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3.00 KB
  • 2021-06-02 发布

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B卷)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月考一试卷 高三物理 B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1-12题为单选题,13-15为多选题,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作用 B.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 地面上的物体在赤道上受的重力最小 D. 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A错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B错误;赤道上重力加速度最小,因此地面上的物体在赤道上受的重力最小,C正确;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物体的重力,故D错误。故选C.‎ ‎2.一物体从20m高处由静止自由下落,物体落至地面所用的时间为(  )‎ A. 1s B. 2s C. 3s D. 4s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体从20m高处由静止自由下落,根据公式h=gt2,有:‎ A.1s,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2s,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3s,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4s,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3.“世界杯”带动了足球热。某社区举行了颠球比赛,如图所示,某足球高手在颠球过程中脚部几乎不动,图示时刻足球恰好运动到最高点,估算足球刚被颠起时的初速度大小最接近的是  ‎ A. 1 ‎ B. 2 ‎ C. 3 ‎ D. 6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足球被颠起后做竖直上抛运动,由上升的高度即可求出其初速度。‎ ‎【详解】由图可知,足球上升到的高度略小于人的高度的一半,大约有,人的脚的上表面距离地面得高度约;足球被颠起后做竖直上抛运动,设初速度为v,上升的高度为h,则:‎ 所以:‎ 可知在四个选项中,最接近是C选项。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该题属于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解答的关键是正确建立物理模型,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解答。‎ ‎4.一物体自距地面高为H的位置处自由下落,当它的速度达到着地速度一半时,它的下落高度为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由v2-v02=2gx得下落H的过程中有:v2-0=2gH ‎,下落速度为着地时速度的一半的过程中有:,联立可得:。故B正确,ACD错误。‎ ‎5.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 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C. 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 D. 0.8小时内,甲、乙骑行路程相等 ‎【答案】B ‎【解析】‎ A、由图知,0.2-0.5小时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均为零,故A错误;‎ B、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甲的斜率大,则甲的速度比乙的大,故B正确;‎ C、物体的位移等于s的变化量.则知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C错误;‎ D、0-0.6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所以0.8小时内,甲的路程比乙的大,故D错误。‎ 点睛:该题考查了对位移--时间图象的理解和应用,要掌握: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 ‎6.一物体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出发向右做直线运动,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 ) ‎ A. 物体在 t3 时刻回到了出发点 B. 物体在 t2 时刻离出发点最远 C. 物体在 0~t2 时间内向右运动,在 t2~t3 时间内向左运动 D. 物体在 0~t1 时间内的加速度小于 t1~t2时间内的加速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速度时间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此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详解】在时间内,物体的速度一直为正,说明物体一直向右运动,物体在时刻离出发点最远,ABC错误;根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加速度越大,知物体在0~t1时间内的加速度小于t1~t2时间内的加速度,D正确.‎ ‎【点睛】在速度时间图像中,需要掌握三点,一、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看运动方向是否发生变化,只要考虑速度的正负是否发生变化,二、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坐标轴上方表示正方向位移,在坐标轴下方表示负方向位移.‎ ‎7.如图所示为山边公路的横截面,实线EF表示倾角为的软层面,沿着这个层面可能产生滑动。质量为1.0×107kg的石块B与上面的岩石之间有一大裂缝(称为节理),仅靠与层面间的摩擦力使它不致滑落,石块与层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8,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若有水渗入节理,会结冰膨胀,对石块施加一个平行于EF层面的作用力,导致石块向下滑动。已知sin37°=0.6,cos37°=0.8,则(  )‎ A. 没有水渗入节理时,石块共受两个力的作用 B. 没有水渗入节理时,石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C. 当有水渗入节理时,层面对石块支持力跟原来相比变小了 D. 当有水渗入节理时,至少需要平行力才能使石块滑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没有水渗入节理时,石块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3个力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 B.没有水渗入节理时,石块所受摩擦力大小和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相等,即为 f=mgsin37°=6.0×107N 故B不符合题意; ‎ C.当有水渗入节理时,层面对石块支持力仍等于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保持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 D.当有水渗入节理时,最大静摩擦力 至少需要 平行力才能使石块滑动,故D符合题意。‎ ‎8.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s与5s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A. 5:4‎ B. 3:4‎ C. 4:5‎ D. 4:3‎ ‎【答案】B ‎【解析】‎ ‎【详解】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2s时位移:x2=v0t−at2=20×2-×5×22m=30m;5s时的位移就是4s是的位移,此时车已停:;故2s与5s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3:4,故选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汽车刹车停止后不再运动,所以首先要求解刹车的时间,此题中5s内的位移等于4s内的位移。要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 ‎9.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的加速度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10s,前进了30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  )‎ A. 6m/s B. 5m/s C. 3m/s 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令汽车的最大速度为vm,则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最大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有: 在匀加速阶段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vm,则匀加速阶段的平均速度:‎ 在匀减速阶段初速度为vm,末速度为0,则匀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 所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 所以汽车的最大速度:‎ ‎。‎ A.6m/s,与结论相符,选项A正确;‎ B.5m/s,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3m/s,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无法确定,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10.一辆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两旁的两根电线杆共用5s的时间,汽车的加速度为2m/s2,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m/s,则汽车经过第一根电线杆的速度为(  )‎ A. 2m/s B. 10m/s C. 2.5m/s D. 5m/s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 解得:‎ A.2m/s与分析不符,不符合题意;‎ B.10m/s与分析不符,不符合题意; ‎ C.2.5m/s与分析不符,不符合题意;‎ D.5m/s与分析相符,符合题意;。‎ ‎11.一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的连续三段相等时间内,已知第一段时间内 的位移是2m,则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A. 2m B. 6m C. 10m D. 14m ‎【答案】C ‎【解析】‎ ‎【详解】设加速度为,每段时间为,则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又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得:,联立解得:。‎ 故选C。‎ ‎【点睛】由运动学公式及推论求解。‎ ‎12.雨后,屋檐还在不断滴着水滴。如图所示,小红同学认真观察后发现,这些水滴都是在质量积累到足够大时才由静止开始下落,每隔相等时间滴下一水滴,水滴在空中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某时刻起,第一颗水滴刚运动到窗台下边沿时,第5颗水滴恰欲滴下。她测得,屋檐到窗台下边沿的距离为H=3.2m,窗户的高度为h=1.4m。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水滴下落到达窗台下边沿时的速度大小6m/s B. 每隔0.15s滴下一水滴 C. 水滴经过窗户的时间0.8s D. 水滴经过窗户的平均速度为7m/s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水滴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v2=2gH,求出水滴到达窗台时的速度大小。‎ 根据分别求出水滴从自由下落到窗户上边缘和下边缘的时间,两时间之差为水滴经过窗户的时间。‎ ‎【详解】A.水滴下落至窗台通过的距离为 H=3.2 m,由 v2=2gH得:,故A错误;‎ B.水滴下落至窗台的时间为第一颗水滴刚运动到窗台下边沿时,第5颗水滴恰欲滴下,此时共4个时间间隔,可知相邻的水滴滴下的时间间隔: ,故B错误;‎ C.水滴下落至窗户上边缘的时间为:水滴经过窗户的时间为:△t′=t2-t1=0.8s-0.6s=0.2s。故C错误;‎ D.经过窗台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v2=2gH和位移时间公式根据水滴从自由下落到窗户下边缘和上边缘的时间之差求通过窗户的时间比较简便。‎ ‎13.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石块从塔顶自由下落,它在最后一秒内的位移是取则  ‎ A. 石块的末速度是 B. 石块的末速度是 C. 石块的下落时间是3s D. 石块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答案】BD ‎【解析】‎ 设塔顶距地面的高度为h,下落时间为t,根据位移公式,h=gt2;h−30=g(t−1)2;解得:t=3.5s;h=61.25m,故C错误;石块的末速度是v=gt=10×3.5=35m/s,故A错误,B正确;石块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故D正确;故选B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h=gt2结合到达地面最后一秒内的位移等于ts内的位移减去(t-1)s内的位移,求出运行的时间,从而求出下落的距离,即塔高.再结合速度公式求末速度。‎ ‎14.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运动距离之比一定是s1:s2:s3=1:4:9‎ B. 前1s内、前2s内、前3s内的运动距离之比一定是s1:s2:s3=1:3:5‎ C. 第一段时间的末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的2倍 D. 运动过程中,任意相邻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为定值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根据 ,则第1s内运动的距离 第2s内运动的距离 第3s内运动的距离 ‎,‎ 则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运动距离之比一定是s1:s2:s3=1:3:5,选项A错误;‎ B.根据 ,则前1s内运动的距离 前2s内运动的距离 前3s内运动的距离 ‎,‎ 则前1s内、前2s内、前3s内的运动距离之比一定是1:4:9,选项B错误;‎ C.第一段时间的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v,则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为 ‎ ,‎ 即 ‎ ,‎ 即第一段时间的末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的2倍,选项C正确;‎ D.根据可知,运动过程中,任意相邻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为定值,选项D正确。‎ ‎15.如图所示,一小滑块沿足够长的斜面以初速度v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 m,BC=1 m,滑块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 s。设滑块经C时的速度为vC,则(  )‎ A. 滑块上滑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0.5 m/s2‎ B. vC=6 m/s C. DE=3 m D. 从D到E所用时间为4 s ‎【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在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加速度为a,则从a到c有:,即:,物体从a到d有:,即:,故:,故:,根据速度公式可得:‎ ‎,故A正确B错误;根据速度公式可得:,则从d到e有:,则:,故C错误;可得从d到e的时间为:,故D正确.‎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 ‎16.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刻度尺、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实验.‎ ‎ ‎ ‎(1)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图,纵轴是钩码质量m,横轴是弹簧的形变量x,由图可知:图线不过原点,弹簧的劲度系数______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g取;‎ ‎(2)如图丙所示,实验中用两根不同的弹簧a和b,画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长度L的图象,下列正确的是______‎ A.a的原长比b的长 B.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弹力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答案】 (1). 4.9 (2). B ‎【解析】‎ ‎【详解】(1)[1].图线的物理意义是表明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弹簧伸长量大小成正比。 可得弹簧的劲度系数:‎ ‎(2)[2].A.在图象中横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故b的原长比a的长,故A错误; BC.在图象中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k,故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故B正确、C错误; D.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故D错误;‎ ‎17.下图是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且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已知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1.20cm,S2=2.39cm,S3=3.60cm,S4=4.78cm。‎ ‎(1)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 ‎(2)计数点1和3对应的小车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m/s,v3=_____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答案】 (1). 0.1s (2). 0.18 (3). 0.42 (4). 1.2m/s2‎ ‎【解析】‎ ‎(1)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且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则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2)计数点1的瞬时速度. 计数点3的瞬时速度. 根据△x=aT2,运用逐差法得,‎ 四、解答题(8+10+10=28分)‎ ‎18. 如图,物体A与B用跨过滑轮细绳相连,已知物体B的重力为80N,地面对B的支持力为60N,连接物体B的细绳与水平地面夹角为30°,所有物体保持静止.‎ ‎(1)计算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 ‎(2)计算物体A的重力.‎ ‎【答案】(1)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为20N.‎ ‎(2)物体A的重力为40N.‎ ‎【解析】‎ 试题分析:(1)对物体B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并结合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摩擦力和拉力;‎ ‎(2)再对物体A分析,受重力和拉力,根据平衡条件得到重力等于绳子的拉力.‎ 解:(1)对物体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于B物体受力平衡,故:‎ 水平方向:Tcosθ="f" ①‎ 竖直方向:Tsinθ+FN=GB ②‎ 已知物体B所受重力为80N,水平地面对物体B的支持力FN为60N,‎ 由②解得:T="40N" ③‎ 把③代入①解得:f=20N ‎(2)由于物体A受力平衡,所以重力等于竖直向上的绳子拉力T,得:‎ GA=T=40N 答:(1)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为20N.‎ ‎(2)物体A的重力为40N.‎ ‎【点评】本题是力平衡问题,关键是灵活选择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基础题目.‎ ‎19.一辆汽车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2S内经过相距24mA和B两点,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10m/s,如图所示,求: ‎ ‎(1)汽车的加速度. ‎ ‎(2)A点与出发点O间的距离.‎ ‎【答案】(1) (2) ‎ ‎【解析】‎ ‎(1)汽车从A到B,根据位移公式有: 代入数据: 解得: (2)汽车从O点到A点,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 代入数据: ‎ ‎20.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6s ‎【解析】‎ ‎【详解】设A车的速度为vA,B车加速行驶时间为t,两车在t0时相遇。则有 式中,t0 =12s,sA、sB分别为 A、B两车相遇前行驶的路程。依题意有 ‎,式中s=84 m。‎ 解得:‎ 代入题给数据vA=20m/s,vB=4m/s,a =2m/s2,得:‎ 解得 t1=6 s,t2=18 s t2=18s不合题意,舍去。因此,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 6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