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50 KB
  • 2021-06-02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那种要么重于泰山、要么轻于鸿毛的两极式的人生意义赋予方式,在现代中国的启蒙者一连串不切实际的运动带来幻灭之后,导致民众普遍的迷茫,特别是自我的失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狂热,财富的诱惑,曾几何时让人忘掉了意义的需求。如今“无公德个人”的盛行,再次表明了个体面临着深层的意义危机。‎ 启蒙的根本,其实是意义体系的重建。但意义体系必是依托于相应的文明秩序。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一个意义危机,就是国家的危机。今天依然还有国家真正强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但个人自主和个性解放确也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觉醒的自我如何安顿?相互的关系如何协调?具有奠基性作用的意义体系的重建,无疑是最大的挑战。这种意义体系的重建,不可能是完全新创,而必定是扬弃既往的积淀,顺应未来的趋向,同时能够满足深层的期待,耦合微妙的情感结构。‎ 中国人的意义体系的重建,儒家精神是不可能缺席的元素。当然,儒家本身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复合体。历史上展现的儒家,都是特定权力结构从这个复合体中择取了与之亲和的要素进行组合的产物。不少当代学人就是在反思儒家的社会历史建构中,萃取出儒家的精神。譬如,杜维明将儒家精神总结为学以成人、现世精神、内在超越和人际关系。这种解读显然基于现代视域而让儒家能在现代文明中继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为曾由西方主导的现代文明注入中国的内涵和活力。‎ 在所谓的后现代处境中,儒家自我是否可以超越西方伦理自我与审美自我之间的矛盾而另辟一条启蒙的出路?一种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取向的儒家文化,确实主要致力于心力的建设,而不太措意制度性安排。这种直指人心的学说及其实践,当人心迷失于权势和利益之中的时候,经常颇为无奈。但当时机成熟,机缘巧合,又如当头棒喝,可以激发和焕发出勃勃生机,别开生面。‎ 中国传统儒家,在制度上一直放任法家的渗透和收编,固化为三纲五常而最终跟专制权力合谋,将一颗活泼泼的仁心,安放在庞大官僚躯体之中。但道德的强心剂,并不总能将易于麻木不仁的机体唤醒。20‎ ‎ 世纪初的中国启蒙者眼中的儒家,事实上成了专制压迫和社会麻木的替罪羊。但将罪恶归咎于遮羞布,显然是找错了标靶,何况这块遮羞布还不是原本的底色。如何将这一颗自强不息的活泼泼的仁心,经过现代理念的启蒙后,安置在体现这种理念的文明框架之中,也许是儒家应该追求乃至应有的归宿吧。当然,这颗仁心必定也会给这个文明秩序带来自己特有的韵律。‎ ‎(摘编自成伯清《自我与启蒙:儒家精神的现代转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中国的启蒙者之所以存在普遍的迷茫,特别是自我的失落,与两极式的人生意义赋予方式有很大关系。‎ B. 完成国家真正强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与重建具有奠基性作用的意义体系相比,前者更具挑战性。‎ C. 中国传统儒家,在制度上持续不断地被法家渗透和改造,进而成为20世纪初中国启蒙者批判的标靶。‎ D. 儒家应该追求的是将经过现代理念启蒙的自强不息的活泼泼的仁心,安置在体现这种理念的文明框架之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个体面临的深层意义危机为事实背景,论证了意义体系重构中的儒家精神与文明秩序之间的关系。‎ B. 第二段先后论述了意义体系重建的重要性、方法与作用以及面临的新问题。条理清晰,论述严谨,逐层深入。‎ C. 第三段列举杜维明总结儒家精神的例子,旨在论证儒家精神的萃取是在反思基础上对自身的时代内涵的总结阐发。‎ D. 第四段论述了致力于心力建设的儒家文化,其体现出的局限性和进步性很大程度上受客观条件制约,具有辩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意义体系的重建,不是完全新创,而是扬弃了既往的积淀,满足了深层的期待,耦合了微妙的情感结构。‎ B. 儒家精神在中国人的意义体系的重建中是不可阙如的基础。当然,儒家这个复合体本身也在不断演变。‎ C. 历史上展现儒家,都是特定权力结构从儒家这一复合体中有目的的择取与之亲和的要素进行组合的产物。‎ D. 在所谓的后现代处境中,忽视制度性安排导致以厚德载物为基本取向的儒家文化无法另辟启蒙的出路。‎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逐一看哪项合文意。A项,分析错误。联系原文“在现代中国的启蒙者一连串不切实际的运动带来幻灭之后,导致民众普遍的迷茫,特别是自我的失落”这句话看,普遍迷茫的是民众,现代中国的启蒙者是不切实际的运动的发起者,选项张冠李戴。B项,分析错误。从第二段“具有奠基性作用的意义体系的重建,无疑是最大的挑战”看,选项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更具挑战性,是张冠李戴,和原文看法不符。C项,联系最后一段内容看,“中国传统儒家,在制度上一直放任法家的渗透和收编”,可理解为“中国传统儒家,在制度上持续不断地被法家渗透和改造”,原文认为“20 世纪初的中国启蒙者眼中的儒家,事实上成了专制压迫和社会麻木的替罪羊”,相当于说,“成为20世纪初中国启蒙者批判的标靶。选项表述正确。D项,与最后一段“如何将这一颗自强不息的活泼泼的仁心,经过现代理念的启蒙后,安置在体现这种理念的文明框架之中,也许是儒家应该追求乃至应有的归宿吧”这个句子有关,文中谈的是“也许是”的语意,选项直接说“儒家应该追求的是将经过现代理念启蒙的自强不息的活泼泼的仁心”是把或然当成必然,表述不当。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虑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要逐一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什么关系,比对每一个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2.第二段的论述顺序是先谈历史与现实问题,后谈方法和作用。B项表述存在并列内容,用“先后”一词,是要强调这几个方面的先后顺序,和原文内容比较看,第二段的论述顺序是先谈历史与现实问题,后谈方法和作用。选项认为“第二段先后论述了意义体系重建的重要性、方法与作用以及面临的新问题”,这是错误的。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信息区间,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然后仔细分析。题干要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要逐一分析。A项,从原文“这种意义体系的重建,不可能是完全新创,而必定是扬弃既往的积淀,顺应未来的趋向,同时能够满足深层的期待,耦合微妙的情感结构”看,选项后半部分表述无错,但是把原文的“不可能是完全新创”,说成“不是完全新创”,把推测的结论,说成已然,即肯定的事实结论,而忽略了原文所说的“具有奠基性作用的意义体系的重建,无疑是最大的挑战”,重建尚未完成这点,说法错误。B项,选项认为,“儒家精神在中国人的意义体系的重建中是不可阙如的基础”,比较原文“中国人的意义体系的重建,儒家精神是不可能缺席的元素”这句话看,“基础”不等同于“元素”,选项曲解文意,说法错误。C项和第三段有关,对比语意看,选项说法正确。D项,表意过于绝对,用“无法另辟启蒙的出路”,否定了儒家自我有另辟出路的可能,与文意不符。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国家海洋局共布设监测站位约13000个,获取监测数据200余万个。监测结果表明,2017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海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夏季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6%,连续三年有所增加。监测的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率为5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赤潮灾害累计面积比上年减少51%,绿潮灾害分布面积为5年最小。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冬、春、夏、秋四个季节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的近岸海域面积分别占近岸海域的16%、14%、11%和15%。‎ ‎(摘编自国家海洋局《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材料二:‎ 今年3月,27吨改性粘土被运到智利,这是我国赤潮治理技术第一次走出国门。‎ 改性粘土到底是一种什么土?海洋所俞志明研究员说:“它就像是专门扑灭赤潮灾害的‘灭火器’。”赤潮,在国际上被称为“红色幽灵”,它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因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上世纪70年代,外国研究人员提出了撒播天然粘土,利用粘土颗粒对赤潮生物的絮凝作用来治理赤潮的方法。但是,天然粘土的絮凝效率低,每平方公里要用土大约200-400吨,耗时费力。俞志明团队从1993年开始研究利用粘土治理赤潮的技术,他们发现,天然粘土之所以絮凝效率低,是因为粘土表面带有负电,而赤潮生物也带有负电,“同性相斥”,粘土与赤潮生物能够发生碰撞然后“抱团”的几率很低。“那就给它改性吧。”俞志明团队运用物理化学原理,通过表面改性的方法,将粘土颗粒表面的负电变为正电,极大提高了粘土的絮凝效率。‎ 如今,运用海洋所的改性粘土治理赤潮,每平方公里只需4-10吨粘土,“就如同你在自己周围的地面上撒了包咖啡粉,这种用量对海洋来说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俞志明说。经过改性的粘土,不仅很容易与身边的赤潮生物发生碰撞、吸附,而且能够发挥“长半径”作用,像是突然拥有了加长的手臂,可以把远处的浮游藻类也“抓”过来,絮凝效率比天然粘土提高几十到几百倍。‎ ‎(摘编自《改性粘土击退“红色幽灵”》,《青岛日报》2018年11月12日)‎ 材料三:‎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是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在创新驱动和政策导向的有力支持下,我国海洋牧场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至今已在近海建成64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海洋牧场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整体,其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海洋牧场是具备多元功能的综合体。海洋牧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在一定海域范围内营造健康的生态系统,藻类移殖和鱼礁投放是改善海洋环境的重要手段。大型藻类在6米以浅的海域迅速增殖形成人工海藻林,具备净化水体环境、补充食物来源、提供栖息场所等生态功能,以天然饵料为食的小型鱼虾类等饵料生物聚集,吸引其他经济野生海洋生物,从而恢复渔业资源,提高渔业产品品质。海洋牧场建设融合清洁可再生能源建设、海水综合利用、盐碱地耐盐植物栽培利用,可最大限度利用海岸带环境和空间资源,提高海洋产能。海洋牧场建设后期,可以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发展海上观光旅游、垂钓、海底潜水、疗养等海洋第三产业,吸引牧场周边人群参与到海洋牧场的运营中来,打造新型的海岸带绿色田园综合体,充分共享海洋牧场带来的科学、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摘编自杨红生等《着力实现海洋牧场建设的理念、装备、技术、管理现代化》,《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年第7期)‎ 材料四:‎ 参考消息网7月19日报道:英国《金融时报》网站7月18日发表题为《中国海洋战略的眼下与远方》的文章,称中国决策者把目光投向了蓝色的大海。‎ 文章称,中国的远洋捕捞业发展迅速,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远洋捕捞渔船数量从2007年到2014年增长了近45%,中国也不断建立完善与国际渔业管理相适应的标准化捕捞日志、渔船船位监控、签发合法捕捞证等监管措施。此外,中国在海洋治理上的角色和影响也日渐凸显。今年5月,中国在1983年加入((南极条约》后首次主持主办了条约缔约国年会。随着中国对海洋权益的重视,势必也将承担更大的海洋治理责任。作者认为,大国历来都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相信中国会在全球海洋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将肩负更大海洋治理担当》,参考消息网2017年7月19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7年,我国在提高管辖海域的海水质量、监管陆源入海排污、治理赤潮和绿潮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B. 改变颗粒表面的电性,不仅使粘土用量大大减少,而且使赤潮生物对粘土的絮凝作用增强,从而提高治理赤潮的效率。‎ C.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包括改善海洋环境、恢复渔业资源、提高海洋产能、发展海洋第三产业等一系列关键环节。‎ D. 随着远洋捕捞业的迅速发展,中国渔业管理逐步与国际接轨,与此同时,中国在海洋治理上的国际影响力也日益扩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监测工作在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中十分重要,只有在大量收集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客观分析,才能让治理工作具有针对性。‎ B. 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海洋生态保护的部分技术已从向国外借鉴的阶段走到了自主研发并向国外推广的阶段。‎ C.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关系到我国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所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提高产品品质是其首要目的。‎ D. 近年来,在对近海和远洋的开发、利用、保护过程中,中国不只是重视海洋经济价值,而且主动承担了海洋治理的责任。‎ ‎6. 同为实用类文本,前三则材料的语言特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C ‎ ‎6. 第一问:①第一则材料多用数据,客观准确;②第二则材料运用修辞,通俗易懂;③第三则材料重在阐释、科学严谨。第二问:三则材料的文体、读者对象和写作目的不同,因此语言各有特色。‎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B项,“改变颗粒表面的电性,不仅使粘土用量大大减少,而且使赤潮生物对粘土的絮凝作用增强”不合文意,原文表述为“粘土与赤潮生物能够发生碰撞然后‘抱团’的几率很低。‘那就给它改性吧。’俞志明团队运用物理化学原理,通过表面改性的方法,将粘土颗粒表面的负电变为正电,极大提高了粘土的絮凝效率”,据此可知赤潮生物对粘土没有絮凝作用。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本题C项,“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提高产品品质是其首要目的”不合文意,原文表述为“海洋牧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在一定海域范围内营造健康的生态系统,藻类移殖和鱼礁投放是改善海洋环境的重要手段”,据此可知,“提高产品品质”不是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首要目的。故本题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第一问:第一则材料“约13000个,获取监测数据200余万个。监测结果表明,2017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海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夏季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6%,连续三年有所增加。监测的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率为5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援引了大量数据,在语言上显得真实可信;第二则材料运用了一些口语化词语,语言通俗、易懂,例如“它就像是专门扑灭赤潮灾害的‘灭火器’.赤潮,在国际上被称为‘红色幽灵’等用词生动形象。第三则材料“海洋牧场建设后期,可以充分利用&海岸带绿色田园综合体,充分共享海洋牧场带来的科学、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运用了大量专业术语,层次分明,语言上体现了科学性和严谨性。第二问:第一则为报告分析,需以科学的数据来针对工作提供帮助;第二则为报纸上的文章,给大众看需要通俗易懂,有趣;第三则为对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理念解释、规划等,需准确严谨表明概念及计划。‎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选择题用好“比对法”;解答主观题,考生需通读所有材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杀 棋 王建华 天气晴好的日子,邮局的南墙根总是聚满了闲散老人,聊天甩扑克,下象棋,随心而为,各得其所。‎ 靠墙根的一头,一个老头双手拢在袖管里,半眯着眼睛似睡非睡,静静地坐在小马扎上,像一尊蜡像。他面前有一张能折叠的四方桌子,桌子对面也放着个马扎。桌子上画着棋盘,棋盘里填满了棋子。旁边的香樟树上挂着块一尺见方的硬纸板,歪歪斜斜地写着:五块钱一局。偶尔有人坐到他对面,说杀一局,他微微睁开眼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每每不到十分钟,来人就会摸出五块钱丢在桌子上,悻悻地离去。这些人当然都是从外地或是乡下来的象棋爱好者。城内清楚底细的人都不跟他下,因为全不是他的对手。‎ ‎“我跟你杀一局。”老头儿微微睁开眼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老头儿伸出细长干瘦的手指做一个请的手势,却发现对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毛头小子。小子“啪”的一声架起一门当头炮。老头儿迟疑着上了一匹马,推上这匹马时,他斜睨了那小子一眼:长长的头发几乎遮住他黝黑脸庞上的黑边近视镜,眼镜片后面小眼珠滴溜溜转,闪烁地着凶狠的光;薄薄嘴唇边几根浅黄胡须像极了春天破土而出的草芽。小子飞快地上马、出车,攻势迅疾凶猛,顷刻工夫,车马杀气腾腾地压到河界上。老头儿也不慢,每当对方“啪”的一声棋子落桌,他的棋子就轻轻巧巧地跟上,要么巧妙地避其锋芒,要么死死地封住去路。‎ 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 ‎“你是学生伢?”老头儿问了一句,小子“嗯”了一声。“咋不去念书?”老头儿又问。“杀棋就杀棋。”小子没好气地回一句。老头儿又迟疑了一下,杀棋就杀棋,这分明是他自己平时跟别人说的话,走棋时他从不让别人问长问短。‎ 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老头儿偶尔瞟一眼小子,真的再也没说一句话。老头儿用连环炮配合一匹马在对方阵营内形成掎角之势,只等家里的士角炮打掉对方一个士,即可置对方于死地。然而,他像一个武林高手任凭对方刀光剑影在面前上下飞舞,却只是左避右让,就是不出手。‎ 小城人都不知这个老头儿的来路,只知道他偶尔也做些收破烂的营生,那是一连几天无人跟他对弈的时候。他刚刚在这里摆棋摊时,生意还不错,跟他对弈的人也不少,观战的人也多,后来因为棋艺悬殊,棋摊就逐渐冷落了。他也试图输过棋,因为他演技不高明,让赢棋子的人觉得憋屈,备受侮辱似的,久了就很少有人上他的棋摊。‎ 小子的额角上已经冒出粗大的汗珠,他把另一门炮调到自家河界中位,打算用双炮连环射击,从对方中位撕开一道口子。这时,老头儿只要撤回一车保住护驾马,小子即使硬拼也将无济于事,然而,老头儿回撤的车偏偏别住了马腿,让小子将了军。老头儿抓耳挠腮无比遗憾地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子用衣袖揩一把脸上的汗,说你可以出帅。老头儿说你赢了,我的帅动不了,如果要动帅,就算我输,我从不动帅。小子这才看见老头儿的“帅”被一根螺纹钉固定在桌子上。‎ 小子拿着五块钱朝学校方向走去,邮局斜对面是一所重点高中。老头儿一边把桌子折叠起来一边大声反复嘟哝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子志得意满地把五块钱在空中扬了扬,头也不回,一溜儿小跑地去了学校。‎ ‎“我陪你杀一局。”五年后一个寒假,小伙子从大学回家又来到老头儿棋摊前。老头儿微微睁开眼睛,一眼就认出小伙子,尽管他头发理短了,皮肤白净了。‎ ‎“五块钱一局,你先请。”‎ ‎“那年差点儿我就逃学了。”小伙子一边说一边又“啪”的一声架起当头炮。‎ ‎“杀棋就杀棋。”老头儿说。‎ ‎(选自《安徽文学》2018年第5期,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细节描写表现了因棋局上明显处于下风和怕别人追问逃学,学生内心的紧张不安和焦虑心理。‎ B. “小子用衣袖揩一把脸上的汗”,动作描写表现了学生棋局扭转后并打算回到学校时的如释重负、轻松得意的心理。‎ C. 老头儿大声反复嘟哝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主要突出了老人因不慎输棋而无比痛悔、心犹不甘的形象。‎ D. 五年后一个寒假,小子从大学回家又来到老头儿棋摊前下棋,表明小子在老人的帮助和生活的磨炼中更加成熟,并懂得感恩了。‎ ‎8. 结合上下文,赏析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 ‎9. 试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 ‎【答案】7. C 8. ①形象地表明时间在流逝,形色结合描写夕阳下树叶的成长和生趣。②象征性表现老人把关爱与呵护施予青年学生;引出下文的对话,为让棋作铺垫。③写法上使行文有张有弛,构成由紧张到舒缓的韵律。 ‎ ‎9. ①由老人生活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境遇上可以贫穷,但要活得有尊严。②从老人下棋的特点可悟出,一个人做事要坚守原则,不能越过底线。或人可以正当地谋求利益,但一定要有正确的义利观。③从老人对小子的引导,告诉我们,要懂得关心他人特别是年轻人,尽可能帮助和成全别人。④从小子的改变告诉我们,人可以发展个人的业余爱好,但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玩物丧志;人要能知错就改;人要懂得感恩。‎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题中,C项,“……主要突出了老人因不慎输棋而无比痛悔、心犹不甘的形象”错误,结合语境可知,应为“主要突出了老人有爱心,关心青年学生成长且教育有方的高大形象”,选项对细节的分析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有误。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从题干的提问来看,题干要求考生赏析“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这句话的效果,然后考生把该句回归原文,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赏析这句话,主要从手法、内容、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赏析。这句话源自第四段,该句重点描述两个对象,一是“春阳的余晖”,一是“香樟树上的新叶”,结合老人与年轻人下棋这一情境来看,“春阳的余晖”好似老人,而“香樟树上的新叶”好似年轻人,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老人对年轻人的关爱和影响;前面老人下棋的时候是寸步不让,“老头儿也不慢,每当对方‘啪’的一声棋子落桌,他的棋子就轻轻巧巧地跟上,要么巧妙地避其锋芒,要么死死地封住去路”,后文老人却让了棋,此处“春阳余晖”照射香樟树就起到了暗示的作用,为下文的让棋做了铺垫;且“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暗示时间的流逝,也让上文老人与年轻人下棋的紧张局面得到缓解。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进行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的方向指向小说的主旨意蕴。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然后分析文本一共写了几个人物,写了几件事,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是什么,这些表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文本来看,文章标题“杀棋”即小说的中心事件,而杀棋的双方是老人和年轻人。从杀棋中老人的表现来看,“老头儿说你赢了,我的帅动不了,如果要动帅,就算我输,我从不动帅。小子这才看见老头儿的‘帅’被一根螺纹钉固定在桌子上”,老人从不动“帅”,这是老人下棋的规矩,这就说明做人要守住自己的原则;老人本是可以赢过年轻人的,但他最终让棋,让年轻人获胜,展现处老人对年轻人的关爱和帮助;除了下棋,老人“偶尔也做些收破烂的营生”,但在这样的境遇之下,老人依然坚持自己的爱好,获出自己的尊严。从年轻人的角度来看,年轻人当年差点儿逃学,后与老人下棋后有了极大改变,五年后他又找到老人,从他要求与老人杀棋时的表现来看,他的内心对老人是充满了感激的,这些说明做人要知错能改,还要怀有感恩之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 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 ‎ “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 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 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 ‎/容若虚 B.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 容若虚 C.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 ‎/容若虚 D.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 容若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子博士,学官名,唐代设国子监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其内设博士、祭酒等职,主管学 政。‎ B. 子,与上文的“县男”均为唐代爵位名目之一,用以封赏有功者。爵位等级不一,其中子属最高 等级。‎ C. 释菜,亦作“释采”,此处指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最早于《礼记·月令》中即 有记载。‎ D.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是我国保存至今的较为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 儒家的主要经典。‎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颖达学问精湛,早年成名。他八岁从师学习,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表现突出, 而且年龄最小,引起一些人的嫉妒,被人刺探行踪。‎ B. 孔颖达熟悉典籍,善于劝谏。他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不只讲清楚了经典的内容,而且借题发挥, 把道理引入执政之国之道上。‎ C. 孔颖达尽忠职守,不为身谋。作为太子的侍讲官,他见到太子不遵法度的行为,就直言其过,面 对劝阻,也不改初衷。‎ D. 孔颖达一心为国,颇得恩遇。生前,他多次得到加官晋爵的赏赐,死后也得到赠官赠谥的恩赏, 甚至还享有陪葬太宗的殊荣。‎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⑵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答案】10. C 11. B 12. A ‎ ‎13. ⑴(孔颖达)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没有礼待他。等到他提出疑问请教后, 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⑵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 离。‎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这句话的含义是“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 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 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虚一样”,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己”“内”“外”“中”“容”,然后通过结构分析来推断,古人为文有时追求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大多在意义上 呈现出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情况,可据此推断。如“己虽能,仍就……;己虽多,仍就……” “内……外……”等。‎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B项,“其中子属最高等级”有误,“子”并非唐代最高爵位,其上有“国公”“郡公”等爵位。‎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项,“被人刺探行踪”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由此可知,孔颖达并非被人刺探行踪,而是被人刺杀,只因受杨玄感保护而幸免。‎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A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八岁”“国子秘书学士论辩”快速找到设题区域,在第一段,文中的表述是“阴遣客刺之”,选项误把“刺”理解成“刺探行踪”,错误,“刺”应解释为“刺杀”。‎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句首添加主语“孔颖达”;“造”,造访,拜访;“初不之礼”,宾语前置句,应为“初不礼之”,“礼”意思是“礼待”。第二句中,“据”,凭借;“尊极”,至尊;“恃”,依仗;“肆”,肆意;“通”,通达;“乖”,背离。‎ 参考译文:‎ 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八岁就从师学习,一天能够诵记千余言,还能默读熟记《三 礼义宗》。长大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郑氏的《尚书》、《诗经》、《礼记》,王氏的《易 经》,擅长写文章,精通推算岁时节侯的方法。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没有礼 待他。等到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隋朝大业初年,考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隋炀帝把天下儒官召集到东都,下诏国子秘书学士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 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补任太学助教。隋朝末动乱,他到虎牢去避难。‎ 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贞观初年,封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 ‎ 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进献忠言。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 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 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 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 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虚一样。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 品德也是这样。所以《易经》上说‘在蒙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如果凭借至 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自古以来,没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灭亡的。”太宗称赞他讲得好。授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以太子右庶子 兼司业。孔颖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多采用他的意见。因为议论撰著有功,加 授散骑常侍,赐予子爵。‎ 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 过失,赐给他黄金一斤、绢一百匹。过了很久,拜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太宗亲临太学参观学生 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太宗下诏表扬他。后来 太子稍有不遵法度的行为,孔颖达就直言批评不止,乳夫人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 面批评他。”他回答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遗憾。”还是常来恳切规劝。后来退休 了。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号为宪。‎ 当初,孔颖达和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奉召著《五经》义训共百余篇,号为《义赞》, 皇帝下诏改为《正义》。‎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筝妓伍卿 李远 轻轻①没后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伍卿。‎ 座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②。‎ 湘灵鼓瑟③钱起 善鼓云和④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轻轻、伍卿:均为不见于载籍的弹筝高手。②十三声:唐宋时古筝有十三根弦。③湘灵鼓瑟: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④云和:出产乐器之地。‎ ‎14. 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人论绝句的含蓄艺术,有“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一法,李诗用“玉腕红纱”来写弹奏者正有此妙。‎ B. 钱诗“冯夷”和“楚客”均能理解湘灵的哀伤,前者听后情不自禁起舞,后者悲从中来,不忍卒闻。‎ C. 钱诗结构首尾圆合,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写起,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D. 两首诗都让我们感受到演奏者的形象,李诗中的伍卿美丽动人,钱诗中的湘灵对爱情忠贞不渝。‎ ‎15. 两首诗均以描写音乐见长,请结合诗句分析它们描写音乐方式的异同。‎ ‎【答案】14. B 15. 共同点:都运用侧面描写。李诗“满筵座客”听后不语,运用座客反应来描写音乐的哀婉之感;钱诗中楚客“不堪”听,以此反应描写音乐效果之悲苦。‎ 不同点:李诗尾句运用比喻(类比),把哀婉的筝音比成是行雁的哀鸣,形象生动写出音乐的哀戚动人。(答以形写声亦可)‎ 钱诗运用想象,想象瑟声感动金石,传声苍穹,感动了寄身山间的舜帝之灵,让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描写出了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传递出音乐的悲伤感人。(或:钱诗在乐曲的高潮处戛然而止,由虚转实,以景结情,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达到余音袅袅的艺术效果。)‎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及情感主旨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通读全诗,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结合题目和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逐一确认正误,最终得出答案。B项,理解分析不当。选项表述和“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有关。诗句意思是,动人的瑟声首先引来了水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然而一个“空”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倒是人间那些被贬谪过湘水的“楚客”,领略了湘灵深藏在乐声里的哀怨心曲,禁不住悲从衷来,不忍卒闻。选项认为“冯夷”能理解湘灵的哀伤,有所触动,听后情不自禁起舞,是曲解文意。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弄清题意,找到答题方向,确定分析对象,联系诗句内容,分析用了什么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具体作答,先找到这两首诗描写音乐的内容,再从不同角度分析。从李远的诗来看,开头两句写人,后两句写筝。“座客满筵都不语”,使人联想起听筝以前宴席上觥筹交错,谈笑风生的景象,而在调琴后,筝声响起,谱调凄凄。“一行哀雁十三声”,十三弦上只见一行哀雁飞出,满座喧哗之声突然听不见了。一个“满”字,一个“都”字囊括了凝神屏息的全体座客。这两句写筝声,只写了一个简单的音乐形象“一行哀雁”,这是用的比喻手法,夸赞筝声之动人只写了“满客不语”,这是侧面描写用座客反应来描写音乐,两句都突出了音乐的哀婉之感。从钱起的诗来看,开头两句点明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通过楚客“不堪”听,从侧面来写音乐表现出来的悲苦效果。以下几句,写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这是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后面四句写,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除了直接写乐曲的“悲”外,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突然转折,在尽情地描写乐曲的表现力之后,使乐曲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又将诗境从虚幻世界猛然拉回到现实世界,以景作结,以景结情,余音袅袅,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空间。总体上,描写音乐用了侧面描写、想象、以景结情的手法。根据以上分析,分别概括出手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结合诗句分析作答。‎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用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观沧海》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神奇壮观。‎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并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怀旧空吟闻笛赋 (2). 到乡翻似烂柯人 (3). 水何澹澹 (4). 山岛竦峙 (5). 瀚海阑干百丈冰 (6). 愁云惨淡万里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属于情境型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赋”“烂”“柯”“澹澹”“竦峙”“瀚”“阑”“凝”。‎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关于环境保护的网站上,我们可以轻易找到许许多多触目惊心的图片:若干海鸟误入触礁沉没的油轮留下的油污里带,浑身沾满粘稠的石油而不能再飞翔;大洋深处的信天翁因为误食塑料垃圾而死亡,在逐渐腐朽的尸身里,露出若干 的塑料碎块;海龟在幼年时被塑料拉环套住,终其一生也不能挣脱,只能带着葫芦形的身躯 ;( ),使它们因为难以浮出水面换气而身亡……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已经在不经意间影响了许许多多海洋生物的生活乃至命运。最终,人类也将 。举例而言,传统的塑料难以自然降解,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之后,随着洋流汇总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就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而在漂浮的过程中,一部分塑料垃圾会因为碰撞而破碎,形成极小的甚至肉眼都难以看到的微粒,进入海洋动物的身体,并且随着食物链传递给人。人类随意地将污染物排放到海洋里,如今也只能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五颜六色 苟延残喘 在劫难逃 自作自受 B. 五颜六色 苟且偷安 祸从天降 自食其果 C. 五光十色 苟且偷安 在劫难逃 自食其果 D. 五光十色 苟延残喘 祸从天降 自作自受 ‎18. 下列在文种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与其相遇的海豹或海豚,不幸被渔民废弃的渔网裹挟其中 B. 渔民废弃的渔网,将不幸与其相遇的海豹或海豚裹挟其中 C. 海豹或海豚不幸与其相遇,被渔民废弃的渔网裹挟其中 D. 渔民废弃的渔网不幸与其相遇,将海豹或海豚裹挟其中 ‎19.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之后,随着洋流会集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就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 B. 塑料垃圾在进入海洋之后,随着洋流会集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就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 C. 塑料垃圾在进入海洋之后,随着洋流汇集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就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 D. 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之后,随着洋流汇集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就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语境中修饰的是成为污染物的塑料,该用“五颜六色”。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借以比喻勉强维持生存。苟且偷安:形容得过且过,只图眼前安逸,不做长远计划。语境强调海龟生存艰难,应用“苟延残喘”。在劫难逃: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祸从天降:比喻意外的灾祸突然发生。语境强调人类无法避免海洋环境带来的灾祸,该用“在劫难逃”。自食其果: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自作自受:自己做了蠢事或坏事后带来的不良后果,自己承担。根据语境应用“自作自受”。故选A。‎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由“使它们因为难以浮出水面换气而身亡”可知主语不是海豹或海豚,排除A项、C项;“不幸与其相遇”的主体不对,应该是海豹或海豚,排除D项。故选B。‎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第一分句未调语序,缺主语;“塑料垃圾”与“会集”搭配不当;B项,“塑料垃圾”与“会集”搭配不当;D项,第一分句未调语序,缺主语。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听闻母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本应该躬临盛会,但因事不能参加,深以为歉。‎ B. 我自从高中毕业之后,一直垂念师恩。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 C. 您是我市的知名作家,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惠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D. 我们是相交多年的好友,这次你从千里之外捎来如此厚礼,我却之不恭,只好笑纳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躬临”多用上级贵宾,用自己则不谦逊;B项“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如承蒙垂念,不胜感奋,此处不当;C项“惠允”,敬辞,得到对方获准的敬称,此处使用正确;D项“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此处不当。‎ 点睛:敬词又叫敬称,表示一种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针对有一定地位的人或对方及对方的亲属。在人们日常交际中,往往使用敬辞,一般对人,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谦词又叫谦称,表示一种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或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 ‎21.《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 A. 谥号、年号、年号 B. 庙号、谥号、年号 C. 年号、尊号、庙号 D. 尊号、谥号、庙号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高宗”是庙号,“文景”是谥号,“永乐”年号,故选B。‎ ‎【点睛】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主要包括古代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古代的文化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和刑法、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天文、古代音乐等。对于这些常识都要有所了解,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辨。‎ ‎22.某中学将于 2018年 10月 30号举行 2019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 X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两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 2018年10月30日早 8时在学校操场举行 2019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X班班委会 ‎2018年 10月 27日 语言运用不简明的两处是:‎ ‎(1)________ 改为________‎ ‎(2)________ 改为________‎ 语言运用不得体的三处是:‎ ‎(3)________ 改为________‎ ‎(4)________ 改为________‎ ‎(5)________ 改为________‎ ‎【答案】 (1). 实属是 (2). 删去“实属”或删去“是”(重复) (3). 抽出时间拨冗 (4). 删去“抽出时间”或删去“拨冗”(重复) (5). 家父家母 (6). 家长/您 (7). 惠赠 (8). 敬赠 (9). 敬谢不敏 (10). 深表感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简明就是语言表达不啰嗦、不重复,表述清晰,明白易懂。语言表达得体就是根据交际的语境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无论说什么话都要讲究一个得体,也就是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平时说话讲究敬称、谦辞和避讳,一点不能马虎。本题中“实属是”语义重复,改为“是”或者“实属”;“抽出时间”和“拨冗”语义重复,改为“抽出时间”或“拨冗”。“家父、家母”是称呼自己的父母,而语境中是想邀请同学们的家长参加成人礼仪式,所以改为“家长”;“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语境中是表达我们赠送家长礼物,所以改为“敬赠”;“敬谢不敏”是表示推辞的客气话,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语境中是想表示我们对家长的感谢,所以改为“深表感激”。‎ ‎【点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历来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要面包,更要水仙 穆罕默德曾劝导人们在拥有两块面包的时候,用其中一块去换水仙花。就是说人在拥有了物质上的满足之后还要用精神上的满足。‎ 去年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救人溺水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大学生是否应该见义勇为的争议。有的人竟然认为大学生因见义勇为而牺牲是一种人才的浪费,不值得这样做。可事情的问题就在于生命的价值是能用金钱去衡量的吗?大学生奋不顾身救人体现了他们作为学子舍我其谁、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而社会上一些对于大学生救人持反对的态度反映了我们当代人看问题更物质化,我们所看到、所想到的只是面包。当今都市人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看待任何事物都只会用金钱的眼光去衡量。我们现在的物质水平是提高了,但我们的精神素养却依旧停留在原地。我们需要的是物质与精神二者的平衡。‎ 完美的人生需要物质与精神方面兼修。历史上人称“诗佛”的王维,朝上居要职,朝下则归于田野。它不像陶渊明那样完全归隐于田园之中,而是隐于朝,一边做官,一边隐居,既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也追求精神上的解脱,故而他所写的诗、所画的画被后人描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为他已经参透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他的诗,他的画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商朝的伯夷、叔齐二人认为武王未葬父而出兵,为臣子而弑君王,不仁不义,就发誓不吃周粟最后饿死在山上。他们以身殉仁的精神虽令人敬佩但却是不可取的,他们过分的在乎气节以至于丢掉了性命,连庄子也嘲笑他们这种行为不值得。‎ 而自古以来因迷惑物欲而不施仁义最后身败名裂的人数不胜数。乾隆朝的和珅,家中膏田满野,家财万贯且又身居高位。原先的一代才子却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属吏献上来的珍宝堆满了仓库,精美的工艺品连巨大的豪宅都容不下。他拥有当时天子都未及的财富,只可惜他精神上却一贫如洗,爱慕虚荣,贪恋钱财。在乾隆死后仅三天,就被满门抄家,多年来积聚的财富到头来也只是一场空。‎ 孟子曾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也。我并不强调要片面的追求精神或者物质,但我们在拥有了物质之后不可遗忘精神上的需求。正如先知所说的面包和水仙花都拥有的人才是完美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是材料作文。这是一道暗含权衡比较的思辨类材料作文,特点是有比较评价,有辩证分析的解剖,也需围绕材料发散引申。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材料语言是含蓄性的,而不是直白的,审题上有难度。两位古生存学家的话怎样概括?(物质的实用价值) 尤其是数学家的富有诗意的晢理句究竟象征什么?(物质的审美价值)恐怕一时弄不明白。好在出题人给出了提示语:“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历来是人们争论的话题”,这就提示了写作应探讨的论题,降低了审题难度。辩论的话题是“保存火种的意义”‎ ‎,古人类生存学家认为保存火种的意义是取暖御寒、烧出鲜美的肉食,注重的是实用;数学家托姆认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注重的是审美。理清“温饱吃好”属于“物质”实用范畴;“灿烂火光”是“精神之美”的象征。另外要注意,两种观点不是并列关系,材料中“而托姆说”中的“而”就强调了写作的重心所在;两种观点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关系,而是“不仅要”“更要”的递进关系。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其中“综合”二字最为重要,它要求考生立意必须统观全局,高处着眼,不能囿于一词一句,不能断章取义。‎ 立意:‎ ‎(1)实用诚可贵,求美价更高。‎ ‎(2)追求实用无可厚非,善于审美境界更高。‎ ‎(3)要面包,更要水仙。‎ ‎(4)生活留心皆是美 素材:‎ ‎(1)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千年前的汨罗吧。他立在江边,形容枯槁,面容憔悴。是什么“摘”去了他的峨冠,“剪”去他的博带?是谁让他“消得人憔悴”?这个叫屈原的男子曾是那样的风华绝代啊。怀王已死,郢都残破,他抱起石块,自沉汨罗。汨罗从此流进了中国的文化史,至今仍是迤迤逦逦,在漫长的春秋中,清了又浊,浊了又清。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保留了自己的精神。千年一瞬,刹那芳华,两千年后,我们已然明晓,在屈原心头凝聚的是对家国的无尽的思念,无边的忠愁。屈原决然放弃的是丰富的物质。若他像勒尚,郑袖,张仪那样趋炎附势,他完全可以过富有的生活。但他富有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质。‎ ‎(2)“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君子忧道不忧贫”,颜回的安仁乐道展现的是精神的平静和安宁。孔子弟子三千,但最为欣赏的是颜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颜回在生活贫困不堪的情况下,仍能快乐,淡定地一心向道,得到了孔子的称赞,这就是历代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颜回勤奋好学,被尊为“复圣”。我们已经明白,颜回之所以有他的成就,并非他的物质生活有多么丰富,而是因为他的精神生活。倘若他不注重精神修养,流连于物质世界,他不一定比世俗之人有更好的生活。‎ ‎(3‎ ‎)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写出了《马丁。伊登》后,声名鹊起,财源滚滚,不仅在加利福尼亚建了别墅,而且在大西洋海滨购置了豪华游艇。然后,当他拥有了这一切后,厌倦,空虚,失落和无聊也接踵而至,最后他被这些金钱所带来的客人给弄疯了,开枪自杀却成了他解脱的最好方法。诺贝尔曾说过:“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了。若是过多了,它就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在金钱物质面前,坚持自己,拒绝诱惑,也许它们会使你得到更多。‎ ‎(4)雨果说过:“脚不能达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不能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精神的高度,远不是物质能达到的。‎ 结构层次:文章开篇点题并提出观点:人在拥有了物质上的满足之后还要用精神上的满足。文章举社会上对大学生救人溺水事件持反对的态度的例子,说明现在的物质水平是提高了,但精神素养却依旧停留在原地,需要的是物质与精神二者的平衡;文章举王维和商朝的伯夷、叔齐二人的例子,说明完美的人生需要物质与精神方面兼修;接下来文章又举了乾隆朝的和珅的例子,论证了因迷惑物欲而不施仁义,而最后身败名裂。文章结尾扣题:面包和水仙花都拥有的人才是完美的。‎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