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6.89 KB
  • 2021-06-02 发布

高考语文备考指导之·如何落实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 年高考语文备考指导之八 如何落实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 罗福清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综合性强,难度大,学生失分往往比较多。其 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往往只翻译文句的大意,而忽略试题的“采 分点”。下面,我们就结合近几年的湖南高考题谈一谈高考文言文翻 译题突破“采分点”的方法。 一、注意古今异义的翻译与落实 古今异义词主要指那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与用法却不同的 词。翻译古今异义词时,尤其要注意那些差别细微、容易被忽略的词。 这些词,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情色彩发生了 变化,或名称(说法)发生改变,翻译时千万不能以“今”释“古”。 最为特别的是,有些古今异义词的词形与今天的某些双音词相同,但 其在文言文中却是两个词,翻译这类词时要特别注意。 例如,2009 年高考湖南卷 12 题是“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 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9 分,每小题 3 分,其中有一个小 题所指的画横线的句子是“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评分细则中将“子”和“食”确定为正确答案的“采分点”,可很多 考生却将“子”误译为了“儿子”,将“食”误译成了“食物、食品”。 这都是因为没有注意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事实上,“子”要译成“儿 女”;“食”要译为“养活”;画横线的句子则应该译为“如今却是 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做官,也办不到”。 突破方法——学会识记和确认古今异义词。 1.通过识记常用词语的古义确认古今异义。对于古今异义词 的学习,学生必须下一番记忆的工夫。一是自己对教材中的文言文讲 读篇目中涉及的古今异义词进行归纳并记忆。比如,《鸿门宴》“所 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一句中的“非常”,古义是 “意外的事故”,作名词用,今义是“很”,作副词用。二是借助《古 今异义词表》记忆。 2.借助成语确认古今异义。成语中的有些词语至今依然保留 着古代的意义。比如,“久假不归”中的“假”就保留了它古代的意 义——“借”。利用这类至今依然保留古义的成语,可以推知具体语 句中某一个词的古今异义。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 “假”,就是“借”“借助”的意思。 3.借助语境确认古今异义。俗话说:“词不离句。”要想正 确解释一个词语,必须将其放在句、段、篇中考虑,即要关注要解释 的词语与相关词、句、段的关系。比如,2008 年高考湖南卷 13 题是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9 分,每 小题 3 分,其中有一个小题所指的画横线的句子是“且又大购之,皆 不获,有司苦之”。做这道题时,借助语境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购” 是古今异义词,应该译为“悬赏缉捕”。 二、注意词类活用的翻译与落实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一种很普通的语法现象。文言文中,名 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都会出现活用现象。翻译与落实词类活用时, 除了要注意一般的活用现象,还要特别注意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 词作状语等活用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词类活用在一定的语境中是有 规律的,因此根据其所在的句子位置和上下文的语意,一般都可以判 定其用法并推断出其含义。湖南高考这几年几乎每年都涉及这个“采 分点”。比如,2004 年考查的“乐”“全”“名”分别是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作动词;2006 年考查的“实”是形容词作名词; 2007 年考查的“从”“衣”“已”分别是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作动 词和使动用法;2008 年考查的“苦”是意动用法;2009 年考查的“食” “步”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2011 年考查的“病”是名词活用作动 词。 突破方法——掌握词类活用的判定方法。 1.名词与名词组成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时,其中一个名词要 活用为动词。例如,2007 年高考湖南卷“从衣文之媵七十人”中的 “衣”本是名词,用在宾语“文”前活用为了动词“穿”,“衣文” 是动宾结构,意思为“穿华丽衣服”。 2.名词出现在动词前且句子已有主语时,名词一般活用作状 语。 3.动词与宾语之间的关系不是支配关系而是“使它怎么样”, 这种情况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这一采分点的考查,湖南高考多次涉及。 比如,2007 年高考湖南卷“从衣文之媵七十人”“知其入而已己疾 也”中的“从”“已”就都是使动用法,应分别译为“使……跟随” “使……治好”。 4.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 的性质或状态时,可译为“认为……”“以……为……”,这种情况 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2008 年高考湖南卷“且又大购之,皆 不获,有司苦之”中的“苦”本是形容词,在此句中则活用为了意动 词,应翻译为“以……为苦”。 三、注意特殊句式的翻译与落实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古代汉语与 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有重要区别。高考中,对特殊句式的考查往往放 在翻译中进行。比如,2005 年高考湖南卷“因乞李氏以归”一句, 动词“乞”前无主语,因此该句是省略句——省略了“吾”;“乞” 后的“李氏”不能作“乞”的宾语,因此该句又是省略了介词“于” 的状语后置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吾)因(于)李氏乞(之)以 归”。这样一分析,译文就应该是“(我)于是(向)李氏讨取(这 部书)回家”。再如,2004 年高考湖南卷“饮酒于斯亭而乐之”一 句,也既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苏轼”,又是状语后置句——正 确的语序应该是“(苏轼)于斯亭饮酒而乐之”。这样一分析,译文 就应该是“(苏轼)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突破方法——把握特殊句式的特征,以练促进理解。 1.把握特殊句式的特征。 (1)判断句最主要的特点是主语和谓语直接相续,且谓语是 对主语有所判断,通常是以“……者……也”或其变体为标志。 (2)被动句的实质是主语不是施动者而是受动者,一般可分 为“于字式”“为字式”“为……所……式”“见字式”等类型。 (3)宾语前置的实质是谓语和宾语的位置发生了倒置,主要 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二是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宾语要前置;三是有“之” 或“是”作提宾标志时,宾语要前置。(4)成分省略的实质是句子 成分不全,一般是指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的省略。 2.以训练促进理解。 掌握文言句式的规律不应仅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上,还应在实 践中积累相应的解题技巧。具体地讲,就是要以课内学到的知识译读 课外的文章,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 3.精选例题,触类旁通。 具体做法是每一类特殊的句式都要选一个短小、易记的典型 熟读牢记,以便以此为例,触类旁通。例如,为了掌握宾语前置这一 特殊句式,就不仅要记住宾语前置的几种常见类型,还要记住“何罪 之有”“未之有也”“唯你是问”“尔何知”这四个句子。这样,以 后的学习中就可以触类旁通,解决相似的问题了。 4.识记固定结构的翻译。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与虚词的配合,或者虚词和实词(包括 词组)的配合,中间或前后往往会插入一定的成分组成固定的搭配形 式。这种语法现象,一般称之为固定句式。值得注意的是,固定句式 具有一定的整体意义,翻译时不能拆开理解。因此,牢牢地掌握常见 的固定句式对正确、快速翻译文言文显然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1)表判断语气的常见固定句式有“……所以……”“……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 之谓也”等。 (2)表委婉语气的常见固定句式有“得无……乎”“无乃…… 乎”等。 (3)表反问或疑问语气的常见固定句式有“不亦……乎” “何……为”“何以……为”“……何如”“……何若”“岂……哉” “庸……乎”等。 (4)表比较或选择关系的常见固定结构有“……孰与……” “与其……孰若……”等。 四、重视虚词与特殊修辞的翻译与落实 1.表示时间、范围、程度、频率等实际意义的虚词,要准确 翻译出其意义;表示假设、因果、条件、转折、递进等语法关系的虚 词,要准确译出各分句之间的语法关系。 2.要注意文言文中的繁笔,以及比喻和互文等修辞手法的翻 译。 突破方法——识记 18 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落实修辞的翻 译。 1.掌握《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的 18 个虚词的意义和用 法,学会辨析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的方法。 2.要注意古代官职、礼俗的翻译和落实。 3.要注意比喻、借代、委婉等修辞手法的翻译和落实。 4.要准确把握句子的语气、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等。 一句话,只要学生在复习时能充分注意上述采分点的落实,并且 进行相应的科学训练和识记,突破文言文翻译这一难点是完全可以做 到的。 iPhone iPod iPad 下载地址 http://itunes.apple.com/us/app/id439632982?mt=8 百度文库书店免费在线阅读 http://wenku.baidu.com/book/press/10051 纸介图书当当,卓越网以及全国新华书店有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