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8.00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江西省上饶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化有关民族问题有两大立场:一是所谓“夷夏之辨”,倡导“用夏变夷”;另一是所谓“夷夏一体”“王者无外”。就前者而言,它承认诸夏与夷狄之间有差别,但是,这种差别不以种族归属为标准,也不以地域远近为界限,而是以文明进化程度为标准。由于所处位置以及观察问题角度的不同,占主体地位的华夏民族自然认为诸夏代表着文明与先进,而夷狄则代表着野蛮与落后,历史的进程当以诸夏为中心,以诸夏的文明影响和改造所谓的夷狄,“用夏变夷”,使得夷狄逐渐向先进文明过渡,最终实现大同的理想,而国家统一的理想形态,也是统一在诸夏为主导的旗帜之下,至少要以诸夏的文化为鹄的。当然,对这种诸夏本位观,国内少数民族不一定完全赞同,汉代时中行说与汉廷使节辩论时亟论匈奴风俗文化之优长,称说:“约束径,易行;君臣简,可久。一国之政犹一体也”,就是证明。有些汉族人士也不乏类似的见解:“(匈奴)事省而致用,易成而难弊……法约而易辨,求寡而易供。是以刑省而不犯,指麾而令从。嫚于礼而笃于信,略于文而敏于事,故虽无礼义之书,刻骨卷木,百官有以相记,而君臣上下有以相使”。这无疑是一种博大宽宏的胸襟,实际上成为了各民族开展交流与融合,实现天下安全的重要基础。就后者而言,“王者无外”“夷夏一体”,意味着天下乃是“统一”的天下,“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的普天之下,“六合之内”均为“皇帝之士”。所以,华夏的天子不仅是汉族的天子,更是全“天下”的天子,所谓“王者博爱远施”,故尔“外内合同,四海各以其职来祭”;“德行延及方外,舟车所臻,足迹所及,莫不被泽。蛮、貊异国,重译自至。方此之时,天下和同,君臣一德,外内相信,上下辑睦”。按照这个逻辑,国内不同的民族自然可以各处其所,进而走向融合,统一于天子的号令之下。
- 27 -
这两种民族文化观念,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整体,彼此互为弥补,共同作用于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应该指出的是,“用夏变夷的深层文化含义,是视夷夏关系为可变的实体,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夷狄因文明程度提高而可以进为中国,中国也可以因文明的毁弃而退为夷狄。而何休的观点更在民族融合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用心尤深而详。故崇仁义,讥二名。”很显然,这是种具有明显的平等意识,视天下为一家的民族观。
至于“王者无外”,则是致力于化解国内不同民族的对立与矛盾,使其认同于“天下”统一的伟大理想,强调华夏与各少数民族的和谐相处,并在各方面时机、条件成熟之后一步步走向融合。这样,便为历史上开明的统治者推行“胡汉一家”的进步民族政策,维护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王者中立而听乎天下,德施方外,绝国殊俗,臻于阕庭。凤皇在列树,麒麟在郊薮,群生庶物,莫不被泽。非足行而仁办之也,推行仁恩而皇之诚也。范蠡出于越,由余长于胡,皆为霸王贤佐。故政有不从之教,而世无不可化之民。《诗》云:‘酌彼行潦,挹必注兹。’故公刘处戎、狄,戎、狄化之。太王去豳,豳民随之。周公修德,而越裳氏来。其从善如影响。为政务以德亲近,何忧于彼之不改。”中华文化这种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的价值观,毫无疑问在促进民族融合、进而巩固和发展天下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黄朴民《新天下主义安全观?——中国古代的天下安全战略述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夷夏之辨”承认诸夏与夷狄之间有差别,但这种差别只与文明进化程度有关。
B. “用夏变夷”所追求的天下大同理想是以诸夏为主导的,少数民族一切需以诸夏为鹄的。
C. 中华文化有关民族问题的两种立场均认为民族间并不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D. 历史上由于开明统治者推行“胡汉一家”的进步民族政策,中国长期大一统的现实,因而“王者无外”的思想强调各民族需和谐共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要运用对比法,比较了中华文化有关民族问题两大立场的异同。
B. 文中引用较多,既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C. 文章先分别阐释两种立场的含义,接着论证它们的关系、影响。
D. 文章对两种立场并无偏重,论述的篇幅基本一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夏本位的民族观,不仅为部分少数民族所反对,有些汉族人士也不赞同。
B. 民族关系是很复杂的问题,中华文化有关民族问题的思想有精华,也有糟粕。
C. 何休认为华夷同宗,各民族应平等友好,具有进步性。
D. 中华文化中关于民族关系的价值观在历史上对促进我国民族融合、进而巩固和发展天下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答案】1. C 2. A 3. D
- 27 -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只与文明进化程度有关”于文无据表述绝对,原文只是说“就前者而言,它承认诸夏与夷狄之间有差别,但是,这种差别不以种族归属为标准,也不以地域远近为界限,而是以文明进化程度为标准”,以文明为标准并不能排除其它因素;
B项,“少数民族一切以诸夏为鹄的”错,原文是说“至少要以诸夏的文化为鹄的”;
D项,因果关系错误,原文“强调华夏与各少数民族的和谐相处,并在各方面时机、条件成熟之后一步步走向融合。这样,便为历史上开明的统治者推行“胡汉一家”的进步民族政策,维护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选项因果关系颠倒。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项,“主要运用对比法,比较了中华文化有关民族问题两大立场的异同”错误,原文是说“这两种民族文化观念,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整体,彼此互为弥补,共同作用于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文章并不是主要运用对比法来比较两种观点的异同,而是主要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影响。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D项,“关于民族关系的价值观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错误,原文“中华文化这种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的价值观,毫无疑问在促进民族融和、进而巩固和发展天下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见中华文化中只有“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的价值观才发挥积极的作用。
- 27 -
故选D。
【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已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这就需要人为干预生态修复活动,使遭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动态平衡,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2011年以来,政府出台的如“水十条”“土十条”等环保政策致力于水资源、土壤、大气、固定废弃物等生态修复的实施。在政策指引下,全国开始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计划,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目前,农业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好转。在资金推动下,生态修复行业有新一轮迅猛发展,河流、湖泊、场地、矿山、耕地、草原等生态修复均取得显著成效。
因城市化、工业化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我国生态修复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生态修复技术较为粗放,尤其是场地修复仍以传统的异位阻隔填埋为主,或者采用挖掘与热脱附、固化稳定化、水泥窑处置相结合的处理方式,而欧盟的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比重相当,美国的原位修复技术接近70%。
(摘编自环保网2019年2月24日《2018年自然生态修复现状》)
材料二:
从宏观层面看,我国生态状况变化是趋好的。三大主要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整体好转,而湿地生态系统还在退化。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主任欧阳志云说:“例如一些区域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开采过度,致使河流干涸,湿地湖泊丧失。同时,海河生态功能和黄河自然水文过程基本丧失,长江上游水电资源开发强度大,生态破坏严重。”
- 27 -
从国际标准化来看,在人均GDP达到一万至一万四千美元时,开始环境污染治理。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我国人均GDP为八千多美元。在此条件下,中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采取了高强度行动。然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需要遵循社会经济和自然演变规律,要避免造成过高的社会经济成本。这意味着打赢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这场硬仗,还需要长期科学治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的流域系统治理,以水为载体,以中小流域为单元,系统规划、统一整治。此外,还需在科技、标准、制度、立法等方面,加强针对各类新型污染物的前瞻性布局,建立面向新型污染物的防治体系。
(选自《中国科学报》2019年1月8日《生态环境质量拐点,中国准备好了吗》)
材料三:
表:“十三五”部分重点流域治理后目前水质状况
图:2018年环保类PPP项目(政府和社会合资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分布
材料四:
目前政府对环保行业保持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已开始实施。据环保部规划院测算显示,“十三五”全社会的环保投资将达17万亿元,是“十二五”的三倍,环保产业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 27 -
中国环保产业潜在需求旺盛。理论上,一个国家环保产业的潜在需求通常是由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总量与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决定的,习惯于用单位国土面积的化石能源消耗量来估算环保产业的潜在需求量。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单位国土面积和单位GDP化石能源消耗量“双高”的国家。
虽环保行业发展前景看好,大量资本涌入环保行业,填补了污染治理资金缺口,但造成了产能过剩和低价竞标,影响其健康发展。同时,环保设备企业小散弱特征眀显,“低档过剩、高档缺少”问题尤为突出。还有,如具备环保技术的机械和液压免烧砖设备因标准化不一,价格不同,企业趋利明显而影响规模和质量。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9年3月15日《环保行业发展前景及分析》)
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各有15%区域的水体还需要进一步治理,每个流域都存在只能用于工农业而不能供饮用的水体。
B. 从治理后的水质状况来看,目前辽河流域和海河流域的污染程度还非常严重,经净化处理后可供饮用的水占比不到一半。
C. 各流域经过治理后,到目前为止,西南诸河、西北诸河、浙闽片河流均有超过95%的区域的水体经净化处理可供饮用。其中,西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已经没有污染了。
D. 2018年环保类PPP项目中,污水处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两类共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垃圾发电和海绵城市则占比较小。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1年以来,在政策指引和资金推动下,我国的河流、湖泊、场地、矿山、耕地、草原等生态修复均取得显著成效。
B. 我国在场地修复活动中大多采用传统的异位阻隔填埋方式,这一修复技术与欧盟、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C. 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我国在人均GDP低于国际标准人均GDP的条件下采取高强度行动,但并不意味着势必造成社会经济成本过高。
D. 中国是一个单位国土面积和单位GDP化石能源消耗量“双高”的国家,环保产业前景很好。
6. 请简要概括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答案】4. C 5. B
6. ①生态修复技术较为粗放(材料一);②社会经济成本可能过高(材料二);③环保行业的发展不够健康(产能过剩、低价竞争、设备企业小散弱、机械设备标准化不一价格不同等)(材料三四)
【解析】
- 27 -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项,“西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已经没有污染了”错误。它们只是没有“劣V类”水质,还有小部分区域的水体仅供工农业用水,不能说已经没有污染了。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项,“我国在场地修复活动中大多采用传统的异位阻隔填埋方式,这一修复技术与欧盟、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错误,原文是说“欧盟的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比重相当,美国的原位修复技术接近70%”,与美国、欧盟存在较大差距的是原位与异位修复技术的比重。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材料一“生态修复技术较为粗放,尤其是场地修复仍以传统的异位阻隔填埋为主,或者采用挖掘与热脱附、固化稳定化、水泥窑处置相结合的处理方式,而欧盟的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比重相当,美国的原位修复技术接近70%”概括出生态修复技术较为粗放;材料二“中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采取了高强度行动。然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需要遵循社会经济和自然演变规律,要避免造成过高的社会经济成本”概括出社会经济成本可能过高;材料四“大量资本涌入环保行业,填补了污染治理资金缺口,但造成了产能过剩和低价竞标,影响其健康发展。同时,环保设备企业小散弱特征眀显,“低档过剩、高档缺少”问题尤为突出。还有,如具备环保技术的机械和液压免烧砖设备因标准化不一,价格不同,企业趋利明显而影响规模和质量”概括出环保行业的发展不够健康。
- 27 -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乔厂长上任记(节选)
蒋子龙
第二天,乔光朴开始动手了。
他首先把九千多名职工一下子推上了大考核、大评议的比赛场。通过考核评议,不管是干部还是工人,在业务上稀松五眼的,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汗的,占着茅坑不屙屎的,溜奸滑蹭的,全成了编余人员。留下的都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兵是精兵,将是强将。这样,整顿一个车间就上来一个车间,电机厂劳动生产率立刻提高了一大截。
工人们觉得乔光朴那双很有神采的眼睛里装满了经验,现在已经习惯于服从他,甚至他一开口就服从。因为大伙相信他,他的确一次也没有辜负大伙的信任。他说一不二,敢拍板也敢负责,许了愿必还。他说扩建幼儿园,一座别致的幼儿园小楼已经竣工。他说全面完成任务就实行物质奖励,八月份电机工人第一次接到了奖金。凡是那些技术上有一套,生产上肯卖劲,总之是正儿八经的工人,都说乔光朴是再好没有的厂长了。可是被编余的人呢,却恨死了他。因为谁也没想到,乔光朴竟想起了那么一个“绝主意”——把编余的组成了一个服务大队。
谁找道路,谁就会发现道路。乔光朴泼辣大胆,勇于实验和另辟蹊径。他把厂里从农村召用来搞基建和运输的一千多长期“临时工”全部辞掉,之以服务大队。他派得力的财务科长李干去当大队长,从辞掉临时工省下的钱里拿出一部分作为给服务大队的奖励。编余的人在经济收入上并没有减少,可是有一些小青年却认为栽了跟头,没脸见人。特别是八车间的鬼怪式车工杜兵,被编余后女朋友跟他散了伙,他对乔光朴真有动刀子的心了。
- 27 -
在这条道路上乔光朴为自己树立的“仇敌”何止几个“杜兵。”一批被群众评下来成了“编余”的中层干部恼了。他们找到厂部,要求对厂长也进行考核。谁知乔光朴高兴得很,当即带着几个副厂长来到了大礼堂。一听说考厂长,下班的工人都来看新鲜,把大礼堂挤满了。任何人都可以提问题,从厂长的职责到现代化工厂的管理,乔光朴滔滔不绝,始终没有被问住。倒是副厂长冀申完全被考垮了,甚至对工厂的一些基本常识都搞不清,当场就被工人们称为“编余厂长”。这下可把冀申气炸了,他虽然控制着在考场上没有发作出来,可是心里认为这一切全是乔光朴安排好了来捉弄他的。
当生产副厂长,冀申本来就不胜任,而他对这种助手的地位却又很不习惯,简直不能忍受乔光朴对他的发号施令,尤其是在车间里当着工人的面。现在,经过考核,嫉妒和怨恨使他真地站到了反对乔光朴的那些被编余的人一边,由助手变为敌手了。生产上一出事准和他有关,但又抓不住他大的把柄。乔光朴得从四面八方防备他,还得在四面八方给他堵漏洞。这怎么受得了?
乔光朴决定不叫冀申负责生产了,调他去搞基建。搞基建的服务大队像个火药桶,冀申一去非爆炸不可。乔光朴没有从政治角度考虑,党委书记石敢替他想到了。可是,乔光朴不仅没有听从石敢的劝告,反而又出人意料地调郗望北上来顶替冀申。郗望北是憋着一股劲下到二车间的,正是这股劲头赢得了乔光朴的好感。谁干得好让谁干,乔光朴毫无犹疑地跨过个人恩怨的障碍,使自己过去的冤家成了今天的助手。但是,正像石敢所预料的,冀申抓基建没有几天,服务大队里对乔光朴不满的那些人,开始活跃起来,甚至放出风,要把乔光朴再次打倒。
千奇百怪的矛盾,五花八门的问题,把乔光朴团团困在中间。他处理问题时拳打脚踢,这些矛盾回敬他时,也免不了会拳打脚踢。但眼下使他最焦心的并不是服务大队要把他打倒,而是明年的生产准备。明年他想把电机厂的产量数字搞到二百万千瓦,而电力部门并不欢迎他这个计划,倒满心希望能从国外多进口一些。还有燃料、材料、锻件的协作等等都不落实,因此乔光朴决定亲自出马去打一场外交战。
如果说乔光朴在自己的厂内还从来没有打过大败仗,这回出去搞外交,却是大败而归。他没有料到他的新里程上还有这么多的“雪山草地”。厂内的“仇敌”他不在乎,可是厂外的“战友”不跟他合作却使他束手无策。他要求协作厂及早提供大的转子锻件,而且越多越好,但人家不受他指挥,不买他的账。他这次出去总算长了一条见识:现在当一个厂长重要的不是懂不懂金属学、材料力学,而是看他是不是精通“关系学”。乔光朴恰恰这门学问成绩最差。他一向认为会处关系的人,大都成就不大。他这次出差的成果,恰好为自己的理论得了反证。
而他还不知道,当他十天后扫兴回来的时候,在他的工厂里,又有什么窝火的事在等着他呢!
(《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7 -
第一段“乔光朴开始动手了”中“动手”一词生动形象,交代了乔光朴厂长上任后要进行大刀阔斧的企业改革。
B. 文章运用了多种手法塑造乔光朴改革者的形象,除正面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外,还有侧面的衬托。
C. “仇敌”“编余”“编余厂长”等词语加了引号,表明作者对这些人的讽刺和否定,也表明了乔光朴改革的决心和意志。
D. “当他十天后扫兴回来的时候,在他的工厂里,又有什么窝火的事在等着他呢”,结尾设置悬念,点明改革过程中乔厂长还会遇到许多困难。
8. 文中划线句子“谁找道路,谁就会发现道路”简短而有深意,请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9. 这篇小说作为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不仅主旨思想、内容情节方面独具特色,语言文采方面也很有特点。请结合选文,谈谈这篇小说的语言文采。
【答案】7. C 8. ①结构上起到过渡的作用,紧承上文乔厂长“动手了”,引出下文“动手”后的影响;②形象上,塑造了乔厂长大胆泼辣,勇于改革的形象;③反映小说主旨,表明了作者对改革之初锐意进取、另辟蹊径、大胆改革精神的赞许。
9. ①多用口语,通俗流畅,富有生活气息;②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可读性强;③善用修辞手法,富有文采;④语言精炼准确,蕴含哲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表明作者对这些人的讽刺和否定,也表明了乔光朴改革的决心和意志”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在这条道路上乔光朴为自己树立的‘仇敌’何止几个‘杜兵’”“一批被群众评下来成了‘编余’的中层干部恼了”等内容可知,这里的“仇敌”“编余”加了引号,表明这些词语有特定含义,并不含有讽刺意味,不能“表明作者对这些人的讽刺和否定”。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语句的作用,首先明确语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 27 -
“谁找道路,谁就会发现道路”,结构上,本句出现在第4段段首,前3段段主要写的是“乔光朴开始动手了”,写他上任后的改革举措,下文主要写的是乔厂长大刀阔斧改革带来的影响,可见起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找道路”“发现道路”,意思是乔厂长在艰难无路可走时,勇于实验和另辟蹊径,塑造了泼辣大胆勇于改革的“改革家”形象,饱含了作者对改革开放初期以乔光朴为代表的走在改革前列的人的肯定与赞美。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语言的能力。本题为赏析语言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解答此类题,首先看被赏析的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如果用了修辞方法,就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格式为:修辞手法+语言特色+表达效果。本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语言特点)地写出了……(内容),突出了……(表达效果)。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衬、夸张、反复、对比等。语言特色为形象生动、简练传神、准确鲜明。表达效果: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某一事物的特点;拟人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排比强调事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感情;设问句提出疑问,引起读者注意;反问句情感强烈,引起读者深思,并且能够加强语气;对偶句式可使语言凝练,形式整齐。
“第二天,乔光朴开始动手了”“通过考核评议,不管是干部还是工人,在业务上稀松二五眼的,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汗的,占着茅坑不屙屎的,溜奸滑蹭的,全成了编余人员。留下的都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兵是精兵,将是强将”这些语言多是口语,通俗流畅,富有生活气息;“他那青筋暴露的前额,阴气扑人的眼睛,仿佛是厂里一切祸水的根源。生产上一出事准和他有关,但又抓不住他大的把柄。乔光朴得从四面八方防备他,还得在四面八方给他堵漏洞。这怎么受得了?”语言精炼准确,蕴含哲理;“他处理问题时拳打脚踢,这些矛盾回敬他时,也免不了会拳打脚踢”善用修辞手法,富有文采;“群众中那种懒洋洋、好坏不分的松松垮垮劲儿,一下子变成了有对比、有竞争的热烈紧张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可读性强。
- 27 -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
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义匡正,王敬重焉。久之,王问仲舒曰:“越王勾践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越有三仁。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闻昔者鲁君问柳下惠:‘吾欲伐齐,何如?’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珷玞之与美玉也。”王曰:“善。”
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节选自《汉书·董仲舒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 27 -
B. 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C. 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D. 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儒家“五经”之一,孔子编订,是我国最早编年体史书。
B. 对策是西汉开始创立的一种选官方式,由君主就政事、经义等设问,应试者对答。
C. 越王,越国国君。越国为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后文吴、鲁,均为春秋五霸之一。
D. 抑黜百家,董仲舒提出,汉武帝推行,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董仲舒专心治学,不关心家庭产业。他足不出户,自己三年不窥室外园圃,以致有的学生竟然都没见过他。
B. 董仲舒品行端正,受到世人敬重。他注重仪容举止,不合礼节的不做,两次为官都侍奉骄王,但是二王都敬重他的品行,善待他。
C. 董仲舒敢于直言,因此也遭人嫉恨。他批评公孙弘奉承谄媚,迎合世俗,公孙弘因此嫉恨他,举荐他去给凶残蛮横的胶西王为相,欲借刀杀人。
D. 董仲舒有治世之才,深为朝廷信任。即便去官在家,朝廷每遇重大问题,就派使者去他家向他征询意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
(2)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
【答案】10. D 11. C 12. A
13. (1)所以在孔子的门徒里,(即使)尚未成年的儿童也羞于谈论五霸,因为五霸以欺诈武力为先以仁义为后。
(2)董仲舒共计做过两国的相,都是辅佐骄横的诸侯王,他以身作则为下属做表率,多次上疏直言规谏,制定教令颁行国中,他所在的江都、胶西两国国都均治理得很好。
【解析】
【10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句子的翻译是:柳下惠只不过被询问罢了,尚且感到羞愧,何况是设谋诈降来攻打吴国呢?由此说来,越国根本没有一位仁人。仁人端正他的义却不谋取私利,阐明他的道却不计较自己的功劳。“夫”作句首发语词,引发议论,其前断开,排除AB;“正其义不谋其利”与“明其道不计其功”是对称结构,在“正”前断开,排除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鲁国不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五个被推为盟主的国君,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 另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
A项,“他足不出户,自己三年不窥室外园圃,以致有的学生竟然都没见过他”强加因果,有些学生没见过他,是因为他坐在帷幕后面讲学,弟子们先入学的对后入学的传授学业。
故选A
【13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是以,因此;羞,意动,以……为羞;先、后,意动,以……为先,以……为后。(2)相,动词,做相;事,辅佐;率,做表率;治,太平、安定、治理得好。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董仲舒,广川人。年轻时研究《春秋》,汉景帝时为博士。他在室内挂上帷幕,坐在帷幕后面讲学,弟子们先入学的对后入学的传授学业,有的学生竟然没有见过他。董仲舒三年不看园圃,精心钻研学问到如此的程度。他的进退仪容举止,不符合礼仪的不做,学士们都尊他为老师。汉武帝继承帝位以后,下令荐举贤良文学先后一百多位,董仲舒作为贤良回答皇帝的策问。
汉武帝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辅助易王。易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哥哥,平素很骄横,喜欢勇武。董仲舒用礼义扶正易王,易王很敬重他。过了一段时间,易王问董仲舒说:“越王勾践和大夫泄庸、文种、范蠡密谋攻打吴国,后来终于灭了吴国。孔子说殷纣王有三位仁人,我认为越王勾践也有三位仁人。春秋时的齐桓公有疑难的事让管仲解答,我有疑问请您解说。”董仲舒回答说:“臣愚昧不能解答您提出的问题。我听说春秋时鲁国国君鲁僖公问鲁国大夫柳下惠:‘我想攻打齐国,怎么样?’柳下惠说:‘不行。’他回家后面有忧色,说:‘我听说攻伐别的国家不问有仁德的人,国君想攻打齐国为什么问我呢!柳下惠只不过被询问罢了,尚且感到羞愧,何况是设谋诈降来攻打吴国呢?由此说来,越国根本没有一位仁人。仁人端正他的义却不谋取私利,阐明他的道却不计较自己的功劳,所以在孔子的门徒里,即使是尚未成年的儿童也羞于谈论五霸,因为五霸推崇欺诈武力不注重仁义。越王君臣不过是实行不正当的诈术罢了,所以不值得孔子的门徒谈论。五霸比其他诸侯贤明,可是和三王相比,就好像似玉的石块和美玉相比一样啊。”易王说:“讲得好。”
- 27 -
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当时汉朝正用兵周边少数民族,公孙弘研究《公羊春秋》的水平不如董仲舒,可是公孙弘迎合世俗,掌握大权,位至公卿。董仲舒认为公孙弘奉承谄媚,公孙弘嫉恨董仲舒。胶西王刘端也是汉武帝的哥哥为人特别放纵,凶残蛮横,多次谋杀朝廷派去的二千石官。公孙弘就跟汉武帝说:“只有董仲舒可以担任胶西王相。”胶西王刘端听说董仲舒是有名的儒家大师,待他还比较尊重。董仲舒害怕时间长了会遭到不测之罪,就以年老有病为由辞职回家了。董仲舒共计做过江都、胶西两国的相,都是辅佐骄横的诸侯王,他以身作则为下属做表率,多次上疏直言规谏,制定教令颁行国中,他所在的江都、胶西两国国都均治理得很好。到了去官归家后,他根本不管家庭产业,只是埋头诵读,专心著书。
董仲舒养病在家,朝廷如果讨论重大问题,就派使者和廷尉张汤到他家征询他的意见,董仲舒的解答都有根有据。从汉武帝刚刚即位,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先后做丞相,开始推崇儒学,到董仲舒对策,推尊宣扬孔子,抑黜百家。设立管理学校的官吏,州郡举荐茂材孝廉,都是从董仲舒开始的。董仲舒老年在家里寿终。后来他家迁往茂陵县,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凭学问做了大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草如烟”利用了“烟”连绵、缥缈的联想意义,写活了一幅芳草萋萋的盛春图景。
B. “何人”一问,既有对备边无人的担忧,又有对保家卫国的守边英雄的渴盼。
C. 诗中的时间变化,实际上也暗喻了饮马泉的今昔不同。
D. 全诗画面感极强,几乎每句一个场景,有景有人,有实有虚,有远有近。
15. 诗的首联交代了哪些信息?请简要回答。
【答案】14. A 15. 交代了时间地点,初春时节经过饮马泉,一片春光明媚;“旧”表明过去这个地方曾被胡人侵占过,现已收复;情感上,既有收复国土的喜悦,又有对昔日沦陷慨叹。
【解析】
【14题详解】
- 27 -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芳草萋萋的盛春图景”错误,应是由冬入春的初春景象。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
首联“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杨柳拂水,丰草映目,风光绮丽,春意盎然,这里曾经是胡人饮马的地方。春天里的饮马泉,杨柳轻拂,绿草无边,呈现出一片静谧、迷人的景色。然而曾几何时,这片肥沃的土地,曾沦陷于胡人的铁蹄之下,任其践踏,根本没有这种冬去春来,劫后复苏的情景。“旧是”二字,暗示出五原这片水草丰盛的土地,曾被吐蕃占据;又有失而复得之意,含蓄婉转,既包含对今日收复的喜悦,也透露出对昔日国难的感慨与忧思。
【点睛】分析诗歌中某一诗句的意蕴,即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心境,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重视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即抓住诗句中的众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三是关注注释暗示信息。解析诗句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朱自清《松堂游记》: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________,_______”,真有点儿!(白居易《琵琶行》)
(2)苏轼《赤壁赋》中概写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两句:“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 27 -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1)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2)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3)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始出来、琵琶、舳舻、旌旗蔽空。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广阔无边的海平面向下、向下、再向下……那片深度在6000米以下的深海水域,有着一个 的名称——“海斗深渊”。这里终年无光、温度低寒、乏氧气、食物资源匮乏,有着巨大的海水压力,化学环境也非常 ,对常规生命来说,这里是地狱一般的禁区。然而,大自然的神奇依然在这里 。事实上,在这样的“地狱禁区”,研究人员仍然发现了数百种物种,狮子鱼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这片特殊的深海水域,它有着“高高在上”的地位,处于超深渊食物链的顶端,可承受700千克力/每平方厘米的压力。科学家们发现:在不到2000万年的时间里,为适应超深渊环境,物种的演变常常令人惊叹。狮子鱼在皮肤、骨骼和细胞等方面经历了 的演变。超深渊狮子鱼的皮肤色素和视觉相关基因大量丢失,( )。超深渊狮子鱼中一个与骨骼钙化相关的基因——骨钙蛋白被截短了,而骨钙蛋白调控骨骼钙化和发育,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相关基因在深海鱼中出现了扩张,这使得在高压和低温下,此类生物能够保证它们的细胞膜的流动性。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令人心寒 独特 显现 改天换地
B. 令人心寒 奇特 展现 改天换地
C. 令人心悸 奇特 展现 脱胎换骨
D. 令人心悸 独特 显现 脱胎换骨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使得它们看起来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视力丧失,而且通体透明
B. 这使得它们看起来通体透明,而且视力丧失,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
C. 这使得它们视力丧失,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而且看起来通体透明
- 27 -
D. 这使得它们通体透明,而且看起来视力丧失,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这片特殊的深海水域,它有着“高高在上”的地位,处于超深渊食物链的顶端,可承受700千克力/平方厘米的压力。
B. 这片特殊的深海水域,它有着“高高在上”的地位,处于超深渊食物链的顶端,可承受700千克力/每平方厘米的压力。
C. 这片特殊的深海水域,有着“高高在上”的地位,处于超深渊食物链的顶端,可承受700千克力/平方厘米的压力。
D. 在这片特殊的深海水域,它有着“高高在上”的地位,处于超深渊食物链的顶端,可承受700千克力/每平方厘米的压力。
【答案】17. D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正确理解词义是前提,能辨明语义的轻重、色彩的褒贬、适用的对象的差异等方面是保证。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其搭配是否得当,使用是否得体,照应是否周密是关键。
令人心悸:让人感到害怕。令人心寒:让人感到失望而又痛心。根据语境“那片深度在6000米以下的深海水域”“海斗深渊”分析,主要讲深海名字令人害怕,选用“令人心悸”。
独特:独有的,特别的。奇特:跟寻常不一样,奇怪而又特别。根据“化学环境”“禁区”等分析,应用“独特”。
显现:显露,呈现;展现:展示,明显的表现出来。“展现”偏向主动展示出来,应用“显现”。
脱胎换骨:比喻彻底改变。改天换地:指彻底地改造自然和社会,使之面貌焕然一新。根据语境,修饰“演变”,应用“脱胎换骨”。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 27 -
根据括号前的内容“超深渊狮子鱼的皮肤色素和视觉相关基因大量丢失”分析,先说皮肤,再说视觉,排除A项、C项;“视力丧失”“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不是“看起来”所能知道的,排除D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主语应是“狮子鱼”,“这片特殊的深海水域”前应加“在”,排除B、C;“700千克力/每平方厘米”中“/”和“每”重复,排除D。
故选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水质是水生态健康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但修复水生态①____,还需要重建生物群落。自然水体孕育着各类动物、植物、微生物,这些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驱使物质循环,②_____。具备这种能力的水体才具有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和良好的自然景观,即使在季节更替中有个别水质指标短暂超过水质评级范围,之后也会自行恢复。相反,一些靠人为手段维持水质的水体,③______________,实际上不具备良好的自我净化能力。因此,对水体的评价需要引入生态指标进行综合考量。
【答案】 (1). 仅仅改善水质指标是不够的/不仅需要改善水质指标 (2). 形成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 (3). 即使表面上达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试题考生要充分的理解文段的文意,然后结合所给的选项进行细致的分析。因句式对应前文。①空从句式看,应使用“不仅”“仅仅”等关联词语,与下句构成递进关系。从内容来看,下文提到了“水质指标”和“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此处的下句是对应“生态系统”来谈的,据此可知①处应该对应“水质指标”方面来谈。②空根据下一句中“具备这种能力的水体”,以及后文与之相反情况的表述“实际上不具备良好的自我净化能力”,即可得出答案。③空逗号前“一些靠人为手段维持水质的水体”是此句主语,此处所填内容为谓语部分。上文提到“即使在季节更替中有个别水质指标短暂超过水质评级范围,之后也会自行恢复”,分析与之相反的情况,就应该是水质表面达标,但不会自行恢复,即不具备良好的自我净化能力,由此得出答案。
- 27 -
21.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概括其体现的孔子对于“乐”的认识。
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②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③子谓《韶》【1】:“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2】“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
注释:【1】《韶》:歌颂舜因文德受到尧禅让的音乐。【2】《武》:歌颂武王灭商功绩的音乐。
【答案】答案要点:乐要以仁为基础,乐与礼能够起到完善人格的作用,乐要兼具道德性和艺术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具体而言属于概括所给文字的内容主旨或观点态度。首先要细审题“概括其体现的孔子对于‘乐’的认识”,这里已经明确了中心论点“孔子对于乐的认识、看法或主张”。然后结合选文信息加以理解即可。选段有三,每一段作为一个层次,三个层次就是三种认识。会翻译就会概括,所以这道题关键点在于文言文翻译。文段①两个“而”都翻译成假设连词“如果”,如……何,固定结构,对……怎么办。大体意思是强调仁爱对于人的重要性,以及对于音乐的重要性。总而言之第①段层意为:音乐离不开仁义之心,此为答案点(1);文段②谈的是关于完美的问题,要聪明、淡泊(自制)、勇敢、多才艺,再加上礼乐的作用,就可以成为完美的人了。句中“文”,是修饰的意思。可见突出了礼乐对于完美人格的作用,此为答案点(2);文段③要结合注释来理解“《韶》乐歌颂有文德的音乐”,《武》歌颂的是武力征伐的功绩,结合文段,通过对比得出关系,可以推测出“尽善”指的是文德,“未尽善”指的是武力或战争等,正反对比中突出观点,音乐美重在表现仁德的思想内容,此为答案点(3)既要声音美,还要品德、人格美,这样的音乐才是尽善尽美。
【点睛】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 27 -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参考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如何能推行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如何能推行乐呢?”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
孔子评论《韶》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也好极了。”评论《武》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却不够好。”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加油站工作人员说:我工资不高,但我勤俭持家,孝顺长辈,呵护小孩,我们小家过得幸福美满;这谈不上对祖国有多大贡献,但是我们每一个家庭成员都热爱我们的祖国,就像热爱我们的母亲一样。
1937年7月28日,南开大学、南开中学遭日军轰炸,正在江西某空军基地紧张备战的张锡祜得知消息后,给父亲张伯苓(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写信道:“去年十月间大人于四川致儿之手谕,其中有引《孝经》句‘阵中无勇非孝也……望大人读此之后不以儿之生死为念!”12天后,张锡祜以身殉国。得知噩耗,张伯苓怔了许久后说:“吾早以此子许国,今日之事,自在意中,求仁得仁,复何恸为!”
阅读两则材料后,班上同学讨论,有人认为爱国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过好自己的生活,只有每一个小家好了,国家才能好;也有人认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爱国在关键时候要有舍小家为大家精神,只有国家好了,每一个小家才能好。你的看法是什么?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用于班会上交流。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27 -
【答案】例文:
爱国,请从小事做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爱国,请从小事做起”。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国,宛若胸中的一团烈火,心中点亮的一盏明灯,只有不断的添油供氧,这火才会越烧越旺,这灯才会越点越亮。古往今来,多少爱国人士凭借着这一腔爱国情怀“抛头颅,洒热血”,这些光辉的形象和他们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时刻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奋发向上!
但爱国是否就要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为国捐躯呢?拥有这种想法是至高无上的,但我们仅仅是普普通通的中学生,我们貌似还没有能力去改变社会,难道就这样无所事事,毫无顾忌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我们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不必承受战火与硝烟,无法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无法成为时代的伟人,但身为中学生的我们青春焕发,朝气蓬勃,我想我们是可以爱国的,因为我们有能力去热爱着我们的师长、班级、学校,我们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但现在许多人都高喊爱国的口号,可行动上却冷冷淡淡。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同学不尊敬师长、不爱护公共设施、大手大脚地挥霍钱财、意志薄弱、遇事总想逃避。很难想象这样一些人能去爱国。
毋庸置疑,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肩负重担,义不容辞,任重道远。时代呼唤我们去爱国,现实也要求我们区爱国,爱国是每个人的责任。然而我们究竟该如何爱国呢?
我想说爱国不是口头语,爱国不能仅仅用嘴巴去高呼,更重要的是要用行动去落实,我们应该时刻关心国家的命运,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无以恶小而为之”。弯腰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做一次环境小卫士;为父母做一次家务,让整日操劳的父母知道我们深爱着他们;用心,用智慧学习、努力进取、去传承祖国的灿烂文化。这些虽不像见义勇为、舍己救人那样轰轰烈烈;不像驰骋沙场、浴血杀敌那样豪情万丈,但这些足以表明我们心里装着祖国,如果需要的话,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同样会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而不皱一下眉头!
那么,爱国请从小事做起!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 27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和理解材料,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理清关系,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多则材料类作文,材料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首先逐则材料提炼观点,再进行比对找到凝聚点,最后进行判断归纳。
本题提供了两则材料,一则是和平年代普通人对爱国的理解,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爱家就是爱国;另一则是战争年代张锡祜以身殉国的事例,以及他的父亲 “早以此子许国”的深情表达,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是对爱国的诠释。材料针对“爱国”给出了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做好自己的事情,爱家就是爱国,另一种认为爱国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考生写作时,可以支持其中任何一种观点,也可以进行综合辩证地分析,围绕“爱国主义”这个主题,结合古今爱国事例,谈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无论什么人,都不能不爱国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爱国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有行动。还要注意班会发言稿的写作情境。
参考立意:
①国是家后盾,有国才有家;
②爱国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③爱国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有实际行动。
参考素材:
(1)在国庆前夕,中国女排勇夺世界杯桂冠,为70年贺礼献上美好的祝愿。还记得以前,足球的惨败,女排的滑铁卢,这些构筑了中国的耻辱色彩。后来中国运动健将们的努力拼搏与坚强毅力支撑他们在球场上挥洒汗水,肆意青春。后来那些在运动场上屡屡受挫的身影终于开始变得成长了起来,逐渐脱离了往日的青涩,为自己的国家献上自己的努力。
(2)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操。鲁迅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文天样面对敌人的诱惑劝降毫不动摇,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无所求。”仅留下一首振人心弦的《正气歌》便慷慨就义了。为祖国而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荣的,每个人都应该有爱国情操,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
- 27 -
(3)只有爱国,才能拥有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王侯将相在他们所处的位置之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晏子使楚,蔺相如完璧归赵,都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体现。周恩来总理面对美国记者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时总低着头,而我们美国人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周总理说:“那只能说明我们中国人在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在走下坡路,当然要仰头走路。”一句话说得美国人哑口无言。那股自信油然而生。历史远去,而他们在谈笑间展现的中国人的精神却永存我们心间。
(4)爱国,要主动维护祖国的尊严。徐悲鸿面对金发碧眼的西方留学生的挑衅“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鸣大声说:“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么我们各自代表各自的国家比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1924年,徐悲鸿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那个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回到祖国造就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能行吗?他的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最终,载人航天事业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个人如果没有爱国心,不能在别人质疑、侮辱祖国时挺身而出、主动维护祖国的尊严,那么,试问一句,“国之不存,身将焉托?”
(5)我们都知道节约资源,你看“约”字,绞丝旁加一个勺,就是说把丝绸放到勺子,也就是不要浪费一针一线。《朱子家训》中说的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维艰”。节约并不要刻意去做,只要随手关盏灯,随手把水龙头拧上,这都是节约。。我们国家是个缺水的国家,有许多地区每天每户都得限水,如果再不节约水,大地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自己的眼泪。
结构示例:《爱国,请从小事做起》,演讲稿。开篇以“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直接入题,从轰轰烈烈的爱国历史联想到现实,引入普通人如何爱国,做力所能及的事也是爱国;然后联系自身,谈爱国不是口号,要体现在行动,并进一步分析如何去做;最后扣题总结“爱国请从小事做起”。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27 -
- 27 -
- 27 -
相关文档
- 【物理】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0届2021-06-0214页
-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0届高三下学2021-06-0113页
- 【物理】湖南省衡阳市2020届高三下2021-06-0113页
- 理综物理卷·2018届江西省重点中学2021-05-2811页
- 湘赣皖十五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2021-05-2716页
- 理综物理卷·2017届江西省重点中学2021-05-2710页
- 江西省赣中南五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2021-05-2616页
- 【物理】湘赣皖十五校2020届高三下2021-05-2513页
- 湘赣皖十五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2021-05-2512页
- 湖南省衡阳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2021-05-24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