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2 KB
- 2021-06-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后练习(2)
1.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减小误差,悬挂物的质量应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质量
B.为减小小车、纸带受到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需把小车运动平面起始端略垫高
C.实验结果采用描点法画图象,是为了减小误差
D.实验结果采用a-m坐标作图,是为了根据图象直观地判断a与m的关系
2. 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时,应保持物体_______不变,测量物体在_______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物体_______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_______的加速度,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______法.
3.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研究作用力一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砂的小桶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在小车中增减砝码,应使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小桶的总质量
4. 课本中实验是用以下什么步骤导出牛顿第二定律的结论的( )
A.同时改变拉力F和小车质量m的大小
B.只改变拉力F的大小,小车的质最m不变
C.只改变小车的质量m,拉力F的大小不变
D.先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研究加速度a与F的关系,再保持F不变,研究a与m的关系,最后导出a与m及F的关系
5.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采用了哪种科学方法( )
A.理想模型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法 D.对称法
6. 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合外力的关系实验中所用到的基本物理方法是( )
A.等效替代法
B.类比法
C.微小量放大法
D.变量控制法
7. 在研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建立物理模型法
C.控制变量法
D.等效替代法
8. 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来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连接砝码盘和小车的细绳应跟长木板保持平行
C.平衡摩擦力以后,改变小车及砝码质量,需要再重新平衡摩擦力
D.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电源再释放小车
9.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改变小车的质量再次进行实验时,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B.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由牛顿第二定律直接求出
C.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放开小车
D.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砝码的砝码盘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10. 物理学中有多种研究方法,下列有关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伽利略之前的学者们总是通过思辩性的论战决定谁是谁非,是他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
B.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就有一个沿着等势面的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就要做功,这里用的逻辑方法是归纳法
C.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时可以用传感器连在计算机上直接显示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图象法
D.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在物体受力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参考答案:
1. 答案: AB
2. 答案: 质量 不同外力作用下 受力 该力作用下 控制变量
解析:
3. 答案: AC
解析: 平衡摩擦力时不应挂砂桶,只需将小车放在长木板上连接纸带,使长木板无定滑轮的一端垫高,当小车刚好能匀速运动时,即平衡了摩擦力,A选项错误;当改变小车质量时,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摩擦力都跟质量成正比改变,一次平衡后,就不用再平衡了,B选项正确;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再放开小车,才能打出完整的纸带,C选项错误;在小车中增减砝码时,必须保证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桶和砂的总质量,才能使小车受到的牵引力近似等于砂和桶的重力,因此D选项正确。
4. 答案: D
5. 答案: B
6. 答案: D
解析: 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控制质量不变而改变力的大小;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控制力不变而改变质量,
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7. 答案: C
解析: 在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作用力和质量”三个物理量的关系时,由于变量较多,因此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分别控制一个物理量不变,看另外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故ABD错误,C正确
8. 答案: BD
解析: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绳从小车上拿去,轻轻推动小车,使小车沿木板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来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故A错误;
B.若连接砝码盘和小车的细绳与长木板不保持平行,则绳子的拉力分力等于小车的外力,这样导致误差增大,故B正确;
C.由于平衡摩擦力之后有Mgsinθ=μMgcosθ,故tanθ=μ.所以无论小车的质量是否改变,小车所受的滑动摩擦力都等于小车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改变小车质量即改变拉小车拉力,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C错误;
D.实验时,应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由于小车运动较快,可能会使打出来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同时要求开始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故D正确.
9. 答案: C
解析: 考点: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探究加速度与拉力的关系实验时,要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要求小车在无动力的情况下平衡摩擦力,不需要挂任何东西.小车的加速度应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平衡摩擦力时,是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等于摩擦力,即:mgsinθ=μmgcosθ,可以约掉m,只需要平衡一次摩擦力.操作过程是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小车.
解答: 解:A、由于平衡摩擦力之后有Mgsinθ=μMgcosθ,故tanθ=μ.所以无论小车的质量是否改变,小车所受的滑动摩擦力都等于小车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
B.小车的加速度应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不能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故B错误;
C.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然后再放开小车,故C正确;
D.在该实验中,我们认为绳子的拉力就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故在平衡摩擦力时,细绳的另一端不能悬挂装砝码的砝码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探究加速与力的关系实验时,要平衡摩擦力、应根据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掌握实验的实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0.答案: B
解析: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物理学史.
【专题】:实验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在伽利略之前的学者们总是通过思辩性的论战决定谁是谁非,是他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就有一个沿着等势面的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静电力就要做功.这里用的逻辑方法是假设法.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时可以用传感器连在计算机上直接显示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采用的是图象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解:A、在伽利略之前的学者们总是通过思辩性的论战决定谁是谁非,而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故A正确.
B.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就有一个沿着等势面的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静电力就要做功.这里用的逻辑方法是假设法,而不是归纳法.故B错误.
C.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时可以用传感器连在计算机上直接显示力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情况,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图象法.故C正确.
D.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先保持质量一定,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控制物体受力一定,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采用的是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点评】:物理常用研究的方法有:假设法、归纳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模拟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