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7.00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烈面中学2017级高三上期10月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物理学思想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当物体的运动时间t趋于0时,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运用了等效替代思想
B. 在伽利略之前的学者们总是通过思辨性的论战决定谁是谁非,是他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
C. 力学中将物体看成质点运用了理想化模型法
D. 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当物体的运动时间t趋于0时,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运用了极限法,选项A错误;在伽利略之前的学者们总是通过思辨性的论战决定谁是谁非,是他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选项B正确;力学中将物体看成质点运用了理想化模型法,选项C正确;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选项D正确;故选A.
2.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AB:BC等于( )
A. 1:1 B. 1:2 C. 1:3 D. 1:4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有:
所以
AB:AC=1:4
则
AB:BC=1:3
A.1:1与分析不符,故A项错误;
B.1:2与分析不符,故B项错误;
C.1:3与分析相符,故C项正确;
D. 1:4与分析不符,故D项错误。
3.如图为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图象,该质点在前4 s内向东运动,则该质点( )
A. 在8~10 s内始终向东运动
B. 在前8 s内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向西
C. 在前8 s内的合外力先减小后增大
D. 在4~12 s内的位移大小为24 m
【答案】B
【解析】
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0-4s内向东运动,则4-10s内向西运动,故A错误.在前8s内,图线的斜率不变,则加速度不变,斜率为正值,因为速度为负时向东运动,可知规定向西为正方向,则前8s内加速度方向始终向西,故B正确.前8s内加速度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不变,故C错误.根据图线围成的面积知,4-12s内的位移为:x=×4×6m=12m,故D错误.故选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4.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穿过轻滑轮,两端系在高度相等的A、B两点,滑轮下挂一物体,不计绳和滑轮之间的摩擦.现让B缓慢向右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着B向右缓慢移动,绳子的张力减小
B. 随着B向右缓慢移动,绳子的张力不变
C. 随着B向右缓慢移动,滑轮受绳AB的合力变小
D. 随着B向右缓慢移动,滑轮受绳AB的合力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两根绳子AB的合力始终与物体的重力等值反向,所以滑轮受AB绳的合力不变.当B向右缓慢移动时,AB之间的夹角变大,合力一定,等于物块的重力;则绳子的张力增大.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考点:力的合成
【名师点睛】此题是关于力的合成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抓住两边绳子的拉力是相等的,且两绳子的合力不变,通过夹角的变化判断绳子拉力的变化;此题难度不大,意在考查学生灵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如图在倾斜的滑杆上套一个质量为m 的圆环,圆环通过轻绳拉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圆环沿滑杆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悬挂物体的轻绳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则( )
A. 环可能受四个力作用,也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B. 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C. 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环受滑杆的摩擦力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BC.分析物体M
可知,其受两个力作用,重力和轻绳拉力,如果物体具有沿滑杆方向的加速度,则物体需要水平方向的力;因为悬挂物体的轻绳始终处于竖直方向,所以物体加速度为零;二力平衡,物体做匀速运动,再对环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环受重力、轻绳拉力、滑杆支持力和摩擦力,故AB项错误,C项正确;
D.对环和物体整体分析,受重力、滑杆的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平衡可得:
故D项错误。
6.一长轻质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上放质量均为1kg的AB两物块,A、B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3,μ2=0.2,水平恒力F作用在A物块上,如图所示,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则
A. 若F=1N,则A、B、木板都做匀加速运动
B. 若F=1.5N,则A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5N
C. 若F=8N,则B的加速度为4.0m/s2
D. 无论力F多大,A与木板都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答案】AD
【解析】
【详解】A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A=μmAg=0.3×1×10N=3N
B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B=μmBg=0.2×1×10N=2N
A.若F=1N<fB<fA,所以AB及木板保持相对静止,整体在F作用下向左匀加速运动,A符合题意;
B. 同理若F=1.5N时,AB及木板保持相对静止,整体在F=1.5N作用下向左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f=mAa,
所以A物块所受摩擦力
f<F=1.5N,
故B项与题意不相符;
CD. 当B刚要相对于木板滑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B=mBa0
又
fB=μmBg
得:
对整体,有
F0=(mA+mB)•a0=2×2N=4N
即达到4N后,B将相对木板运动,此时B受到的摩擦力f=2N;
则对A分析,A受到的摩擦力也为2N,所以A的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A和木板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则可知,当拉力为8N时,B与纸板间的摩擦力即为滑动摩擦力为2N,此后增大拉力,不会改变B的受力,其加速度大小均为2m/s2,无论力F多大,A和木带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故C项与题意不相符,D项与题意相符。
7.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在传送带上某位置轻轻放置一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μ,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v0、t0已知,则
A. 传送带一定逆时针转动
B.
C. t0后木块的加速度为
D. 传送带的速度大于v0
【答案】AC
【解析】
【详解】A.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当滑块下滑(),将一直匀加速到底端;当滑块上滑(),先匀加速运动,在速度与传送带相等后将匀速运动;两种均不符合运动图象,则传送带是逆时针转动;故A正确。
B.传送带是逆时针转动,滑块在0~t0内,滑动摩擦力向下,作匀加速下滑
由图可知:
解得:
故B错误;
C.t0后滑动摩擦力向上,加速度
代入μ值得
故C正确。
D.当滑块的速度等于传送带的速度时,滑块所受的摩擦力发生变化,滑块的加速度发生变化,则传送带的速度等于v0,故D错误。
8.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A. 木板的质量为1kg
B. 2s~4s内,力F的大小为0.4N
C. 0~2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
D.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答案】AB
【解析】
【详解】结合两图像可判断出0-2s物块和木板还未发生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此过程力F等于f,故F在此过程中是变力,即C错误;2-5s内木板与物块发生相对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由牛顿运动定律,对2-4s和4-5s列运动学方程,可解出质量m为1kg,2-4s内的力F为0.4N,故A、B正确;由于不知道物块的质量,所以无法计算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故D错误.
三、非选择题:
9.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
①需要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实验中需要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某同学认为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筋一定要与两绳夹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
D.两拉力间的夹角要成90度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相应的字母代号)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③用M、N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筋结点,使其到达O点,此时+=然后保持M的示数不变,而使
角减小,为保持结点位置不变,下列方法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填相应的字母代号)
A.减小N的示数同时减小角 B.减小N的示数同时增大角
C.增大N的示数同时增大角 D.增大N的示数同时减小角
【答案】 (1). C (2). B (3). A
【解析】
【详解】(1)[1]A. 该实验验证两个分力的效果和其合力的效果相同,与两根绳是否等长无关,故A项与题意不相符;
B. 两细线拉橡皮条时,只要确保拉到同一点即可,橡皮条不一定要在两细线的角平分线上,故B项与题意不相符;
C.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以及弹簧测力计不能接触水平木板,可以减小实验时的误差,故C项与题意相符;
D. 两拉力间的夹角不一定要成,故D项与题意不相符。
(2)[2] 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所以本实验采用的等效替代法,故B项与题意相符,ACD项与题意不相符。
(3)[3] 要保证结点不动,应保证合力不变,则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力不变,M方向向合力方向靠拢
根据图象可知,则N的拉力应减小,同时应减小β角,故A项与题意相符,BCD项与题意不相符。
10.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使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9.8m/s2,回答下列问题:
①纸带上先打的是的________端点(填左或右)
②铁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_______m/s2
③图中C点对应的速度vC=____cm/s
④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__(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等字母表示)
⑤用该方法测量的动摩擦因素比实际的动摩擦因素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或“相等”)
【答案】 (1). 左 (2). 1.97 (3). 79.5 (4). (5). 偏大
【解析】
【详解】(1)[1]由图(b)可知纸带上的点从左向右相邻两点间距增大,所以先打的是左端的;
(2)[2] 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说明相邻的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s,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
(3)[3]C点的速度为:
(4)[4]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sinθ-μmgcosθ=ma
解得:
(5)[5]由于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存在摩擦阻力,即
mgsinθ-μmgcosθ-f=ma
解得:
所以用该方法测量动摩擦因素比实际的动摩擦因素偏大。
11.2014年7月24日,受台风“麦德姆”影响,安徽多地暴雨,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某高速公路同一直线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轿车和货车,其速度大小分别为v1=40m/s,v2=25m/s,轿车在与货车距离x0=22m时才发现前方有货车,若此时轿车只是立即刹车,则轿车要经过x=160m才停下来。两车可视为质点。
(1)轿车刹车后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若轿车刹车时货车以v2匀速行驶,通过计算分析两车否会相撞?
(3)若轿车在刹车的同时给货车发信号,货车司机经t0=2s收到信号并立即以大小a2=2.5m/s2的加速度加速前进,通过计算分析两车会不会相撞?
【答案】(1)5m/s2(2)两车会相撞.(3)两车不会相撞.
【解析】
【详解】(1)轿车经过s=160m才停下来的过程,由υ12=2a1s得:轿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a1=5m/s2.
(2)假设恰好不相撞时两车的速度相等,即:
υ1-a1t1=υ2
得:
.
轿车前进的距离:
货车前进的距离:
s2=υ2t1=75m,
因为:
s1-s2=22.5m>s0,
即两车会相撞.
(3)假设两车的速度相等,即:
υ1-a1t=υ2+a2(t-t0)
轿车前进的距离:
s1′=υ1t-a1t2
货车前进的距离:
s2′=υ2t0+υ2(t-t0)+a2(t-t0)2
解得:
因为:
s1′-s2′=21.7m<s0
两车不会相撞.
12.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左边缘对齐.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先敲击A,A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在B上滑动距离L
后停下。接着敲击B,B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A、B都向右运动,左边缘再次对齐时恰好相对静止,此后两者一起运动至停下.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A;
(2)在左边缘再次对齐的前、后,B运动加速度的大小aB、aB';
(3)B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B.
【答案】(1);(2)aB=3μg,aB′=μg;(3)
【解析】
【详解】(1)由牛顿运动定律知,A加速度的大小aA=μg
匀变速直线运动2aAL=vA2
解得
(2)设A、B的质量均为m
对齐前,B所受合外力大小F=3μmg
由牛顿运动定律F=maB,得aB=3μg
对齐后,A、B所受合外力大小F′=2μmg
由牛顿运动定律F′=2maB′,得aB′=μg
(3)经过时间t,A、B达到共同速度v,位移分别为xA、xB,A加速度的大小等于aA
则v=aAt,v=vB–aBt
且xB–xA=L
解得。
(二)选考题:
13.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时刻波形图如图中的实线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P点,t+0.6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a、b、c、P、Q是介质中的质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列波的波速可能为50m/s
B. 质点a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定小于30cm
C. 若有另一周期为0.16s的简谐横波与此波相遇,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D. 若=0.8s,当t+0.5s时刻,质点b、P的位移相同
E. 若=0.8s,从t+0.4s时刻开始计时,质点c的振动方程为y=0.1sin cm
【答案】ACD
【解析】
由图可知,波的波长为40m;两列波相距,故周期 ; 波速为:,(n=0,1,2,…)
当n=0时,当v=50m/s时,故A正确;质点a在平衡位置上下振动,振动的最少时间为T,故路程最小为3A即30cm,故B错误;当n=3s时,T=0.16s,故若有另一周期为0.16s的简谐波与此波相遇,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选项C正确;在 t 时刻,因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所以此时质点P是向上振动的,经0.5秒后,P是正在向下振动(负位移),是经过平衡位置后向下运动0.1秒;而质点b是正在向上振动的(负位移),是到达最低点后向上运动0.1秒,因为0.2秒等于,可见此时两个质点的位移是相同的. 故D正确;当T=0.8s,当t+0.4s时刻时,质点c在上端最大位移处,据 ,据图知A=0.1m,当从t+0.4s时刻时开始计时,则质点c的振动方程为:x=0.1cos(2.5πt)(m),故E错误.故选ACD.
点睛:本题考查对波动图象的理解能力.知道两个时刻的波形时,往往应用波形的平移法来理解.特别要注意理解D答案中简谐运动的对称性,P和b正好处在了同一点,但是方向恰好相反。
14.如图所示,AOB为半径为R的扇形玻璃砖,一细光束照射到AO面上的C点,入射角为60°,折射光线平行于BO边,C点到BO面的距离为,AD⊥BO,∠DAO=30°,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c,求:
(1) 玻璃砖的折射率;
(2) 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
【答案】(1) (2)
【解析】
(1)光路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可知,在AO面上光线的折射角为30°.
所以玻璃砖的折射率
(2)由于折射光线CE平行于BO,光线在圆弧面上的入射点E到BO的距离也为
即
所以α满足 sinα=
解得α=30°
由几何关系可知
又光在玻璃中的速度
故所求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