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00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阿克苏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秀闼(tà) 尸骸(hái) 谛听(dì) 刽子手(kuì)
B. 薄雾(báo) 孱头(chàn) 敕造(chì) 汗涔涔(cén)
C. 临邛(qióng) 臭迹(chòu) 吝啬(lìng) 昧心财(mèi)
D. 罗绮(qǐ) 刹那(chà) 应验(yìng) 佛狸祠(bì)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A项,“刽子手”的“刽”读guì;
B项,“薄雾”的“薄”读bó;“孱头”的“孱”读càn;
C项,“臭迹”的“臭”读xiù;“吝啬”的“吝”读lìn;
D项,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
故选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盘缠 磋跎 五味具全 出神入化
B. 痉孪 斟酌 人才辈出 锱珠必较
C. 碉堡 譬如 对簿公堂 相形见绌
D. 漂缈 寒暄 咄咄逼人 声名雀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识记汉字字形的能力,学会识别形似字、音近字,根据字形、意义来准确记忆和辨析,坚持向字典学习汉字,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A项,“磋跎”应为“蹉跎”,“五味具全”应为“五味俱全”;
B项,“痉孪”应为“痉挛”,“锱珠必较”应为“锱铢必较”;
C项,没有错别字;
D项,“漂缈”应为“飘渺”,“声名雀起”应为“声名鹊起”。
故选C。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父亲会做各种灯,特别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的纺织娘,可谓是惟妙惟肖。
B. 陈锋虽然来自贫困的山区,但他勤奋好学,刻苦专研,在高二就自学完成了全部高中课程,各省表示愿意免试录取他的知名大学已经罄竹难书。
C. 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绝不谩骂,而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即兴换上新词,齐声歌唱,委婉的表达不满。
D.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虽然没有明星和绚烂的舞台,但播出仅数期便成功登堂入室成为中央电视台黄金档节目。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这里用来形容纸扎的小昆虫,使用不当,属于对象误用。
B项,罄竹难书:指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简拿来书写,也难以写尽。形容灾乱异象极多,无法一一记载。这里用来形容录取通知书多,使用不当,属于褒贬误用。
C项,耳熟能详: 听得非常熟悉,而能详尽地知道或说出来。这里用来形容老歌,使用正确。
D项,登堂入室:登上大厅,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艺循序渐进,而达到高深的境界。这里用来形容某一节目成为中央电视台黄金档节目,使用不当。属于望文生义。
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老社区微改造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街心公园藏身于大城市的街巷中,弥补了城市步行环境欠佳,人际互动场所不足的局限。
B.
蜂蜜是早期人类唯一的甜食,对我们的祖先至关重要,它的主要成分果糖和葡萄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能快速产生热量,补充体力。
C. 凭借智能化的设计与强大的功能,这款新型扫地机器人一上市就迅速抢占了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成为智能化家庭的新宠。
D. 为设计一款既符合青年人口味,又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手机游戏,他查了近一年的资料,还进行了大量的用户调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A项,搭配不当,“弥补”与“局限”不搭配,“局限”改为“缺陷”。
B项,没有语病。
C项,不合逻辑,数值表述应该从小到大,应为“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D项,表意不明,“查阅了近一年的资料”可以指“查阅了最近一年的资料”,也可以指 “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查阅资料”。有歧义。
故选B。
【点睛】病句辨析的几种方法:
①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
②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用此法;
③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
④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
⑤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得语音标志。
5.把下列六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一段话,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个人从出生到老死,一生都经历着审美发展。
②也就是说,审美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
③相应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审美教育也具有阶段性。
④然而,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在一生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⑤所以,个体的审美发展也就呈现出阶段性。
⑥个体的审美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A. ⑥①②④⑤③ B. ⑥②④⑤①③
C. ③①④⑤⑥② D. ②①④⑥③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本题,通读题干所给的六句话,⑥是总说。②中的“一生”紧扣①句中“从出生到老死”,所以②在①后,④句中有“一生”,此句在②后,“所以”和“由于”照应,⑤句在④句后,③句有“相应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因此应在⑤后。故选A。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杂剧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B. 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是指《哈姆莱特》、《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
C.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小令是指58字以内的词。
D. 鲁迅作品《拿来主义》选自其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即可,关键在平时的积累,《罗密欧与朱丽叶》应为《奥赛罗》。另外,本题中C项常出题目混淆学生的记忆,需要注意。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7.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我校将于9月1日如期开学,相关事宜欢迎家长来函垂问。
B. 拙作已经寄出,心中惶恐不安,望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 感谢令尊雪中送炭,明日我将到府上致谢。
D. 您的犬子不愧生在丹青世家,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D
项,犬子,谦辞,用于自己,此处应为令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盂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工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长辈
B. 私候胜曰 候:拜访
C. 恐前语发 发:泄露
D. 虞常果引张胜 引:带领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汉亦留之以相当 作《师说》以贻之
B. 因厚赂单于 相如因持璧却立
C. 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 公为我献之
D. 于使卫律治其事 则或咎其欲出者
10. 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 素与张胜相知 C. 数通使相窥望 D. 汉亦留之以相当
11. 能表现苏武坚贞不屈的一组是( )
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③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④引佩刀自刺
⑤武气绝,半日复息 ⑥单于壮其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12.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
的浩然正气。
B. 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 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 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答案】8. D 9. B 10. C 11. B 12. A
13. (1)到了匈奴之后,就把准备好的一份礼物送给单于,答谢他(改善关系)的好意。而单于却更加骄傲起来,这不是汉朝原来所希望的。
(2)“假如(他们)谋害单于,(你们)将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
【解析】
【8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D项解释错误,“虞常果引张胜”,句意:虞常果然把张胜(做过的事情)招供了出来。引,应做“招供”讲。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A项,“以”,都作“用来”讲;
B项,“因”,上句作“趁便”,下句作“于是”讲;
C项,“为”,都作“替”讲;
D项,“其”都作“这”讲。
故选B。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等。在解释古今异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A项,“丈人”,古义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为“妻子的父亲”;
B项,“相知”,古义为“有交情”,今义为“相互了解”;
C项,“通使”,古今均为“互通使者”;
D项,“相当”,古义为“互相抵数”,今义为“相等”。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
①句讲汉帝派他出使。与坚贞不屈无关。
⑤句写苏武被人救治,苏醒过来。与坚贞不屈无关。
⑥句是单于对苏武敬佩的表现。与坚贞不屈无关。
分析可知,②③④三项表现了主人公坚贞不屈品质。
故选B。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
A项,分析符合原文意思。
B项,“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分析错误,匈奴的内讧不是张胜唆使的。
C项,“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分析错误,卫律没有归汉之心。
D项,“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分析错误,文中没有张胜投降的内容。
故选A。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置,准备;币,礼物;遗,赠送。(2)即,假如;谋,谋害;复加,更加严重的。
【点睛】古今异义的种类:
1.词义的扩大。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2.词义的缩小。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3.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5.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6.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7.名称说法的演变。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
参考译文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从官。苏武逐渐被提升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人来抵押。
天汉元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已经到了匈奴那里,备办了一些礼品送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汉朝正要派送苏武等人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家乡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敲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抬回营帐。单于认为苏武的气节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14.名篇名句默写
(1)《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 ,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感伤。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如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答案】 (1). 执手相看泪眼, (2). 竟无语凝噎 (3). 倩何人唤取, (4). 红巾翠袖, (5). 揾英雄泪! (6). 猿猱欲度愁攀援 (7). 一尊还酹江月 (8). 别有幽愁暗恨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噎、倩、揾、猱、酹。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答案】(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词中标题、注释和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词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词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词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词句。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她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饱经沧桑之后,内中许多难言之苦,通过抒写赏梅的不同感受倾诉了出来。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常插梅花醉”写的是诗人早期的人生时光,展现出一种沉醉于赏梅的兴致,突出内心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赢得满衣清泪”这是词人中年写梅花的具体场景,展示出的是一种伤心流泪的场景,词人这是一种幽怨的人生况味,内心是悲伤的;“故应难看梅花”这是写的晚年观看梅花的景象,此时的词人内心无奈,心情悲戚,感慨良多,已经没有心思赏梅了,突出内心的无奈与伤感。
(2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诗歌表现手法很多,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渲染、正侧面相结合等。学生要对每一种手法都了解掌握,才能够正确加以分析概括。这首词篇幅虽小,却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从依次描写赏梅的不同感受看,运用的是对比手法。赏梅而醉、对梅落泪和无心赏梅,三个生活阶段,三种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表现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从上下两阕的安排看,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但又不是今昔并重,而是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哀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和国家之忧,但不是如咏物词之以描写物态双关人事,词语平实而感慨自深,较之《永遇乐•元宵》一首虽有所不及,亦足动人。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诗词赏析: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她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饱经沧桑之后,内中许多难言之苦,通过抒写赏梅的不同感受倾诉了出来。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
上片忆旧。分为两层:开头两句回忆早年与赵明诚共赏梅花的生活情景:踏雪寻梅折梅插鬓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这“醉”字,不仅是酒醉,更表明女词人为梅花、为爱情、为生活所陶醉。她早年写下的咏梅词《渔家傲》中有句云:“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可作为“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注脚。三四句当写丧偶之后。李清照在抒情时善于将无形的内心感情通过有形的外部动作表现出来,如“倚楼无语理瑶琴”(《浣溪沙》),“更挼残芯,更捻余香,更得些时”(《诉衷情》),“夜阑犹剪烛花弄”(《蝶恋花》)。花还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伤心落泪呢?李清照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伉俩相得,生活美满幸福。但是,时常发生的短暂离别使她识尽离愁别苦。在婚后六、七年的时间里,李赵两家相继罹祸,紧接着就开始了长期的“屏居乡里”的生活。生活的坎坷使她屡处忧患,饱尝人世的艰辛。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这两句写的就是词人婚后的这段生活,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本词中“挼尽”二句,说把梅花揉碎,心情很不好,眼泪把衣襟都湿透了。插梅与挼梅,醉赏梅花与泪洒梅花,前后相比,一喜一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阶段与不同的心情。
下片伤今。“生华”意为生长白发。词人漂泊天涯,远离故土,年华飞逝,两鬓斑白,与上片第二句所描写的梅花簪发的女性形象遥相对照。三四句又扣住赏梅,以担忧的口吻说出:“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看取意为看着。晚来风急,恐怕落梅已尽,想赏梅也看不成了。早年青春佳偶,人与梅花相映。中年迭经丧乱,心与梅花共碎。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飘零。词人南渡后,特别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颠沛流离,沦落漂零。生活的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词人说:如今虽然赏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来晚上要刮大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而且一夜风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败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
最后的“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可能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古人常用比兴,以自然现象的风雨、风云,比政治形势。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稍后于清照的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与此寓意相似,都寄寓着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情绪。清照所说“风势”,似乎是暗喻当时极不利的民族斗争形势;“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她根本没有赏梅的闲情逸致。身世之苦、国家之难糅合在一起,使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这首词篇幅虽小,却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从依次描写赏梅的不同感受看,运用的是对比手法。赏梅而醉、对梅落泪和无心赏梅,三个生活阶段,三种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表现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从上下两阕的安排看,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但又不是今昔并重,而是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哀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和国家之忧,但不是如咏物词之以描写物态双关人事,词语平实而感慨自深,较之《永遇乐•元宵》一首虽有所不及,亦足动人。
这一首小词,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车马炮
丁肃清
德欣说:“你这匹死马,我暂不吃你。”他说着攻小卒,又攻,再攻……残局上的小卒已是兵临城下。德欣洋洋得意地看着红棋憋在仕脚里的那匹马,确是瓮中之鳖,自己的老将一崴就吃了,可他不吃,他要叫对方输得心服口服。
杨喜良就剩下车马炮了,而且那马还是匹死马,这使得他捉襟见肘,但仍耐心寻找着机会。
德欣是车务段段长,杨喜良是老调度,两人私交甚密。他们什么话都能说,一边下棋一边说着车务段的事情。
旁边还有一位观棋者,叫李来顺,李来顺观棋不语。
几十天的春运,搞得焦头烂额,难得老朋友一聚。杨喜良说:“你看咱仨,像是这棋,你段长是车,我是这炮,都还厉害,来顺像这匹马。”
德欣和杨喜良都笑了。李来顺不笑,只静静观棋,在车务段,三十年前是个兵,三十年后还是个兵,尽管他书法绘画、弹拉说唱无所不能,也卖力气,却没有提升,真的就像憋在仕脚的那匹马。可李来顺没有怨言。
德欣段长说:“稍停,我去撒尿。”
德欣撒尿去了。
杨喜良说:“德欣的棋,还是算厉害。”
李来顺说:“我不尿他。”
杨喜良说:“你吃亏就吃在了这个脾气上,让一下也不缺个啥。”
论关系李来顺和德欣段长不错,之所以不错,才没有客套,有人没人,不喊段长,就叫他德欣,他想,这才是哥们儿。
可当了领导,谁没有个自尊心啊。杨喜良说:“德欣工作还是有水平的。”
李来顺又说:“我不尿他。”
德欣撒尿回来了,继续下棋。
李来顺说:“我也去撒尿。”
趁李来顺撒尿的工夫,杨喜良对德欣说:“咱们段里,数来顺最冤,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有他,你可该提拔提拔他。”
德欣说:“我快退了,我不想管。”
说得杨喜良不高兴,“啪”地一声敲得很响,“将!”杨喜良在车的后面安上了炮。德欣的将想躲,却躲不了,往哪儿躲都在那只死马的脚下。
德欣“哎呀”了一声,没想到这盘棋输到了这匹死马上。
李来顺回来了,大喊:“输得好!我早就看出你要输这一招儿。”
棋散,仨人叙话。李来顺说:“咱仨,你们都混得好,是车,是炮,我是这死马,可死马也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时候。”
德欣略有感慨:“来顺啊,我对不起哥儿们,可也怪,咱仨人怎么就这么好呢?”
李来顺说:“咳!这怪啥呀?都吃过苦,你不记得你当司机,我和杨喜良当司炉,从阳泉跑石家庄,四个钟头要填十二吨的碳,那累呀,我和杨喜良都不想活了,是不是呀喜良?”
杨喜良说:“是,苦是咱们的根本。”
德欣似有感悟:“这样吧喜良,趁我还没有退,是该把来顺提拔一下,也算了却心事一桩。”
李来顺“哈哈”地大笑起来:“错了,错了!谁稀罕你那个提拔,倒找我钱我也不干。”
德欣瞪大了眼睛:“此话怎讲?”
李来顺说:“这么讲吧,俺李来顺是神仙日子,每天五点起床画画,然后跑步,再然后看日出,看完日出早饭喝一两小酒儿。”
“咳呀!”杨喜良似悟道:“你李来顺让我想起一句话,袖中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神仙、神仙!”
德欣无话,又来了下棋的雅兴,“再来一盘!”他愣拽着李来顺下棋,结果连输三盘。李来顺不下了,说德欣段长臭棋篓子。德欣还不甘心。
李来顺说:“要下,就此一盘了,我让你车马炮。”
德欣段长犹豫了一下说:“好吧。”
棋子儿的敲击声又响了起来……
1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讲了车务段三个人下象棋的故事,下棋过程情节起伏,引人入胜,棋局的输赢作为主要悬念贯穿全文,吸引读者阅读。
B. 车务段段长德欣虚荣、狭隘,棋艺最差而不自知,杨喜良比李来顺处世更谨慎些,懂得在下棋的过程中适时谦让。
C. 小说作者擅长运用语言描写推进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下棋者、观棋者的对话虽然简单,却符合不同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D. 段长与调度在提拔李来顺的问题上起初态度不同,但在下棋与对话中逐渐统一;而李来顺也在交流中表现出悠闲平静、洒脱淡泊的人生追求。
17. 小说中的“李来顺”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18. 小说以“车马炮”为标题有何妙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16. A 17. ①淡泊名利。不稀罕被提拔,每天画画,跑步,看日出,自得其乐。②任劳任怨。三十年里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干,不被提拔也卖力气。③耿直不阿。与德欣说话有一说一,直接坦率,不逢迎领导。④多才多艺。生活中书法、绘画、弹拉说唱无所不能。⑤性格沉静。德欣和杨喜良下棋说笑时,他虽棋艺高超却不说不笑,只静静观棋。
18. ①(情节)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主要围绕下棋时对“车马炮”几个棋子的安置展开情节,两次下棋都和如何处理“车马炮”有关,它们贯穿故事始终。②(人物形象)有塑造人物的作用。“车马炮”分别暗喻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和生命状态与棋局中的三个棋子十分相似。③(主题)有揭示主题的作用。“车马炮”在棋局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它们象征社会中的人在不同的身份处境下,有不同的生命追求,突出了主题。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A项,“棋局输赢作为主要悬念贯穿全文”表述不当,本文的主要悬念在于对德欣和李来顺微妙关系的表述上。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分析时主要从对人物的细节和侧面描写入手,先概括形象特点,形象特点可概括为性格耿直,任劳任怨,有才华,淡泊名利等。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李来顺“弹拉说唱无所不能”,多才多艺;“也卖力气”,能吃苦,任劳任怨;认为对德欣直呼其名才够“哥们”,不因为德欣是段长就让棋给他,还直接说德欣“臭棋篓子”,可见他耿直不会逢迎;“观棋不语”,即使早就看出结局也不点破,性格沉静;拒绝德欣的提拔,喜欢的是“神仙日子,每天五点起床画画,然后跑步,再然后看日出,看完日出早饭喝一两小酒儿”,可见他淡泊名利。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内涵的能力。探究小说的题目的内涵,要在理解标题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看其有无象征意义,深层含义,并联系小说的主题或作者的创作意图,看标题有无揭示主题和暗示作者创作意图的作用。探究标题主要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几个方面作答。从表层含义来看,“车马炮”是象棋的三个棋子,深层含义来看,文中有“你看咱仨,像是这棋,你段长是车,我是这炮,都还厉害,来顺像这匹马”,可见标题暗示文中三个人物;小说从写杨喜良和德欣下棋还剩“车马炮”开始,到李来顺让德欣“车马炮”结束,全文围绕“车马炮”展开,所以这个标题有概括情节的作用。文中一开始说“马”是“死马”,似乎是可有可无的,最后却是这个“死马”决定了胜负,暗示了对“马”所代表的李来顺的生活方式的肯定,因此这个标题还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点睛】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2)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
(4)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
(5)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19.请根据《琵琶行》内容,在下面一段新课导入语中续写一句话。要求:续写句子与画线的句子大体相似。
两千多年前,一个是文人雅士,一个是山野樵夫,是音乐使他们共同演奏了一曲永世流传的高山流水。在那个偶然的黄昏,鹦鹉洲的萋萋芳草,郁郁葱林,共同见证了一段知音相惜的佳话。
一千多年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遇琵琶女而写出的新乐府诗《琵琶行》。
【答案】一个是文人骚客,一个是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请根据《琵琶行》内容,在下面一段新课导入语中续写一句话”,这是变相地考查语言运用中的仿写句子。仿写句子一般要找出模仿母句,然后分析母句结构,确定保留骨骼,最后明确填充内容,寻找搭配语词。本题要模仿的句子是“一个是文人雅士,一个是山野樵夫,是音乐使他们共同演奏了一曲永世流传的高山流水。在那个偶然的黄昏,鹦鹉洲的萋萋芳草,郁郁葱林”,母句结构是“一个是……,一个是……,是……,在那个……,……,……”,注意词语搭配。续写内容为《琵琶行》中的内容,人物只能选取白居易和琵琶女,根据母句结构,搭配词语即可。
20.两会”召开期间, “人民网”总会开展有关热点问题网民关注度的调查,下面是2015年和2016年两年的部分调查结果的统计表格,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与前一年相比,2016年网民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呈现出哪些特点?(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答案】社会保障、医疗药品、居民住房、教育发展位次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社会保障位次上升迅速,成为网民最大的关注;反腐倡廉、收入分配问题关注位次有所下降,环境保护位次稳定,没有变化。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有关热点问题网民关注度的调查”“2016年网民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呈现出的特点”,结合数据的变化分析。分别分析出位次上升和下降的热点问题,注意位次稳定的热点问题等。如社会保障、医疗药品等的位次都有不同程度上升,社会保障升为首位;反腐倡廉、收入分配问题关注位次有所下降,环境保护位次稳定,没有变化。注意不要出现具体数字。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莫言说,回老家与侄子们交谈,他们竟然不明白“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含义,因为他们从没有割过麦子。
刘震云说,他姥姥割麦比别人快,诀窍就是弯下腰不直起来,直腰次数越多腰越疼。正是“干活原本无技巧,能忍自然效率高。人生态度千万种,一个熬字万事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蚌贝生珠,直面疼痛
蝴蝶经过破茧时的疼痛,才迎来美丽的人生;老鹰经过重生时的疼痛,才迎来雄壮的人生;梅花经过风雪吹打时的疼痛,才迎来被人赞赏的冷艳人生。直面疼痛,是一次极具价值的体验,让你有所收获。
直面疼痛,是勇敢的抉择。
缠绵一曲《凤求凰》,成就了卓文君永远的不平凡,她承受着众人的辱骂之痛,却勇敢地踏出那注定改变她一生的一步。她承受着私奔之耻,却完成了自己的永恒。她的美,变成了一曲自由与勇敢的颂歌,从此萦绕在封建王朝高高的梁上,回旋成一个女性不朽的灵魂。生命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避免的疼痛,只有敢于直面疼痛化悲愤为勇气和力量的人,才能不惧苦难,勇往直前。
直面疼痛,成就豪壮的人生。
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英烈在疼痛中中作出生与死的抉择,实现人生的豪壮。屈原不惧死亡之痛,投入了汨罗江;一代大侠荆轲,不惧死亡之痛,高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而血洒咸阳殿;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绝唱而流芳百世的文天祥,忍受着血欲之痛,躺倒在蒙古人的大刀之下。无数英雄豪杰,不惧疼痛,舍生取义,成就了一种惊世骇俗的豪壮人生。
世上没有不弯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正因为有了秋霜的捶打,秋天的枫叶才会那样美,人生的乐章,正是因为有了疼痛,才会变得壮美。
生活的艰难,身体的残缺,爱情的不幸,长期折磨着贝多芬,但他却忍受着所有的疼痛,扼住命运的咽喉。又如残疾的史铁生,忍受着身上的疼痛,用残疾的身体诠释了他那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疼痛的背后,应是坚强,是勇敢,是不屈,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疼痛,让思想在疼痛中成熟,让意志在疼痛中坚强,让生命在疼痛中茁壮。
蚌贝生珠,也不过始于一沙之痛。当柔软的蚌肉温柔地怀抱着粗糙的沙砾,忍受着难以言喻的疼痛时,因为它知道,疼痛是生的给予,生的见证,直面疼痛,终会孕育出生的美好。
【解析】
试题分析:
此则材料最后一句引语很重要,具有导引作用,整体表达的关键词并非“弯腰”,而是“忍”“熬”。据此,考生可以从以下不同视角创新立意:①忍受一时的疼痛,才能最终获得成功。②熬,是一种坚持,一种历练,一种毅力。③人生需要熬,熬得住,才能柳暗花明,才能挺过艰难险阻,才能成就自我。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