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7.00 KB
  • 2021-06-01 发布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其中1-8小题单选;9-12小题多选,选错不得分,选对未选全得2分)‎ ‎1、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考系时加油机是运动的(  )‎ A.“歼-10”战斗机 B.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C.地面上的房屋 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答案C ‎2、下列情况中,可以将所研究的物体抽象成质点模型的是 ‎ A.裁判员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翻滚动作,人可看成质点 B.研究“和谐号”火车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车可看成质点 C.研究自转中的地球的转动快慢,地球可看成质点B D.教练员研究乒乓选手发球时球的旋转,球可看成质点 ‎【答案】B ‎3、如图1所示,一小球在光滑的V形槽中由A点释放,经B点(与B点碰撞所用时间不计)到达与A点等高的C点,设A点的高度为1 m,则全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 图1‎ A. m, m B. m, m C. m, m D. m,1 m 答案 C ‎4.如图为“和谐号”动车车厢内可实时显示相关信息的显示屏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处的数据分别表示了两个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平均速度 B.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瞬时速度 C.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平均速度 D.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瞬时速度 选D。‎ ‎5、下列物理量不是矢量的是 A.力 B.速度 ‎ C.时间 D.位移 ‎【答案】C ‎6、针对下列几种运动情景,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并选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长征二号火箭点火后即将升空 ‎ ‎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 ‎ ‎③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 ‎ ‎④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100 m决赛中张培萌夺得冠军 A.①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为零 B.②中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很快减为零,所以加速度很大 C.③中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很大 D.④中张培萌率先冲过终点,所以和其他运动员相比经过终点时其加速度一定最大 答案 B ‎7、某汽车刹车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m),则当T=5s时,物体的速度为(   ).‎ A. 7.5m/s B. C.0 D.无法确定 ‎8.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 由静止加速到2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A.关卡2 B.关卡3 C.关卡4 D.关卡5‎ ‎ 答案:C ‎ 解析:加速运动时间,加速运动位移,到第2关卡匀速运动的时间,所以到达第2关卡的时刻(从开始运动计时)为小于5s,放行;从第2关卡到第3关卡匀速运动时间,所以到达第3关卡的时刻(从开始运动计时)为,,也是放行.从第3关卡到第4关卡匀速运动时间仍然是,所以到达第4关卡的时刻(从开始运动计时)为,,被档住.‎ ‎9、在机器人大赛中,某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最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平面坐标系横、纵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 m。整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 s,则(  )‎ 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 B.机器人两次通过同一点 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 m 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与由点(5,5)运动到点(2,2)的位移方向相反 解析 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描出机器人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然后连线,得到如图所示的轨迹,根据轨迹图易知选项BD正确。‎ ‎10、如图所示,一人骑自行车晨练,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她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4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 m、2 m、3 m、4 m,则(  )‎ A.她在4 s末的瞬时速度为4 m/s B.她在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C.她在4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 D.她在1 s末的速度为1 m/s 解析 由=可得该人在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选项B正确;前4 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2.5 m/s,C正确;因该人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无法确定其瞬时速度大小,选项A、D均错误。‎ 答案 BC ‎1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质点运动情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答案:ABC ‎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应用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速度的正负代表了运动的方向,A错误;图线的斜率代表了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B错误;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代表了物体的位移,C错误,D正确.‎ ‎12.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 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 ‎ D.0.8小时内,甲、乙骑车的路程相等 ‎ 答案:BC 一、 实验题(每空3分共计18分)‎ ‎13、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0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3.0 s.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1 = ;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2= 试估算:滑块的加速度a= 。 (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1)v1 = == m/s=0.10 m/s 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2== m/s=0.30 m/s 故滑块的加速度a=≈0.067 m/s2.‎ ‎14、 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14【答案】(1)从右向左;(2)0.19 0.037‎ ‎【解析】(1)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图(b)知,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所以相邻两水滴间的时间间隔为:,所以A点位置的速度为:,根据逐差法可求加速度:,解得a=0.037 m/s2。‎ 三、论述、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0分)严重的雾霾天气,对国计民生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汽车尾气是形成雾霾的重要污染源,“铁腕治污”已成为国家的工作重点,地铁列车可实现零排放,大力发展地铁,可以大大减少燃油公交车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若一地铁列车从甲站由静止启动后做直线运动,先匀加速运动20s达到最高速度72km/h,再匀速运动80s,接着匀减速运动15s到达乙站停住.‎ ‎ 求:(1)地铁列车匀加速阶段、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 ‎(2)甲站到乙站的距离;‎ ‎15 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地铁列车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 ‎ s1= ①‎ ‎ 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s3= ②‎ ‎ 根据匀速运动规律可知,地铁列车匀速运动的位移为:s2=vt2 ③‎ ‎ 根据题意可知,甲站到乙站的距离为:s=s1+s2+s3 ④‎ 由①②③④式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s=1950m ‎16.(10分)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右图所示。‎ ⑴ 出汽车在0~60s内的v-t图线 ‎⑵求这60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答案.⑴ ⑵900m 17. ‎(12分)试证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定值。设加速度为a,初速度为V0,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为T,则 18、 ‎(12分)如图所示,一长为L的长方形木块在水平面上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B两点,A、B之间有一定距离,木块通过A、B两点所用时间分别为t1和t2。求:‎ ‎(1)木块经过位置A、位置B的大小;‎ ‎(2)木块前端P在A、B之间运动所需时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