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小说阅读—环境专项练 学案
一、(2017·太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走正门
王春迪
①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
②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枯瘦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③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如此花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④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⑤海爷却说,不可。
⑥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⑦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⑧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⑨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⑩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花翎。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⑪
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⑫一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
⑬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⑭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⑮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⑯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
⑰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
⑱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引出之后对贺家的介绍。
B.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刻画海爷,迎接京官时的“闭眼”“低头”“垂手”“腰杆子挺直”及下文的“微微一笑”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C.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反映出了海爷的家人见识少,怕见京官。
D.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和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D项,海爷小儿媳的“嘀咕”说明她没见过世面,不懂得人情世故,并不是为了“讨好海爷”。
★2.小说第③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5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结合题干要求和文章具体内容可知,第③段的环境描写在小说整体结构方面作用显著。小说开头写贺家“门阔院深”,有“贺半街”之称,这里对其进行具体描绘,起到了照应上文的作用;再从贺家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来看,其中必有缘由,该缘由在后文做了揭示,因而这段描写对下文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另外,从内容上看,小说内容主要是围绕与“祠堂”相关的事件展开的,所以“祠堂”
也是小说的一条线索。
答案:(1)照应小说第①段中对贺家“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的概括描写;(2)为下文写贺家后人衣锦还乡做铺垫;(3)对整个故事的展开起到线索的作用。(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3.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一要看人物在作品中做了哪些事情、说了哪些话;二要看作者是如何对其外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刻画的。本文中的海爷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其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如海爷从一个小油贩子挣得“银子用斗量”的家产,买下贺府豪宅,表明其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海爷看到贺家不肖子孙卖狗,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讲述贺家母子的故事后听到小儿媳的回答,长叹一声,表明其居安思危,有长远打算。当看到贺家一对母子祭祖的表现后,决定不拆迁贺家祠堂并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表明他富有心计,做事果断。
答案:①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海爷最初只是一个小油贩子,最后拥有“银子用斗量”的家产,并买下贺府的豪宅。②有长远打算,居安思危。看到贺家不肖子孙卖狗而不禁发出“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的感叹;听到小儿媳的嘀咕,长叹一声回到屋里。③富有心计,做事果断。由贺家的一对母子来祠堂祭祖的情景,察觉这对母子不同于贺家寻常子孙,于是没有听从别人的建议拆除贺家祠堂,还吩咐下人时常打扫贺家祠堂,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每点2分)
二、(2017·沈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马 葬
宗 晴
“都怪我,去蹲了一会茅坑。那马拴在树桩上,是被缰绳勒死的,旁边有一个红苕窖……”秋生诉说着当时的情景,声音有些沙哑。
有人劝:“死都死了,埋怨也没用。”
马偏耳说:“本钱早赚回来的,再买一匹就是了。”
马偏耳专门撮合猪牛羊的买卖。秋生的马是他帮忙买的,一匹枣红马,6 000元钱。那时乡村落后,交通、耕种全都靠马。
可是,现在这匹马死了。
秋生斟满酒,苦笑着对马偏耳说:“你问问老板,能不能多给几个子儿?我亏惨了。”
当地人不喜欢吃马肉,秋生着慌,为了降低损失,他请来马偏耳。马偏耳的人缘广,联系好县城一家火锅馆,答应将死马送去,付1 200元。
马偏耳喜欢喝酒,秋生请了一同赶马的几个伙计作陪,也待酒后帮忙装车。但他自己没心思喝,把头靠在墙壁上,满脑袋马影子。
记得第一次赶马,秋生只给马装两包水泥,马回头望了一眼,四蹄晃动,不愿迈步。秋生很失望,大骂马偏耳坑人,狠狠一鞭抽在马身上。马一声惊叫,扬起前腿,回蹄时踏肿了秋生的脚背,痛得他咝咝地吸凉气。结果马饱受一顿毒打,咴咴鸣叫,断了一天的马食……
第二次干活,秋生对马有意报复,一次装了五包水泥,马鞭一挥,枣红马滴答滴答跑开来。十几趟后,秋生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一看马,稳稳地站着,正等着给它装货呢!
秋生哈哈大笑道:“原来这厮挺傲气的,货装轻了不走。好!好!不偷奸耍滑,像老子的性格……”从此,秋生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
秋生坚持天天给马割鲜嫩的青草,并配上粮食。他喂得精心,马长得肥壮,干得多,挣得多。都说秋生积德,获了匹宝马。秋生做梦都笑,从不薄待于马。每次揽了重活,定要让其饱餐后方能上阵。收工后,秋生从不骑马,不管路程多远,人多累,他牵着马走,一面与马轻声细语,像在共同分享收获后的喜悦,马也轻轻用头蹭着他。走回马棚,秋生首件事便是给马添水加食。到了炎炎夏季,一块纸板不离手,为马驱赶那些可恶的吸血虫。
秋生脑袋昏沉沉地,恍惚记得,该给马添食了,于是不知不觉来到马棚,方才想起原来马已经死了。然而马的气味尚在,只是,马的踪影没有了,粗重的呼吸声也消失了。秋生心里空落落的,猛然一拳击在掌心,凄怆地嚎了一声:“我的马儿呀!”
出得马棚,月牙儿悄悄升起,像灌了浑水似的,昏黄、朦胧。死马从红苕窖里抬到了公路上,软软地,冰凉。蚊虫苍蝇嗡嗡狂舞,围着尸首贪婪地叮咬。秋生心里一阵绞痛。
你少说也要活上十年八载的!没累死,没病死,偏偏去勒死!你个瘟殇,急啥呀,死得这么冤!
秋生牙齿咬得嘎嘣响,骂着粗话,啪啪地追着蚊虫苍蝇拍打,双掌在地上不停地擦着血污……成千上万的蚊蝇蜂拥而来!秋生招架不住,忽然蹲下身,呜呜痛哭。侄儿打电话说,车马上就到,叫秋生安排人,准备装车。秋生愣了一下,继而疾跑回家,抓出一把湿漉漉的纸币扔在桌上,口沫飞溅:“马——不卖了。工钱照付!”众人大惊。马偏耳险些跳起来,眯起醉眼,硬着舌头问:“你,真喝醉了?”秋生淡淡地说:“死马没经过检疫,卖人家吃了,更害人。去他妈的,老子要亏就亏完。”说完,他提起铁铲,气嘟嘟地冲出门,嘴里嘀咕:“妈的,猫死了还能得条全尸呢……”
秋生回到公路上,抓住马脚往红苕窖拖,马尸发出哧哧的摩擦声。秋生停下来,犹豫片刻,向家跑去,破着嗓子喊:“死婆娘呢,你躲在屋里干啥?”女人一脸惶恐地飞跑出来。秋生说:“不是我拖不动,只是怕磨破了它的皮……”女人又飞快地跑回家,拿出木杠和绳子。两口子把死马抬到红苕窖,轻轻掀入窖中。
秋生泪流满面,往手心里狠啐一口唾沫,挥动铁铲,噗!噗!泥土一铲一铲地飞起来……
(选自《当代小说》,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人物对话开篇,不仅简洁地交代了故事的缘起,还表现出秋生意外失马的自责与众人的劝慰。
B.小说插叙秋生与马结缘的过程,既展现了马的傲气和人的淳朴,也为下文写秋生对马关爱有加做了铺垫。
C.秋生最后决定不卖马,是以死马未经检疫为理由,足见秋生最终还是用理性战胜了他对利益的渴望。
D.死马即将下葬,马皮是否会磨破本不重要,但秋生仍很在意,这看似矛盾的行为恰能折射出他对马的真情。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秋生对众人说的话只是一种托辞,后文其嘴里“嘀咕”的话才是他的心里话,可见最终是对马的感情战胜了对利益的渴望。
★5.请赏析文中画线句。(5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从具体内容来看,画线句是环境描写,其中的修饰语有“悄悄”“灌了浑水似”“昏黄”“朦胧”等,这些修饰语作为月牙儿的特点,既渲染了昏沉的氛围,也烘托出了秋生内心的悲痛。
答案:这句话是景物描写,(1分)写出了月光的朦胧、浑浊及环境的寂静,(1分)渲染出一种昏沉、压抑的氛围,(1分)折射出秋生刚刚回到现实中还有些恍惚的状态,烘托出他渐觉沉痛的心理。(2分)
6.请按照时间顺序,概括秋生对马偏耳的三种不同态度,并分别分析原因。(6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题干内容,从文中找出秋生对马偏耳的情感态度的内容,然后加以概括即可。第一次是不满,秋生第一次赶马时,误认为马不干活,很失望,认为马偏耳坑了他,所以不满;第二次是客气,马死了之后,秋生为了把马卖个好价钱,便请他喝酒,这个时候是客气的;第三次是冷淡,最后秋生内心对马的感情被唤醒,无法接受马偏耳只是把马当作工具和商品,所以对他是冷淡的。解答时要注意时间顺序。
答案:①三种态度依次是不满、客气(巴结)、冷淡。②不满是因误认为受了马偏耳的骗;客气是因为想通过马偏耳把死马卖掉降低损失;冷淡是因为内心深处对马的亲情被唤醒,不舍得卖马,对马偏耳等人只把马当作工具和商品的态度无法接受。(每种态度各1分,共3分;分析原因各1分,共3分。不按时间顺序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