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00 KB
  • 2021-06-02 发布

2017-2018学年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 ‎ 第Ⅰ卷(39分)‎ 一、(21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予jǐ 挟带xié 咋舌zhà 脊梁jǐ 翘首以待qiào B.挣脱zhēng 巢穴xuè 兴奋xìng 山冈gāng 解甲归田jiě C.埋藏zàng 透露lòu 看座kàn 道行heng 济济一堂jǐ D.窥伺sì 逮捕dài 余荫yìn 关卡qiǎ 壮志未遂suì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愁怅 聘礼 防碍 真缔 不肖子孙 B.履行 严峻 衷心 捍卫 事过境迁 C.谴散 眈误 惋惜 翱游 寻章摘句 D.鬼崇 揣摹 报歉 慷概 撼天动地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去年暑期上映的国产动漫电影《大鱼海棠》,曾陷入两极分化的舆论环境中,有人称赞其灵光四溢,有人则批评其立意浅薄,真是见仁见智。‎ ‎②我们总是对生活中遇到的不文明现象有很多的不满,但我们是否深刻反思过自己有乱扔垃圾、横穿公路、随意插队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呢?‎ ‎③他博观约取,师心自用,在原有对汉隶、明清行草等书法精深研习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符合个人气质的艺术形态。‎ ‎④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⑤日前,一名小伙为了让自己的网络直播更火,铤而走险去直播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成重伤,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⑥中国海军在南海举行的军演,展示出新时期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决心,即使马革裹尸,也要捍卫主权。‎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日前,来自京津冀的近千名鸟类摄影爱好者相聚在北大港湿地,在与可爱的飞翔精灵亲密接触并拍摄了大量照片的同时,还无形中上了一堂爱鸟护鸟知识课。‎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 ①不要依赖译文。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这 如果 而且 那么 也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就 C 一定 也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仍 ‎ 6.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悔相道之不察兮 察:审察 ②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恶:哪里 ‎③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爱惜 ④辟土地,朝秦楚 朝:使……朝见 ‎⑤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赡:足,够 ⑥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 ‎⑦保民而王 保:保护 ⑧彼且奚适也 适:适合 ‎⑨何意致不厚 意:意料 ⑩阿母谢媒人 谢:道歉 A.②④⑤⑥⑨ B.①③⑦⑧⑩ C.②⑤⑥⑧⑨ D.①③④⑦⑩‎ ‎7.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因《离骚》对后代诗歌创作的影响深远,后代文人常常模仿《离骚》作诗,人们就把文人称作“骚人”,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骚人”指的就是文人。‎ B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中“初七”指七夕,即农历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设酒脯瓜果于庭中,以祈求爱情。‎ C. 律诗四联八句,要求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韵,其中首句和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 D.《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之一,与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并称“乐府双璧”。‎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所谓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诸多心理过程而存在的心理现象或曰心理特性。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始动因素,并且总是伴随各种心理过程存在。审美心理过程也是从审美注意开始的。‎ 注意通常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大类。所谓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绮丽的自然风光引起我们的审美注意,多是这种类型。而有意注意,是指那种自觉的、有目的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审美注意,多属这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注意尽管有所区别,但在审美实践中常常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许多情况下,两种注意是同时存在(虽有所侧重),或者交替进行和互相转化的。例如我们观看舞台上的演出,先是有意注意使我们把视觉和听觉集中于舞台上的角色,当新的角色登场,我们的注意力随即转向新的角色,这时就自然过渡到无意注意了。‎ 关于引起审美注意的原因,除了审美主体的个体倾向和内部状态(如审美需要和兴趣,心境和情绪状态)以外,主要是审美对象具有各种能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属性。如鲜艳的色彩、和谐的组合、适度的比例、流畅的线条等等。这些引起注意的审美属性中,最重要的是对比强度和新异性。‎ 以对比强度而论,属于互补色的红与绿,配合得宜,彼此都可增强对方的强度(鲜明度)。“绿叶扶红花”是美的,而尤以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显得更美。因为“万绿”作为背景和陪衬,更加突出了“一点红”‎ 的强度。倘若叶花等量,红绿各半,那审美效果怕要削弱许多。对比强度还表现在,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中,动的对象更容易引起注意。蔚蓝的天空,苍鹰翱翔;浩瀚的大海,巨轮披浪;无际的平川,列车飞驰;明亮的舞台,角色变换等等。在人们的视野中,苍鹰、巨轮、列车、角色等因其动很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而天空、大海、平川、舞台,因其相对静止而往往成为注意中心的陪衬。当然,这绝不是说只有动态才显示美,而静态就不显示美。动态和静态在特定的场合各有其美,而且二者常常同时存在、互相辉映,相得益彰。‎ 以审美对象的新异性而论,最好的例子是当代青年人的服饰。青年人都希望将自己打扮得更美一些。一件设计新颖的服装,常引起一些人的青睐,于是他们竞相模仿,形成“流行热”。之后,一种造型、色彩更新颖的时装又悄然兴起,于是他们又开始模仿和追求。又如,欣赏过韩美林动物画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他笔下的动物格外可爱,给人的美感享受格外丰富。这是什么原因呢?它逼真么?恰恰相反,他的画多是变形画,线条非常简洁,圆弧形运用较多;色彩铺张,斑驳交错。韩氏画法的核心是突出了一个“新”字。唯其如此,他的画能引起更多观赏者的审美注意,以至几度出国展出,都引起轰动,盛誉不衰。‎ ‎(选自陶功定《美学》,有删改)‎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注意是人们在面对一定对象时所产生的心理特性,是伴随诸多心理过程而存在的心理现象,其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B.人们不产生审美注意,就不能产生审美心理过程,审美对象的鲜艳色彩、适度比例、流畅线条等审美属性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注意。‎ C.注意一般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前者具有自觉性、目的性,有时需要意志努力,而后者不需要意志努力,不具有目的性。‎ D.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在审美实践中常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和互相转化,因而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与艺术作品时的审美注意各有侧重。‎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观看舞台演出时,能在有意注意的作用下去听、看演员的表演,而人们的注意力转向出现的新角色则是无意注意的表现。‎ B.人们产生审美注意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外因是审美对象具有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属性,内因是人们有个体倾向和内部状态。‎ C.“万绿丛中一点红”比“绿叶扶红花”更具美感,前者互补色之间的对比强度更大,“万绿”有效突出了“一点红”的强度。‎ D.静态和动态都可显示美,静态美和动态美各有特点;在一些场合,动态和静态同时存在,彼此辉映,产生很好的美感效果。‎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浩瀚的大海和在大海上披浪前行的巨轮,人们往往将具有动态美的巨轮作为注意的中心,而将静态的大海视为陪衬。‎ B.当代青年人喜爱用设计新颖的时装打扮自己,他们不断追求在设计方面更新颖的时装,在社会上掀起一次又一次“流行热”。‎ C.韩美林的动物画以简洁的线条、铺张的色彩表现出动物的可爱,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但其动物画逼真性不够又令人感到遗憾。‎ D.韩美林画法的核心特点是“新”,他的画能引起更多观赏者的审美注意,在国外展出时能引起轰动,都得益于画法“新”这一特点。‎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 邓训字平叔,少有大志。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建初三年,上谷太守任兴欲诛赤沙乌桓,乌桓怨恨谋反,诏训将黎阳营兵屯狐奴,以防其变。训抚接边民,为幽部所归。六年,迁护乌桓校尉,黎阳故人乐随训徙边。鲜卑闻□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①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诸羌激忿,遂相与解仇结婚,交质盟诅,众四万余人,期冰合渡河攻训。先是,小月氏胡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缘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少制多。虽首施两端,汉亦时收其用。‎ 时迷吾子迷唐,别□武威种羌合兵万骑,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经常屯兵,不下二万,转运之费,空竭府帑,凉州吏人,命县丝发。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悉驱群胡妻子内之。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 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训因发湟中秦、胡兵,出塞掩击迷唐于写谷。‎ 永元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胡人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戎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前乌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空城郭。吏执,不听,以状白校尉徐傿。傿叹息曰:“此义也。”乃释之。‎ ‎(选自《后汉书·邓寇列传第六》,有删改)‎ ‎【注】①烧当种羌迷吾:烧当种羌,与后文的“武威种羌”‎ 均为当时的羌族部落名称。迷吾,部族首领。②小月氏胡:西北少数民族。‎ ‎1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B.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C.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D.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1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鲜卑闻□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   ②时迷吾子迷唐,别□武威种羌合兵万骑   ③每与羌战,常□少制多 A. ①之 ②与 ③因   B.①其 ②与 ③以   C. ①其 ②于 ③因   D. ①之 ②于 ③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训统率黎阳营的士兵屯守在狐奴,安抚接纳边境地区的百姓,他驻守之处成为幽州地区百姓投奔的地方。   B.邓训没有任由羌人和胡人互相攻击坐得渔翁之利,而是打开城门收容胡人的妻子儿女,帮助胡人度过危机。   C.诸羌谋反时,邓训被朝廷任命为乌桓校尉,以防羌人的进攻,后来又率领湟中秦、胡兵出塞对迷唐发起攻击。   D.邓训五十三岁时病死在任上,胡人都非常悲痛,他们大吼长号,有的甚至自残身体,想要追随邓训而死。‎ 第Ⅱ卷(111分)‎ 四、(25分) 1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5分) (2)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5分)‎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5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 ‎ ”。‎ ‎(2)《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是“ , ”。‎ ‎(3)《逍遥游》指出“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4)《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为齐宣王描绘的理想的王道境界是“ ,‎ ‎ ”。‎ ‎(5)杜甫在《登高》中“ , ”两句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五、(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6-18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姓名大数据报告《2016大数据“看”中国父母最爱给宝宝起什么名》出炉。该报告由国内唯一以大数据和心理学为基础进行姓名研究和起名服务的专业机构“起名通”耗时3个月完成,抽取整理了平台2015年540万新生儿姓名数据、2010后2000万姓名数据,并综合覆盖了11亿人口的历史数据,是我国关于名字的全景式报告。‎ 对于重名情况,该报告进行了披露:“中国前100个重名率最高的名字,在全国覆盖的人口整体超过10%。”报告指出,虽然随着大众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名字的集中度已经有所好转,而且新一代孩子的名字普遍更清新、诗意,但新生儿热名也存在自己的尴尬,几十个名字一眼望过去,有点傻傻分不清。‎ 报告认为,从众心理,创新精神不足,以及家长普遍强调“过好自己的日子”、缺少更多元化的考虑,影响了新生儿名字的文化韵味、寄寓深意和精神风骨。而各大商业网站为吸引用户点击特设的“男孩女孩好名字帖”与“生肖取名宜忌”帖,则成为“10后”高重名率背后的两大“黑手”。最新一年的热名榜单,还能看出新一代父母对孩子最集中的期望是“阳光、快乐”,传统对女子美丽温柔的要求已经不占主流,男孩起名也不像其父辈更强调坚强伟大、个人奋斗。一些代表美德的字,如诺、芷、恩、允、谦,正开始受到年轻父母的青睐,体现了时代对于“德行”的呼唤。‎ 材料二:‎ 从一些史书典籍可见,花鸟、珠玉、艳色、爱怜、女德,不啻为女娃起名永恒的主题。丽、华、珠、玉、贞、娥、姬、姜……这是汉魏女子常用的名字。如果说缇萦、昭君还有点高冷,郑德柔、曲丽卿、李贞、高淑、陈兰英、郑琼、元婉、杨莹、王娇娇……这批唐代墓志铭中的名字,现在看起来也毫无违和感。60后时兴“英兰玉秀梅”,70后移情“丽艳敏芳静”,80后钟爱“静丽娟艳燕”,90后喜欢“静婷敏丹丽”,00后专宠“婷静颖雪敏”。虽然不同时期的偏好略有差异,但潜心推敲起来,大多逃脱不了“女德、女容”两大主题。然而2010后是个华丽的分割线。涵、怡、欣、诗、梦、嘉扑面而来,一扫传统儒家给女性定下的 “德容言工”四大道德标准,标志着诗意浪漫、快乐清新,略带一点点小深度,成为2010后女娃起名新风尚。‎ 如果说女孩起名,和她们实际的社会地位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犹如装饰历史的一道“花边”,那么男孩起名,其实也只有一个主旋律,那就是“阳刚气”。‎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男娃起名崇尚奉献精神,在不同阶段凸显了不同的政治主题:刚建国那会儿,涌现了大量的建国、建军、建华、国华、国强等。作家张抗抗,看名字就知道出生于抗美援朝的时候,那时出了不少抗美、援朝、保国、卫国。如果是出生在“大跃进”,则热衷于取名跃进、胜天、超英、超美。从80后到00后,政治风明显退潮,成功人士取代了革命英雄,名字开始强调个人奋斗,坚强伟大。纵观半个多世纪,父母们对男娃的期望从来都很直白:伟、勇、超、强、杰、帅、鑫,最多简单打个比方:波、涛、鹏、宇。70后、80后痛定思痛,决定给自己娃娃起名绝对不能再随意。皓、昊、子、轩这类带有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的汉字崛起,晟、熙、铠等字也在中高端家庭逐步走热,大气儒雅成为新一代男娃的起名潮流。‎ 女四德,男阳刚。从1960年代到2000年代,中国最热的男女前30个名字,俨然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但从2010后最流行的名字来看,性别界限开始在名字中模糊,“刚柔并济”成为一种全新的趋同化选择,出现了像“子涵”这样高度跨界的“中性名”。如“羲”“禹”“奕”这些明显带有男性气息的汉字,文化层次高的家长给女孩起名时,接受程度明显更高。至少半数的中高端女宝宝家长,都提出名字不想过于女性化,还有些特意注明了“希望大气”。2005年李宇春超女夺冠那晚,《时代》周刊对李宇春如此点评:“她所拥有的,是态度、创意和颠覆了中国传统审美的中性风格。”‎ 建国后,重名潮一波又一波。前三次分别发生在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的研究员张书岩通过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抽样数据发现,在1966~1976这10年中,“红”在名字中的使用率达到第一位,在1970年代达到巅峰。如今新新人类,疑似正在掀起第四大重名潮。‎ 据统计结果,2010后重名率最高的十大名字分别为:‎ 女娃:子涵、欣怡、梓涵、晨曦、紫涵、诗涵、梦琪、嘉怡、子萱、雨涵。‎ 男娃:子轩、浩宇、浩然、博文、宇轩、子涵、雨泽、皓轩、浩轩、梓轩。‎ 这些字则热到发烫:‎ 女娃:涵、梓、怡、子、萱、欣、可、嘉、梦、琪。‎ 男娃:轩、浩、子、宇、然、博、文、涵、皓、昊。‎ 从2010后潮流热名可以看出,满满的都是双名。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一直到1960年代,中国人还是挺喜欢双字名。但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单名狂飙突进,横行40年。在最极端的1980~1990年代,最流行的前20个名字里,男孩的单名率达到100%,女孩达到85%。直到时代的车轮驶入2010年代,双名终于上演了“逆袭”。‎ ‎(摘自2012年“起名通”运用大数据推出的“量化姓名趋势研究”成果)‎ 材料三:‎ ‎2016女宝宝热名榜 TOP30 基于2015年全国新生儿540万 姓名数据 ‎1梓萱11瑾萱21梦琪 ‎2梓涵12思涵22钰涵 ‎3诗涵13可欣23梓萌 ‎4可馨14紫萱24芷萱 ‎5一诺15若曦25艺涵 ‎6雨萱16紫涵26若萱 ‎7欣怡17雨涵27依依 ‎8子涵18雨彤28若熙 ‎9晨曦19欣妍29艺馨 ‎10子萱20若溪30诗琪 ‎2016男宝宝热名榜 TOP30 基于2015年全国新生儿540万 姓名数据 ‎1浩然11子墨21俊杰 ‎2子轩12博文22致远 ‎3皓轩13一诺23天佑 ‎4宇轩14子涵24明轩 ‎5浩宇15子睿25梓涵 ‎6梓睿16睿26俊豪 ‎7梓轩17雨泽27昊然 ‎8浩轩18铭轩28一鸣 ‎9俊熙19宇航29皓宇 ‎10梓豪20子豪30梓宸 中国人重名最多的姓名TOP30‎ ‎1张伟299025(人)16李强230717‎ ‎2王伟290619 17王敏223592‎ ‎3王芳277293 18李敏223469‎ ‎4李伟269453 19王磊219127‎ ‎5李娜258581 20刘洋214420‎ ‎6张敏245553 21王艳206119‎ ‎7李静243644 22王勇204173‎ ‎8王静243339 23李军204023‎ ‎9刘伟241621 24张勇203077‎ ‎10王秀英241189 25李杰202421‎ ‎11张丽241075 26张杰199789‎ ‎12李秀英240742 27张磊198962‎ ‎13王丽236097 28王强195956‎ ‎14张静232060 29李娟195589‎ ‎15张秀英231114 30王军193723‎ ‎16.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展现的是2010到2015年的取名情况调查,材料二展现的是2012年以前的取名情况调查,两份报告合起来正好可以全景展现中国父母为孩子取名的情况。‎ B. 材料一最新一年的热名榜单体现新一代父母对孩子最集中的期望是“阳光、快乐”,但对“德行”的呼唤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对女子美丽温柔的要求,对男孩坚强伟大、个人奋斗的期许。‎ C. 各大商业网站特设的“男孩女孩好名字”帖与“生肖取名宜忌”帖,主观上是为了吸引用户点击,但客观上成为“10后”高重名率的重要因素。‎ D. 因为单字名一连用了40年,有点审美疲劳,而两个字更能表达多维之美,所以从2010年代开始,单字名集体被冷落,双字名终于上演了“逆袭”。‎ ‎1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5分)‎ A. 两份调查报告都以大数据和心理学为基础进行姓名研究,这表明大数据进入各行各业已成为一种趋势,姓名大数据报告的发布,是这样一个大趋势下的必然产物。‎ B. 重名现象自古至今一直存在着,随着人们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愈演愈烈,这表明人们在取名时有一种趋同心理,缺乏创新精神等问题。‎ C. 从材料三2016男女宝宝热名榜前30排名看,标志着诗意浪漫、快乐清新,略带一点点小深度,成为2010后女娃起名新风尚,而大气儒雅成为新一代男娃的起名潮流。‎ D. 文化层次高的家长给女孩子起名时都趋向于起中性化的名字,不想过于女性化,希望女孩子能“刚柔并济”,这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的颠覆,却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E. 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给孩子起名重政治、轻知识到后来追求有学识、有修养,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飞跃,但名字都“诗”“涵”“轩”起来又有些不妙。2010后起名,正处于尴尬的模仿期。‎ ‎18. 从两份调查报告看,中国人取名字有怎样的特点? 这样的调查有何意义?(4分)‎ 六、(14分)‎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1题。‎ 耳边杜鹃啼 罗琅 ‎  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 ‎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踯躅”,有人叫“映山红”‎ ‎,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偷偷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 ‎  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亲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开花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得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噬,于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去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梅开花时即开始呼叫,一直要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 ‎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1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  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  B. ‎ 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让个人情思和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可读性强。‎ ‎  C. 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杂诗》诗句,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进一步加深了游子“有家归未得”的思想愁绪。‎ ‎  D.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不过是把真实的、行为恶劣的杜鹃鸟客观地介绍给读者,以便读者对杜鹃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20.文章用了较大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21.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深探究。(6分)‎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给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1.D A.咋舌zé 翘首以待qiáo B.挣脱zhèng 巢穴xué 兴奋xīng C.埋藏cáng 透露lù ‎ ‎2.D A.惆怅 妨碍 真谛 B.全对 C.遣散 耽误 遨游 D.鬼祟 揣摩 抱歉 慷慨 ‎3. B(见仁见智:比喻因个体差异,对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用在此处合适。不可理喻:不能用常理使那个人明白,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根据语境,应用“独具匠心”。涸辙之鲋,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此处不合语境。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褒义词,符合语境。)‎ ‎4.D A项句式杂糅“如果有一天”或者“当……的时候”;B 项,主谓搭配不当,主干为“看吃相暴露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应删除“看”;C项缺少主语去掉“在……身上”‎ ‎5.A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考查虚词的使用,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二处是针对前一处而言,故使用指示代词“这”。第三处是表示假设,第四处和第三处构成递进关系,第五处与第三处的“如果”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那么”。依据这样的方式分析即可。‎ ‎6.B ‎7. A ‎8.D(强加因果,前后两个分句在逻辑上没有必然因果关系)‎ ‎9.B(“外因是审美对象具有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属性”以偏概全,由原文“主要是”可知。“内因是人们有个体倾向和内部状态”也有以偏概全之嫌)‎ ‎10.C(“其动物画逼真性不够又令人感到遗憾”理解错误,韩美林的画多是变形画,这是他的画作的特点,我们不能把逼真性不够视为他的画作的缺憾)‎ ‎11.C(本句写邓训在胡人病重时,不让他们自杀,而是给他们治疗一事。“困疾者”是治疗的对象,“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是邓训制止胡人们自杀的行为,“使医药疗之”是治疗的行为,“愈者非一”是治疗的结果,“小大莫不感悦”是胡人们对邓训的感激。)‎ ‎12.B ‎13.C(诸羌谋反时,大臣们推举邓训取代张纡为护羌校尉,并非乌桓校尉。) 14. (1)‎ 汉朝常想让我们相互争斗,现在邓使君用恩德信誉来对待我们,开门收容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才能够与父母团聚。(“斗”使动,“我曹”,“待我以恩信”状语后置句,“内”通“纳”,句意通顺各1分)‎ ‎(2)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思呢?我并不是吝惜那点财物而用羊替换牛的,(但照您这么一说,)百姓们说我吝啬也是应该的啊。(是,诚,爱,易之以羊,主谓倒装)‎ ‎(3)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啊。(劝,非,境,斯,句意)‎ ‎【参考译文】   邓训字平叔,年轻时有远大志向。汉显宗即位,最初任用邓训为郎中。邓训乐善好施,礼贤下士,士大夫大多归附他。   建初三年,上谷太守任兴想杀掉赤沙乌桓,乌桓心怀怨恨,图谋反叛,皇帝下诏命令邓训统率黎阳营的士兵屯守在狐奴,来防备乌桓叛乱。邓训安抚接纳边境地区的百姓,使狐奴成为幽州地区百姓投奔的地方。建初六年,邓训被提升为护乌桓校尉,黎阳营的老部下乐意跟随邓训迁徙到边疆。鲜卑人听说了邓训的威望恩德,都不敢南下接近边塞。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杀烧当种羌迷吾等人,因此羌人各部落非常愤怒,谋划想要报仇,朝廷担心这件事。大臣们推荐邓训取代张纡为护羌校尉。羌人各部落十分愤怒,于是相互消除仇怨缔结婚姻,交换人质结成联盟,会集四万多人,约定黄河结冰后渡河攻打邓训。先前,小月氏胡人散居在塞内,能作战的有两三千骑兵,因为骁勇健壮,每次和羌人交战,常常以少胜多。虽然他们首鼠两端,但汉朝也时常收容并使用他们。   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另外和武威种羌合兵共一万多骑,来到塞下,不敢攻打邓训,先想胁迫月氏胡人。谋士们都认为羌人、胡人互相攻击,对朝廷有利。邓训说:“不对。现在张纡不讲信誉,羌人各部落大举行动,汉朝平时驻守的兵力不少于二万人,运送军需品的费用,白白耗尽了官府的钱财,凉州的官吏百姓,命悬一线。推究胡人各部落不能满意的原因,都是我们的恩惠和信誉不够。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会有用处。”于是下令打开城门,让所有胡人的妻子儿女全部进来。从此湟中的胡人都说:“汉朝常想让我们相互争斗,现在邓使君用恩德信誉来对待我们,开门收容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才能够与父母团聚。”大家都很高兴,叩头说:“我们听从邓使君的命令。”邓训于是安抚供养其中数百个勇敢的少年,作为自己的随从。 ‎ ‎  胡人的风俗以病死为羞耻,他们每当病重面临绝境,就用刀自杀。邓训听说有人病重,就把他抓来绑起来,不给他刀子,派医生治疗他,治好的人很多,大人小孩没有不感激高兴的。邓训乘机征调湟中的秦、胡兵力,出塞后在写谷对迷唐发起攻击。   永元四年冬,邓训病死在任上,时年五十三岁。胡人爱戴他,早晚来哭泣吊丧的每天有几千人。按戎人的习俗,父母去世了,子女们以悲伤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呼号。等到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声哭喊,甚至有人用刀子割自己,说:“邓使君已经死了,我们也一起去死吧。”先前邓训任乌桓校尉时属下的官民都在吊丧的路上奔走,以致城中人都走空了。城中的官吏抓住他们不让走,但人们并不理会,官员们把情况告诉校尉徐傿。徐傿叹息说:“这是大义啊。”便释放了他们。‎ ‎15.(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6. C ‎ ‎17. AC ‎ ‎18. 特点:①中国人取名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受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政治环境和文化程度影响很大。‎ ‎②中国人取名体现父母对孩子的良好祝愿,但不同年代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存在显著差异。③中国人取名在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爱用的汉字,这些流行字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最受追捧的主流价值观。意义:①名字不仅对个体有意义,也是一部微观史,有时代的烙印,蕴含着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有助于我们了 解过去。②报告以姓名这一微观视角记录了这个时代从何处来,正往何处去,有助于下一代的价值观和文化素养的提升。③从当下来看,对新一代父母的起名乃至育儿观有所影响和引导。(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16. 试题分析:A 项,材料一还综合覆盖了11亿人口的历史数据;B项,是一些代表美德的字“正开始受到年轻父母的青睐”,而非“已经取代”;D项,“有点审美疲劳……之美”于文无据。‎ ‎17. 试题分析:B项,“而且愈演愈烈”于文无据;D项,“都趋向于起中性化的名字”错,这只是一部分家长的做法;E项,“正处于尴尬的模仿期”错,应是处于从模仿到自我表达的尴尬期。‎ ‎18. 试题分析:首先明确特点:中国人取名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受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政治环境和文化程度影响很大。然后分析意义。‎ ‎19.【答案】 D ‎  【解析】D项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作者是为了突出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 ‎20.【答案】①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②“姑嫂鸟”的故事,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  ‎ ‎21.【答案】答案示例一: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文章引用贺铸词《忆秦娥》句“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和唐人诗句“杜鹃枝上月三更”,烘托了杜鹃鸟啼的凄美。啼血化花的传说,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了杜鹃鸟的美好。杜宇望帝和“姑嫂鸟”的传说,则赋予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上述诗词和传说,赋予杜鹃鸟美好外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学形象,显示了文学的力量。‎ ‎  答案示例二: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 ‎  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显地与“不如归去”的啼鸣声联系在一起。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归之情。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特点。即使在作者看来,杜鹃鸟的叫声也表达了思归之情。可见,杜鹃鸟作为文学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归之情的文学符号。‎ ‎  答案示例三: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  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含丰富:杜宇望帝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姑嫂鸟”故事表现了求真求美的理想;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表达了思乡之情。这些丰富意蕴,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如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