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8.50 KB
  • 2021-06-02 发布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9届高三第五次学业检测物理试卷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9届高三 第五次学业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B.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C.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D.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速度的定义,当时,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是采用数学上极限思想方法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匀变速运动分成无数小段,采用的是数学上微分法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采用是理想化模型.‎ ‎【详解】A、速度的定义,表示平均速度,当时,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是采用数学上极限思想方法。故A正确。‎ ‎ 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 C、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无数小段,采用的是数学上微元法。故C正确。‎ ‎ D、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理想化物理模型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ABC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常用的思维方法中学物理常用的思想方法有极限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理想化模型等等.‎ ‎2.‎ ‎ 在08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一公认的世界飞人,在“鸟巢”400m环形赛道上,博尔特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分别以9.69s和19.30s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0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m决赛的两倍 B. 2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m/s C. 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m/s D. 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20.64m/s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应用平均速度的公式求物体的平均速度;理解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明确在体育比赛中100比赛是直道,200米是弯道.‎ 解:A、200米比赛为弯道,路程大小是200米(位移不是200m),100米比赛为直道,位移大小为100米,故A错误;‎ B、100米比赛的位移大小为100米,因此其平均速度为:==10.32m/s,故B正确;‎ C、由于200米比赛为弯道,无法求出其位移大小,故平均速度无法求,故C错误;‎ D、由于100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并不是一直匀加速运动,v=不成立,无法求出其最大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体育运动与物理中的运动学规律有很多的结合点,在平时训练中要加强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无极变速可以在变速范围内任意连续地变换速度,性能优于传统的档位变速器, 很多种高档汽车都应用无极变速。如图所示是截锥式无极变速模 型示意图,两个锥轮之间有一个滚动轮,主动轮、滚动轮、从动 轮之间靠着彼此之间的摩擦力带动。当位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 的滚动轮从左向右移动时,从动轮转速增加。当滚动轮位于主动 轮直径 D1、从动轮直径 D2的位置时, 主动轮转速 n1、从动轮转 速 n2的关系是()‎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从动轮与主动轮边缘线速度相等,则有·ω1=·ω2,即D1n1=D2n2,故.‎ 思路分析:从动轮与主动轮边缘线速度相等,则有·ω1=·ω2,‎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传动带装置类型的圆周运动 ‎4. 如图,甲、乙两图为与匀强磁场垂直放置的两个金属框架,乙图除了一个电阻为零、自感系数为L的线圈外,其他部分与甲图都相同,导体AB以相同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位移相同,则( )‎ A. 甲图中外力做功多 B. 两图中外力做功相同 C. 乙图中外力做功多 D. 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乙图中有线圈,要减缓电流的增加,安培力要小于甲图中的安培力,则甲图克服安培力做功大于乙图克服安培力做功,根据动能定律得,因为导体AB以相同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的位移相等,则末动能相等.所以甲图外力做功大于乙图外力做功.故A正确,B、C、D错误.‎ 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能量转化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线圈会缓解电流的增加,乙图中安培力要小于甲图中的安培力,然后根据动能定理求解.‎ ‎5.图示为汽车蓄电池与车灯、启动电动机组成的电路,蓄电池内阻为0.05Ω,电表可视为理想电表。只接通S1时,电流表示数为10A,电压表示数为12V,再接通S2‎ ‎,启动电动机时,电流表示数变为8A,则此时通过启动电动机的电流是 A. 2A B. 8A C. 42A D. 50A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只接通S1时,电流是纯电阻电路,可以用闭合电流的欧姆定律求出电动势及灯泡的电阻,再接通S2后,通过启动电动机的电流等于总电流减去灯泡电流.‎ ‎【详解】只接通S1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U+Ir=12V+10×0.05V=12.5V,,再接通S2后,流过电动机的电流为:‎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6.上海磁悬浮线路需要转弯的地方有三处,其中设计的最大转弯处半径达到8000米,用肉眼看几乎是一条直线,而转弯处最小半径也达到1300米。一个质量50kg的乘客坐在以360km/h不变速率驶过半径2500米弯道的车厢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乘客受到来自车厢的力大小约为200N B. 乘客受到来自车厢的力大小约为539N C. 弯道半径设计特别长可以使乘客在转弯时更舒适 D. 弯道半径设计特别长可以减小转弯时列车的倾斜程度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对人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向心力公式求出所需要的向心力,根据几何关系求出乘客受到来自车厢的力,根据向心力公式可知弯道半径设计特别长时,向心力较小,根据几何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得:;,故A错误,B正确;弯道半径设计特别长时F向较小,乘客在转弯时受到来自车厢的力较小,所以更舒适,故C正确;弯道半径设计特别长时F向较小,弹力在沿水平方向的分量就小,列车的倾斜程度就小,故D正确。故选BCD。‎ ‎7. 如图所示,D是一只理想二极管,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AB内部原有带电微粒P处于静止状态。下列措施下,P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保持s闭合,增大A、B板间距离,P仍静止 B. 保持s闭合,减少A、B板间距离,P向上运动 C. 断开s后,增大A、B板间距离,P向下运动 D. 断开s后,减少A、B板间距离,P仍静止 ‎【答案】ABD ‎【解析】A、保持S闭合,电源的路端电压不变.增大A、B板间距离,电容减小,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电容器不能放电,其电量不变,由推论得到,板间场强不变,微粒所受电场力不变,仍处于静止状态.故A正确.‎ B、保持S闭合,电源的路端电压不变,电容器的电压不变,减少A、B板间距离,由可知,板间场强增大,电场力增大,微粒将向上运动.故B正确.‎ C、D断开S后,电容器的电量Q不变,由推论得到,板间场强不变,微粒所受电场力不变,仍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BD ‎8.地面附近空间中存在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已知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个带电油滴沿着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直线MN运动.由此可以判断 A. 如果油滴带正电,它是从M点运动到N点 B. 如果油滴带正电,它是从N点运动到M点 C. 如果水平电场方向向右,油滴是从M点运动到N点 D. 如果水平电场方向向右,油滴是从N点运动到M点 ‎【答案】AD ‎【解析】‎ ‎【分析】‎ 对带电粒子进行受力分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水平方向的电场力和垂直于虚线的洛伦兹力,由于带电粒子做直线运动,所以洛伦兹力只能垂直于直线向上,从而可判断粒子的电性,同时可知电场的方向以及粒子的运动方向.‎ ‎【详解】根据做直线运动的条件和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可知,如果油滴带正电,水平电场的方向只能向左,由左手定则判断可知,油滴的速度从M点到N点,故A正确,B错误。‎ 如果水平电场方向向右,油滴只能带负电,电场力水平向左,由左手定则判断可知,油滴的速度从N点到M点,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 ‎9.如图所示,空间有一垂直纸面向外的磁感应强度为0.5T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0.2kg足够长的绝缘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左端无初速度地放置一质量为0.1kg、电荷量为q=+0.2C的滑块,滑块与绝缘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滑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以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对木板施加一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0.6N的恒力为F,g取10m/s2,则( )‎ A. 木板和滑块一直做加速度为2 m/s2的匀加速运动 B. 滑块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 C. 最终木板做加速度为2m/s2的匀加速运动,滑块做速度为10 m/s的匀速运动 D. 最终木板做加速度为3 m/s2的匀加速运动,滑块做速度为10 m/s的匀速运动 ‎【答案】BD ‎【解析】‎ ‎【分析】‎ 先求出木块静摩擦力能提供的最大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当0.6N的恒力作用于木板时,系统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当滑块获得向左运动的速度以后又产生一个方向向上的洛伦兹力,当洛伦兹力等于重力时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弹力为零,此时摩擦力等于零,此后物块做匀速运动,木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详解】由于动摩擦因数为0.5,静摩擦力能提供的最大加速度为5m/s2,所以当0.6N的恒力作用于木板时,系统一起以的加速度一起运动,当滑块获得向左运动的速度以后又产生一个方向向上的洛伦兹力,当洛伦兹力等于重力时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弹力为零,此时Bqv=mg,解得:v=10m/s,此时摩擦力消失,滑块做匀速运动,而木板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所以BC正确。故选BC。‎ 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第l0、11题)和选做题(第12题)两部分.共计4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0.像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见计时仪器,每个光电门都是由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组成。当有物体从光电门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一个“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关系”的实验,图中NQ是水平桌面、PQ是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1、2是固定在木板上间距为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小车上固定着用于挡光的窄片K,让小车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窄片K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和t2。‎ ‎(1)用游标卡尺测量窄片K的宽度(如图)d=____________m(已知>>d),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2.50×10-2s、t2=1.25×10-2s;‎ ‎(2)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的间距为l,则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a=_____(各量均用(1)(2)里的已知量的字母表示);‎ ‎(3)该实验中,为了把沙和沙桶拉车的力当作小车受的合外力,就必须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 ‎(4)某位同学通过测量,把砂和砂桶的重量当作小车的合外力F,作出a-F图线。如图中的实线所示。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曲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8.00×10-3m (2). 0.15 (3). 推动小车,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相等,说明小车做匀速运动 (4). 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 砂和砂桶总质量不是远小于车受到的力,或砂和砂桶总重力不等于车受到的拉力 ‎ ‎【分析】‎ ‎(1)20分度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05mm,先读主尺,再看游标上那格与主尺对准。游标卡尺不估读。‎ ‎(2)通过光电门测速度,由运动学知识可求加速度。‎ ‎(3)正确的做法是轻推小车让其下滑,能做匀速运动,说明就平衡了摩擦力。‎ ‎(4)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太大,就会出现图示情况。把砂和砂桶的重量当作小车的合外力F的条件是小车质量远大于沙和沙桶的质量 ‎【详解】(1)20分度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05mm,从主尺上能读出5mm,从游标上看第三格与主尺上对准,则读数为5mm+30.05mm=5.15mm=5.15×10-3m ‎(2)小车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由v22-v12=2al,可解得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a=。‎ ‎(3)正确的做法是不挂砂和砂桶,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让其下滑,直至两个光电计时器的读数相等为止。计时器的读数相等说明小车做匀速运动,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4)由图可知,开始小车所受拉力为零时,却产生了加速度,故操作过程中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太大;随着外力F的增大,沙和沙桶的质量越来越大,最后出现了不能满足小车质量远大于沙和沙桶的质量,因此图线出现了上部弯曲。‎ 故答案为:(1)5.15×10-3m;(2);(3)不挂沙和沙桶,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让其下滑,直至两个光电计时器的读数相等为止;(4)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太大,没有满足小车质量远大于沙和沙桶的质量 ‎11. 影响物质材料电阻率的因素很多,一般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则与之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某课题研究组需要研究某种导电材料的导电规律,他们用该种导电材料制作成电阻较小的线状元件Z做实验,测量元件Z中的电流随两端电压从零逐渐增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1)他们应选用下图所示的哪个电路进行实验?答: ‎ ‎(2)实验测得元件z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元件Z是金属材料还是半导体材料?答: 。‎ U(V)‎ ‎0‎ ‎0.40‎ ‎0.60‎ ‎0.80‎ ‎1.00‎ ‎1.20‎ ‎1.50‎ ‎1.60‎ I(A)‎ ‎0‎ ‎0.20‎ ‎0.45‎ ‎0.80‎ ‎1.25‎ ‎1.80‎ ‎2.81‎ ‎3.20‎ ‎(3)把元件Z接入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阻R的阻值为R1= 2时,电流表的读数为1.25A;当电阻R的阻值为R2= 3.6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80A。结合上表数据,求出电源的电动势为____V,内阻为____.(不计电流表的内阻,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线状元件Z的直径如图所示,则元件Z的直径是____ mm。‎ ‎【答案】(1)A;(2)半导体材料;(3)1.990; 4.0;(4)0.4.‎ ‎【解析】‎ 试题分析:①因为要测量小电阻,且要测量电压从零开始时的电流值,故选用电路A;②根据计算可知电阻值逐渐减小,所以元件Z是半导体材料;③当电流为1.25A时刻读出RZ1=0.8,则;当电流为0.8A时刻读出RZ2=1,则;联立解得:E=4.0V,r=0.40;④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线状元件Z的直径1.5mm+0.01×49.0mm=1.990mm。‎ 考点:伏安法测电阻;测电源的电动势及内阻;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12.奥运祥云火炬的燃烧系统由燃气罐(内有液态丙烷)、稳压装置和燃烧器三部分组成,当稳压阀打开以后,燃气以气态形式从气罐里出来,经过稳压阀后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燃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要对外做功 B. 燃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分子的分子势能减少 C. 燃气在燃烧室燃烧的过程是熵增加的过程 D. 燃气在燃烧后释放在周围环境中的能量很容易被回收再利用 ‎【答案】AC ‎【解析】‎ ‎【分析】‎ 根据体积变化判断做功情况,分析分子势能的变化;燃气在燃烧室燃烧的过程是熵增加的过程;正确理解“能量耗散”和“品质降低”.‎ ‎【详解】燃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体积增大,要对外做功,分子势能增大,故A正确,B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燃气在燃烧室燃烧的过程是熵增加的过程,故C正确;燃气在燃烧后释放在周围环境中的能量变为品质低的大气内能,能量耗散了,很难再被利用,故D错误;故选AC.‎ ‎13.某运动员吸一口气,吸进400cm3的空气,据此估算他所吸进的空气分子的总数为__________个.已知1mol气体处于标准状态时的体积是22.4L.(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1×1022‎ ‎【解析】‎ ‎【分析】‎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出吸进的空气相当于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从而通过标准状态下气体的体积求出气体的摩尔数,根据阿伏伽德罗常数求出气体的分子数.‎ ‎【详解】他吸入的空气分子总数约为:.‎ ‎14.如图所示,绝热隔板S把绝热的气缸分隔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S与气缸壁的接触是光滑的.两部分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a和b.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忽略不计.现通过电热丝对气体a缓慢加热一段时间后,a、b各自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试分析气体b的压强、温度、内能的变化情况.‎ ‎【答案】见解析 ‎【解析】‎ 汽缸隔板绝热,电热丝对气体加热,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体积增大.(1分)气体对气体做功,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温度升高,内能增大.(3分)‎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地震波是机械波,地震波中既有横波也有纵波 B. 太阳能真空玻璃管采用镀膜技术增加透射光,这是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C. 相对论认为: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照系中是不相同的 D. 医院里用于检测的“彩超”的原理是: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经血液反射后被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可知血液的流速.这一技术应用了多普勒效应 ‎【答案】AD ‎【解析】‎ ‎【详解】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地震波中既有横波也有纵波.故A正确.太阳能真空玻璃管采用镀膜技术增加透射光,这是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增加透射,减少反射.故B错误.根据相对论得知: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照系中是相同的.故C错误.医院里用于检测的“彩超”是利用多普勒效应测定血液的流速.故D正确.故选AD.‎ ‎16.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波在t1=0时刻的图象,此时波中质点M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且到t2=0.55s质点M恰好第3次到达y轴正方向最大位移处,该波的传播方向为________,波速为__________m/s.‎ ‎【答案】-x方向 2m/s ‎【解析】‎ ‎【分析】‎ 由质点M的振动情况,确定波的传播方向和周期,再由波速公式求出波速.‎ ‎【详解】(1)由M点此时的运动方向向下,得出此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2)在t1=0到t2=0.55s这段时间时,质点M恰好第3次到达正最大位移处,则有: (2+)T=0.55s 解得周期为:T=0.2s. 由波的图象可以看出波长为:λ=0.4m 则波速为:.‎ ‎【点睛】本题要由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这波的图象中基本问题,方法较多,其中一种方法是“上下坡法”,把波形象看成山坡:顺着波的传播方向,上坡的质点向下,下坡的质点向上.‎ ‎17.如图所示是一种折射率n=1.5的棱镜用于某种光学仪器中。现有一束光线沿MN的方向射到棱镜的AB界面上,入射角的大小i=arcsin0.75。求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率及此束光线射出棱镜后的方向(不考虑返回到AB面上的光线)。‎ ‎【答案】光线在BC面的入射角>C,故光线在BC面上发生全反射后,垂直AC面射出棱镜。‎ ‎【解析】‎ ‎【分析】‎ 根据v=c/n求出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率;根据折射定律求出光线进入棱镜后折射角,由几何知识求出光线射到BC面上的入射角,由临界角大小,分析能否发生全反射,再作出光路图,确定光线射出棱镜后的方向.‎ ‎【详解】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率;‎ 如图所示,设光线进入棱镜后的折射角为r,由和i=arcsin 0.75,得:,r=30°;光线射到BC界面的入射角为  i1=90°-(180°-60°-75°)=45°,由sinC=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