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50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林州一中2019级高一本部3月线上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敕造(chì) 猿猱(náo) 洿池(wū) 饿殍( piǎo)
B. 蓼蓝(liǎo) 骐骥( jì) 氓隶(máng) 逡巡(qūn)
C. 阿谀(yú) 呕哑(ǒu) 青冢(zhǒng) 炮烙(pào)
D. 伶俐(líng) 谬种(miù) 朱拓(tuò) 间或(jiàn)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注意多积累多识记。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总之,字音是考试中常考的题型,考生要在平时多识记正确的字音,要养成正音正读的好习惯,要根据字形去准确辨识字音。只有平时的多积累,养成好的习惯,才能很好的作答字音题。选项B,氓隶(méng);选项C,呕哑(ōu)、炮烙(páo);选项D朱拓(tà)。故选A。
【点睛】解答字音题要注意平时养成正音正读的好习惯,注意多积累和识记多音字、易误读字音、难度字音。只有平时的积累,才能很好的解答字音题。字音题看似是一道难度不大的试题,但是其考查学生的基础应用能力,是一道极容易做错的一道试题,考生不要掉以轻心,要在平时学习中多下功夫。
2.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籍吏民,封府库
A. 天下云集响应
B.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 外连横而斗诸侯
【答案】C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词语此类活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注意常见此类活用现象的把握。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例句中的“籍”名词作动词,登记。选项C,“水”名词作动词,游泳;选项A,“云”名词作状语,像云彩一样;选项B,“耻”意动用法,以从师为耻;选项D,“斗”使动用法,使诸侯争斗。故选C。
3.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B. 沉吟放拨插弦中
C.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辨析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常见的特殊句式的特点,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对用“于”“以”引导。例句是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想穆、曹二善才学习弹琵琶;选项C,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比上青天还难。故选C。
4.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六大类文言句式的特点,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本题例句是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未有之也。A项状语后置,“于”字作标志;B项,没有特殊句式;C项,定语后置句,利之爪牙,强之筋骨;D项,宾语前置,不知句读,不解惑。故选D。
- 27 -
5.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理解: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理解: 君子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C.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理解: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就走。
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理解: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句子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是否准确,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也有意义。考生综合比较选项,选出最佳选项。
C项,“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就走”错误,应该理解为:刀刃剑锋相碰,(就有士兵)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
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句子之前,应先明确翻译的要求,即信达雅。然后把句子代入文中,做如下分析:有无特殊句式,有无专有名词(尤其要注意人的名字,因只有名没有姓,易被当做实词翻译),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通假等现象,理解大意,最后逐字进行对译。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B. 杜甫,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
C.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刘禹锡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刘白”。他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人所铭记。
D. 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无题诗是他
- 27 -
独创,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两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字号别称等,考生在平时就要对一些经典文学常识知识做好积累。
C项,“与刘禹锡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刘白’”和“他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都有错误,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故选C。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记牢作者名字、书名、年代、国别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物象、名言警句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乐于助人就是这样一种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收获满足的事情。然而( ),这是怎么回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被称为“同理心耗竭”。“同理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上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同理心较强者能够从他人的表情、语言等方面判断其情绪,进而可以 地感受和体谅别人,并以此作为行事依据。然而,同理心也是有限度的,而且能够被消托。只要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那么,对于同理心较强者来说,如何避免自己的同理心消耗过大呢?一是把同理心变成“同情心”。同理心较强者在帮助别人时,往往会 地将自己代入别人的情境中,而过度介入别人的痛苦和烦恼就会造成同理心消耗过大,此时不妨化同理心为同情心。二是找到同理心的边界。没有人的同理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要找到自己同理心的边界,既不要 ,也不要过分介入,而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比如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可以提出建议,也可以给予支持和陪伴,但不能过于干涉别人的选择,更不应 ,代替别人痛苦和烦恼。
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有些人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导致身心俱疲,结果没有获得快乐
B. 有些人并没有获得快乐,而是身心俱疲,结果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
C. 有些人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导致身心俱疲
D. 有些人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结果导致身心俱疲
- 27 -
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过度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B. 如果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C. 只要不过度使用同理心,就可避免同理心耗竭,进而防止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D. 如果盲目地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设身处地 不由自主 冷若冰霜 包办代替
B. 身临其境 情不自禁 冷若冰霜 越俎代庖
C. 设身处地 情不自禁 拒人千里 越俎代庖
D. 身临其境 不由自主 拒人千里 包办代替
【答案】7. D 8. D 9. C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为与上文“助人为乐……能收获满足”反接,补写句子开头就应说“没有获得快乐”;为引出下文的心理学现象“同理心耗竭”,补写句子后边就须是“身心俱疲”;而且,“非但……反而……”,使用相反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更有出人意外的对比效果。比较而言,D项最为恰当。故选D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原句存在不合逻辑和成分残缺的语病。A、C两项,“危害身心”仍然存在宾语中心词残缺的问题;B项,“如果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说法绝对,不合逻辑。比较而言,D项修改最恰当.故选D项。
【9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着重辨析近义成语。①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意思是替别人着想。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环境。句中是说同理心较强者能够感受和体谅别人,故选用“设身处地”更恰当。②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句中是说同理心较强者受他人 情绪影响,故选用“情不自禁”更恰当。③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傲慢。冷若冰霜:比喻待人不热情。也比喻态度严厉,不好接近。句中用以与“过分代入”对比,故选用“拒人千里”更合语境。④越俎代庖:比喻越权办事。包办代替:指应该和有关的人一起商量或一起做的事,却独自办理,不让旁人参与。句中不是指为人办事,而是比喻“代替别人痛苦和烦恼”,故选用“越俎代庖”更妥帖。综上所述,答案选C项。
【点睛】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0.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客套话,请选出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 本届湖湘文化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
B. 我校拟筹办150年校庆庆典,届时欢迎各兄弟学校莅临指导。
C. 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
D. 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的能力。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A项,“忝列”表自谦;B“莅临指导”指上级对下级;C“令”,敬词,称对方;且没有“令女”这一说法。所以选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下面几个情境中,语言表述得体、准确的一项是( )
A. 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管教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小说《天龙八部》)
B. 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来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 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某网站体育消息)
- 27 -
D. 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四点: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另外,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
A项,“令千金”表示对对方女儿的敬称;句中用于萧峰对段正淳说段正淳的女儿阿紫,使用正确。
B项,“忝列”是一个谦辞,指自己有愧于列在其中;句中用于评论汉献帝,使用错误,“忝列”应改为“名列”。
C项,“承让”是承蒙相让的意思,一般为比赛后优胜者谦虚时说的话;句中用于比赛前请对方“承让”,使用错误,“承让”应改为“手下留情”。
D项,“忽悠”属于方言口语,句中购房合同属于司法文书,要使用规范的书面语,“忽悠”应改为“欺骗”。
故选A。
二、文言文阅读
12.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兴起
B、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得:获得
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舍:停止
D、用心一也 用:使用
(2)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相同的一项是( )
A、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其印为予群众所得 D、子何恃而往
- 27 -
(3)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等三句从正面说明了学习的过程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B、“故不积跬步”等两句从反面说明学习中的积累的重要性。
C、“骐骥一跃”等四句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学习要有刻苦的精神。
D、“蚓无爪牙之利”等句说明了学习要有专心致志的态度。
【答案】 (1). D (2). B (3). C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注意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考生答题时注意提防文言选项中常出现的以今释古的陷阱和现象。
D项,“用:使用”错误,依据“用心一也”, 由于它用心专一。可知“用”意为:由于、因为。
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文言句式常用的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考生应该在学习文言文时,辨析各类文言特殊句式的不同点,做到举一反三,准确辨识。
题干的句子中“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定语后置句。
A项,“者……也”,判断句。
B项,“马之千里者”,千里马,定语后置句。与题干中句子句式相同。
C项,“其印为予群众所得”,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了,被动句。
D项,“子何恃而往”,您凭借(依靠、利用)什么前往呢,宾语前置句。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时间、事件、事例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内容,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C项,“说明学习要有刻苦的精神”错误,依据“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据此可知,“骐骥一跃”等四句说明了学习贵在坚持。
故选C。
- 27 -
【点睛】文言文句式主要有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和主谓倒装句。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根据句式特点和句意来判定。
参考译文: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13.根据要求答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
- 27 -
,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月戊戌,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国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 欧阳玄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獠人熟玄名 / 弃兵仗 / 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 / 缘诉某事于县 / 县官不为直 / 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 / 情有弗堪 / 乃发愤就死耳 / 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
B、獠人熟玄名 / 弃兵仗 / 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 / 缘诉某事于县 / 县官不为直反 / 以徭役横敛掊克之 / 情有弗堪 / 乃发愤就死耳 / 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
C、獠人熟玄名 / 弃兵 / 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 / 缘诉某事于县 / 县官不为直反 / 以徭役横敛掊克之 / 情有弗堪 / 乃发愤就死耳 / 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
D、獠人熟玄名 / 弃兵 / 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 / 缘诉某事于县 / 县官不为直 / 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 / 情有弗堪 / 乃发愤就死耳 / 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庠序,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之称,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典籍中习见的“致事”“致政”“视事”“告归” “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玄年少文才过人。黄冠师看其面相,推测他未来必是肩负朝廷重任者。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明察善断、不畏权贵。县中许多长久难以决断的疑难官司,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家奴的行为,欧阳玄都能公正判决。
C、欧阳玄为官清廉,声名显著。武冈县有人聚众闹事,他能以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亲自用祸福之理开导他们,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欧阳玄深受皇帝器重。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负责编修史书。为使朝政扩大影响,他畅所欲言,毫无隐讳。
- 27 -
【答案】 (1). A (2). D (3). D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比较选项断句异同处,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动词、虚词、特殊句式和句间逻辑关系来断句。
划线句的翻译是:獠人熟知欧阳玄的名望扔掉兵器,排着队拜倒在马前,说:“我们不是不惧怕法律,因为向县衙投诉事情,县官判决不公正,反而用徭役横征暴敛搜刮我们,感情上无法忍受,就决心拼死一搏。没想到麻烦我们的清廉长官亲自前来。”欧阳玄用祸福的道理开导他们。
“杖”和“兵”都是指武器,都是动词“弃”的宾语,故“弃兵仗”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D。
比较A、B两项,“县官不为直”和“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是县官不但不为百姓,反而更严酷,考生分析逻辑关系,容易判断出“反”指“反而”,应该断在下一句,表转折,据此排除B。
故选A。
(2)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
D项,“视事”错误,视事,古代指官吏到职办公。故“视事”与其他几个词语意思不同。
故选D。
(3)本题考查归纳情节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
D项,“为使朝政扩大影响”错误。第三段的“更张朝政”是说为了改革朝政。故D项曲解文意。
故选D。
【点睛】解答断句题,先断易,再断难。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语意,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最后综合用排除法,得出正确选项。
参考译文:
- 27 -
欧阳玄,字原功。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等书,八岁能背诵,开始跟随同乡的老师张贯之学习,一天能记几千字,就懂得写文章。十岁时,有一道士凝视欧阳玄,对张贯之说:“这个孩子神气凝远,目光逼人,以后会凭借文章成为天下第一,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说完就离开了,(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部使者巡查各县,欧阳玄以学生的身份拜见使者,部使者让他作梅花诗,他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去时,增加到上百首,看见的人对此都很惊讶。十四岁时,进一步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下笔就能写成文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居前列。二十岁时,闭门读书几年,没有人见到过他,经史百家,没有不研究的。
延祐元年,(仁宗)下诏设科目选取人才,欧阳玄凭借《尚书》参加贡试。第二年,赐予他进士出身,授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之职。调任太平路芜湖县尹。县中多疑难官司,长期不能判决,欧阳玄察明了案情,都公正地进行了判决。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他们的家奴,欧阳玄判决这些家奴恢复自由。征调赋税及时,百姓乐意去做自己的工作,政教风化非常盛行,蝗虫唯独不入此县境界。他改任武冈县尹。武冈县控制着溪洞,此处少数民族杂居,抚育爱护稍有违背(他们的心意),他们就拿起武器造反。欧阳玄到任一个月后,赤水、太清两洞聚集众人相互攻杀,官吏们互相对视,脸色大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欧阳玄当天骑马带领两人直接到达獠人争斗的地方劝导他们。到达的时候死伤者满道,战斗还没有停止。獠人熟知欧阳玄的名望扔掉兵器,排着队拜倒在马前,说:“我们不是不惧怕法律,因为向县衙投诉事情,县官判决不公正,反而用徭役横征暴敛搜刮我们,感情上无法忍受,就决心拼死一搏。没想到麻烦我们的清廉长官亲自前来。”欧阳玄用祸福的道理开导他们,回去为他们审理官司,獠人于是安定下来。
(朝廷)征召欧阳玄作国子博士,升任国子监丞。致和元年,改任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当时正值战乱,欧阳玄领印代理国史院事务,每天在内廷值班,参与决策机要事务,凡是远近的调拨发运,(都由他)起草诏令、檄文。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事务繁琐,阻挠者非常多,他仍然竭力争取。(朝廷)下诏修编辽、金、宋三史,召欧阳玄为总裁官,揭示要旨,列举事例,使撰述者有所依据。史官中有因不忿表露才华、议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用口舌与他们争论,待他们交上稿件,用笔修改审定,都算是他们自己改正的。至于论、赞、表、奏,都由欧阳玄执笔。五年,皇帝因欧阳玄在几朝做官,并且有编修三史的功劳,命令丞相破格授予他爵位和俸禄,于是准备授予他为翰林学士承旨。
- 27 -
十七年春,请求辞官,由于中原道路阻塞,打算经四川回乡,顺帝又不答应。当时将要大赦天下,宣他到内府。欧阳玄长期卧病,不能行走,丞相传旨,让他乘轿子到延春阁下,这实在是不同于常例。这年十二月戊戌日(二十九日),在崇教里的寓所去世,时年八十五岁。顺帝赏赐办理丧事的财物很丰厚,追封他为楚国公,赠谥号为文。
14.完成各题
顾佐,字礼卿,太康人。建文二年进士。除庄浪知县。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以佐文士,难之。持弓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永乐初,入为御史。七年,成祖在北京,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佐预焉。奉命招庆远蛮,督采木四川。从北征,巡视关隘。迁江西按察副使,召为应天尹。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北京建,改尹顺天。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洪熙元年召为通政使。宣德三年,都御史刘观以贪被黜,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荐佐公廉有威,历官并著风采,为京尹,政清弊革。帝喜,立擢右都御史,赐敕奖勉。居岁余,奸吏奏佐受隶金,私遣归,帝密示士奇曰:“尔不尝举佐廉乎?”对曰:“中朝官俸薄,仆马薪刍资之隶,遣隶半使出资免役。隶得归耕,官得资费,中朝官皆然,臣亦然。先帝知之,故增中朝官俸。”帝叹曰朝臣贫如此因怒诉者曰朕方用佐小人敢诬之必下法司治士奇对曰细事不足干上怒帝乃以吏状付佐曰:“汝自治之。”佐顿首谢,召吏言:“上命我治汝,汝改行,吾当贷汝。”帝闻之益喜,谓佐得大体。或告佐不理冤诉,帝曰:“此必重囚教之。”命法司会鞫,果千户臧清杀无罪三人当死,使人诬佐。帝曰:“不诛清,则佐法不行。”磔清于市。正统初考察御史不称者十五人,降黜之。邵宗九载满,吏部已考称,亦与焉。宗奏辨,尚书郭琏亦言宗不应与在任者同考。帝遂责佐。而御史张鹏等复劾宗微过。帝以鹏朋欺,并切贲佐。佐上章致仕去。赐敕奖慰,赉钞五十贯,命户部复其家。十一年九月卒。
(节选自《明史•顾佐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庄浪知 除:授职。
B、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佐预焉 预:准备。
C、命法司会鞫 鞫:审问
D、赐敕奖慰,赉钞五十贯 赉:赏赐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叹曰 / 朝臣贫如此因 / 怒诉者曰 / 朕方用佐 / 小人敢诬之 / 必下法司治 / 士奇对曰 / 细事不足干上怒 /
- 27 -
B、帝叹曰 / 朝臣贫如此 / 因怒诉者曰 / 朕方用佐 / 小人敢诬之 / 必下法司治士奇 / 对曰 / 细事不足干上怒 /
C、帝叹曰 / 朝臣贫如此因 / 怒诉者曰 / 朕方用佐 / 小人敢诬之 / 必下法司治士奇 / 对曰 / 细事不足干上怒 /
D、帝叹曰 / 朝臣贫如此 / 因怒诉者曰朕方用佐 / 小人敢诬之 / 必下法司治 / 士奇对曰 / 细事不足干上怒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佐文武双全,使得守将佩服。端午日,守将召集官员比试技艺,因他是文官,不让他射箭,他却拿起弓箭一发中的,令守将大为折服。
B、顾佐个性鲜明,为人刚直不屈。他为官让官吏和百姓感到又害怕又佩服;他的刚正使权贵们多感不便,于是被调出京城做了贵州按察使。
C、顾佐治绩显著,受到辅臣举荐。他因担任京兆尹,使政治清明,弊政革除等治绩,受到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推荐,并被任命为右都御史。
D、顾佐考核严格,做出相应处理。他在正统初年考察十五名御史不称职,降职或罢免了他们,把被吏部考核称职的郡宗也考核为不称职。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佐顿首谢,召吏言:“上命我治汝,汝改行,吾当贷汝。”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
【答案】 (1). B (2). D (3). A (4). ①顾佐叩头致谢,叫来那个官吏说;“皇上命令我惩治你,你只要改变品行,我就宽恕你。”
②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
③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题要得分,考生必须平时多积累,多读多记,考试时再联系语境,利用上下文的语意和逻辑关系推测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词语在文中的释义,最后综合使用排除法得出最佳答案。
- 27 -
B项,“预:准备”错误,依据“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佐预焉”,命令吏部选拔御史中有才干的人前往行在所,顾佐参与了这件事。可知“预”意为:参与。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综合断句。综合比较,选出最佳选项。
划线句的句意是:皇帝叹息说“朝臣贫穷到这样的地步。”于是皇帝怒斥上告的人说:“我刚任用顾佐,小人就敢诬蔑他,一定要下交司法官治罪。”杨士奇说:“小事不值得惹皇上生气。”
“如此”是对朝臣“贫(贫困)”程度的感叹,充当补语;而“怒诉者”是皇帝“叹”之后的动作,故“因(于是)”承接上文,故“因”前必须断句,故排除AC。
“治”是皇帝说要治小人的罪,而不是治罪“士奇”,且“细事不足干上怒”是士奇劝皇帝的话,故在“士奇”前断句,故排除B。
故选D。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依据人名、地名、时间、事件等提示性信息分析,综合比较原句和选项的差别,得出最佳答案。
A项,“因他是文官,不让他射箭”错误,依据“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以佐文士,难之。持弓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端阳节这天,当地守将召集官员较量射箭。因为顾佐是文官,为难他。顾佐拿起弓箭一箭射中,守将非常佩服。据此可知,原文“不让他射箭”曲解原意。
故选A。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注意一些虚词也有意义;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①顿首:叩头;谢:致谢;治:惩治;汝:你;贷:宽恕。
②食人食:吃人所吃的食物;检:制止;涂:通“途”,道路;饿莩:饿死的人;发:开仓赈济;岁:年岁收成。
③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上:向上,方位名词作状语;用:因为、用于。
- 27 -
【点睛】翻译句子之前,应先明确翻译的要求,即信达雅。然后把句子代入文中,做如下分析:有无特殊句式,有无专有名词(尤其要注意人的名字,因只有名没有姓,易被当做实词翻译),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通假等现象,理解大意,最后逐字进行对译。
参考译文:
顾佐,字礼卿,太康县人。建文二年考中进士。授任庄浪知县。端阳节这天,当地守将召集官员较量射箭。因为顾佐是文官,为难他。顾佐拿起弓箭一箭射中,守将非常佩服。永乐初年,入朝做御史。永乐七年,成祖在北京,命令吏部选拔御史中有才干的人前往行在所,顾佐参与了这件事。顾佐奉命招安庆远蛮人,在四川监督采伐树木。跟从皇帝北征,巡视险要的边关。升任江西按察副使,召入担任应天府尹。顾佐性格刚强正直不屈服,官吏百姓都害怕并佩服他,人们把他比作包孝肃。北京城建立,改任顺天府尹。有权势的人多因他感到不方便,外调做了贵州按察使。洪熙元年召任通政使。宣德三年,都御史刘观因为贪污被罢官,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推荐顾佐廉洁有威望,历任官职都显露风采,担任京兆尹,政治清明,弊政革除。皇帝感到高兴,立即提拔他做右都御史,下令予以奖赏勉励。过了一年多,奸邪小官上奏说顾佐接受徒隶的钱财,私自打发徒隶回家。皇帝秘密地把奏章给杨士奇看,并说:“你不是曾经举荐顾佐廉洁吗?”杨士奇回答说:“朝中官员俸禄微薄,仆从、马匹、粮草以徒隶资助,派出一半徒隶让他们出钱免去劳役。徒隶得以回家耕地,官员得到钱财,朝中官员都这样,我也这样。先帝知道这件事,所以增加了朝中官员的俸禄。”皇帝叹息说:“朝臣贫穷到这样的地步。”于是皇帝怒斥上告的人说:“我刚任用顾佐,小人就敢诬蔑他,一定要下交司法官治罪。”杨士奇说:“小事不值得惹皇上生气。”皇帝于是把官吏的状子交给了顾佐,说:“你自己处理这件事。”顾佐叩头致谢,叫来那个官吏说:“皇上命令我惩治你,你改变行为,我就原谅你。”皇帝听说后更加高兴,说顾佐懂得大体。有人状告顾佐不处理冤案,皇帝说:“这一定是重罪犯教他说的。”命令司法官会同审讯,果然是千户臧清杀了无罪的三个人被判死罪,让人诬告顾佐。皇帝说:“不杀臧清,那么顾佐的法令就不能实行。”在集市用磔刑处死臧清。正统初年考查御史不称职的有十五人,降职或罢免了他们。邵宗任职满九年,吏部已经考核称职,(但)他也在顾佐考核的不称职之列。邵宗上奏辩解,尚书郭琏也说邵宗不应该跟在任的人一同考核。皇帝于是责怪顾佐。可是御史张鹏等人又弹劾邵宗的一些小过错。皇帝认为张鹏结党欺骗,一并严厉责备顾佐。顾佐上奏退休回家。赐给敕命以奖励安慰,赏赐钱钞五十贯,命令户部免除他家的赋税徭役。十一年九月死。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题1分,共6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27 -
(2)《蜀道难》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______,________。
(3)《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
(4)《登高》中点明本首诗歌的主旨句,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
(5)《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6)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 ____,_____。
【答案】 (1). 飞湍瀑流争喧豗 (2). 砯崖转石万壑雷 (3). 连峰去天不盈尺 (4). 古松倒挂倚绝壁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百年多病独登台 (7). 艰难苦恨繁霜鬓 (8). 潦倒新停浊酒杯 (9). 千呼万唤始出来 (10). 犹抱琵琶半遮面 (11). 同是天涯沦落人 (12). 相逢何必曾相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的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1)依据“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容易推知答案;(2)依据“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容易推知答案;(3)依据“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4)依据“点明本首诗歌的主旨句,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5)依据“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6)依据“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容易推知答案。本题易错字:湍、喧、豗、砯、壑、倚、鬓、涯。
四、古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来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 27 -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6. 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以古讽今之作,李商隐借历史上荒淫腐败而招致祸乱的败亡之君,昭示历史教训、讽刺现实政治。
B. 开头用“海外更九州”概括了方士在海外仙山上寻见杨贵妃的传说,“徒闻”则对这个传说给以否定。
C. “他生未卜此生休”中的“未卜”“休”和上句的“徒闻”流露出讽刺的语气,又为下面的诗句定下了基调。
D. “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无复”二字则表现了唐玄宗对重享“鸡人报晓筹”安乐生活的渴望。
17. 下列对这首诗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采用倒叙手法,由悲剧的结局回溯事变的过程,突出玄宗的悲剧是由他荒淫失政造成的这一思想。
B. 颔联用“鸡人报晓筹”反衬“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C. 颈联“六军同驻马”和“七夕笑牵牛”形成对比,凸显了唐玄宗对爱情的忠诚,意义丰富,耐人寻味。
D. 尾联包含强烈的对比,从章法上说,是对前面六句的总结,从艺术构思上说,是由前面引起的联想。
【答案】16. D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D项,“无复”二字表现了重享“鸡人报晓筹”安乐生活的渴望已经破灭。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此题的考点是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根据具体诗句分析。C项,“突显了唐玄宗对爱情的忠诚”错,应该是嘲讽了唐玄宗的荒淫、虚伪、自私、自作自受。
- 27 -
点睛: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主要有动静衬,以乐景衬哀情等;联想和想像(虚实结合),对比。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比如本题主要从抒情的方式、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答。分析技巧型题: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就写出了这位琴师的气派,暗含着诗人对他的倾慕。
B. 颔联中的“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动作,“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的铿锵有力。
- 27 -
C. “如听万壑松”用万壑松来描写音乐,打通了听觉和视觉,使人通过联想松林的葱茏翠绿来感受音乐效果,这与“大珠小珠落玉盘”写法类似。
D. “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诗人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畅快、愉悦,同时使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现自己和蜀僧在音乐里情感的交融。
E. “余响入霜钟”意思是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起,“霜钟”用典,点明时令,与下面“不觉碧山暮”照应。
19. 结尾两句“不党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和《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诗的诗句,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妙处。
【答案】18. CE 19. ①深化意境。两首诗都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这首诗写乐曲结束,诗人举目四望,青山已笼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琵琶行》写乐曲终了,眼前江水茫茫,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辉光;余音绕梁,不绝如缕。②突出音乐效果。两首诗都写出了听者沉醉于乐曲之中的状态,从侧面表现了乐曲的魅力(引人入胜,感人肺腑)。这首诗中诗人沉醉乐曲,感觉时间过得真快;《琵琶行》中乐曲结東了,听众却意犹未尽,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如痴如醉。
【解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C项,“如听万壑松”和“大珠小珠落玉盘”都没有打通听觉和视觉,没有运用通感是以声写声,以听觉写听觉。E项,照应的是“秋云暗几重。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尾两句‘不党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和《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诗的诗句,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妙处。”此题的考点是比较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诗人的思想情感。首先要把这两句诗发在原诗中理解,再读懂这两句诗的意思,以及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诗人的情感抒发。《听蜀僧濬弹琴》,这首五律写的是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的琴声,而《琵琶行》中有白居易描写琵琶的乐声。“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27 -
这首诗写乐曲结束,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感觉时间过得真快。《琵琶行》写乐曲终了,眼前江水茫茫,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辉光;余音绕梁,不绝如缕。两首诗都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深化意境,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从艺术手法和音乐效果上看,两首诗都写出了听者沉醉于乐曲之中的状态,从侧面表现了乐曲的引人入胜,感人肺腑;而《琵琶行》中乐曲结束了,听众却意犹未尽,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如痴如醉。本题可以从意境的营造,手法的使用以及音乐达到的效果等方面回答。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论述类
20.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①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在这之后,“士”和“民”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彼此开始流通。虽说士人流落民间的是少数,老百姓加入士流的却渐渐多起来。这些新晋的士人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俗的。人既然很多,大家都这样,也就不觉其寒碜;不但不觉其寒碜,还要重新估定价值,“雅俗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标准。
②早在中唐,禅宗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用口语原本为的是化俗,也就是争取群众。“语录”就成为一种文体了。这之后就是唐朝的“传奇”。照陈寅恪先生的意见,这种“传奇”大概起于民间,文士是仿作,文字里多口语化的地方。陈先生并且说唐朝的古文运动就是从这儿开始。他指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韩愈的《毛颖传》,正是仿“传奇”而作。到了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赏”的路,诗也走向这条路。胡适之先生说宋诗的好处就在“作诗如说话”,一语破的。刚刚来自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自然是“雅俗共赏”的,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它怎么着也只是“诗余”。词变为曲,不是在文人手里变,是在民间变的;曲又变得比词俗,虽然也经过雅化或文人化,可是还雅不到词的地位,它只是“词余”。可是虽然俗,大体上却“俗不伤雅”,仍是“雅俗共赏”的玩艺儿。——以上说的种种,都是安史之乱后几百年间自然的趋势,就是那雅俗共赏的趋势。
- 27 -
③虽然俗雅并存,但古人心中的“雅俗共赏”其实仍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起初成群俗士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他们在学习,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那雅化的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传统多多少少变了质继续下去。前面说过的文体和诗风的种种改变,就是新旧双方调整的过程,结果迁就的渐渐不觉其为迁就,学习的也渐渐习惯成了自然,传统的确变了质,但是还是文言或雅言为主。
④是在什么条件之下才会让俗人所“赏”的,雅人也能来“共赏”呢?孟子说过“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子都的美貌,有眼睛的都容易辨别,自然也就能“共赏”了。孟子接着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这说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所谓人情不相远。以《西厢记》和《水浒传》为例,这都是“雅俗共赏”的作品,“男女”是“人之大欲”之一,“压迫反抗”也是人之常情。俗人固然同情这些,一部分的雅人,也未尝不高兴这两部书说出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这可以说是一种快感,一种趣味,是俗人和雅人在人情上的交点。
⑤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是个新时代,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文化,产生了新的知识阶级。这知识阶级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于是乎有了白话正宗的新文学,词曲和小说戏剧都有了正经的地位。抗战以来又有“通俗化”运动,这个运动并已经在开始转向大众化。“通俗化”还分别雅俗,还是“雅俗共赏”的路,大众化却更进一步要达到那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赏”的局面。这大概也正是所谓由量变到质变罢。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有删节)
(1)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史之乱”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学向“雅俗共赏”转变起点,因为战乱打破了“士”与“民”的界限,越来越多的“民”进入到上层社会。
B、从唐宋的诗文演变情况看,“雅俗共赏”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文体和诗风的种种改变。
C、《西厢记》《水浒传》是“雅俗共赏”的佳作,它们满足俗人和雅人共有的相通的快感趣味的条件,得到了所有俗人和雅人的肯定。
D、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中国文学出现了不分雅俗,只谈共赏的局面,在作者看来这是由于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文化。
(2)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语录体这种文体最早来自于中唐时期的禅宗,和尚在传道的过程中把大师的话用口语记录下来,其目的是为了让普通人看懂,便于传道。
B、作者引用孟子话,是想证明,有一些美是被人们共同承认并欣赏的,而这些主要集中在“压迫反抗”“人之大欲——男女”上。
C、宋代的词被称为“诗余”,后来的曲又被称为“词余”,大抵是因为二者做到了“俗不伤雅”,仍是“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
- 27 -
D、“雅俗共赏”其实是“士”与“民”的文化的磨合,是“雅”对俗的迁就,也是“俗”对雅的学习和效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雅文学和俗文学交融的一个前提就是社会阶层的融合,剧烈的社会动荡,如战乱就为新文学产生的提供了条件。
B、苏轼的词流传千古,不仅仅有其语言接近白话,明白通畅的原因,还有其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人们心中郁结却不能言的感受。
C、作者认为新旧调整,传统就会变质,这变质的传统就会一直传递下去,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传统丧失的无奈。
D、孟子认为口耳目感受的美是人类共同的感受,文学作品雅俗共赏的基础也是共同的人情。
【答案】 (1). A (2). D (3). C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是否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B项,“‘雅俗共赏’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文体和诗风的种种改变”错误,依据第二段“可是虽然俗,大体上却‘俗不伤雅’,仍是‘雅俗共赏’的玩艺儿”,第三段“前面说过的文体和诗风的种种改变,就是新旧双方调整的过程,结果迁就的渐渐不觉其为迁就,学习的也渐渐习惯成了自然,传统的确变了质,但是还是文言或雅言为主”可知,原文是说虽然唐宋文体和诗风有种种改变,但是都离不开“雅俗共赏”。故B项曲解原意。
C项,“得到了所有俗人和雅人的肯定”错误,依据第四段“俗人固然同情这些,一部分的雅人,也未尝不高兴这两部书说出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可知,原文提到的是“俗人”和“一部分的雅人”,故C项扩大了范围。
D项,“出现了不分雅俗,只谈共赏的局面”错误,依据最后一段“‘通俗化’还分别雅俗,还是‘雅俗共赏’的路,大众化却更进一步要达到那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赏’的局面”,据此可知,原文是说“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赏’的局面”,这只是想达到的目标,而不是选项所说的已“出现了”的局面,故D项将未然说成了已然。
故选A。
- 27 -
(2)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
A项,“最早”错误,第二段说的是“早在中唐,禅宗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故“这种文体最早来自于中唐时期的禅宗”曲解原意。
B项,“这些主要集中在‘压迫反抗’‘人之大欲——男女’上”错误,依据第四段“是在什么条件之下才会让俗人所‘赏’的,雅人也能来‘共赏’呢?孟子说过‘以《西厢记》和《水浒传》为例,这都是‘雅俗共赏’的作品,‘男女’是‘人之大欲’之一,‘压迫反抗’也是人之常情”可知,原文没说“这些主要集中在”之意,故B项错误。
C项,“大抵是因为”错误,原文第二段在谈为什么称“诗余”“词余”时,说的是“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原文前后分句是转折关系,而C项变成了因果关系;
故选D。
(3)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C项,“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传统丧失的无奈” 错误,依据第三段“他们在学习,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那雅化的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前面说过的文体和诗风的种种改变,就是新旧双方调整的过程,结果迁就的渐渐不觉其为迁就,学习的也渐渐习惯成了自然,传统的确变了质,但是还是文言或雅言为主”可知,原文没有表现出“对文学传统丧失的无奈”,故C项对作者的情感倾向理解有误。
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关系,看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要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特别注意比对:指代词、范围词、程度词、时间词等。
六、微写作
21.颁奖辞,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宣读颁奖辞的方式,可以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以及所体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教育的效果。因此,它必须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获奖对象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
颁奖辞要具备以下特点:
- 27 -
(1)情感性。饱含情感,真挚赞美人物的事迹与精神,以达到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
(2)深刻性。对人物事迹的评价,必须体现一定的深度,触及人物的精神内核,将人物的壮举提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3)简洁性。颁奖辞非常精练简洁。为适应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要求,寥寥数句,即见人物的神韵与风采。
颁奖辞写作任务:
2020年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宅在家里最多是无聊,那些奔走在医疗前线的医务人员,他们却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危险?他们昨天可能是战友,今天就可能被感染变病友,其艰难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他们经受的煎熬超出我们的想象……请你为奋战在一线、为我们安宁生活保驾护航的每一位平凡的医生撰写颁奖辞,100字以上,不超过150字。
【答案】写作示例:
本该团聚,却忍痛分别;本该休息,却与时间赛跑。疫情蔓延,他们披荆斩棘,逆行而上。一个又一个生命从他们手里站立起来,他们却一个一个因病倒下。他们誓死坚守,为我们抗击疫情;他们忘我无私,为我们创造安宁。我们只待武大樱花浪漫时,与他们举杯共欢!
——《致抗击疫情前线医生的颁奖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颁奖辞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要理解“颁奖”的内涵,即颁发奖励给某人,以赞美或讴歌其事迹、品格、于社会或人类的意义。注意颁奖词的内容要紧扣人物事迹,情感要热烈赞美但又不过分夸大其词,语句常用比喻、对偶、对比等手法和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
本题是为抗“疫”的平凡而伟大的医生群体写颁奖辞,考生要抓住“春”这一时间,想到疫情爆发于“春节”这个节点,想到“春天”该有的景物特征。同时材料里用“我们”与“他们”的生活对比,有“他们”面临的危险和“奋战在一线”的坚守,故颁奖辞必须感谢并赞美他们“为我们安宁生活保驾护航”的舍身护众、舍己为国的精神。同时注意表达出对抗疫成果的期待,以此更加彰显“他们”的奉献精神。注意字数,且运用恰当的修辞,有文采有感情地赞美。
【点睛】颁奖辞要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和赞美,这是颁奖辞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颁奖辞中,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坚强的意志、崇高的思想品质等,最好能体现一定的哲理,起到启迪、号召的积极作用。颁奖辞在表达方式上,需要将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 27 -
- 27 -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