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7.00 KB
  • 2021-06-02 发布

【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作业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 ‎ 考向1 动力学中的v-t图象 ‎【例1】 (多选)(2019·山东德州市质检)如图1甲所示,直角三角形斜劈αbc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一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底端a以初速度v1沿斜面ab向上运动,到达顶端b时速率恰好为零,之后沿斜面bc下滑至底端c。若物块与斜面ab、bc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物块在两斜面上运动的速率v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v1、v2、t1、t2、g,则下列物理量可求的是(  )‎ 图1‎ A.斜面ab的倾角θ B.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C.物块的质量m D.斜面bc的长度L ‎【思路点拨】 (1)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求得物块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可求得斜面ab的倾角和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根据运动学公式可求得斜面bc的长度。‎ 解析 设物块上滑与下滑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由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得a1= ,a2=;物块上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μmgcos θ=ma1,物块下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90°-θ)-μmgcos(90°-θ)=ma2,联立以上四式,由数学知识可求得斜面的ab倾角θ、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不能求出物块的质量m,故选项A、B正确,C错误;斜面bc的长度为 L=,则可以求出L,选项D正确。‎ 答案 ABD 考向2 动力学中的a-t图象 ‎【例2】 (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2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电梯的压力(  )‎ 图2‎ A.t=2 s时最大 B.t=2 s时最小 C.t=8.5 s时最大 D.t=8.5 s时最小 解析 由题图知,在上升过程中,在0~4 s内,加速度方向向上,FN-mg=ma,所以向上的加速度越大,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就越大,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大,故A正确,B错误;由题图知,在7~10 s内加速度方向向下,由mg-FN=ma知,向下的加速度越大,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小,故C错误,D正确。‎ 答案 AD 考向3 动力学中的F-t图象 ‎【例3】 (2019·北京东城区模拟)如图3甲是2012年我国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上蹦床比赛中的一个情景。设这个蹦床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运动员的脚在接触蹦床过程中,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通过传感器用计算机绘制出来,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根据F-t图象分析求解:‎ 图3‎ ‎(1)运动员的质量;‎ ‎(2)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 ‎(3)在不计空气阻力情况下,运动员重心离开蹦床上升的最大高度。‎ 解析 (1)由图象可知运动员所受重力为500 N,设运动员质量为m,‎ 则m==50 kg ‎(2)由图象可知蹦床对运动员的最大弹力为Fm=2 500 N,设运动员的最大加速度为am,‎ 则Fm-mg=mam 得出am== m/s2=40 m/s2‎ ‎(3)由图象可知运动员离开蹦床后做竖直上抛运动,离开蹦床的时刻为6.8 s或 ‎9.4 s,再下落到蹦床上的时刻为8.4 s 或11 s,它们的时间间隔均为1.6 s,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其自由下落的时间为t=0.8 s ‎(4)设运动员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H=gt2=×10×0.82 m=3.2 m 答案 (1)50 kg (2)40 m/s2 (3)3.2 m 解决图象综合问题的关键 图象反映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必要时需要根据物理规律进行推导,得到函数关系后结合图线的斜率、截距、面积、交点坐标、拐点的物理意义对图象及运动过程进行分析。      ‎ ‎1.(2019·江苏盐城一模)如图4所示,E为斜面的中点,斜面上半段光滑,下半段粗糙,一个小物体由顶端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底端时速度为零。以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则物体下滑过程中的位移x、速度v、合力F、加速度a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图4‎ 解析 ‎ 物体在光滑的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象的开口向上,物体在粗糙的斜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象的开口向下,故选项A错误;物体在斜面上半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下半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于到达底端的速度为零,则物体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相等,位移也相等,故物体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运动时间相等,物体做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物体在上半段和下半段所受合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B正确,C、D错误。‎ 答案 B ‎2.(2019·河南南阳一中测试)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从t=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5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物体在t=0到t=12 s这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为(  )‎ 图5‎ A.18 m B.54 m C.72 m D.198 m 解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0到3 s内,滑动摩擦力为Ff=μFN=μmg=0.2×‎ ‎20 N=4 N,由于滑动摩擦力恰好等于外力F大小,所以物体仍能保持静止状态;3到6 s内,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为a== m/s2=2 m/s2,发生的位移为x2=at2=×2×32 m=9 m;6到9 s内,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6 s时的速度为v=at=2×3 m/s=6 m/s,所以发生的位移为x3=vt=6×(9-6)m=18 m;9到12 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发生的位移为x4=vt+at2= m=27 m;所以总位移为x=0+x2+x3+x4=(9+18+27) m=54 m,选项B正确。‎ 答案 B ‎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 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连接(叠放、并排或由绳子、细杆联系)在一起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连接体一般具有相同的运动情况(速度、加速度)。‎ ‎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两种方法 ‎【例4】 (多选)(2019·湖北八校联考)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6甲所示,绳子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M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M、m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M,斜面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轻绳的拉力等于Mg B.轻绳的拉力等于mg C.M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sin α)g D.M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g 解析 互换位置前,M静止在斜面上,则有Mgsin α=mg,互换位置后,对M有Mg-FT=Ma,对m有FT′-mgsin α=ma,又FT=FT′,‎ 解得a=(1-sin α)g=g,FT=mg,选项A错误,B、C、D正确。‎ 答案 BCD ‎1. (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如图7所示,带支架的平板小车沿水平面向左做直线运动,小球A用轻细线悬挂于支架前端,质量为m的物块B始终相对于小车静止在小车的右端。若某段时间内始终能观察到细线偏离竖直方向θ角,则这段时间内小车对物块B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 图7‎ A.mg,竖直向上 B.mg,斜向左上方 C.mgtan θ,水平向右 D.mg,斜向右上方 解析 以A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Agtan θ=mAa,解得a=gtan θ,方向水平向右。‎ 再对B研究得,小车对物块B产生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为Ff=ma=mgtan θ,方向向右;小车对物块B的支持力向上,与重力平衡,则FN=mg,所以小车对物块B产生作用力为:F==mg,斜向右上方,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 ‎2.(2018·天津六校联考)如图8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体B放在水平面上,斜面的倾角θ=30°,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斜面上,木块A下滑的加速度a=g,斜面体静止不动,则(  )‎ 图8‎ A.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B.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等于(M+m)g C.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为mg D.地面对斜面体无摩擦力作用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沿斜面方向mgsin 30°-μmgcos 30°=ma=mg,解得μ=,故选项A错误;把斜面和木块看做一个整体,沿竖直方向(M+m)g-FN=masin 30°,得FN=(M+m)g-mg,故选项B错误;把斜面和木块看做一个整体,沿水平方向摩擦力提供加速度,Ff=macos 30°=mg,故选项C正确,D错误。‎ 答案 C ‎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1.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 ‎(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即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 ‎(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对应临界状态。‎ ‎(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 ‎(4)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速度”等,即是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度。‎ ‎2.临界问题的常用解法 极限法 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以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假设法 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特别是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往往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数学法 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 考向1 利用“相互作用力为零”的临界条件进行分析 ‎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 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的临界条件是接触但接触面间弹力FN=0。‎ ‎2.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 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子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T=0。‎ ‎【例5】 (多选)(2019·山东日照联考)如图9甲所示,A、B两个物体靠在一起,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2 kg、mB=4 kg,现用水平力FA推A,用水平力FB拉B,FA和F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 图9‎ A.A、B脱离之前,它们一直做匀加速运动 B.t=4 s时,A、B脱离 C.A、B脱离时,它们的位移为4 m D.A、B脱离后,A做减速运动,B做加速运动 解析 0~4 s内,FA+FB=12 N,若AB一起运动,对AB整体有FA+FB=(mA+mB)a,解得a=2 m/s2;对B有N+FB=mBa,当N=0时,FB=8 N,对应的时刻为2 s末,由上知,A、B分离前一直做匀加速运动,t=2 s时,A、B脱离,故选项A正确,B错误;A、B脱离时,t=2 s,则它们的位移x=at2,解得x=4 m,故选项C正确;A、B脱离后,A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故选项D错误。‎ 答案 AC 考向2 利用“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分析 两物体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静摩擦力的作用,则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例6】 如图10所示,物块A放在木板B上,A、B的质量均为m,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将水平力作用在A上,使A刚好要相对B滑动,此时A的加速度为a1;若将水平力作用在B上,使B刚好要相对A滑动,此时B的加速度为a2。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a1与a2的比为(  )‎ 图10‎ A.1∶1 B.2∶3 C.1∶3 D.3∶2‎ 解析 当水平力作用在A上,使A刚好要相对B滑动,临界情况是A、B间的摩擦力刚达到最大静摩擦力,A、B的加速度相等,单独对B分析,B的加速度为aB=a1==μg,当水平力作用在B上,使B刚好要相对A滑动,此时A、B间的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A、B的加速度相等,对A分析,有aA=‎ a2==μg,可得a1∶a2=1∶3,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1.如图11,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与B的质量之比为(  )‎ 图11‎ A. B. C. D. 解析 对物体A、B整体在水平方向上有F=μ2(mA+mB)g;对物体B在竖直方向上有μ1FN=mBg,在水平方向上有FN=F;联立解得=,选项B正确。‎ 答案 B ‎2.(多选)(2019·河南开封质检)如图12甲所示,水平面上有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轻质细绳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斜面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系统稳定时,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分别为T和FN。若T-a图象如图乙所示,AB是直线,BC为曲线,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  )‎ 图12‎ A.a= m/s2时,FN=0‎ B.小球质量m=0.1 kg C.斜面倾角θ的正切值为 D.小球离开斜面之前,FN=(0.8+0.06a) N 解析 小球离开斜面之前,以小球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得Tcos θ-‎ FNsin θ=ma,Tsin θ+FNcos θ=mg,联立解得FN=mgcos θ-masin θ,T=‎ macos θ+mgsin θ,所以小球离开斜面之前,T-a图象呈线性关系,由题图乙可知a=‎ m/s2时,FN=0,故选项A正确;当a=0时,T=0.6 N,此时小球静止在斜面上,其受力如图甲所示,所以mgsin θ=T;当a= m/s2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恰好为零,其受力如图乙所示,所以=ma,联立可得tan θ=,m=‎ ‎0.1 kg,故选项B、C正确;将θ和m的值代入FN=mgcos θ-masin θ,得FN=(0.8-0.06a) N,故选项D错误。‎ 答案 ABC 科学思维系列——连接体中的分配原则 ‎1.如图13所示,一起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系统,若外力F作用于m1上,则m1和m2的相互作用力F12=,若外力F作用于m2上,则F12=。‎ 图13‎ ‎2.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与有无摩擦无关(若有摩擦,两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须相同),与两物体间有无连接物、何种连接物(轻绳、轻杆、轻弹簧)无关,而且物体系统处于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成立。‎ ‎【典例】 (多选)(2017·海南物理,9)如图14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三个靠在一起的物块P、Q和R,质量分别为m、2m和3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用大小为F的水平外力推动物块P,记R和Q之间相互作用力与Q和P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之比为k。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14‎ A.若μ≠0,则k= B.若μ≠0,则k= C.若μ=0,则k= D.若μ=0,则k= 解析 三物块靠在一起,将以相同加速度向右运动,则加速度a=,R和Q之间相互作用力F1=3ma+3μmg=F,Q与P之间相互作用力F2=F-μmg-ma=F-F=F,可得k==,k与μ是否为零无关,选项B、D正确。‎ 答案 BD ‎[即学即练]‎ ‎(多选)如图15所示,在水平光滑桌面上放有m1和m2两个小物块,它们中间有细线连接。已知m1=3 kg,m2=2 kg,连接它们的细线最大能承受6 N的拉力。现用水平外力F1向左拉m1或用水平外力F2向右拉m2,为保持细线不断,则(  )‎ 图15‎ A.F1的最大值为10 N B.F1的最大值为15 N C.F2的最大值为10 N D.F2的最大值为15 N 解析 若向左拉m1,对m2分析,则Tm=m2a,得出最大加速度a=3 m/s2;对两物块系统:F1=(m1+m2)a=(2+3)×3 N=15 N,选项B正确,A错误;若向右拉m2,对m1分析,则Tm=m1a′,得出最大加速度a′=2 m/s2;对两物块系统:F2=(m1+m2)a′=(2+3)×2 N=10 N,选项D错误,C正确。‎ 答案 BC 活页作业 ‎(时间:40分钟)‎ 基础巩固练 ‎1.如图1甲所示,小物块从足够长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下滑位移x时的速度为v,其x-v2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则斜面倾角θ为(  )‎ 图1‎ A.30° B.45° C.60° D.75°‎ 解析 由v2=2ax得x=v2,结合x-v2图象可知小物块的加速度a=5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小物块的加速度a=gsin θ,所以θ=30°,选项A正确,B、C、D错误。‎ 答案 A ‎2.(2018·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二模)滑沙是国内新兴的旅游项目,即乘坐滑板从高高的沙山顶自然下滑,随着下滑速度的加快,在有惊无险的瞬间体味到了刺激和快感,其运动过程可以等效为如图2所示的物块释放后的运动。一位旅客先后两次从静止开始下滑,下列v-t图象中实线代表第一次从较低位置滑下,虚线代表第二次从较高位置滑下,假设斜面及地面与滑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忽略空气阻力,拐弯处速度大小不变,则v-t图象正确的是(  )‎ 图2‎ 解析 设滑板与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当游客与滑板沿斜面向下运动时,有ma1=mgsin θ-μmgcos θ,则a1=gsin θ-μgcos θ,可知,向下滑动的加速度与斜面的高度无关,在v-t图中两次加速的过程图线应该是重合的;在水平面上减速的过程中,有ma2=μmg,所以a2=μg,可知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也是相等的,则两次减速过程中的v-t图线是平行线;选项A、B、C错误,D正确。‎ 答案 D ‎3.如图3所示,质量为m1和m2的两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用轻质弹簧将两物块连接在一起。当用水平力F作用在m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若用水平力F′作用在m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2a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图3‎ A.F′=2F B.x′>2x C.F′>2F D.x′<2x 解析 把两个物块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1+m2)a,F′=(m1+m2)a′,又a′=2a,可得出F′=2F,选项A正确,C错误;隔离物块m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x=m2a,kx′=m2a′,解得x′=2x,故选项B、D错误。‎ 答案 A ‎4.(多选)如图4所示,质量分别为mA、mB的A、B两物块用轻线连接,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用始终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拉A,使它们沿斜面匀加速上升,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为了增加轻线上的张力,可行的办法是(  )‎ 图4‎ A.减小A物块的质量 B.增大B物块的质量 C.增大倾角θ D.增大动摩擦因数μ 解析 对A、B组成的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mA+mB)gsin θ-μ(mA+mB)gcos θ=(mA+mB)a,隔离物块B,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T-mBgsin θ-‎ μmBgcos θ=mBa。以上两式联立可解得FT=,由此可知,FT的大小与θ、μ无关,mB越大,FT越大,mA越小,FT越大,故选项A、B均正确。‎ 答案 AB ‎5.如图5甲所示,质量为m=2 kg的小物块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O处,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已知水平拉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此可知(  )‎ 图5‎ A.在0~3 s时间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6 m/s2‎ B.在3~5 s时间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方向水平向右 C.5 s末,物块速度大小为3 m/s,方向水平向右 D.在5 s末,物块克服水平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 解析 在0~3 s时间内,F1=12 N,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1-μmg=ma1,解得物块加速度a1=1 m/s2,选项A错误;在3~5 s时间内,F2=4 N,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2-μmg=ma2,解得物块加速度a2=-3 m/s2,方向水平向左,选项B错误;3 s末,物块速度v1=a1t1=3 m/s,4 s末,物块速度v2=v1+a2t2=0,拉力小于滑动摩擦力,4 s末物块停止运动,则5 s末,物块克服水平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 D ‎6.(多选)(2018·江苏苏州联考)已知雨滴在空中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f=kr2v2,其中k为比例系数,r为雨滴半径,v为其运动速率。t=0时,雨滴由静止开始下落,加速度用a表示。落地前雨滴已做匀速运动,速度为v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解析 雨滴由静止开始下落,所受空气阻力为0,则此时雨滴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随着雨滴速度增大,所受空气阻力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则加速度减小,即雨滴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f=mg时,加速度减小到零,雨滴做匀速运动,选项A、B正确;雨滴最后匀速运动时有kr2v=mg=ρ·g,得:v=r,选项C正确,D错误。‎ 答案 ABC ‎7. (2019·山东师大附中模拟)如图6所示,一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木块m和M叠放在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它们始终相对静止,m、M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M、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  )‎ 图6‎ A.若m、M一起匀加速运动,可能有μ1=0,μ2=0‎ B.若m、M一起匀速运动,一定有μ1=0,μ2≠0‎ C.若m、M一起匀加速运动,一定有μ1≠0,μ2=0‎ D.若m、M一起匀速运动,可能有μ1≠0,μ2≠0‎ 解析 M、N一起匀加速下滑,对木块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m受到三个力,M对m的支持力, m的重力,M对m的摩擦力,所以一定有μ1≠0,选项A错误;M、N一起匀速下滑,合力都为零,对m,根据平衡条件知,M对m的支持力等于m的重力,M对m没有摩擦力,故可能μ1≠0,也可能μ1=0;对整体: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斜面对M有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故μ2≠0,选项B、C错误,D正确。‎ 答案 D ‎8.如图7所示,质量均为m=3 kg的物块A、B紧挨着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块A的左侧连接一劲度系数为k=100 N/m 的轻质弹簧,弹簧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开始时两物块压紧弹簧并恰好处于静止状态。现使物块B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向右做加速度a=2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直至与A分离,已知两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取g=10 m/s2。求:‎ 图7‎ ‎(1)物块A、B分离时,所加外力F的大小;‎ ‎(2)物块A、B由静止开始运动到分离所用的时间。‎ 解析 (1)物块A、B分离时,对B有F-μmg=ma,‎ 解得F=21 N。‎ ‎(2)A、B静止时,对A、B整体有kx1=2μmg A、B分离时,对A有kx2-μmg=ma 此过程中x1-x2=at2,解得t=0.3 s。‎ 答案 (1)21 N (2)0.3 s 综合提能练 ‎9.如图8甲所示,长木板B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物块A。木板B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时,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物块A的质量为(  )‎ 图8‎ A.4 kg B.3 kg C.2 kg D.1 kg 解析 当F≤4 N时,A、B一起向右加速运动,F=(mA+mB)a,由图乙知mA+mB=4 kg;当F>4 N时,A、B相对滑动,B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F-μmAg=mBaB,即aB=F-,由图乙知mB=1 kg,所以mA=3 kg,选项B正确,A、C、D错误。‎ 答案 B ‎10.(多选)如图9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可视为质点的两滑块A、B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紧靠在一起压缩弹簧,弹簧左端固定在墙壁上,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以两滑块此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一维坐标系,现将外力突然反向并使B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下列关于外力F、两滑块间弹力FN与滑块B的位移x变化的关系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图9‎ 解析 设A、B向右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有F+k(x0-x)=(mA+mB)a,可得F=kx+(mA+mB)a-kx0,若(mA+mB)a=kx0,得F=kx,则F与x成正比,F-x图象可能是过原点的直线,对A有k(x0-x)-FN=mAa,得FN=-kx+kx0-mAa,可知FN-x图象是向下倾斜的直线,当FN=0时A、B开始分离,此后B做匀加速运动,F不变,则A、B开始分离时有x=‎ 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