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4.50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年高考二轮复习之电学专题七
1.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此时图中P质点的振动速度方向向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
A.当质点P位于波谷时,质点a一定到达波峰位置[来源:学*科*网]
B.当质点P位于波谷时,质点b一定到达平衡位置
C.当质点P位于波谷时,质点b一定在x轴的上方
D.当质点P位于波谷时,质点b一定在x轴的下方
【解析】 P点振动方向向下,说明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由波的图象、A、D正确,B、C错误.[来源:学科网]
【答案】 AD
2.关于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大
B.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C.若两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D.若两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解析】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知,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大,例如气体对外做功,且W>Q,那么内能将会减少,故A项错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种表述为: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关键理解“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如果“引起其他变化”,完全可以实现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故B项错误;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大时,分子势能减小,故C项错误;根据分子引力、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变化规律知,D项正确.
【答案】 D
3.如图5所示,波源S从平衡位置y=0开始振动,振动方向竖直向上(y轴的正方向),振动周期T=0.01 s,产生的机械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80 m/s,经过一段时间后,P、Q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SP=1.2 m、SQ=2.6 m.若以Q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则在如图6所示的四幅振动图象中,能正确描述S、P、Q三点振动情况的是( )
图6
A.甲为Q点的振动图象
B.乙为振源S点的振动图象
C.丙为P点的振动图象
D.丁为P点的振动图象
【解析】 根据v=,λ=0.8 m,则SP=1.2 m=λ+λ,SQ=2.6 m=3λ+λ,故当Q点开始振动时,波源S已振动的时间为3T+T,P点已振动的时间为T+T,故甲为Q点振动图象,丁为P点振动图象,丙为S点振动图象,故A、D正确.[来源:Z。xx。k.Com]
【答案】 AD
4.一列简谐波在两时刻的波形如图7中实线和虚线所示,由图可确定这列波的( )
图7
A.周期 B.波速 C.波长 D.频率
【解析】 由波动图象可直接得出简谐波的波长,C正确;因为简谐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以及实线波与虚线波的时间间隔不确定,故不能确定该简谐波的周期与波速,A、B错误;该简谐波的频率同样无法确定,D错误.
【答案】 C
5.在欢庆节日的时候,人们会在夜晚燃放美丽的焰火.按照设计,某种型号的装有焰火的礼花弹从专用炮筒中射出后,在4 s末到达离地面100 m的最高点时炸开,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假设礼花弹从炮筒中射出时的初速度是v0,上升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大小始终是自身重力的k倍,那么v0和k分别等于(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A.25 m/s,1.25 B.40 m/s,0.25
C.50 m/s,0.25 D.80 m/s,1.25
【解析】 由题意:v0t/2=h,h=100 m,解得v0=50 m/s.由v0=at,解得a=12.5 m/s2,又kmg+mg=ma,解得k=0.25,故C正确.
【答案】 C
6.甲和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0 s内的v-t图象如图2所示.若两物体均只受到彼此的相互作用,则甲、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刻t1分别为( )
A.1∶3和0.30 s B.3∶1和0.30 s
C.1∶4和0.35 s D.4∶1和0.35 s
【解析】 由图象知乙的加速度大小a乙= m/s2=10 m/s2,a乙=-=,解得t1=0.30 s.两物体均只受到彼此的相互作用,则m乙a乙=m甲a甲,解得m甲∶m乙=3∶1,故B正确.
【答案】 B
7.质量为0.3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图5中的两条直线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两种情形下的v-t图象,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拉力大小可能等于0.3 N
B.水平拉力大小一定等于0.1 N
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0.1 N
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能等于0.2 N
【解析】 由题图知两种情况下物体都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 m/s2= m/s2,a2= m/s2= m/s2,若拉力F与摩擦力方向相同时,a2为没有拉力时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2=0.3× N=0.1 N,F+f=ma1,则F=(0.3×-0.1)N=0.1 N,若拉力与摩擦力方向相,则a1为没有拉力时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1=0.3× N=0.2 N,f-F=ma2,解得F=(0.2-0.3×) N=0.1 N,故A、C错,B、D正确.
【答案】 BD
8.如图6所示,表面粗糙的斜面体A放置在水平面上,物块P被平行于斜面的弹簧拴着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挡板B上.下列关于P、A受力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物块P受到斜面体A对它的摩擦力可能为零[来源:学#科#网]
B.斜面体A一定受到水平面对它的摩擦力的作用
C.斜面体A对物块P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
D.地面对斜面体A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
【解析】 若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且弹力F=mPgsin θ,则物块P受到斜面体A对它的摩擦力为零,此种情
况下,斜面体对物块P的作用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A正确,C错误;取A、P、弹簧和挡板B为一整体,由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零,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支持力,竖直向上,B错误,D正确.
【答案】 AD
9.某同学利用图7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7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甲
乙
图7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m/s2,若用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解析】 (1)从计数点1到6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s≈2.00 cm,在6、7计数点间的位移比5、6之间增加了(12.28-11.01) cm=1.27 cm<2.00 cm,因此,开始减速的时刻在计数点6和7之间.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v5== m/s=1.00 m/s.
计数点4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v4== m/s=0.80 m/s.
根据v5=,得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6=2v5-v4=(2×1.00-0.80) m/s=1.20 m/s.
(3)物块在计数点7到11之间做减速运动,根据Δs=aT2得
s9-s7=2a1T2
s10-s8=2a2T2
故a==≈-2.00 m/s2
物块做减速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包括水平桌面的摩擦阻力和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摩擦阻力,因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f=ma,即μ=,因此用μ′=
计算出的动摩擦因数比μ的真实值偏大.
【答案】 (1)6 7(或7 6)
(2)1.00 1.20
(3)2.00 偏大
10.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的图象如图8所示,介质中P质点回到平衡位置的最短时间为0.1 s,Q质点回到平衡位置的最短时间为0.5 s,已知t=0时,P、Q两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同.
图8
(1)说明介质中某质点的运动性质,并写出能反映它运动情况的两个物理量的大小(若有多个,只写两个);
(2)求t=0.4 s时刻P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3)求出这列波传播速度的大小.
【解析】 (1)P质点做简谐运动,振幅为10 cm,T=2×(0.1+0.5) s=1.2 s,即周期为1.2 s.
(2)==,即P质点通过平衡位置后又沿y轴负方向运动了T,所以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x=-10 cm.
(3)由图象知λ=12 cm=0.12 cm[来源:Zxxk.Com]
所以v== m/s=0.1 m/s.
【答案】 (1)见解析 (2)-10 cm (3)0.1 m/s
1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9所示,介质中质点P、Q分别位于x=2 m、x=4 m处.从t=0时刻开始计时,当t=15 s时质点Q刚好第4次到达波峰.
(1)求波速;
(2)写出质点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不要求推导过程).
【解析】 (1)设简谐横波的波速为v,波长为λ,周期为T,由图象知,λ=4 m.由题意知t=3T+T①
v=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
v=1 m/s.③
(2)质点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y=0.2 sin (0.5πt) m.④
【答案】 ①v=1 m/s ②y=0.2 sin (0.5πt)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