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8.50 KB
  • 2021-06-02 发布

2019-2020学年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1-10题为单选题,每题3分;11-14为多选题,每题4分;共46分)‎ ‎1.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笛卡儿发现了弹簧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C.伽利略利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逻辑推理,得出自由落体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牛顿研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建立了惯性定律 ‎2.两个共点力,一个是40N,另一个等于F,它们的合力是100N,则F的大小可能是( )‎ A.40N B.50N C.150N D.80N ‎3.某同学在爬杆运动中,双手握杆使自己向上匀速运动,到顶端后顺着杆匀速滑下,则该同学先后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  )‎ A.向上、向上 B.向上、向下 C.向下、向上 D.向下、向下 ‎4.如图所示,a、b两小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图是(  )‎ A. B. C. D.‎ ‎5.如图,为了行车方便与安全,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减小斜面的倾角,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 B.减小过桥车辆受到的摩擦力 C.减小过桥车辆对引桥的压力 D.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沿平行于引桥方向向下的分力 ‎6.如图所示,细绳MO与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NO,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重力的过程中(绳OC不会断)( )‎ A. ON绳和OM绳同时被拉断 ‎ B.OM绳先被拉断 ‎ C.ON绳先被拉断 ‎ D.因无具体数据,故无法判断哪条绳先被拉断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天花板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A.Fsinθ B.Fcosθ C.μ(Fsinθ-mg) D.μ(mg-Fsinθ)‎ ‎8.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在弹性限度内得到弹力F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图像如图。设弹簧a与弹簧b的原长分别为l1和l2,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l1>l2 k1>k2 B.l1>l2 k1k2‎ ‎9.如图所示,物体叠放在物体上,置于水平地面上,水平力作用于,使一起匀速向右运动,各接触面间摩擦力的情况是( )‎ A.对有向左的摩擦力 B.对有向右的摩擦力 C.物体受到三个摩擦力作用 D.对地面有向右的摩擦力 ‎10.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如图(左)是我们衣服上的拉链的一部分,图(右)是拉链头内部构造图。关于其中的物理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用力向下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只是为了将拉链分开,并没有省力 B.在用力向下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对拉链产生垂直其表面的力较大,故比较省力 C.在用力向上合上拉链时,弧AB和弧CD部分对拉链产生较大的挤压力,故比较费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1.关于摩擦力,有人总结了“四条不一定”,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 C.受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或运动 D.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滑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12.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0~2s内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B.该物体在2s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0~3s内该物体的速度方向始终没有改变 D.该物体在2s~3s内的加速度大于0~2s内的加速度 ‎13.如图所示,电线AB下有一盏电灯,用绳子BC将其拉离墙壁。在保证电线AB与竖直墙壁间的夹角θ不变的情况下,使绳子BC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转动至竖直位置,若绳子BC中的拉力为F1,绳子AB的拉力为F2变,则:‎ A.F1先减小,后增大 B.F1逐渐减小 C.F2先减小,后增大 D.F2逐渐减小 ‎14.如图所示,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和b,用质量可忽略的刚性细杆相连并放置在光滑的半球面内。已知细杆长度是球半径的倍,当两球处于静止状态时,细杆与水平面的夹角θ=15°,则(  )‎ A.杆对a、b球作用力大小相等且方向沿杆方向 B.小球a和b的质量之比为:1‎ C.小球a和b的质量之比为:1‎ D.半球面对a、b球的弹力之比为:1‎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 ‎ ‎15.有同学利用如图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1、F2和F3,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不能完成的是(____)‎ A.钩码的个数, ‎ B.钩码的个数, ‎ C.钩码的个数 ‎ D.钩码的个数,,‎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根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作图时,下图中更加符合实际的图是___图.(填“甲”或“乙”)‎ ‎16.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已知打点的频率为50Hz,请回答:‎ ‎(1)除打点计时器、纸带、重物、铁架台、夹子、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电压为6V以下的交流电源 B.电压为220V的交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2)打出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可以判断实验时重物连接在纸带的_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 ‎(3)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从纸带上直接测得的物理量是 ____________‎ ‎ A. 加速度 B.速度 C. 位移 D.平均速度 ‎(4)已知纸带上记录的点为打点计时器连续打的点,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m/s,所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本题共4题,共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7.(12分)一个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s内的位移为2.4m,它在第6s内的位移为3.6m.求: ‎ ‎(1)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大? ‎ ‎(2)该物体运动的初速度是多大? ‎ ‎(3)该物体在第7s内的位移是多大?‎ ‎18.(8分)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A、B间有重力为30N的物体.用两个大小均为的水平力压木板,物体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 ‎(1)当物体不动时,物体与木板A间的摩擦力大小;‎ ‎(2)若用竖直向上的力将物体拉出来,所需拉力的最小值.‎ ‎19.(8分)质量为的滑块放在水平面上,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它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成的恒力F作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求恒力F的大小。取,,‎ ‎20.(10分)用三根细线a、b、c将两个小球1和2连接,并悬挂如下图所示。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细线c水平。求:‎ ‎(1)若两个小球1和2的重力均为G的,则求细线a、c分别对小球1和2的拉力大小;‎ ‎(2)若细线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 ,求两个小球1和2的质量之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题为单选题,每题3分;11-14为多选题,每题4分;共4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D A B D C C D D B ABC ACD AD AC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 ‎ ‎15、 A A 甲 ‎ ‎16、BC 左 C 1.17m/s 9.75m/s2 ‎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7、(12分)(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得 物体第3秒中间时刻2.5s末的速度为:‎ 第6秒中间时刻5.5s末的速度为:‎ 则由2.5s到5.5s过程,得加速度为 ‎ ‎(2)在0到2.5s时间内,由得 ‎(3)第7s内平均速度等于第6.5s末的瞬时速度,为 ‎ 所以第7s内位移为 ‎ ‎18、(8分)(1)物体不动时,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有 而 所以 ‎(2)对物体受力分析如答图所示,设所需拉力的最小值为,则有 而 故 ‎20、(8分)设在拉力作用下金属块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为N,滑动摩擦力为f,受力分析如图:‎ 则根据平衡条件得:‎ 又 联立解得:‎ ‎21(10分).(1)将两小球看作一个整体,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整体受到重力2G,细线a和细线c的拉力Fa和Fc的作用,受力如图所示,‎ ‎ 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有:‎ ‎,‎ ‎(2)设a、b绳子的拉力为Ta、Tb,则对球2:‎ Tbcos60°=m2g 对球1:‎ Tacos30°=Tbcos60°+m1g Tasin30°=Tbsin60°‎ 联立解得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