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50 KB
  • 2021-06-02 发布

语文卷·2017届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2016-12)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遵义市南白中学2016-2017-1高三第四次联考试题 语 文 ‎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日前,酝酿了十余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上映,首日票房即冲破7000万元人民币。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创作国产影视作品,这不是第一次:此前有电视剧《远古的传说》、《女娲传说之灵珠》,也有最近票房大卖的电影《捉妖记》。‎ ‎ 上古神话是指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这些先民口耳相传的故事经过先秦两汉作家的记录和再创作,主要保存在《诗经》、《楚辞》、《庄子》等传世典籍中,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 ‎ 上古神话如何在今天的电影改编中重生?‎ ‎ 首先,主创者需找到上古神话与当代相呼应的精神内核,创造出既符合神话精神又与时代审美相契合的艺术形象。这就需要创作者做好充足的功课,深入了解上古神话的文化内涵,借鉴当前神话研究的最新成果,为自己的二度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避免由于自身知识的缺陷而导致创作时一叶障目、捡了芝麻丢西瓜。《大鱼海棠》的形象设计镌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纹章:鲲鹏、大椿、凤凰、祝融、貔貅、嫘祖等神话形象汇聚一堂,其姿态动作抓住了中国道家文化的气质,其法术神力抓住了东方美学中的自然灵韵。影片的人物矛盾设置意在凸显家族伦理、敬畏生死、天道有常等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并最终在人(片中的神即人)与大自然的博弈中获得新的价值平衡。遗憾的是,创作者想塑造的形象过多,每一个都没能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模糊和弱化了角色的艺术力量。电影《捉妖记》对上古神话的化用则较为浅层次,其人物塑造虽取法《山海经》中的异人异兽,但角色的行动则带着好莱坞电影的喜剧色彩,没有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 其次,上古神话往往并不具备完整的叙事结构,而讲好一个故事并对人性有深刻的挖掘与表现,则是影视改编的核心。遗憾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比如《捉妖记》对妖与人类、妖族内部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得不够充分,《大鱼海棠》对主角椿、湫和鲲之间的情感线索铺展不足,人物动机不合理,故事主题也不够凝练,比如灵魂交易的情节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主角为理想不断反抗乃至自我牺牲的崇高感。英国的魔幻电影《指环王》情节虽有拖沓之处,但做到了叙事上的合情合理,并始终紧扣人性对抗恶欲,最终实现自我救赎的主题,这种创作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 改编自上古神话的大银幕作品,离不开一个具有代入感的奇观世界。伴随电影特效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实现虚构形象的写实已不是问题,然而容易被忽视的,是从细节着手,凸显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确保影片整体风格的统一。‎ ‎ 上古神话承载了华夏祖先对世界最初的认识和奇谲瑰丽的想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故地。让上古神话在当代电影中重生,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当代大众文化的丰富与提升。‎ ‎ (摘编自林炜圣《上古神话如何“重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在十余年的准备工作之后,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几天前上映,首日的票房即大有斩获,冲破7000万元人民币。‎ ‎ B.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创作国产影视作品,电视剧《远古的传说》、《女娲传说之灵珠》,电影《捉妖记》比《大鱼海棠》更早。‎ ‎ C.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经先民口耳相传、先秦两汉作家的记录和再创作,得以保存。‎ ‎ D.上古神话多保存在《诗经》、《楚辞》、《庄子》等传世典籍中,经今天的电影、电视剧的改编才得以重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大鱼海棠》的形象设计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众多的神话形象表现出中国道家文化的气质及东方美学中的自然灵韵。‎ ‎ B. 《大鱼海棠》的人物矛盾的设置凸显了某些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 ‎ C.《大鱼海棠》塑造的多个形象均未能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捉妖记》也未能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 D.《大鱼海棠》的线索、人物、主题、情节及《捉妖记》的矛盾冲突表现方面尚有不足,而《指环王》的叙事、扣题值得学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从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票房和《捉妖记》大卖看,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进行电影创作,同样可以吸引现代观众。‎ ‎ B.以上古神话为艺术创作源泉,电影创作者要做足功课,创造与神话精神相符并与时代审美相契的艺术形象。‎ ‎ C.改编上古神话题材的电影作品,核心是讲好一个故事、对人性有深刻的挖掘与表现、以细节凸显传统文化美学价值、让作品风格统一。‎ ‎ D.让上古神话在当代电影中重生,既可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也可以丰富与提升当代大众文化。‎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曾国藩——从“中人”到“完人”的追求(节选)‎ ‎ 湘乡流传一个故事,说一个小偷在房梁上等着曾国藩熄灯睡觉好下来偷东西。曾国藩在背一篇文章,怎么也背不下来,小偷都等急了,跳下房梁说,你真笨,我都背下来了。你还背不下来,然后拂袖而去。此笑话显然是后人杜撰,但故事透露出曾国藩的脑袋,可能确实不是很灵光。这个资质平庸、又出身普通、成长于偏远深山之中的小孩,最后怎会出将入相成为儒学大家呢?‎ ‎ 曾国藩曾在家书里说:“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句话体现了他“尚拙”的人生哲学。‎ ‎ 在日常生活上,他“笨拙”‎ 地坚持他的日课十二条: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比如他要求自己每天读《廿三史》二十页,天天如此,从不间断。还有他从三十岁开始写日记,一直到他61岁去世,也不间断。在战争上,他不像孔明一样有很多锦囊妙计,用的也是笨拙的计策。他以“扎硬寨,打硬仗”而著称。湘军主动攻城时,如同巨蟒缠人一样,用一道一道的壕沟把这座城市活活因死。他们攻城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往往是一年、两年,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不停地挖壕沟。安庆、九江、天京,都是这样打下来的。他曾用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战争生涯一是“屡败屡战”,一是“艰苦卓绝”。‎ ‎ 曾国藩做事靠的是自己执著坚韧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信念。那曾国藩树立的是什么样的信念?遇到困难时又如何勉励自己去实现目标呢?‎ ‎ 曾国藩有一联自箴,耐人寻味: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 这副对联说的是他勉励自己实现目标的方法——吃苦和惜时。其实人世间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实现的。立志、努力行动、历尽磨难、珍惜时间,这可能是所有成功人士的模式。但说到容易,做到就很难了。曾国藩用一个“悔”字来确保自己可以做到。‎ ‎ “悔”,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悔过自新。正是因为深刻的反思和追悔,曾国藩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先是一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家理学家,在戴孝办团练的初期他又采用法家思想,认为乱世必用重典。晚年时,父亲去世,曾国藩在思云馆中重读老庄,从而学会了以柔克刚,功成身退。晚年的曾国藩,接受耶鲁大学毕业生容闳的建议,和李鸿章一起上书建议朝廷送清国小留学生出国深造,师夷长技以自强。因此他又是西方新思想的启蒙者。‎ 曾国藩不仅自己在历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他还在仕途上成就了一批人,而这些人则成为晚清时期的中流砥柱。他知人善用,在他的人生中,他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一批落魄士子。耳熟能详的做高官的有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李鸿章等等。学者则有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左宗棠本一介布衣,是他向皇上举荐,后来有平定新疆之功。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在国家危难,民不聊生的时代里,曾国藩和他物色的人才为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带来了执著的精神和希望的曙光。‎ 曾国藩不仅事业有成,而且治家有道,教子有方。他对子女的教育,在其家书中多有体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如下的两方面。‎ ‎ 首先,居安思危,勤俭持家。楼高易倒,树高易折。曾国藩曾说:“居富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效出好规模,虽一旦罢官,尚不失兴旺气象。”曾国藩在当官时,时时想着不当官时家人如何生存。“克勤克俭,宜耕宜读。”这样无论当官还是为民都可聊以为生。其二,曾民主张,不留钱财给子孙,但留诗书和家规。在富厚堂里最让人徜徉的地方,是3栋藏书楼,多的时候,藏书30万册。在这山清水秀的清净之所读书思考,坐拥万座书城,又有长者的谆谆教导,怎能没有出息。‎ ‎ 【相关链接】‎ ‎①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摘自“百度百科”)‎ ‎②曾国藩的政治家风度、个人的品格修养很少有人能够匹敌。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 A.作者在文章开头讲了一个后人杜撰的笑话,说明曾国藩的脑袋可能不是很灵光,这个开头显得活泼有趣。‎ ‎ B.曾国藩拥有执著坚韧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信念,这是他在历史上取得卓越成就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 C.曾国藩知人善用,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受到他的感召,这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都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和曙光。‎ ‎ D.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推行西学第一人,因此有人说:“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 ‎ E.曾国藩虽然也读老庄,也曾学习西方新思想,但从立志、修身、待人、治家等方面来看,依然不失儒家士大夫之风。‎ ‎ 5. 曾国藩“尚拙”的人生哲学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4分)‎ ‎6. 依靠“悔”,曾国藩的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其思想变化轨迹。(4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归 来 女真 ‎ 李大壮心疼。广州开往沈阳的火车票,两张票多花了二百。二百块钱哪!冯秋萍知道了,更得心疼!在老家,冯秋萍抠门儿是有名的。吃不舍得,穿不舍得。养了一水塘的鸭子,鸭蛋腌咸了,端午那天,一家三口一人一只,剩下的卖给来水塘钓鱼的。他们家的鸭子在水塘里放养,不喂饲料,吃过的都说好。冯秋萍还不舍得穿。五年前的一套红秋衣,已经洗得没底色了,除了夏天,一直套在身上。‎ ‎①车厢里挤满了回东北过年的老乡。行李架上塞得满满的,从广州出发时,过道上就有站着的了。李大壮和李强,有座位。李大壮靠窗,李强挨着过道,父子俩肩挨肩,睡一会儿醒一会儿,谁也不说话。两年前,年根儿底下,母子俩南下和他会合。李强在鞋厂学徒,冯秋萍给食堂摘菜洗碗。一家三口,年在哪儿都是过,省了路费,还有春节加班的额外补贴,挺好的事儿。没想到,这个元旦刚过,冯秋萍突然肚子疼。肚子疼她向来不当回事儿。肚子疼对女人来说还算病吗?她不肯吃药。忍不住了,买了两盒止疼片。两盒药吃完,还是疼,疼大发了,冒冷汗珠子,发烧,这才舍得去医院。去医院的路上,冯秋萍说:“我想回家过年。”‎ 就为她这句话,李大壮安排了这次行程。‎ ‎ 火车有节奏的晃动让他昏昏欲睡。儿子李强不肯说话。李大壮知道为什么。这孩子,还生气呢。那也没办法。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他也生气,生自己的气,气自己为什么没早带媳妇去医院。问题是:生气有用吗?!‎ ‎ 车过山海关。蓝天、白雪覆盖的原野,透明的空气,那是白天应有的景象。现在,外面一片黑暗,他却精神起来,再也睡不着。瞟了一眼儿子。李强睡得正香。毕竟是孩子啊!一家三口,其实最适应广东气候的,就是儿子。他从来没说过想家的话。过完年李强肯定要回南方。李大壮没想好自己回不回去。临走时,他跟老板说的是活话儿。他还有退路。问题是,他还能回去吗?那个城市,让他心疼!‎ ‎ 火车终于在北站停下时,李大壮的腿,已经有些抬不起来了。左手拎着包裹,右手提着旅行袋。儿子扛着大编织袋,里面装着一家三口的四季衣裳,还有冯秋萍嘱咐他给老人买的过年东西。②冬天的早晨,冷,心脏好像被冻小了,往胸腔里缩着,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化成白霜,在空气中留下痕迹。这样的冷,曾经让他想念,现在,却让他伸出的手很快僵硬起来。‎ ‎ ‎ ‎ 通往靠山屯的长途汽车上,李强仍旧不跟他说话。他的心咚咚跳着,像一个没经历过世面的年轻人。在北站,他给村里打了电话,庆魁说去汽车站接他们。挂甲屯、毛屯、姚千户、杨千户,然后就是靠山屯了。他们在靠山屯下了车,候车亭前,聚着好几十人。有男人,也有女人。都是来接他们的!庆魁冲在最前面,问他:“我二嫂呢?”‎ ‎ 李大壮的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从上车,第一次有人问他话!家乡话!‎ ‎ 李大壮举起手里的包袱。‎ ‎ 包袱里是一只精致的骨灰盒。五百块钱买的。一路上,他没敢打开看,怕惊着周围的乘客。‎ ‎“怎么不早送医院呢?!”在沉默而哀戚的目光中,李大壮看出了乡亲们的心里话。是啊,怎么不早送医院呢?!广州医院的大夫也这样责问他。止疼片吃完了,还疼,疼得冒冷汗,发烧,说胡话,哭爹喊娘,这才张罗去医院。李大壮的媳妇冯秋萍,这辈子就住过一次医院。大夫说,太迟了,肠穿孔。怎么不早点送来?!‎ 现在,面对眼前的这些乡亲,他忽然明白了,儿子跟他生气是对的。媳妇这辈子活得太屈,吃没吃上、穿没穿上。最后一次,他得让女人活得值,他得大办,请吹鼓手来,请扎纸活儿的来,把村长请来主事。因为村长收回养鱼塘,李大壮跟他翻脸,一气之下去了南方。现在,人家到车站来接你了,你还计较那些事儿吗?看在女人的面子上吧。‎ ‎ 过小年的头一天,靠山屯鼓乐震天。‎ 李大壮一家,从南方回来过年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A.李大壮的妻子冯秋萍是出了名的抠门儿,在家时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在广州打工时肚子疼也舍不得吃药,舍不得上医院,这反映了她的愚昧无知。‎ ‎ B.儿子李强对母亲的病逝耿耿于怀,在火车上一直不愿与父亲李大壮说话,因为在他看来,父亲亏欠母亲太多,是父亲不早带母亲去医院,致使母亲病逝。‎ ‎ C.李大壮望着前来候车亭接自己的乡亲,情不自禁想起妻子跟随自己的苦难一生,心中愧疚,决定大办丧事来弥补,这样的结局,耐人寻味。‎ ‎ D.过年,原本应该是快乐热闹的,然而在小说中,读者却只能看到让人黯然感伤的一幕,作者通过这样的故事,以小见大,控诉了社会的不公和世道的黑暗。‎ ‎ E.小说主要通过对李大壮内心活动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农民工艰辛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乡村打工者的悲惨遭遇。‎ ‎8. 小说中画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9. 小说以“回家”为中心来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帝为改敕赐之。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武还,诉于帝。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徙。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贼平,班师。诏留来、珤镇抚。寻命来兼巡抚贵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明年,事平。召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来归。成化六年卒于家。‎ ‎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 B.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 /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 C.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 D.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考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 D.“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 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 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 ‎ 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5分)‎ ‎ (2)而来执法严, 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5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1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 ‎ B.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 ‎ C.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真实,她的与人为乐。  ‎ ‎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 E.诗的尾联用自己敬仰前辈诗作,表明梅花高洁,古今同赞。‎ 15. 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共5分)‎ ‎(1)人生可能会遇到许多两难抉择,我们应该学会正确选择。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指出,当“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应该“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当生和义“二者不可得兼”时,应该“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 , ”。‎ ‎(3)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以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条线交汇在“ , ”这两句诗中。‎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①《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书中对政治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作了很多鞭辟入里的分析, 值得一读再读。‎ ‎ ② 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着大址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 ‎ ③ 以每个人分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作为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 ‎ ④ 王校长的一席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会的人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 ‎ ⑤中国官方正式承认正在建造第二艘航母,但是新航母的性能和美国航母相比难以望其项背,更别说一时赶超。‎ ‎ ⑥李警官深谙犯罪心理学,总能站在犯罪嫌疑人的角度推心置腹 地剖析作案动机及过程,侦破了很多棘手的案件。‎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近日,铁路部门发布消息,2017年火车票预售期将调整为30天。对此,铁路部门解释原因是由于部分新线路即将开通运营造成的。‎ ‎ B.在快递要不要进校园的问题上,姿态强蛮地关门落闩是大多数学校给出的答案。而如何将校园快递作为学校为师生提供的后勤服务的一部分,恐怕是管理者迟早要思考的现实命题。 ‎ ‎ C.新的《红十字会法(修订案)》明确规定,红十字会及其工作人员冒用、滥用、篡改红十字标志和名 称,利用红十字标志和名称牟利等情形,将依法承担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民事责任。‎ ‎ D.不少父亲错误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情,因此在思想上放松了教育的责任,有时即使在家也懒得与孩子交流,失去了许多与孩子互动的机会。‎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最近,“蓝瘦香菇”成为网络热词,热词有超强的表情达意效果。 ① 是区区几个字,胜过千言万语, ‎ ‎ ② 热词经常能僭越年龄、辈分、等级,将沟通双方置于平等状态。 ③ ,许多父母在与子女的沟通时,自称“宝宝”卖萌,这样用词会部分消除横亘在双方之间的沟通障碍,起到促进沟通的作用。 ④ ,我们有必要格外强调,使用热词的前提应该是准确、得体、合适。 ⑤ 热词特别受追捧,一个明显乱用或错用的热词在网上刷屏,只会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形成错误的示范效应。‎ ‎①‎ ‎②‎ ‎③‎ ‎④‎ ‎⑤‎ A 不但 并且 譬如 但是 ‎/‎ B 虽然 ‎/‎ 例如 当然 不然 C 即使 因为 比如 ‎/‎ 否则 D 往往 而且 ‎/‎ 同时 因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 中国文人的狂言狂事,数也数不清。但细分文人之狂, ① ,一种是才狂,一种是疯狂。才狂,不难理解,也可以说一般文人都恃才而狂,是性情之狂。而疯狂就需区别待之:有的是不随流俗执着个性的佯狂, ② 。当然,我们不能片面否定文人之狂, ③ 。正如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及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文人的狂性情,怎么看,也都是中国文脉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21. 下列图表是对我国少儿电视节目有关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请仔细阅读,用简明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1)根据图表内容,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30字)(4分)‎ ‎(2)针对结论,提出建议。(不超过30字)(2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前些日子,一张纽约街头的父子背影照(图1)在网上被疯狂转发,图中华人父亲的头发和衬衫均被雨水淋湿,但他依然将唯一的伞遮在背着书包行走的儿子头上。随后也有人在网上晒出了另一张英国父亲在雨中牵着女儿,只为自己打伞的背影照(图2),并表示“小女孩也挺开心的”。两张照片中两位父亲截然不同的做法引发了无数网友和亲子专家们的热烈讨论。‎ ‎ 对于上述两位父亲的做法,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 ‎ (图1) (图2) ‎ 遵义市南白中学2016-2017-1高三第四次联考参考答案 语 文 ‎1.D 原文有“上古神话……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不是“经今天的电影、电视剧的改编才得以重生”。‎ ‎2.B 原文有“影片的人物矛盾设置意在凸显家族伦理、敬畏生死、天道有常等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意在凸显”不同于“凸显了”,并且后面有“遗憾的是……”的说法。‎ ‎3.C “以细节凸显传统文化美学价值、让作品风格统一”不是“改编上古神话题材的电影作品”的“核心”。‎ ‎4. AE(答对其中一个给2分,全对4分) B“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错。D“近代推行西学第一人”错,因果关系也不恰当。C“受到他的感召”不确定,并且“都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和曙光”,“都”过于绝对,原文是“曾国藩和他物色的人才为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带来了执著的精神和希望的曙光”。‎ ‎5. ①在日常生活上,他“笨拙”地坚持他的日课十二条。②在战争上,他以“扎硬寨,打硬仗”而著称,用壕沟把城市活活困死。③在实现人生目标的方法上,他勉励自己实现目标的方法是吃苦和惜时。④在治家、教子上,重视勤俭、耕读传家。(答出其中两点给4分,一点2分)‎ ‎6. ①从信奉继绝学开太平的儒家理学到吸纳法家乱世用重典的思想,②从吸纳法家乱世用重典的思想到重读老庄,学会以柔克刚,追求功成身退,③从重读老庄,学会以柔克刚,追求功成身退到接受西方启蒙思想。(答出其中两点给4分,一点2分)‎ ‎7.AD(答对其中一个给2分,两个都对得4分) A“愚昧无知”错,应该是“节约”。 D “控诉社会的不公和世道的黑暗”不够恰当。‎ ‎8.答:①第一处是对车厢里环境的描写,通过描写车厢的拥挤,交代了小说主人公李大壮乡村打工者的身份,揭示了乡村打工者生存的艰难,还起到了营造感伤气氛的作用。②第二处是对车站环境的描写,通过强调冬天早晨的寒冷,揭示了小说主人公李大壮心境的凄凉,渲染了悲伤的气氛,有力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共4分)‎ ‎9.答:①从情节安排来看,小说以“回家”为线索,使叙事显得更加集中。②从人物塑造来看,小说通过“回家”这一典型事件和火车上、车站等典型的场景较好地展示了人物的形象特点。③从主题表达来看,小说以小见大,以李大壮一家的“回家”来展示乡村打工者群体的生存状况,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悲悯之情。④从艺术感染力来看,回家过年本是一件高兴的事,而李大壮一家的回家却是如此悲惨,对比中更能突出乡村打工者处境的艰难,引起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每点2分,共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0.B ‎11.A 在会试中考中的贡士,再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一般分为三甲(宋代为五甲),其中第一甲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12.A “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错,文中并没有提到太后对陈武宠幸。 ‎ ‎13.(1)残害百姓的官吏,铲除还唯恐不迅速呢,如果请示后再执行,百姓的困苦(苦难)就更多啊。(关键点:贼,残害;速:迅速,快;去,除去;必,如果;困,困苦,苦难。)‎ ‎(2)但王来执法严苛,非常痛恨恶人,因公事用杖打死不称职的十个县令。(关键点:疾,痛恨;以,因为;杖,用杖打;职,称职;县令不职者十人,定语后置句。)‎ ‎14. AE (答对一个给2分,两个都对得5分) A.并非要与桃李一起装点春天。E.诗人引述典故目的不在此,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中对外表枝叶的描绘。‎ ‎15. ①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 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 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④对比(反衬,衬托)。梅花故意染上了桃花杏花那样的红色,但保留着孤高瘦硬的傲霜斗雪的风姿。反衬了红梅孤瘦遒劲、凌霜傲雪的品格。(每点2分,共6分,回答出其中任意三点给满分)‎ ‎16. (1)舍生而取义者也 (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 ‎ (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17.B 鞭辟入里: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使用正确。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使用错误。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符合语境。抛砖引玉:谦词,不能用于别人,敬谦错位。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使用正确。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别人,比喻真心待人,使用错误。‎ ‎18. B A项句式杂糅,“原因是……”与“由于……造成的”杂糅。C项两处错误:缺少谓语,在“工作人员”后加“出现”;逻辑(认知)错误,“刑事”与“民事”互换。D项搭配不当,将“放松了……责任”改为“忽视了……责任”。‎ ‎19. D A项从第一空可排除;B项从第二空可排除;C项从最后一空排除;D项③处不加入关联词不影响内容表达的合理和逻辑的顺畅。‎ ‎20. ①至少有两种不同的体现 ‎ ②有的是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轻狂(此处可与答案不同,表述合乎语境,句子结构一致,可酌情给分)‎ ‎ ③要多从正面来解读文人之狂 ‎ (答对一处给1分,答对两处给3分,答对三处给5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21. ‎(1)动画节目收视成为少儿节目主流;动画来源,日本一家独大。(4分,每点2分)‎ ‎(2)提高中国动画片的制作水平,打造国产动画精品。(或:让少儿节目丰富多彩,开阔他们的视野。)(2分)‎ ‎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表文转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图1中少儿节目中动画类节目收视份额为61.2%;图2来源格局中,日本占73%。‎ 22.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则材料中两位父亲的做法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差异。看华人父亲的做法,我们可以体会到深深的父爱亲情,父亲用自己的无私的爱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但我们也从中看出父亲的溺爱,一心为孩子遮风挡雨,没有教会孩子如何自己躲避风雨。看英国父亲的做法, 他是要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一味让孩子淋雨也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东西方文化尽管有差异,但是目的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所以适合孩子的成长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立意:‎ ‎(一)从华人父亲角度:为华人父亲点赞,将无私的爱贡献给下一代。‚可以质疑父亲做法,爱孩子别过于溺爱,也应让孩子经历风雨。ƒ作为父亲,他可以为儿子遮风挡雨,但路还得儿子自己走。立意如“可以为他撑起一片天,但不替他走人生路”。‎ ‎(二)从英国父亲角度:认同英国父亲的做法,与孩子平等相处,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质疑英国父亲,批评英国父亲的做法对孩子的健康不负责任,过于自我。‎ ‎(三)从两位父亲行为辨证的角度:反映了东西方父爱方式的不同。‚适合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就是好的教育方式。‎ 附:【参考译文】‎ ‎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凭会试乙榜的身份被授予新建教谕。宣德六年,被推荐提拔为御史,出京兼任苏州、松州、常州、镇州四府知府。皇上下令让他与巡抚周忱一起考察属官,皇上敕令上有“请示皇上后再裁决”的话。王来说:“残害百姓的官吏,铲除他们唯恐不迅速呢,一定要请示后再执行,百姓的困苦多啊。”‎ 皇帝为他改了敕令赐给他。中官陈武应太后之命出使江南,非常蛮横,王来多次抑制他。陈武回来,向皇帝倾诉。皇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是谁?”顾佐回答说是王来。皇帝感慨称赞王来是个贤才,说“记下这件事”。等到回来复命,奖励非常丰厚。‎ ‎ 英宗即位,因为杨士奇推荐,王来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说:“郡县官员不把农业当作根本,导致百姓多游荡懒惰,催征租税动辄逼出人命。朝廷怜悯他们失业,下令免除他们的赋税,而田地一天天荒芜闲置,租税没有出处,累及到良民。应该选择贤能的守官,督促他们以农业为根本。如果这些人荒芜田地,下令让附近的人家与他们通力合作,交租剩下的粮食均分,以前田地的主人恢复本业的就还给他。靠种桑养蚕补充农业的,可任他们自己规划安排。仍旧让提学风宪官监督,百姓知道从事本业。”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 王来为官清廉,为政干练通达。侍郎于谦在山西做巡抚时,多次称赞他的才干,认为他可以在皇帝身边侍奉。但王来执法严苛,非常痛恨恶人,因公事杖死不称职的县令十人。(因为这)他被逮入狱,应当流放。正赶上大赦,以原来的官职调任广东。王来从这以后屈尊迁就变得平和了很多,但政事也仍然有声有色。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任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渡过黄河,听说敌寇撤退才带兵回来。‎ ‎ 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在军中去世,晋升王来为右都御使代替侯璡。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联合进兵讨伐苗人。等到贼人平定,班师回朝。皇帝下诏让王来、梁珤留下镇守安抚。不久下令王来兼任贵州巡抚。王来上奏说:“近来因黔、楚地用兵,应该暂时实行卖官的先例。现在贼寇稍稍安定,只有平越、都匀等四个地方缺乏粮饷。应该召商中盐,取消收粮的条例。”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 景泰三年十月王来被召回,让他兼任大理寺卿。梁珤认为王来功劳大,请求对他给予特殊表彰。都给事中苏霖反驳梁珤,于是此事未得实行。王来在返回的途中,因为贵州苗人又反叛,皇上让他带兵回去再讨伐苗人。第二年,反叛之事平定。任命他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个尚书都被罢免。王来回家。成化六年,死在家中。‎ 附:(两张父子照片)有关资料与议论 一、报道称,这张照片拍摄于纽约皇后区的马路上。照片中,一位父亲为孩子打着伞,自己的后背却被雨水淋透了。这一幕被网友拍到,随后照片在网络相册“Imgur”被疯狂转发,短短13小时内感动全球超过250万人。‎ ‎  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天正下着滂沱大雨,一对父子走在人行道上,父亲穿着衬衫、手提公文包,尽管全身湿透,右手的伞仍坚定地举在儿子头上,呵护着他不受风吹雨打。‎ ‎  据悉,国外有网友表示,看了照片后大受感动,他们纷纷留言写下内心想法:“凌晨看到这张照片,在洗手间泪流不止”、“我一个人在纽约,正在床上大哭”、“照片深深打动了我”、“马上打了电话给爸爸妈妈”。‎ 二、《说天下》 父亲全身湿透为儿撑伞 感动全球250万人 ‎  质疑丨父亲全身湿透“为儿撑伞”是不是溺爱 ‎  在中国内陆,对于父亲全身湿透“为儿撑伞”是不是溺爱在网上引起了激烈争论。‎ ‎  中国网友普遍认为,这件事情谈不上伟大,只是本能的表现。有人也说到了还有更好的方式,这哥们没用到。退一步说,要是不抱着孩子,非得自己淋湿的话,让孩子自己撑伞,俩人都能更舒服一点吧。要是孩子撑着伞举过父亲的头顶,父亲搂着孩子的肩膀,那才是真的令人感动。‎ ‎  在中国,这样的事情是再平常不过了,比全身湿透“为儿撑伞”的事情多的去了。但这些都是溺爱的表现,国人太过溺爱孩子,很少让孩子自己去干自已能干的事,把孩子当成家中小皇帝养着,怕冻着怕摔着怕饿着,所以干脆什么事都帮小孩做了。这是爱,无可否认,但爱的太重就成了伤害了。‎ ‎  对比丨英国父亲只顾自己不给女儿撑伞 ‎  但又有好事者同时晒出另一张英国父亲在雨中牵着女儿,只为自己打伞的背影照,并表示“这位英国父亲将伞给了自己,但是小女孩看起来挺开心的”。两种背道而驰的做法引发更多争议。‎ ‎  有的网友为华人父亲点赞,也有的网友更认同英国父亲的做法,还有人认为两张照片反映了东西方父爱方式的不同。‎ ‎“在英国,父母们更多的是选择与孩子平等相处。当时地面都湿了,看得出雨也并不小。而他却是选择了和中国父亲相反的方式,牵着女儿的手,在确保孩子是安全的情况下,任由孩子在雨中行走。”‎ ‎ 另一种声音丨父爱无国界又何须 “崇洋媚外”‎ ‎  父爱是无国界之分,世界上只要是做父亲的人,都会倾尽全力的把爱给孩子。正所谓“虎毒不食子”。网友们也更没有必要去“崇洋媚外”,觉得国外的就是最好的,中国的就是理所应当。每个人爱的方式不一样,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爱与被爱。我们为何还苦苦的“死磕”这件事呢?‎ ‎  而单从两张对比照片也隐约透露出一个讯息,虽然是一个父亲只为孩子撑伞,一个父亲只为自己撑伞。但中国父亲的爱从常人眼里看来显得更为体贴,父亲能给你挡风遮雨,但脚下的路还得靠你自己走。而英国的父亲,更在乎的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让这两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综合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