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2.50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余四中2021届高考年级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 —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以下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研究方法”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发现问题: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B.提出假设:伽利略认为,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他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v与x成正比
C.实验验证:在验证自己猜想的实验时,由于实验仪器不能精确测量快速下落物体所需的时间,所以他设想通过斜面落体来“冲淡重力”
D.合理外推:伽利略将他在斜面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做了合理的外推,从而确定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所有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都相同
2.在一次常规体检中,某同学心电图记录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是2.0cm/s,图每格边长是0.5cm,由此可知他的心率为( )
A.约100次/min B.约75次/min C.约80次/min D.约60次/min
3.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B. C. D.
4.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的图像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5和-1,由此可知( )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做加速度大小为0.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m/s D.物体的第2s内的位移为2m
5.如图所示,带有光滑竖直杆的三角形斜劈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于斜劈上的光滑小球与套在竖直杆上的小滑块用轻绳连接,开始时轻绳与斜劈平行.现给小滑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使小滑块沿杆缓慢上升,整个过程中小球始终未脱离斜劈,则有( )
A.小球对斜劈的压力保持不变 B.轻绳对小球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C.竖直杆对小滑块的弹力先增大再减小 D.对小滑块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拉力逐渐增大
6.如图所示,一光滑的轻杆倾斜地固定在水平面上,倾角大小为30°,质量分别为,m甲、m乙的小球甲、乙穿在光滑杆上,且用一质量可忽略不计的细线连接后跨过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光滑定滑轮,当整个系统平衡时,连接乙球的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大小为60°,连接甲球的细线呈竖直状态。则m甲:m乙为( )
A.1: B.1:2
C.:1 D.:2
7.如图所示,光滑竖直杆固定,杆上套一质量为m的环,环与轻弹簧一端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O点,O点与B点在同一水平线上,BC>AB,AC=h,环从A处由静止释放运动到B点时弹簧仍处于伸长状态,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环从A处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g,则在环向下运动的过程中( )
A.环在B处的加速度大小为0 B.环在C处的速度大小为
C.环从B到C一直做加速运动 D.环的速度最大的位置在B、C两点之间
8.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斜木板上,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物块A、B,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B间的接触面和轻绳均与木板平行。A与B间、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物块A、B刚好要滑动,则μ的值为( )
A. B. C. D.
9.如图所示,用竖直挡板将小球夹在挡板和光滑斜面之间,若缓慢转动挡板,使其由竖直转至水平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 B.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C.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D.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一直逐渐减小
10.如图所示,3根轻绳悬挂着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并保持静止,绳AD与AC垂直。现对B球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使B球缓慢移动到图中虚线的位置,在此过程中AB、AD、AC三绳张力TAB、TAD、TAC的变化情况是( )
A.TAB变大,TAC减小 B.TAB变大,TAD不变
C.TAC变大,TAD变大 D.TAC减小,TAD变大
11.图甲中,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当木板受到随时间t均匀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其加速度a与水平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g=10m/s2,则( )
A.滑块的质量m=2kg
B.0〜6s内,滑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当F=8N时,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D.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12.如图所示,小物块A、B质量均为2kg,长木板C质量为1kg,用细线连接A、B放置在长木板C上,A与C之间动摩擦因数为0.2,B与C、C与地面之间均为光滑。现对小物体B施加一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10t(N),设A、B间细绳拉力大小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C发生相对滑动之前,T∶F=3∶5
B.在A、C发生相对滑动之前,T∶F=1∶2
C.在A、C发生相对滑动之后,T∶F=1∶2
D.在A、C刚要发生相对滑动的瞬间,物块A的速度大小为4m/s
二. 实验题(本大题共两个小题,每题6分,共12分)
13.两位同学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的实验中,利用图钉、木板、橡皮条、细绳套、弹簧测力计、白纸、刻度尺等器材进行有关实验。
(1)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钉、白纸固定在木板上,把系好细绳套的橡皮筋挂在图钉上
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的拉伸橡皮筋,记录此时两个测力计的读数F1、F2及其方向
③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伸橡皮筋,并记录此测力计的读数F´及其方向
④在白纸上作出三个力的图示,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以上步骤中,存在问题的步骤是_________。(填写步骤前的序号)
(2)如图甲、乙所示是这两名同学探究得到的结果,则可判定其中______(填“甲”或“乙”)实验结果是尊重实验事实的。
(3)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图示已在图丙中作出,方格每边的长度表示1.0N,请在答卷上作图(1分),并得到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_N(1分)。(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4.如图甲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
(1)OD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x-t2图线(x为各计数点
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_____________,加速度
大小为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二. 计算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15题6分,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6分,共40分。考生答题时必须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和公式,只写结果的不得分。)
15.(6分)出门旅行时,在车站、机场等地有时会看见一些旅客推着行李箱,也有一些旅客拉着行李箱在地面上行走.为了了解两种方式哪种省力,我们作以下假设:行李箱的质量为m=10 kg,拉力F1、推力F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θ=37°(如图所示),行李箱与地面间为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为μ=0.2,行李箱都做匀速运动.试通过定量计算说明拉箱子省力还是推箱子省力.(sin 37°=0.6,cos 37°=0.8,g=10 m/s2)
16.(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一固定斜面上,当斜面倾角为30°时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对物体施加一大小为F的水平向右的恒力,物体可沿斜面匀速向上滑行.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斜面倾角增大并超过某一临界角θ0时,不论水平恒力F多大,都不能使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试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这一临界角θ0的大小.[学
17.(10分)某物体由静止开始经历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到达3.12m/s时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已知此次运动共用时5s,已知它第3秒内的位移为2.8m。求:
(1)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2)全程的位移x; (3)何时取得最大速度.
18.(16分)如图为俯视图,将砝码(可视为质点)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中心位置,用水平恒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 若砝码质量为0.5kg,纸板的质量0.1kg,纸板的边长0.2m,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重力加速度g取10。
(1)要将纸板从砝码下抽出,求所需水平恒力大小;
(2)
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0.002m,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水平恒力至少多大?
(3)要使砝码离开纸板时的速度至少达到2m/s,求水平恒力的范围。
新余四中2021届高考年级第一次段考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40分)1-8:B D A D D A D C 9.BD 10.AD 11.CD 12.AD
13.(6分) ②③ 甲 图略 7.0(6.9~7.2)
14.(6分) (1)1.20 (2)加速度的一半(或) (3)0.933
二.15.(6分)拉行李箱时,对行李箱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F1cos θ=Ff1 F1sin θ+FN1=mg Ff1=μFN1(2分)
解得F1==21.7 N.(1分)
推行李箱时,对行李箱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F2cos θ=Ff2 FN2=F2sin θ+mg Ff2=μFN2 (2分)
解得F2==29.4 N (1分)
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