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00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半个世纪以前,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同样还是在这本书中,费老也告诉我们,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们生于斯长于斯,共同经营着家庭事业。虽然还有天下与国家等关系的存在,但它们在客观上离自己太遥远。大多数人都过着守望相助的生活。
差序格局概念的提出,实现了我们从理论上来认识乡土中国之可能,其解释力之强大
已成为中国社会学的一个经典概念。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林林总总的理论
和概念都是西方学术的舶来品。他们给我们输入什么理论、概念和方法,我们就用什么理
论、概念和方法;他们建立了什么新的学派,我们就赶紧学习并介绍什么学派。正是在这层意义上,差序格局的提出显现了它的重要地位,为中国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范例和理论方向。遗憾的是,这个概念一花独放了60多年,没有呼应,没有发展。
当中国学术界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中国社会的理论模式之时,代表着中国传统精华
的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由于我们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以套用,造成经验描述性、总结性成果大量涌现,理论创新鲜见。仅就农民城乡流动问题而言,即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城乡二元结构”、“新生代农民工”等话语主题。总之,有关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研究所显现的特点一直是经验研究不少,而理论概括不足,直至我们在2011年第1期《读书》上读到吴重庆先生写的《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才使得我们有机会看到理论苗头的出现。此文努力想回答的问题是,今日中国农村究竟是什么特征的社会,现代中国农村的社会运行逻辑是什么。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作者首先回到费老的《乡土中国》里,对熟人社会的行动特点进
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总结:舆论压人;“面子”有价;“社会资本”
可积累。尽管我们还可能从其他一些方面来概括中国农村社会的特点,但这三个方面基本上覆盖了传统中国人生活的三个要素:伦理道德;人情面子;关系运作以及三者叠加起来的权威控制与管理。有关这三个方面,曾有学者分别尝试过学理性的探讨,并有不少成果问世。但作者的问题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人口大量外流,中国农村越来越空心化,我们所熟知的乡土中国现在怎么样了?借助于作者的实际考察,他发现,目前走出农村外出打工的人主要是农村家庭里面的主事人。他们原本是家庭里的顶梁柱,干农活的主力,社区活动的参与者及利益纠纷的当事人,如果这些人外出,长年不在家,那么农村的主体就没有了。农村主体的缺失带来的是乡村伦理道德、人情面子及关系运行方面的变异。于是上述熟人社会的行动特点变成了:舆论失灵;“面子”贬值;社会资本流散等。也就等于说上述中国人生活的三个要素的功能退化了。但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是称之为熟人社会呢?因为外出打工者的根还在那里,他们会周期性地回到家乡,并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重新激活道德、面子和关系等的运作,算一个总账。
(摘编自《光明日报》《乡土中国的变迁》作者:翟学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社会是无视天下与国家等关系的熟人社会,大多数人都过着守望相助的生活。
B.除差序格局概念以外,60多年来,中国社会学使用的概念都是西方学术的舶来品。
C.差序格局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范例和理论方向。
D.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的深刻的社会变迁,导致我们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以套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门见山,在第一段就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的中心论点。
B.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有对当下理论缺失的归纳,更有对理论创新的剖析。
C.文章引述农民城乡流动问题,旨在论证农村社会问题研究理论概括不足的观点。
D.文章末段以“熟人社会”为基础着重论证了“无主体熟人社会”的成因与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舆论压人、“面子”有价、“社会资本”可积累是吴先生对《乡土中国》熟人社会
的行动特点的总结。
B.吴重庆先生把研究的问题聚焦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农村人口大量外流越
来越空心化后,乡土中国的未来走向。
C.家庭里的顶梁柱、干农活的主力等这些农村主体的缺失带来的是乡村伦理道德、人
情面子及关系运行方面的变异。
D.因为打工者会周期性地回到家乡,并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重新激活道德、面子和关系
等的运作,我们还是称之为熟人社会。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生命诞生以来,从原核到真核,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简单与复杂并存,繁盛与灭绝交替,走向了一篇篇跌宕起伏的演化乐章,其间洋溢着生命诞生与繁盛的欢颂,伴随着物种灭绝与衰落的悲怆。”
这是钟扬为2016年刚刚竣工的上海市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自博馆”)参与写作的500多块图文展板之一,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采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
如果说,“采种子”是钟扬的“主业”,那么科普则是他最爱的“副业”。
在自博馆建设期间,该馆图文项目负责人之一,自博馆研究设计院展览设计部主任鲍其泂为寻找图文写作顾问“操碎了心”。因为学科跨度大、文字要求高,她先后联系的几家高校都因这个项目难度太大而婉拒。
鲍其泂知道钟扬太忙了,因此想拜托他帮忙牵线或引荐一些专家。令她没想到的是,钟扬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没什么回报、时间紧的“烫手山芋”。
“我们会毫不客气地把最难的部分留给他。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每次听说钟老师从西藏回上海了,我们都会立刻和他预约时间,他总是爽快答应。”鲍其泂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从2001年起开始和上海科技馆合作,他使用过很多身份,有时是评审专家,有时是科学顾问,有时是科普活动主讲人,有时是标本捐赠人,有时甚至是供应商。他时不时会出现在科技馆或者自然博物馆的各个角落,每一次,都带着特定的任务过来。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赵佳媛是钟扬的学生,她见证了导师这些年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2003年~2017年,钟扬共撰写、翻译、审校了10本科普著作,其中不乏《大流感》这样的“网红书”。“《大流感》这本书,内容包罗万象,语言风格多变,钟老师对推敲文字乐在其中,他会忽然在吃饭时得意洋洋告诉大家他的译法,当然偶尔会被我们反驳,他也会欣然接受。”赵佳媛回忆。
对中小学生来说,钟扬可以称作“科学队长”了。他连续7年多次为全国中小学生义务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任学校科学顾问。来自上海实验中学的朱薪宇就深受他的感染。
“当时去听教授讲座,一下子就被钟教授生动的演讲吸引住了,从此我就成了教授年龄最小的学生,并开始跟随他学习科学……听他的课,你永远都不会感到无聊,在钟老师的指引下我慢慢爱上了科学。”朱薪宇说。
“做科学传播是件好事情,我当然支持啊!”在钟扬的鼓励下,朱薪宇和同学们在学校开设了“学与做科学社”。另外,钟扬还帮这个社团撰写舞台剧脚本,并利用零碎时间帮助同学们排练。
钟扬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精力做科普?赵佳媛认为,与其说科普,不如简单地说是他愿意教人。
“钟老师对‘批判性思维’念念不忘。他觉得对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乃至思维教育非常重要,他还想着要把大学专业教材改成适合小朋友的音频故事,想着要为孩子们写一本科学故事书,想着去中学给科学社的孩子们上课,还想着开设更系统化的科学营……”赵佳媛说。
材料二
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上,主持人问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活动的袁隆平是不是也做梦,梦见过什么?
袁隆平尽管是一位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凡人,当然要做梦。他高兴地回答: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过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
1986年,袁隆平在总结国内外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新材料,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在他的著名论文《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中,科学地将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为主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优势利用,再到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若将杂交稻强优组合的优势固定下来,就可以免除年年制种,成为一系法杂交稻。
作为世界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并把这些缺点概括为“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他组织助手和同行,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解决。他主持的“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课题通过了国家“863”计划论证,正式立项开展研究,袁隆平担任了国家“863-101-01”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两系杂交稻基本研究成功,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科技新闻,并列为榜首。
1997年,袁隆平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重要论文。1998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18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上和9月在埃及开罗召开的第19届国际水稻会议上,袁隆平发言:由于采取了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有机结合的技术路线,中国在培育超级稻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经过中国许多科学家10多年的协作研究,目前技术上的难题已基本解决。袁隆平预计,亚种间超级杂交稻将在近几年内应用于生产,并将在下世纪初大面积生产中发挥巨大的增产作用。
美国学者唐·帕尔伯格在他《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袁隆平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袁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1998年,经权威的资产评估所评估,“袁隆平品牌”无形资产价值1000亿元。在各国水稻科研工作者心目中,位于长沙马坡岭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麦加”那样的圣地。
近十几年来,杂交水稻不断走向世界,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种推广,这项技术是我国转让给美国的第一项农业科技专利。
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的兴起。
4.下列对材料一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直接引用了钟扬的一段细腻而又富有文采的文字,目的是表现他渊博的学识和乐于奉献的一面。
B.对设计部主任的求助,钟扬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没回报、时间紧的“烫手山芋”,是源于他对科普的热心。
C.从2001年起开始和上海科技馆合作,钟扬使用过很多身份,可以看出他科普工作的繁忙。
D.对学生来说,钟扬连续多次为全国的中小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可以称作“科学队长”了。
5.下列关于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若将杂交稻强优组合的优势固定下来,就可以免除年年制种,成为一系法杂交稻”,袁隆平认为杂交水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要年年制种,不利于推广。
B.“经过中国许多科学家10多年的协作研究,目前技术上的难题已基本解决”,这句话强调“许多科学家10多年的协作研究”,突出集体力量,表现了袁隆平的优秀品格。
C.袁隆平在第18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上和第19届国际水稻会议上的发言预计,亚种间超级杂交稻将在下世纪初大面积生产中发挥巨大的增产作用。
D.“袁隆平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高达1000亿元,在各国农民和水稻科研工作者心目中,长沙马坡岭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麦加”那样的圣地。
6.结合材料一,概括钟扬在科普方面做了哪些工作?(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告 别 语
铁 凝
这是二楼闲置的一间客房,窗子朝北,窗外是邻居的前院。朱丽每次来舅舅家,都住这间。
前几次,朱丽没怎么留意这个房间。她常常一大早就出门购物,客房只是她睡觉和存放购物收获之处,每次离开时,壁橱里都堆着一些被她遗弃的装衣服的纸袋子。北京的舅舅对朱丽很疼爱,总是给她一些钱买东西。但在她眼里,舅舅是个趣味狭窄的人,舅舅的房子太大,舅舅的语汇太少。
朱丽留意起客房,是这次为逃婚而来舅舅家之后。携了这样的事情来投亲,朱丽沮丧又难为情,哪儿都不去,关了手机,也不见人,整天在客房躺着。
一日,喧闹的声音从窗外的院子传来,异常清晰。二楼的这间客房,似乎格外便于收集声音。从前她怎么没有发现?
像是主人出来送客,一些男人、女人的寒暄,还有主人对孩子的提醒:“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之后是短促的安静,大人们都在等候这位“小宝”的“再见”,可是,迟迟没有听见孩子发出的告别之声。
一连许多天,邻居的院子总是很热闹。那句她已经熟悉了的提醒句源源不断飘进窗口:“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或者“小宝,和爷爷、奶奶说再见!”然后照例是短暂的安静。她看见的小宝,要么听而不闻地摆弄一辆遥控越野吉普车,要么跑向草坪,爬上那只摇椅摇着自己……
朱丽一边觉得这小宝不懂礼貌,一边感叹做个孩子也挺不容易,非得随着父母对那些他根本不认识的大人说“再见”
。她由小宝想到自己,和自己那场没结成的婚。在婚礼上,朱丽突然看见特地打扮一新的母亲下眼眶似有瘀血。她紧盯住母亲,在心里说服自己那不过是岁月累积起来的错觉,父亲和母亲早已离婚,怎会再殴打母亲呢?可她还是不顾一切地跑了,就像逃离一场她以为会到来的如母亲般的命运,连个“再见”也没对大家说,连个招呼也没跟与自己相恋多年、对自己关怀备至的新郎打。
每次想到这里,朱丽就赶紧打断思路,好像若不打断,她已知的各种谴责便立刻潮水般向她涌来。她对付不了这些,如同她不能担当一场婚礼。
初夏过去,暑天袭来。
一个下午,朱丽迷迷糊糊之中,窗外的声音再一次飘进房间。她又听见早已熟悉的提示:“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小宝,和露露说再见!”
朱丽继续迷糊,兼听那必然到来的短促的安静。她果然“听”见了那短促的安静,之后是主人、客人寒暄着告别,杂以孩子们稚嫩的嘁嘁喳喳。接着她耳边突然响起一声清脆的童音:“再见!”那童音分明是小宝的。
这是个宝贵的时刻,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
“再见!”小宝说。
“再见!”另一个童音呼应着。
朱丽迅速从床上爬起来赶往窗口,像是怕错过什么,又以为是听错了什么。她看见门廊下站着小宝和家中大人,另外一对男女,正领着一个身穿印花连衣裙的小女孩往院子门口走。
这前所未有的“再见”之声原来是两个孩子之间的道别,与他人的引导无关。
“再见!”小宝放大了声音,有点扯着嗓子。
“再见!”露露站住不走了,也有点扯着嗓子。
“再——见!”小宝拖着长声跺起脚来,仿佛对“再见”这个词不依不饶。
“再——见!”露露也拖起长声,像是要迈步跑向小宝。两人无休无止地“再见”起来,好似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小宝更激烈地踩着脚,弯下腰,拼尽全力高喊着“再见,再见,……”他顽强地、势不可当地向露露表达着再见的意愿。到后来,憋红了小脸,捯着气,以至于那“再见”声变得哆哆嗦嗦,听上去就像是“再哎哎哎哎见!再哎哎哎哎见!”
这实在不像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那像是欢欣和绝望情绪的一种混合,激烈而壮观。像冰河在春日太阳的照耀下突然融化,“嘎啦啦”地迸裂着自己,撕开着自己。叫人觉着,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当小宝和露露那么急赤白脸地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他们的生命。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
她站在房间的穿衣镜前看自己,脸色苍白,缺少血色的嘴唇含混地嚅动了几下,仿佛在练习一个忘却已久的老词。她发现,自己对“再见”这个词从来都是漠然的,不管对一座房子,还是对一个亲人。一种对自己的陌生的疑惧陡然从心中升腾起来,她环顾这房间,伴着窗外那声声不断的“再哎哎哎哎见”,琢磨着,现在最该做的,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客房”,既是故事发生的环境,也是“朱丽”和“小宝”两条叙述线索的交汇点。对“客房”的描写,不仅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也使小说结构更加紧凑。
B.小宝告别露露时的热情与告别大人时的漠然构成对比,那此起彼伏的“再见”声,表现出小宝因露露要走挽留不住而感到绝望。
C.“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生动写出了小宝那一声“再见”的难得和宝贵;而“迅速”“赶往”等词语,形象表现了朱丽第一次听到小宝说“再见”时的意外。
D.大人要小宝与他不认识的人说“再见”,小宝不愿合作,这说明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8.朱丽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9.小说以“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结尾,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太祖将迎天子。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后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吕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十三年春,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郡界肃然/
B.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郡界肃然/
C.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郡界肃然/
D.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郡/界肃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除:本义指“宫殿的台阶”。引申为“除去(官职)”,“除拜”“除授”“除书”等词语中的“除”都是此意。
B.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是察举制 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
C.乡里:周制,王及诸侯国的国都郊内置乡,民众聚居之处曰里。因以“乡里”泛指乡民聚居的基层单位。
D.盟主:也称“掌盟”,是古代诸侯会盟的领袖或主持者,泛指同盟领袖或倡导者。比喻主要事物的主宰者。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 表:(名词活用为动词)上表
B.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间:空闲里(此处作状语)
C.太祖行奋武将军 行:以……行事;履行(职责)
D.及吕布破,谌生得 生:活活地(此处作状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2)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咏 风
李世民
萧条起关塞,摇飏①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劳歌大风曲②,威加四海清。
【注释】:①飏,[yáng],同“扬”,飞扬,飘扬。②“大风曲”即《大风歌》。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击败反叛的淮南王黥布)班师回京,回归途中,经过沛县,他邀集家乡旧友和父老兄弟饮酒,席间由120人歌唱助兴。在宴席上他百感交集,即兴唱起这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首句写风从关塞刮起,“萧条”二点明风起自西北,风的气势迅疾万物萧索。
B.颔联写风的吹动使树木上花的色彩也纷乱不清,使山谷中鸟的啼叫声也隐约难辨。
C.三四两句写大风吹得“花乱彩”“鸟分声”,在表达上绘声绘色,极为逼真生动。
D.五六两句由高到低通过对比刻画出浮云的散去、水波的泛起两种景物的运动变化。
15. 结尾点明题意,由风而联想到刘邦所唱的《大风歌》,同样是写风,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需要美酒的诗句是“ ?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词句是“ ,
”。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
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盏 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还刷新着人类文明的边疆,扩充着社会的审美。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 ,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 ”,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 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枯 细枝末节 闭塞眼睛捉麻雀 高树
B.孤 雕虫小技 躲进小楼成一统 倡导
C.枯 雕虫小技 闭塞眼睛捉麻雀 高树
D.孤 细枝末节 躲进小楼成一统 倡导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B.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
C.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
D.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更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
B.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扩充着人类的文明
C.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
D.更刷新着人类文明的边疆,扩充着社会的审美追求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在安全性及保密性上, 。近日,有消息指出,俄罗斯在叙利亚战场使用了强电波干扰技术,阻挠叙利亚叛军的无人机攻击,并因此导致以色列、土耳其等国民用GPS导航信号丢失。 ,主要是传统的加密方式是通过数学原理,编译复杂的编码来加密的,但很容易被破解;而量子技术极大地改变了这个现状。技术方面,早在2017年我国就成功的在相距1200公里的2个地点接收到从卫星发出的光子;2018年实现在欧洲和中国之间共享基于量子密码的信息。同时我国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构建了2000公里的量子通讯网络。在今年召开的ISO工作组会议上,由中国科学家制定量子密码基准方案的提案得以高票通过,即由中国来制定量子技术的标准。可以说, 。
21.阅读下面的材料,用四个短语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不超过20个字。(5分)
瑞士手表誉满天下,畅销世界,堪称经典,这得益于瑞士制表工匠具有的“工匠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工匠有着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职业敬畏态度。在生产中,他们极度关注工作细节:严格依照操作流程,认真完成每一道生产工序,对每一个零件、每一个产品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在工作中,他们不断追求产品的完美和极致。在中国制造升级换代之时,我们也应该大力弘扬这种工匠精神,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奋斗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是为实现目标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挫折。因此,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
奋斗要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勇气,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气,要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正气,还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骨气。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就要靠奋斗谱写青春之人生,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因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请以“奋斗的青春,真美!”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你的青春故事,记录你的奋斗历程,表达你对成长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B【解析】A项“无视天下与国家等关系”错,“无视”是主观上的忽视,原文只是说它们“在客观上离自己太遥远”。C项“为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错,“社会科学”是“社会学”的上位概念,二者有包含关系,不可等同。D项,强加因果。“深刻的社会变迁”与“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以套用”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2.A【解析】“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况且也不是开门见山提出来的。
3.B【解析】“乡土中国的未来走向”错误,原文吴先生是要研究“我们所熟知的乡土
中国现在怎么样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 A(曲解文意,“目的是表现他渊博的学识和乐于奉献的一面”错,从第二段的内容来看,这一段的引用目的是表现他乐于推敲文字的一面。)
5. D( “在各国农民和水稻科研工作者心目中”错误,范围扩大。根据原文,应该是“在各国水稻科研工作者心目中”。故选D。)
6.①义务为上海自博馆撰写图文展板文字;②以多重身份和上海科技馆合作;③钟扬共撰写、翻译、审校了10本科普著作,其中不乏《大流感》这样的畅销书;④义务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⑤任学校科学顾问,鼓励帮助学生创建科普社团,进行科普宣传。(每个要点1分,答全所有要点可得6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 选D(解析: “说明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理解错误。)
8.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事)。对房子、亲人都很少说“再见”,凡事只顾及自身感受,不考虑他人;离开舅舅家时还将一些装衣服的纸袋子遗弃在壁橱里;爱乱花钱,每次到舅舅家后,都大量购物。②消极逃避,不负责任。走不出父母失败的婚姻给自己带来的阴影,害怕遭逢母亲般的命运,拒婚逃婚,关闭手机,对母亲、新郎、亲朋都是极不负责任的。③能自我反省。为逃婚行为而心怀愧疚;能从“小宝”不愿与客人告别到主动与客人告别的偶然变化中自我反省,琢磨着要打开手机。④爱面子。逃婚来到舅舅家后,感到难为情,哪儿也不去。⑤容易冲动,不冷静。婚礼上,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就不顾一切地逃跑了。(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的3个即可)
9.①含蓄地写出朱丽的醒悟,完成人物形象的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与上文“关了手机”遥相呼应,并照应“
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使情节完整、合理。③结尾表明朱丽在两个孩子的启发下,对于怎样对待他人、怎样与人交流有了新的认识,暗示了小说主题。④小说戛然而止,把朱丽将要做什么事,留给读者去想象和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的3个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B(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郡界肃然。)
11.A “除”,除去旧职以任新职,即授予(官职)。故选A。
12.B.间:暗地里,偷偷地(此处作状语)。
13.参考译文:
(1)天下将要大乱(出现动乱的局面),不是闻名于世(没有治国之才)的人是不能拯救天下(拯救国家,或:挽救局势)的,能使天下(国家)安定的,大概只有您(就是你)了!(“命世之才”“济”“安”“其”各1分,句意顺畅1分)
(2)毕谌顿首(向太祖表明自己)没有二心,太祖赞赏他,并为他流下眼泪。可(太祖)离开后,毕谌就逃还了(东平)。(“向太祖表明自己”“嘉”“既”“太祖”“遂”各1分。两处省略部分每处1分,必须补充完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D(颈联诗人写云、水,风吹着云,吹散了丝绸一般轻飘的浮云;风掠过水面,荡起了涟涟水波,二者并不是通过对比相互映衬。故选D。)
15.本诗以“风”为叙事主体,借风横扫六合的猎猎声威抒发了作者像风一样席卷天下、威服四海的情怀,表露了王者一统天下的雄心。(2分)《大风歌》则以大风起兴,兴中带比,尾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道出刘邦长治久安的抱负及求贤若渴的忧虑,既是希冀,又有疑问。(2分)整首诗,刘邦唱得踌躇满志而又悲愤交加,让人深刻感悟到他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矛盾心情。(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2)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B(枯:表示枯干意,不合语境,可以排除A、C两项。孤:表示孤单一人,与语
境相合。雕虫小技:比喻微小的技能,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符合语境要求;
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不合语境,可以排除D项。闭塞眼
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躲进小楼成一统:这里指的是离群索居的自我封闭的状态,
符合语境要求。高树:高高的树立,口语词,不合语体要求。倡导:倡言和引导,书面语
体,切合题意要求。)
18. D(A项和B项加上“绝非易事”使表达游离 “工匠精神”内涵的主旨意图,因
此这两项可以排除;C项去掉“又”字弱化了过渡作用,由此可以排除。D项可以更清晰更明确的发挥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有关工匠精神的论述更深入一层,由技术到精神境界,由可见的到无形的。故选D项。)
19. C(这句话提出匠人的贡献和价值,通过递进关联词将工匠的价值上升到社会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高度。A项语序颠倒,因此可以排除;B项宾语成分“追求”和“边疆”残缺,可以排除。D项“刷新”与“边疆”,“扩充”与“追求”搭配不当。故选C项。)
20. ①量子技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②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 ③我国已在量子领域远超欧美日等国家
21.①技艺精湛;②敬畏职业;③关注细节;④追求完美(极致)。
四、写作(60分)
22.参照2019年全国一卷作文评分标准执行。
参考译文:
魏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汉代相国曹参的后代。太祖(曹操)年少时候机智警觉,有谋略,然而凭借勇力扶助弱小、帮助他人,放纵自己、不受约束,不从事正当的职业,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乔玄对太祖说:“天下将要大乱(出现动乱的局面),不是闻名于世(没有治国之才)的人是不能拯救天下(拯救国家,或:挽救局势)的,能使天下(国家)安定的,大概只有您(就是你)了!” 二十岁的时候通过察举孝廉被推荐为郎(帝王侍从官的统称),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又升迁为顿丘县令,被皇帝征召授予为议郎。
光和年末,黄巾军起事。太祖被授予骑都尉一职,讨伐颍川的反贼。后来又升迁为济南相,济南境内有十多个县,县官们大多迎合附和君主的内外亲族,贪赃受贿,行为卑污,名声败坏,于是太祖上奏朝廷免去其中八个县的县官,郡县之内都很恭敬。过了较长的时间,征召太祖为东郡太守;太祖没有前去就职,称病回到家乡。
金城边章、韩遂刺杀了刺史太守后,发动叛乱,统率十多万人马,天下不安宁了。朝廷征召太祖为典军校尉。正赶上汉灵帝驾崩,太子继承皇位,太后上朝处理政务。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计划除掉宦官,太后不听建议,何进于是召见董卓,想要以此威胁太后。董卓到了之后就废黜皇帝为弘农王,而后推立汉献帝即位,于是京城出现大乱。董卓上表举荐太祖为骁骑校尉,想要跟他商计事情。太祖却改名换姓,暗中向东回归故里。
初平元年春天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一个时间一同起兵,军队各有数万人,推举袁绍为义兵盟主。太祖以奋武将军职位行事。
建安元年春天正月,太祖军队到了武平,太祖将要迎接天子。汝南、颍川的黄巾军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人,各自率领数万人马,当初响应袁术,后来又依附了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伐并打败了他们,杀死了刘辟、黄邵等,何仪和他的手下也都投降了。天子封太祖为建德将军,升迁为镇东将军,封为费亭侯。天子授予太祖节钺,总领尚书省的事物,后来授予太祖大将军,封为武平侯。
当初,太祖担任兖州牧,任命东平的毕谌为别驾从事。张邈发动叛乱后,张邈劫持了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太祖打算拜别遣还毕谌,说:“您的老母亲在张邈那儿,您可以离去。”毕谌顿首向太祖表明自己没有二心,太祖赞赏他,并为他流下眼泪。可太祖离开后,毕谌就逃还了东平。等到吕布被打败,毕谌被太祖军队生擒了。大家都为毕谌担忧,太祖曹操说:“这个人能对他的亲人孝顺,怎会不对君主忠诚呢!这正是我所需求的人啊。”于是任命毕谌担任鲁国相。
十三年春季,汉朝免去三公官职,设置了丞相、御史大夫。夏季六月的时候,任命太祖为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