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50 KB
  • 2021-06-02 发布

安徽省庐巢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绝密★启用前 2019-2020 学年度庐江县“六校联盟”高一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11 页,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谈审美移情 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 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 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 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它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庄 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 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 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 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 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 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因为移情说 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 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 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 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 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 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 - 2 - 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 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 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 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 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 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 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 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具有同情心,以自 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 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 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人的不自由常常来自人自身。自身是有限的,它 是自由的牢笼。可是在审美移情的瞬间,自身的牢笼被打破了,“自我”可以与天地万物相 往来,获得了自由伸张的机会。“自我”与天地万物的界限消失了,人的情感也就从有限扩 大到了无限。 (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 1. 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 也是快乐的。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 B. 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但是,立普斯对移情的 阐释才使得移情说具有了科学形态,他也因之深受赞誉。 C. 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 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D. 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而在 移情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虽然对移情现象作出理论概括的主要是西方的美学家,不过《庄子·秋水》中对“鱼之乐” 的记载表明我国的哲学家早已经描绘了这种现象。 B. 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 - 3 - 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这种观点不可信。 C. 审美的人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与人要把 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的自然倾向是一致的。 D. 审美移情能让人的情感自由解放。美感必定伴随着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帮人打破自身的 有限性,让自我的心灵丰富化,给人带来充分的自由。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 句,都体现了审美移情,是诗人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移置到景或物身上的结果。 B. 郑板桥《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 北风。”从审美移情看,诗人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竹石,而是移入竹石形象中的自我情感。 C. 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时,“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身与竹化”所强调的是竹已化 为画家的精神,获得了人的生命存在。这是移情中出现的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 D. 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以移情的方式把自己的 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此就妩媚起来。此时主体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 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 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C 项,“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错误。原 文中是说“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 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 的人物和事物中去”。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 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 为正确项。 B 项, “谷鲁斯等人……这种观点不可信”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 - 4 - 并没有说谷鲁斯等人的观点不可信。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D 项,“此时主体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错误,由原文“在移情活动中,主 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可知,这种情感也属于主体。 故选 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 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 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 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 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 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 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 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 SARS-CoV 和 MERS-CoV 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 SARS 样冠 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 85%以上。体外分离培养时,新型冠状病毒 96 个小时左 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 VeroE6 和 Huh-7 细胞系中分离培养需约 6 天。 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 SARS-CoV 和 MERS-CoV 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 敏感,56℃ 30 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 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 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 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 5 - (摘编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材料二: 从尚未构成大流行,到绝对有大流行的潜力,到大流行的威胁真实存在,直至“官宣” 大流行,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世卫组织的措辞也在不断升级。被世卫组织盖 上“大流行”的戳印意味着什么? 英国广播公司(BBC)认为,世卫组织宣布大流行表明,疫情蔓延已构成全球紧急状况, 无异于最严重的警告。 外媒分析称,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敲响最高音量的警钟,引 起各国足够重视,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控、抗击疫情,同时还促进各国分享医疗知识 和抗疫经验;另一方面,也会产生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可能进一步冲击本已脆弱的全球 市场,并导致更加严格的旅行和贸易限制。 这在全球头号经济体美国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周三成为美国股市历史上的一个黑色坐标——一场长达 11 年的狂欢谢幕。在疫情和油 价的双杀之下,美股周一遭“血洗”,史上第二次熔断;次日,受特朗普政府将推刺激措施 的提振有所反弹。然而,喘息未定,周三又遭遇世卫组织“大流行”的致命一击。纽约三大 股指再次暴跌,道指深跌逾 1400 点,相比近期高点下跌 20%。外媒纷纷“判决”:道指堕入 熊市,华尔街创纪录的 11 年牛市结束。 (摘编自《世卫“官宣”加剧美股震荡》) 材料三: 从病毒分析、疫苗开发、药物研发,到诊断辅助、智能测温、AI 消毒……在新冠肺炎疫 情防控阻击战中,AI 技术前所未有地被应用其中。 人工智能加持抗病毒药物和检测试剂研发,不仅在筛选药物方面大显身手,还能“妙算” 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 华为云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等,于 2 月 3 日宣布筛选出 5 种可能对 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供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在药物研发中参考。 上海深兰科技根据新冠病毒全序列基因组,研究病毒的变异位点,为针对病毒的靶位药 物研发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当前已完成细胞自动机模型的建立,进行了 256 种规则的变换 统计,分析出新型冠状病毒 S 蛋白及 N 蛋白序列与原 SARS 相应蛋白序列人传人的变异位点, 借助 AI 算力预测新型冠状病毒今后的进化特点和方向,为防范病毒下一步变异提供依据,为 精准靶位药物筛选提供数据支持。 - 6 - (摘编自《AI 抗疫:人工智能国家试验区显身手》)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比在 VeroE6 和 Huh-7 细胞系中分离培养所需时间,新型冠状病毒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 内发现所需时间约少 2 天。 B. 结合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56℃ 30 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 和氯己定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C. 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从尚未构成大流行,到绝对有大流行的潜力,直至“官宣”大流行, 世卫组织的措辞在不断升级。 D. 对新型冠状病毒 S 蛋白及 N 蛋白序列与原 SARS 相应蛋白序列人传人的变异位点的研究, 可以为针对病毒的靶位药物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除了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气溶胶传播也应当引起警惕,尤其是在相对封闭的 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 B. 由于疫情蔓延已构成全球性紧急状况,世卫组织将会正式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这将 会给全球各国带来多方面的重大影响。 C. 在疫情的冲击下,近期美国股市震荡加剧,纽约三大股指多次暴跌,道指相比近期高点下 跌 20%,深跌逾 1400 点,被认为由牛转熊。 D. 除了在筛选药物方面大显身手,人工智能还能“妙算”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为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助力。 6. 要提高新冠疫情的防控应对水平,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努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B 6. ①认识上:了解病毒特性,知晓传播途径;②措施上:各国联防联控,应对政经影响;③ 技术上:应用新型技术,加强科技研发。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 项,“氯己定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错误,材料一说的是“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 毒”。 - 7 -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 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B 项,“将会正式宣布”错误,材料二“从尚未构成大流行,到绝对有大流行的潜力,到大流 行的威胁真实存在,直至‘官宣’大流行,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世卫组织的 措辞也在不断升级”可见已经正式宣布。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 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 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本题“提高新冠疫情的防控应对水平”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即认识上、措施上和技术上。 主要信息有:根据材料一“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 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 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经呼吸道 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 播”概括出“了解病毒特性,知晓传播途径”;根据材料二“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是一 把双刃剑。一方面敲响最高音量的警钟,引起各国足够重视,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控、 抗击疫情,同时还促进各国分享医疗知识和抗疫经验;另一方面,也会产生重大的政治和经 济影响,可能进一步冲击本已脆弱的全球市场,并导致更加严格的旅行和贸易限制”概括出 “各国联防联控,应对政经影响”;根据材料三“从病毒分析、疫苗开发、药物研发,到诊 断辅助、智能测温、AI 消毒……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AI 技术前所未有地被应用其 中”“人工智能加持抗病毒药物和检测试剂研发,不仅在筛选药物方面大显身手,还能‘妙 算’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概括出“应用新型技术,加强科技研发”。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 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 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 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 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 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 - 8 - 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 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 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 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 色地来了。 ③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 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 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 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 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 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藏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 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 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为了表示他支持我 们藏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 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 似的沉重的气促声,但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⑤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 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 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 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 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 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 候和爱惜着了! - 9 - ⑥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 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 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人们说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 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 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 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 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 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 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 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 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 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 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 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用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老哑巴的宽厚、善良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也流露出作者对老哑 巴被人忽视、嫌弃的命运的深切同情。 B. ①②两个自然段描绘了五彩缤纷的初春景色,第③段承上启下,照应题目。 C. 本文以达子香花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脉络清晰。⑤⑥两段中美丽的达子香花与丑陋、可 怖的老哑巴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为后文他被人厌恶做了铺垫。 D. 作者在第④段“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一句中,用秋天里蝴蝶脆弱的羽 翼比喻哑巴的名字,形象地交代了这位有缺陷的哑巴处境凄清落寞,表达了作者对老哑巴的 怜悯和同情。 8. 请简要分析第④段加点的动作描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9. 文章结尾说老哑巴是“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7. C 8. 示例 1:老哑巴的肢体动作和表情,都表现了他急切、诚恳地想挽留孩 子们捉迷藏。突出了老哑巴的善良、慈爱,与下文老哑巴受人轻视、被人捉弄、终遭嫌弃形 成反差,更令人同情。 - 10 - 示例 2:挥舞着双臂,摇着头——是哑巴要表明他不是要撵我们;大张着嘴——他要呼叫我们; 喉结急剧蠕动——可是他说不话来,非常着急;可见,这些动作和神情描写,突出了老哑巴 的善良、慈爱,与下文老哑巴受人轻视、被人捉弄、终遭嫌弃形成反差,更令人同情。 9. ①老哑巴能感受到春天的美,他爱春天里的一草一木,但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无法用语 言表达自己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②他却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和社会地位的卑微渺小而遭到了周围人的漠视, ③作者用这句话表达了对老哑巴的同情,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反思。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 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 项,“线索”错;第五段中并没有对达子香花进行描写, 第六段中两次出现,是老哑巴命运发生变化的重要契机,但并没有与其形象形成对比,更没 有突出他的“丑陋、可怖”。故选 C。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请简要分析第④段加点的动作描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是考查学生赏 析表现手法作用能力。答题时,先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所要赏析的表现手法的,然 后再指出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即可。本题,第④段加点的 动作描写是哑巴看见在我们藏猫时发现他要跑掉时所做的一系列动作,哑巴“挥舞着双臂, 摇着头”是为了表面他不撵我们,支持我们藏猫,做出无所谓的姿态。但是我们还是“惊惶 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可是他是哑巴,张大 嘴巴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只看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 沉重的气促声。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都表现出哑巴急切、诚恳地想挽留孩子们捉迷藏。突 出了老哑巴的善良、慈爱,与下文老哑巴受人轻视、被人捉弄、终遭嫌弃形成反差,更令人 同情。 点睛:赏析文章表达手法,一般分析散步走: 第一步,指出文章好,或者文段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在文章或者文段中,作者是运用和运用该手法的,或者说运用该 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第三步,指出文章或者文段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9 题详解】 - 11 - 试题分析:题干是“文章结尾说老哑巴是‘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请谈谈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是考查学生小说探究结尾句含义和作用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内容和 结构两个方面去探究。本文结尾说在哑巴离开之后,镇子上一切依然如故,也有依然有“接 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可是“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 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无法在春天唱歌”照应文 章标题“哑巴和春天”。文章写哑巴善良、勤劳、热爱生活,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之余,把 生产队的场院打扫的干干净净。爱花,春天时在场院的围栏旁边种上花,悉心照料,花开的 五颜六色。哑巴能感受到春天的美,也爱春天的一草一木,但是因为他是哑巴,无法用语言 表达自己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所文章说他是一个“永远无法再春天唱歌的人”。就这样一 个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善良的人却在一个春天里,帮生产队完成挖花的任务时,因为生理 上的缺陷——哑巴,说不出话,而被大家轻视——让其充当布帘睡在帐篷中间,隔开女人和 男人。可是哑巴虽然是哑巴,可是也是一个有尊严人。他“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 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哑巴抗争无果,只能安静,可是“后 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精神受到莫大打击的哑巴从此失去了 对生活的热爱,虽然还铡草,可是铡草的声音不如以前清脆了,那一年,哑巴“没有在场院 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而队长却认为“他老了,学会 偷懒了,打发了他”,从此“小镇少了一个沉默的人——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作者用这句话表达了对老哑巴的同情,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反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祐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 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 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 升为潍州。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 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 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 诏知永兴军府事。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 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 - 12 - 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 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 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 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仲宣性宽恕,倜傥 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 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 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 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 其数。其才干类此。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 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B. 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 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C. 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 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D. 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 /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一般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 显德,指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开宝”“淳化”等。 C. 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 D. 御史台,是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直属地方监察机构,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考中进士及第;后周时历任数职; 宋朝初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 B. 许仲宣精明能干,政绩斐然。征伐并门和江南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保障军需; 曹彬需要数万件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如数交付。 - 13 - C. 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从容处置,逮捕县府所 有小吏,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 D. 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征讨交州,形势不利,他上奏请求罢兵;未得到朝廷答复就 让军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 (2)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答案】10. D 11. D 12. C 13. (1) 许仲宣亲自到大度河,以叛逆和归顺的利害相告,以威力和福运宣示,夷人全部归 服。(2) 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印匣 交给许仲宣。 【解析】 【10 题详解】 本查学生题考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题中,句中“会征交州”,是时间状语,之后要断开。“其地炎瘴”是主谓句,中间不能 断开。可以排除 A 项和 C 项; “仲宣因奏罢其兵”,是主谓句,是说“许仲宣因此上奏朝廷,请求罢兵”,中间不能断开, 应该在后面断开;“不待报”是后一句的时间状语,与前一句要断开。可以排除 B 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改任广南转运使,正值征伐交州,其地炎热有瘴气,士卒死的达到十分 之二三,大将孙全兴等人行军无纪律,许仲宣因此上奏朝廷,请求罢兵。不等朝廷答复,就 把军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草拟文书告谕交州”。 故选 D。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 项,“御史台,是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 直属地方监察机构”错误,“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构。 - 14 -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 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 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 项,错在“逮捕县府所有小吏”, 原文是说“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即“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 的家人”。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 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 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谕以逆顺”是状语后置 句,“逆顺”应理解为“叛逆和归顺的利害”,“示以威福” 是状语后置句,“率”应理解 为“全部”,句意。第二句中,“嬖”应理解为“宠妾”,“陷”应理解为“陷害”,“窃 取”应理解为“私下盗取”,“如故”应理解为“和原来一样”,“以(之)授仲宣”是省 略句。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后汉乾祐二年,考中进士,那一年十八岁。周显德初年,进 入官场后,担任曹州济阴县主簿。后周显德年中,考功员外郎张义推荐他担任淄州团练判官。 宋朝初年,许仲宣赶赴朝廷听候调遣,宋太祖在便殿召见他,见他气貌雄伟,非常高兴,授 官太子中允,同时派他知北海军。许仲考虑这里形势险要,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可以建立 州郡,便绘制地图上奏朝廷,就升任潍州知州。当初,商议筹建牧马监,命令许仲宣巡行视 察各州,找到了很多好地方。许仲宣跟随出征并州,掌管给养,四十多个州的资粮全能够调 集。皇帝更加知道他能干。开宝四年,主管荆南转运事。等到征伐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 事,军队几十万,供应不缺。南唐平定,靠运输粮饷的功劳升任刑部郎中。受职入朝谢恩时, - 15 - 召他升殿奖励表彰,赐给绯色的官服。九年,下诏主管永兴军府事。太宗继位,许仲宣升为 兵部郎中,乘坐驿马召赴朝廷,赐金紫。授官西川转运使,恰值西南夷入侵掠夺边境,许仲 宣亲自到大度河,以叛逆和归顺的利害相告,以威力和福运宣示,夷人全部归服。适逢言事 官说,江南用兵时,许仲宣吞没国家钱财,因此召回朝廷,下令御史台搜集全部财务会计簿 查对,总共几年才完毕,许仲宣没有欺骗和隐瞒。改任广南转运使,正值征伐交州,其地炎 热有瘴气,士卒死的达到十分之二三,大将孙全兴等人行军无纪律,许仲宣因此上奏朝廷, 请求罢兵。不等朝廷答复,就把军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草拟文书告谕交州。交 州就表示投降归附,派遣使臣献纳贡品。许仲宣又上疏待降罪,皇帝嘉奖了他。太平兴国八 年,许仲宣任左谏议大夫。不久,召回,以本官暂时代理度支一职。淳化元年,去世,享年 六十一岁。许仲宣性情宽厚仁恕,洒脱而不约束白己的言行,有心计。当初,任济阴主簿时, 县令与主簿轮流掌管县印。县令养宠妾,与妻室争宠,县令不能禁止。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 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印匣交给许仲宣。第二天办理公事, 打开印匣,则没有县印,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投入监狱审问, 结果在县令住房的烟囱中找到。县令听到这件事,仓皇失措,许仲宣处之安然。人们佩服他 的涵养器量。他曾经跟随征伐江南,都部署曹彬下令取来陶器几万件,给士兵做灯具。许仲 宣预先料到准备好,按数交给他。他的才干就像这样。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赴彭州山行之作【注】 高适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 年)夏,时年五十九岁的高适自长安入蜀出任彭州刺史,途中写下 了这首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行途中,作者见到峭壁相连,群峰聚集,山色青翠,风光雄奇秀丽。 - 16 - B. 颔联写鸟声清脆悦耳,山林风光绝胜,让诗人驻马观赏而忘记了时间。 C. 五、六句聚焦近景,写怪石不时挡道,轻萝忽然拂衣,诗人前行艰难。 D. 最后两句交代山中行途还没结束,却没有人与我一起欣赏美好的景色。 15. 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诗人经历了由欣喜到忧愁,然后喜悦又失落的情感变化。诗人见到山 林景色奇特优美、鸟声动听,十分兴奋欣喜;然而想到年老远地做官,作客他乡,忧愁满怀; 后诗人自我宽慰,沉浸于美好景色之中,暂得愉悦;但好景却无人一同赏玩,又孤独落寞。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 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 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 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 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 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掌握关键信息,最 后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 B 项,“颔联……让诗人驻马观赏而忘记了时间”说法错误。本诗是一首古体诗,故不存在“颔 联”之说。“林色可忘机”写的是山林狰狞粗朴、幽森浑莽,又和谐浑圆、劲美清丽的绝胜 风光,直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忘机”的意思是“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并非“忘 记了时间”。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 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 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全诗,逐联分析,才不会遗漏要点。 本题中,要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就要将通读诗歌,首先了解诗歌内容。诗歌的一至四句紧 扣“山行”而展开,写彭州界山脉连亘起伏,群峰如聚,层峦叠翠,勾画出西南山景雄奇秀 丽之特点,诗人茕茕独行,一路山川美景美不胜收,驰荡着诗人的心魄。峭壁峻岩,峥嵘森 布,其上苍松翠柏,盘根错节,如山鬼魑魈,张牙舞爪;千峰攒聚,万壑深幽,山岚轻袅, - 17 - 风烟恬淡。天空中飞鸟百啭千回放着歌喉,其声若仙乐,嘹亮清越,响遏行云,唱破了山林 的幽寂,也唱醉了诗人。原始物态的狰狞粗朴、幽森浑莽,又和谐浑圆、劲美清丽的绝胜风 光,直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诗人不禁驻足停马,留连赏玩,赞叹不绝。此时的诗人心 情是愉悦、轻快的。五至八句则是在前面整体描绘之基础上,攫取两幅近景写“山行”之难, 怪石嶙峋,壁立于旁,偶有突兀之角伸出路旁。轻萝蔓生,缠绕于山岩峭壁间,还时不时撩 人衣裳。诗笔生动如在目前。但因面临“年老”“路长”之困难又不免顿生悲愁。“山行” 未尽,此时,诗人的愁绪重重,思乡情愁也难以遏止。九至十二句写诗人忧事萦怀,但置于 一边,且去饱览山川锦绣,绝胜烟景,何必郁郁寡欢,使山川之玲珑秀色无人赏玩。山行逶 迤,长路漫漫,无限芳菲争相逞妍供媚,吟赏不尽,无人能怀清赏之雅兴,忘机之真心,与 诗人同游共赏,无人共“玩芳菲”,心绪怏怏,孤独落寞。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 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 和 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 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 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 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被贬黄州时多次畅游赤壁“回忆英雄”。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执长矛吟咏的句 子是“ ________ ”,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的儒者形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 ”。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了刘裕父子的典故,刘裕是“ _________ ” 的气概,刘义隆却是“ ____________ ”的狼狈结局。 (3)《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 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答案】 (1). (1)横槊赋诗 (2). 羽扇纶巾 (3). (2)气吞万里如虎 (4). 赢得仓皇北顾 (5).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 - 18 - 与 字 义 分 不 开 , 学 生 应 借 助 字 义 来 识 记 字 形 。 注 意 重 点 字 的 写 法 。 如 “槊”“纶”“仓”“师”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 1 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晚来风急。有一串花朵在窗外 。我不知道,这一串花朵是怎么开在我的额头上方 的, 地。我快闪脑补了一下它的身世。也许应该是这样:大风吹来一些尘土,入了女 儿墙的裂缝里。鸟儿随风起舞,( ① ),不小心落进了那一 薄土里。再有几个雨星 子落下来,一粒种子就有了生发的空间。长成一株植物,还开出一串花朵。这生命的奇迹就 在我的额头上方悄然生发了。楼下的香樟和桂树正在大幅度摇摆。 ( ② )。有大滴大滴的雨敲打着玻璃,视线中的物什渐渐模糊起来。心尖儿上,牵挂着 那一串花朵的去向,像心疼一个身世飘摇的同类。顷刻之间,狂风肆意,高楼呼啸。雨声渐疏时, 我 地开了窗。正好有两朵花落下,我说不清应该描述为惊艳的舞蹈,还是绝望的告别。可我 似乎听见,它们呼啦啦地喊了几声母土的魂,就恓惶地扑向楼下的土地,碾作泥尘,护花; 或是被另一阵风吹走。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乱舞 悄无人声 堆 慢慢 B. 摇曳 悄无人声 堆 急急 C. 摇曳 悄无声息 撮 慢慢 D. 乱舞 悄无声息 撮 急急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它们追随母土而去,落在楼下的土地上,碾作泥尘,护 花;或是一阵风儿把它吹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9. 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0 个字。 【答案】17. D 18. ①原文运用拟人手法,更能表现花儿与土地的亲密关系。②承接上文 “听见”,前后呼应,语意连贯。③原文运用一系列拟声词、动词、形容词,描写生动,表 达效果更好。④原文最后一句采用被动句式,表述主体一致,逻辑严密。 19. ①衔来一粒种子 ②暴雨像是马上就要来了 【解析】 - 19 -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 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 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 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本题中,第(1)空,乱舞:随风肆意舞动。摇曳:轻轻地摆荡,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的 样子,也指优游自得的样子。根据语境“晚来风急”和后文说“楼下的香樟和桂树正在大幅 度摇摆”,可知这里应选用“乱舞”。第(2)空,悄无人声:指没有人的声音,非常寂静。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这里形容的是一串花朵静静地开放,故应选用“悄无 声息”。第(3)空,一堆:重重叠叠地放置着的许多东西或挤在一起的一群人。一撮:用两 三个手指所能撮取者。形容微少。这里修饰的是“薄土”,故应选用“一撮”。第(4)空, 慢慢:缓慢。急急:急切貌。这里的语境是看着雨景的我“心尖儿上,牵挂着那一串花朵的 去向”,由此可见我对它是担忧的,是急切地想知道它的命运的,故应选用“急急”。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 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句中短语、字词的衔接、呼应;其次是要确定句中使用的 修辞手法,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 的运用。 本题中,要从赏析语言艺术的角度来对原文和题干中给出的句子进行比较。首先从炼字的角 度看,原文中画线句明显使用了动词“喊”“扑”,形容词“恓惶”,拟声词“呼啦啦”, 这些词语,既将花朵不堪风雨的冲刷,从枝头坠下的猝不及防写得生动传神,又能够体现作 者细致的观察力,传递出作者对落花命运的怜惜之情,表达效果更好。其次,从修辞的角度 讲,原文画线句更多地使用了拟人手法,语言表达更准确、鲜明,能够传递出作者目睹花朵 掉落时的真挚情感,也更能表现花儿与土地的亲密关系。再次,从句式的角度看,承接上文 “听见”,前后呼应,语意连贯;原文最后一句采用被动句式,表述主体一致,逻辑严密。 而题干中的句子虽然语意相同,但是表述主体变了,对上文的“听见”没有照应,也缺少文 学色彩。 【19 题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 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 - 20 - 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 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 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本题中,第①处,前文说的是“大风吹来一些尘土,入了女儿墙的裂缝里”,后文说的是“不 小心落进了那一撮薄土里。再有几个雨星子落下来,一粒种子就有了生发的空间”,可见这 里是“它的身世”的过程:先有泥土,再有种子,最后有雨水。因此,这里应填“衔来一粒 种子”。第②处,第一自然段的景物环境是“晚来风急”,②后的句子又是“有大滴大滴的 雨敲打着玻璃”,再根据后文“顷刻之间,狂风肆意,高楼呼啸”,可知这是描写雨前到雨 中的过程,因此此处应填“暴雨像是马上就要来了”。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 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 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 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下面是某高中学校生物社团学生负责人张哲给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 写的一封邀请函,其中有用语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四处并改正。 尊敬的屠奶奶: 您好! 作为当今国际中医界霸主,您能够应允忝列本社顾问,我们非常感谢。同时,我们敬请 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拿出时间为本社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本社兹定于本月 18 日上午 9 时在本 校礼堂举行生物社团成立一周年大会,届时恭请您务必莅临指导。 生物社团 张哲 2020 年 5 月 1 日 【答案】(1)“霸主”改为“大家”(2)“忝列”改为“屈就”(3)将“拿出”改为“抽 出”(4)“绵薄之力”改为“指导帮助”(5)删去“务必” (任选四处并修改正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 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 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 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 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 - 21 - 得体等等。 本题中,第一处,“霸主”:在某一领域或地区最有声威、势力的人或集团。这里形容的是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用“霸主”不合适。“大家”:著名的专家。 这里用“大家”更显对对方的尊重。第二处,“忝列”: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用在此处不当。这里是请屠呦呦来担任顾问,应用“屈就”。第三处,形容时间,不能用“拿 出”,要用“抽出”。第四处,“绵薄之力”,谦辞,指自己微弱的能力。这里并不是指自 己的能力,应用“指导帮助”。第五处,“务必”:一定,必须的意思,多用于上级对下级 或平等关系之间要求对方一定要完成委托的事情。这里是学生请屠呦呦前来参会,不能用“务 必”,应删去。 【点睛】语言得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有感染力和说服力。(3)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完整准确、 突出要点。(4)从题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 题的答案。(5)注意用词要凝练简洁、精准,彰显词汇量,富有文采。 21.人物的复杂性是指文学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有丰富的释读和评价的可能,多文本材料中所 分析的宝钗就是一个复杂性人物。请从《红楼梦》《鸿门宴》《项羽之死》《荆轲刺秦王》《烛 之武退秦师》这几部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宝钗、王熙凤除外),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谈 谈你对该人物复杂性的理解。(不少于 200 字) 【答案】项羽:垓下之围时,项羽“慷慨悲歌”,慨叹自己时运不利,把战争失利的原因归 结于“天意”,由此可以看出,直到生命结束之前,项羽依旧对自己认识不足,盲目自负。 而他恋恋不舍的和名骓、虞姬诀别,又充满了悲凉和无奈的情绪,充分表现出他的多愁善感、 情感细腻,儿女情长。在东城快战时,项羽又表现出他勇猛善战、自负逞强、武艺高勇的一 面,展现了明知结局却依然浴血奋战的盖世豪情。在乌江边上,项羽拒渡,表现出他的知耻 重义,不愿苟活的人生态度;将马赠与他人,是他心地仁善的展现;而江边自刎,则体现出 项羽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试题具有呈现形式综合、考点多样结合、内容与 时俱进等特点。微写作可以是应用文,也可以是说明性、议论性的文段。微写作可以描述事 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描述事物就是用文字描写、记叙、介绍、说明事物及场景等;表 达观点就是就一件事、一种现象、一个问题,谈自己的看法及理由,以议论为主,可点评、 倡议、建议和劝说;抒发情感就是直接或借助媒介间接抒发个人内心的感受。写作时,如以 - 22 - 议论为主可有描写,如以描写为主可有议论和抒情。 本题中,首先要选取自己最为熟悉的人物形象,确定写作范围。其次要回顾课文,大略把握 住人物的言行和主线故事,并大致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最后,要根据不同的事件, 整理出人物不同的性格,以体现其性格的复杂性。例如《项羽之死》中,项羽在三个场景(垓 下被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时的表现,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他的性格侧面:对名马、虞姬 的温柔多情,对追兵敌人的果敢英勇,对自己惨败的不准确认识,对苟且偷生的不屑与拒 绝……抓住项羽不同的表现,就能体现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写作时还要注意字数。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 ②在武汉抗疫一线,有一群年轻人,他们身份不同,有护士,有志愿者,有辅警,却有 一个共同的名字——“00 后”。穿上防护服,他们是战士;脱下防护服,他们是“大孩子”。 疫情凶险,他们无惧风险;面对挑战,他们敢于应战。——《人民日报》 ③习近平同志在西安考察时说:“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我们的 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学习强国》 ④“等疫情结束,春暖花开、樱花绽放的时候,一定来店里喝咖啡,那味道一定香醇甘 甜!”——《武汉日记》 开学第一课上,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身经历面向本班同学写一篇发 言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参考范文: 多难兴邦,共克时艰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03 年的非典之痛尚未忘却,新型冠状病毒又席卷而来。一时间,原本热闹的城市瞬间寂 静下来,空荡荡的街道上,再也不复往日人来人往的繁华之景。在这个危难的时刻,全国人 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病毒,战疫情。 战疫情,需要国家机关的正确领导。疫情爆发以来,国家机关迅速作出行动,强调要把 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河南省长尹弘从疫情爆 发开始就一直在疫情重灾区辗转巡视。从南阳驻马店到信阳郑州,凡是疫情严重的地方,皆 有他的身影……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攻克难关,战胜疫情。 - 23 - 战疫情,需要武汉人民的无私奉献。1 月 23 日上午,按照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武汉全 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面对被按 下暂停键的城市,武汉人民没有恐慌。他们不惧疫情蔓延,主动投入到防疫一线做志愿者。 陈述杰便是第一批志愿者中的一个。除夕夜,他在忙着接送医护人员,连续跑了 5 趟,“忙 得完全没有除夕的感觉。”在武汉人民的积极配合帮助下,我们相信疫情终将被战胜。 战疫情,需要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支援湖北黄冈市抗击新冠 肺炎,楚雄禄丰一平浪镇一夜之间紧急筹集 31 吨豌豆驰援;河南大学各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纷 纷主动请缨,24 小时内,52 名医务人员集结完毕,整装待发;2 月 14 日,满载着云南省石屏 县人民真情和祝福的 80 吨爱心蔬菜,经过 20 多小时运输抵达孝感。这 80 吨爱心蔬菜将分配 到 9 家抗击疫情医院;还有北京、上海、青海、西藏……物资有价,但情谊无价!在全国人 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相信疫情终将会被战胜。 当我们在家中吃着,家长们做的美味饭菜,却依旧挑三拣四时,第一线的他们只有最简 单的冰冷的盒饭,那是在工作了一上午之后后难得的休闲时刻,当我们躺在舒服的被窝里, 早早歇息的时候,他们可能躺在走廊里不安稳的睡着,也可能坐在椅子上,就那样睡着了。 脱下防护服后的他们,额头上被勒的满是印记却从未说过一个累字,一个疼字,他们是最可 爱的人! 17 年前,SARS 病毒侵掠中国,钟南山院士坚定地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17 年 后,他依旧抗战在第一线;除夕之夜,团聚之时,三军医疗队连夜奔赴武汉;短短六日,搭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这就是中国的速度,是中国人在一起的力量! 03 年,非典我们尚未出生,08 年汶川地震,我们年龄尚小,如今,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 每一天,我们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我们会与最可爱的 人一起守护中国,为中国祈福,中国加油!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上阵拼搏的不只是那些白衣天使,最美逆行者,还可以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困难面前, 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 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 - 24 - 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 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 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 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1.审题:通读材料后,首先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①是《论语》中的语句,意思是说:年 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很明显,材料的关键信息在于“后生 可畏”。②中谈到了一群“00 后”的年轻人,他们身份各异,却无惧奉献,敢于应战。③是 习主席的话,关键信息在于“我们的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 ④是《武汉日记》中的话,对疫情结束后的美好充满了希望。四则材料,大致分类,①②都 是谈“后生”,即年轻人的力量;③是谈我们的国家、民族坚强不屈,多难兴邦;④是对困 难之后美好未来的自信与展望。根据①②的内容,可以写年轻人的责任与担当,写年轻人的 激情和能量,也可以写由年轻人谱写的国之未来、国之荣光。根据③的内容,可以写我们国 家的伟大弘毅,写我们民族在苦难中的成长,写大国精神,写国民在磨难中成就的坚强。根 据④,可以写乐观的心态,写积极的精神,写不屈不挠、对风雨之后终见彩虹的信念,写善 良美好的人性在疫情中的闪光。需要注意的是,题目规定了作者的身份是“学生代表”,文 体是“开学第一课上的发言稿”,还要“结合材料内容和自身经历”进行写作。因此,写作 时,要注意语气措辞,要正确立意,结合生活实际,要体现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还要对同 学们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 2.参考立意:长江后浪推前浪;多难兴邦;让青春闪耀未来;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凝聚青春力量,闪耀青春光彩;同气连枝,共盼春来;凛冬散尽,星河长明;奋斗青春,无 问西东;乌云不可遮月,疫情不可挡春;有国家做后盾,一定打赢战“疫”;苦难是一座熔 炉;乐观积极,面对未来;等一等,光就来了; 3.行文结构:本文是一篇发言稿。首先要有称呼,然后讲述疫情的现状,接着从战疫需要国 家的正确领导、需要人民的无私奉献、需要大家的团结一心三个方面,论述了“多难兴邦, 共克时艰”的具体做法。再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疫情中的年轻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敢、智慧 和担当,以及我们国家在多次苦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屈、越来越强,并对这样的无畏和 乐观精神表示肯定与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向全体同学提出自己都希望和建议,结尾要 重申观点,注意回扣题目。 4.写作素材: (1)我们一直默默关注着同学们的学业成长和身心状况,用最特别的燕园风物、最温暖的燕 - 25 - 园故事鼓励、陪伴着大家。今日的汗水,是为了明天的绽放;分秒的蓄力,会迎来柳暗花明 的春日。心怀理想,不慌不忙,冷静克制,方能成长。高考临近,北大精神也伴你左右,鼓 励你为梦奔跑。待你成才之时,若国家有难,也期望你不畏艰难,不怕险阻,不惧风雨,不 怯质疑,迎难而上,顶天立地。热烈之夏,我们将陪伴你们不慌不忙、意气风发地迎接高考。 硕果之秋,你们将手捧理想的信纸,眼含星光朝着未来进发。——北大金句 (2)“一二·九”运动中,蒋南翔老校长悲愤地连夜写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 平静的书桌了!”这句怒吼,是昔日清华人为捍卫家国发出的呐喊。即使在烽火漫天的西南 联大时期,清华大学也始终坚持上课,勇担历史使命,为伤痕累累的古老国家培养了大量的 人才。清华人眼中的诗意,是北斗导航系统工程师身着汉服吟咏“松风水月”的温润端方, 是青藏铁路线上“笑迎高原暴风雪,定叫拉萨连北京”的青春豪情;清华人所向往的浪漫, 是卷起裤脚扎根基层,用脚步翻阅这个国度散落在城市乡野、街头巷尾的故事,是无数个寒 暑日夜,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在书卷中拥抱岁月山川、在实验室驰骋星辰大海;而清华 人笃信的自由,正在于不为虚名所动,执着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追求意志的独立与心灵的 富足;在于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洗礼,依然会因为美好的事物而热泪盈眶,依然会对无尽的远 方陌生的人们倾尽善良。 (3)疫情面前,无数北大人冲锋陷阵,为人民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护墙。严峻形势之下,84 岁 北大校友钟南山院士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奋斗在一线,眼含热泪、心系百姓; 新年钟声尚在耳畔,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 60 名 医护人员便已星夜启程,驰援武汉;2 月 1 日下午,北大医学第二批援鄂医疗队 12 名医护 人员紧急出发,他们成为了抗击疫情中最美的逆行者;在海外,无数留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 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情与关切,来自千里之外的一批批物资凝聚着他们的爱与祝福;在实 验室里,在办公桌前,无数燕园学子、老师与校友用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在 每一个领域抗击疫情,期待着春天。 (4)不是长发飘飘才叫可爱,也不是浓妆艳抹才叫美;那一道道在脸上勒出的血痕也叫美, 那隔空给人的拥抱也叫可爱。你的样子我们铭记在心,你的精神我们世代传唱,你的勇气我 们继承发扬,因为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让 14 亿人都成为 你的样子,我们就能在春暖花开之时,看到你脱下防护服、揭开口罩露出灿烂的笑容。 (5)放弃假期,首个请缨,奋战在抗击第一线的中心办公室主任罗黎,下班回家后,一直关 注新冠肺炎感染新闻,敏感地意识到了防疫事态的严峻,立刻向中心领导表示,取消春节期 间外出计划,留守待命,随时听从中心的统一调度及安排。1 月 24 日罗黎接到中心副主任佘 - 26 - 毅的电话,辖区有一名密切接触者,需要立即转运到指定观察点。接到命令后罗黎立刻出发 到中心,在中心守到凌晨收到任务取消的消息后,才返回家中。回到家中已是 11 点过,看着 家人端上来的汤圆,没顾上吃晚饭的罗黎才想起今天是正月初一。“面对疫情,我选择迎难 而上,冲锋在前,兑现一名共产党员庄严的承诺。”罗黎说。罗黎是家人的宝贝,更是祖国 的坚守者。 (6)中心医务科科长罗娟坚守岗位,大爱无疆,连续工作近 10 天。戴口罩、护目镜、橡胶 手套、穿隔离防护服,是罗娟在发热门诊每天开始接诊前的首要工作。“这套防护装备的防 护性虽好,但透气性确实不佳,常常会发现自己的发丝、眉毛上都沾满水汽。”罗娟说,“穿 起这套防护装备,就不能像往常一样自由的转动头部,坐诊时间又基本在 5 小时以上,等离 开诊室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时,会觉得如释重负。但是为了患者和保护自己,我们必须坚持住。” 罗娟是医护人员,更是抗击病毒的逆行者,国家的坚守者。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 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 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 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 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 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 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 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 (或危害),找出症结。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 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