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0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现代文阅读 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旧 燕
张中行
①讲不清楚什么理由,人总是觉得几乎一切鸟都是美的,可爱的。一切太多,如果只许选家禽外的一种,以期情能专注,不知别人怎么样,我必选“燕”。理由可以举很多,其中一项最重要,是与人亲近,而且不忘旧。
②我是北国城(长城)南人,成年以前住在乡下,先是土坯屋,后改砖瓦屋,都是祖传形式,正房(都坐北)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小康及以上人家兼有前后院。正房靠东西各间住人,中间一间两旁砌柴灶,可以起火做饭(冬天兼取暖)。这一间前部有门,如果有后院,后部也有门,就成为前后、内外的通路。有意思的是前部的门,两层:靠外的方形,只遮下半,向外开,名为风门;靠内的左右两扇,高及顶,向内开,白日大敞,入睡前才关闭。这样,起来之后,入睡之前,这间通路房的前门就总是半敞着。是不是欢迎燕来住半年,生儿育女呢?说不清楚,因为祖祖辈辈都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③还是说事实,总是公历四五月之间,估计就是去岁那一对,回来了。门外罕有长者车辙的小家小户添了热闹,风门之上,燕飞入飞出,早期是衔泥筑巢或补巢,其后是产卵孵化,再其后是打食喂雏鸟。人也忙,因为正是春种到秋收的时候。现在回想,其实不是因为都忙,而很可能是都具有(无意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大德,才能够如此和平共处。关于和平共处,还可以具体说说。只说两件,都属于克己谅人的,先说燕一方,巢筑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开,向外偏上,农家早中晚三顿饭都要烧柴,烟气火气上升,推想在巢里必不好过,可是没看见有不安然的表示。再说人一方,吃饭放矮长方桌,位置恰好在燕巢下,小蒴黄口待食的时候常有粪便落下,怎么对付呢,照例是饭桌移动位置,而不说抱怨的话。人燕和平相处,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取其诗意,可以说是羲皇上人的境界。
④
羲皇上人与现代化难得协调,于是由二十年代后期起,我外出上学,离开乡村的祖传式房,改为住学校宿舍,住北京的四合院,门不再是上部半敞的风门,室内不见檩,也就再也不见燕巢以及燕飞入飞出了。有时想到昔日,很怀念。幸而还有个余韵,是七十年代早期,我由干校放还,人未亡而家已破,当然还要活下去,只好妇唱夫随,到北京大学女儿家寄居。住房是五十年代建的四层砖楼,比较高大,楼前有两排杨树,像是与楼房比赛,钻得很高。我们夫妇住的一间南向,前面有阳台,未维新,用玻璃封闭,因而很敞亮。记不清是哪一年,四月末或五月初,竟飞来一对燕,选定上方近西南角,筑巢了。我很高兴,想到又可以与燕结邻,心里热乎乎的。老伴也高兴,说燕相中筑巢是个好兆头。巢筑得不慢,常常见“空梁落燕泥”。及至筑成,我吃了一惊,竟不是簸箕形,而是鱼壶形,长圆,近上部的一旁开个小口,仅能容燕身出入。我至今不明白,是另一种燕呢,还是在乡随乡,在城随城呢?两种巢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家乡那一种,因为可以看见雏鸟的黄口。但总是又来身旁了,应该庆幸。庆幸之余,有时想到次年,至时还会回来吧?不负所望,次年的春末准时回来,可是像是心不安定,先是利用旧巢,不久又筑新巢。也许对环境有什么意见吧。第三年回来,飞旋几次,看看旧居,远去,就不再来。
⑤其后是时和地更现代化,我迁入北郊一座高层楼,居室有窗,有阳台,都封闭,蚊蝇尚不能入,更不要说燕了。由楼窗下望,有空地,却永远看不到“乍晴池馆燕争泥”的景象。常想到乡村的旧居,可惜先则人祸,家里人都散而之四方,继以天灾(地震),房屋倒塌,现在是连遗迹都没有了。其他人家,会不会仍保留祖传的遗风,年年有旧燕归来飞入飞出呢?但愿仍是这样。不过,纵使能够这样,总是离我太远了。那么,关于旧燕,我所能有,就只是一首昔年作也未能离开失落感的诗了,这是:
漫与寒衾梦绣帏,
天街细雨湿春衣。
年年驿路生春草,
旧燕归时人未归。
(选自《张中行散文》,有删改)
1.文章第②段详写屋舍格局和门的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答:
2.根据上下文意,推断“羲皇上人”的意思。
答:
3.下列两句话具体描摹了两个时期的鸟巢,简析作者描写的用意。
(1)巢筑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开,向外偏上。
(2)竟不是簸箕形,而是鱼壶形,长圆,近上部的一旁开个小口,仅能容燕身出入。
答:
4.文章结尾处以诗结文,其作用是什么?
答:
5.文章以“旧燕”为题,强调一个“旧”字。综观全文,陈述“旧”字包含的意思。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渡 船
林斤澜
我离开温州三十多年,有时候会忽然梦见渡船。
有几年我住在蝉街外婆家里,蝉街不一定因蝉多得名,整个小城都在蝉声中过三伏天。蝉成日喧叫,但它悠悠的单调的声音,却浸透了寂静。
春天时节,绵绵的春雨空档里,漏下黄黄的阳光,我会忽然心慌起来,这种心慌,土话叫作“摇翼”,很形象。我一“摇翼”就赶紧跑出去,跑出悠悠的寂静去。跑出了三角门,跑过“存厂”,穿过田野,来到城外淡绿的河边,河面上横着一条粗绳,绳下一只红漆渡船,方方的平底的渡船。挑担的赶牛的都好稳稳当当上船,自家拉着绳子过河。船常常闲着,我独自慢慢地过来过去。离开温州前几天,特别去坐渡船。离开是有目的地,但是千里迢迢,战火漫漫,没有一点把握。实际还是个小孩子的心,觉得渡船渡到河中央,就好比到了生身之地的怀抱中间,心就静定下来,暗暗朝拜音乐女神,誓不变心。
去年我回到温州,住在松台山下的华侨饭店,当然是新楼,有水电,有沙发,有卫生间,有厅有堂有花圃。松台山脚还有个居高临下的剧院,晚上要仰起头来看电光灯。蝉街的河没有了,和闹市五马街连接起来。城墙和三角门早就扒平了,我顺着马路走到城外,城外还是马路,“存厂”变成了工厂。马路的背后,寻着了田野,寻着了河,但河上没有绳,没有渡船,没有平底的方方的红漆渡船。
有回过一条江,渡船是只老式两头翘大木船,安装了个马达。拎菜篮的,背书包的,拿着伞的老人家,一会儿站满了船舱船头。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裤脚卷到腿肚那里,肩上背枪一样一条空扁担,扁担头上缠着空口袋。大家好像都认识,有人笑着说:“钞票赚着了。”女孩格格一笑,把头一扭,眼睛里的得意闪电一样。满船是多年思念的乡音,满船是思念里没有的说话:“钞票,钞票”,“赚着,赚不着”……四面的人声里,忽然有一个低音撞到我耳朵里,碰着我不晓得哪一条筋,一个名字跳了出来,我冒叫一声,两声……一个白发苍苍,瘦脸黑黑的人站在我面前。一分钟以后,两人都认出来是三十多年前的老同学。他的低音浑厚,当年他的本事是从上衣衣兜里抓出一支笔,有时甚至是一把牙刷,就指挥我们唱起响亮的“枪口对外,齐步向前”!
我们真真肩并肩走向战场。“我是海岸的哨兵”,“拿起鸟枪、铁锤、剪刀、石头、火炮……”想象中,我们和日本鬼子巷战,肉搏,白刃相见。
我问他这些年在干什么呢?他说修理单车摩托直到拖拉机。他说他过了青年时期,才明白自己秉性不爱活动,根本也不是音乐材料。
他转过头去看江水,好像在问,当年的路是自己选择的吗?那时候自己会选择吗?同学朋友一个个不像浪连着浪吗?一个个叫浪推着走,叫浪卷进去了……路,大半是时代决定的。
不过我还是想我那条小河上的渡船,拉着河面上的粗绳到了河中央,祈求养育我的大自然,给我启发,帮我下决心。我打听哪里还有平底的方方的渡船。
他惊讶起来,用眼角睃着我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渡船,也没听说过,怎么会有四方的船呢?
刹那间,他疑心我做梦,我疑心他健忘。
我常常从松台山下,走过蝉街五马街。一路人撞人,从人缝里插过去,耳朵边嗡嗡地全是乡音,不过一个人也不认识。乡音满街满城,好比潮水,带泥带沙带泡沫带残渣的浑沌沌的潮水,我不熟识。
立刻从大街转进小巷,走石板路,推开油漆剥落的双扇前门,或是单扇白木变黑了的后门,走进潮湿的院子,走上苔藓镶边的石阶,走进幽暗的厢房,或是楼板晃晃的楼房,坐下来喝新鲜的绿茶,吸红牡丹香烟,和老朋友悠悠闲谈。
但方方的平底的红漆渡船呢,没有人爽爽快快肯定有过,多半是怀疑,是稀奇,是搜索记忆。我也糊涂起来了,莫非把庄子的方舟,或者圣经的方舟,掺杂到多年的乡思里去了。
我多住了些日子,认识了一些青年,我听见三四苯并芘、信仰危机、意识流、蒙太奇……这都在小巷里的斗室里,好比水潭,这里有寂静,有清澈,有深沉,有“摇翼”的心慌,有明天的梦。
我又离开温州时,更加相信过去有过方舟,挑担的赶牛的都能够稳当站着过河,也站过心慌的少年。
我相信现在也会有,只不过一时说不清在哪里。方方的平底的红漆渡船呀,我还要寻你,也许明天就会心慌起来,千里迢迢回去寻你。 (选自《林斤澜散文选集》,有删改)
6.“渡船”有着怎样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
7.本文写了“我”哪几件与渡船有关的事?请简要概括。
答:
8.请简要概括“我”三十年后回到温州寻找渡船的经过。
答:
9.文中写了“我”偶遇三十多年前的老同学,有什么作用?
答:
10.“我”找不到渡船,有人说这渡船不存在,有人说渡船被人们遗忘,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答:
答案解析
1.人建屋,还想着燕,为下文人燕和谐相处做铺垫。
解析 回答段落作用类的题目,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段落一般具有统领全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营造氛围、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等作用。
2.与自然和谐相处。(答“人或动物、鸟兽、燕子、鸟类和平共处”也可)
解析 结合上文“人燕和平相处,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取其诗意,可以说是羲皇上人的境界”回答。
3.通过两个燕巢的比较,突出自己对家乡旧燕的怀念,对家乡人燕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怀念;同时也反衬出对现代化带来的人与自然隔膜的深深失落与思考。
解析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需要从文中筛选出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句,根据词句分析整合出答案。本题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对家乡的怀念,二是对城市生活的感慨。从第③段中写“燕”与“人”和谐相处时,“燕”,“可是没看见有不安然的表示”;“人”,“而不说抱怨的话”。第④段中“两种巢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家乡那一种,因为可以看见雏鸟的黄口”。第⑤段中“关于旧燕,我所能有,就只是一首昔年作也未能离开失落感的诗了”可以概括出。
4.以诗结尾渲染气氛,深化主旨。不仅传达出对家乡风物的浓浓眷恋,也包含游子无法回归的感伤,还有对人们无法重回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反思。以诗结文还使文章抒情意味更浓,余韵回环不尽。
解析 回答段落作用类的题目,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回答出“怀念、眷恋、感伤”;结构上,从文段位置和引用诗文两方面回答。
5.①原来的,少年时祖屋中年年见到的情景。②对原有的人燕和谐关系的怀念。③与“新”相对,对现代环境中人燕不亲、不信任关系的深深的失落感。
解析 理解文章题目含义从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及主旨、人物、手法等方面入手。“旧”和“新”相对,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是回忆怀念,一是现实感慨。应结合文章主旨回答。
6.①指帮助人们渡过江河的工具,如文中写到的安装了马达的老式两头翘大木渡船;②象征在人们迷茫时指引人生方向的信念、理想,如“我”小时候摆渡的方方的平底的红漆渡船,就指引“我”走上了从事音乐宣传工作的道路,走向战场。
7
.①“我”小时候独自摆渡方方的平底的红漆渡船。②坐渡船离开温州,去追寻音乐的理想。③三十年后寻找方方的平底的红漆渡船。④三十年后乘坐安装了马达的老式两头翘大木渡船。
8.自己沿着儿时的路到河边寻找——偶遇老同学,向他打听渡船——到小巷子中向老朋友打听渡船。
9.①表明“我”找方方的平底的红漆渡船的经历;②通过老同学的人生道路的改变,说明正确的人生之路应由自己选择。
10.(示例一)渡船不存在。方方的平底的红漆渡船只是“我”少年时代的一个梦想而已,其实是根本不存在的。理由如下:①“我”找到了那条河,可河上没有绳,也没有船;②少年时的老同学没有见过这样的渡船,也没听说过;③当地的人对这条渡船的态度是怀疑、稀奇,或是搜索记忆,没有人爽爽快快肯定有过。
(示例二)渡船存在。①渡船是“我”在迷茫时安慰“我”并引导“我”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的一条船,对这样的船,印象肯定是深刻而清晰的;②“我”不仅看到过挑担的赶牛的都好稳稳当当上船,自家拉着绳子过河,还在船闲着时独自慢慢地过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