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00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展示中国文化中的普世价值
叶朗
“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
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有。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
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苦难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位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
我们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遍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比如,我们从孔子《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20世纪老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
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同时,能向世界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
1. 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化其实也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然而总体上是健康的,美的。
B. 某些以偏概全、以丑为美的作品,不是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不是不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的。
C. 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担负起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的责任。
D.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向世人展示中国各种文化遗产后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的东西,特别要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化中那些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的,是中国文化中体现全人类普遍价值的东西。
B. 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中,从青州佛像的微笑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
C. 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展示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是中国文化产品的重要任务。
D. 软实力的提升之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文化产业,这是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化要能向世界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要能引导整个社会。
B.
如果我们的文化产品能够向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就可以让中国文化释放出无穷的魅力。
C. 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就能提升我们的软实力。
D. 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我们的文化产品应当力求向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展示中国文化的普世价值。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作答此类题目时,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B项,出现两次“不是不可能”属于双重否定错误,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其表意恰与原文相反。原文的意思是“某些以偏概全、以丑为美的作品,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其他三个选项均表述正确。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表述错误。与原文“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遍价值”不相符。其他三个选项均表述正确。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C项,关联词语“只要”“就”所形成的条件关系不成立。此说法太绝对。根据原文内容,提升软实力靠的不仅仅是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还有其他方面。其他三个选项均表述正确。
故选C。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年,治行闻。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
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帝不听。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道教亦然。一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亦不听。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
(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
4.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检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B. 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C 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D. 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称,从汉武帝开始真正使用,更改年号称为“改元”。明清以后年号也常用来指称皇帝,如万历、康熙等。
B.
践阼,古代帝王新即位,要登上宗庙东面的台阶(主阶在东,称阼阶)主持祭祀,喻指皇帝登基,即位。也作“践祚”,意同“登极”。
C. 股肱,股本意为胳膊,即肩膀到手腕的部分;肱本意为大腿,即从大腿根部到脚腕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D. 乞赐骸骨,即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等原因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仕鲁从小聪颖好学,曾从朱公迁学习了朱熹学说。因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关官员推荐了他。
B. 明太祖喜欢佛教,不听众多大臣劝告,答应受宠僧人的请求,为之创立专职官员,并把他们的品级俸禄提得很高。
C. 李仕鲁上了数十次奏章,请求皇上不要崇尚佛教异端,不要舍弃了儒家圣学,但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D. 李仕鲁性格刚直耿介,推崇朱氏学说,把排斥佛教作为自己的责任,最终因此招致杀身之祸。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
(2)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
【答案】4. D 5. C 6. B
7. (1)吴印、华克勤这些人,都被提拔为大官,他们经常安排刺探消息的人(监听时事),因此这批人十分蛮横,用谗言诋毁大臣。
(2)自古有帝王以来,没有听说官员和僧人混杂在一起做官共事,是可以相互帮助的。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此题要先理解,然后再断句。本句大意为:“现在故旧老臣都考虑辞去俸禄和爵位,而僧人和一些耳目竞然更加用谗言诬陷。如刘基、徐达的被猜疑,李善长、周德兴的被诋毁,和萧何、韩信相比,其危害疑忌相去能有多远呢?”接着可以根据语法结构进行推断。
“故旧老臣都考虑辞去俸禄和爵位”中,“故旧老臣”是主语,“考虑”是谓语,不可以与后文断开,因为后文“辞禄去位”是考虑的具体内容。它们构成完整主谓句,故可以排除AB
两项。“视萧何韩信”意思是“和萧何、韩信相比”,不可以断开,故又排除C。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化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一些避讳的说法、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表述错误。正确表说应该为:肱本意为胳膊,即肩膀到手腕的部分;股本意为大腿,即从大腿根部到脚腕的部分。其他三个选项均表述正确。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不听众多大臣的劝告”有误,原文为“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其他三个选项均表述正确。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之属”,这些人;皆拔擢至大官,译为被动句,被提拔为大官。“目”,为刺探消息的人;“由是”,因此;“其徒”,这批人。(2)中,“缙绅”,解释为官员。“缁流”,解释为僧人。“同事”,属于古今异义,可以解释为:一起共事。“济”,帮助。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年少时聪颖灵敏,专心好学,三年不出大门一步。听说鄱阳朱公迁得到宋代朱熹的真传,前往跟随他学习,全部学到了他的学问。太祖原来就知道仕鲁声名,洪武年间,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司推荐仕鲁。入朝受到皇帝的接见,太祖非常高兴的说:“我寻找你很长时间了,为何到现在才能见到你。”任命为黄州同知,说:“我暂且拿民事来考考你,等你展现才能后再召见你。”一年后,治理的政绩显著。十四年,任命他为大理寺卿。
皇帝自登基后,对佛教很爱好,下诏征寻东南戒德僧,多次在蒋山建法会,如果应答皇帝当庭提出问题符合皇帝心意的就赐给金袈裟衣,诏到宫中,赐坐和他谈论佛教之事:吴印、华克勤这些人,都被提拔为大官,他们经常安排刺探消息的人监听时事,因此这批人十分蛮横,用谗言诋毁大臣。满朝官员无人敢说,只有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为此事和皇帝争辩。汶辉上疏说:自古有帝王以来,没有听说官员和僧人,共同任官成为同事,可以相互帮助的。现在故旧老臣都考虑辞去俸禄和爵位,而僧人和一些耳目竞然更加用谗言诬陷。如刘基、徐达的被猜疑,李善长、周德兴的被诋毁,和萧何、韩信相比,其危害疑忌相去能有多远呢?真心希望陛下任用辅佐帝王的亲信,全部选取德才兼备的俊才,那么天下太平很快就可以实现了。”皇帝不听从。那些依仗受到宠幸的僧人,就请求为释氏创立专职官员。于是把原先所设置的善世院改为僧录司;设置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职,都提高他们的品级俸禄。道教也是这样。估计僧尼道士超过几万人。仕鲁上疏说:“陛下正在创建千秋功业,凡是意图所指的地方,就应是指示给子孙万世的法规章程,为什么舍弃儒家圣学而崇尚佛教异端呢?”奏章上了数十次,均不被皇帝采纳。仕鲁性格刚直耿介,是从学习儒术起家的,正要推崇朱氏学说,把排除佛学作为自己的任务。等到上疏的建议不被采纳:就向皇帝请求说:“陛下深深沉溺佛教,怪不得我的话听不进去。归还陛下笏板,请求允许我告老还乡,回归故里。”于是把笏板放在地上。皇帝大怒,命令武士击打他,当即毙命于台阶下。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西湖春日
王安国
争得①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浓吐杂芳熏巇崿②,湿飞双翠破涟漪。
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注】①争得:怎得。②巇崿(xīè):指山峦。
8. 本诗的颔联、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西湖怎样的特点?
9. 诗的尾联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8. 颔联颈联四句,一句一景。描写寺院香火之盛,在春烟氤氲中响起茶鼓;楼台于夕阳斜照中酒旗招展;起伏的山峦被“杂芳”熏染,花香四溢;西湖之上水面平静、画舫来去划出层层涟漪。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各种角度,动静结合,描绘出西湖一派赏心悦目、春意盎然的旖旎风光。
9. 尾联抒写诗人对西湖的总体感受,意义上同首联呼应,措辞上也同开端吻合。诗人说,人生难有杜牧之才,人间却幸有蓑衣和苇笠,他在湖上题诗,就算才情不够,也要驾起渔舟作一名钓翁。诗人眼望西湖风光,恋恋不忍离去,产生了栖身湖山的凝想和雅志。“幸”“且”两词,回应上文“争得”。使结构紧严,浑然一体。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题干问的是颔联、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需要概括画面的特征,一定要写出意象,如楼台于夕阳斜照中酒旗招展;起伏的山峦被“杂芳”熏染,花香四溢;西湖之上水面平静、画舫来去划出层层涟漪。再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画面特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谋篇布局的能力。尾联对全诗情感所抒发的作用实际上需要从主旨和结构两角度考虑。结合本首诗的具体内容,尾联抒写诗人对西湖的总体感受,写出了诗人隐身山林的志趣。结构上,同首联呼应。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
(2)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4)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
(5)鸿雁长飞光不度,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
(7)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8)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
(9)岭上晴云披絮帽,___________。
(10)长桥卧波,__________?复道行空,__________?
(11)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
【答案】 (1). 洞庭波兮木叶下 (2). 吞声踯躅不敢言 (3). 三顾频烦天下计 (4). 出师未捷身先死 (5). 镜中衰鬓已先斑 (6). 鱼龙潜跃水成文 (7). 千岩万转路不定 (8). 栗深林兮惊层巅 (9). 吴楚东南坼 (10). 星垂平野阔 (11). 树头初日挂铜钲 (12). 未云何龙 (13). 不霁何虹 (14). 秦人不暇自哀 (15).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能力。该题型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中需要注意的词语有“踯躅”“频烦”“衰鬓”“先斑”“潜跃”“栗”“巅”“坼”“钲”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铁十字勋章
(德国)米勒
1945年四月,在梅克伦堡州的施塔加德,一位卖纸的商人从顾客那里听说了希特勒的婚礼以及他自杀的消息,决定枪杀他的妻子,还有他十四岁的女儿,然后自杀。
在一战时他做过预备军官,现在还保存着一把左轮手枪和十枚子弹。
一天傍晚,他的妻子端着晚餐从厨房出来的时候,他正站在桌子边擦拭着那把手枪。他的翻领上别着一枚铁十字勋章,这本该是节日时才佩戴的。
元首选择了自杀——面对妻子的疑问他这样解释道,同时他说,他要选择效忠于元首。他问她,作为他的妻子,是否在这件事上也准备好了追随他。他说,对于女儿他毫不怀疑,她一定会借助父亲的协助,体面地死亡,而不去苟活。他叫来女儿,她没有让他失望。
没有等妻子的回答,他便让两人都穿上大衣,因为他要带她们到郊外找个合适的地方,免得引人注目。她们服从了。然后他给左轮手枪装上了子弹,让女儿帮他穿上大衣,锁上了房门,并把钥匙扔进了信箱。
外面下着雨,他们在昏暗的街道上向郊外走着,丈夫走在前面,没有回头去看远远跟着的妻子和女儿。他听得见她们走在沥青路上的脚步声。
当他离开大路走上通往毛榉林的小径时,他转过头催促她们走快些。晚风在这片没有树的平地上更加疾劲,地面被雨水淋湿,她们的脚步没有了声响。
他对她们喊道,她们应该走在前面。跟着她们在后面走着,他也想不清楚:是他担心她们可能就这样跑掉,还是他希望自己可以跑掉。没过一会儿,她们已经在前面很远了。当他再也看不到她们的时候,他已经明白了,他没有勇气直接离开,他却十分希望,她们已经走了。他停了下来,在路边小便。左轮手枪在他的裤子口袋里,透过薄薄的布料他感受到了枪的冰冷。当他加快脚步想赶上她们时,每走一步手枪都碰打在他的腿上。他放慢了脚步。可当他把手伸进口袋,想把枪扔掉时,他看见了他的妻子和女儿。她们站在路中间,正等着他。他原本计划在树林中做这件事,但是枪声在这里被听到的可能性应该也不大。
他拿出枪,解除保险,而他的妻子正搂着他的脖子,抽泣着。她是那么沉重,他拼力摆脱她,走向正怔怔地盯着他的女儿,用枪对准了她的太阳穴,闭上眼睛扣动了扳机。他希望枪哑火,但是他听到了枪声,看到女孩摇晃着倒下了。
妻子发着抖,尖声大叫。他必须稳住她。直到三声枪响过后,她安静了。
现在,他是独自一人。
没有人会来命令他将手枪的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了。死去的人也不会看见他,没有人能看见他。这出戏演完了。幕已落下,他可以去卸装了。
他将手枪塞进口袋,俯身看着他的女儿。然后他开始奔跑起来。
他沿着小径跑回了街道,又沿着街道跑了一段,但不是往城里的方向,而是向西。他跑了一会儿,然后他坐在街边,靠着一棵树,喘息着,思索着他的境况。他发现,事情也不是无可救药。
他只要继续跑,一路向西,避开居民区。他可以隐居在任何一个地方,最好是在另一座城市,改名换姓,作一个不知名的难民,普普通通,勤勤恳恳。他把枪扔进阴沟里,站了起来。
走在路上,他突然想起忘记把铁十字勋章扔掉。他把它扔掉了。
1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这篇小说的写法是:先交代故事的结局、梗概,再叙写具体的过程和细节,虽然篇幅短,但情节一波三折,波澜起伏。
B. 这篇小说的结尾与其他微型小说一样出人意料,纸商在枪杀了自己的女儿和妻子后,竟然没有选择自杀,而是以逃避和奔跑的方式求生,但他的灵魂却无法“逃生”。
C. 小说最后的结尾没有给出一个结论,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留给读者一个开放的结局,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
D. 这篇小说叙述语言冷静、简约,特别是人物对话,全篇只有纸商的语言描写,却成功刻画了两个只知道麻木顺从的女人。
E. 纸商在枪杀女儿、妻子时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女儿、妻子能逃跑,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和妻子被自己杀死,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必须忠诚于他的“偶像”。
12. 小说的标题“铁十字勋章”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13. “二战”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浩劫,德国人民在战后不断地进行反省、忏悔,文学起了积极的作用。你从《铁十字勋章》这篇小说中读出了作者对法西斯主义怎样的反思?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1. CD 12. ①推动情节发展。铁十字勋章串联了希特勒的自杀和纸商枪杀妻子女儿两件事之间的因果关系。
②暗示小说主旨。铁十字勋章是希特勒对纸商的奖赏的标志,纸商选择枪杀妻儿以示忠诚,也象征了法西斯专制对大的灵魂奴役。
③丰富人物形象。纸商对待铁十字勋章的态度改变成功地刻画了纸商的冷漠、愚昧、自私与残忍的形象特点。
13. ①抹杀人性。通过叙述纸商效仿希特勒行为枪杀女儿、妻子的过程,揭示出希特勒法西斯主义对人性抹杀的根深蒂固。
②奴役灵魂。纸商枪杀妻子和女儿的轻而易举,揭示了希特勒专制已经渗透并占据了每一个被奴役者的灵魂深处。
③虚伪自私。对法西斯效忠式的模仿,排除了纸商自己,揭示了法西斯骨子里的虚伪和自私。
【解析】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本文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两项。
A项,“先交代故事的结局、梗概”错误,原文是,决定枪杀他的妻子,还有他十四岁的女儿,然后自杀,却并没有交代结局如何。
B项,“这篇小说的结尾与其他微型小说一样出人意料”说法不准。这样的结尾并不是出人意料的,从前文的种种心理活动可以看出纸商内心的懦弱。
E项,“纸商在枪杀女儿、妻子时的心理是矛盾的”说法错误,仔细阅读文章第九小节,纸商枪杀妻子和女儿的情节,我们可以发现那时候他的心理并不矛盾。只有CD表述正确。
故选C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的内涵和作用的探究能力。题干要求说一说标题“铁十字勋章”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可以从推动情节发展、暗示小说主旨、丰富人物形象的角度作答。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在情节发展方面,铁十字勋章串联了希特勒的自杀和纸商枪杀妻子女儿两件事之间的因果关系,文章围绕这个铁十字勋章展开,是文章的线索。其次,铁十字勋章是希特勒对纸商的奖赏的标志,暗示了小说主旨,纸商选择枪杀妻儿以示忠诚,也象征了法西斯专制对大的灵魂奴役。再次,在人物形象方面,纸商面对妻子、女儿的态度,是冷漠、愚昧、自私与残忍的,他最后扔掉了铁十字勋章,也证明了他是虚伪和自私的。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作答此类题目既要立足文本分析,又要拓展延伸。注意首先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的主旨,然后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文章通过叙述纸商效仿希特勒行为枪杀女儿、妻子的过程,揭示出希特勒法西斯主义对人性抹杀的根深蒂固,可以看出法西斯抹杀人性的实质;其次,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以及从周围的人对他的影响或他对周围的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纸商对法西斯效忠式的模仿,排除了纸商自己,他最终扔掉了这个勋章,揭示了法西斯骨子里的虚伪和自私;最后,结合文本联系实际,纸商枪杀妻子和女儿的轻而易举,揭示了希特勒专制已经渗透并占据了每一个被奴役者的灵魂深处。作者通过文章从而使现在的我们更加警醒。
五、语言文字运用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面对呈井喷式发展的微电影市场,不少人心怀疑问:今后的微电影到底是会成为链条式产业,还是仅仅是昙花一现,最终沦为吉光片羽?
B. 靖国神社里的那些人曾以极残忍的手段让无数中国人民生灵涂炭,我们岂容他们被瞻仰祭拜?
C. 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祺布,煞是好看。
D. 教育是一门艺术,施教者要善于发现受教者的个体特点,因势利导地去教育他们,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③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同义成语。⑥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A项,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毛。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本句中用来形容“微电影”是不恰当的。
B项,生灵涂炭: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而文中说“中国人民生灵涂炭”,因为人民就是生灵,所以语义重复。
C项,星罗棋布:罗:罗列;布:分布。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而文中用来说“几座白色的油井”是不恰当的。
D项,因势利导: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句子中形容“施教者要善于发现受教者的个体特点”是恰当的。
故选D。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 )
A. 工商总局网监司发布的《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实际是行政指导座谈会会议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
B. 中国举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目的在于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表明维护二战成果、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C. 如果治疗及时,脑积水治疗效果会很好。一旦延误治疗,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不仅可能危及生命,甚至会导致孩子脑瘫。
D. 近几年,随着全民摄影时代、全媒体时代,出现了高清视频截图技术,以生产静态照片为职业的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目的在于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句式杂糅,改为“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或“是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C项,不合逻辑,应将“不仅可能危及生命,甚至会导致孩子脑瘫”改为“不仅会导致孩子脑瘫,甚至可能危及生命”。D项,成分残缺,应在“全媒体时代”后面加上“的来临”。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 ①②④⑤③ B. ①④⑤③②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②⑤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因此解答本题时:一要看几个句子的主语是否一致,二要看主语不一致的句子是不是从同一陈述对象的角度展开的。当然,有时上下句采用顶真的手法,虽然主语不致,但上下文也是连贯的。
文段是有关箕山的描述,阅读各选项可知,登山顺序从山脚往上攀登,由此判断④放在首位;紧跟④中“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一句,接下来应是②句;介绍山顶的情况;⑤句是在山顶欣赏景物的感受,故⑤在②后面;①句中“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一句中“那里”指代上句中的“山顶”,应在⑤后面;最后排③句,“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中的“遗址”,与后文中的“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前后联系.故顺序是:④②⑤①③。
故选D。
六、写作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成为中国自然科学诺奖获得者第一人。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造福几亿人的伟大科学家,却是个实实在在的“三无”教授:没有博士学位,没有海外留学经历,没有中国两院院士光环。
②六十年代,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克服各种困难;顶住各种干扰,系统搜集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和名老中医经验,从中筛选出200种方药供研究。在经历了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终于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打开了成功之门。
③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科研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屠呦呦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重新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突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语惊醒梦中人,屠呦呦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终于获得成功。
要求:任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坚定自己的信念
必须保持心灵的纯净,就像泛着涟漪的湖水;必须保持头脑的清醒,就像头顶上蔚蓝
的苍穹;必须坚定自我的信念,就像荷花逆风挺立着一样。
失去自己的信念,就犹如跳跃的麋鹿失去了奔跑的本领;失去自我的信念,就像敏捷
的灵猫被剪掉了胡须。坚定自我的信念,扬起远航的风帆,别让风雨打消我们的信念,我们的人生需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定,人尔东西南北风”的执着与坚定。
著名科学家屠呦呦,在她还没有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时,是那么默默无闻,但他始终在坚持科学研究,屠呦呦坚信“坚持就是胜利”“目标就是方向”。他坚定着自己的信念,科学研究一度陷入僵局,最后,他走出了一条“豁然开朗”的科学之路。如果屠呦呦没有坚定的信念,他能走出一个美丽的科学人生么?人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走出来的美丽。坚定地顺着自己的信念,坚定地走下去,成功的彼岸就在不远的前方。
人人都无法忘记坚守信念的林肯,八次竞选八次失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其间还精神崩溃过一次,似乎这几十年中一直在失败中度过。然而充满执着的人面对命运的玩笑始终不会放弃心中坚守的信念,于是最后一次竞选中成功了。他将一个分裂的国家合二为一,实现了美国经济的再次腾飞。坚定信念,厚积薄发,才能九天揽月,深海寻珠。林肯坚定的信念,成就了生命的壮美,坚定自我的信念成为了林肯成功路上的奠基石。
传说中刺鸟为求得真爱与幸福,日复一日地用荆棘刺穿自己胸膛,在勇敢的悲剧中换得生命的灿烂,有了带血的龙舌兰每年壮美的花期。坚定的信念,谱写了刺鸟生命的华丽与壮美,我们将自己的信念,在生命中唱想,唱出生命绚丽的华装!
泰戈尔说过:“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只有我们坚定着信念,我们才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年轻人只要相信自己手中的沉香木一定会卖得比木炭好,他就会获得更好的收益。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与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人生的路总在未知中行走着,人总在改变着,既然选择了前方,就不要畏惧前方的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崎岖的山路,就勇敢地走下去,坚信自己的信念,勇敢地向前走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题。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
本次作文题目属材料文题。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从而提取中心论点。首先本文材料中讲述的主要人物,是科学家屠呦呦;其次从抓关键句和关键词入手分析。第一段: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造福几亿人的伟大科学家,却是个实实在在的“三无”教授。第二段: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克服各种困难;顶住各种干扰。第三段:科研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但是他们一直在坚持。关键句和关键词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媒体和社会应关注这类默默无闻的科学家;真正的科学精神是坚持和奉献;等等。
参考立意:
守住寂寞,拒绝浮躁;坚持不懈;向科学家学习;不能忘记默默无闻的科学家;灵感源自勤奋;追随科学家的脚步;坚定自己的信念;实现中国的崛起等等。
行文结构:
首先拟写一个切合材料的标题,比如《坚定心中信念,追求人生目标》,第一段结合屠呦呦的感人故事,引出观点“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具有坚持精神,心中要具有坚定的信念”;中间可以论述怎么做,以及我们所知道的具有类似精神的人物给我们带来的榜样力量;文章最后强调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具备这样的精神和信念。
素材:
1、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功了。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2、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简短的关于信念的事例 坚定信念的名人例子
3、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 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4、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5、梵高执着的绘画梦想,虽然很遗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没有受到是人的欣赏,但在那种世人漠视、穷困潦倒的环境下,仍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画自己想画的画,这也着实非常人所能的。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