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1-06-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吴承恩的时空观
早在《西游记》问世之前,我国古代典籍中就已有关于“时间不同步”的记载。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两次在天宫任职,两次去职。在他看来,两次居官的时间都不长,第一次仅十余日,即因嫌纱帽小而挂冠而去;第二次则在历时半年左右后,反出天庭。然而花果山众猴对他居官时间的感受则大有不同:
“一群猴都来叩头,迎接进洞天深处,请猴王高登宝位,一壁厢办酒接风,都道:"恭喜大王,上界去十数年,想必得意荣归也?"猴王道:"我才半月有余,那里有十数年?"众猴道:"大王,你在天上,不觉时辰。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哩。"”
“四健将打扫安歇叩头礼拜毕。俱道:"大圣在天这百十年,实受何职?"大圣笑道:"我记得才半年光景,怎么就说百十年话?"健将道:"在天一日,即在下方一年也。"”
原来,这种对居官时间的不同感受源自对“天上一日,下界一年”的时间不同步的界定,即时间在地球上流逝得快得多。这种界定已经非常接近于“狭义相对论”中对时间的论断:一直处于惯性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钟,时间走得最快。而地球,确实可以近似看作一个惯性系。
“狭义相对论”中有一个用来解释时间不同步的经典例子—“双生子佯谬”。这个例子指出:一对双生子,如果甲坐飞船到宇宙中去旅行,而乙一直留在地球上,那么当甲旅行回来后,会发现自己比乙年轻,因为二者所经历的时间不同。乙一直生活在地球上,并保持惯性状态,而甲去旅行,先要经历加速过程,返回时又要经历减速过程,因此不是一直处于惯性状态,所以甲的钟要比乙的钟走得慢。“双生子佯谬”和“天上一日,下界一年”的论述非常切合,调侃一点的话,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吴承恩错失了“双生子佯谬”。
对于孙悟空来说,这种时间的不同步是如何造成的呢?一种解释可能是这样:孙悟空往返于天宫,在途中必然经历加速和减速过程。另一种解释则是天宫与地球不同,它可能属于非惯性系,并非一直处于惯性状态。
早在《西游记》问世之前,我国古代典籍中就已有关于“时间不同步”的记载,如东晋天文学家虞喜所著的《志林》、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南朝时梁代文学家任昉所著的《述异记》《隋书·经籍志》、南宋时祝穆所著的《方舆胜览》等。以上种种记载中的人物主角均为晋代的王质。
在《述异记》中这样写到:“信安郡石室山,晋时樵者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唐代诗人孟郊根据这个故事写过《烂柯山石桥》一诗:“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唯余石桥在,犹自凌丹红。” 石室山位于浙江衢州市东南方,它因此被改名为烂柯山,现已为游览胜地。
但与《西游记》中不同的是,王质并未如孙悟空那样离开地球这个惯性系,他只是在山中遇仙。因此,在记述者心里,这种时间流逝差异更多的被归因于神道的力量。相比较而言,吴承恩已经有了在不同的空间中,时间流逝会有所不同的观念,这和对于王质的记载有了质的差异。
吴承恩生于1500年,殁于1582年。《西游记》的最早版本一般认为出现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在这个时间段里,欧洲科学已经开始萌芽,一些偏重于宇宙和天体方面的重大科学理论被提出。例如,在16世纪初,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在16世纪中期,布鲁诺的《论无限、宇宙和众多世界》问世;在17世纪初,伽利略制造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由此而奠定了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基础……
处于同时代的吴承恩也关注到了宇宙和天空,他描摹的神话甚至在外观上已经有了“狭义相对论”的影子,但是他没有也不可能再前进一步。
相关文档
- 高中物理 第6章 相对论与天体物理 2021-06-013页
- 高中物理 第6章 相对论与天体物理 2021-05-313页
- 高中物理 第6章 相对论与天体物理 2021-05-282页
- 高中物理 第6章 相对论与天体物理 2021-05-261页
- 高中物理 第6章 相对论与天体物理 2021-05-267页
- 高中物理 第6章 相对论与天体物理 2021-05-263页
- 高中物理 第6章 相对论与天体物理 2021-05-252页
- 高中物理 第6章 相对论与天体物理 2021-05-252页
- 高中物理 第6章 相对论与天体物理 2021-05-241页
- 高中物理 第6章 相对论与天体物理 2021-05-2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