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9.00 KB
  • 2021-06-02 发布

四川省阆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阆中中学校2019年秋高2019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中)‎ 物 理 试 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1—5题为单选题,6—8题为多选题,6分/题×8题=48分)‎ ‎1.下列物体或人可看成质点的是( )‎ A. 研究跳水冠军杨健在跳水比赛中动作 B. 研究电风扇的转动 C. 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 D. 研究我国科学家考察船去南极途中的时间 ‎【答案】D ‎【解析】‎ ‎【详解】A.研究跳水冠军杨健在跳水比赛中的动作时,运动员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做质点,选项A错误;‎ B.研究电风扇的转动时,风扇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做质点,选项B错误;‎ C.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时,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不能看做质点,选项C错误;‎ D.研究我国科学家考察船去南极途中的时间时,考察船的大小可忽略不计,可看做质点,选项D正确。‎ ‎2.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4s末,指的是时刻 B. 物体在4s内,指的是时刻 C. 物体在5s内就是指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时间 D. 物理中时间和时刻是同一个概念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物体在4s末,指的是时刻,选项A正确;‎ B.物体在4s内,指是时间间隔,选项B错误;‎ C.物体在5s内就是指物体从开始到5s末的这5s时间,选项C错误;‎ D ‎.物理中时间和时刻不是同一个概念,时间在时间轴上是一段线段,而时刻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选项D错误。‎ ‎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一定是静止的 B. 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一定是静止的 C. 在任何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都小于其路程大小 D. 位移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例如质点绕圆周运动一周时,选项A错误;‎ B.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一定是静止的,选项B正确;‎ C.只有在单向的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等于其路程大小,选项C错误;‎ D.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选项D错误。‎ ‎4.如图是某质点甲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在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B. 质点在0~2 s内的位移大小是‎2 m C. 质点在4 内的平均速度是‎1.25m/s D. 质点在0~4 s内的位移是‎0 m ‎【答案】C ‎【解析】‎ ‎【详解】A.质点在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选项A错误;‎ B.因v-t图像的面积等于位移,则质点在0~2 s内的位移大小是 选项B错误;‎ CD.质点在4 s内的位移 平均速度是 选项C正确,D错误;‎ ‎5.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其在第10 s内的位移和在第1 s内的位移之比是( )‎ A. 9∶1 B. 19∶1‎ C. 29∶1 D. 39∶1‎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第10s内的位移和在第1s内的位移之比是(2×10-1):1=19:1; A.9∶1,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19∶1,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29∶1,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39∶1,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6. 四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分别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四个质点在第1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B. 在第2秒末,质点(3)回到出发点 C. 在第2秒内,质点(1)(3)(4)做加速运动 D. 在第2秒末,质点(2)(3)偏离出发点位移相同 ‎【答案】CD ‎【解析】‎ 试题分析:四个质点在第一秒内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相等,但是位移的方向不全相同,则平均速度的大小相同,方向不同.故A错误.在0-2s内,质点(3)的运动方向不变,位移逐渐增大,未回到出发点.故B错误.在第2s内,质点(1)(3)(4)速度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增大,做加速运动.故C正确.在第2秒末,质点(2)(3)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相等,则位移相同.故D正确.故选CD。‎ 考点:v-t图线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斜率、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的含义。‎ ‎7.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x-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t=0时刻,甲、乙相距‎250 m B. 乙运动后,甲、乙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乙运动后,甲、乙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 t=3 s时,甲、乙相遇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象可知,甲的出发点为x=‎250m处,乙从原点出发,所以出发点相距‎250m,故A正确;‎ B.根据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甲的速度为负,乙的速度为正,则乙运动后,甲、乙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则甲乙都做匀速运动,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大小为 可知甲、乙相向作匀速直线运动,两者一样快,故C错误;‎ D.图象的交点表示相遇,根据图象可知,甲运动3s时,甲、乙相遇,故D正确。‎ ‎8.如图所示,汽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ABC行驶,先匀加速运动,第4s末通过B 点时速度最大,再经6s匀减速到达C点停止。已知AC长为‎3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在AB段与BC段平均速度相同 B. 加速和减速过程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3‎ C. 通过B点时速度大小为‎6m/s D. AB段位移为‎12m ‎【答案】ACD ‎【解析】‎ 设汽车通过B点的速度为v,则汽车在AB段与BC段平均速度分别为,,则,故A正确。加速和减速过程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1:a2=:=t2:t1=3:2,故B错误。根据xAC=t1+t2,得,故C正确。AB段位移为 xAB=t1=×‎4m=‎12m,故D正确。故选ACD.‎ 二 、实验题(每空4分,共16分)‎ ‎9.(1)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的实验中,除电源、纸带外,还需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 A.停表    B.刻度尺 ‎ C.速度计 D.打点计时器 ‎(2)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___.‎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3)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 cm,s2=‎4.41 cm,s3=‎5.19 cm,s4=‎5.97 cm,s5=‎6.78 cm,s6=‎7.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 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___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BD (2). AB (3). 0.80 (4). 0.40‎ ‎【解析】‎ ‎【详解】(1)[1].由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的间隔数可知任意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故不需要秒表,故A错误;再利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距离就可进一步求出平均速度,故不需要速度计而要使用刻度尺,故B正确,C错误;实验时要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故D正确。‎ ‎(2)[2].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为了让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应使小车受力恒定,故应将细线与木板保持水平,故A正确;为了充分利用纸带,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B正确;本实验中只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小车只要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可,不需要让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也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故CD错误;‎ ‎(3)[3][4].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故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0.1s; 根据逐差法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为:‎ ‎ ‎ B点的瞬时速度等于AC间的平均速度 三 计算题(10题8分,11题10分,12题12分,13题16分,共计46分)‎ ‎10.一汽车正在平直的路面上以‎20 m/s的速度行驶,遇见紧急情况,立即制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 ,求:‎ ‎(1)开始制动后,前2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2)开始制动后,前5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答案】(1) ‎30m (2) ‎‎40m ‎【解析】‎ ‎【详解】(1)前2s 行驶距离:由 ,其中t=2s ‎ 得 ‎ ‎(2)汽车运动时间将停下 故5s内汽车行驶距离由: 得 ‎11.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3 s内的位移是‎2.5m,在第7 s内的位移是‎2.9m,求物体的加速度与初速度。‎ ‎【答案】‎0.1m/s2;‎2.25m/s ‎【解析】‎ ‎【详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5秒的瞬时速度:‎ ‎ 同理第7秒内的平均速度等于6.5秒的瞬时速度:‎ 由加速度公式:‎ 因,‎ 解得 v0=‎2.25m/s ‎12.一个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过最后‎140 m所用的时间是2 s.若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求物体下落的总时间t和下落的高度h.(g=‎10 m/s2)‎ ‎【答案】8s;‎‎320m ‎【解析】‎ ‎【详解】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得 h=gt2‎ h′=g(t-2 )2‎ Δh=h-h′=‎‎140 m 代入数据解得 t=8s;h=‎‎320m ‎13.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在同一水平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甲以初速度v1=‎16m/s,加速度a1=‎2m/s2做匀减速运动,乙以初速度v2=‎4m/s,加速度a2=‎1m/s2做匀加速运动.求:‎ ‎(1)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者间的最大距离;‎ ‎(2)两车再次相遇所需的时间.‎ ‎【答案】(1)两车在此相遇前两者间的最大距离为‎24m;(2)两车在此相遇所需的时间为8s.‎ ‎【解析】‎ ‎(1)二者相距最远时的特征条件是:速度相等,即v甲t=v乙t v甲t=v甲-a甲t1;v乙t=v乙+a乙t1,得:t1==4 s 相距最远Δx=x甲-x乙=(v甲t1-a甲t12)-(v乙t1+a乙t12)=‎24 m。‎ ‎(2)再次相遇的特征是:二者的位移相等,即 v甲t2-a甲t22=v乙t2+a乙t22,代入数值化简得12t2-t22=0‎ 解得:t2=8 s,t2′=0(即出发时刻,舍去)‎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