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50 KB
  • 2021-06-02 发布

2017-2018学年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六次学分认定(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 ★ 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7-2018学年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六次学分认定(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卷 ‎ 命题人 王斌 审核人 周凤燕 ‎ ‎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Ⅰ卷(24分)‎ 一、(每小题3分,共6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近年来,一些作者在探索文学创作的新路时,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难兴文艺之春。‎ ‎②春节期间,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返乡,一些大城市十室九空,进入“空城模式”:马路空荡、路人零星、商铺紧锁……‎ ‎③职业选择终归是个人的事,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快乐或者痛苦,旁观者实在不必对那些追求编制、希求稳定工作的年轻人痛心疾首。‎ ‎④比起许许多多率尔操觚的“诗人”,吴兴华对待白话诗创新的态度要严肃、认真许多。这种态度,已太久不见,实乃空谷足音。‎ ‎⑤‎ ‎2017年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的事迹又一次证明:从事科技或学术研究需要脚踏实地,细水长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耐性。‎ ‎⑥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③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不但能进一步增强证件防伪性能,而且让社会用证单位快速、准确地进行人、证一致性认定。‎ B.针对近期哈尔滨被雾霭笼罩,能见度低,易引发交通事故,交通部门提醒广大驾乘人员,要谨慎慢行,保证安全。‎ C.“比较文学”这个概念对我们比较陌生,如果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使自己走出陌生的境地。 ‎ D.中国科考队员在本次南极科考中采集了近200多份南极浮游病毒样本,用于研究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海洋环境变化机制。‎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5题。‎ 在中国古典传统中,海或者四海历来被认为是包围中国的最外部边界,提到它们就意味着“天下”,格外有壮阔之气。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颇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类的名句。‎ 古代中国,水无疑是赖以立国的农业生产中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水的清洁和滋生功能,使水象征了纯洁和生命, 直接地渗透到诞生、成年、婚嫁与丧葬等重大人生礼仪中。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述安徽“婴儿三日后,必为之净洗,谓之洗三朝”。“奈何”则是传说中幽冥间的界河。上巳节这天王公平民多踏青水边,杜甫《丽人行》即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吟咏。古中国人常因这种水畔聚会唱和而感发深刻的生命意识。‎ 儒家经典《孟子•告子上》巧妙地用水性的善变喻人性的易为扭曲,言人之善良本性同流水趋下的本性类似:《孟子•尽心上》《孟子•离娄下》认为:流水之有本有源和奔流不息,如同君子之立身行事。‎ 而老子亦褒举流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褒举的实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道家理念。而《庄子•秋水》则以流水入海后的浩渺无垠喻得道后的境界。在唐代以后三教合流的文化氛围中,流水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 流水意象也藏蕴了无限人生之慨,每每展示了文人作家群体的双重性格与两难处境:其执着选取与悲观幻灭时时胶着一体。‎ 流水无往不在,而且具有运行的持续性,最为贴近和形象地体现了事物递进的特征,因而流水总是被古人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功业以至年华、生命、国力的不可复返性,表达惜时叹逝的情愫。《诗经•大雅》即有“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的警句,用流水的永逝无回,譬喻君臣不勤于政则必失怙于天。李白的《古风》《江上吟》感流水悟富贵功名不可久驻:“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陆游《黄州》“江声不尽英雄恨”等,倾诉了岁月蹉跎带给人难以排解的失落感。流水意象在文学内部中的运动,在后世的叙事文学中更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如被毛宗岗父子置于《三国演义》卷首的杨慎《临江仙》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其由浩荡东流的长江缅怀历史上风云人物的短暂人生。而《牡丹亭》中也有杜丽娘的“似水流年”之嗟。上述例子反映了主体无法超越时间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剧和痛苦。‎ 流水意象固然强调了文人的感伤与忧患情怀,使之常常悲凉地感发人生苦短的危机感,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便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悲慨”诗风。然而,流水意象并非只有消极意义,它往往也作为人们珍惜光阴年华、不甘庸碌无为的积极象征符号而存在,反映了华夏民族柔韧、沉稳的精神。 3.下列关于水的象征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古代中国,水有清洁和滋生功能,象征着纯洁和生命,民间为婴儿“洗三朝”就是此象征意象的体现。‎ B.孟子认为水性与人性相似:流水有趋下的本性,人有善良的本性;流水的有本有源、奔流不息就像君子的立身行事。‎ C.老子关于水的“柔弱”与“坚强”的讨论体现了道家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理念,而庄子认为水的浩渺无垠象征着得道后的境界。‎ D.唐代以后,流水的象征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常被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国力等的不可复返性。‎ ‎4.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文人作家的作品中,流水有时候象征着执着进取,有时候象征着悲观幻灭,流水意象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都藏蕴了无限人生之慨。‎ B.流水的特性是奔流不息,无往不在,它常象征着事物的一去不复返,因此文人常借流水意象抒发惜时叹逝之情。‎ C.陆游的“江声不尽英雄恨”和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反映了古代诗人无法超越时间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剧和痛苦。‎ D.中国文人常常借流水意象表达珍惜光阴年华、不甘庸碌无为的思想,而流水也能反映出华夏民族柔韧、沉稳的精神。‎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文学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表明,海或者四海历来被认为是包围中国的最外部边界,它们意味着“天下”。 B.水与古中国人的一些生活习俗有关,人们常在上巳节这天在水边踏青,杜甫的《丽人行》就描写了与这一习俗相关的画面。 C.流水无往不在,具有持续性运动的特点,所以流水意象在文学内部也是运动的,并随着文学的发展而具有更多的象征意义。 D.中国文人常借流水抒发感伤与忧患情怀,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便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去概括“悲慨”诗风。‎ 三、(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原涉,字巨先。祖父武帝时以豪桀自阳翟徙茂陵。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时又少行三年丧者。及涉父死,让还南阳赙①送,行丧冢庐三年,繇是显名京师。为大司徒史丹举能治剧,为谷口令,时年二十馀。谷口闻其名,不言而治。‎ 专以振施贫穷赴人之急为务。人尝置酒请涉,涉入里门,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里宅者,涉即往候。叩门,家哭,涉因入吊,问以丧事。家无所有,涉曰:“但洁扫除沐浴,待涉。”还至主人,对宾客叹息曰:“人亲卧地不收,涉何心乡此!愿撤去酒食。”宾客争问所当得,涉乃侧席而坐,削牍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②皆会。涉亲阅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既共饮食,涉独不饱,乃载棺物,从宾客往至丧家,为棺敛劳俫③毕葬。其周急待人如此。‎ 遣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争言,斫伤屠者,亡。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知涉名豪,欲以示众厉俗,遣两吏胁守涉。至日中,奴不出,吏欲便杀涉去。涉迫窘不知所为。会涉所与期上冢者车数十乘到,皆诸豪也,共说尹公,尹公不听,诸豪则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诣廷门谢罪,于君威亦足矣。”尹公许之。涉如言谢,复服遣去。‎ 更始西屏将军申屠建请涉与相见,大重之。故茂陵令尹公坏涉冢舍者为建主簿 ‎。涉本不怨也。涉从建所出,尹公故遮拜涉,谓曰:“易世矣,宜勿复相怨!”涉曰:“尹君,何壹鱼肉涉也!”涉用是怒,使客刺杀主簿。‎ 涉欲亡去,申屠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宾客通言,令涉自系狱谢,建许之。宾客车数十乘共送涉至狱。建遣兵道徼取涉于车上,送车分散驰,遂斩涉,悬之长安市。‎ ‎(节选自《汉书·原涉传》,有删改) ‎ 注:①赙(fù):送财物助人办丧事。②昳(dié):太阳偏西。③劳俫:劝勉。‎ ‎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B.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C.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D.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冢庐”指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B.“吊”指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 C.“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此后其重要性降低。 D.“长安”为古都城名,在今陕西西安一带,汉高祖七年定都于此,隋、唐、北宋等朝也于此定都。‎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涉重视传统,恪守孝道。他父亲去世,他退还了南阳郡人送的丧葬费用,依古礼为父亲守丧服孝三年,当时少有守丧三年的,因此在京师有了名气。 B.原涉有同情心,能急人之难。他听说母亲生病的那一家避居在里宅,便去看望,得知病人已去世,家贫无法安葬,便让人置办丧葬用品,使丧事妥善办理。 C.原涉因家奴惹祸,招来麻烦。他的家奴买肉时与屠夫发生争吵,砍伤屠夫,致其死亡,茂陵守令尹公因此大为气愤,要拿他治罪,使他处境窘迫。 D.原涉因旧怨杀人,终遭杀身之祸。他与申屠建的主簿尹公有旧怨,一怒之下让人杀了尹公,申屠建用欺骗手段同意他自首,却派兵将他逮捕并杀害。‎ 第Ⅱ卷(126分)‎ 四、(40分)‎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4分)‎ ‎(2)申屠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6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8分)‎ 四月五日集陈园照山堂 ‎ 范成大 寻壑经丘到此堂,官闲聊作送春忙。‎ 短篱水面残红满,团扇风前众绿香。‎ 尽卷帘旌延竹色,深斟杯酒纳山光。‎ 洞门无锁城门近,转午鸡啼日正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首联诗人说自己翻越山丘穿过幽谷来到照山堂,目的是趁着官场无事赶紧观赏早春季节的景色,其中“闲”字反衬“忙”字。‎ B.颔联描写照山堂前的池塘景致,池塘被低矮的篱笆墙围绕,水面漂满陨落的桃花,诗人轻摇团扇,各种绿叶的清香扑鼻而来。‎ C.颈联描写主人高挂窗帘、主客赏景饮酒的欢乐场面,“延”与“纳”意指延请苍翠竹色、迎接美丽山光,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D.尾联说照山堂所在的园林墙门敞开,距离官署所在的城门也很近,言外之意是留恋园景山光不想急着回城,“鸡啼”以动衬静。‎ E.全诗四联八句均对仗工整,用词造语也浓墨重彩,如“残红”与“众绿”就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整诗意境隽永,蕴含无尽诗意。‎ ‎(2)此诗作者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文简要分析。(4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生查子•咏芹①‎ ‎【宋】高观国 野泉春吐芽,泥湿随飞燕。碧涧一杯羹,夜韭无人剪。‎ 玉钗和露香,鹅管随春软。野意重殷勤,持以君王献。‎ ‎【注】①芹,即芹菜。‎ 请赏析“玉钗和露香,鹅管随春软”两句之妙。(4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8分)‎ ‎(1) ,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2)战士军前半死生, 。(高适《燕歌行》)‎ ‎(3)鸟宿池边树, 。(贾岛《题李凝幽居》)‎ ‎(4)细草微风岸, 。(杜甫《旅夜书怀》)‎ ‎(5) ,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嗟余听鼓应官去, 。(李商隐《无题》)‎ ‎(7)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贺《李凭箜篌引》)‎ ‎(8)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10)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11)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1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13)六朝旧事随流水,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14)泪眼问花花不语, 。(欧阳修《蝶恋花》)‎ ‎(15)鸟雀呼晴, 。(周邦彦《苏幕遮》)‎ ‎(16)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7)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一剪梅》)‎ ‎(18) ,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五、实用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2分)‎ 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 近日,92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中获颁2015-2016年度“终身成就奖”。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 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引导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194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①’”。   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发”和“能自建树”。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顾随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访问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   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1979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从那年起,叶嘉莹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   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有了它们,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   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 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节选自《东西南北·看人物(上半月)》2016年8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过我是穿裙子的“士”。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    (节选自《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有删改) 【注】马祖,指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师承南岳怀让禅师。 13.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B. 叶嘉莹诗书满腹,离不开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得遇名师指点。   C.叶嘉莹治学极有特点,她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来推进中国词学研究,这在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   D.叶嘉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讲解,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翻译成英文后会逊色不少。   E.叶嘉莹成为诗词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读,教书时不断积淀。 14.下列对传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贯中西。她在北美访问交流期间,系统学习西方文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   B.诗词研究自成一派。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C.注重人才培养。她出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出资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来鼓励年轻人。   D.个性鲜明。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喜欢人送的雅号“穿裙子的士”。 15.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4分)‎ 六、文学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8题。(14分)‎ 对饮 非鱼 ‎  突然就想起那年冬天的故事。‎ 眼前出现了一幅晶莹剔透的画面。麦草搭的饭棚上,垂下一排长长的冰挂,掰下来一根,锥子一样,在手心里扎一下,凉凉的,痒痒的,咬在嘴里,嘎嘣嘎嘣,还有一股烟熏火燎的麦草味。‎ 大哥就是在这时候被父亲撵回家的。他从院门外跑进来,黑色的棉袄敞开着,露出精瘦凹陷的胸脯,棉裤弄湿了,沥沥拉拉甩着水珠。我大笑着喊娘:你的亲狗娃又闯祸了。父亲拎着一根棍子,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三天不打,你皮又发痒了不是?‎ 大哥已经撇着腿钻进了他的西屋,并牢牢地堵上了门。父亲把那扇四处走风的破窗敲得咣咣响:有本事你死里面!‎ 娘站在檐下,看到父亲的棍子没打到大哥,她呵儿呵儿地笑:又咋了?你们爷儿俩就是反贴的门神。‎ 父亲没打到大哥,一肚子火气冲着娘:惯吧,你就惯吧,早晚把他惯到监狱里去!大冬天跳水库,棉裤湿半截,看不冻死他。‎ 娘一听棉裤湿了,不笑了,立马换了哭腔:老天爷呀,我的亲狗娃啊,棉裤湿了看你光屁股上学,这败家的娃啊。‎ 于是,那天下午,大哥一直躲在西屋一声不吭,父亲在门外怒吼,母亲配合着吟唱。我一直玩着冰挂,弄湿了棉袄袖子和前襟,被母亲捎带着戳了几指头。‎ 这样的场景,像演电影一样,过几天就要演一次,只不过,大哥幸运的时候并不多。他经常会吃上父亲几拳头,或者挨上几鞭子、几棍子。父亲手边有啥,抄起来就向大哥抡过去。我有时候真怕他把大哥打死了,因为大哥在外面挂了彩,回来还要再受二次伤。父亲每次打他都会凶狠地说:打死你。‎ 娘看着父亲打大哥,除了流泪,毫无意义地喊着让父亲住手,也无能为力。她说:狗娃是你前世冤家啊,你非要他命,又何必生他。‎ 大哥在父亲的棍棒下,并没有成长为他希望的乖娃,而是长得和他越来越像,从脸上浓密的胡须,到宽厚的手掌,甚至说话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大哥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像父亲一样容易发怒,敢跟父亲叫板了。但父亲动手的时候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争吵。两个声若洪钟的男人,在屋里对吼起来。其他人就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娘的规劝,就像落在他们肩膀上的一只蚊子,手一扬,就被扇飞了。‎ 我的记忆力就是这么好,想起这些故事,总要拿出来讲一讲,让那些孩子们笑笑。阳光从落地窗户上照进来,新打扫过的屋子散发着清新的味道。再有一天,就是除夕了。我给父亲送过年要穿的新衣服,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提前聚在大哥家,有一种喧嚣的幸福。‎ 我问父亲:你怎么从小只打大哥,不打二哥三哥?‎ 父亲背对着阳光,我看不清他确切的表情。他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声不吭。‎ 我想问大哥,他说:好了,爹该洗澡了。‎ 大哥把父亲从沙发上搀起来,我看着两个背影一模一样的男人,慢慢地走向浴室。这个场景,如同饭棚麦草上一排排的冰挂,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让我想哭。从什么时候起,这暴躁易怒的父子俩变得如此沉默寡言,我竟没有发现。也许是从娘去世后,也许是从大哥成家后,也许更早。‎ 我站在浴室门口,看着玻璃花纹上映出的橘黄色灯光,还有蒸腾缭绕的水雾。我特别想知道,六十多岁的大哥给八十三岁的父亲洗澡,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大哥刚做完心脏手术三个月,父亲也在心脏同样的位置放置过起搏器。‎ 水声停了。大哥说:搓搓背吧,省得背痒。‎ 父亲没有回答,浴室里安静下来。一会儿,我听见搓澡巾擦过皮肤的声音,很慢,沙沙沙的,像叶子落在地上,或者像细小的雨落在脸上。‎ 大哥问:重不重?‎ 父亲说:还行。‎ 浴室里重新安静下来。父亲咳嗽了一声,似乎想说什么,迟疑了一下,又咳嗽了几声。大哥说:是不是太热了,不舒服?‎ 父亲说:你,伤口,还疼不疼?‎ 大哥说:不疼了。‎ 父亲说:有病了,就注意点儿。‎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眼前出现的却是他们挥舞着手臂,瞪大眼睛,大吼着,谁也不听谁的吵架的情景。‎ 门开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男人又搀扶着出来。父亲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脸色红润。他眯着眼睛,说:四妞,今年拿的啥酒?‎ 我说:三十年西凤。‎ 他说:晚上打开,我和你大哥少喝点儿。‎ 那个晚上,父亲和大哥几乎不说一句话,两个人默默地倒一点儿酒,轻轻一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一饮而尽。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有删改)‎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小说开头描写的冰挂,与后面描写的阳光相互呼应,环境的变化也暗示着父子关系的变化。‎ B.小说中母亲的哭,既因为爱子情深,也因为她性情柔弱,痛恨父亲的粗暴专制却无能为力。 C.父亲被问到“怎么从小只打大哥”时一声不吭,对饮时又沉默不言,都是心有愧疚的体现。 D.小说运用倒叙、顺叙等多种叙述方式,父子之间彼此关爱的深情构成一条贯穿小说的线索。‎ ‎17.“我”这一角色在小说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18.小说中划线两句“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是理解其主题的关键,请结合作品分析。(6分)‎ 七、写作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交叉路口,红灯亮起。120急救车被前方按规定停车的私家车挡住。由于病人情况危急,急救车驾驶员不断鸣笛,私家车司机见状,看准绿灯方向暂无车辆通行,果断闯红灯左拐,为急救车让出一条通道,急救车顺利通过了路口,为抢救病人争取了足够的时间。按照新交规,私家车司机接受了记6分,罚款200元的处罚。‎ 监控视频流传到网上后,广大网友呼吁取消处罚。交警通过查看监控录像,特事特办,马上取消了对私家车司机的处罚。‎ 在这支共同谱写的救助生命的“爱”的协奏曲中,私家车司机、网友、急救车司机和交警,谁最值得你崇敬?‎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山东师大附中2016级第六次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 杯水风波:指非常小的事情,特指题材狭小、没有广泛社会意义的微小事件。符合语境。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不合语境。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不合语境。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符合语境。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精细安排,长远打算。符合语境。‎ 2. A B“针对”缺少宾语“的情况”;C主客体颠倒,应为“对‘比较文学’这个概念我们比较陌生”;D“近200多份”表述不当,应删掉“近”或“多”。‎ 3. D 流水“常被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 国力等的不可复返性”并不是在唐代以后才这样的。 4. C 原文说的是“陆游《黄州》‘江声不尽英雄恨’等,倾诉了岁月蹉跎带给人难以排解的失落感”。 5. C 因果关系不当。‎ 6. B ‎ 7. D 北宋的都城不是“长安”,是“汴梁”,进河南开封。‎ 8. C 原涉的家奴“砍伤屠夫,致其死亡”,不合文意。亡,逃跑。‎ ‎9.(1)这时,茂陵的守令是刚上任的尹公,原涉没有去拜访过他,尹公听到这件事后大为恼怒。(“新”“视事”“谒”以及“闻之大怒”前需补充主语“尹公”各1分)‎ ‎(2)申屠建觉得蒙受了耻辱因而对原涉怀恨在心。他假意说:“我要和原巨先共同镇抚三辅一带,怎么会因死了一个小吏就改变主意呢!(“内”“恨耻之”“阳”“镇”“以”“易”各1分,共6分)‎ ‎10.(1)AE A项,错在“早春季节”,从诗题“四月五日”和“送春”可知是夏始春余;E项,错在“四联八句皆对仗工整,用词造语也浓墨重彩”,诗歌首尾两联不对仗,用词造语是清新自然。‎ ‎(2)恋春之情。诗人感慨于落红、众绿、竹色、山光,表达了热爱自然的感情。②闲适之情。“官闲”之余,寻壑经丘,踏春访友,主客欢饮,体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③眷恋之情。客人反说离城很近,不急于回程,表现了对浓浓友谊的眷恋之情。‎ ‎11.‎ 示例一 ‎:两句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玉钗,喻指芹菜的叶子;鹅管,本来代指笔杆,这里喻指芹菜的茎。清露微凝的芹菜叶如玉钗般碧绿鲜亮,清香阵阵,嫩绿的茎干在春风中轻轻摆动,表达了词人对芹菜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从嗅觉、触觉的角度对芹菜进行细致描写。香,清香阵阵,从嗅觉角度写出清露微凝的芹菜叶子的清香。软,柔软细嫩,从触觉角度写出刚刚抽芽的芹菜茎干的柔软鲜嫩。表达了词人对芹菜的喜爱之情。‎ 12. ‎(1)人生得意须尽欢 (2)美人帐下犹歌舞 (3)僧敲月下门 (4)危樯独夜舟 (5)鸿雁长飞光不度 (6)走马兰台类转蓬 (7)老鱼跳波瘦蛟舞 (8) 谁家新燕啄春泥 (9)溪云初起日沉阁 (10)暮霭沉沉楚天阔 (11)昨夜西风凋碧树 (12)一蓑烟雨任平生 (13)但寒烟衰草凝绿 (14)落红飞过秋千去 (15)侵晓窥檐语 (16)阑干拍遍 (17)梧桐更兼细雨 (18)念桥边红药 13. CD C选项错在“这是独一无二的”。原文中陈洪评价叶嘉莹,说的是“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意思是“除了她不去把其他人当做第二个人选”,强调主观上的认可,不强调客观上的评价。所以,并不是“独一无二”的。 D项错在“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文中并无此意。‎ 14. A 无中生有。叶嘉莹是否系统地学习了西方文学理论,文中并没有直言。‎ 15. ‎①理论研究上,引入西方文学理论,在诗词研究上有所创新。②培养人才上,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奖掖后学,推动诗词研究。③继承推广上,整理出版了恩师顾随的讲课实录;托人录下并推广戴静山教授的古典诗词吟诵。④学术成果上,留下了丰富的讲课、讲演录音资料,正在整理成书。‎ ‎16.A B项,“痛恨父亲的专制”不妥,父亲虽然粗暴,但他的粗暴多数因哥哥做了坏事而起,不能算是专制;在文中母亲也并没有流露对父亲的“痛恨”,更多的只是劝解与哀求。C项,对饮时的沉默,反映的是父子两人之间的默契与温情。D项,“父子相互关爱”只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出现,不是贯穿小说的线索,“父子关系的变化”才是。‎ ‎17.①“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视角,表现父子关系的变化。②“我”是参与者,我与母亲、父亲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我”是感受者,我的心理感受营造出对抗、和谐等特定氛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或答“写作视角可以与人称结合,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答出两条,即可得4分) 18.①第一句,指父亲与大哥相互仇视、对抗,根本不把劝解的人放在眼里。②第二句,指大哥与父亲相处融洽,彼此关爱,忽略了旁人的存在。③作者借此表达希望父子两代人能够消除隔阂对抗,走向理解和谐的主题。‎ ‎19.‎ ‎(1)阅读试题,明确写作任务。‎ 任务1:谁最值得你崇敬?“最”指在同类事物中居首位,没有比得上的。‎ 任务2: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权衡”即比较(对比、类比)。‎ ‎(2)题目要求通过比较,找到“居于首位”的值得崇敬的人(做法)。由于参加比较的对象有四人,那么,就需要合理“分类(划分)一定的标准”,从而选择“最”让人崇敬之人。‎ 试题提供了分类(选择)的标准:‎ ‎【标准一】救助生命。即直接参与了救助生命的:急救车司机和私家车司机。网友和交警所做的事都是在救助生命之后。就此完成了“四选二”。再由私家车司机和急救车司机比较,完成“二选一”。私家车司机。‎ ‎【标准二】看谁做了工作职责之内之外的事。急救车司机和交警做了工作职责之内的事,而私家车司机和网友则做了职责之外的事。由此完成“四选二”,然后在私家车司机和网友之间完成“二选一”。最终选择:私家车司机。理由:私家车司机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和责任。‎ ‎【标准三】谁让此事中的大义得到了公正的对待。网友的呼吁,让担当道义的司机得到了公正的对待,匡扶正理,理应得到更大的尊敬。‎ 标准还可以多种多样,从而选出不同的“最”崇敬之人。‎ ‎(3)权衡(比较):‎ 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私家车司机、网友、急救车司机、交警在事件中都呈现出了正能量,都值得崇敬。而在救助生命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是私家车司机和救护车司机,事后弘扬了正能量的是网民和交警;救护车司机和交警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而私家车司机和网民的贡献则是分外的;只有私家车司机是承担着最大责任和风险。‎ ‎(4)四个人的精神内涵(这是比较的理由,也是评价的理由):‎ 私家车司机:遵纪守法与守护人情、利己与利他。如:急人所急,彰显大爱、起心动念,皆应向善、舍己为人,令人敬佩、在生命面前一切都应该退让、权衡利弊灵活变通。‎ 网友:公民意识、创造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如:传递正能量你我有责、弘扬正气是义务也是责任、传递爱与善不做旁观者、巧借网络传递正能量。‎ 交警:执政为民、法规与情理。如:规则之下仍需人性变通 、刻板执法与人性化、放低姿态听取民声、增强服务意识弘扬正气。‎ 救护车司机:热爱生命、爱岗敬业。 ‎ 建议批阅时分四类打分:‎ 一类(53-60)充分权衡比较材料事件,逻辑合理,表达严谨有情感,有见地,语言流畅。‎ 二类(44-52)有部分权衡比较的意图,逻辑基本合理,语言流畅,个别语句表达有语病。‎ 三类(36-43)没有权衡比较,只是孤立谈某一方如何让人敬佩,逻辑基本合理,语言空泛。‎ ‎ 四类(35及以下)基本不分析材料事件,不进行权衡比较,脱离材料空谈道理,文风假大空。‎ ‎ 字数不足,每50字扣1分,缺题目扣2分,错别字每个扣1分,扣满3分为止。500~600字的25~35分,以30分为基准线。300~500字的14~24分,以20分为基准线。300字以下的15分。‎ ‎【文言文翻译】‎ 原涉,字巨先。其祖父在汉武帝时以豪杰的身份从阳翟县迁徙来到茂陵。他的父亲在漠哀帝时作了南阳郡太守。那时,天下富足,大郡太守死在任上的,所收到人家送来助办丧事的钱财都在千万以上,家属全数得到这笔钱,便可以用来置办产业。而当时又很少有人能够为死者守丧三年的。而到了原涉父亲死后,原涉不仅退还了南阳郡人赠送的助丧钱财,还住进丫冢庐,为父亲守丧三年,因此他在京城就出了名。大司徒史丹推举他能治理混乱的地方,让他担任谷口县令,当时他才二十多岁。谷口县的百姓听到原涉的名声,他没有发什么号令,谷口就安定了。‎ 原涉专门做一些救济穷人、为人排忧解难的事。一次,有人置办酒宴请原涉,原涉刚走进里门,宾客中就有人告诉他说,他所知道的母亲有病的那一家,现在因病避居在里中,原涉随即便去登门探望,叩门。听见家中有哭丧声,原涉就进去吊唁,又询问治丧的情况。见到其家中一无所有,他便说:“请把屋子打扫干净,给死者洗一个澡,等着我回来。”原涉回到置办酒席的主人处,对宾客们叹息道:“人家母亲去世了,躺在地上不能收殓,我哪有心思享用这些酒食啊!请撤掉酒席吧。”宾客们抢着询问应当买些什么,原涉便按着哀怜丧家的礼节,侧身席地而坐,削好木简开出了一份购物清单,详细地列出了要购买的寿衣、被褥、棺木,以至死者嘴裹含的葬物等物品,分交给各位宾客去置办。宾客们分头奔走购买,直到曰头偏西才都又回来会集。原涉亲自检视完毕,对主人说:“现在可以接受赐宴了。”大家一同饮酒进食,而惟独原涉没有吃饱,于是就用车装载着棺木等物,领着宾客来到死者家裹,为死者入殓,并劝勉宾客等安葬完毕再离去。原涉就是这样急入之难、诚心待人的。 原涉派奴仆到集市上去买肉,奴仆仗着原涉的气焰,与卖肉的争吵起来,并砍伤了卖肉者,然后逃跑了。逭时,代行茂陵县令的尹公新上任,而原涉却没去拜会,尹公知道后便大为恼怒。他深知原涉是有名的豪侠,就想藉这件事来显示威严,严肃风纪。他派了两个差役守候在原涉的家门两侧。到了中午时分,见买肉的那个奴仆还不出来,差役就想杀掉原涉而去。原涉处境窘迫,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正巧遣时他所约好的要一同上坟的友人乘着几十辆车到了,他们都是当地的豪杰,便一起去劝说尹公。尹公不听劝说,豪杰们便说:“原巨先的家奴犯了法,不能缉拿归案,那就让原巨先本人脱衣自缚,双耳插箭,到官门前来谢罪吧,这样对于维护您的威望也就足够了。”尹公这才答应。于是,原涉照着豪杰们所说的办法去谢罪,尹公让他仍穿着衣服回家去了。 更始帝的西屏将军申屠建请求原涉与他相见,对原涉大为器重。曾经捣毁原涉坟墓房舍的那个原茂陵县令尹公,现在做了申屠建的主簿。原涉本已不再仇视尹公。当他从申屠建的官府出来时,尹公故意迎上去拦住拜见原涉,对原涉说:“改朝换代啦,不应当再怀着怨恨了!”原涉说:“尹君,你为何专把我当成鱼肉任意宰割啊!”原涉因此而被激怒,便派宾客去刺杀了主簿尹公。   原涉打算逃走,申屠建觉得蒙受了耻辱因而对原涉怀恨在心。他假意说:“我要和原巨先共同镇抚三辅一带,怎么会因死了一个小吏就改变主意呢!”宾客把此话传告给原涉,并让他去自首投狱,向申屠建谢罪。申屠建同意这样办。于是,宾客们便乘着几十辆车一同送原涉去监狱。申屠建派兵途中拦截,在车上将原涉拘捕,护送的车辆一时分头疾驰逃散,于是当即就将原涉问斩,头颅被悬挂到了长安市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