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00 KB
  • 2021-06-02 发布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包钢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 ‎1、本试卷试题的答案请全部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编自姜振昌《<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能统揽全局。‎ B. 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 C. 《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 D. 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 B. 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叙事方式的突破和改造。‎ C. 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 D. 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更具有艺术的真实性,可以让读者受到触动。‎ B. ‎ 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 C. 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D. 只有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项,“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错误。应是“叙述口吻越轻松,矛盾冲突越激烈,才能带来更大张力”;也扩大了范围,原文仅以《孔乙己》为例,并非所有小说如此。‎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夸大作用。结合原文“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等分析,并不是论述第一人称能消解小说的虚构性。‎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显性内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标题、论点或分论点、结论性句子等。三是综合分析,比较鉴别。‎ B项,范围扩大。原文是“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C项,无中生有。原文为“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D项,“只有……才能”太绝对。‎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州、深圳、珠海等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一二三四”格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显著特点和优势。 ‎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土地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800万,被视为全球经济未来的第四个增长极。从面积、人口、GDP总量等方面对标纽约湾、旧金山湾、东京湾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初具世界级湾区规模。据2017年统计数据,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GDP总量已突破10万亿元。以2016年的数据进行比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旧金山湾区,逼近纽约湾区;经济增速分别是纽约湾区的2.26倍,东京湾区的2.19倍,旧金山湾区的2.93倍。 ‎ ‎(摘编自《粤港澳大湾区来了!》,《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15期) ‎ 材料二: ‎ ‎2000-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GDP及同比增速 ‎ ‎[注]GDP同比增速:第n年的GDP绝对额与第n-1年的GDP绝对额相比的增长幅度(%)。 ‎ ‎(摘编自《粤港澳大湾区:演进发展、国际镜鉴与战略思考》,《改革与战略》2018年第3期) ‎ 材料三: ‎ 湾区对科技创新资源具有集聚效应,湾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高质量发展,其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高能创新要素集聚和发达,科技、金融与产业化的市场机制完善,高科技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发达。粤港澳大湾区既背靠珠三角地区强大的制造产业体系,又有全球前沿的高科技产业与人才汇聚,已经成为连接国际先进技术和产品的重要平台。结合科技变革趋势,构建创新体系,培育创新空间,实现创新驱动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需求。 ‎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1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3个国家创新型城市、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超过200所普通高校和200万在校大学生。其中,香港和广州拥有8个国家级高新园区、16个“‎863”‎基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平台与空间载体。截至2015年底,粤港澳大湾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万家,居全国第一;发明专利总量为155074件。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还培育了一批领先世界的创新型企业,在全球细分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 ‎(摘编自《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特征、瓶颈与策略探讨》,《岭南学刊》2018年第4期)‎ 材料四: ‎ 广州南沙地处珠江出海口和大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在整个大湾区中,南沙具有天然地理优势。广州要集中力量建设南沙自贸区,让自贸区真正成为对外贸易、吸引投资以及企业走出去的门户枢纽。广州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要以广府文化为粤港澳重要的文化资源和黏合资源,让广州的“软实力”在湾区的整合中发挥独特的价值。广州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突出位置,2016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00多家,总数达到4700多家,科技创新企业超过12万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近190家,新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6个、投资272亿元。广州GDP总量大,但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企业活力相对弱一些。特别是金融产业目前比较薄弱,如果能够探讨出新的模式,会给大湾区注入新的动力。 ‎ ‎(摘编自《大湾区龙头城市之广州——发挥“9+‎2”‎排头兵作用》,《小康》2017年17期)‎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2000年的两万多亿到2016年的九万亿左右,粤港澳大湾区的GDP总量十七年间增长了三倍多,尽管前几年增长幅度不大,但总体上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 B. 就GDP同比增速来说,2001-2004年呈增长态势,2004-2007年基本保持稳定,2007-2012年波动较大,2012-2016年间则略有波动,经济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C. 2007年的GDP同比增速约为17%,之后快速降低,到2009年跌至谷底,这表明2008年和2009年经济走势下滑,2010年则快速反弹,同比增速为历年最快。‎ D.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已达到较高水平,表明大湾区经济当前颇具实力,但从同比增速已放缓的趋势来看,大湾区经济进一步发展须注入新动能。‎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粤港澳大湾区以“9+‎2”‎城市群的规划发展和“一二三四”格局为显著的特点,是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B. 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了多个创新平台和载体,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科技企业,这都有利于打造世界级科技产业创新基地。‎ C. 2016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量超过原有总量,科技创新能力与创新企业活力极大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D. 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科技创新角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都具有规模效应与集聚优势,将成为全球经济未来的第四个增长极,并释放巨大能量。‎ ‎6.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具备了哪些基础?广州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 ‎【答案】4. C 5. A ‎ ‎6. 第一问:①政策和制度、区位和规模等方面优势明显;②经济发展基础雄厚;③创新人才、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产业大量聚集。‎ 第二问:①借助地理优势建立自贸区,发挥门户枢纽作用;②利用文化资源和黏合资源,发挥广州“软实力”的独特价值。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落户;④探讨发展新模式,增强创新能力和创新企业活力。‎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项,“这表明2008年和2009年经济走势下滑”不正确。从材料二图表来看,“2007年的GDP同比增速约为17%,之后快速降低,到2009年跌至谷底”不能表明2008、2009两年经济走势下滑。故选C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A项,“是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不正确,由原文可知,应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故选A项。‎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再通读材料,根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区间,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第一问要求答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具备了哪些基础”,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一和材料三,由材料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一二三四’格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可概括出政策和制度、区位和规模等方面优势明显;由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被视为全球经济未来的第四个增长极,以及材料二图表信息,可概括出经济发展基础雄厚;由材料三“全球前沿的高科技产业与人才汇聚,已经成为连接国际先进技术和产品的重要平台”可概括出创新人才、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产业大量聚集。第二问要求答出“广州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四,由“南沙具有天然地理优势。广州要集中力量建设南沙自贸区,让自贸区真正成为对外贸易、吸引投资以及企业走出去的门户枢纽”,可概括出借助地理优势建立自贸区,发挥门户枢纽作用;由“以广府文化为粤港澳重要的文化资源和黏合资源,让广州的‘软实力’在湾区的整合中发挥独特的价值”,可概括出利用文化资源和黏合资源,发挥广州“软实力”‎ 的独特价值;由“广州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可概括出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落户;由“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企业活力相对弱一些”,可概括出探讨发展新模式,增强创新能力和创新企业活力。‎ ‎【点睛】第2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外婆的世界 李娟 我是在我妈开始种葵花那一年决定辞职的,并提前把外婆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之前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在阿勒泰市生活。有一次我妈打电话给我,非常害怕的口吻:“娟啊,你赶快回家吧,情况有些不对……”“是不是外婆她……”“唉,你外婆越来越不对劲儿了,你要是看到她现在的样子,肯定会吓一大跳。天啦,又黑又瘦,真是从来也没见她这么黑过……是不是大限要到了?你赶快回来吧,我很害怕……”‎ 我赶紧回家,倒了两趟车,路上花了一整天工夫,心急如焚。到家一看,果然外婆脸色黑得吓人,并且黑得一点儿也不自然,跟锅底子似的。我又凑近好好观察。回头问我妈:“你到底给她洗过脸没有?”她想了想:“好像从来没有……”‎ 外婆跟着我时总是白白胖胖,慈眉善目。跟着我妈,整天看上去苦大仇深。但又怎么能怪我妈呢?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的,整天忙得团团转,哪能像我一样专心。‎ 在阿勒泰时,我白天上班,外婆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她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一看到我,她赶紧高高挥手。‎ 我觉得外婆最终不是死于病痛与衰老的,而是死于等待。‎ 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可阿勒泰对于她是怎样的存在呢?‎ 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能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她居然听懂了:“晓得晓得,我又不是细(小)娃儿。”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每次逛完回到家,她累得一屁股坐到她的行军床上,一边解外套扣子,一边嚷嚷:“累死老子了,老子二回(下次)再也不出去了。”可到了第二天,就望着窗外蓝天幽幽道:“老子好久没出去了……”那时候,我好恨自己没有时间,好恨自己的贫穷。我骗她:“我们明天就出去。”却想要流泪。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每天她趴在阳台上目送我上班而去。回到空空的房间,开始想象火车之旅。那是她生命之末的最大激情。她在激情中睡去,醒来又趴到阳台上。直到视野中出现我下班的身影。她已经不知时间是怎么回事了。她已经不知命运是怎么回事了。‎ 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她走丢过两次,一次被邻居送回来,还有一次我在菜市场找到她。那时,她站在那里,白发纷乱,惊慌失措。当她看到我后,瞬间怒意勃发。似乎正是我置她于此处境地。但却没有冲我发脾气,只是愤怒地絮絮讲诉刚才的遭遇。‎ 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破布,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系的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块破布,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 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碎布拆掉,又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的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 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那是我二十五岁时最宏大最迫切的愿望。‎ 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在她的世界之外,她放不下的只有我了。我便依仗她对我的爱意,抓牢她仅剩的清明,拼命摇晃她,挽留她。向她百般承诺,我会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一样也做不到。‎ 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破布。终于痛哭出声。我就是一个骗子,一个欲望大于能力的骗子。而被欺骗的外婆,拄着拐棍站在楼梯口等待。她脆弱不堪,她的愿望也脆弱不堪。我根本支撑不了她,拐棍也支撑不了她。‎ ‎(节选《遥远的向日葵地》 有改动)‎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文的前两段以倒叙的方式开头,先写了外婆跟着母亲生活得很艰苦,进而引出了下文作者对外婆与我一起生活的回忆种种。‎ B. 后来外婆被母亲接走了,她临走时依然在房门把手上系布条,可见外婆始终想要“逃离”这个陌生的地方,回她日思夜想的四川。‎ C. 散文中我与外婆之间有误解,也有理解;有艰辛痛苦,也有无助和无奈;但全篇依然是亲情融融、温情满满。‎ D. 本文是一篇记人记事的散文,作者善于抓住生活中大量的琐碎之事,从细微之处着笔,展示给读者的是真实的现实生活。‎ ‎8.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9.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答案】7. B 8. ①奇异的世界,她出来闲逛,喜欢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②难以想象的世界(陌生的世界),她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生活环境,是她总是糊里糊涂,分不清也记不住回家的路;③孤独的世界,在这里她没有朋友,没有她思念的旧人,没有她思念的食物,她是孤独的。 ‎ ‎9. ①全文语言生活化、口语化,易于理解;②文中人物语言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③散文整体上语言自然真切,温情满满且率真不做作。‎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B项,“可见外婆始终想要‘逃离’这个陌生的地方”错误。外婆最后一次系布条,表现了她很惦念我。‎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的概括能力。分析人物内心首先应结合文中对人物的叙述性的语句,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抒情的语句提取或概括。文中说,“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后来……每天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一人一狗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张望”“到了第二天,就望着窗外蓝天幽幽道:‘老子好久没出去了……’”这表明外婆的世界是孤独的,每天只有“我”和赛虎相伴,总想着到外面走走看看。结合“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我就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分析,外婆期盼着回到家乡,回到属于自己的生活,那里有她熟悉的人和熟悉的生活。结合“她已经没有同路人了。她早已迷路。她在迷途中慢慢向死亡靠拢,慢慢与死亡和解”分析,外婆的世界是一个难以想象的世界。结合“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能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她居然听懂了”分析,外婆的世界是奇异的世界。‎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语言,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探究本文的语言特色,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赏析语言特色可分三步走:概括内容、分析语言形式、用形容词表达。分析语言形式方面的具体特点,语言本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整散句、长短句、修辞格、叠音词的运用上。掌握语言特色的词语、通过比较、选择予以定性,积累常见的语言特色的词语。如平实质朴、含蓄隽永、豪放刚健、黯淡凄婉、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幽默讽刺、富丽清新(清新、华丽)、淡雅肃静等。结合具体内容,通过比较,使抽象的语言特色词语与具体内容吻合一致。‎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并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朴素的语言来写和外婆之间的事情,很多人物的语言描写,语言生活化、口语化,比较容易理解。‎ 结合“长得极好!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晓得晓得,我又不是细(小)娃儿”“累死老子了,老子二回(下次)再也不出去了”“老子好久没出去了……”等分析,文中人物语言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 ‎“我觉得外婆最终不是死于病痛与衰老的,而是死于等待”,抓住“孤独”一词,结合文中对外婆的叙述和描写,这些叙述中可以看到外婆每天等待我的回来,她内心异常孤独,外婆的生活中只有等待我的回来,这比病痛和死亡更折磨她。所以说作者认为,与其说外婆是死于病痛与衰老,倒不如说她是死于孤独的等待。“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外婆的生活完全被我安排。“她已经没有同路人了。她早已迷路。她在迷途中慢慢向死亡靠拢,慢慢与死亡和解。我却只知一味拉扯她,不负责地同死亡争夺她。”她已经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完全和她以往的生存环境脱离,失去了家乡、失去了同伴,甚至生死也由我来安排,表达了作者深深的自责。散文整体上语言自然真切,温情满满且率真不做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彭程,字万里,鄱阳人。成化末进士。弘治初,授御史,巡视京城。降人杂处畿甸多为盗,事发则投戚里、奄竖为窟穴。程每先机制之,有发辄得。巡盐两浙,代还,巡视光禄。五年上疏言:“臣适见光禄造皇坛器。皇坛者,先帝修斋行法之所。陛下即住,此类废斥尽,何复有皇坛烦置器?光禄金钱,悉民膏血。用得其当,犹恐病民,况投之无用地。顷李孜省、继晓辈倡邪说,而先帝笃信之者,意在远希福寿也。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帝初无皇坛造器之命,特光禄姑为备。帝得程奏大怒,以为暴扬先帝过,立下锦衣狱。给事中丛兰亦巡视光禄,继上疏论之。帝宥兰,夺光禄卿胡恭等俸,付程刑部定罪。尚书彭韶等拟赎杖还职。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及朝审,上兴及程罪状。诏兴斩,程及家属戍隆庆。文武大臣英国公张懋等合疏言:“兴所毙多罪犯,不宜当以死。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诈奸枉法者何以处之?”尚书王恕又特疏救。乃减兴死,杖之百,偕妻子戍宾州,程竟无所减。程母李氏年老无他子,叩阙乞留侍养。南京给事中毛埕等亦奏曰:“昔刘禹锡附王叔文当窜远方,裴度以其母老为请,得改连州。陛下圣德,非唐中主可比,而程罪亦异禹锡。祈少矜怜,全其母子。”不许。子尚随父戍所,遂举广西乡试。明年,帝念程母老,放还。其后,刘瑾乱政,追论程巡盐时稍亏额课,勒其家偿。程死久矣,止遗一孙女。罄产不足,则并女鬻之,行道皆为流涕。 ‎ ‎(选自《明史•彭程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B. 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C. 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D. 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明清时在各省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每三年的秋天举行,录取后称秀才。‎ B. 刑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法律、刑狱等。‎ C. 朝审:明清时对于死刑案件会审制度,由三法司以及中央重要官员进行会审。‎ D. 御史:先秦时指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彭程备受同情,多被援救。彭程获罪后,给事中丛兰、尚书彭韶、英国公张懋、尚书王恕、南京给事中毛埕等先后上疏救助,但无济于事。‎ B. 彭程直言敢谏,体恤民生。在巡视光禄时,他看见光禄制造皇坛器物,于是上疏极力反对,认为不应该把民脂民膏浪费在这种无用的地方。‎ C. 彭程触怒皇帝,几遭处死。皇帝得到彭程奏疏后大怒,认为这是暴露先帝的过错,立即把他投入锦衣卫监狱,欲置他于死地,后将其充军。‎ D. 彭程巡视京城,治盗有方。任御史巡视京城时,杂居京城地区的投降者多为盗贼,事发后则躲到皇亲或宦官处,他每每占领先机制服盗贼。‎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初无皇坛造器之命,特光禄姑为备。‎ ‎(2)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作奸枉法者何以处之?‎ ‎【答案】10. B 11. A 12. A ‎ ‎13. (1)皇帝起初(开始)没有在皇坛制造器物的命令,只是(只不过)光禄暂且做准备。‎ ‎(2)彭程进谏是他的职责,因此被充军到边疆,那么干了坏事破坏法律的人拿什么处罚他们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结合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词“则”“请”等判断。‎ ‎“尚不能自免”的主语为“二人”,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 ‎“无”和前面“有”对称,指无这种情况,“如无”可以单独成句,排除C项。‎ 句意:现在二人已依法处死,那么灾祸的来临,二人尚且不能自己幸免,怎能使他人幸福长寿。倘若陛下真有这方面的举动,应当在将要发生时阻止。如果没有,请求惩治有关官员讨好奉承的罪行。‎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录取后称秀才”不正确,应称“举人”。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式称为“举人”。‎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A 项,“给事中丛兰……先后上疏救助,但无济于事”错误。结合“帝初无皇坛造器之命,特光禄姑为备。帝得程奏大怒,以为暴扬先帝过,立下锦衣狱。给事中丛兰亦巡视光禄,继上疏论之”分析,给事中丛兰上疏并非是救助彭程,而是继续议论光禄造皇坛器之事。‎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初”,起初,当初;“之”,助词,的;“特”,只是,只不过;“姑”,暂且。(2)“坐”,因为……获罪;“则”,连词,那么;“作奸枉法”,干了坏事破坏法律的人;“何以”,拿什么;“处”,处罚;“之”,代词,他们;“则作奸枉法者何以处之”(宾语前置句)。‎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彭程,字万里,鄱阳人。成化末年考中进士。弘治初年,授任御史,巡视京城。投降的人杂居京城地区大多成为盗贼,事情被发现就投靠皇亲国戚、宦官小人作为巢穴。彭程每次先占有利时机制服他们,有人告发就能抓到。到两浙巡察盐政,轮换回朝,巡视光禄。弘治五年上奏疏说:“臣恰巧看见光禄制造皇坛器物。皇坛,是先帝供斋饭做法事的地方。陛下即位,这类活动全部废除,为什么又有皇坛烦劳置办器物?光禄的金钱,全部都是民脂民膏。用到恰当的地方,还恐怕伤害百姓,何况投放到无用的地方。不久前李孜省、继晓之流提倡邪说,而先帝深信他们的言论,心想长久地求得幸福长寿。现在二人已依法处死,那么灾祸的来临,二人尚且不能自己幸免,怎能使他人幸福长寿。倘若陛下真有这方面的举动,应当在将要发生时阻止。如果没有,请求惩治有关官员讨好奉承的罪行。”皇帝开始时没有在皇坛制造器物的命令,只是光禄暂且作准备。皇帝得到彭程的奏疏非常生气,认为这是暴露显扬先帝的过错,立即把他投入锦衣卫监狱。给事中丛兰也巡视光禄,接着上疏议论这件事。皇帝宽恕了丛兰,剥夺了光禄卿胡恭等俸禄,把彭程交付刑部定罪。尚书彭韶等人打算杖责赎罪恢复官职。皇帝想要置他于死地,命令拘押他。彭韶等人再次上疏救助,彭程的儿子彭尚多次上奏章乞求代父受死,最终没有允许。此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也因施用酷刑关在监狱。等到朝审,呈上李兴及彭程的罪状。诏令李兴斩首,彭程及家属充军到隆庆。文武大臣英国公张懋等人联合上疏说:“李兴所杀的多为罪犯,不应判处死刑。彭程进谏是他的职责,因此充军到边疆,那么干了坏事破坏法律的人拿什么处罚他们呢?”尚书王恕又专门上疏救助。于是减免李兴死罪,杖责一百,带着妻儿充军到宾州,彭程最终没有减免。彭程的母亲李氏年老没有别的儿子,到朝廷叩拜乞求留下彭程奉养自己。南京给事中毛珵等人也上奏说:“昔日刘禹锡依附王叔文本应流放远方,裴度以他母亲年老为由奏请,得以改放连州。陛下圣德,不是唐朝皇帝可以相比的,而彭程的罪也不同于刘禹锡。请求稍微加以怜悯,保全他们母子。”不同意。儿子彭尚随父亲到戍所,后来考中广西乡试。第二年,皇帝考虑到彭程母亲年老,放他回京。后来,刘瑾扰乱朝政,追查彭程巡盐时稍微亏欠定额税,勒令他家偿还。彭程死了很久,只留下一个孙女。用尽家产不够偿还,就把孙女一并卖了,过路人都为他家的遭遇流泪。‎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凤归云 柳永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①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②,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注】①阳乌:太阳。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有三足乌,故以阳乌为太阳的代称。②五湖烟浪,用春秋时范蠡与西施之事。吴越争霸,相传越灭吴后,灭吴有功的范蠡挂冠归隐,携西施泛游五湖。‎ ‎14.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片第二句中,“云泉”“尘土”“壮节”分别喻指“山水之乐”“官场”“理想抱负”,表现了词人热衷于仕途的进取与世俗的享乐。‎ B. ‎ 词的上片,词人用工笔描画出深秋深夜特有的景象,刻画出一个深秋寒夜兼程奔波的行客,表现了行役的辛苦与人生的坎坷。‎ C. 本词开篇点明时令——深秋、夜阑,交代了地点——西郊、陌上,并连用“肃”和“凉”两字,营造了寒冷萧瑟的凄清氛围。‎ D.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景细致生动,抒情深挚哀沉。其题材由柳词以往的春女善怀转变为秋士易感,拓展了柳词的表现领域。‎ ‎15.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的意蕴。‎ ‎【答案】14. A 15. ①幸有大自然的“五湖烟浪”,可以载着一船风月,归入其中终老过着渔樵 的闲适生活。②诗人用“五湖烟浪”、“一船风月”来借代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并借 用范蠡和西施归隐的典故,表达自己归隐之志。③“幸有”写出来诗人仕途不顺后对 仕途的厌倦,而“会须”二字强调着词人此刻的归隐的决心。‎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热衷于仕途的进取与世俗的享乐”错,应为“人生无奈的感叹”。‎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分析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读懂全诗,精读下片中的“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句,根据具体诗句赏析其意蕴。该诗句是本词下片中的最后一句,首先要理解该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结合注释赏析。答题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读懂全词,词的上片以“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开篇,既点明时令已是深秋时分,深秋雨后给人带来的寒冷和肃杀的感觉。夜已阑珊,词人走在小路上,凉风吹进衣襟两袖,其寒更甚,词人的辛苦与辛酸已暗含其中。抬头而望,天边挂着几点残星,还有一颗正在陨落的流星,带着闪烁的光芒,在树林那边沉没了。这时,破晓的鸡声已经唱过,山那边隐隐有旭日的光影,于是,渐渐可以分辨出山中漫长而崎岖的小路。过片以六句,先是两组四字对句,紧接一个反诘“毕竟成何事”,再以“漫相高”的感叹句结住,把自己追求仕途而徒耗年华的悲慨深切地吐露出来。接着词人自责自问后继以自悔:自己丢弃了山水之乐,流连于仕途,而当年那些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就这么随随便便地消磨殆尽了。自悔之后,“幸有”大自然的“五湖烟浪”,可以载着“一船风月”,归入其中终老过着“渔樵”的生活。“幸有”写出来诗人仕途不顺后对仕途的厌倦,而“会须”二字强调着词人此刻归隐的决心。结合注释二理解“五湖烟浪”、“一船风月”时用来借代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并借用范蠡和西施归隐的典故,表达自己归隐之志。柳永的青年与中年,热衷于仕途的取进与世俗的享乐,并不曾真正归隐过。此时,由于仕途蹭蹬而生厌倦与反思之后,抒写归隐之志。分析本诗句的意蕴,要回答出“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渔樵”等关键词语的深意。‎ ‎【点睛】分析诗歌中某一诗句的意蕴,即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心境,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重视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即抓住诗句中的众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三是关注注释暗示信息。解析诗句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哲理,表明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横(空间)、纵(时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缠身。‎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消愁;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4)《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然免于行,“_____________”;惟有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变化,“___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无所凭借。‎ ‎(5)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6)杜牧《阿房官赋》写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建筑占地之广,“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建筑物数量之多。‎ ‎【答案】 (1). (1)沉舟侧畔千帆过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3). (2)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3)往往取酒还独倾 (6). 一尊还酹江月 (7). (4)犹有所待者也 (8). 以游无穷者 (9). (5)闲来垂钓碧溪上 (10). 忽复乘舟梦日边 (11). (6)覆压三百余里 (12).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畔”“倾”“酹”“覆”“矗”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①②③④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春节假期是旅游旺季,旅行社的产品销量剧增,与此同时,旅游市场的管理和旅游经营者的诚信度也经历了一次严峻考验。每逢假期,一些无良商家便 ① ,不择手段:他们以低报价的方式获得客源,再在行程中通过“宰客” ② 暴利。在行程之中他们常常食言而肥,让游客们遭遇景点“缩水”、订购门票无法使用、住宿服务质量差、商品价格过高等结果。‎ 这些旅游行业的失信行为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损害,也给一个地方的旅游品牌形象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各地相关部门 ③ ,加大了旅游市场治理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旅游行业乱象。同时广大旅游消费者更应擦亮双眼 ④ 、理性消费,积极运用投诉的权利和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 包藏祸心 牟取 同仇敌忾 炳若观火 B. 包藏祸心 谋取 戮力同心 明眸善睐 C. 利欲熏心 谋取 同仇敌忾 明眸善睐 D. 利欲熏心 牟取 戮力同心 炳若观火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包藏祸心: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利欲熏心: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结合“无良商家”分析,选用“利欲熏心”。‎ 谋取:谋划取得,为中性词。牟取:以不正当或非法手段获得私利,为贬义词。语境主要讲一些无量商家以不当方式获利,选用“牟利”。‎ 戮力同心:齐心合力,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语境主要讲各地相关部门应该齐心协力,选用“戮力同心”。‎ 炳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犹洞若观火。明眸善睐: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结合“广大旅游消费者更应擦亮双眼”分析,选用“炳若观火”。‎ 故选D。‎ ‎1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次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B. 张老师走进高三(8)班教室,问道:“作业写完了吗?同学们。”‎ C. 凭着坚定不拔的毅力,谷神冥用十年时间写成的小说《幻夜行》出版面世,众多读者评价他的才气可以和福尔摩斯相媲美。‎ D. ‎2018年10月6日,人民网 “人民子弟兵”专栏报道了“排雷英雄”杜富国的事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 A项,“(李键吾《雨中登泰山》)”应放在句号外边;‎ B项,问号应置于句末,倒装成分之间用逗号;‎ D项,第一个引号改为书名号。专栏名称用书名号。‎ 故选C。‎ ‎19.下列各项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2019彩色跑深圳站完美收官,15000余名跑步爱好者践行了阳光运动理念。彩色跑被称为地球上最欢乐的5公里跑,是一项崇尚健康、快乐和彰显自我的跑步活动。‎ B.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菲弗‎10月7日宣布,把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哥伦比亚总统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以表彰他为该国历时50多年的内战所作出的贡献。‎ C. 作为目前热销的保健品,酵素被媒体宣传具有减肥、排毒、保健、预防心血管问题、调节免疫等神奇功效,然而据专家的解释,喝酵素还不及喝酸奶来得实在。‎ D. 按照法律规定,从事食品经营需要获得许可,但是目前一些网络食品经营者并没有取得资质,今后需要加大在这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B项,成分残缺,在“为”后加“结束”。‎ C项,不合逻辑,成分并列不当,“保健”包含了减肥、排毒、预防心血管问题、调节免疫。‎ D项,搭配不当,“加大……规范和管理”不搭配。‎ 故选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命运总是与人一同存在的。①______,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因为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在你绝望的时候,‎ ‎②_____;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另一半的命运。你的恐惧越放大,你手中掌握的那一半越小,你失去的也就越多;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越大,你获得的也就越丰硕。因此,人的一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 ③_______。‎ ‎【答案】 (1). ①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 (2). ②因为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 (3). ③用你手中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掌握的(或: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 ‎【解析】‎ ‎【详解】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类试题,此类试题作答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句式等内容来考虑。开头要有引起下文或统领全段的作用,根据文意可联想到关键词“本题答案不强求统一,只要基本符合要求即可。由后文句子“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可知,①处与此句的结构一致,内容相似,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由上文“因为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和后文“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另一半的命运”可知,②处应该填“因为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由上文“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越大,你获得的也就越丰硕”可知,③处应该填“用你手中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掌握的”。‎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的一般要求“在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于2019年10月中下旬在武汉市举行。假如开赛后某一天,来自外地的小明要从仁和路出发,依次观看帆船、篮球和羽毛球比赛。请你依据“武汉市地铁线路图”编一条短信,告诉他如何乘坐地铁前往观赛。不超过150字。‎ 武汉市地铁线路图(部分)‎ ‎【答案】(小明,你可以)在仁和路站搭乘地铁四号线,在岳家嘴站换乘地铁8号线,于梨园站下车,前往东湖比赛场地观看帆船比赛;之后返回岳家嘴站,换乘(搭乘亦可)地铁4号线,在洪山广场下车,至武大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观看羽毛球比赛。(或答:最后在此站搭乘4号线,到中南路站转乘2号线到广埠屯站下车,至武大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观看羽毛球比赛)‎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此类试题解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题干要求“依据‘武汉市地铁线路图’编一条短信,告诉他如何乘坐地铁前往观赛”“从仁和路出发,依次观看帆船、篮球和羽毛球比赛”,注意“帆船”比赛在“梨园”,可以乘4号线到岳家嘴,然后换乘8号线;“篮球”比赛在“洪山体育馆”,看完帆船比赛,返回岳家嘴,继续乘4号线,到洪山广场;“羽毛球”比赛在“武大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看完篮球比赛,继续搭成4号线到中南路,换乘2号线,到广埠屯站。‎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时代,要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理解中国,需要别人全面客观地看,更需要我们生动准确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 请以“讲好中国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讲好中国故事 时代在发展,中国是一个广阔的戏台。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戏台上流血流汗,有笑有泪,艰难却又一步步地,开辟出了如今的中国。很多人已永远地在历史的长河中沉睡,但我们永远不应忘记他们曾书写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中国故事。不仅不能忘记,我们要带着满腔的自豪,大声地讲给别人听。‎ 如果有人问我,我会给他讲讲南宋的故事。南宋老臣文天祥,率领宋军对抗元军失败被俘在狱中,投降的宋朝臣子来劝说他,投降的南宋国君来劝说他,到最后元世祖忽必烈都来劝他归降。但文天祥不。他眼含热泪,绝望却坚定地说:“臣与国同在,国亡,臣不独活。”最终英勇就义。这是中国的武将。‎ 我还要讲,当元军的铁骑杀进岳麓书院的时候,上百名书生无一投降。他们是读书人,却在这样的时刻被激发了全部的勇猛,用自己的身体,去迎接元人的冰冷的刀枪,最后全部战死。这是中国儒雅,却也铁骨铮铮,永远不弯脊梁的文人。还有,被清军占领城市,三堵屠城,却仍拼死抵抗,高喊着“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嘉定城的百姓。他们都是柔弱的江南的百姓,然而在敌人侵略了他们的家园,试图强迫他们的时候,他们却无一屈服,无人贪图生存,全部以先死为幸,杀身殉国。这是多么惨烈悲壮,却又令人肃然起敬的顽强不屈的灵魂!这是中国的百姓,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也许中国的故事,纵观历史,大多是这样的朝代更迭,屡遭荼毒与侵略。但在一次次的千疮百孔,一次次渗烈的伤痛面前,中国人以共超乎想像的忠贞与顽强挺了过来,以无比坚决的爱国护国之心艰难挣扎着活了下来,或者壮烈地死去。是数不尽的血泪,铸就了独一无二的顽强、忠诚、爱国的中国性格;又是不计其数的有着这样中国性格的中国人,谱写了永不磨灭、可歌可泣的中国故事。‎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便也应该继承这样壮美的中国性格。不仅能够铭记前人的精神,讲好古时的中国故事,更要挺直脊梁,顽强斗争,忠诚为国家效力,带着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在当今中国的戏台上,演好属于我们的中国故事。‎ 生命不息,中国不止!讲好中国故事,会代代传承下去!‎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作文审题要点:1.三个关键点:“讲”、“中国故事”和“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理解中国”。2.“中国故事”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群体的;可以是历史、文化、科技、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但应是积极的、有意义的故事。3.“讲”指的可以是态度、方式、平台、工具等。4.‎ ‎“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让世界人民了解、理解正面的中国形象。可以从“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的角度来写。中华民族具有历史悠久的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传统,从这个优秀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凡历史积淀下来的经典之作,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的优秀作品,往往都有一个值得人们欣赏、崇尚和敬仰的好故事,如果故事讲的不好,就很难传播出去,更无法积累、传承了。而在形成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上,自然也就难以形成自己有价值的品牌。可以从怎样“讲好中国故事”的角度来写。我们所说的中国好故事,一定是内存着我们所秉持的价值取向的好故事。中华文化特别讲究和谐、合作,讲究律己、包容,讲究谦卑、宽恕,讲究“仁者爱人”,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自信满满地、坚持不懈地去推介,我们经过几千年时间验证了的那些管用的价值观。参考立意:“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传统文化的积累、传承;如何客观、生动、理性“讲好中国故事”;如何以自信而骄傲的磅礴之气“讲好中国故事”;新闻工作者当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讲好中国故事;以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等。先结合事例,如“复兴号”列车、“一路一带”等,确定主题“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说好中国故事,从历史而起,一个尊重历史的民族必将充满底气;说好中国故事,从现实而兴,一个脚踏实地的民族必将攻坚克难;说好中国故事,从未来而望,一个心怀梦想的民族必将乘风破浪。最后,可以写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共商共建共享,讲好大国担当;累土不辍耕耘,讲好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着眼文化传播,实现中国故事的世界表达,提高中国国际传播的亲和力、感染力等。‎ ‎【素材】《周易》中曾记载“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四时蕴藉,八极各辉,世间万物都会因雨水的滋润而不断变化,壮大成形;相似又不同、共和而各异,中国与他国,亦复如斯。不同文化的交流就似一个个涟漪的碰撞交汇,相互影响、不断扩散而成就自我却又保持各自特色。‎ 尊重其个性,以世界所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中国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所在。‎ 不同文明之间,有个性,我们要尊重;有共性,我们要发掘。当《朗读者》承载着中国价值、中国故事走出国门时,中德双方各诵《写给母亲》打开了两国人民的心门,中国故事传得动人、传得美妙!‎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独善其身日益显得不切实际,一方面需要我们精心搭建,让世界人民愿意到此休憩玩乐、共谋发展;一方面需要我们树立世界眼光,敞开胸怀,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另一方面还要针对当下仍有一些人不明内里甚至误解中国的情况,慎重思考如何将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故事讲好,展现中国爱好和平、互融天下的形象。‎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唱腔和气韵传唱灿烂文化,用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坚持自主研发创新,用创新讲好中国故事;坚守平凡工作岗位,用行动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用担当和坚守讲述中国故事。‎ ‎【点睛】命题作文需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巧妙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