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2.50 KB
  • 2021-06-02 发布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新闻与传记文本阅读学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新闻与传记文本阅读 学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于明山)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下午共同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国务院共公布了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民间文学类项目为155项,占总数的11.3%,在十大非遗门类中排第5位。文化部共认定了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民间文学类共计77人,占总数的3.88%。民间文学还面临着继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曲艺有127项,曲艺类传承人有151人,仍有40余项曲艺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没有国家级继承人,显示出曲种传承的不均衡和保护传承人的紧迫性。2015年,包括河南坠子国家级传承人刘宗琴、相声国家级传承人常宝霆等20名曲艺类项目国家级传承人离世,更是给非遗传承带来了巨大损失。‎ ‎2015年,北京、上海、山西、山东等8个省市公布了新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其中,传统音乐新增项目共计28项,包含民间音乐23项、宗教音乐3项和人文音乐2项,表明民间音乐仍是传统音乐类名录建设的主体。“申遗热”推动了传统音乐的发展,2009年,有5个传统音乐项目类型同时被选为“世遗”;在前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传统音乐分别入选72项和67项,在十大非遗门类中位居前列。2015年,传统音乐诸多新增赛事尤其是原生态赛事的举办,网络歌坛的迅速发展,观看民歌实景演出以及近几年的民歌民乐进校园等,都显示出传统音乐在全民参与的“后申遗时代”更加欣欣向荣。‎ ‎2015年,我国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工作延续了以往良好的势头。名录建设方面,在历年公布的各级非遗名单中,传统技艺都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2015年各省公布了新的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传统技艺类非遗共136项,约占总数的34%。2015年新增传统技艺项目中,上海和陕西分别占比16%和22%,领先于其他省市。各项传统技艺中,有一部分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如酿酒类、制瓷类非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回避的是,一部分传统技艺因创新设计不足,难以跟上市场的步伐。‎ 随着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2015年中国传统医药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传统医药逐渐被世界认知。2015年,北京、安徽等地公布了省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名单,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达到了43人。尽管传统医药发展势头迅速,但传统医药类项目的新增代表项目和扩展项目数目甚少。‎ ‎(摘自“新民网”,有删改)‎ 材料二:‎ 济南6月8日讯(记者尹延杰) 记者今天从山东省邮政公司了解到,为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邮政定于2016年6月11日发行《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1套2枚,两枚邮票采取连印形式,分别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中心,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用线描的表现形式环绕展示在周围,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整体风格古朴、简洁,主题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昆曲、珠算、剪纸、端午节、古琴。物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长城、福建土楼、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 ‎(选自“大众网”,有删改)‎ 材料三:‎ 文化部社图司巡视员周小璞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确定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一些专家认为,相当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无形或隐形,是人的精神创造,更凸显了对其保护抢救的重要性。它可以暂时没有任何意义,可要可不要,但如果因此而不重视,让其自生自灭,将给人类、国家、民族造成精神和情感上的断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以民间文学、相声为例,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保护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而要与时代同步,否则就有可能失传。‎ B.酿酒类、制瓷类非遗项目因为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因此,如何提高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C.材料二中的纪念邮票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选取的都是文化遗产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体现出鲜明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设计理念。‎ D.材料三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果任其自生自灭,人们可能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 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钱学森,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星 钱学森走了,化作人类文明天空里一颗明亮的星,那熠熠生辉的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 智慧、好学、勤奋、创新,谦逊、自尊、爱国、无畏;既有冲破一切樊篱的创造性思维,又有脚踏实地的理性行动。几乎中华民族的所有优秀品德,在钱学森身上都有突出的体现。‎ 作为当代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在青年求学时就表现出了聪明才智。他和导师冯·卡门一起提出的卡门-钱学森公式,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经典成果。他年纪轻轻就已是世界著名学府教授和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创始人之一,成为当时世界航空航天领域的一流学者。‎ 当新中国出现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开始站立起来时,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使他对民族复兴充满了渴望。面对敌视新中国的势力的百般刁难与迫害,钱学森以中华民族不可冒犯的凛然正气,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报效百废待兴的祖国。‎ ‎“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一位美国高官的话,显示了钱学森的过人才华与危险处境。与号称“金元帝国”和“军事霸主”的美国相比,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显得一穷二白。而长达5年的监视与软禁又是一种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使钱学森充满了蔑视一切威胁的凛然正气。钱学森回国成为催人泪下的现代版苏武归汉。‎ 回到科技落后的祖国,钱学森以坚信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到的民族自信心,在一张白纸上描绘世界航天大国的蓝图。作为中国的“航天之父”,他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气概,从培养科技人才到系统组织实验,处处亲力亲为,一步步化蓝图为现实。‎ 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钱学森为我们民族在多个科学技术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面对巨大的成就与荣誉,钱学森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谦虚作风与淡泊名利的襟怀。他坚持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兼任任何顾问或荣誉顾问;他不同意单位为他建房,不同意报纸刊登颂扬他的文章。钱学森这样说:“我作为一名中国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言语行动之间,一派高风亮节。‎ 作为导师,钱学森诲人不倦。他不但为我国培养出了一大批航空航天领域的栋梁,还亲自给大学生授课,并把自己的稿酬、奖金捐出来给贫困大学生购买学习用品。作为人民的科学家,他始终想着国家和人民。当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和“霍英东杰出奖”时,200万港元奖金的支票还没拿到手,他就已将钱捐给祖国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作为一代科学大师,钱学森的科研领域是广阔的。从研究应用力学、创立工程控制论到提出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从参与研制“两弹一星”到晚年积极建议发展沙产业、草产业、林产业,钱学森始终把自己的科研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直到生命的终点他依然在想着怎样培养祖国未来的创新人才。‎ 钱学森的一生是展现中华民族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一生。钱学森走了,成为光照人类心灵的精神之星。仰望这颗星,每个中华民族的儿女都应该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前进的方向。‎ ‎(有删改)‎ ‎“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文中引用一位美国高官的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钱学森的过人才华,为下文写他回国后的突出贡献做铺垫;突出了钱学森的危险处境,衬托出他排除万难报效祖国的崇高精神。‎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文化,大规模走向世界 陈 原 从今年10月开始,比利时各地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舞台。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典雅的牌楼竖立在市中心广场,茶室茶亭弥漫着浓郁的茶香,各大小展览馆不断展示中国从古至今的艺术精品,各剧院不时演出中国的话剧、戏曲、舞蹈、木偶、皮影、武术等,中国电影在这里上演,莫言、余华、叶延滨等中国著名作家也来到这里访问,一系列有关中国的文化讲座在这里陆续亮相。‎ 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举行!‎ 比利时皇家大剧院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它雄踞布鲁塞尔的最高处,除教堂之外,129米的总高度使它成为欧洲现存最高的古典建筑。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欧洲古典建筑悬挂着巨幅中国山水画,这不能不令人震惊。巨作的作者就是徐龙森,他近年来创作的10幅山水巨作这次都展现在欧洲观众眼前,高十多米,让人感觉恍若置身群山之间。比利时视觉艺术家科恩感慨道:“这些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置身这里的群山之中,我觉得自己似乎无法呼吸。它们让我产生了一种时空的错位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这确实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创作形式。”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汉学家魏查理说:“看到这些画,我的第一感觉是自己仿佛到了四川或者福建。这些画既传统又现代,把它们与这座古老的建筑放在一起显得很和谐。”‎ 徐龙森的画作显示出艺术在中国正在成为一种生活的体验。展示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就是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主旨。这儿已经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概念,从过去文学艺术的小范畴,扩展到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除文学、舞蹈、戏曲、话剧、木偶、杂技、皮影、交响乐、民乐、电影、美术、书法、摄影之外,还有园林、中医、建筑、文物、茶艺、日常生活等,无所不包,可以让欧洲观众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人。‎ 欧洲观众的文化素养很高,他们对文化展览和演出都要求清楚其来龙去脉,追究文化背后的历史和生活。因此,讲座和研讨会也是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化专家的大量讲解,让欧洲观众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并与中国文学家、艺术家互动,沟通双方的感情,弥补文化方面的差异。已经举办过的讲座和研讨会,总是座无虚席,发言、提问踊跃,问题很详细,表现出听众对中国社会生活的热情。‎ 在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中,中国与比利时的文化对话特别引人关注,对话的表现方式是将中国艺术与比利时艺术同台展出,或者联合演出。从这些对话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文化背后的生命状态。“事物状态——中比当代艺术交流展”选择了中国艺术家26位,比利时艺术家24位。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看后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实在令人赞叹。‎ 文化部外联局局长董俊新说,从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到这次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都是双方共同举办的,这样的形式比中国主办更具影响力,可以深入所在国的社会,在主流剧院和展览馆进行。这些文化活动,不但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全面地推向世界,而且也注重介绍中国的当代文化创造,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 除了重大的艺术节外,目前中国在世界各地已经建立的7个文化中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文化中心,展示中国文化是一种常态。中国文化大规模走出去正在成为现实!‎ 今天的比利时,在机场,你会听见一声轻轻的中国话问候;在咖啡馆,或许服务员会向你要一元中国“小费”留作纪念;在巧克力店,人们可能会询问你来自何方,当听见北京时,你会听见一句惊呼:啊,奥林匹克!这就是今天的比利时,中国文化在这里落地开花。‎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我国为什么要在世界各地举办文化活动?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①在世界各地举办文化活动,不但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全面地推向世界,而且还能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当代文化,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让世界全方位了解中国。②另外,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能够在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不断融合的潮流下,增进国际间交流,推动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乃至促进综合国力的提升。‎ ‎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定义: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即为老龄化社会。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3亿,占人口比例的16.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003万,占人口比重的10.8%。2020年以后,随着计划生育一代普遍进入老年期,全国老年人口平均子女数将下降到2个以下。‎ ‎【注】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总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越大,表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越多。老年人口抚养比则相对更为直接地度量了劳动力的养老负担,人口老龄化的结果将直接导致老年人口抚养比的不断提高。‎ ‎(资料来源于中商产业研究院)‎ 材料二:‎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但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 机构养老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满足众多老年人群需要。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约有100家。这些养老机构可以分为三类:国家创办的国营养老机构,乡镇、社区、村、街道办的集体所有养老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所创办的民办养老机构。在这些机构中,进入公立养老院的难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养老院的入住率常年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队等候入住,城八区的公立养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而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张,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多老人趋向于公立养老院,是出于对“国字头”的传统信任感。‎ 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但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匮乏,水准参差不齐,填补不了现有需求的缺口。‎ ‎(摘编自《2017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前景、规模及发展趋势预测》)‎ 材料三:‎ 现有养老服务机制大多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前提下却不能达到高效率养老。NEC(中国)日前宣布中国首个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统正式运行,生活在北京昌平区汇晨老年公寓的700多位老人,将首先体验到智能的养老服务。NEC向汇晨养老机构提供的智能养老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了NEC的平板电脑、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其中平板电脑设备广泛运用到老年公寓的各个管理层面,并为老年人提供增值服务。通过平板电脑,即可进行订餐、预约服务等。医护人员还可以利用平板电脑通过无线网络将老人病历信息、病程医嘱、病情观察信息等,在房间的床头集中汇总展示,实现移动的医护保健。目前,整个系统运行正常。‎ ‎(信息来源于网络)‎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2011~2017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不断攀升,说明其所占总人口比重也在连续上升。‎ B.截至2016年底,我国无论是60岁以上人口占比还是65岁以上人口占比都远远超过定义比例,中国已大踏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C.2020年以后,随着计划生育一代普遍进入老年期,社会养老负担也将不断增加。‎ D.2011~2017年,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不断攀升,意味着我国劳动力的抚养负担逐渐加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将导致老龄人口抚养比不断提高,老龄人口抚养比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B.机构养老因不能满足众多老年人群的需要,将逐步被其他养老模式取代。‎ C.北京民办养老院的平均入住率只有2/3,是因为这些养老院没有公立养老院好。‎ D.想在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只要足不出户就一定能享受到家务服务和亲情服务。‎ E.智能养老信息系统将有助养老服务机构提高效率,节省人力、物力。‎ ‎3.结合材料,请概述如何解决养老中出现的问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二字师”杨杏佛 赵象辉 杨杏佛一生追随孙中山。1912年1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杨随即到南京任总统秘书处收发组组长。孙中山辞职后,他远赴美国留学。回国后又南下广州,任孙中山的秘书。‎ 杨杏佛的革命之心如此坚决,以至于在东南大学任教时,他的执着也影响到了不少学子。有一次,他来到上海商科大学(东南大学设在上海的商学院)授课。杨杏佛喜欢在课后留半小时的讨论时间,此间渐渐注意到有个学生发言特别积极。‎ 这个学生就是曹立瀛,在同学中年纪最小,却好学上进,成绩优异。杨杏佛不免对这个家境贫寒却聪明勤奋的青年生出了几许怜爱惜才之情。有一次,他对曹立瀛说:“听说你家境不丰,经济拮据,卖文为生,你不必瞒我,我可以帮助你。”‎ 于是,曹立瀛成了杨家的常客。‎ ‎1925年5月30日,曹立瀛兴高采烈地出门,想用稿费为自己买一双皮鞋,却在先施公司门口目睹了一场血的洗礼——“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次日,上海学联成立。曹立瀛代表上海商科大学,被选为上海学联委员会委员。于是,一个平日一心做学问,偶尔写写诗文,连报纸也很少看的学生,变成了一个热血沸腾的爱国青年。‎ 一心投入爱国运动的曹立瀛有时也担心影响到最后一年的大学学业,于是便向他最信任的杨先生请教。‎ 两人对坐,杨杏佛认真听了曹立瀛的陈述后,陷入了沉思。他左手甩在椅子后面,右手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地敲打着,考虑了一会儿,杨杏佛猛地用手朝曹立瀛一指,说了一个字:“动!”‎ 于是,曹立瀛便义无反顾地投入五卅运动。就这样,一个“动”字为一个立志从商的青年人指出了另一个方向。事实上,当时的杨杏佛自己也经历了一场“异动”,因为他经常与共产党人恽代英接触,还利用业余时间到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讲课,因而遭东南大学校方忌恨,被迫离校,奔赴广州,做了孙中山的秘书,并于1924年11月随孙中山北上。‎ 令人感慨的是,此后没几年,曹立瀛也走上了恩师的这条革命道路。经杨杏佛和叶楚伧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南下广州参加北伐军。‎ 转眼到了1929年。此时杨杏佛已然认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他因接济和营救革命者而被国民党当局撤职。而识人尚浅的曹立瀛却还在国民党南京特别市党部做着他的“革命梦”。当时年仅二十四岁的他年少得志,已经担任党部常委,日后完全可以在政界大显身手。‎ 幸而一心以杨杏佛为楷模的曹立瀛在学业上继续钻研,考取了公费赴美留学的资格。于是,从政还是求学,成了摆在这个年轻人眼前的一道难题。这当口,他又想到了恩师杨杏佛,前去请教。‎ 接着,多年前的一幕情景重现。‎ 杨杏佛认真听了曹立瀛的陈述后,考虑了一会儿,猛地用手朝曹立瀛一指,这次他说的是个“去”字。‎ 就这样,杨杏佛的一个“去”字再次改写了曹立瀛的命运。曹立瀛辞职后远赴芝加哥大学求学,后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学成后他毅然回来报效祖国,上世纪50年代进入上海财经大学执教直到去世。恩师的一个字,成就了学贯中西的经济学家曹立瀛。‎ 据说曹立瀛在美国听说杨杏佛被设伏特务枪杀于上海亚尔培路时,不胜哀伤。他替这位坚决果敢的“二字师”扼腕叹道:“国失栋梁,我失良师!”‎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紧紧围绕“杨杏佛一生追随孙中山”一句选择材料,通过概述杨杏佛的工作变化来表现其为革命献身的精神。‎ B.从杨杏佛发现发言积极的学生到关心、指导青年人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杨杏佛是一位关爱学生、学术至上的老师,体现出他对学生真正的、无私的爱。‎ C.“五卅惨案”对曹立瀛的影响很大,从此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但毕竟他很年轻,在关键的时候通过求教老师,毅然参加了北伐,更加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D.文章语言平实,主要围绕杨杏佛引导曹立瀛的人生方向行文,通过曹立瀛的变化来衬托杨杏佛指导的重要性,两个重要情节都围绕题目中的“二字师”表述。‎ E.文章最后一段表现了曹立瀛听到杨杏佛被枪杀的悲伤之情,其中“扼腕”表示伤痛至深,“据说”表明这件事情没有经过作者的证实,体现了文章的严谨性。‎ ‎2.请简要概括曹立瀛的形象特征。‎ ‎3.请简要分析文章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表现杨杏佛这个人物。‎ ‎4.你认为文章用比较多的篇幅描写曹立瀛合适吗?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一 ‎1.A ‎【解析】A项,“2011~2017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不断攀升”不能说明“其所占总人口比重也在连续上升”,因为总人口也在增加。‎ ‎2.AE ‎3.①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②提高养老效率,如积极推进信息化(智能)养老。‎ ‎【解析】相关信息在材料二和材料三,具体有“机构养老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匮乏,水准参差不齐,填补不了现有需求的缺口”“现有养老服务机制大多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前提下却不能达到高效率养老。NEC(中国)日前宣布中国首个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统正式运行”。‎ 二 ‎1.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 ‎【解析】A项,“表现其为革命献身的精神”表述失当,体现的主要是杨杏佛的革命立场。B项,从杨杏佛指导曹立瀛参加革命一事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学术至上”的老师。C项,文中并未表明曹立瀛参加北伐是在关键的时候求教老师的结果。‎ ‎2.①好学上进,少年得志。②虽经济拮据,却自强不息。③热爱国家,积极参加革命。④听从恩师教诲,关键时刻敢于求变。⑤学贯中西,以学报国。‎ ‎【解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要注意把握文章中对人物进行品评的语言,比如文中说曹立瀛“发言特别积极”“好学上进”“义无反顾地投入五卅运动”“毅然回来报效祖国”等;此外还要注意分析与人物相关的事件。‎ ‎3.①语言描写。文章通过杨杏佛的语言表现他对曹立瀛的关照以及对曹立瀛人生方向的指引。②动作描写。在给曹立瀛指明道路时,作者使用了动作描写,“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地敲打”表现杨杏佛思考得深入,“猛地用手朝曹立瀛一指”表现杨杏佛的坚定。③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文章既有对杨杏佛的正面描写,同时又通过曹立瀛的成长反映杨杏佛对学生的影响。‎ ‎4.示例一:合适。①标题是“‘二字师’杨杏佛”,所以要用一些笔墨介绍与此有关的情节。②曹立瀛是“二字师”教导的对象,文章正是通过描写曹立瀛的困惑等表现杨杏佛的教导的重要性。③描写曹立瀛根据老师的教导做事取得成功来表现杨杏佛教导的正确性。‎ 示例二:不合适。①标题是“‘二字师’杨杏佛”,重点对象应该是杨杏佛,所以不应该过多描写曹立瀛这个人。②曹立瀛遇到的困惑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简略描述即可,没有必要详细描写。③对曹立瀛根据老师的指导选择道路有所成就等可以简写,因为文章重点在于表现杨杏佛而不是曹立瀛。‎ ‎【解析】作答此题时,要注意文本描写的主要内容,分析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文章主要通过杨杏佛给曹立瀛指明道路来塑造传主杨杏佛的形象,与曹立瀛有关的内容较多。如认为合适,可以从描写曹立瀛的成长对反映传主形象的作用入手分析;如认为不合适,可以从详略处理的角度分析。‎ ‎ ‎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 ‎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