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7.00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段考高三级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命题人:朱雄军、叶承军、钟乐彬 审题人:王卫东、彭余凤、胡兴启
本试卷共12页,40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上交答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5年11月30日,蹦床世锦赛在丹麦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获得8金3银2铜,领跑世锦赛的奖牌榜.一位运动员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利用仪器测得该运动员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由图可知,运动员发生超重的时间段为
A.0~t1 B.t1~t2
C.t2~t4 D.t4~t5
15. 60°
北极
南极
地球
如图所示,某极地轨道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通过地球的南北两极,已知该卫星从北纬60°的正上方,按图示方向第一次运行到南纬60°的正上方时所用时间为1 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卫星与同步卫星的运行半径之比为1 :4
B.该卫星与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之比为1 :2
C.该卫星的运行速度一定大于7.9 km/s
D.该卫星的机械能一定大于同步卫星的机械能
16. 图甲是由两圆杆构成的“V”形槽,它与水平面成倾角θ放置.现将一质量为m的圆柱体滑块由斜槽顶端释放,滑块恰好匀速滑下.沿斜面看,其截面如图乙所示.已知滑块与两圆杆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b = 120° ,则
A.μ = tanθ
B.左边圆杆对滑块的支持力为mg cos q
C.左边圆杆对滑块的摩擦力为mg sinq
D.若增大θ ,圆杆对滑块的支持力将增大
17. 如图,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一质量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点
B. ,质点不能到达Q点
C. ,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 ,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18.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记录了一些与地球、月球有关的数据资料如表中所示,利用这些数据来计算地球表面与月球表面之间的距离s,则下列运算公式中正确的是:( )
地球半径
R=6400km
月球半径
r=1740km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g0=9.80m/s2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g′=1.56m/s2
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线速度
v=1km/s
月球绕地球转动周期
T=27.3天
光速
c=2.998×105 km/s
用激光器向月球表面发射激光光束,经过约t=2.565s接收到从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
A.s=c· B.s=-R-r
C.s=-R-r D.s=-R-r
19. 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所受的阻力恒为车重的k倍.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当它加速行驶的速度为v时,加速度为a.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kmgv
B.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
C.当汽车加速度减小到时,速度增加到2v
D.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ma+kmg)
v0
20. 如图所示,某人从高出水平地面h的坡上水平击出一个质量为m的高尔夫球由于受恒定的水平风力的作用,高尔夫球竖直落入距击球点水平距离为L的A穴,不计洞穴的深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被击出后做平抛运动
B.该球从被击出到落入A穴所用的时间为
C.球被击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
D.球被击出后受到的水平风力的大小为
21. 如图8所示,斜劈B固定在弹簧上,斜劈A扣放在B上,A、B相对静止,待系统平衡后用竖直向下的变力F作用于A,使A、B缓慢压缩弹簧,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内,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压缩弹簧的过程中,B对A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B.压缩弹簧的过程中,A可能相对B滑动
C.当弹簧压缩量为某值时,撤去力F,在A、B上升的过程中,B对A的
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
D.当弹簧压缩量为某值时,撤去力F,在A、B上升的过程中,A、B分离时,弹簧恢复原长
第Ⅱ卷
22(11分)某兴趣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倾斜的球槽中放有若干个小铁球,闭合开关K,电磁铁吸住第1个小球. 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M,M 与触头瞬间分开, 第1 个小球开始下落,M 迅速恢复,电磁铁又吸住第2个小球. 当第1 个小球撞击M 时,M 与触头分开,第2 个小球开始下落……. 这样,就可测出多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
(1)在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___
(A)电路中的电源只能选用交流电源
(B)实验前应将M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方
(C)用直尺测量电磁铁下端到M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
(D)手动敲击M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2)实验测得小球下落的高度H =1.980 m,10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 =6.5 s. 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_______ 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两个办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考虑到电磁铁在每次断电后需要时间磁性才消失,因此,每个小球的实际下落时间与它的测量时间相差,这导致实验误差.为此,他分别取高度H1和H2,测量n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1和T2,用此法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消除△t对本实验的影响。请利用本小题提供的物理量求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____。
23(4分)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若用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运动方向
24(12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都为m的物块A和B,A紧靠着固定的竖直挡板,A、B 间夹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A、B均不拴接),用手挡住B不动,此时弹簧弹性势能为.在A、B间系一轻质细绳,细绳的长略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放手后绳在短暂时间内被拉断,之后B继续向右运动,一段时间后与向左匀速运动、速度为v0的物块C发生碰撞,碰后B、C立刻形成粘合体并停止运动,C的质量为2m.求:
(1) B、C相撞前一瞬间B的速度大小;
(2)绳被拉断过程中,绳对A所做的功W.
25(20分)如图,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底端固定一块垂直于斜面的挡板。将长木板A静置于斜面上,A上放置一小物块B,初始时A下端与挡板相距L=4m,现同时无初速释放A和B。已知在A停止运动之前B始终没有脱离A且不会与挡板碰撞,A和B的质量均为m=1kg,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A或B与挡板每次碰撞损失的动能均为△E=10J,忽略碰撞时间,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求
(l)A第一次与挡板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v;
(2)A第一次与挡板碰撞到第二次与挡板碰撞的时间△t;
(3)B相对于A滑动的可能最短时间t。
35、(1)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只要知道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常数,就可以算出气体分子的体积
B.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C.温度一定时,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D.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是一定的
E.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2)如图所示,导热的圆柱形汽缸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横截面积为S、质量为m1的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活塞与汽缸间无摩擦且不漏气.总质量为m2的砝码盘(含砝码)通过左侧竖直的细绳与活塞相连.当环境温度为T时,活塞离缸底的高度为h.现环境温度度发生变化,当活塞再次平衡时活塞离缸底的高度为,求:
(1)现环境温度变为多少?
(2)保持(1)中的环境温度不变,在砝码盘中添加质量为Δm的砝码时,活塞返回到高度为h处,求大气压强.
、选择题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C
A
C
C
ABD
BD
CD
AD
22、(除第四问第一空1分,其余每空2分)
(1)BD; (2)9.4;
(3)①增加小球下落的高度;②多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4)能;(由和可得。)
23(每空2分)6、7;偏大
24.解:(1)设B与C碰前速度为,对B与C有:
..........2分
..........2分
(2)绳刚绷紧前,对B:
即: ..........2分
..........2分
绳绷紧过程,对A与B有:
..........2分
得: ..........1分
因此,绳对A所做的功
.........1分
25.解:(1)B和A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分)
(2分)
(2) 第一次碰后,对B有
故B匀速下滑 (1分)
对A有
(2分)
得A的加速度 ,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 A将做类竖直上抛运动
设A第1次反弹的速度大小为v1,由动能定理有
(2分)
由相上得 (2分)
(3)设A第2次反弹的速度大小为v2,由动能定理有
(1分)
得 (1分)
即A与挡板第2次碰后停在底端,B继续匀速下滑,与挡板碰后B反弹的速度为,加速度大小为a′,由动能定理有
(2分)
(1分)
B沿A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 (2分)
当B速度为0时,因, B将静止在A上。 (1分)
当A停止运动时,B恰好匀速滑至挡板处,B相对A运动的时间t最短,故 (1分)
(2分)
35.(1)BCD (5分)
(2)①对气缸内的气体:
由:知: (3分)
得: (2分)
②对缸内气体:,
,
由:得: (2分)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