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7.00 KB
- 2021-06-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承德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物理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1---9题,每题4分,共36分)
1. 如图所示,是一个圆心为O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八卦图,中央S部分是两个等半径半圆,练功人(可视为质点)从A点出发以恒定速率v沿相关圆弧A→B→C→O→A→D→C进行,最后到达C点.则在整个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练功者运动的总位移大小为2R
B、练功者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C、练功者运动的总路程是4πR
D、练功者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是v
2. 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
A. 汽车的速度可能减小
B. 汽车的速度保持不变
C.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小
D.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
3.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只能是静摩擦力
B. “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受到了力而弯曲,但未见到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可以存在的
C. 在同一接触面上摩擦力的方向与弹力的方向总是相互垂直
D.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4. 物体从离地面45 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 m/s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4 s后落地
B.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 m/s
C.物体下落第1 s内的位移为10 m
D.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 m/s
5. 如图所示为某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在末,质点的加速度为
C.在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
D.在4s末,质点运动方向改变
6. 甲、乙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时、同地、同方向运动,它们的位移(单位:m)和时间(单位:s)的关系分别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加速度为1m/s2
B. t=2s时甲车的速度为6m/s
C.t=12s时甲乙两车相遇
D.甲乙两车相遇前,t=6s时两车相距最远
7.如图所示,一光滑半圆形碗固定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小球用轻绳跨过碗口并连接质量分别为m2和m3的物体,平衡时碗内小球恰好与碗之间没有弹力,两绳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53°、37°,则m1:m2:m3的比值为 ( )
A.5:4:3 B. 4:3:5 C. 3:4:5 D. 5:3:4
8. 木块A,B分别重50N和3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与A,B相连接的轻弹簧被压缩了5c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用的恒力作用在木块A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 )
A. 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4N,方向水平向右
B. 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N,方向水平向左
C. 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方向水平向左
D. 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5N,方向水平向右
9. 图甲是由两圆杆构成的“V”形槽,它与水平面成倾角放置.现将一质量为m的圆柱体滑块由斜槽顶端释放,滑块恰好匀速滑下.沿斜面看,其截面如图乙所示.已知滑块与两圆杆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为g,=120°,则 ( )
A. B.左边圆杆对滑块的支持力为mgcos
C.左边圆杆对滑块的摩擦力为mgsin
D.若增大,圆杆对滑块的支持力将增大
二.多项选择题。(10—14,每题4分,选对不全得2分,全对得4分,共20分)
10.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差是12 m,则可知
A. 第1 s内的位移为3 m
B. 第2 s末的速度为
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D. 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为
11. 两个共点力F1,F2互相垂直,其合力大小为F,F1与F间的夹角为,F2与F间的夹角为,如下图所示,若保持力F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而改变F1,对于F2的变化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若保持不变而减小F1,则变小,F2变大
B.若保持不变而减小F1,则变大,F2变小
C.若保持F1的大小不变而减小,则变大,F2变大
D.若保持F1的大小不变而减小,则变小,F2变小
12. 如图所示,质量为20kg的物体,沿粗糙水平地面以某一速度开始向左运动,一水平向右的力作用于物体上,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取
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0N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0N
C. 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为30N D. 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为10N
13. 如图所示的对物体A的四幅受力图中,正确的有( )
A. A静止不动 B. A静止不动
C. A、B沿斜面一起匀速下滑 D. A沿斜面匀速下滑
14. 如图所示,在一根粗糙的水平直杆上套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铁环,两铁环上系着两根等长细线,共同拴住质量为M的小球,两铁环与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现想办法使得两铁环间距离增大稍许而仍能保持系统平衡,则水平直杆对铁环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f的可能变化是 ( ).
A. FN不变 B.FN增大
C.Ff增大 D.Ff不变
三.实验题(15题5分,16题7分,共12分)
15.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实验中,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它伸长到某一位置O点,为了确定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一步操作中:
必须记录的是______
A.橡皮筋固定端的位置 B.描下O点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
C.橡皮筋伸长后的总长度 D.两个弹簧秤的读数
做实验时,根据测量结果在白纸上画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其中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图中的和的合力的理论值是______;和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是______。
若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分为3N、4N,且两弹簧秤拉力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则___ 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秤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__ ____。
16.小华同学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如纸带上所示.
图中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__ s.
根据纸带提供的信息,小华同学已经计算出了打下1、2、3、4、6这五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请你帮助他计算出打下计数点5时小车的速度_____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计数点
1
2
3
4
5
6
t
v
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v、t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并作出小车运动的图象.
根据图象可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17题8分,18题12分,19题12,共32分)
17. (8分)一质点沿一直线运动,先从静止开始以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4s,接着以该时刻的速度匀速前进3s,最后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求:
末的速度; 内的位移。
18. (12分)质量分别为1kg、2kg、3kg的木块a、b、c与两个原长均为10cm、劲度系数均为500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所示,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取g=10m/s2.求
(1)开始时q弹簧的长度;
(2)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绳子对b的拉力大小;
(3)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
19. (12分)如图所示,一球A夹在竖直墙与三角劈B的斜面之间,三角形劈的重力为G,劈的底部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劈的斜面与竖直墙面是光滑的,问欲使三角劈静止不动,球的重力不能超过多大?(设劈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承德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A
D
C
B
B
B
A
A
B
二.多项选择题
10
11
12
13
14
AD
AD
AC
BD
AC
三.实验题
15.(1)BD (2) F (3) 不能 因为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超出了弹簧秤的量程
16.(1);; (3)如图所示:(4)0.40----0.45均得分
四.计算题
17.根据,有
;
匀加速运动的位移:,
匀速运动的位移:,
匀减速到速度减为0的时间:,
匀减速位移:,
质点运动的总时间
所以质点10s内的位移 。
答:末的速度;
内的位移55m。
18. (1)刚开始弹簧q处于压缩状态,设其压缩量为x1,则:
kx1=mb
g
x1=4cm
l1=l0-x1=10-4=6cm;
(2)最终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绳子对b的拉力大小为:
T=(mb+mc)g=(2+3)×10=50N;
(3)最终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弹簧q处于拉伸状态,设其拉伸量为x2,则:
kx2=mcg
x2=6cm
最终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拉弹簧p的水平拉力大小为:
F=T=50N
则弹簧p的伸长量为:x3===0.1m=10 cm
p弹簧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x=x1+x2+x3=4+6+10=20 cm
答:(1)开始时q弹簧的长度为6cm;
(2)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绳子对b的拉力大小为50N;
(3)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为20cm。
19. 解:球A与三角形劈B的受力情况如图(甲)、(乙)所示,球A在竖直方向的平衡方程为:
GA="Fsin" 45°①
三角形劈的平衡方程为:
Ff=F/sin 45°②
FB=G+F/cos 45°③
另有Ff=μFB ④
由②③④式可得:F/=
而F=F/,代入①式可得:G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