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50 KB
  • 2021-06-02 发布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 审题人:‎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所有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所有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水笔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基础知识(共27分)‎ ‎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典押diǎn yā  忸怩niǔ niè   凌侮líng wǔ B. 叱骂chì    醉酒zuì      咒语zhòu C. 拥抱yōng bào  娇美jiāo    漂泊piāo D. 荆棘jīng jí  辉煌huī huáng  悄然qiǎo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作答此类题型应首先明确题目有要求: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然后结合选项,边默读边圈画出错误的读音。‎ 本题A项,忸怩niǔ ní取自《大堰河我的保姆》。故本题选A项。‎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字音需要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熟悉课文,进行大量的阅读,注意积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A. 寂寥   沧茫   风华正茂   意气风发 B. 萧瑟   傍徨   凄婉迷茫   天伦叙乐 C. 揣摩   颜面   咄咄逼人   剑拔弩张 D. 惆怅   荆棘   融会贯通   感人肺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识记能力。作答此类题型应首先明确题目有要求: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然后结合选项,边默读边圈画出错误的字形。‎ A项,“沧茫”应为“苍茫”;‎ B项,“傍徨”应为“彷徨”‎ D项,“感人肺腹”应为“感人肺腑”。‎ 故本题选C项。‎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字形需要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熟悉课文,进行大量的阅读,边阅读边记忆字形,注意积累。‎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 ①③⑤‎ B. ①②⑥‎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的能力。①“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②“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使用错误。③“兢兢业业”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正确。④“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⑤“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⑥“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使用错误。故选B。‎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个游戏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了中游资源,不仅是中国民族网络游戏、移动互联网市场应用的领跑者,而且成为了海外市场拓展的先行者。‎ B. 雾霾严重影响百姓的生活,其治理,既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又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活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 C. 某省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并且通过招生考试政策拓宽足球人才成长渠道,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 D.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新学期开学典礼上,“童谣”“川剧变脸”“诗词朗诵”“快板”等4个节目,不仅谱写了传统文化进入校园的成果,也体现了成都的文化底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B项,结构混乱,“其治理,既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又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活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句式杂糅,应删掉“来实现”;C项,成分残缺,应在“足球联赛”后加上“机制”;D项,搭配不当,“谱写”改为“展示”。故选A。‎ ‎5.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应该是最具有泥土气息的,古人云:“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字里行间,就把天人关系和耕种基因充分地侵染在这一颇具清新气息的时节里。 , , 。 ,但那份存于心中的敬畏和遵从,依然故我地在中华儿女的行为举止中延续下来。‎ ‎①让清明节得以用岁月之犁深耕伦理文化的深厚土壤 ‎②虽然这些风俗习惯不见得要与庙堂之高的繁文缛节看齐 ‎③至今,扫墓、踏青、植树等清明传统习俗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下来 ‎④因发轫于农业社会的悠悠远迈 A. ④①③② 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同时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指代性代词指代的内容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解答此类题,往往结合排除法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根据横线后的关联词“但”,第②句中“虽然……”与其搭配,所以句子排序的最后一句是排第②,排除CD两项。通读语段可知②句中“这些习俗”指的是③句中“扫墓、踏青、植树等清明传统习俗”,所以③句排在②句之前,排除B项。故选A。‎ ‎6.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翼:像翅膀一样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在夜里 B.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幸:宠幸 ‎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怪:责怪 C.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敝:损害 ‎ 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 D. 荆轲顾笑武阳, 前为曰 前:走上前 ‎ 吾得兄事之 兄:像对兄长一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能力。学生在作答本类题型时,应注意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然后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本题B项,“怪”,以之为怪,意动用法。秦武阳脸色大变,十分恐慌,群臣对他感到奇怪。故本题选B项。‎ ‎7.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以” 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C. 使工以药淬之 D.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翻译理解能力。学生在作答本类题型时,应注意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例句中的“以”作介词,相当于“用”。‎ A项中的“以”表原因,相当于“因为”;‎ B项中的“以”作连词,相当于“来”;‎ C项中的“以”也作介词,相当于“用”;‎ D项中的“以”相当于“可以”。‎ 故本题选C项。‎ ‎8.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状语后置句 B. 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 C.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 D.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作答本类题型时,应注意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 本题A项,“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翻译为: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正确语序为“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故本句定语后置句。本题选A项。‎ ‎【点睛】文言句式的分析是文言文阅读考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文言文翻译上。在文言文句式的判定过程中,应注意记忆标志性词语,如判断句中“…者…也”、“…也”。对于倒装句式主要通过翻译比较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别进行分析。‎ ‎9.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等。“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B. 《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其作者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D.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左尹,楚国官名,位次于令尹,为楚国之卿。季父,伯父,季,兄弟排行老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D项,季,“兄弟排行老二”错误。兄弟排行老四或最小的。故本题选D项。‎ ‎【点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二、默写(共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______ 。漫江碧透,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 ‎(3)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4)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5)__________ ,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答案】 (1). 层林尽染 (2). 百舸争流 (3). 到了颓圮篱墙 (4). 走尽这雨巷 (5).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 复为慷慨羽声 (8). 士皆瞋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舸、颓圮、篱、斑斓、瞋。‎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文言文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聂政刺韩傀 韩傀①相韩,严遂②重于君,二人相害也。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韩傀以之叱之于朝,严遂拔剑趋之,以救解。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韩傀者。至齐,齐人或言:“轵深井里③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遂阴交于聂政,以意厚之。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者,徒幸而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 久之,聂政母死,既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我虽不受,然是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可嘿④然而止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亲不幸,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傀,傀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兵卫设,臣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车骑壮士以为羽翼。”政曰:“韩与卫中间不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也,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辞,独行仗剑至韩。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刺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韩取聂政尸暴于市,县购之千金,久之莫知谁子。‎ ‎(节选自《战国策•韩策》)‎ ‎【注】①韩傀:韩相国。《史记》作侠累。②严遂:濮阳人,字仲子,韩臣。③轵深井里:轵,地名,今河南济源南部。深井里,轵地的里名。④嘿:同“默”。‎ ‎1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人相害也   害:忌恨 B. 严遂阴交于聂政             阴:暗地里 C. 终莫能就                      就:成功 D. 遂谢车骑人徒                谢:感激 ‎12. 文中加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B. 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C. 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D. 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1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傀与严遂都是韩国的重臣,两人因性格不同产生矛盾,以致在朝廷上拔剑相见,最后严遂决定找到刺客报复韩傀。‎ B. 聂政因为躲避仇人混迹在齐国的屠户中间,目的只是奉养老母,因此在母亲去世后,他才去找严遂并答应为他报仇。‎ C. 严遂为了能够成功刺杀韩傀,多准备了些车马和壮士作为聂政的助手,聂政拒绝乘车,独自与助手徒步去了韩国。‎ D. 在聂政死后,韩国用千金悬赏想知道他的名字,但过了很久都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者,徒幸而养老母。‎ ‎②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车骑壮士以为羽翼。‎ ‎【答案】11. D 12. B 13. C ‎ ‎14. ①我降低志向、辱没身份,隐居于市井之中的原因,只是为了奉养老母。‎ ‎②如今有幸承蒙您不抛弃我,让我为您多准备些车马和壮士作为您的助手。‎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能力。学生在作答本类题型时,学生在作答本类题型时,首先划定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然后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本题D项,谢,谢绝。故本题选D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所杀者”翻译为“所杀掉的人”,前文“聂政大呼”翻译为:聂政大声呼喊。结构完整,排除A项、D项。‎ ‎“皮面”指脸皮,为名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故本题选B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明确题目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回到原文中圈定答题区间,结合选项进行分析。本题C项,“独自与助手徒步去了韩国”错误,由“遂谢车骑人徒,辞,独行仗剑至韩”可知,聂政没有带助手,而是独自去了韩国。故本题选C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应注意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也应注意平时课内外重点词语、特殊句式的积累识记。①“所以”,…的原因;“居市井者”,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市井居者”,翻译为:在市井隐居;徒,只是。②“足下”,敬辞,“您”;“益”,增多;请,请允许我;“以为”,以之为,把他们作为;“羽翼”,助手。‎ ‎【点睛】韩傀作韩国的国相,严遂也受到韩哀侯的器重,因此两人相互忌恨。严遂敢于公正地发表议论,曾直言不讳地指责韩傀的过失。韩傀因此在韩廷上怒斥严遂,严遂拔剑直刺韩傀,幸而有人阻止才得以排解。此后,严遂担心韩傀报复,就逃出韩国,游历国外,四处寻找可以向韩傀报仇的人。严遂来到齐国,有人对他说:“轵地深井里的聂政,是个勇敢的侠士,因为躲避仇人才混迹在屠户中间。”严遂就和聂政暗中交往,以深情厚谊相待。聂政说:“我所以降低志向,辱没身份,隐居于市井之中,只是为了奉养老母。只要老母还活着,我的生命就不敢轻易托付给别人。”‎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聂政守孝期满,脱去丧服,感叹地说:“唉!我不过是市井平民,动刀杀狗的屠夫,而严遂却是诸侯的卿相。他不远千里,屈驾前来与我结交,我虽然没有接受,但这表明他很赏识我聂政啊。贤德的人因为心中的激愤而来亲近穷乡僻壤的人,我怎么能够默然不动呢?再说以前他邀请我,我因母亲还健在,就拒绝了他。如今母亲已享尽天年,我要去为赏识我的人效力了!”于是聂政往西到了濮阳,见到严遂时说:“以前之所以没有答应您,只是因为母亲还在,如今老母不幸谢世。请问您想报仇的人是谁?”严遂将情况详细地告诉聂政:“我的仇人是韩国国相韩傀,他又是韩哀侯的叔父。家族很大,守卫设置严密,我曾派人刺杀他,始终没能成功。如今兄弟幸而没有丢下我,让我为你多准备些车马和壮士作为你的助手。”聂政说:“韩国和卫国相隔不远,如今去刺杀韩国的相国,他又是韩侯至亲,这种情况下势必不能多带人去。人多了不能不出差错,出了差错就难免会泄露机密,泄露了机密就会使韩国上下与你为敌,那岂不是太危险了吗?”于是聂政谢绝了车马和随从,只身一人到了韩国。正好韩国在东孟举行盛会,韩侯和相国都在那里,他们身边守卫众多。聂政直冲上台阶刺杀韩傀,韩傀边逃边抱住韩哀侯。聂政再刺韩傀,同时也刺中韩哀侯,左右的人一片混乱。聂政大吼一声冲上去,杀死了几十人,随后自己用剑划破脸皮,挖出眼珠,又割腹挑肠,就此死去。韩国把聂政的尸体摆在街市上,以千金悬购他的姓名。过了很久也没人知道他究竟是谁。‎ 四、诗歌鉴赏(共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夜   雨 黄景仁①‎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①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15.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一首感怀诗,诗人在凄冷的雨夜,独守空斋,内心百感交集,表达了对漂泊异地的亲人的生活艰辛的慨叹。‎ B. 《夜雨》开头渲染了孤寂清冷的氛围,“百感”引出下文,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个“新”字,表达出诗人的喜悦之情,是快要见到家人书信的喜悦之情。‎ C. 颈联想象深夜的雨应该已经变成了雪,担忧薪柴涨价,家人生活没有着落。‎ D. 尾联“柴门寒”“倍思亲”写出了诗人漂泊之苦,思乡之切。尤其岁暮天寒,更显凄凉。‎ ‎16. 全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全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既有对夜雨的喜爱,又有书信受阻的担忧,有漂泊的孤独,又有生计没有着落的痛苦,还有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诗人漂泊在外,夜晚,窗外下起了凄冷的雨,诗人百感交集。他既为久旱逢雨农人可以耕作喜悦,又为雨后道路泥泞寄信人不能到来而担心。他想到物价要涨,而自己的生计还没有着落,不免内心伤感。岁暮天寒,心情也随之而变得更加凄凉,自己漂泊他乡不免产生了思乡念家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诗歌综合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明确题目要求: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然后针对选项,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A项,“表达了对漂泊异地的亲人的生活艰辛的慨叹”错误。由“可堪此夜倍思亲”可知,表达诗人的思亲之情。根据课下注释“①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可知,是作者漂泊异地;‎ B项,“一个‘新’字,表达出诗人的喜悦之情,是快要见到家人书信的喜悦之情”错误。颔联第二句“泥深恐阻寄书人”作者担心泥深阻碍送信人,有A项也可知诗人是寄信人;‎ C项,作者想象雨到半夜可能会变成雪,担心明天柴价会增高。作者是在担心自己明日无柴可用。‎ 故本题选D项。‎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全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本诗题目《夜雨》,可知是夜晚的雨引发的作者情感,结合注释可知诗人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由此可推出可能的感情有:在外漂泊的孤寂、对于家乡亲人的思念、对于生计的担忧。然后结合诗句。本诗首联写到冷雨潇潇飘洒之间拂去了轻尘,世人僵卧在无人陪伴的空斋之中百感交集。作者漂泊在外,“僵卧空斋”写出了作者的孤独寂寞。颔联“喜”字写出了作者因久旱逢甘霖为农人感到喜悦。“恐”字写出了诗人对雨后道路泥泞阻挡为自己寄信的人的担忧。颈联作者估计这雨在后半夜会变成雨夹雪,对第二天柴火要涨价的担忧,即诗人对生计的担忧。尾联“倍思亲”写出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学生自行总结即可。‎ ‎【点睛】古诗词鉴赏常见考查角度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无论考查什么都离不开句意及情感主旨等信息,至少占一半分数,所以要做好鉴赏题,能疏通文字障碍,即准确翻译是前提条件,会翻译才能更准确地解读情感把握观点态度。‎ 五、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最后一位客户 周海亮 他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等待他的客户。那客户将会带过来15万元现金。对客户来说,这是一笔重要的生意。他们合作过好多次,彼此早以兄弟相称。好像这并不夸张,因为客户对他已经深深信任。‎ 他的公司开了好几年,似乎一直运转良好。不过,只有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只有他知道自己赔了多少钱,又欠下多少债;只有他知道自己已经接近崩溃;只有他知道,明天,公司就将不复存在。现在他等待的,只有这最后的一位客户。他将收下这位客户的15万元现金,然后在黄昏,携款潜逃。他知道他肯定可以做到,因为那位客户对他毫无戒备。他知道这是犯罪,他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可是他想搏一把。‎ 客户在约好的时间敲响了办公室的门。他把客户让到沙发上,递烟递茶,聊些无关紧要的话。太阳在窗外从容且温暖地照着,他却不停地打着寒战,终于他们聊到了正题,客户打开密码箱,他看到15摞码得整整齐齐的百元钞票。‎ 这之前,他见到过太多次15万元。每一次都代表着一笔不错的生意。可是这一次不同。这一次,他没有生意可做。他根本不打算、更没有信心完成这单生意。他只想骗下这15万元钱。然后,开始他东躲西藏的日子。‎ 他已经订好了机票。他知道自己一旦跟客户说了谎话,就将变成贼,就将开始逃离。可是他认为自己没有办法,他认为自己只能这样做。‎ 客户说:“这次有问题吗?”‎ 他说:“没问题。明天早晨,您过来提货。”‎ 这时电话响了。很突然的声音,把他吓了一跳,是母亲打来的。上一次他和母亲通电话,还是一个多月前。‎ 母亲说:“你还好吗?”‎ 他说:“还好。”‎ 母亲说:“晚上回家吃饭吧,我买了很多菜,排骨已经炖好了,晚上回回锅就行……”‎ 他说:“不了,今晚,忙……”‎ 母亲问:“生意不顺心吗?”‎ 他说:“没有,生意很好,刚接了一笔大单子,15万……”‎ 母亲说:“那就好,晚上回来吧,你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吃过饭了。”‎ 他说:“怕真的没时间。”‎ 母亲在那边沉默了很久,然后,母亲突然问:“是不是生意不顺心?”‎ 他说:“没有,刚接了一笔大单子……”‎ 母亲说:“你骗不过我的,上次你回家,看你唉声叹气的,就知道肯定是生意遇到了麻烦。如果撑不下去了,别硬撑,回家歇一段日子……不管如何,家永远欢迎你。”‎ 他抹一下眼睛,说:“生意没事。”‎ 母亲说:“我给你攒了些钱,也许能帮上你的忙。晚上你回家吃饭时,我把钱给你。”‎ 他问:“多少?”‎ 母亲说:“5000块。”‎ 他终于流下眼泪。今晚,他将携15万巨款潜逃,母亲却将一直守在饭桌前,等他回家吃饭。为了赚钱,他在酒店里宴请他的生意伙伴,花掉很多个5000块钱,而他的母亲,为了他的公司,却悄悄地攒下5000块钱,并幻想用这5000块钱挽救他的公司。‎ 他握着电话,流着泪,久久说不出话来。‎ 母亲说:“晚上回家吃饭吧,我等你。”然后,电话挂断了。‎ 其实,家与公司,相距不足20里。他慢慢踱到窗前,看窗外的阳光。阳光下人流如织,好像所有的人都是快乐的。他想他们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走在阳光里,他们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阴暗。他们之所以快乐,或许,只因为他们今天能够回家,吃一顿母亲亲手做的晚饭。‎ 客户被他的样子吓坏了。问他:“你怎么了?”‎ 他说:“没什么。”‎ 客户说:“那我先走了,钱你收好,明天一早,我来提货。”‎ 他喊住了客户。他说:“没有货,我骗了你,我犯下一个无耻的错误,我想骗走你的15万元钱。”‎ 客户愣住了。在确知他没有开玩笑以后,客户思考了很久。然后,客户说:“我可以等你3天,3天里,只要你能备齐货,我还会和你做这笔生意。不过,能不能告诉我,是什么让你放弃了这个疯狂的举动?”‎ 他说:“是母亲,因为母亲今天晚上,会一直等我回家吃饭……”‎ 那天晚上,他真的回了家,陪母亲吃了晚饭,和母亲拉了很长时间的家常。第二天回来时,他带上了母亲给他的5000块钱。他把它们存到银行,将存单镶在镜框里,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办公桌上,日日擦拭。‎ 三天后,他真的做成了那笔15万元的生意,他的公司竟然起死回生。‎ 他并不避人。他在好几个场合说起过这次经历。每到这时,就会有人感叹说:“亏了那位客户,如果没有他那笔15万元的生意,如果没有他对你的信任和宽容,你也许不会挺过来,更不可能把公司做到现在。”‎ 他点头。他承认那位善良并宽容的客户给了他很多。可是他认为,真正挽救自己的,是他的母亲。是母亲的5000块钱,是母亲的那顿晚饭,是母亲的几句问候,甚至,仅仅是母亲关切的眼神。‎ 他坚信,虽然母亲不懂经商,但她永远会是自己最后一位客户。‎ ‎(选自《绽放:开在瓶子里的温暖》,有删节)‎ ‎17. 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标题“最后一位客户”寓意丰富,既可指那位善良宽容,与“他”做成15万元生意的客户;也可指其母亲,因为关键时刻母亲给了“他”做人的“资本”。‎ B. 小说善于通过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写“太阳在窗外从容且温暖地照着,他却不停地打着寒战”,极为巧妙地写出“他”内心的紧张。‎ C. 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如写“他”在与客户谈生意时,电话响了,“把他吓了一跳”,生动地写出“他”与客户谈话非常专注。‎ D. 客户在“他”几乎陷入绝境的时候无私地帮助了“他”,明知“他”公司无货,还将那15万块钱放在“他”这里,给“他”以极大的信心。‎ ‎18. 小说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19. 在确知“他”没有开玩笑后,客户经过慎重思考,决定和“他”做这笔生意。从全文看,这一情节设置有哪些好处?‎ ‎【答案】17. A 18. “他”是一个在生意场上曾遭挫折,几乎陷入绝境,但在亲情的感召与友情的鼓励下醒悟、奋起,终获成功的人。“他”既有脆弱的一面,也有坚强的一面。面对严重的困难,“他”想过逃避,想破罐破摔,但亲情与信任、宽容拯救了他。他险入歧途,但良知未泯。 ‎ ‎19. ①符合情节发展或推动情节发展。客户与他有较多的生意往来,对他的为人有较多的了解。况且,他已对客户坦陈了自己罪恶的想法,接下来的生意即使不成,客户也不会有多大损失。②刻画或符合人物性格。“他们合作过好多次,彼此早以兄弟相称。”他们已有较深感情,客户再等他三天,也算是一份信任与友谊。③突出主题思想,倡导一种积极的价值观。扶危济困,温暖他人,帮助他人,让人看到社会正能量。‎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明确题干要求: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然后结合选项到文章中圈定答题区间。‎ B项,本处写“太阳的温暖”是为衬托出他内心的紧张,而不是为了比较两者的不同,不是对比,是反衬。‎ C项,“他”被电话铃声吓一跳,是反映出“他”心怀鬼胎,过于紧张的状态。此项叙述欠妥当。‎ D项,由“他承认那位善良并宽容的客户给了他很多。可是他认为,真正挽救自己的,是他的母亲。”可知给他信心的是他的母亲。‎ 故本题选A项。‎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的把握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应明确题干:小说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然后回到文章中去圈定答题区间。“不过,只有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只有他知道自己赔了多少钱,又欠下多少债;只有他知道自己已经接近崩溃;只有他知道,明天,公司就将不复存在。”表明主人公陷入绝境,“他将收下这位客户的15万元现金,然后在黄昏,携款潜逃。他知道他肯定可以做到,因为那位客户对他毫无戒备。他知道这是犯罪,他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可是他想搏一把。”和“他终于流下眼泪。”表明他的脆弱。他险入歧途。最后他向客户坦白表明他良知未泯。“他承认那位善良并宽容的客户给了他很多。可是他认为,真正挽救自己的,是他的母亲。”表明在亲情的感召与友情的鼓励下醒悟、奋起,“他的公司竟然起死回生。”终获成功的人,表明他也有坚强的一面。”‎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情节作用的把握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应明确题干:在确知“他”没有开玩笑后,客户经过慎重思考,决定和“他”做这笔生意。从全文看,这一情节设置有哪些好处。然后回到文章中去圈定这一情节的位置,然后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文章情节作用一般有: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答题结构为:某某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答题时应注意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对于情节来说,推动情节发展。“客户愣住了。在确知他没有开玩笑以后,客户思考了很久。然后,客户说:‘我可以等你3天,3天里,只要你能备齐货,我还会和你做这笔生意。不过,能不能告诉我,是什么让你放弃了这个疯狂的举动?’”引出了他放弃诈骗的原因。同时也为后文再次崛起奠定了基础。“他们合作过好多次,彼此早以兄弟相称。”也表明二人的信任与友谊。主旨上客户的做法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扶危济困,帮助他人。学生自行组织语言总结即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 统计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2016年,民用汽车保有量从1040万辆攀升至1.9亿辆,自行车的保有量却从6.7亿辆,急剧下降至3.3亿辆。汽车成为代步工具的同时,给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极大压力,城市居民的出行成本急剧上升。而随着2016年共享单车的出现,在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的同时,也在全国掀起了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 ‎ 摩拜提供的数据显示,共享单车的出现,直接使黑摩的的出行次数减少了53%。根据摩拜用户的问卷调查,共享单车出现前,黑摩的每天接单量为40余单,司机日收入约200元人民币,共享单车出现后,黑摩的每天接单量下降到十几单,有70%的黑摩的司机转行。专家认为,“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正逐渐替代“家用汽车+步行+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快速发展中的共享单车正改善着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也对我国交通新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 ‎(摘编自董城、李笑萌《共享单车:让城市变得轻盈绿色》,《光明日报》) ‎ 材料二: ‎ 调查显示,被访者对共享单车投放后运营管理维护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7.8%和9.3%;有35%的被访者希望运营公司加大投入,解决投放后的运营和维护问题。 ‎ 在使用共享单车遇到的问题中,“车辆有破损”问题最突出,主要表现在:刹车失灵、车胎没气、掉链子、车把或车座损坏,有72.2%的被访者遇到过这种情形,其中有25.4%的被访者把它排在问题首位。 ‎ 有58.4%的被访者在早晚高峰期间有过寻车困难的经历,在所有问题中位居第三位,其中有19.4%的被访者认为这个问题最严重。 ‎ 针对使用者素质问题,有70.5%的被访者遇到过车辆遭恶意损坏,在所有问题中位居第二位,其中有40.9%的被访者认为这是首要问题。 ‎ 许多被访者认为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十分严重, 这无疑增加了使用者的寻车难度。还有部分被访者反映使用者随意将共享单车停放在人行道或盲道上,甚至直接将车停放在机动车道内,这些行为不但破坏了市容市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出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 ‎(摘编自王海亮《四成人每天至少骑1次共享单车》,《北京晨报》) ‎ 材料三: ‎ 没有共享单车,“最后一公里”一直是出行难题;有了共享单车,交通秩序问题又惹人烦。“我国从‘自行车王国’转而进入汽车社会后,自行车的行车与停车空间被小汽车大量侵占,骑车出行的连续性、舒适性大打折扣。”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说。共享单车登陆、抢滩,短短一年,全国已有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30多家,累计投放车辆超过1000万辆,注册用户超1亿人次,累计服务超过10亿人次。考虑到仍有不少大城市的远郊区县和中小城市尚未普及,规模增势一时恐难削减。目前,不少单车平台都建立了信用积分体系。如果有些市民总是不文明骑车,那么在注册时使用的信息可能被锁定拉入“黑名单”,不允许使用共享单车。专家建议,可以将其与政府主导的“信用中国”社会信用体系互联互通,以实现数据共享和奖惩联动。 ‎ ‎(摘编自刘志强《共享单车,如何骑得又稳又远?》,《人民日报》)‎ ‎20.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共享单车是在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急剧上涨,而自行车保有量急剧下降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产物。‎ B. 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影响了黑摩的司机的利益收成,他们大多转行,从而增加了共享单车破损的数量。‎ C. 不少使用者认为,在使用共享单车中遇到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刹车失灵、车胎没气、掉链子等。‎ D. 乱停乱放共享单车不但增加了使用者的寻车难度,破坏了市容市貌,而且也对出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21.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已经改善了我国国民的出行模式,对我国交通新体系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B. 针对车辆有破损、早晚高峰期间寻车难、使用者素质低等问题,被采访者希望政府部门加大投入,解决投放后的运营和维护问题。‎ C. 城市留给自行车的空间有限,共享单车规模又在快速扩大,这促使着新的应对机制逐步建立。‎ D. 让共享单车骑得又稳又远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景,就目前而言,我们尚不能处罚不文明骑车者,即使有不被允许使用单车的情况,那也还只是个别平台的行为。‎ ‎22. 怎样才能使我国的共享单车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答案】20. B 21. C ‎ ‎22. ①使用者要提升自己的素质,不故意损坏车辆,不乱停乱放车辆。②政府要做好宣传教育,提升国民文明骑行素质。③共享平台要搞好投放后的运营和维护,解决好有限的城市空间与快速增长的单车供给之间存在的矛盾。‎ ‎【解析】‎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B项,结合材料一第二节内容分析,“共享单车破损的数量”与“黑摩的司机的转行”没有关系,强加因果。‎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原文是“改善着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而非“已经改善了我国国民的出行模式”, 变“未然”为“已然”。B项,原文是“希望运营公司加大投入,解决投放后的运营和维护问题”,而非“政府部门”,偷换概念。D项,原文是“目前,不少单车平台都建立了信用积分体系。如果有些市民总是不文明骑车,那么在注册时使用的信息可能被锁定拉入“黑名单”,不允许使用共享单车。”, 而非“个别平台”,范围不清。‎ 六、语言表达(共4分)‎ ‎23.下面的文字,用四个词语概括中华文明的四个特征。‎ 回顾历史,能清晰地看到中华文明诸多优秀、深邃的特征。中华文明的中和观念,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这对于解决当前中国和世界面临的种种问题,无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中华文明以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周围扩散,与周围互相补充,吸收,融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开明的中华文明的核心有四点,一是民为贵,二是广开言路,三是举贤授能,四是以法为准。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经过了无数次的革新,而每一次革新都带来长足的发展,正如《周易》所说:“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答案】中和、包容、开明、革新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压缩语段类,考生要注意将语段分层概括,根据理解最好用原文的词语概括语段内容,根据理解本语段中的关键词语有“中和”、“包容”、“开明”、“革新”。‎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领略了诗歌的美好;在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人们用“如诗如画”来夸赞美好的事物;在社会上,我们会发现“诗和远方”成为理想的代名词。在你的身边又有哪些富有诗意的人或事呢?‎ 请以“寻觅诗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恰当运用细节描写。②文中不得出现作者真实信息。③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寻觅诗意 种花,种菜,种一种喜欢——‎ 乡下田间,一把锄头,唤醒大地力量,在清一色的玉米苗圃中,轻轻拨弄禾苗,立即谱写出一首农家小曲,真觉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啊!天亮时,看到的第一朵莲,像一盏花灯,掌在田田复田田的莲叶间,众弦俱寂,静谧如画。雍容华贵的牡丹,为小村素描似的日子,增添了唯美的国画韵味,一阵柔风拂过,花香四溢。自家栽种的青菜、新鲜的樱桃、板凳支撑的柚子……都在雨过天晴之后泛着银光,只等深秋后摘下入口饱尝了。‎ 补碗,补心,补念补情——‎ 儿时曾见过补碗的大老爷们手巧如绣花的姑娘,将人们不小心打碎的碗碟补得天衣无缝,将碎裂的接缝补成了锦上添花,也为那些修补的主人补好了一份好时光。正如我们跌跌撞撞的人生,多为喜忧参半、苦乐参半,更是少不了缝缝补补治愈受伤的心灵,唯有这些补在心灵上的大小补丁,才会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更有内涵。‎ 小桥流水人家,春日春水春夜;竹篮古玉真丝,麻雀小鸟金鸡,活生生勾勒出了一幅绝美的傍晚乡村油画,我为它起了个名,“乡村夜色”。天上的浮云轻轻飘散,地上炊烟袅袅升起,勤劳的人们日复一日,循环于二十四节气中,过着平淡的小日子。平淡,无味吗?不,其实她浸渍着浓浓的诗情画意,回味无穷。‎ 空城,空椅,空牵挂——‎ 与令人艳羡的乡村私享生活相比,一座繁华热闹的大都市,没了那份执着坚守的爱情,这座城市便不再璀璨夺目,而是尽显荒凉苍白。一座空城,一把空椅,曾经的只待回首,再有多少牵挂,也只有一人思之念之。‎ 深夜,一人独处,看书、作画,听心底潺潺的流水声,醉一管萧声,望着窗,望着门,望着墙壁上的钟表,才知晓故事已落下帷幕。静守我心,对生活要充满爱意,对自己要加倍疼惜。我们要认真做好当下的每件事,尽心尽力才无愧于心。‎ 一花一草,皆是一种心情;一场风花,一场雪月,都是一块补丁;一次郁闷,一场喜悦,皆为回首的韵味……‎ 我们何不积极向上过好生活?何不在人生百味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味道?那就请展开双臂、敞开心怀,深情地拥抱每一天,诗情画意自在生活之中,静待我们寻觅。‎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审题要点:第一步,审材料。命题作文中的审题重点放在材料上。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首先明确习作要求,“寻觅诗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恰当运用细节描写。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其次,抓住材料关键词:语文课堂,领略,诗歌,美好,生活, “如诗如画”,夸赞,美好,社会,理想,代名词,人,事。‎ 分析要素关系:此考题是一个完整材料式作文,这则材料非常有逻辑性,解析材料,发现可逐层分析。‎ 语文课堂中,诗歌——有诗意。‎ 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如诗如画”。‎ 社会中——理想—— “诗和远方”。‎ 你的身边——富有诗意的人或事。‎ ‎【立意】(注意不同的角度)‎ 语文课堂中诗歌。‎ 生活中“如诗如画”的美好的事物。‎ 社会中如“诗和远方”一样的理想。‎ 你的身边的富有诗意的人或事。‎ ‎【素材】1、当我走进山水,山林里白云缭绕,雾霭轻浮,立即便能体会“白云回望合”的意境;幽兰含露,翠色欲滴,即使是晴天也能感受到“入云深处亦沾衣”的清爽;泉水跳跃,潭影悠悠,静观就会产生“云子无心水自闲”的闲适;竹枝舞风,新笋含箨,不由产生“归及春风斩钓竿”的隐趣;古木参天,茂叶筛金,细细听来会有“风吹古木晴天雨”的雨声入耳。在山水中寻找诗意,我会产生一种于云下泉边醉卧,或是架一椽草屋,编一蓬小船,终老泉林的想法。于是吟出了“机心留远世,遁意隐尘俗。最羡山中客,一愚万事疏”的诗句。‎ ‎2、当我回到家乡,村外麦苗初秀,村内鸡鸣起伏,恍然走进“雉雊麦苗秀”的诗境;回到街巷,偶有炊烟升起,细嗅“依依墟里烟”的味道;看到乡人春风满面,民居门开墙短,体会“笑指邻家瓜豆熟”的和睦;街上没有霓虹,也少有马达声,享受着“狗吠深巷中”的宁静。从乡村田园寻找诗意,我会渴望着做一个荷锄的农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单纯朴素地与自然对话,于是我吟出了“远离樊笼去,不必隐终南”的诗句。‎ ‎3、当我离家出差,车行在绝尘的铁轨上,窗外麦浪横斜,我体会到了“离恨恰如春草,渐行渐远还生”无边愁绪;夕阳西下,城里人匆匆下班回家,陡然生出“日暮客愁新”的感伤;街上华灯初上,旅馆里孤灯挂壁,感受到了“抱膝灯前影伴身”的孤寂;昂首仰望天涯孤月,想象着“清辉玉臂寒”的妻子也在远方望月。在远方的城市寻找诗意,终于体会到了在交通和通信不发达的古代,游子们的孤独和浓浓的乡愁。于是我吟出“金壁迷华馆,青灯念敝庐”的诗句。‎ ‎4、生活中的草木虫鱼便是咏物诗的题材,园里翠竹蓄势待发,期待它“待到来年春雨后,新稍解箨箭凌云”的爆发;路边梧桐高耸入云,向往着“叶高承宿露,自有凤凰群”的未来;雪中月季傲然开放,赞叹它“雪辱霜欺香不灭,风残雨妒色犹生”的坚韧; 蕊上沾满夜露的木兰花,羡慕它“只沾天上露,不染世间尘”的高洁;池中鱼儿悠游度日,警示自己走出“龙门心不在,涂里度春秋”的生活……‎ ‎5、生活中有太多的小事都包含着诗意。看到儿子高兴地躺在玩具战阵后,想象他是一位“谈笑麾师曲臂枕,平沙醉卧靖三边”的将军;看到同事用针线穿花瓣做手链,于是记录下“阶下荼蘼花落尽,轻拈彩线缀残红”的闺情;年关已近,人们尚未归乡,于是写下“家河频入梦,谁借鼓帆风”的乡情;辞别老家的父母,写下“蹒跚老母寝未成,明日将别夜五更。 当风对月难释恨,子规愁和两三声”的诗句;春天骑自行车春游,发现“信马蹬车随便去, 何须远至觅芳华”的乐趣;有感于学生的高考壮行仪式,高歌“今日高歌临易水,无需擐甲自扬锋”……‎ ‎6、生活中处处都有动人的诗意,等待着我们去探寻,生活这本书,如同唐诗宋词一般厚重,在这本书前,我面临的是永远的开始,我愿意用一生去探寻生活的诗意,永远生活于诗意中。‎ ‎【结构】记叙文可用线形结构。即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在高考考场,要想写出代表高三水平、符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要求的优秀的“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必须至少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有意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表现力,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意蕴。‎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