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28 KB
  • 2021-06-02 发布

湖南省长沙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秋长沙实验中学高一第一次语文月考 一、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魂系高原 ‎ ‎ 杨晓敏 两次都陪同我到哨所采访的团政治处刘干事是湖北人,1970年入伍,正连职,是全团的“二号老兵”。他曾长期在哨所执勤,对各种环境非常熟悉。我们每每闲聊,无话不谈,但主要话题还是西藏兵在边防服役的众多感受。‎ 恋爱婚姻问题自然是一个重要方面。刘干事诙谐地说,他当年谈恋爱八次,没能挽住一个姑娘的胳膊走进洞房,原因之一就是他在选择爱人时条件太“苛刻”。后来我才了解清楚,原来刘干事谈对象时,总是以西藏兵的憨直坦露心迹,问姑娘的第一句话老是“你爱不爱西藏?”好像他心目中的西藏远比他本人重要得多。因为他知道,谁嫁给西藏兵就首先要和那个地方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在丈夫服役期间乃至转业回来,都要比别的女人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否则便不会有太美满的结局。‎ ‎“爱不爱西藏”几乎是“爱不爱丈夫”的同义词。家乡的县服装厂一个叫小何的姑娘犹豫一阵后,终于向他敞开了心扉,点了点头。然而他们结婚一年后,当小何孤零零地躺在产房时,却禁不住泪湿枕巾,不得不用最刻薄的语言,诅咒起远在西边的西藏兵丈夫。说自己瞎了眼,找了一个没心肝、冷血动物和天下第一没用的人。医生说她胎位不正,会难产,让她提前入院。小何忧心如焚,发报去告急。刘干事当时正在3号哨点。大雪早已降临,除了电台联络外,哨所已完全与世隔绝。连续三封电报把团首长也吓慌了,只得用军用电台通知刘干事。他面对无垠的雪线一筹莫展,阴沉着脸,急得像一头囚笼困兽团团转,连嘴唇都咬出血来。‎ 小何要剖宫产了,手术前非要有亲人签字才行。岳父见女婿迟迟不归,望着痛苦不堪的女儿,只好颤抖着手接过医生早已递过来数次的笔。小何专门给女儿起名叫“刘晓疆”,说是以后让孩子知道,生她时爸爸在边疆。刘干事从西藏回来正赶上女儿周岁生日。此后每次他休假,幼小的女儿根本不“欢迎”他,仿佛他是天外来客。三个月的假期好不容易“培养”点儿感情,又要匆匆离去,惴惴不安的心绪又会延续到十八个月以后。小何对丈夫下结论说,“谁嫁给你们西藏兵,谁就是世界上最无助的女人。”‎ 刘干事的家庭,是众多西藏兵生活中的一个缩影。‎ 我问他为什么苦恋这个令他做出牺牲的地方?他对我讲起这样一件事——他刚入伍不久,便参加了一次追悼会,棺材里,安放的不是人的血肉尸体,而是两具白骨。迟来的葬礼,差点儿使两名战士永远蒙受冤屈,牵出两个家庭悲剧。 ‎ 团部的两名战士到三十公里外的哨点送信。那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雪线泛着白炽的光芒。在翻越海拔4000米的大雪山时,一声闷响,天崩地裂,约七十五公分厚的雪块呈板状訇然滑塌。他俩被推出五十米开外,双双坠落雪崖,摔昏冻死在三十多米的河滩上。 ‎ 纷扬的雪花骤起,覆盖了他们弥留的痕迹。当时边境线上情况复杂,团里查无下落,草率定为越境潜逃。半年后通知两名战士家乡的当地政府对其家属按叛属处理。翌年秋季,团里明副政委到哨所检查工作,在通过狭窄的雪道时,牵着的军马也坠落崖下。警卫员绕道下山抢救,在奄奄一息的军马旁,发现有两具形体依稀可辨的白骨和遗物。追悼会上,两战士的骨骸被葬于烈士陵园。组织上对两战士各追记三等功一次,装入档案。尔后又派人专程到两战士的家乡,宣布为其平反,家庭按烈属对待。  ‎ 刘干事和我先后上了哨塔。他仰起黝黑的脸庞,眼睛盯着连绵的雪山说:‎ ‎“军人是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职业,应该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培养、冶炼自己的品质和美德。我的日记本上,记载着数名死去的战士的名字。有一个班长,叫孙居顺,在即将退役的前夕,去执行最后一次巡逻任务,在离界碑的不远处,被雪崩夺去生命。有一个连长,准备修建篮球场改善哨所的文体生活条件。他在带领战士们炸石头时,由于心脏病发作,没听到警戒信号,被一块飞石当场砸死。还有一个战士叫李明高,后来当上排长,一次为抢救被冰川掩埋的烈士遗体,拼命刨冰,几天的辛勤劳作,活活累死在抢险现场。他们没有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大都死得并不壮烈,平平常常,甚至死于事故。然而他们是以西藏兵的一员,默默地倒在风雪边关,就死得有无限价值了。我们在雪山哨所生活、思考、站岗、巡逻,眼看着西藏在进步,祖国在腾飞,难道这些还不够一个边防军人骄傲吗?” ‎ ‎ 他摁下录音机,倾听一支歌,一支属于西藏兵喜爱的曲调:‎ ‎“温暖的太阳照在雪山,雅鲁藏布江水金光闪闪,万恶的叛匪被消灭,解放军来到咱们家乡……”  ‎ 刘干事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我分明窥见,他眼眶里饱含深情的泪水。  ‎ ‎(有删改)  ‎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通过写小何临产时因孤单无助而对丈夫发出的刻薄的诅咒与怨怼,从侧面烘托了刘干事作为一名戍边军人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 B.小说中讲述团部两名战士遇雪崩而献身却被误判为越境潜逃的故事,一方面讴歌了戍边战士的牺牲精神,一方面也抨击了敷衍塞责的官僚主义作风。 ‎ C.“阴沉着脸”“急得像一头囚笼困兽团团转”“嘴唇都咬出血来”这些细节描写生动而逼真地刻画了刘干事知悉妻子难产时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的心理。 ‎ D.小说结尾部分引用了一段西藏兵所喜爱的曲调的歌词,借以抒发刘干事热爱祖国、坚守边疆、恪尽职责的崇高精神,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2.小说中通过刘干事之口,讲述了几位戍边战士的事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 ‎ ‎ ‎ ‎ ‎ ‎ ‎3、小说采用访谈实录的形式来讲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通读全文简要分析。(6分)   ‎ ‎ ‎ ‎ ‎ ‎ ‎ ‎(二)使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你没看过《欢乐颂》,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时代,你为你的智商交了多少钱?》等)‎ 材料二:‎ 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等,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因此,付费下载论文、付费参加线下和线上培训,只不过是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消费的网络延续而已。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将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的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媒体兴起之后的新事物,显然有悖于历史真相与现实经验。‎ 在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往往不惜为了获得关注而制造噱头、迎合受众,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新媒体新闻的报道者、信息的提供者如只为付费受众提供正确的资讯,显然是违背新闻专业主义这一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规范,是对新闻媒体所承担的报道与传播信息责任的背弃。一旦这样,那么媒体的职业伦理与公众的知情权将轰然崩塌。在这股对于知识付费现象讨论中,最为卖力、最有热情的是新媒体这一群体,它们对于话题的炒作与持续推动有着更为内在的利益诉求。‎ 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媒介公司有着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它们善于利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媒介的裹挟力与诱导力也逐渐引起有识之士的警惕。媒介通过制造“社会需要什么”、“公众在想什么”的幻觉,引导公众在这一假设的背景下步入其设置后的营销景观。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充当我们的大脑,实质上公众就将自己的思考、理性与政治、经济权利无偿交付给媒介,而这一点正是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  ‎ ‎(摘编自《“知识付费”命题背后的营销焦虑》,有删改。原载《光明日报》) ‎ 材料三:  ‎ 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  ‎ 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  ‎ 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本质上,是将知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  ‎ 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 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  ‎ 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举例来说,下载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如果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根据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持续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费。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让在线支付手段更便捷,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开发针对效果付费的打赏制度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  (摘编自《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有改动)  ‎ ‎ 4.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知识付费现象的出现,部分原因是当下互联网免费内容多而杂乱,人们更愿意为精品内容付费。 ‎ B. 有些新媒体混淆概念,将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事物来宣传,可见他们没有历史知识和现实经验。 ‎ C. 如果公众付费购买的信息真的更加可靠,那么媒体从业人员就有可能违背了最基本的职业规范。  D. “靠软件卖钱,赚的钱越来越少;软件不收钱靠服务收钱,赚的钱越来越多”可作材料三的论据。 ‎ ‎5.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针对“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这一命题,文章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进行了反驳,有理有据,让人信服。B. 文章先破后立,分析了知识付费的历史和现实后尖锐指出,所谓“新趋势”不过是新媒体的营销策略。C. 文章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说明知识付费这一现象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并非新媒体时代的产物。D. 文章注意论述的严谨性,如第三段在探讨相关问题时,采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和“往往”等限制性词语。  ‎ ‎6.知识付费时代,个人怎样做才能健康、良性地发展?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6分)‎ ‎ ‎ ‎ ‎ 二、 古诗文阅读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①,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②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注:①收保,进入营垒坚守。②毂者,善于射箭的人。‎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日击数牛飨士 飨:用酒食慰劳 B.赵王让李牧 让:责备 C.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 北:失败 D.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田:在野外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然匈奴以李牧为怯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赵王怒,召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D.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B: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社门不出/固称疾 C.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D.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10、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牧守边时,对地方的军政事务有极大的权力,甚至不听赵王向敌人进攻的命令,因此招致赵王极大的不满,曾经一度被撤职。‎ B.李牧为赵国防守北部边防,因为害怕匈奴的凶猛而一直采取以防守为主的方针,但总的来看,李牧守边是有成绩的。‎ C.赵国守边士卒对匈奴的屡次入侵忍无可忍,一致向李牧请战,李牧迫不得已,才只好下达了作战的命令。‎ D.赵国对匈奴作战之所以取得胜利,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匈奴轻敌, 二是赵军斗志昂扬,三是李牧指挥得当。‎ ‎11.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 ‎ ‎(2)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三五七言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1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诗歌前四句可以看出,这一首诗应该写于深秋季节里落叶纷飞、明月高悬的夜晚。‎ B.这是一首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等意象烘托出悲凉的环境氛围。‎ C.从诗歌相关的词句看,本诗还应是一首思旧诗,也许是思念恋人,也许是思念故友。‎ D.全诗诗句长短不一,但语言豪放洒脱,想象奇特瑰丽,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诗风。‎ ‎13. 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 ‎ ‎ ‎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曾记否, , ?‎ ‎(2)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中常常听到的声音是: , 。‎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蔑视权贵,也是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 , 。‎ ‎(5)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7小题,23分)‎ ‎15.下列字词的字形和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 A.慰籍(wèi jiè) 炽热(chì rè) 砂砾(shā lì) 忸妮(niǔ ní)‎ B.执拗(zhí niù) 包扎(bāo zhā) 踌躇(chóu chú) 氛围(fèn wéi)‎ C.褶皱(zhě zhòu) 笨拙(bèn zhuó 骄嗔(jiāo chēn 皎洁(jiǎo jié)‎ D.譬如(pì rú) 子衿(zǐjīn) 斟酌(zhēn zhuó) 悸动(jì dòng)‎ ‎16.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漫步在一座座古朴的石桥上,你会感受到这水乡的恬静与安逸。‎ B.文化城,是一幅展现了碧空辽阔、内涵深厚的巨幅宝卷。‎ C.骆宾王流传万世的《讨武曌檄》写的文思泉涌,把武则天骂了一通,骂得酣畅淋漓。‎ D.诸葛亮筹谋的每个战略,都是瞻前顾后,十分周密,甚至连退路都设想好了,真不愧为一代军师。‎ ‎1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部说不完。‎ ‎18.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土本色》一章大抵是全书的总论。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 B.乡人不识字是智力问题,不是知识问题。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用面对面就能凭借脚步声辨认对方,而文字的传递信息能力也有其限制性需要一定的文法才能规定其正确使用。所以文盲并非出于“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 C.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 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乡村封建依附关系的严格。‎ D.因为乡下人的“愚”,费孝通认为,文字下乡没有必要推行,因为单从文字和语言的角度中去批判一个社会中的人和人是不够的,因为文字和语言,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工具。‎ ‎19.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B.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C.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制造业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过去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澎湃,写出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B.《百合花》写这篇小说时,冷峻的现实生活经常让她想起战时的生活与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 C.曹操,字孟德,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因为儒道思想的影响,时官时隐。‎ D.李白和杜甫是唐朝的双子星,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以浪漫瑰丽的想象,揭露了现实的黑暗;《登高》写诗人登高远眺,身世之悲与忧国之情齐集心头。‎ ‎21.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 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5 分)‎ ‎【示例】‎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9月17日,习近平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对热情洋溢的师生们说,新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青年人正逢其时。他希望同学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2.在第一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这么一群年轻人: “指点江山”的毛泽东,“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郭沫若,默默燃烧的“红烛”闻一多……‎ 你的身边一定也有许多美丽的青春面孔,请你记下其人其事,让我们一起学习进步!‎ 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