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50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
一、 现代诗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诗的“有”与“无”
《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
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在外在世界里不经意地积累着感情储备和形象储备。长期积累使诗人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特别敏锐的诗美触角。一个偶然的契机,诗人就“感物而动”,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至言无言,诗美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有如禅家所说:“有是无有,无有是有。”“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
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从“有”到“无”,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诗人注重“隐”。《文心雕龙》写道:“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从“有”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美体验是“忘言”的。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而“寻言”由于诗没有现成的艺术媒介变得十分艰难。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诗人就是饱受语言折磨的人。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句句深夜得,心自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就是苦苦锤炼出来的“唯一的词”。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皎然说:“至苦而无迹。”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老子》说:“大巧若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所谓“拙”,是巧后之拙。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近旨远,言浅意深,词平意寄,词微意显,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
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不是平庸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平淡而到天然境界。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运用的是从“有”到“无”的技巧。对诗来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无技巧。
(选自《人民日报》)
1. 下列选项中关于“有诗意,无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所以诗人在艺术表现上是无能的。
B. 从“无”到“有”是诗美体验产生的过程,而诗歌创作的过程则是从“有”到 “无”。
C. 从“有”到“无”,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这样才使诗歌富有暗示性。
D. 诗人的智慧是以象尽意,用“不说出”来代替“说不出”,也就是“有诗意,无语言”。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禅家所说:“有是无有,无有是有。”“无”才是真“有”,诗中没有言说的,往往是诗人想要表达的。
B. 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绚烂之极的平淡。
C. 诗人对诗反复推敲的过程就是“寻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十分艰难,但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
D. 《老子》说:“大巧若拙。”但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必得一番艰苦锤炼的功夫。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贞一斋诗说》认为文理能通、修饰能工是初学诗和未成家的诗人之诗,而最高妙的诗不止于通与工。这个观点有一定科学性。
B. 诗人从“有”到“无”,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无”外去寻找“有”的诗意之美。
C. 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经过苦心锤炼,却没有留下人工的痕迹,这是“大巧若拙”的典范。
D. 成熟诗人的作品能够达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是一种“拙”,是一种极高的技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历史是一条河
沈从文
我小船已把主要滩水全上完了,这时已到了一个如同一面镜子的潭里。山水秀丽如西湖,日头已出,两岸小山皆浅绿色。到辰州只差十里,故今天到地必很早。我照了个相,为一群拉纤人照的。现在太阳正照到我的小船舱中,光景明媚,正同你有些相似处。我因为在外边站久了一点,手已发了木,故写字也不成了。我一定得戴那双手套的,可是这同写信恰好是鱼同熊掌,不能同时得到。我不要熊掌,还是做近于吃鱼的写信吧。这信再过三四点钟就可发出,我高兴得很。记得从前为你寄快信时,那时心情真有说不出的紧处,可怜的事,这已成为过去了。现在我不怕你从我这种信中挑眼儿了,我需要你从这些无头无绪的信上,找出些我不必说的话……
三三,我因为天气太好了一点,故站在船后舱看了许久水,我心中忽然好像彻悟了一些,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中得到了许多智慧。三三,的的确确,得到了许多智慧,不是知识。我轻轻地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们平时不是读历史吗?一本历史书除了告我们些另一时代最笨的人相斫相杀以外有些什么?但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我先前一时不还提到过这些人可怜的生,无所为的生吗?不,三三,我错了。这些人不需我们来可怜,我们应当来尊敬来爱。他们那么庄严忠实的生,却在自然上各担负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而活下去。不管怎么样活,却从不逃避为了活而应有的一切努力。他们在他们那份习惯生活里、命运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对于寒暑的来临,更感觉到这四时交递的严重。三三,我不知为什么,我感动得很!我希望活得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自己这份工作上来。我会用我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三三,倘若我们这时正是两人同在一处,你瞧我眼睛湿到什么样子!
三三,船已到关上了,我半点钟就会上岸的。今晚上我恐怕无时间写信了,我当说声再见!
这里全是船了!
1934年1月18日
注:“三三”是沈从文对妻子张兆和的爱称。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段中“可怜的事”是指沈从文想起的昔日给张兆和寄信的事,“可怜”既包含着被张兆和从信中“挑毛病”的委屈,又有着一种可爱的幸福感。
B. 沈从文说“一本历史书除了告诉我们些另一时代最笨的人相斫相杀以外有些什么”,说明他认为历史书上记录的事件是不真实的。
C. 作者说“这时节我软弱得很”是因他“爱了世界,爱了人类”,内心也变得更加温和,对世间万物有了更多的爱意与深情。
D. 本文以第一人称口吻叙写,亲切动人,流畅自然,借由男女之爱情诉说,通向对人世、世人之爱的表达。
5. 请问“河”在本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分)
6. 作者说“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请结合文本,深入分析作者“得到了什么 ”。(5分)
(三)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7.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作者对自己目前实在却不乏闲散、清苦却不乏浪漫的田园牧歌式的尘世生活的具体描述。
B.“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闪电”一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幸福来去迅疾、令人感受强烈的特点。
C. 诗中的“我”有博大的胸怀,愿将自己的幸福与亲人乃至每一个人分享,祝愿陌生人在尘世获得幸福,甚至要与大自然分享温暖。
D. 最后一段的“春暖花开”与第一段构成了一个循环,从“我”的天地出发,逐渐去拥抱外面的人和世界,然而,最后还是回到我的“大海和春天”。
8.对这首诗写作手法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中所用的意象并不多,极其洗练而单纯,第一节仅用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显示了海子抒情诗的风格。
B.排比、象征、反复等手法的综合运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以及关爱尘世的博大胸襟。
C.全诗三节,首尾照应,结构圆合严谨。
D.本诗语言质朴晓畅、意味隽永,抒情基调热情达观、激昂高亢。
二、古诗文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32分)
(甲)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9-12题。(14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
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选自《战国策·燕策》)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穿戴上白色的 B.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指礼品
C.恐惧不敢自陈 陈:陈列 D.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提:掷击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B. 乃朝服,设九宾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C.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D.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11.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B.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中的“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中的“中庶子”是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诸郎中执兵”中的“郎中”是宫廷的侍医。
D.“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中的“箕踞”是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12.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5分)
(乙)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13-16题。(18分)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置之匈奴。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
“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足为寒心 寒心:胆战心惊 B.太子跪而逢迎 逢迎:迎合
C.却行为道 道:后来写作“导”,引导 D.明不言也 明:表明
14.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傅,官名,古代三公之一,始于西周,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秦时被废止。
B.避席,离开席位。古人布席于地,各人独占一席而坐,当对人表示尊敬时,则起立离开原位。
C. 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用法相同的还有君、子、公、夫子、先生等。
D.《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希望与荆轲结交都是为了消除秦灭燕国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认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杀掉樊将军。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田光自认年老精力不足,推荐了好友荆轲。
D.太子获得田光建言后叮嘱他不要泄露谈话内容,为让太子放心,田光自杀。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5分)
⑵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4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7~18题。
春日山居寄友人
周贺
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
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除忆文流外,何人更可言。
【注】文流:文士之流,指有才学之士。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诗歌标题既点明了写作的时令,又表明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写作意图,可谓“一举多得”。
B.首联描写了春居山中、远离尘嚣、时立观景、怡然自得的诗人形象,诗人高雅脱俗,飘然世外。
C.颔联运用对比手法,以“少”与“多”相对比,鲜明地写出山居环境远离尘嚣的清幽和静谧。
D.颈联写岩石旁松树的苍翠老色,寄寓诗人年老之意;写临水杏花的繁茂,又暗喻诗人的老当益壮。两相映照,描绘出一幅花团锦簇、繁华热闹的春日山居图。
E.尾联写诗人除了文友可忆之外,再无人可与之交流,表达了希望友人能和自己一起隐居山林的愿望。
18.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醉翁亭记》中具体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诗句是:“ , 。”
⑵《游山西村》中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品性的句子是:“ , 。”
⑶《沁园春·长沙》中描绘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的景色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9分)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 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23.下面这封信有四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并改正。(5分)
××学兄:
①
③
②
寄呈的大作收悉,拜读再三,激动不已。你的诗构思巧妙,语言隽永,弟自愧不如。
只是个别字句略有笔误或不合韵律,我冒昧地做了一点雅正,随信寄回,仅供参考。
④
顺祝
夏安!
⑤
弟××
2018年9月12日
⑥
六、 写作(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人性美是天然的璞玉,不事雕琢而有朴素的美丽。在平常人的平凡生活中,不乏人性的美丽,只要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就会发现人性的光辉。
现实生活中,有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谁对你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又有谁给了你人生的启示?
请写一篇文章,记叙你接触过的这样的人,注意凸显人物个性。文意自定,标题自拟。
高一月考语文科参考答案201810
选择题(17题5分,其余每题3分)
题号
1
2
3
4
7
8
9
10
11
13
14
15
17
答案
A
C
B
B
A
D
C
B
C
B
D
B
DE
1.A
试题分析:“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强加因果。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此题“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强加因果。
2. C
试题分析:“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不妥,“寻言”应该是“能够写出好诗”的必要条件,可改为“只有善于‘寻言’才能写出好诗”。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张冠李戴、混淆范围、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选项C混淆逻辑范围。
3. B
试题分析:“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可以看出,从“有”外去寻找“无”的诗意之美。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范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选项B曲解文意。
4. B【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语言和手法的鉴赏。解答此题时要通读全文,关注细节,明确主旨,分析手法,结合内容做出准确判断。B项,“事件是不真实的”理解错误。这句话的是意思是史书记载的多是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战争,史书中看不到生活的丰富和趣味,感悟不到历史永远前行而不可逆转的形势。】
5. ①结构上,贯穿全文,观赏河景触动作者情思,进而对河水、河边景物有了更深沉的思考。(2分)②以河为喻,深化文章内涵,说明历史像一条河,向前流淌不会停留。(2分)③艺术效果上文章自然流畅,亦如河水流淌,娓娓道来,耐人寻味。(1分)
【从标题来看,作者说“历史是一条河”,这是一个比喻句,“历史”是本体,河是喻体,二者的相似性在于历史和河都是永远向前,不会回头,这就表达出作者对历史的认识。从行文来看,作者由“河”写起,引发联想,结尾上岸,结束于“河”,所以“河”贯穿于全文。作者在“河”上且观且思,文章内容逐层展开,娓娓道来,达到了自然流畅的效果。点睛:本题考查对文章中一个关键意象的赏析。这类题目解答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看内容,包括本义和深层含义:是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第二思考与主旨的关系:是否文眼,能否揭示主旨,阐明文章中心,是否是作者的情感的触发点;第三如果是写人的文章,要思考与人物的关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显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第四看修辞手法:是否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五,综合上述思考所得总结出答案。】
6. ①领悟到真正承载历史的,是如“石头、沙子”一般的普通人;②认识到普通人以平静、韧性面对自己的命运,值得人尊敬;③受这些平凡而伟大的生命的感染,作者获得自己前行的方向与力量。(答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时要注意结合文本,尤其是画线句子的上下文来分析。从全文来看,作者把历史比作一种条河,那么河中的“石头”指的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应当来尊敬来爱”的普通人,因为他们“那么庄严忠实的生,却在自然上各担负自己那份命运”。“得到一点……东西”结合下文来看,就是“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
”“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表明作者自己受到了感染,获得了自己前行的方向与力量。】
7.A从“从明天起”可以看出“喂马,劈柴”等生活是诗人希望中的生活,不是作者现实中的尘世生活。
8.D 本诗的抒情基调并不全是热情达观、激昂高亢的,其中还有抑郁的成分。在时间上,这是一首从明天开始的诗歌,三个诗段第一句都是祈使句,祈使的对象都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向自己发出的召唤,诗歌的开始就是站在明天的角度召唤自己的行动,召唤自己的幸福和世界的幸福。在第一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我的世界的状态,是满心欢喜的总结,而在结束时,它成为我的最后一片天空和立足之地。
9.C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恐惧不敢自陈”意思是害怕不敢自己陈述,“陈”在这里是动词,“陈述”的意思。
10.B 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均为“于是”,“就”;A分别为“引出对象”“在”;C分别为“按照”“来”;D分别为“表修饰”“表顺承”。所以选C。
11.C “诸郎中执兵”中的“郎中”是宫廷的侍卫
12.用匣子封好,燕王在朝堂行礼,亲自送出,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函、介宾短语后置、使使,闻各1分,句意1分)
13.B “逢迎”在这里解为本义“迎接”。
14.D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15.B “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原文无据。“灭口”在文中是指采取某种措施,避免给人以口实,原文意思是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后可以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
16.(1)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是”“委”“蹊”“振”各1分,句意1分)
(2)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了国家大事。
(“虽然”“以”“乏”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秦国将灭掉六国,秦兵已逼近易水,太子丹为此非常忧虑。
樊将军逃离秦国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太傅鞠武劝谏太子说:“不行啊!秦王很残暴,对燕国积累了很深的仇恨,真让人胆战心惊,更何况秦国已听说樊将军逃到了燕国!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我希望您赶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太子丹说:“樊将军在这个世界上已经走投无路了,才投奔到我这里来,我总不能因为被强秦压迫,便将他送到匈奴去。希望太傅再想别的计策。”鞠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可以和他研究谋划。”
太子丹跪着上前迎接田光,向后倒着走为田光引路。田先生坐好以后,太子丹看看左右没人,便离开坐席请教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关心一下这件事。”田光说:“现在太子您听到的是我年轻时的情况,可不知道现在我的精力已经消耗完了。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了国家大事。我有一位好朋友荆轲可以为您所用。”太子说:“希望通过您(让我)与荆轲结交,可以吗?”田光说:“可以。”
太子送他到门口,说:“我向您汇报的情况,和您自己说的话,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出去。”田光俯下身子笑着说:“好。”
田光去见荆轲,说:“我和您的关系很好,这在燕国是无人不知的。我向太子推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荆轲说:“愿接受您的教导。”田光说:“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了。”于是田光自刎而死。
17.DE(5分,答对一个3分,两个5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和手法分析。D项,颈联写景,只是借以抒发诗人对山居春色的喜爱之情,山居环境虽有花,也应是清幽而非繁华热闹的;E项,诗人并非“希望友人能和自己一起隐居山林”,而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8.(5分)第一问: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春景和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2分)第二问:①借景抒情。借春日山居所见清幽之景寄寓自己内心对山林春景的喜爱之情。②直抒胸臆。“除忆”两句写面对眼前山居的春景,除了能和文友分享外,无人可以分享,抒发了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
19.(6分,每空一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3)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0.B
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用“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比喻进步或发展极快。日新月异:形容发展、进步很快。二者基本相同。
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文中主语是“‘张小明’记者”,后面是“一战成名”,应用“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语段强调“没必要的担心”,用“杞人忧天”。
21.D
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前面是“学习”,同时注意“学习”和“掌握”的先后顺序。(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22.A
共有两处错误。第一,“第一款”是顺序,“国内”表领属,领属在前;第二,“综合”应修饰“利用”。
析:语序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定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语序不当、逻辑语序不当等。⑴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例: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
)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篮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⑵多层状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例: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⑶关联词语,看前后主语是否一致,一致主语在关联词前,不一致主语在关联词后。⑷“和”“或”顿号等注意查找逻辑对应和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被字句,把字句前面加否定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和“被”的前面。
23.(答对一处1分,两处2分,三处4分,四处5分)
⑴①称谓“XX学兄”应当顶格 ⑵②“寄呈”是敬辞,应改为“寄来”
⑶④“雅正”是敬辞,应改为“修改” ⑷⑤祝福语“夏安”应当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