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1.50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专题 29 议论文写作之论证方法
☞基础早知道
1 . 诸 葛 亮 《 出 师 表 》 中 诸 葛 亮 向 后 主 提 出 严 明 赏 罚 建 议 的 语 句
是: , , ; , 。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
句“ , ”一致。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 , , , , 。
4.《出师表》中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 , ; , ;
5.《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诸葛亮给刘禅建
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
6.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 , ;
7.《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 ;
8.《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
是: , ;
9.《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 , , , , ;
10.《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 , , , ; , 。
【答案】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2.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3.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 谘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 4.亲贤臣 远小人 亲小
人 远贤臣 5.不宜妄自菲薄 亲贤臣 远小人 6.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
间 7.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8.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9.当奖率三军 北
定中原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0.开张圣听 宫中府中 俱为一
体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亲贤臣 远小人。
易错成语勤温习
146.王同亿《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中随心所欲、口若悬河的释义如此之多,到底会
把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何方?(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
形容能说会辩,说起来没个完。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147.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诗宋词的成就,不禁令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啊。(今
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用反了。
应改为“今不如昔”。)
148.看到 12 岁的刘思影受**功毒害而走上自焚的道路,我们无不深恶痛绝。(对谁深
恶痛绝?容易使人误解为对刘思影。)
149.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次破坏,都遭到了相应的报复,环境污染的威胁正日益严重,
这绝不可视同儿戏。(视同儿戏,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比喻不当一回事,极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不重视。不可视同儿戏,就是应该重视,也就是重视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或者日益严重的环
境污染的威胁。不合逻辑。)
150.这一伙侵吞巨额财产、败坏党纪国法的“硕鼠”被押进法庭时,人人侧目而视,
嗤之以鼻。(侧目而视,形容 又怕又愤恨。但对“硕鼠”无须怕。)
写作素材常积累
备考话题:沉默是金与不平则鸣
经典素材:
公元前 99 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
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
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
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投降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愤
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痛恨
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
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
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
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
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
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
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 司马迁因此事被判了刑。时新素材
电影导演陈凯歌曾去美国当访问学者,在那里生活了些日子.有一天,他在纽约街头看
到两个警察抓到一个闯红灯的司机,其中一个警察从摇开的车窗非常粗暴地抓住司机的前
襟.这时,周围响起了几乎一百个人的声音:“我们都在看着你!”那警察一下就松手了.就
此事,陈凯歌说:“我觉得这就是公民真的有权利表达他们自己的表现,是精神上的自由表
达.这事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让我受到心灵的震动。”
清词丽句背一点
1.我已经无数次地对自己说过:当别人沉默的时候,千万不要惊动他们,就让他们安
静地呆在一个无所谓时间和空间的地方沉默下去吧。我们只要看看他们的眼睛或者是执著的
背影,就能知道这时候对他们的任何干扰都是一件于心不忍的事情,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是
无法沉默下去的。
2.沉默意味着获得了一种不可多得的品质,珍贵的品质,像清洁的黑夜一样具有非凡
的渗透力。但是,谁能够赋予我们这样的品质呢?我们已经被所谓的事业其实就是某种欲望
所裹挟,我们已经被很多想法其实就是被众多聒噪的声音所围困,我们已经被很多爱好其实
就是被纠缠不清的诱惑所干扰,我们甚至已经无法在自己曾经选择好的空地上沉默着坐上一
会儿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3.我从一个窑洞画家那里看过一幅油画,画面上是一个拦羊汉领着一群羊子暮归的背
影,古铜色的光铺在黄褐色的土地上,也铺在拦羊汉和羊子的身上。我呆呆地注视着这幅画,
我听到自己的血液在流动。这场景是沉默的,它在启发着我,一幅画有时会让人直接进入土
地的核心。那是一幅很好的画,如今也挂在我的墙壁上,虽然是赝品,但我喜欢它。
4.我猛然发现在一个朋友面前,我幼稚得可笑。他是我的同龄人,可已经老熟得成了
一个真正的中年人。在所有的久别重逢的日子里,总是我一个人在说话,甚至在黑夜里,他
也没有搁下手中的生活。这时候,我才感觉到自己原来是多么的肤浅。从我离开村庄到现在,
他已经在土地上春播秋收十年,他收获的粮食要喂活五口之家还要加上几只牲畜,而我呢?
5.人生需要诗意的敛约,需要适度的留白。有时候,安静一点,淡然一点,沉稳一点,
随意一点,并不意味着无能或无奈。相反,它是另一种形式的力量和声音。
☞技能再提高
☞技能培训营
议论文论证方式
一、因果论证
议论文中因果分析的作用有三:开头、论证和谋篇。
1.用来开头
材料:驴子驮盐渡河,他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他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
事使他很高兴。又有一天,他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收了水,
驴子再也站不起来了。
示例:
①看了这则寓言,我们禁不住会捧腹大笑,笑驴子的糊涂愚蠢,但大笑之余,不难发现,
驴子之所以犯下如此大的错误,是因为它没有看到“盐”和“海绵”的不同,不能根据客观
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恰当的策略。这警示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到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切莫象驴子一样,犯下教条主义错误。
2.用来论证
示例一: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
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
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
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
的数学家。
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
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
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方式一:材料+因果论证
示例二: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
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
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
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
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
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
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
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方式二:材料+因果论证+材料+因果论证+材料+因果论证
二、假设论证
假设分析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如有位作者在论证“自强是事业的催化剂,是一种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这一观点时,
他先举了张海迪、莫泊桑、帕格尼尼经历坎坷,因为能自强,最后才一举成名后,分析道:
假如他们没有自强作为精神支柱,张海迪也只不过是一个碌碌无为的自卑者,莫泊桑不
会成为著名的作家,帕格尼尼始终是一个坐过二十年牢的政治犯。
某作者在论证“宽容的结果是使一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这一观点时,他举了
项羽因缺乏宽容,导致屡出奇计的陈平和善于用兵的韩信、最亲近的“亚父”范增被逼离他
而去,最终落得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结局这个例子后,议论道:
如果项羽当初能宽容些,又怎会至于四面树敌,陷于困境而留恨千古呢?
假设分析的一般方法是:叙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推论,叙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推论。
假设推理的关联词一般用“如果……那么……”,其他还有“如果……就……”“假
使……那么……”“倘若”“若”“试想……”等。
【示例一】
缩小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可能璀璨。“甫者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身怀用世之心
的杜甫,命途多舛,颠沛一生,但他始终以仁圣襟怀观人视物,将挫败与坎坷当做人生的历
练,即使在忧郁的深渊中仍不懈追求,终于以字字句句饱含生命力的诗作,成为唐诗这一宏
丽壮伟的琼宇中巨实的一柱栋梁,享有“诗圣”的称誉。
这一语段,在分论点总领之后,陈述了杜甫的人生态度及成就,其间融人了简单的原因
分析,可以说夹“叙”夹“议”。但说理是否可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呢?细读语段,发
现它是从事例的正面陈述的,那么,我们不妨从事例的反面进行假设。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假如杜甫在那个时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
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
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
让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
添加语段从事例的反面“杜甫无法正视人生痛苦”进行假设,从而推出杜甫不可能吟出
“诗史”之作的结论。这就从反面证明了“缩小痛苦,百折不挠”对于“璀璨人生”的重要
性,深化了说理。
分析:一个材料+多层假设推论+反问+结论
【示例二】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
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
画出更好的画。”老师的谆谆教导,告诉达•芬奇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
芬奇在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
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
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绝不可能是信手就能
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
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第二段从事例反面的三个角度进行假设,采用排比句、反问句,语势极为强劲,具有
不可辩驳的力量,令人信服地推出了“达•芬奇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
的结论,使说理更加完全、充分。
三、正反论证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往往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真与假的对比,
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正反对比
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即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而推导出它们之
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也称比较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
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
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课文《想和做》一文为了论证“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的观点,便用了
正反论证中的“以反衬正”的方法:先从反面论证“空想”和“死做”不妥,再从正面论证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正确性。在这种正反对比中,文章的观点便鲜明地突现了出来。
【示例一】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别议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很多人
把这句话奉为真理。然而我却怀疑:这真是一条真理吗?
每一个事物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句话用在体力劳动中,是无可非议的。别说是
三个“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就是一个“皮匠”顶三个“诸葛亮”,也不足为怪。谁不
知道诸葛亮是一个文弱书生呢?
如果在脑力劳动中,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脑力劳动,需要的是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实
践经验和机智灵活的头脑。诸葛亮之所以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因为他
具备了上述条件。而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皮匠”师傅来说,他需要掌握的只是怎样修鞋、
补鞋;他每天研究的只是怎样能更熟练地制革、做鞋,怎样提高工作效率。假如让“皮匠”
师傅去指挥千军万马,与曹操抗衡,与司马懿斗智,恐怕只会被杀得落花流水、片甲不留吧。
由此看来,做好一件事重要的并不是人的数量,而是人的质量。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高速
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祖国迫切需要像诸葛亮那样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像诸
葛亮那样具有丰富知识、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像诸葛亮那样高质量的人!
上文非常明显地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皮匠”做体力活是正,叫“诸葛
亮”去做体力活便是反;“诸葛亮”指挥千军万马是正,让“皮匠”去指挥千军万马便是
反。这样鲜明的对比,使作者的论点鲜明地立了起来:“做好一件事重要的并不是人的数
量,而是人的质量。”
对比包括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对比以及事物进程不同环节的对比。一种
情况是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然后,对这两个例子还要进一步从正反两个
方面进行分析以证明论点。另一种情况是举一个例子,但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
这个例子举完了,再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以证明论点。
【示例二】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
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
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
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
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
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
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
才。
秦始皇之所以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是因为他在父亲的刻意安排下,
羁留异国,饱经磨难,终成雄才大略才实现的。世界著名文豪小仲马,之所以能写出震动世
界的名作《茶花女》,是因为他从父亲大仲马的身上继承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敏锐的观察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力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人物的能力才获得成功的。事实告诉我们:以本事处世,则事业可成,
功名可就。
相反,身继巨富,而无本领者,则只能是事业无成,乃至国破家亡。秦二世胡亥继承了
秦始皇留下的“践华为城,因河为池,金城万里”的万世之业,可谓遗产之巨了,然而仅仅
三年,便落得个“身死人手而七庙隳”的为天下人耻笑的下场。究其原因就是胡亥自己没有
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历史上的后主刘禅及李煜不都是鲜明的例子吗?
三、归纳论证
为了增强说理的气势,我们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常常用排比的形式列举一组相似的典型
论据,让这些事实“胜于雄辩”。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
《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
述往事,思来者。
象这样运用短例列举的形式,高度概括事实,大大强化了语势,增强了论证效果。值得
注意的是:我们在列举了多个典型论据之后,需要对这些论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
们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必须紧扣论点。
【示例一】
观点:只要对周围的事物留心观察,潜心研究,就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在行医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某一地区的穷人得雀盲眼的特别
多,而富人却与它无缘,富人经常得脚气病,但穷人却没有。后来他不断留心观察,发现穷
人只能吃得上粗米、糠皮,而富人只顾吃精米细粮、大鱼大肉。于是他让两种人交换一下食
物,过了一段时间,两种人的病都好了。原来粗粮富含维生素 B2,而鱼、肉中富含维生素 E。
这种看似偶然所得的事例还有很多:画家莫尔斯在听演讲时大受启发,发明了莫尔斯电
码;化学家道尔顿给妈妈买了一双袜子,结果发现了色盲症;物理学家波义尔在养紫罗兰时
发明了石蕊试剂;医生邓禄普浇花时受到启发,发明了自行车轮胎;化学家凯库列做梦时发
现了苯的分子结构;一个无名的花匠发明了钢筋混凝土……。
这些人,他们都在某一时刻突然受到了启发,或是发现了某种意想不到的事情。事实上,
他们为了这一天的成功也许已经潜心留意周围事物多少年了。这正是他们本身素质的体现。
要知道机会只留给那些为了寻找它而不断探索的人。只要我们专心致志于周围有趣的事物,
成功就会降临。
上面的语段,是在举出一个例子之后,又联系了其他众多类似的事例,形成一组排比形
式的论据,然后用一句较简洁的话对所有事例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这些人,
他们都在某一时刻突然受到了启发,或是发现了某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再对这些人成功的
原因进行分析挖掘(事实上,他们为了这一天的成功也许已经潜心留意周围事物多少年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这正是他们本身素质的体现),最后紧扣论点作出结论(要知道机会只留给那些为了寻找它
而不断探索的人。只要我们专心致志于周围有趣的事物,成功就会降临)。
【示例二】
观点: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
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李时珍为完成《本草纲目》这一鸿篇巨制,
历时 27 年,三易其稿,才成就了这部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英国物理学家法
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 10 年。10 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李时珍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
是相同的——付出,执着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当这种付出达到一定
程度的时候,就一定能浇开成功的花朵。
上面这个语段所列举的事例比较全面,注意了时间、空间、领域的组合,作者在概括他
们的共同点时即注意到了这一点。紧接着,从论点的角度出发进行了探因究果的分析,最后
总结,升华观点。
四、引用论证
引证法是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
传说、古今诗文等,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即引用理论论据来进行
论证。其优点在于较有权威性、说服力。
1.注意问题
运用引证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可以称之为“引”;
二要对理论根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许多学生对于
“引”是颇费心机的,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犯了“观点加
引语”的毛病。其实在运用引证法时,找到确切的理论根据是可喜的,但论据本身只是一
种材料,它不能代替论证。缺乏论证分析的过程,文章势必苍白无力。因此,在列出理论
根据之后,一定要恰当地加以阐述,要引而有证,引而有说,阐明引用资料的目的,讲清
所引用资料的意思,将其与观点紧密联系起来。
怎么用好引证法呢?
①、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
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
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强调志向高洁
远大,要选用“燕雀怎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
能持之以恒、一暴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②、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
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③、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
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2.明引与暗引
引用分明引与暗引两种。但无论是哪一种,它们都必须与所论证的观点或文章的中心
相一致,并且在行文上自然和谐,能融为一体。
例 1 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
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文天祥
过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
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俎,引颈就戮时,面不
改色,“我自横刀向天笑”。他想到的还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
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他梦魂为萦、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
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讲:“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也是“祖国”。
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甘愿将血肉之
躯献出,化入祖国的大地,“血沃中华肥劲草”。
常用的引用句可分两种形式:①直引式,如例 1,直接引用名言警句或诗句来证明文章
的中心;②修饰式,即引语在文中作定语,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
3.学会分析
那么,面对引用的理论论据,如何来加以分析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
A 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句,最好能稍加解释,不必字字落实,意译为主。同时,联系观
点,作出阐发。
如我们写《交友之道》,谈及“人贵在相知”:“李白说过:‘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
钱’。人与人的友情是最珍贵的,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前一句话引用李白的诗句,其中“人
生贵相知”极好地契合了观点。后一句话既解释了诗句的大意,也作出了自己的阐释,友情
贵于金钱。
谈及“交友之道,在于付出”:“‘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是子路面对
朋友作出的许诺,车马皮衣,和好友分享,即使破旧了,也毫不感到可惜。因为交友之道,
在于付出。当然,付出的不仅仅是车马皮衣等物质,还应该包括真情实意、精神上的支持等。”
在解释了所引用的子路的话之后,对其中涉及观点“付出”的有关内容,再稍加阐释,
论证分析就很到位了。
B 如果引用的是白话文的通俗语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不存在障碍,我们就要抓住引文中
的关键字句——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加以分析,把它的内容更明确地揭示出来。如果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其中用到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更要作一些刚述,使论据含义清楚地显现。
如同样写《交友之道》的“人贵在相知”,我们引用了下面一些名言,并作了进一步的
阐释:
“罗曼•罗兰说过:‘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唯一光亮’,友情在我们生
活中,就像黑暗中的火光,在失意灰心的‘黑夜‘,格外珍贵——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
到了光明,才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前一句话是原文引用,后一句话则抓住了“照亮”、
“黑夜”、“光亮’’等字眼,揭示了它们的含义,点明了友情的珍贵。
“‘谈到名声、荣誉、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比,它们都是尘土……,在达尔文看
来,许多认为之奋斗的东西,都不如友情可贵,它们就像尘土般卑微而虚幻,而友谊,可以
给人带来长久的快乐和安慰,是一份终身的‘财富’。
上述引证的示例,都是在引用原文之后,抓住了关键的内容(加点字),紧扣观点,给
出了自己的分析(画线句子)。
总之,引证法的要点就在于“引文加分析,分析扣论点”,记住这一点,就能使你的
论据发挥应有的作用。
4.引证法常见的简单的句式:(仅供基础差的学生仿用)
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
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
理……
让我们牢牢记住……并让它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吧!
“……”,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
“……”这句话颇有道理(说得多好啊!)它道出了……的真谛。
“……”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的意思是……,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其真正含义。
……曾说过……,是的,只有……才……不……又怎能……
生活中有这样一名俗语,叫做……
“……”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基础提升练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家是个美好的地方,有时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
对我们来说,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
【答案】
人生的家与路
人生是一条路,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进,渴望着到达我们理想的目的地;人
生又是一个家,在路途前行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挫折与磨难,便需要一个家来给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我们温暖与安慰。人生也在家与路的不断转换中,使我们到达更远的未来。
在现在这个经济和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在人生之路上迅速疾跑
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物质目的。约翰·列侬曾说:当我们疲于奔命的时候,却忘却了生之大
美·。路虽然使我们不断前行,但同时也不要忘却家的存在。小船虽然需要不断前行,但仍
然需要一个停靠的港湾来发现那些曾错过的风景,那些生命中被忽视的美好。
人生自然也不能够沉溺于家中,停止前行。不思进取,家会变成一座监狱,将你永远囚
禁于其中。你的人生暂停,理想的目的地离你越来越远。
古语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生总会有得意与失意之时,人生在家与路
不断转换中取得一种完美平衡。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诠释了此种家与路的人生。他怀着
抱负与理想做官,贬谪后保持一种旷达坦然,以随缘自适之心面对困境。他在人生之路上不
断前行,但是也同样懂得在“家”中退隐避世。他在此之间获得了精神的满足与自我价值的
实现。“一蓑烟雨任平生’,不畏风雨,坦然前行,豁达超然,此谓人生之真谛也。
周国平说过,有一种人,当他走运时,揶揄自己的好运;当倒运时,调侃自己的厄运,
他既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也不低估命运的力量,只做命运的朋友罢了。的确,人生充满了厄
运与好运,我们永远不知道将面对的是什么。但以超然心态在家与路之间获得人生的成功,
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人生漫长,面对前方的未知与不安,我们也许手足无措。徘徊在人生之路上,进退两难。
也许你只是在路上一路狂奔,冲向目的地,但是却无方向,白费力气。请记住,以自己的灵
魂为坐标,从容走向目的地,无论是路还是家,请坦然面对,在家与路之间寻找人生真意。
【试题分析】作文审题:(1)家是个美好的地方,因为家是爱的港湾,一个美好的家庭,
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但有时家的安逸也会让我们贪恋、止步不前,少了在路上
的挑战、惊喜、希望以及带给我们的成长,“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
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着眼睛去看广大世界。(2)有时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
路是远方,是寻找,是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人有克制不
住的离家的欲望);我们风雨兼程、永不退缩;怀着梦,跨越苍茫,哪怕会受伤,但是
一路上也会有风景、有惊喜、有梦想、有美好的故事,在路上我们将收获阅历、智慧和
经验;内心的勇气和对未知的渴望才是一路上真正动人的地方。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
诗和远方,我们需要一路上的精彩。有时候,命运无情地把人抛到路上,所以人类行走
在路上,只能“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行走,路
上都会悲喜交杂、苦乐参半。(3)人生时刻在路上,睁大眼睛看世界、追逐梦想……
但是我们的心里要永远珍藏着那个充满爱和温情、能给我们带来内心安定、能让我们不
致迷失方向的家。人若无远方若不在路上,人生难免陷于枯滞、怠惰;若只有远方只有
路,人生难免若无根之浮萍,漂泊无依。对我们来说,人生既是道路又是家,把人生当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作家,让心灵得到休息;知道人生是道路,让心灵有超越的追求。立意上可侧重于“家”
的美好来写,也可侧重于“道路”的美好来写,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人生既是
道路,又是家”。作文中应重在释内涵、明意义、析原因,观点鲜明,辩证思考。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易错警示】此次作文难度不大,但容易犯如下错误。一、立意浮于浅表,缺少深刻认识。
部分学生可能会将“路”直接连接成上学放学之路,坐飞机的旅程,将“家”理解成身
体寄居的地方。如写作议论文,会直接将作文题目中的三句话作为自己文章的分论点,
从“家”出发上“路”,构成人生之路,平面铺开,对话题没有深入挖掘与探究。这是
话题概念化的表现,这样的文章缺少对话题的独特思考,必然缺少内在的递进与层次。
二、论据选择大众化,缺少私人化素材。本次写作,学生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可能会
更多的倾向于新闻热点人物、体育明星或者历史熟人,比如房祖名、保尔·柯察金、顾
少强老师等等,或者一些常规的名言,背诵痕迹远远大于阅读痕迹。就议论文写作整体
而言,可能会缺少属于私人化的生活素材和阅读素材。三、记叙低幼牵强,缺少独特的
生活体验。可能学生大多会表现“家是爱的港湾”,“人在路途中奋斗”,所选择的素
材要么是“现身说法”,以自己求学、中高考的事例来表现,要么虚构一个人物来形成
“离家出发、荣归故里”圆形人生,演绎“路与家”的关系,简单图解命题者的用意。
像如此写作,就会抽空了自己的情感与体验,很难激发读者的共鸣与认同。读这样的文
章,让人有种”塑料人生”的感觉。四、记叙文标签化,议论文概念化。记叙文的标签
表现在:开头与结尾用议论性的文字议论一下,稍微提及“路”或“家”;中间写一件
事,内容与中心概念与核心意蕴关联度不大。但在结尾,却会大发有关“道路”与“家
园”的议论。议论文的标签体现在:一是围绕“路”和“家”的概念打转或者纠缠不清,
从“家”到“家园”,有实体的家乡,有精神的故乡等等,有些学生可能并未界定清晰
与阐释清楚,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随便安放“家园”概念;二是“论点+事例”
现象比较明显,缺少中间的分析与衔接;三是通篇说理,围绕概念和所谓的道理进行“自
顾自”地议论,缺少必要的佐证材料,如此说理,苍白无力。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家是个美好的地方,有时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
对我们来说,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
【答案】
人生的家与路
人生是一条路,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进,渴望着到达我们理想的目的地;人
生又是一个家,在路途前行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挫折与磨难,便需要一个家来给
我们温暖与安慰。人生也在家与路的不断转换中,使我们到达更远的未来。
在现在这个经济和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在人生之路上迅速疾跑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物质目的。约翰·列侬曾说:当我们疲于奔命的时候,却忘却了生之大
美·。路虽然使我们不断前行,但同时也不要忘却家的存在。小船虽然需要不断前行,但仍
然需要一个停靠的港湾来发现那些曾错过的风景,那些生命中被忽视的美好。
人生自然也不能够沉溺于家中,停止前行。不思进取,家会变成一座监狱,将你永远囚
禁于其中。你的人生暂停,理想的目的地离你越来越远。
古语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生总会有得意与失意之时,人生在家与路
不断转换中取得一种完美平衡。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诠释了此种家与路的人生。他怀着
抱负与理想做官,贬谪后保持一种旷达坦然,以随缘自适之心面对困境。他在人生之路上不
断前行,但是也同样懂得在“家”中退隐避世。他在此之间获得了精神的满足与自我价值的
实现。“一蓑烟雨任平生’,不畏风雨,坦然前行,豁达超然,此谓人生之真谛也。
周国平说过,有一种人,当他走运时,揶揄自己的好运;当倒运时,调侃自己的厄运,
他既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也不低估命运的力量,只做命运的朋友罢了。的确,人生充满了厄
运与好运,我们永远不知道将面对的是什么。但以超然心态在家与路之间获得人生的成功,
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人生漫长,面对前方的未知与不安,我们也许手足无措。徘徊在人生之路上,进退两难。
也许你只是在路上一路狂奔,冲向目的地,但是却无方向,白费力气。请记住,以自己的灵
魂为坐标,从容走向目的地,无论是路还是家,请坦然面对,在家与路之间寻找人生真意。
【试题分析】作文审题:(1)家是个美好的地方,因为家是爱的港湾,一个美好的家庭,
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但有时家的安逸也会让我们贪恋、止步不前,少了在路上
的挑战、惊喜、希望以及带给我们的成长,“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
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着眼睛去看广大世界。(2)有时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
路是远方,是寻找,是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人有克制不
住的离家的欲望);我们风雨兼程、永不退缩;怀着梦,跨越苍茫,哪怕会受伤,但是
一路上也会有风景、有惊喜、有梦想、有美好的故事,在路上我们将收获阅历、智慧和
经验;内心的勇气和对未知的渴望才是一路上真正动人的地方。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
诗和远方,我们需要一路上的精彩。有时候,命运无情地把人抛到路上,所以人类行走
在路上,只能“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行走,路
上都会悲喜交杂、苦乐参半。(3)人生时刻在路上,睁大眼睛看世界、追逐梦想……
但是我们的心里要永远珍藏着那个充满爱和温情、能给我们带来内心安定、能让我们不
致迷失方向的家。人若无远方若不在路上,人生难免陷于枯滞、怠惰;若只有远方只有
路,人生难免若无根之浮萍,漂泊无依。对我们来说,人生既是道路又是家,把人生当
作家,让心灵得到休息;知道人生是道路,让心灵有超越的追求。立意上可侧重于“家”
的美好来写,也可侧重于“道路”的美好来写,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人生既是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道路,又是家”。作文中应重在释内涵、明意义、析原因,观点鲜明,辩证思考。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易错警示】此次作文难度不大,但容易犯如下错误。一、立意浮于浅表,缺少深刻认识。
部分学生可能会将“路”直接连接成上学放学之路,坐飞机的旅程,将“家”理解成身
体寄居的地方。如写作议论文,会直接将作文题目中的三句话作为自己文章的分论点,
从“家”出发上“路”,构成人生之路,平面铺开,对话题没有深入挖掘与探究。这是
话题概念化的表现,这样的文章缺少对话题的独特思考,必然缺少内在的递进与层次。
二、论据选择大众化,缺少私人化素材。本次写作,学生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可能会
更多的倾向于新闻热点人物、体育明星或者历史熟人,比如房祖名、保尔·柯察金、顾
少强老师等等,或者一些常规的名言,背诵痕迹远远大于阅读痕迹。就议论文写作整体
而言,可能会缺少属于私人化的生活素材和阅读素材。三、记叙低幼牵强,缺少独特的
生活体验。可能学生大多会表现“家是爱的港湾”,“人在路途中奋斗”,所选择的素
材要么是“现身说法”,以自己求学、中高考的事例来表现,要么虚构一个人物来形成
“离家出发、荣归故里”圆形人生,演绎“路与家”的关系,简单图解命题者的用意。
像如此写作,就会抽空了自己的情感与体验,很难激发读者的共鸣与认同。读这样的文
章,让人有种”塑料人生”的感觉。四、记叙文标签化,议论文概念化。记叙文的标签
表现在:开头与结尾用议论性的文字议论一下,稍微提及“路”或“家”;中间写一件
事,内容与中心概念与核心意蕴关联度不大。但在结尾,却会大发有关“道路”与“家
园”的议论。议论文的标签体现在:一是围绕“路”和“家”的概念打转或者纠缠不清,
从“家”到“家园”,有实体的家乡,有精神的故乡等等,有些学生可能并未界定清晰
与阐释清楚,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随便安放“家园”概念;二是“论点+事例”
现象比较明显,缺少中间的分析与衔接;三是通篇说理,围绕概念和所谓的道理进行“自
顾自”地议论,缺少必要的佐证材料,如此说理,苍白无力。
3.请以“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答案】
忙
兮忙兮奈若何 ?
我背着行李蹒跚前行,在人生之路。
有时候,抬眼看前方,那是与我一样的背影:沉默而忙碌。然而,身前身后,又有何不
同呢? 智者忙着思考,愚人忙着高谈阔论,商人忙着盈利,医生忙着救人。忙只是过程,决
不是结果。那结果又是什么? 许多人已无暇思考,因为大忙了。忙到忘记儿时捉蟋蟀的青草
地,忙到没有机会静心地闻茶香。恬然在他们心中溜走时义无反顾,只剩浮华招摇。 甚至,
来不及后悔。 我总想我生活的地方正在越来越缺少某种东西。
我看到熙熙攘攘的地铁,面无表情的人们下了又上;我听到那些比我小许多的孩子谈论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5
着谁家更富有;我闻到城市里的气味,烟草、空调、汗水;我感觉到每个人的脉搏跳动都一
样,忙碌、快速。
顺应着忙碌,快餐应运而生。另一方面,精神快餐也适时而起了。 我们永远不能像看
漫画一样去读钱钟书、去读托尔斯秦,所以,在这忙碌的时代,他们隐到了舞台的背后。安
妮宝贝、金庸、琼瑶大行其道了,从精版书到投资巨大的电影、电视,这份快餐美味方便,
自然大受欢迎。只是像(巴黎圣母院)(红与黑)这样的“慢”餐只能不得不蒙上一层灰了。
有多少人还会再读施玛姆,遥想那有银色波光的茵梦湖呢? 现代人的特质便是忙,像书法这
样的精萃是根本没可能碰的,连笔杆子都已被电脑键盘所代替,毫无美性的印刷字取代了流
传千年、灵动飞扬的手写汉字。效率是大大提高了,然而这到底是幸运还是悲哀先? 忙使我
们的社会飞速发展,忙也使我们的心灵无所依傍。曾经的质朴人情正在变得淡薄,曾经的经
典正在被人遗忘,那种久久品味、欣赏名家之美的感觉已变成了一种奢侈,龙井在角落里无
意义地散发淡香,可乐披着闪亮的罐头高高在上。
我也许久未卧在树下的绿草上了,公园里的绿地里摆着禁止践踏的标志,但是,我没有
时间到郊外去,感受真正的大自然啊。
忙兮忙兮奈若何。 很多人早已忙得只知道忙了。事业、学业的成功成为唯一的追求,
以至于沿途的美丽风光他们根本无暇欣赏。 我多想可以坐上人生的火车,捧着香茗,看窗
外的山水,都市忙碌的血液仍不停流动,然而心境却能回到从前悠闲的时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能力捷进测
1.(2015 年高考新课标 2 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 解
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
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路。小刘,
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 我们品味大千世
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
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品味大千世界 尽显时代风采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6
笃学敏思的大李,锐意创新,阐释了生命科学的谜团;爱岗敬业的老王,苦心练技,用
勤奋完成了焊接大师的蜕变。他们,都谱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凯歌,然而,跋山涉水的小刘,
用心灵捕捉世间奇山丽水,用镜头抓拍天空七色彩虹,他给这个行色匆匆忽视美丽的枯涩的
时代,注入了一泓清泉,彰显了时代最美的风采。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人们的双眼专注于科技的创新和技艺的精湛,却少有人如同小刘
那样珍视生命中的美丽。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科技的创造力,笃实的思考力,和技师的巧夺
天工。但是,大多时候,我们因为对物质太过执拗而迷失了脚步,我们睁着双眼,却看不见
大自然的美景。正如蒋勋先生在《生活十讲》中写下:“物质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抗衡
的力量。”我们不能任由物质的铁蹄践踏昔日的精神家园,不可任由功利的追求侵占心中对
美的向往。如此,我以为,值此超物质的快进时代,像小刘一样肯在云白山青间捕捉最美的
风景,才是时代最耀眼的风采。
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是拥有几米笔下那一个充满爱的心,所以我们走到哪里
都会看到动人的风景。然而,科技的日新月异,技术的日益精湛,还有多少人存留着如同朱
光潜先生所言的“接近文化和欣赏美是人之为人的天性”?难怪阿尔卑斯山脚下矗立的牌子
赫然写着“慢慢走,欣赏啊”来呼吁人们驻足身边的美丽?难怪鲍尔吉·原野在《月光手帕》
中期望人们拥有空灵的目光,才不会被世俗磨砺,才不会失去美的愉悦?要知道,如今翠翠
守护着的湘西已经不在了,月牙泉的波光粼粼再难寻觅,所幸,我们还有小刘那份对自然之
美的皈依和珍惜。所以,彰显时代风采,他,当之无愧。
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因为缺少,所以珍贵。的确,“矢志创新”造就了神舟
飞天和蛟龙入海;“技艺精湛”造就了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可是,小刘这看似与时代
“背道而驰”的举动却挺起了国人精神的脊梁,铸就了文化的辉煌。祖国的大好河山在闪光
灯下熠熠生辉,最美的乡愁于镜头中绽放光彩,软实力的增强,也同样会反作用于科技的飞
黄腾达,个人的价值也会因为凝结了对自然深沉的爱而在时代中大放异彩。
龙应台有言:“人本是社会上散落一地的珍珠,而文化和语言就如同黏合剂,将人与人
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小刘这份对美的笃定和追寻,是这快节奏时代中的了然欢喜,风
采奕奕。
品味这大千世界,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精致的心,一双发现美丽的眼,在时代中用双手撷
英而行,便是最美的最珍贵的风采。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7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2015 年全国新课标一卷的作文题,延续之前五年的样式,仍然采用了新材料
作文的命题形式,给出的是一则虽是假设但现实生活中不难遇见的事情:从三名当代风
采人物候选人中选出一名“更具风采”的人物,写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内容贴近当前社会现实,也比较能体现当代青年学生关于理想和志向的思考,难度也并
不是很大。写作时注意中心明确、结构清晰。
2.(201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
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
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
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
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
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生命就在伸手之间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成为人最重要,最宝贵的载体。船
主与漆工的故事里隐含着一个道理,那就是,在你的伸手多做一件事时,你会挽救生命。
漆工的工作只是涂漆,但他却在本职的工作后,补上了船的漏洞。在这位漆工看来,这
是无心之举,只需多一点时间和工作。但对于这艘船的主人来说,这伸手之劳却让他的孩子
平安归来,他或许会感谢上帝,但他更要感谢的是这位伸手之间的漆工。一个小动作就让生
命免于疏忽,船主是幸运的,他的孩子也是幸运的,但这个幸运是一名漆工的伸手之间给予
的,这恐怕也是船主给漆工一大笔钱的缘故。钱不能买回生命,漆工的伸手却能让生命得到
温暖,这是一次伸手之间,这又何尝不能看出,漆工对工作和生命的重视。
其实,生活中不乏伸手传递温暖的事,公交车上给老年人让座,路边遇到需要指路时你
的伸手,电梯上遇到别人着急的时候你让一下,排队的时候你不要去插队。这些微小的事情,
是一个人道德的体现,也是公德意识的展示。有人说过,上帝在关上一扇门时会打开一扇窗,
上帝的门无意间会关闭,但他会让你在伸手开窗的时候照亮你。在你打开一扇窗的时候,你
会拥有满室的阳光和美好。
我家住在 9 楼,每次跟妈妈回家出电梯的时候,都会随手按下一楼的键,我好奇的问为
什么,妈妈说:这个时间都是乘电梯回家的,无论是谁,回家的心都会很急,这样是不让人
家在一楼多等。妈妈的话,让我懂得生活中的随时留心,为他人着想,就会给更多的人温暖。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8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被很多人作为签名: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当学会点亮心里的那盏
灯时,前途就不会被黑暗阻挡。也只有学会点亮那盏灯,才会在前方还是黑暗的时候,能够
照亮同行的人。伸手之间,你会传递温暖;伸手之间,你会挽回生命;伸手之间,你会让人
生更加美好。
人生不过是你的几次伸手,和你的几次予人温暖。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学会把爱传递给别
人,那么每次你的伸手之劳,也会反过来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曾经的你伸手给别人,那
么今后的你,是可以拥抱世界,拥抱爱。
【点评】这个题目非常好,新颖而有力度,可能说你伸手之间的举动就能挽救生命,生
活之中在传递温暖的过程中,也给别人带来生活的美好,也是倡导为他人着想,让的生活更
显和谐,该文从小处着眼,谈及到切身的小事,但是又从小故事见到大的精神力量,写得很
好,意义和表达方式都不错。
【解析】、
试题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重点抓住老切割师最后的两句话来立意。可以从老切割
师的话和钻石两方面选取立意角度。从老切割师的角度立意,可以确定立意为“成功既
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勇者无畏”、“成功源于
经验和勇气”、 “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狭路相逢勇者胜”、“放下包袱,
开动机器”、“抛开多余的顾虑”等;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则可以从“如何对待缺点”、
“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缺点”、等角度立意。当然,从第一个角
度切入是命题材料的中心立意,也最容易写作。老切割师的第二句话与 2012 年全国卷
大纲版的立意有可借鉴之处。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3.(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
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
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
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答案】
善待错误,人生境界顿开
面对《咬文嚼字》的挑错,著名作家积极以感谢和理解回应,令人为之动容。我总以为,
唯有积极面对别人的批评和挑错,人生境界才能不断升华,生命才能日益趋向不朽和伟大。
挑错的必要性,来自于主观世界的狭隘与片面。我们常常沉醉于自己超于常人的流光溢
彩,而忘了在骄傲的同时保留一份面对不足的谦卑。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9
所以善待别人的挑错,是为了塑造一个更理性的灵魂,它让人清醒,让人自如。智者如
曹禺,也深谙这一哲理。当美国剧作家蒙特来华拜见这位剧作大师时,交流正酣,曹禺拿出
黄永玉对他的批评信:“我不喜欢你后来的戏,一部也不喜欢,你丢失了通灵宝玉,你为势
位所误!”如此辛辣,一针见血,指出曹禺“重政治,轻创作”的错误,曹禺硬是让翻译一
字一句译给蒙特听……可见曹禺的伟大,除了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还体现在了对挑错的理性
面对和坦然接受。
然而,若一味妄自尊大,对别人的挑错“充耳不闻”,人生之路只会越走越窄,甚至不
可避免地接受失败的苦楚。李经纬,在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健力宝”公司,创造了可与百事
可乐比肩的商业传奇。可是,面对前无古人的成功,李经纬却对别人的挑错一概拒绝,面对
公司上至领导下至员工的批评与阻挡,他不管不问,集巨资在广州建造健力宝大厦,最终超
出公司的承受能力。面对业界好友对他“不考虑商业规律,一味拉广告招商”的挑错,他拒
绝诚恳吸收,最终让健力宝暗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他自己也身陷囹圄。
那么,如何善待批评以追求完美自我呢?
首先,面对别人尖锐的挑错,要保持一份淡定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不躲不藏;如季
羡林所说的那样:“别人说的话是鼓励是批评是鞭策,都是对我好。”其次,要学会甄别“有
价值”的挑错与“一味为了挑错而挑错”,也就是说,在面对别人挑错时,不是固定的屈从,
而是要保持一份起码的信任。如演员于是之一辈子都在接受观众的挑错与批评,但必须经过
“审视——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把一个个鲜活的角色演到了人们心中……
人生逆旅,每个人都会犯错,迷失甚至被异化,而往往一份善待别人挑错的胸襟,能够
带领你欣赏更旖旎的风景。
【名师点评】阅卷组专家认为,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首先题目拟得好——
“善待错误,人生境界顿开”,把善待错误上升到人生境界的高度,这就远远高出了那些只
知就事论事的考生,这说明一个好的标题可以激活全篇。当然,作者在选择论据上也费了一
番心思,曹禺一例是正面的例子,论述了“善待别人的挑错,是为了塑造一个更理性的灵魂,
它让人清醒,让人自如”,李经纬一例则是反例,从反面论述了“别人的挑错‘充耳不闻’,
人生之路只会越走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败的苦楚”。文章最后指出了对待批评和挑
错的正确做法。可谓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1)“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给当代著名作家的作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0
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立意:勇于挑错,引申为挑战
权威。
(2)“作家表示理解,积极回应”。立意:面对别人指出的错误,应当有虚心接受、勇于
承认的态度。
(3)铁凝、莫言的行为。立意:感谢挑错。
本题对于求学的学生来说,较切合生活实际,较适合写议论文,但是也可以写自己及身边挑
错的故事、对“一字师”“推敲”等进行改编。也可以思维扩张开去,悲叹面对挑错固
执己见的人,上升到国家层面如何面对挑错。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4.(2016 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月考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
的文章。(60 分)
在汶川大地震中,年仅 15 岁的雷楚年勇救 7 名同学,当地电视台报道他的英勇事迹,
央视新闻频道为他做了一期《少年雷楚年》的专题节目,成都一所重点中学免费录取他。他
还入选了全国英模报告团,是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并成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但雷楚年在荣耀和光环面前,最终迷失了自己。他逃课,谈恋爱,参与赌博,外出游玩,住
五星酒店,租豪华车开。2015 年 9 月 8 日,雷楚年因犯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被
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做英雄得先修身
世界上最美丽却又很短暂的景观不过于流星雨。这种雨给人们带来一时壮观,却又转瞬
即逝,有人享受了它的美丽壮观后又清醒过来,然而有的人却沉迷于它的美丽不能自拔,正
如汶川抗震小英雄雷楚年,陷入了“流星”的辉煌中,从而迷失了了自己,到头来只能是挥
霍青春,身败名裂,身陷囹圄,如一颗流星一样黯然陨落。
忍辱于前,才能流芳百世。“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江水东流,带走多少
岁月,但那些伟人却没有随江水付诸东流,反而却各垂青史,受后人敬仰,被一代文豪鲁迅
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受宫刑的情况下忍辱负重,
毅然选择“苟且偷生”,因“父命难为”,这是需要有何等修养和气度啊,如果司马迁选择
了自暴自弃,又怎么会有《史记》文学巨著,尘寰信史流传后世?因此,他堪称英雄,一个
战胜自己、战胜他人的大英雄。
舍生取义,方能名垂青史。刑场上的婚礼——陈铁军、周文雍夫妇,为了革命事业,将
自己的爱情埋在心底,全身心的投入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战斗。当他们的秘密行动被叛徒
出卖而被捕入狱,一面是国民党的金钱和高官的诱惑,一面是“镰刀斧头”旗帜的召唤,他
们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诱惑和死亡的威胁,选择了心中追求的梦想,在刑场上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1
举行了庄严的婚礼,为了正义和真理,勇敢地赴死。让敌人的枪声,作为婚礼的礼炮。他们
的英名,永垂不朽。永远地激励后人,为新的梦想而奋斗,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贪污腐化,必将受到惩罚。古往今来,在为人民做出贡献后而沉迷于荣誉,最后被钉在
耻辱柱上的也不少。刘青山、张子善是老革命战士,中共党员,在革命时期为革命做出过突
出贡献,但它们被荣誉冲昏了头脑,在建国后,刘青山、张子善先后贪污受贿人命币一百多
万元,罪大恶极,最终被判处死刑。还有贪官成克杰、刘志军、刘铁男等人,他们滥用职权,
贪污受贿,数额巨大,影响极坏,最终走向了不归路。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人物却因一念之
差而灰飞烟灭。他们的案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深受人们赞颂的人,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
质和高素养的行为。
所以,雷楚年的行为,因为英雄的行为而一举成名,又因为“小英雄”的称号而迷失自
我。这一案例再次敲响了警钟:人啊,要想做英雄,修身必在先。身心都没有修养好,何以
平天下?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这是一则时事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
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
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
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
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
巧。本题可采用“由果溯因法”审题立意,为什么雷楚年会由英雄变成诈骗犯?从他自
身的角度讲,是他忽视了个人修养,不能正确对待荣誉;从社会的角度看,是过多的荣
誉助长了他的不良习性,让他迷失了自我,由此可确定文章的正确立意。也可以用“关
键把握法”来审题立意,抓住关键句“但雷楚年在荣耀和光环面前,最终迷失了自己”
来分析,可知,他之所以会迷失是因为他只重虚荣,不重个人修养,而社会也对他疏于
教育,一味赞扬,最终导致不良后果,据此,亦可确定正确立意。
【背景搜索】
汶川“抗震小英雄”自毁之路:一掷千金 满嘴谎话
北京青年报 2014-11-04 04:24
导读:6 年前,雷楚年救人并纵身一跃,为他人和自己争取到生的希望。6 年后,身负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2
英雄光环的他,却跃入了深渊……雷楚年,这个名字,不止在成都、在四川,乃至在全国来
说,也曾经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当年在汶川大地震中,这个彭州初中生,在地震发生时
勇救 7 名同学,与林浩等一起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他也因此成为 2008 年北
京奥运会火炬手。
记者从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了解到,汶川抗震小英雄雷楚年涉嫌诈骗、伪造国家机关印
章、伪造公司印章案,11 月 3 日在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涉案金额约 46 万元。
根据调查,雷楚年第一次涉嫌诈骗发生在 2013 年初,其在与郝某谈恋爱期间,以非法
占有为目的,向郝某谎称可以帮助其进入某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班,进而虚构需要打点关系
等理由,从郝某处骗取 10 万元。
随后几个月中,雷楚年分别以帮助他人孩子进入成都市重点学校读书、拿到彭州市一块
土地的土方工程、帮助他人“购买”驾照等理由,并伪造成都市教育局公章、某驾校印章,
制作虚假收据和虚假的“通知”以及“成都市初中报名接受条”等,共计骗取他人 36.3
万元。
2013 年 10 月,雷楚年潜逃至广东省深圳市,并于次年 6 月到深圳市公安局莲花派出所
报案称其钱包被盗,该所在受案过程中发现雷楚年系被上网追逃人员,遂将其抓获。当月
24 日,雷楚年因涉嫌诈骗罪被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刑事拘留。7 月底,高新区检察院批
准逮捕,并于 10 月以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印章、伪造公司印章罪起诉雷楚年。
雷楚年,1992 年 9 月出生,成都彭州市人。在汶川大地震中,雷楚年勇救 7 名同学,
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他也因此成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昔日辉煌
地震中勇救 7 同学
时年 15 岁的雷楚年曾是磁峰中学的初三学生。2008 年,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瞬间,他正
在课间休息,突然感觉脚下在抖,意识到发生地震后,雷楚年撒腿跑到了操场上。但他发现
很多同学还没有下来,他又急匆匆地跑回了教室,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里面的 7 名同学,
而自己的逃生之路则被阻断。雷楚年想起了教室旁边的那棵树,纵身一跃,他抱住了那棵树
滑了下来。就在他踏进操场的那一瞬间,教学楼在他身后轰然倒塌。
在雷楚年曾经就读的磁峰中学,学校警卫兼体育老师的黄老师对雷楚年的事情非常熟
悉。黄老师介绍,2008 年 6 月,雷楚年成为全国 37 名抗震救灾英模报告团的一员,他是代
表团唯一的学生。雷楚年是未成年人,黄老师陪同。黄老师说,与他同在一个报告团的还有
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和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黄老师说,雷楚年作报告很放得开,他的
语言能力很强。不久,他又接到当奥运会火炬手的通知。
记者在磁峰中学操场旁边的公示栏里看到了雷楚年当年作报告的照片,下面写着“全国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照片上的他,穿着短袖衬衫,表情严肃,正在认真宣讲。
他的变化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3
大手大脚地花钱
承办此案的检察官在提讯雷楚年时,雷楚年曾说,到高中后,自己没怎么去读书。“雷
楚年走到哪儿都是英雄,最终迷失了自己。”被雷楚年称为黄哥的黄老师很关心他,一而再
再而三地要求他返回学校读书,但均不起作用,“经常逃课,他那时的光环好重啊,到处耍。”
雷楚年交往了一年的前女友郝某说,雷楚年平时花销很大,他在成都的正常花销每个月
起码上万。他还喜欢旅游,“我们去过三次三亚,还去了北京、厦门、桂林、丽江等很多地
方。”每次出去旅游,雷楚年都要住四星、五星级别的高档酒店,租豪华车开。而且,他还
经常在买了经济舱的机票后,偷偷换成头等舱,然后还告诉郝某,他是因为抗震救灾英雄的
荣誉免费升级为头等舱的。
郝某还告诉记者,他曾说之前谈过一个女朋友,那时他每天晚上都要在酒吧喝酒,每天
都要消费至少几千块钱。而雷楚年的家庭条件却一般,父母工薪阶层。雷楚年还喜欢说大话、
谎话。郝某说,由于雷楚年名声在外,也就有人托他办事,像读成都市重点中学、上户口等。
犯罪道路
吹嘘能帮女友当空姐诈骗 10 万
郝某告诉记者,2012 年 12 月,郝某经人介绍成了雷楚年的女友。2013 年初,郝某从母
亲那里继承了近 30 万遗产。后来,雷楚年说,他在夜店认识一家航空公司前董事长的儿子,
可以帮郝某在航空公司找一份工作,但需要花 10 万元。郝某相信了雷楚年,给了他 10 万元
现金,之后一直没有消息。眼看着航空公司招聘的空姐都开始培训了,郝某着急了,雷楚年
却编织各种借口搪塞她。郝某和他闹分手,雷楚年不同意,并以分手后就别想要钱相威胁。
其实,这些钱都被他挥霍掉了。之后,雷楚年离开成都,前往深圳。
检方查明,雷楚年诈骗郝某 10 万元,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越陷越深
吹嘘能帮孩子进重点中学诈骗 17.5 万
承办检察官介绍,有一次,在参加朋友聚会时,雷楚年声称他在教育局有关系,得知这
一信息的周某说表姐朱某某想让孩子进成都某重点中学。雷楚年对他说只要花点钱就没问
题,后来骗取了朱某某 10.5 万元,还骗了唐某某 7 万元。之后,为了掩饰谎言,雷楚年还
伪造了教育部门的公章,制作了虚假的“通知”、“成都市初中报名接收条”,交给朱某某、
唐某某,其实他根本就不可能办成这件事。
自投罗网
从抗震英雄到阶下囚
今年 6 月 23 日晚,尚不知道自己已被列为网上逃犯的雷楚年向深圳警方报案称,自己
的钱包被偷,当地警方在受理过程中发现他竟是网上逃犯,一举将其抓获。被抓的雷楚年已
不再是曾经的那个清瘦的英雄少年,而是变成了 22 岁胖乎乎的成年小伙儿。
检方查明,雷楚年总共诈骗包括他女友在内的 21 人 46.3 万元。检方指控,他在帮助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4
别人进入成都重点中学以及购买驾照时,还伪造了成都市教育局印章以及驾校的印章。
检方指控,雷楚年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诈骗多名被害人财产,数额巨大,其
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并且具有流窜作案的特别严重情节,应当判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同时,雷楚年还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伪造公司印章罪。雷楚年
也因涉嫌这三重罪名,被起诉到法院。
而被害人均要求严惩雷楚年,并追回赃款,部分被害人还申请开庭时旁听庭审。郝某表
示,她还在上海读书,没时间过来参加庭审。
应有的反思
路要一步一步走
雷楚年曾告诉办案检察官,他学习跟不上,觉得上学没啥意思,于是想通过各种方式挣
钱。检察官觉得,雷楚年获得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称号后开始自我膨胀,价值观、人生观发生
变化。
检察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办案过程中,检方曾联系过他的父亲,不过雷父不愿提起
此事。雷父曾告诉检察官,雷楚年在外边给他欠了很多账,目前帮他还了部分。现在实在还
不起了,不想管他了。因此,雷父也没有为他聘请辩护律师,只是每个月打一点生活费供他
在关押期间用。
在郝某看来,雷楚年之所以成这个样子,家庭教育上还是有问题。相反,突如其来的光
环蒙住了他的眼睛,让他变得虚荣,变得不踏实。光环下,不能正确对待的他开始飘忽不定,
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5.(2016 届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上第二次摸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顾城在诗里说:“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
近。”
电视剧《北京青年》中也有一句台词:“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在天涯你在海角,
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在玩手机。”
上边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距离随感
如果有一把足够长的尺,我可以测量出从北京某定点到纽约某定点间的距离,并把误码
率差控制在 0.001 米。但是不管给我多么精密的尺子,我也测不准人与人心灵之间的距离。
现代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电话、网络等科技产品早已融入人类社会。生活中,COM 的
人越来越多,他们进出各种国际互联网的速度远比中国加入 WTO 的速度“奔腾”多了。当你
有事找某人时,一个电话,一个短信,一封 E-mail 就能轻松解决!有形的距离可以被一条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5
电话线或网络线沟通与拉近,可是无形的距离——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又如何呢?
事实是,如今好多人情愿和千里之遥的陌生人聊得热火朝天,也不愿对近在咫尺的老邻
居问声好。
在城市,当人们之间开始变得越来越冷漠时,网上社区却越做越火:想找亲情吗?去网
上社区;想倾诉衷肠吗?去网络社区聊天室;想找朋友吗?去网络社区交友中心……一条线
使沟通的距离缩短了,却使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增大了。这理该让我们警醒了!难道大家希望
和现实中的朋友成为只用电话、电脑联络感情的“虚拟伙伴”吗?
曾经看到一篇名为《沙漠里的爱情》的故事,讲的是一个置身沙漠、孤立无援的法国士
兵,几乎奄奄一息,昏倒在岩洞里。待他醒来时,却发现一只野兽躺在他身边,原来是一头
嘴上还沾着血迹的花豹。所幸豹子吃饱了,对他并无恶意。士兵原想用匕首杀死它,但他改
变了主意,反而用温柔多情的动作抚摸花豹,他不仅同它友好相处,而且建立了感情。然而
士兵终究还是有些害怕,趁豹子睡熟之际逃跑了,但走了不多远,豹子赶上来,这时他已陷
入沙中,豹子咬住他的衣领拼命把他救了出来。主人公讲到这段经历时动情地说道:“我看
哪里都比不上沙漠……那里没有人,只有上帝。”
一直被这个故事感动着——两种不同等级的,生活方式不同、性情不同的动物,竟能通
过心灵的沟通缩短距离,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不是给我们很多启发吗?诗作《世界上最遥远
的距离》中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但是,沙漠中发生的这个故
事彻底将它驳倒了。
人与动物两颗不同的心灵尚且能够由沟通而消除隔膜,那么,我们人与人之间呢?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
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
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
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
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
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
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材料作文的写作:1.写议论文:
(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6
(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
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
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 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
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
写作即可。
相关文档
- 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 停止与开始2021-06-022页
-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纠错笔记系列专2021-06-0237页
-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2021-06-0228页
- 专题3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2021-06-0213页
-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2021-06-0225页
- 2020_2021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2021-06-0251页
-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基础巩2021-06-023页
- 浙江专用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021-06-0213页
- 专题12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技巧(2021-06-0216页
-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2021-06-0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