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7.00 KB
  • 2021-06-02 发布

江苏省盐城市新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作质点处理的是 A. 研究自转中的地球 B. 研究百米冲刺奔向终点的运动员 C. 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的速度 D. 研究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做质点,选项A错误;‎ B. 研究百米冲刺奔向终点的运动员时,运动员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做质点,选项B错误;‎ C. 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的速度时,火车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可看做质点,选项C正确;‎ D. 研究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时,运动员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计,不能看做质点,选项D错误。‎ ‎2.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的一同学看见乙车向西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如以地面为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B. 乙车向东运动,甲车向西运动 C. 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v甲v乙 ‎【答案】D ‎【解析】‎ 以地面为参考系,地面就是假定为不动的,由题意可知乙车向东运动;又甲车看到乙车向西运动,可知甲车也在向东运动且速度比乙车的大,选项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参考系,参考系选取是任意的,选取那个物体作为参考系那个物体就是假定为不动的。‎ ‎3.皮球从3 m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距地面1 m高处被接住,则皮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 A. 4 m 4 m B. 3 m 1 m C. 3 m 2 m D. 4 m 2 m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所以此时物体的位移的大小是:x=3m-1m=2m 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此时的路程为:s=3m+1m=4m.故选D.‎ 考点:位移和路程 ‎【名师点睛】本题就是对位移和路程的考查,掌握住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就能够解决了.同时注意位移与路程的联立与区别。‎ ‎4.短跑运动员在100m赛跑中,测得5s末的速度为9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9 m/s B. 9.6 m/s C. 10 m/s D. 10.2m/s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于运动员参加100m赛跑,故运动员的位移为s=100m,10s末运动员到达终点,故运动时间为t=10s,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 ‎10m/s A.9 m/s,与计算结果不符,故A错误 B.9.6 m/s, 与计算结果不符,故B错误 C.10 m/s, 与计算结果相符,故C正确 D.10.2m/s, 与计算结果不符,故D错误 ‎5.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大 B. 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C. 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D. 物体速度不变化,而加速度可以变化很大 ‎【答案】B ‎【解析】‎ 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故B正确;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快,但并不一定大,故A错;物体速度不变化,则加速度为零,故D错;加速度的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故C错。答案为B。‎ ‎6.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则  ‎ A.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的速度的3倍 B. 物体在某秒初的速度一定比前秒末的速度大 C.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的速度大 D.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的速度大 ‎【答案】C ‎【解析】‎ 加速度a=3m/s2含义是指每秒钟物体的速度变化为3m/s,而不是指每秒内末速度是初速度的3倍,故A错误;某秒初和前秒末是同一时刻,故物体的速度相同,故B错误;因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a=3m/s2,所以物体某秒末的速度比初速度大3m/s;物体在某秒末和前秒初的时间间隔为2s,故速度大6m/s.故D错误.故选C.‎ 点睛:物体匀加速运动,已知加速度可知,物体在每秒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注意时间的含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时间的表示法是关键.‎ ‎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 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 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 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B .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即两个质点的速度相等但不同,故A正确,B错误;‎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等,当方向相反,因位移是矢量,则位移不同,故C错误;‎ D.如果质点甲、乙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如果从相距较远处相向运动,距离就越来越小,故D错误;‎ ‎8.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8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s,设球飞回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是 A. 0 B. -80 m/s2 C. 80 m/s2 D. 40 m/s2‎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0=8m/s; 运动员立即以8m/s的速度反向踢出,v=-8m/s,方向为负。 加速度为:‎ A.0,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80 m/s2,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80 m/s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40 m/s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9.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某时刻的速度是10m/s,经过5s后,速度的可能值为 A. 10m/s或20m/s B. 10m/s或20m/s C. 0或20 m/s D. 10m/s或0‎ ‎【答案】C ‎【解析】‎ ‎【详解】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5s后的速度 v=v0+at=10+2×5m/s=20m/s 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5s后的速度 v=v0+at=10-2×5m/s=0m/s A.10m/s或20m/s,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10m/s或20m/s,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0或20 m/s,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 D.10m/s或0,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1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由v增加到2v时的位移为s,则当速度由3v增加到4v时,它的位移是 A. s B. s C. 3s D. 4s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 速度从v增加到2v时有   ‎ ‎(2v)2-v2=2as 速度从3v增加到4v时有   ‎ ‎(4v)2-(3v)2=2as′‎ 联立两式得,‎ A.s,与结论相符,选项A正确;‎ B.s,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3s,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4s,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11.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 A. 阿基米德 B. 牛顿 C. 伽利略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C ‎【解析】‎ ‎【分析】‎ 熟知阿基米德、亚里斯多德、伽利略、牛顿等人对物理学发展的主要贡献即可解题。‎ ‎【详解】阿基米德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其所做的工作被认为是物理学真正开始前的准备工作,故A错误;牛顿系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并通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牛顿三大定律,是力学的奠基人,故B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了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故C正确;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 ‎1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B. 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C. 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D. 性质不同力,效果一定不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矢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能相同,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考点:力的概念 点评:准确理解力的基本概念。‎ ‎13.如图所示,一小球用两根轻绳挂于天花板上,小球静止,绳1倾斜,绳2恰好竖直,则小球所受的作用力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B ‎【解析】‎ 判断绳子中有无张力,用假设法,剪断2球会动,所以绳2中有拉力,剪断1,球不会动,则1中无张力,所以球只受重力和绳2的拉力。选B ‎14.在半球形光滑容器内放置一细杆,如图所示,细杆与容器的接触点分别为A、B两点,则容器上A、B两点对细杆的作用力方向分别为 A. 均竖直向上 B. 均指向球心 C. A点处指向球心,B点处竖直向上 D. A点处指向球心,B点处垂直于细杆向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碗对筷子A、B两点处都有支持力。 在A处:筷子与碗的接触面是碗的切面,碗对筷子的支持力垂直切面指向筷子,根据几何知识得知,此方向指向球心O,即A点处碗对筷子的支持力指向球心O。 在B处:筷子与碗的接触面就是筷子的下表面,所以B点处碗对筷子的支持力垂直于筷子斜向上。‎ A.均竖直向上,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均指向球心,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A点处指向球心,B点处竖直向上,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A点处指向球心,B点处垂直于细杆向上,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 ‎15.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 B. 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也发生了形变 C. 汽车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 ‎【详解】AB.地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从而对地面产生了向下的压力;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从而对汽车产生了向上的支持力;故AB错误;‎ C.汽车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向下的形变,要恢复原状产生;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向上的形变,要恢复原状产生的,故C正确;‎ D.因C正确,故D错误;‎ ‎16.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 B 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 C. 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 D. 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只有发生弹性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作用,所以本题中两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作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具有相互作用力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所以可以判断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C对;B错;只有滑动摩擦力才与正压力成正比,对于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受力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考点:本题考查弹力与摩擦力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明确弹力与摩擦力的依存关系,静摩擦力的大小根据受力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只有滑动摩擦力才与正压力成正比 ‎17. 如下图,物体在受到一水平拉力F=10N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已知,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体质量m=5kg,则物体所受摩擦力为( )‎ A. 10N,水平向右 B. 10N,水平向左 C. 20N,水平向左 D. 20N,水平向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水平向右运动,相对地面发生了相对运动,而且相对运动方向向右,所以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而且是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选项B正确。‎ 考点:摩擦力 ‎【名师点睛】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受力无关。而物体相对水平面发生相对运动方向向右,所以摩擦力方向向左。大小的计算等于动摩擦因数与正压力的乘积,而正压力是与接触面垂直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与外力F无关。‎ ‎18.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不计,一切摩擦不计,重物的重力G=10 N,则弹簧秤A和B的读数分别为 A. 10 N,20 N B. 10 N,10 N C. 10 N,0 N D. 0 N,0 N ‎【答案】B ‎【解析】‎ ‎【详解】对A:由重物平衡得到,弹簧的拉力大小FA=G=10N,则弹簧秤A的读数为10N。 对B:由左侧重物(或右侧重物)平衡得到,弹簧的拉力大小FB=G=10N,则弹簧秤B的读数为10N。‎ A.10 N,20 N,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10 N,10 N,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10 N,0 N,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0 N,0 N,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19.有两分力,其中F1=8 N,F2=2 N,则其合力大小不可能是下列数值中的 A. 5 N B. 7 N C. 9 N D. 10 N ‎【答案】A ‎【解析】‎ ‎【详解】两个力F1、F2的大小分别为8N和2N,知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为大于等于6N,小于等于10N。‎ A.5 N,不在合力范围内,选项A符合题意;‎ B.7 N,在合力范围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9 N,在合力范围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10 N,在合力范围内,选项D不符合题意;‎ ‎20.某同学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如图所示.其中双臂用力最小的是(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将人所受的重力按照效果进行分解,由于大小方向确定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等大的力时,合力在分力的角平分线上,且两分力的夹角越大,分力越大,因而D图中人最费力,B图中人最省力;故选B.‎ 点睛:本题运用“大小方向确定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等大的力时,合力在分力的角平分线上,且两分力的夹角越大,分力越大”结论判断.‎ 二、实验题 ‎2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同学们所使用的电源的频率均为50HZ。打点计时器应接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当开始实验时,应先 ______(填释放小车或接通电源).‎ ‎【答案】 (1). 交流 (2). 接通电源 ‎【解析】‎ ‎【详解】[1][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同学们所使用的电源的频率均为50Hz。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当开始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22.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同学们所使用的电源的频率均为50HZ。如图是采用正确的实验手段,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图.0,1,2,3,4是所取的五个计数点,图中数值是各计数点对应的以厘米为单位的尺的读数.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 m/s2, 打下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______ m/s .‎ ‎【答案】 (1). 1.2m/s2 (2). 0.42m/s ‎【解析】‎ ‎【详解】[1].打点计时器的周期是0.02s,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T=0.10s.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由纸带可知∆x=1.2cm,‎ ‎[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打下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 三、计算题 ‎23.一火车以2 m/s的初速度,1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火车在第3s末的速度是多少?‎ ‎(2)在前4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3)在第5s内的位移是多少?‎ ‎【答案】(1)5m/s (2) 4m/s (3) 6.5m ‎【解析】‎ ‎【详解】(1)3s末速度 ‎ v=v0+at=2+1×3=5m/s ‎(2)4s内位移 ‎ ‎ 火车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 ‎ ‎ ‎(3)5s内位移 ‎ ‎ 所以第5s内的位移为:‎ s=22.5-16m=6.5m ‎24.跳伞运动员从404 m高空离开飞机开始下降,最初未打开伞,自由下落一段距离后才打开伞,打开伞后以8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到达地面时速度为4 m/s,(取g=10 m/s2),求:‎ ‎(1)跳伞运动员自由下降的高度。‎ ‎(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 ‎【答案】(1)180m (2) 13s ‎【解析】‎ ‎【详解】(1)设跳伞运动员应在离开地面h高处张开伞,张开伞时速度为v1 落地时速度为vt=4m/s,展伞后加速度 a=-8m/s2 由题意可得:开伞前自由落体运动:‎ v12=2g( H-h) …①‎ 开伞后匀减速直线运动:‎ vt2-v12=2ah    …②‎ 由方程①②联立解得:‎ h=224m   v1=60m/s 故跳伞运动员自由下落的高度为:‎ ‎△h=H-h=404-224=180m   ‎ ‎(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 ‎ ‎ 减速运动的时间:‎ 则总时间为:‎ t=t1+t2=13s ‎25.水平面上有一重40 N的物体,受到F1=10 N和F2=6 N的两方向相反的水平力作用而保持静止.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求:‎ ‎(1)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多大?‎ ‎(2)将F1撤去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3)将F2撤去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答案】(1)4N (2) 6N (3)8N ‎【解析】‎ ‎【详解】物体所受最大静摩擦力为:‎ fm=μG=0.2×40=8(N)‎ ‎(1)根据平衡条件,由于 F1-F2=10-6=4N<fm 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受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故有:‎ f1=F1-F2=4N 方向水平向左. (2)将F1撤去后,因为F2=6N<fm,物体保持静止, 故所受静摩擦力为:‎ f2=F2=6N 方向水平向右; (3)将F2撤去后,因为F1=10N>fm,所以物体相对水平面向右滑动, 故物体受的滑动摩擦力:‎ f3=μG=8N 方向水平向左.‎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