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00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象山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语言文字积累运用基础(14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 )
①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不久
②审容膝之易安 审:审视
③善万物之得时 善:擅长
④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贫穷
⑤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远
⑥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往
⑦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非:指责。
⑧此小大之辩也 辩:辩论
A.①②④⑦ B.①⑤⑥⑦ C.①③⑤⑥ D.②⑤⑥⑧
2. 下列各句中,和“复驾言兮焉求”句式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①遂见用于小邑 ②童子何知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④而莫之夭阏者 ⑤之二虫又何知 ⑥门虽设而常关 ⑦大王来何操 ⑧蚓无爪牙之利
A.①②⑤⑦ B.③⑤⑥⑧ C.③⑤⑥⑦ D.②④⑤⑦
3. 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泉涓涓而始流
C.风飘飘而吹衣 D.控蛮荆而引瓯越
4. 下列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所以也叫楚辞、楚辞体;又因《离骚》是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所以又称骚体。
B.《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讲求藻饰。
C.《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
D. 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言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5.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
(l)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 ,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B.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C.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D.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 阐明、发现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关键不在于个人的身份,而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B. 目前,国际粮食市场价格高位调整且很难下跌,国际粮食供需失衡正在加剧,但中国的粮食生产库存充足,依然能够满足自给。
C. 据美国媒体报道,著名排行榜网站欧迪网“海选”评出世界十大湖泊,九寨沟五花
海以“最美艳惊人”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国湖泊。
D. 不少电影剧本停留在生活表面,对题材发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7.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分)
人与蜜蜂不同的地方,就是人在建筑房屋之前,思想里已有了房屋的图样。我们要建筑革命这个房屋, ① 须先有中国革命的图样。 ② 须先有一个大图样、总图样, ③ 须有许多小图样、分图样, ④ 这些图样 ⑤ 别的, ⑥ 我们在这个革命实践中得来的关于客观实际情况的能动的反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既
又
还
而
不是
就是
B
不但
而且
也
然而
不是
而是
C
也
不只
也
但是
既是
又是
D
也
不但
还
而
不是
而是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
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因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人的外形的丑丝毫也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得到人们的爱慕。庄子一方面赞赏他理想中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人”,另一方面又丝毫不歧视形体残缺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指出了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德充符》中通过许多寓言说明了这个道理。卫国的哀骀(dài)它是一个奇丑的人,“以恶(丑)骇天下”,然而“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鲁哀公和他相处不过数月就想请他当宰相。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描写了这个奇丑者得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许多人的爱慕,同时又借孔丘之口说明了他之所以得到爱慕的原因:“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而所谓“使其形者”就是精神。人们之所以爱这个奇丑的人物,就是爱他的“全德”,爱他的精神美。“闉(yīn)趾支离无脤(shèn)”“瓮盎大瘿(yǐng)”都是一些腰弯及于脚趾、形体残缺没有嘴唇、身上长着像盆瓮一样大的瘤子的奇丑人物,然而前者说卫灵公,后者说齐桓公,都得到了赏识和喜爱,以至卫灵公、齐桓公看起那些形体齐全的人来,反而觉得“其脰(dòu)肩肩(瘦小样子)”,矮小可怜了。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缘故。这些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庄子看到了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在追求着个体人格自由的庄子眼里,就连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虽然形体健全,但较之于被砍掉了一只脚,却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兀者叔山”,在精神上是遭受了无可解救的“天刑”的。在庄子看来,这种精神上的刑残比肉体上的刑残更加可悲。庄子一点也不忽视形体的美,但更加重视精神的美。这种对于人的精神美的高度重视和追求,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象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五代人物画家禅月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贯休所画的人物,其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其名作十六帧水墨罗汉,骨相奇特古怪,为前代所找不出的。例如有庞眉大目者,孕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以之与阎立本的帝王图相对照,虽则坚实劲拔的笔致,略有相似,而人物的形态完全不同。阎氏的人物庄严肃穆,是一种士大夫社会的正型。而贯休的人物怪骇突兀,宛如战斗时神经紧张的一种变型”。完全可以说,在中国美学史上,对丑怪之美的肯定,为庄子美学所特有。这也是一般浪漫主义美学所共有的特色。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则是排斥丑怪之美的。
(有删改)
8.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庄子及其后学认为人的外形的丑并不妨碍他得到人们的爱慕,是因为他们尊崇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追求个体人格的自由。
B.在《德充符》中,列举一批现实中形貌奇丑无比的人物,他们不但得到了妇女的爱慕,而且也得到了国君的赏识和喜爱。
C.在庄子看来,形貌奇丑的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
D.庄子虽然认为“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但并不排斥形体与精神双美兼得的现象的存在。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庄子借孔子之口说出哀骀它之所以得到爱慕是为了更有力地反驳以孔子为代表的排斥丑怪之美的儒家美学。
B.阎立本笔下的人物庄严肃穆,体现的是形体美与精神美相统一的儒家的美学标准,而贯休笔下的人物怪异甚至丑陋,与儒家美学的追求迥乎不同。
C.庄子寓美于丑的美学思想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
D.贯休笔下庞眉大目、孕颐隆鼻的罗汉形象与庄子笔下的“闉趾支离无脹”“瓮盎大瘿”一脉相承。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庄子看来,孔子所遭受的“天刑”指的是他在精神上只知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
为之道。
B.《巴黎圣母院》中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与庄子笔下的“闉趾支离无脹”“瓮盎大瘿”在形体的丑及人格精神的美上都有相近之处。
C.在中国美学史上,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并对丑怪之美予以肯定,这大大拓展了中国美学的领域。
D.庄子指出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这种美学思想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三、文言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籍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东海王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责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三》)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B.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C.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D.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来代称儿童时代。
B.龙门,地名,这里的“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谒见名人而提高身价,可称为“登龙门”。
C.尊号,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皇帝的称号主要有四种:尊号(徽号)、谥号、庙号、国号。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不同朝代对三公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
13.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衍神情秀美,仪态风雅。少时拜访山涛后,虽然得到了山涛的赞扬,但是山涛认为他也许会误尽天下苍生。
B.王衍声名显赫,时望所归。朝野之士争相夸赞他,而后辈士子将他视为楷模竞相模仿,甚至虚浮妄诞成为时风流俗。
C.王衍擅长玄谈,人称“口中雌黄”。他旁征博引,信口雌黄,即使说话前后颠倒,也能立刻修正。
D.王衍身居要职,却推脱责任。东海王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做元帅: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借口推脱。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2)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把下面《陈情表》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四、诗歌鉴赏(11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本诗尾联用了庄子《鲲鹏》的典故,下列对其解说不正确的的两项是(5分 )( )
A.此典故是对《逍遥游》中“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语句的化用。
B.漂泊流离的诗人夜泊岳阳楼下,由波涛汹涌的洞庭湖联想到庄子笔下北海鲲鹏变化的典故。
C.“鹏”鸟是由“鲲”鱼变化而来的,诗人借用典故,意在借鲲鹏的变化无常强调世事难料。
D.大鱼“鲲”,大鸟“鹏”这些宏大的物象构成了诗歌意境的一部分,为抒发壮志做了铺垫。
E.诗人使用典故,含蓄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虽年迈多病,但是报国之志高远且临危弥坚。
(2).本诗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五、名句默写(15分)
16、按要求填写名句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途中“ , ”两句点明了作者归心似箭。
(2)人们常用《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来表达对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以把握的感慨。
(3)《滕王阁序》中“ , ”两句说的是辽阔的山岭、平原充满人们的视野,纡回的河流、湖泽使人看了吃惊。
(4)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 , ”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江南水乡夕阳西下,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5)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景色,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 ”。
(6)《陈情表》中的“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表达了李密的拳拳之心。
(7)《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8)《逍遥游》中用两种生命极短暂的生物为例来说明“小年”的两句是 , ”。
六、语言表达。(8分)
1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美国有一种蝉,每17年才叫一次,像钟表一样准确。这种蝉为什么选择在地下生活那么多年?原来,周期蝉最早出现在大约180万年前,那个时候北美正处于冰河期,气候极不稳定,经常会遇到冷夏。① ,假如它们出土后正好遇到低温,就死定了。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假如在1500年的时间里每50年出现一次冷夏,那么7年蝉的成活率是7%,11年蝉的成活率是51%,17年蝉则是96%。显然,② 。
18.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4分)
那“笔”,是太史公的如椽笔,君不见,他正襟危坐,用毕生的心血书写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那“山”,是______________,君不见,他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那“水”,是______________,君不见,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作(4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只有 “触目”才能“惊心”。当然,也欢迎大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
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或建议。
如果你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那么,你的立场是什么?或者对此有什么具体建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B 2、D 3、D 4、C 5.D【解析】试题分析:。⑴句,“欣赏……,却忽略了……”这一具体的语境,就应选择“买椟还珠”,其意思为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⑵句“不管我们在……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相逢”,可知应选“殊途同归”,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而“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⑶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如临深渊,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前者侧重谨慎,后者侧重戒心。
6. C 解析: A.“阐明、发现”颠倒了先后顺序,应为“发现、阐明”。逻辑关系混乱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在辨析病句的过程中,常常被考生忽视。
B.主谓搭配不当。应将“的粮食生产”改为“生产的粮食”,将“粮食”变成主语的中心语,才能与“库存充足,依然能够满足自给”搭配。
D.句式杂糅。两种句式出现了部分重叠。可以改为“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因素”或者“这是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
7 D
二、8、【答案】B
试题分析:B选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许多语言”“以文学的夸张笔法”,选
项为“列举现实中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答案】C
试题分析:强加因果C项在原文第三段开头,“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相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五代人物画家禅月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文中意思是说,贯休的丑人劲画得力于庄子道家美学观。这里叙述是总体,而文章说的是个体贯休。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答案】D
试题分析:D项分别出现在第一段结尾“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指出了丑在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和第二段结尾,“这种对于人的精神美的高度重视和追求,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对精神美的“重视和追求”,得到“发展”。此处说庄子的美学思想到魏晋时期得到发展。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答案11.A 12.C 13.C
王衍字夷甫,神态表情明净秀美,风度姿态安详文雅。童年时曾拜访山涛,山涛感叹了很久,王衍离开后,山涛目送他说:“什么老妇人,生了这样的孩子!然而耽误天下百姓的,未必不是这个人。”王衍十四岁,当时在京城,拜访仆射羊祜,陈述事件情状,言辞十分清楚漂亮。羊祜名望德行尊贵显赫,而王衍年纪虽小却毫无屈从人下的神色,众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杨骏想把女儿嫁给他,王衍以和他结亲为耻,便装疯使自己躲过这桩婚事。武帝听说他的名声,问王戎说:“王衍在当世谁与他相当?”王戎说:“当世没有看到与他相当的人,应该从古人中寻求这样的人。”
王衍既有高才美貌,又明智颖悟如神,常常自比子贡。女儿是愍怀太子的妃子,太子被贾后诬陷,王衍害怕惹来灾祸,自己上表请求离婚。贾后被废黜后,官吏弹劾王衍,说:“太子被诬陷获罪,王衍不能以死固守善道,立即要求离婚。得到太子亲手写的信,又隐藏不拿出来。意在苟且避祸,无忠直的节操。应该加以重罚,来激励人臣坚守节操。可以对他终身禁锢。”晋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王衍虽然身居宰辅的重要职位,却不把治理国家放在心上,只考虑保全自身的办法。劝说东海王司马越说:“中原已经乱了,应当依赖地方长官,应该选拔文武兼备的人来担任地方长官。”便任命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于是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江汉的险要地势,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险峻地势,你们二人在外,而我留在这里,足以算作狡兔三窟了。”有识之士鄙视王衍。
司马越讨伐苟晞,王衍以太尉的身份担任太傅军司。至司马越去世,众人共同推举他为元帅。王衍因为贼寇纷起,恐惧不敢担当。推辞说:“我年少时就没有做官的欲望,随着选补官吏,于是到了今天的职位。今天这样重要的职位,怎么能用不具备才能的人担任呢?”不久全军被石勒打败,石勒召呼王公与王衍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溃败的原因。王衍向他陈述西晋遭遇灾祸和失败的缘由,并说计策不是自己出的。石勒很喜欢王衍,与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说自己从年少时就不参与政事,希望自己能免于处置,还趁机劝石勒称帝。石勒大怒说:“你闻名天下,位高任重,年轻时就入朝为官,直到满头白发,怎么能说不参与政事呢!使国家破亡风俗败坏,正是你的罪过。”石勒让左右之人将王衍扶出帐外。石勒对自己的同伙孔苌说:“我走过天下的地方也够多了,却未曾见过这样的人,应该不应该让他活命呢?”孔苌说:“他是晋朝位居三公的高官,肯定不会替我们尽力,又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呢?”石勒说:“关键不能用刀杀他。”让人在夜里推倒墙杀埋了他。王衍临死前,回头对人说:“唉!我们这些人虽然比不上古人,假使不推崇浮华清谈,合力匡正挽救天下,还可以不至于到今天这步天地。”死时五十六岁。
四、诗歌鉴赏(11分.)
15、(1)CD(C使用典故的用意不当;D“鲲鹏”不是诗歌意境的组成部分,且没做铺垫。)(对一个2分,两个5分)
(2)【参考答案】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2分)
异: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2分)《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2分)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本题考查情感的比较,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意境悲怆而宏伟有力,表现诗人的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不弃不馁。《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如本题分别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为: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
诗歌鉴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
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768年,作者于此大约两年左右后病逝于湘江孤舟之上),是逢国破家衰的流亡之时,面临危难,贫病交加。而即便如此,诗人仍不忘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不弃不馁,诗歌意境悲怆而宏伟有力。
以“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开端,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气势宏博,旋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转写近景: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托衬出别样的悲怆。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读此句,令人心动怦然……接下来“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句以图南,鲲鹏自喻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印证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鲲鹏图南就是指志向弥坚,毫不气馁,继续拼搏,也有在一处碰壁就该换个地方东山再起的意思)顺承上句的情感又更升一层,至此,诗歌的情境推向最高潮,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似断犹续,首尾相照。
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又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五、名句默写(15分)
16、(1)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六、 17①成年蝉需要很高的气温(围绕“气温”即可酌情给分) ②周期越长,成活率就越高(答对一句给2分,答对两句给5分)
18.【答案】(示例)曹孟德的碣石山,居高临下,指点江山,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苏东坡的西湖水, 泛舟湖中,看西子湖晴光潋滟,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
第一次月考暨第三次写作训练
【训练目标】进一步熟悉把握驱动式作文命题特点,学习掌握驱动式作文写法。
【训练题目】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只有 “触目”才能“惊心”
。当然,也欢迎大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
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或建议。
如果你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那么,你的立场是什么?或者对此有什么具体建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审题】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具备这类作文目的针对性、角色定位性、隐形比较性和文体明确性等写作特征。
范围:关于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宣传画引发的争论。
核心:主张‘温馨提示’好还是主张的‘触目惊心’好。
角色:你的立场是什么?选‘温馨提示’ ,要么选‘触目惊心”。 也可以有其他具体建议?
比较:虽题面没有“权衡比较”,但说理的过程中其实是需要比较才能深刻。
文体:可以写成发言稿、辩论词、演讲词甚至给校方的书信。
【立意】
1、同意“给图给真相”才能敬畏生命,达到宣传警示的目的;
2、同意“温馨”提示为佳,内化文明修养,达到“适宜”教育。
【批改纪要】
【范文】
我看宣传图片中的智慧
某高中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文字的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的图片,其用意是警告同学们生命只有一次,通过“给图给真相”,用“触目”的方法让同学们“惊心”,而王同学则认为“触目惊心”的图片视觉冲击力太强,建议换为其他图片,如漫画等的“温馨提示”,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首先,在我看来,“触目惊心”的现场图片的确会起到警醒的作用,但同时也可能会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据报道说,据统计,有不少学生因广告栏、宣传报上事故的惨烈图像,而导致产生畏惧心理,不敢乘坐公交车,甚至不敢过马路。这样看来,在校园宣传橱窗中,放这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图片,实在不是最佳之举。
其次,又如小王同学所说,将“触目惊心”的照片换作如漫画的“温馨提示”虽然达到宣传作用,但其效果显然不佳。同学们可能只是一笑而过,并不会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也不认为这些事故,会产生在自己身上,不能给人多少触动。
最后,诚然,不管是“触目惊心”也好,“温馨提示”也罢,其最终目的,都是为同学们的安全着想,当然,不仅是肉体安全,还包括身心健康。因此,为何不将触目惊心与温馨提示相结合,使其取长补短,达到两美其美的效果?
对此,我的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为达到宣传效果,学校可在宣传橱窗的开头,先放温馨的漫画等,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及阅读兴趣,可让他们保持心情愉快;第二、在漫画的温馨提示之后,可放相关报道,其报道内容最好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及身边事为主,在文字报等内容旁边可选用触目惊心的现场图片。但选择图片时,不要选择场景太惨烈图片,可以选取冲击力不太强的照片,减缓视觉冲击力。第三、为更好的做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校方可邀请相关人士,如交通指挥官,为同学们开一堂讲座。通过面对面的交谈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及违反交通规则的危险性。这样既不会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又能真正达到宣传的效果。
校园宣传总是需要智慧的,让我们一同用智慧的宣传方式来让同学们真正认识到安全等各方面的重要性,以上即我的看法。
【点评】这篇文章,结构清晰,逐层深入,先分析利弊,再提出建议。建议也切实可行,体现了作者的思考和智慧。他的结构或许略显呆板和显豁,但十分值得借鉴。作者难得之处在于,行文措辞不夸大、不贬低。用语稳健,有理有据有节有度,全面公允。这是很难得的。结构易学,观点易学,行文中的冷静细腻、有条不紊,不易学。
NO.2(得分:56分 )
温馨的假象不如残酷的事实
一张惨烈的车祸照片,触目惊心,却正因其独特的震撼效果才能长驻人心,时时刻刻起到警钟的功效,相反,一张温馨甚至带点戏谑味道的漫画,轻松是轻松,却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事实本就残酷,何必粉饰太平?
安全教育是严肃的命题,诚如校长所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其宝贵,我们开不起玩笑。何妨用这“触目惊心”换得人人心中警钟长鸣?让这一幕永远只停留在宣传栏上。
车祸照片,惨烈归惨烈,毕竟是事实。在灾难当头,断然没有太多温情的假象,有的只是这样血淋林的真实。因为恐惧,我们妄想逃避,妄图用简单明快的漫画换得视觉上的轻松愉悦。然而,不能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现实的残酷,那照片上的一幕,会不会在我们生活中重现?
不愿直面现实,对之加以粉饰是人的天性。然而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历史鲜血淋漓的一笔来教会我们不愿懂得的道理。多少次安全事故后,人们才在震惊和后悔中匆匆复习过往的教训,而在悲剧发生前彻底忘记了现实何其残忍,工地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是否只是习以为常的横幅,“交通安全记心中”又是否只是失去意义的一句空泛的口号而已?大街上随意违章、“中国式过马路”的人们,一定记得自小受过的“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却正是忘记了曾经的血的教训,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用生命冒险”。
我们需要对事实更清醒的认识,才能避免那些自欺欺人的举动。将事实陈列于眼前,用深入人心的惨烈换后世的警醒。如美国的朝鲜战争纪念碑,每一个伤亡、失踪人员的名字都被刻下,密密麻麻,容不得半点虚假;又如博物馆、纪念馆中一张张尸横遍野、人们瘦骨如柴的照片,正是对历史的揭露,才有更深刻的教训,容不得半分掩饰。让我们绝望的,或许正是为了让我们清醒。
鲁迅先生有言:“真正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鲜血,便是不加掩饰的事实。或许触目惊心,却自有发人深省的功效。何必要那温情的假象,不妨正视事实。看清了。我们的生命中,才会少一丝残忍。
【点评】开头作者将安全教育的两种做法的效果进行对比,顺势提出自己的倾向性主张:事实本就残酷,何必粉饰太平?第二段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的角度,指出“触目惊心”的必要;接下来从人们的普遍心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漠视,来指出“触目惊心的”必要。最后用别人的做法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引用鲁迅先生的话回到自己赞同的做法上来。文章层次清楚,气势贯通,说服力强。尤为难得的是文章的段落之间的起承转合非常地自然,语言简洁,修饰性词语、限定词和关联词的使用非常生动、准确,显示出作者良好的文字驾驭力和较强的思辨力。“毕竟”“断然”“然而”等词汇使文章逻辑显得很严密,“妄想”“妄图”的使用,有力地表现出倾向于温馨类做法者的心态。不足之处在于权衡、取舍凸显得还不够。
NO.3(得分:56分)
用温和浇灌安全意识之花
近日,某高中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热议,这一事件中,拍手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不理解和质疑、支持和不赞同的杂音中,应该如何取舍,对此我表达我的看法。
我认为在学校这个公共教育场所公然贴示如此醒目的车祸现场图片不甚恰当,安全教育应该以更温和,更令人所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效果更佳,(亮明观点,观点内容具体明确)出示此中触目惊心的图片来配以文字的安全教育缺少了些许温情并且不免残忍,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安全宣传教育目的没达到,甚至可能使学生心理产生阴影。
教育应当以更温和的方式和姿态来进行,学校是个温情和充满书香气息的地方,如此“直接”的教育显得不合时宜,有惨烈车祸现场图片的宣传橱窗长此以往张贴使人感到心理压力的图片,会令同学们避开浏览,这样的安全教育,收效甚微。
如果是张贴更温馨的提示标志和配以能够被人接受的画面如漫画绘画等,用温情恰当甚至带点幽默的方式去进行安全的宣传教育,寓乐于趣,我想更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以此来达到安全教育工作更能体现教育工作者的“仁”和“爱”。
用僵硬和不通人情的方式进行教育,只会令学生们厌烦于此。如中国式教育所推崇的“棍棒教育”我个人是极其不赞同的,同时其也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如今学校橱窗里的“车祸照”,无非是安全教育上的“棍棒”,使人敬而远之,这样的宣传只是拘泥于形式,而难以达到效果的生硬教育。
形存而神不存的安全教育如同是给一朵花强硬地浇水施肥,这样的“爱护”不利于其成长,如果换作更为温和的方式,根据其所需,循序渐进,方能使其绽放、茁壮,“拔苗助长”式的安全教育弊大于利。
古时候有邹忌用幽默方式讽齐王纳谏,使齐威王有所启发并纳用。今我们为何不妨根据邹忌的思想,与时俱进来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用学生易接纳的方式来进行安全教育工作,循循善诱,从本质“安全”入手,我想此比直接贴示醒目照片或是苦口婆心的说教更为有效。同时安全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并非一朝一夕所就,这对完善安全教育方式有更深刻的意义。
综上所述,我提倡用温馨提示来代替“触目惊心”,用温和教灌安全意识之花,使安全意识真正深寓于心。
【点评】这篇文章总体而言,议论说理比较深刻,该考生亮明观点时,不仅仅是摆出自己的态度,而且还对自己的观点有比较充分的阐释,这就避免了观点仅仅是一枝没有长叶子的“光杆”。正文分析说理的时候从分析学校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以及这种做法的弊端、应该怎么做(提出建议)等角度切入,并且运用了比喻、举例等论证方法,使文章主体内容既丰富,又深刻。当然,这篇文章的条理不是很清晰,要么就按照平时训练时老师所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架构,该考生言其弊端后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后面又分析原因,建议考生在写作前最好能列一个提纲,这样的问题可能就会避免。该考生标点符号的运用存在很大问题,一“逗”到底的低级错误贯穿全文,个别地方用词不当,甚至出现病句。
NO.4(得分:55.5分)
生命不是温馨的迷梦
近日,我校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引起了广泛关注。同学们有的认为温馨提示更好,安全教育不宜触目惊心。对此,我想说生命不是一场温馨的迷梦,与其温言软语,不如触目惊心。
从小到大,这样的安全宣传教育我们经历过多少次?所谓温馨提示,安全教育漫画,又被我们嘲笑过多少回,讥讽过多少次?温言软语常常被我们当做耳边风,那么为何不放上几张真实的照片,用严肃而认真的目光带领我们去审视一场车祸的残酷?我承认,看到这样的照片之后,我的确感觉太血腥,太难以接受。但因此,我也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之前对安全的漠视态度,开始因生命的脆弱和现实的教训去反思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说教式、漫画式安全教育中那个温存的迷梦——
生命之重,不是几幅轻飘飘的、以安全教育为名的漫画所能肩负的。
这一场争论,让我又想起了前几年盛行的“温室花朵”理论。中国的教育是温柔的,因为家长与学校生怕现实的污浊过早地侵染孩子的无邪的世界,因而我们批判童话中的毒苹果、残忍的猎人,因而我们惯用生涩的词句和温柔的漫画将生命转瞬即逝的残酷也多是镀上了一层以爱为名的愚钝保护膜。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想说我们再也不能固守之前家庭与社会给我们营造的迷梦,而是应以一个成年人的思维,以悲悯和审慎的目光去正视生命的易逝的悲欢,去直面这个触目惊心但真实的世界,由此,才能真正生出对生命的敬畏。
生命不是温馨的迷梦,它是幼时出国留学,饱受欺凌的三毛笔下那触目惊心卑劣的现实,它亦是马可波罗踏遍千山万水所阅尽的异国风光。安全教育是永恒的话题,亦是一个小小的镜子,折射出的是教育者畏于展现真实世界的胆怯,也是无用的温馨长久统治中国学生的现实映照。还给我们真实,无论这真实是如同丛林法则般的不近人情、血腥残酷,是如同秀丽的风光,都是我们即将经历的,需要与真实的角色参与的故事(不通顺)。生命不是一场迷梦,我更愿看见真实的图片,哪怕他触目惊心。
【点评】文章结构清晰,分析到位。首先,承认“触目惊心”的血腥,但也因此让人们反思生命之重。其次,合理类比,利用反例证明“温馨提示”的作用不大。最后,强调还原真实。分析层层递进,并且不乏精彩的句子。可惜过多使用长句,令语言有些单调,且影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