm.
(2)两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它们在空中的运动时间 t 相等,
如果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m1v0=m1v1+m2v2,两边同时乘以 t 得:
m1v0t=m1v1t+m2v2t,则:m1OP=m1OM+m2(ON-D).
(3)根据图中数据可得:m1×25.70=m1×15.70+m2(41.29-1.290
4),解得:m1:m2=4:1.
答案:(1)1.290 4(1.290 2~1.290 6)
(2)m1OP=m1OM+m2(ON-D)
(3)4:1
高考考向 4 力学实验的拓展及创新
拓展实验及创新实验的解法
(1)根据题目情境,提取相应的力学模型,明确实验的理论依据
和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
(2)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应用原理公式或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时,应结合物体实际受力情况和理论受力情况对结果进行误差分
析.
[例 6] [2019·全国卷Ⅲ]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
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中,甲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
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落的时候拍照.已知相机每间隔 0.1 s 拍 1 幅
照片.
(1)若要从拍得的照片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此实验中还必须使
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米尺 B.秒表
C.光电门 D.天平
(2)简述你选择的器材在本实验中的使用方法.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两同学由连续 3 幅照片上小球的位置 a、b 和 c 得到 ab
= 24.5 cm 、 ac = 58.7 cm , 则 该 地 的 重 力 加 速 度 大 小 为 g =
________________m/s2.(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数据的处理与加
速度的计算,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体现了科学思维中模型建构、
科学推理等素养要素,渗透了科技进步的价值观念.
【解析】 (1)运动时间可由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来确定,不需
要秒表与光电门. 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小球的质量,故不需要天平.
但需测量小球下落的距离,故需要米尺.
(2)由于不知照相机的放大倍数,故不能通过测量小球在照片上
下落的距离来获得小球的实际下落距离,所以只能将米尺与小球的运
动拍摄在同一张照片中. 因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故米尺只能竖直放
置.
(3) 由 Δx = gT2 得 当 地 的 重 力 加 速 度 的 大 小 为 g = Δx
T2
=
(0.587-0.245)-0.245
0.12 m/s2=9.7 m/s2.
【答案】 (1)A
(2)将米尺竖直放置,使小球下落时尽量靠近米尺
(3)9.7
[例 7] [2019·广州高三综合测试]用如图甲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
恒定律.带有刻度的玻璃管竖直放置,光电门的光线沿管的直径并穿
过玻璃管,小钢球直径略小于管的直径,该球从管口由静止释放.完
成下列相关实验内容:
(1)如图乙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小钢球直径 d=________mm;如图
丙某次读得光电门测量位置到管口的高度 h=________cm.
(2)设小钢球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为 Δt,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
若小钢球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则 h 可用 d、Δt、g 表示为 h=
________.
(3)实验中多次改变 h 并记录挡光时间 Δt,数据描点如图丁,请
在图丁中作出 h- 1
Δt2
图线.
(4)根据图丁中图线及测得的小球直径,计算出当地重力加速度
值 g=____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1)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的读数为 4 mm,可动刻度的
读数为 0.0×0.01 mm=0.000 mm,故测得的小钢球直径 d=(4+0.000)
mm=4.000 mm.可动刻度注意要估读.刻度尺测长度须估读到最小时
刻度下一位,故 h=5.60 cm.
(2)小钢球通过光电门过程的时间很短,可用该过程的平均速度
表示通过光电门位置时的瞬时速度,v=v= d
Δt
,若小钢球下落过程机
械能守恒,设小钢球质量为 m,则 mgh= 1
2
mv2,代入已知得 h=
d2
2gΔt2.
(3)见答图,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线上,不能落在线上的点尽可
能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
(4)所描 h- 1
Δt2
图象的斜率,k=d2
2g
,则 g=d2
2k
,代入数据计算即
可求得,g=9.6 m/s2.
【答案】 (1)4.000 5.60 (2) d2
2gΔt2
(3)如图所示(允许有一定范围,数据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4)9.6(9.5~9.7 均可)
『多维训练』
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将
木板放在水平面上,前侧固定刻度尺,左端固定光电门.前沿上方固
定有遮光片的物块从光电门左侧沿木板向右滑动,最后停在图中位
置.测出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 t,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片的
宽度 d,并测出物块通过光电门后滑行的距离 L.
(1)物块停止时前沿对应刻度尺的刻度是________cm;
(2)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μ=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符
号及重力加速度 g 表示)
解析:(1)物块停止时前沿对应刻度尺的刻度是 88.67 cm.(2)滑块
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 v=d
t
;根据 v2=2aL 以及 a=μg,可得 μ= d2
2gLt2
答案:(1)88.67(88.67~88.69) (2) d2
2gLt2
10.
甲、乙两个同学分别用两种方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甲同学将木板固定在竖直墙上,木板上用图钉固定了白纸,
在木板等高处钉两个钉子.把三根相同的橡皮筋的一端系在一起(结
点 O),另一端分别系一个细绳套(绳套长度相同),将任意两根橡皮筋
上的绳套分别套在两钉子上,将重物挂在剩下的一个绳套上,如图(a)
所示.若结点 O 上方的两根橡皮筋之间的夹角为 74°,伸长量相同,
都是 Δx,则当结点 O 下方的橡皮筋伸长量为________时,即验证了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若重物质量为 m,则橡皮筋的劲度系数 k=
________.(已知橡皮筋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cos 37°=0.8)
(2)乙同学采用如图(b)所示的器材和方法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
形定则.在圆形桌子透明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在桌子边缘安装三个
光滑的滑轮,其中,滑轮 P1 固定在桌子边,滑轮 P2、P3 可沿桌边移
动.在三根轻绳下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并使三根轻绳的结点 O 静
止;在白纸上描下 O 点的位置和三根绳子的方向,以 O 点为起点,
作出三拉力的图示;OP1、OP2、OP3 三根绳子的拉力分别用 F1、F2、
F3 表示,以 F2、F3 两个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作出以 O 点为起点
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量出对角线的长度;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
定则,则以下关于 F2、F3 两个力为邻边作出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
长 度 L1 和 F1 的 图 示 的 长 度 L2 及 方 向 , 说 法 可 能 正 确 的 是
________.
A.L1 一定等于 L2,方向一定相同
B.L1 一定等于 L2,方向稍有不同
C.L1 稍小于 L2,方向一定相同
D.L1 稍大于 L2,方向稍有不同
解析:(1)橡皮筋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设比例系数为 k,
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结点 O 上方的两根橡皮筋的拉力的合力 F
=2kΔxcos 37°=1.6kΔx.设结点 O 下方的橡皮筋伸长量为 Δx′,由平
衡条件可知,kΔx′=1.6kΔx,解得 Δx′=1.6Δx.所以当 O 点下方的
橡皮筋伸长量为 1.6Δx 时,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若重物质量
为 m,则结点 O 下方的橡皮筋受到的拉力为 F′=mg,由 F′=
kΔx′,解得橡皮筋的劲度系数 k=5mg
8Δx
.
(2)由于实验操作存在误差,所以 L1 不一定等于 L2,方向不一定
相同,可能 L1 稍大于 L2,方向稍有不同,选项 D 正确.
答案:(1)1.6Δx 5mg
8Δx
(2)D
1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在水平
桌面上固定一气垫导轨,绳的一端挂上质量为 m 的钩码,另一端跨
过轻滑轮与滑块相连,滑块上装有一竖直挡光片,挡光片的宽度为
d,滑块和挡光片的总质量为 M,滑块开始放在气垫导轨上的 A 处(挡
光片左端与滑块左端对齐),气垫导轨上的 B 点上方固定一光电门,
可以测量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 t,L 表示 A、B 两点间的距
离.
(1)该同学首先用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 1 mm)测量了挡光
片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可知挡光片的宽度 d=________cm.
(2)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一项是________(填写选项前对应的
字母).
A.应使钩码质量 m 远小于滑块和挡光片的总质量 M
B.应使 A 与 B 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C.应垫高气垫导轨的一端来平衡摩擦力
D.应使绳与气垫导轨平行
(3)正确调整气垫导轨后,让滑块从 A 点由静止释放,滑块在钩
码的拉动下开始做加速运动,记录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 t,
再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m.
(4)保持滑块和挡光片的总质量 M 和 A、B 间的距离 L 不变,换
用不同质量的钩码多次重复以上步骤,测出多组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
时间 t 和钩码的质量 m,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从而更直观地研究
滑块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的图象是________(填
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m-t 图象 B.m-t2 图象
C.m-1
t2
图象 D.m2-1
t
图象
解析:(1)主尺读数为 9 mm,游标尺读数为 12×0.05 mm=0.60
mm,因此挡光片的宽度为 9 mm+0.60 mm=0.960 cm.
(2)因为本实验中用钩码的重力来代替绳的拉力,而只有当钩码
质量 m 远小于滑块和挡光片的总质量 M 时,钩码的重力和绳的拉力
才近似相等,所以需要钩码质量 m 远小于滑块和挡光片的总质量 M;
应使 A 与 B 间的距离适当大些以减小误差;因为滑块与气垫导轨之
间的摩擦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不需要垫高气垫导轨的一端
来平衡摩擦力;应使绳与气垫导轨平行,保证滑块和挡光片所受的合
力为绳的拉力.所以不必要的一项是 C.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可得 mg=Ma,滑块从静止释放,过光
电门时的速度 v=d
t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v2=2aL,以上各式联立得 m
=Md2
2gL
·1
t2
,可得 m-1
t2
图线为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所以应作出 m-1
t2
图
象,选项 C 正确.
答案:(1)0.960 (2)C (4)C
课时作业 9 力学实验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则直径 d=
________mm;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如图乙所示,则长度 L
=________cm.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常考的内容,如力学实验中常测
遮光片的宽度、小球的直径等,电学实验中测量金属丝的直径、长度
等.
解析:螺旋测微器上固定部分读数为 2.5 mm,可动部分读数为
18.7×0.01 mm=0.187 mm,故 d=2.687 mm.游标卡尺主尺读数为
102 mm,游标尺读数为 7×0.05 mm=0.35 mm,故 L=102 mm+0.35
mm=102.35 mm=10.235 cm.
答案:2.687(2.685~2.689 之间即可) 10.235
2.如图甲所示为某实验小组设计的测量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
置.
该小组给滑块不同的初速度使其从底端沿固定倾斜的长木板上
滑,滑块运动到最高点后再沿原路返回,通过光电门记录其两次通过
光电门的时间,并通过碳粉记录滑块在长木板上滑行时能到达的最高
点的位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宽度较大的挡光片
B.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宽度较小的挡光片
C.为了完成本实验,应调节长木板的倾角,使倾角大于某值
D.为了完成本实验,应调节长木板的倾角,使倾角小于某值
(2)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挡光片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挡光片宽度
为 ________ mm.
(3)通过改变滑块的初速度(滑块均能通过光电门),测量出多组实
验数据,计算出滑块向上运动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 v1、滑块下滑通过
光电门的速度为 v2、滑块到达的最高点到光电门的距离为 s.现以 v21-
v 22为纵轴、以 s 为横轴,如果描绘的图线的斜率为 k,长木板倾角的
余弦值为 cos θ,重力加速度为 g,则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 μ=________.(用以上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解析:(1)挡光片的宽度与挡光时间的比值是滑块通过光电门的
平均速度,当挡光时间较短时,可以认为该速度近似等于滑块通过光
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因此挡光片的宽度越小,该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
速度,误差越小;当长木板的倾角大于某值时,滑块的重力沿斜面向
下的分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滑块到达最高点后可以反向下滑,否则
滑块到达最高点后将静止,不能完成本实验.故选项 B、C 正确.
(2)由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可知,挡光片的宽度为 1.5 mm+
25.0×0.01 mm=1.750 mm.
(3)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知,滑块上滑时有 mgsin θ+
μmgcos θ=ma1,v21=2a1s;滑块下滑时有 mgsin θ-μmgcos θ=ma2,v
22=2a2s;整理各式得 v21-v22=4μgcos θ·s,由此可知 k=4μgcos θ,解
得 μ= k
4gcos θ
.
答案:(1)BC (2)1.750 (3) k
4gcos θ
3.[2019·四川省高三第二次联测]某同学为研究橡皮筋伸长与所
受拉力的关系,做了如下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将白纸固定在制图板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 O
点,另一端 A 系一小段轻绳(带绳结);将制图板竖直固定在铁架台
上.
②将质量为 m=100 g 的钩码挂在绳结上,静止时描下橡皮筋下
端点的位置 A0;用水平力拉 A 点,使 A 点在新的位置静止,描下此
时橡皮筋端点的位置 A1;逐步增大水平力,重复 5 次……
③取下制图板,量出 A1、A2……各点到 O 的距离 l1、l2……;量
出各次橡皮筋与 OA0 之间的夹角 α1、α2……
④在坐标纸上作出 1
cos α
-l 图象如图乙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
(1)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当橡皮筋与 OA0 间的夹角为 α 时,橡皮
筋所受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用 g、m、α 表示)
(2) 取 g = 10 m/s2 , 由 图 乙 可 得 橡 皮 筋 的 劲 度 系 数 k =
________N/m,橡皮筋的原长 l0=________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
字)
解析:(1)对结点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可知 mg=Tcosα,解
得 T= mg
cos α
.
(2)在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则 k(l-l0)cos α=mg,解得 1
cos α
= k
mg
(l-l0),故图象斜率 k′= k
mg
,由图象可知 k=mgk′=1.0×102 N/m;
由图象可知, 1
cos α
=1 即 α=0 时,l=0.22 m,此时 k(l-l0)=mg,解
得原长 l0=0.21 m.
答案:(1) mg
cos α
(2)1.0×102 0.21
4.某同学利用图 1 所示装置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 Ep 与弹簧伸长
量 Δx 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如下: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宽度 d,如图 2 所示,则测量值 d=
________ mm;
(2)按图 1 竖直悬挂好轻质弹簧,将轻质遮光条水平固定在弹簧
下端,在立柱上固定一指针.标示出弹簧不挂重锤时遮光条下边缘的
位置,并测出此时弹簧长度 x0;
(3)通过称量得到重锤的质量为 m,用轻质细线在弹簧下方挂上重
锤.测量出平衡时弹簧的长度为 x1,并按图 1 所示将光电门组的中心
线调至与遮光条下边缘同一高度.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则此弹
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4)用手缓慢地将重锤向上托起,直至遮光条恰好回到弹簧原长
标记指针的等高处(保持细线竖直),迅速释放重锤使其无初速下落,
光电门组记下遮光条遮光的时间 Δt,则此时重锤下落的速度为
__________,弹簧此时的弹性势能为________.(均用题目所给字母
符号表示)
解析:(1)根据游标尺的读数规则可知 d=2.50 mm.
(3)根据平衡条件得:k(x1-x0)=mg
所以 k= mg
x1-x0
(4)速度 v= d
Δt
根据机械能守恒得:
mg(x1-x0)=Ep+1
2
m( d
Δt
)2
即 Ep=mg(x1-x0)-1
2
m( d
Δt
)2
答案:(1)2.50 (3) mg
x1-x0
(4) d
Δt
mg(x1-x0)-1
2
m( d
Δt
)2
5.测量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法比较多,小华利用了如图甲所示
的实验装置对物块与水平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进行了测量.小华首
先将一斜面体固定在有一定高度的水平台面上,将物块从斜面体的顶
端由静止释放,物块在水平台面上滑过一段距离 x 离开台面,经过一
段时间落在水平面上,测量出落地点距离台面边缘的水平间距并记录
为 s.然后改变斜面体底端到台面边缘的距离 x,重复上面的操作,得
到多组 x、s 数据,最后作出 s2-x 图象如图乙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每 次 物 块 均 从 斜 面 体 的 顶 端 由 静 止 释 放 , 其 目 的 是
________.
(2)为了完成物块与水平台面间动摩擦因数的测量,除了实验步
骤中记录的数据外,本实验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
A.斜面体的最高点距离台面的高度 h
B.物块的质量 m
C.台面到水平面的高度 H
D.重力加速度 g
(3)如果图乙中图线的斜率绝对值为 k,则物块与台面之间的动摩
擦因数的关系式为 μ=________.(用以上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解析:每次物块均从斜面体的顶端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保证物块
到达斜面体底端的速度相等,使物块在台面上运动的初速度相同.根
据动能定理可知-μmgx=1
2
mv2-1
2
mv20,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知 H=1
2
gt2,s=vt,联立以上各式得 s2=2Hv20
g
-4μHx,故 k=4μH,解得 μ=
k
4H
,故还需要测量台面到水平面的高度 H.
答案:(1)使物块到达斜面体底端时的速度相等 (2)C (3) k
4H
6.落体法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主要方法之一,请回答下列
问题:
(1)做“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其中一个重要
的步骤是接通电源释放纸带,下列操作合理的是________.
(2)某次操作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周期为 T、重锤的
质量为 m,测出某几个计时点到第一个计时点 O 的距离,如图所示,
打 A 点 时 重 锤 的 动 能 应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如果选取 A 到 E 的过程完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则需要验
证 的 关 系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解析:落体法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高考
命题的重点.
(1)实验时,应让重锤紧靠打点计时器,手拉着纸带的上方,保
持纸带竖直,由静止释放,操作合理的应为 D.
(2)打 A 点时重锤的瞬时速度 vA=h2
2T
,则打 A 点时重锤的动能 EkA
=1
2
mv2A=mh22
8T2
,同理可得打 E 点时重锤的动能 EkE=1
2
mv2E=1
2
m(h5-h3
2T )
2=m(h5-h3)2
8T2
,A 到 E 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ΔEp=mg(h4-h1),
则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h5-h3)2-h22
8T2
=g(h4-h1).
答案:(1)D (2)mh22
8T2
(h5-h3)2-h22
8T2
=g(h4-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