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4.5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南昌十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 ‎ 高二语文试题 ‎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 意 事 项: ‎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或IS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徙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 ‎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凤鸟。《国语》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有深意的。 ‎ ‎(摘编自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1.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20世纪后期在陕西凤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 B. 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 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 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B. 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 C. 凤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 D. 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在中国文化史上,凤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 B. 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C. 《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宣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宣传“周改殷命”。‎ D. 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凤将带来“上天之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手艺 ‎ ‎ 老罗头从县城回来了。前些日子,他总觉得日子过得不太顺心,像是缺少些什么东西。按理来说,儿子当上了副县长,儿媳妇刚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日子一天天好过了,可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呢?‎ ‎ 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家里有一个漏水的盆子,他举起盆子,一线阳光透过小孔落在他昏暗的眼睛里,多么熟悉的动作,多么熟悉的感觉啊。老罗头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了,他怀念自己的手艺--补锅。晚上,老罗头连夜收拾包袱,他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回老家。‎ ‎ 终于回到老房子,老物件还在,老罗头简单地收拾一下,中午时分,就在门口架起了火炉,抽起大风箱,清清嗓子大声喊,“补锅啰……补锅啰……”。这两嗓子把隔壁的长河老爷子喊出来了,老爷子一看到老罗头,顿时脸上乐开了花。来到老罗头的小摊前,咣当一声,好家伙,几个盘子,一个水壶,两口铝锅,全撂了下来。老爷子笑着说,老伙计,你不在的这几年,我把家里漏水的锅碗瓢盆都攒起来了,就等着你的大风箱又抽气了。一声老伙计,让老罗头听着心里暖暖的。‎ ‎ 老罗头使劲地抽了抽大风箱,火炉伸出长长的舌头,火舌欢快地舔着黑黑的锅底,老罗头将碎的铁锅片放进一只小小的坩埚,再把坩埚埋进火炉中间,等了许久,铁锅片熔化成红通通的铁水,他迅速舀出铁水,倒在一块柔软圆圆的毡子上,晃了几圈,铁水就变成了一粒圆圆的金属球,然后把金属球对准盘子的漏洞,轻轻一挤,用力一压,漏洞瞬间消失了。接下来是进一步验证,用补好的盘子舀上半勺水,高高举起,“看,滴水不漏!”老罗头得意地说。长河老爷子说:“老罗头,几年不见,看来你的手艺还够火候哦!”老罗头拍拍胸脯说:“功夫在这里,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啊!”‎ ‎ 老罗头每天从大清早坐到傍晚,路人就像一阵风一样从他眼前飘过。除了长河老爷子和几个老伙计偶尔来陪他说说话以外,几乎没有人在他小摊上停留。当年老罗头的手艺可是个绝活啊,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呢。看着满脸愁容的老罗头,长河老爷子叹了口气说:“现在人家都用电饭锅、高压锅、电磁炉了,那些家用电器五花八门的,哪还用得着我们那个年代的大铁锅啊!哎,也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喜欢那股烟火味了。”这番感慨让老罗头心里有了郁结,没两天,竟然病倒了。‎ ‎ 这下可把他的儿子急坏了,心想,老头子不跟着自己好好享福,一个人跑回老家瞎折腾,把自己折腾到医院来了。住了几天医院,找不到病因,却也不见好转。 最后,还是长河老爷子说了一句:“你爸这是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啊。”儿子吩咐一声,手下人立刻到镇上各家各户,到废品收购站去搜索,去收购,很快给老罗头找来了活。 听说有人找他补锅,老罗头腾的一下从病床上坐起来,病全好了。一只小火炉,一个大风箱,老罗头的补锅小摊又开张了。‎ ‎ 原以为一切恢复平静。没想到有好事者在闲聊中提到,老罗头补的锅都是他儿子高价收购来的。偏偏这些闲聊又被老罗头听到了。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阵急火攻心,老罗彻底倒下了。老罗头临终前,给儿子留下一句话,不要把我放到那些坛子罐子里,要把我放到补好的锅里,那里暖和。‎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小说对老罗头补锅的过程描写详实、细腻,这既表明了老罗头技艺的娴熟,又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B.长河老爷子对时代的感慨让老罗头心中郁结并病倒,可见老罗头执着念旧,无法面对自己手艺将逐渐被淘汰的现状。‎ C.从当年“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到如今“几乎没有人停留”,鲜明的对比,巨大的落差,表明了时代变迁的必然。‎ D.儿子收购铁锅为老罗头治病本是尽孝,却由于好事者们的闲聊而使老罗头一命呜呼,小说主要想借此表达人言可畏的主题。‎ ‎5.文章写儿子收购铁锅为老罗头治病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5分)‎ ‎6.小说以“手艺”命名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上海地铁上有一年轻男子以上班太累为由,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还抢夺乘客拍摄的手机。随后,该男子回应称,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 争座事件频发,除了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也与一些市民让座的公德意识缺失有关。然而,公交车和地铁均是公共场所,车上的座位当属公共资源,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在照顾老弱病残孕等人群的基础上,一般讲究的是先来后到、顺位而坐,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 给特殊人群让座,并非是法律规定,而仅是社会公德的一种价值取向。现实情况却是,年轻者给年老者让座,变成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而年老者给年轻人让座,被公认为违反了常规和伦理,这显然是一种道德的“错位”。‎ 从某种程度上讲,发生在公交车和地铁上的“让座风波”,实际上是整个社会人文关怀的呼唤与诉求。因此,与其道德绑架“让座”,不如增加公交车、地铁上的老幼病残孕专座。‎ ‎ (摘编自《让座不如增加专座》,2017年7月6日《北京晨报》)‎ 材料二:‎ 图表一:你不让座的理由 图表二:你通常会给哪些人让座 图表三:如果发现真有人需要座位,对于不让座的人,你怎么看 材料三:‎ 越是这种人人自觉、从善如流的时候,也越要防止出现那种过犹不及的“指教心态”——有些人好为人师,常常越俎代庖,“做人情”。‎ 有道是“让座是情分”,上海地铁中的“让座指导”之所以乏人认同、少有点赞,是因为时下确存这么一种文明的“陋习”:一些人所谓的讲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常常是用作审判他人。这里,还应该批评一下那个拍照的乘客,且不议随意偷拍传播是否有侵权之嫌,而动辄以曝光威胁他人让座,显然已跟文明修为背道而驰。‎ 真正的文明引导者,一事当前,只会先想到“我能怎么做”,而不是手电筒照别人,习惯性地去指教“你该如何做”。‎ ‎(摘编自《多做“让座主角”,少当“让座指导”》,2017年7月6日光明网)‎ 材料四:‎ 在如何对待公交“让座”这类道德行为时,我们常常没有厘清,乃至有意无意间混淆了“道德高线”与“法律底线”之间的区别和界限,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很明显,“让座”只是一种“道德高线”,而非“法律底线”层面和意义上的行为。只可以在道德上倡导,而不可以在法律上强制,即使“拒不让座”,也并不违反法律。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强求甚至强制他人“让座”,势必不仅侵犯他人“不做什么”的法律自由,而且同时也会无形中矮化贬损“让座”等道德行为原本固有的高尚德行、成色。‎ 作为一种社会美德,“让座”非常值得提倡、追求,但如何去提倡、追求,显然也应以一种充分合乎道德的方式来进行。要想真正倡导这种美德,更道德的方式方法,显然不是“要求强求他人让座”“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而是“自己主动让座”“检讨自己何以没让座”。‎ ‎(摘编自《“让座纠纷”混淆了道德高线法律底线》,2017年7月7日红网)‎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让座的原因、对象各不相同,不让座的原因却在自身。‎ B. 大多数民众都有给人让座的经历,同时,选择让座的对象主要集中在老人、孕妇等有需要帮助的人。‎ C. 即使真的有人需要座位,大部分人也认为不让座的人也有他的理由,另外认为“他买了票,让不让是他的权利”的也不少。‎ D.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有一小部分人从来没有让座的经历;还有极少数人认为让不让座和自己没有关系,持无所谓的态度。‎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每个公民都有平等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而面对抱小孩的妇女不主动让座,材料一的年轻人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被认同。‎ B. “让座指导”之所以乏人认同、少有点赞,是因为他们所讲的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仅仅是为了审判他人。‎ C. “让座纠纷”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媒体的关注,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利于我们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 D. “让座”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行为,“不让座”也没有触碰到“法律底线”,若强制让座,势必侵犯了他人的法律自由和人生权益。‎ E. 在“让座”纷争中,“要求强求他人让座”“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是导致中国式“让座纠纷”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 ‎9. 结合所给材料,谈谈如何解决让座纠纷问题。(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荤,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 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残春旅舍 韩 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  [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第一联设置一个春残红飞、夜雨初晴的景象,“忆咸京”三字,成为全篇枢纽,领起以下三联。‎ B. 第二联在诗人笔下别开生面,暮春时节,长安的草木也总带着几分伤别的落寞。‎ C. 第三联写诗人客居馆舍中而感到寂寞,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作者对禅学的敬服。‎ D. 第四联写作者“拭朝簪”“待眼明”,言下之意,是说他决不做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E. 全诗感情起伏动荡,由“旅舍”“残春”总起,承“残春”,再承“旅舍”,脉络清楚。‎ ‎15.试赏析“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中的“抱”“吹”两个字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每空1分) ‎ ‎(1)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仙人同游,与明月长存的句子是: ‎ ‎ , 。‎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李商隐的《无题》中写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传消息的诗句 是:“ , 。”‎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你若坚持,定能发光。因为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 ,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所有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②小错误不省思就可能铸成大错,小腐败积累起来就会形成大腐败,必须明白 的道理,防微杜渐。‎ ‎③3月11日,面对强势外援的四川金强队,辽宁队 ,拿下冠军之路第一场比赛。‎ A. 群轻折轴 集腋成裘 众擎易举 B. 群轻折轴 众擎易举 集腋成裘 C. 集腋成裘 群轻折轴 众擎易举 D. 集腋成裘 众擎易举 群轻折轴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针对近年来不法分子大量使用他人居民身份证,冒名开立银行账户、转移非法资金的问题,央行开展组织了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核查试点工作。‎ B.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8日至11日在海南博鏊召开,围绕“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这一主题,年会共分成全球化“一带一路”、亚洲的开放、创新和改革再出发四个板块。‎ C. 西安自实施在校大学生“两证落户”新政之后,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纷纷被吸引,新政实施仅仅三天,就有15000多人落户西安。‎ D. 网络小说的读者主要是青少年群体,他们并不具有成熟的判断力,而且由于这个群体相对封闭,小说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往往不易察觉和公开。‎ ‎19.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  )(3分)‎ ‎  琴声渐起。我仿佛看见一滴滴饱满的水珠儿洒落在含苞待放的桃花上,又恋恋不舍地挂着丝儿似的落下来,犹如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这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它裹挟着泥沙、卵石,翻滚着向前奔去,撞击着河岸,向阻挡它的一切势力发起猛烈冲击。那河上还有勇敢的艄公,正在与恶浪搏斗。一阵清风穿过树林,一粒沙子从屋檐上滚落,掉在门前那口空水缸里,清脆悦耳,回音似璧。琴声欲止,似一朵烟花静静地绽放。‎ A. 琴音似水     B. 琴音遐想 C. 琴声悠扬 D. 琴声如风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①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②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③ ,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 ‎21.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式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三个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6分)‎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1)进入2018年,90后中最小的满了18岁,00后中最大的也满了18岁。这意味着,从法律角度讲,他们跨入了成人的行列,成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公民。‎ ‎ (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1.B(3分)原文第一段有“ 鸑鷟……似凫而大”,B项“跟凫一般大”有误。‎ ‎2.A(3分)根据原文第二段“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知该项错误。)‎ ‎3.B(3分)“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错,原文第四段说周武王参拜商人神庙是为了“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 ‎4.D (3分)D项“表明了人言可畏”属于臆断,不是小说表达的主题,小说表达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5.(5分)①表现儿子的孝顺。②凸显老罗头嗜手艺如生命的形象。③推动了老罗头得知儿子收购铁锅而病好这一情节的发展,同时为老罗头得知真相而倒下埋下伏笔,使文章更有波澜(意思相近即可)‎ ‎6.(6分) ①凸显人物形象。老罗头是民间手艺人,手艺是他一生的寄托,技艺高超、坚守手艺是老罗头最大的特点。②统领全文(或:以“手艺”为线索),使情节更加集中。小说主要围绕老罗头补锅手艺在时代变迁中受到冷落的现实展开。③暗示主题。小说从补锅“手艺”写起,引发对传统手艺命运的思考。(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7.A (3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不让座除了自己的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从对方考虑。‎ ‎8.CD(5分,答对一项得2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材料一中“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可以看出年轻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被认同了。B项,以偏概全。材料说中的是“一些人所谓的讲道德”。E项,不是根本原因。‎ ‎9. (4分)①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增加老幼病残孕专座。②从自身做起,多做“让座主角”。③少当“让座指导”,旁观者不可用道德绑架别人。④让与被让者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别人让座,被让者要真心实意去感谢;不让座,也无须计较。每点1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本题的答题区间在全文,可从存在的问题角度来组织答案。如材料一中有:争座事件频发,除了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也与一些市民让座的公德意识缺失有关。因此,与其道德绑架“让座”,不如增加公交车、地铁上的老幼病残孕专座。材料三中:有道是“让座是情分”,上海地铁中的“让座指导”之所以乏人认同、少有点赞,是因为时下确存这么一种文明的“陋习”:一些人所谓的讲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常常是用作审判他人。真正的文明引导者,一事当前,只会先想到“我能怎么做”,而不是手电筒照别人,习惯性地去指教“你该如何做”。材料四中:要想真正倡导这种美德,更道德的方式方法,显然不是“要求强求他人让座”“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而是“自己主动让座”“检讨自己何以没让座”。然后摘取关键词句进行整合即可。‎ ‎10.(3分)D ‎11.(3分) C C项错误在于,长子继承制。‎ ‎12. (3分)C C项错误在于,因果关系不存在。‎ ‎13.(10分)(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  译出大意给2分;“军旅”“咨怨”“游幸”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  译出大意给2分;“凶逆”“王室”“泉壤”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试题分析:题中,第(1)句中的“兴”是发动之意;“咨怨”是怨恨、叹气之意; “游幸”即游赏;“非宜”就是不恰当,不适宜。第(2)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逆;“令”是“让”的意思;“抱恨泉壤”即抱恨九泉;“何言”即(能再)说什么呢。‎ ‎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  【参考译文】‎ ‎  来护儿,字崇善,不记事时就成了孤儿,被伯母吴氏抚养。吴氏关怀教育,给予他很多慈母般的教诲。他从小聪明出众,刚开始读《诗经》,放下书感叹道:“大丈夫在世,一定替国家剿灭叛贼来博取功名!”周围的人都对他的话感到吃惊,认为他志向宏大。长大以后,他的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非常人所及。适逢周朝军队平定淮南,所住的白土村,地处战场,经常见到军队,护儿常想建功立业。开皇初年,宇文忻等镇守广陵。平定陈国的战役,护儿有战功,晋升上开府,赏赐缣帛一千段。‎ ‎  仁寿初年,调任瀛州刺史,以善政闻名。多次被文帝慰劳勉励。炀帝即位,被征入朝,当地百姓牵车拦路恋恋不舍,连续几天不能出境,到朝廷上书挽留的人,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先前国家还没有安定的时候,你是名将,如今天下无事,又是良刺史,可以说是兼得其美了。”大业六年,炀帝来到江都,对来护儿说:“衣锦还乡,是古人所看重的,你现在就是啊。”就赐给他缣二千段,以及牛和酒,让他谒拜先人的坟墓,宴请同乡的父老。又叫三品以上的官员一起到他家,畅饮一整天,朝廷上下都很羡慕他。十二年,炀帝出游江都,护儿劝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希望陛下停留洛阳,休息一段时间。陛下如今去江都,那是我的家乡,我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炀帝听后,变色而起,好几天不让护儿进见。后来怒气消解了,才叫人引进,对护儿说:“你心中既然这样,我还有何指望!”护儿于是不敢说话。等到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护儿甚为忌恨。那天早晨将去上朝,被叛贼捉住,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里呢?”身边的人说:“现在已经被捉住了。”护儿叹息说:“我是大臣,担负国家的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 ‎ ‎  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泊财利,不经营产业。在行军用兵方面,计谋特多,每次阅览兵法,就说:“这难道也是异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处分严明,所有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力。‎ ‎14.(5分,答对一项得2分)BC [解析] B项,曲解文意,“伤别的落寞”错误,应是“温暖与芳菲”。C项,“作者对禅学的敬服”分析不正确,属无中生有。‎ ‎15.(6分) ①字义上,“抱”是拥抱、抱着的意思;“吹”是用嘴向外吹气的意思。这两个动词为诗增添了动感。②内容上,飞花、柳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鱼儿的行为却为枝头、水面平添了无穷趣味与几分生机,给人以新奇之感。③修辞上,蜜蜂抱着花蕊随花飞落,鱼儿吞吐着像是在吹着柳絮游玩,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长安美好的春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此题考查炼字。通常可以从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将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赏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角度入手。‎ ‎16.(5分)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17.(3分)C 群轻折轴:轻的东西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比喻听任小的坏事发展下去,也能造成严重后果。集腋成裘: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众擎易举:比喻大家同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成。句①根据“也能聚沙成塔”,确定选“集腋成裘”,排除AB;句②根据“防微杜渐”,确定选“ 群轻折轴”,排除ABD;句③说辽宁队团结一致,用“众擎易举”,排除BD。故选C。‎ ‎18.(3分)B A.语序不当,“开展组织”语序不当,应为“组织开展”。B.没有语病。C.偷换主语,“西安”这一主语被偷换为“大学生”,可将“自”放在句首。D.成分残缺,“小说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往往不易察觉和公开”应为被动句,故缺少介词,需在“不易”后加“被”。‎ ‎19.(3分) B  整个语段侧重描写,运用了通感(化听觉为视觉)的修辞手法,描述了作者由琴声产生的联想。“琴音遐想”能够全面而准确地概括这个语段的内容。“琴音似水”“琴声如风”则以偏概全,不能涵盖“琴声欲止”时“似一朵烟花静静地绽放”的联想内容;“琴声悠扬”更是与语段中的“猛烈冲击”“与恶浪搏斗”等描述不一致。‎ ‎20.(5分) 示例: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把握语段的整体意思,其次要分析前后语境。根据①处后面的“记忆型阅读”“批判型阅读”这两个分类可以得出,此处应该填“对阅读进行记忆型和批判型的分类”的句子。根据②处前面的“不追求”‎ 可知,此处所填的内容应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的意思相反,也就是没有想象力、没有自己思考的、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根据③处前后的两句话可以确定,此处所填内容的基本句式是“通过……”;另外,从内容方面考虑,这句话还要承上启下,这样,语意才能连贯。‎ ‎21.(6分)答案: 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解析:本题考查图示转化为文字,这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兼顾图示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示的标题注释,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找出图示中每一个重点环节,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按照箭头方向用文字转述出来。注意,这类题目解答时用语一定要简洁、连贯、准确。“听说”“读写”的上面分别是前提和基础,故可得“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读下面是“接受”,说写下面是“发表”,故可得出“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接受”“发表”之间的箭头是相互的,故可得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相互促进的。‎ ‎22.(60分)作文 ‎【解析】‎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材料作文,题目中共有两则材料,第一则从法律的角度讲“青年”有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则材料主要从青年的责任的角度讲,青年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综合两则材料看立意的要点应该是“当代青年的责任”。行文时首先通过材料引出论点,然后分层论证,首先可以分析“青年人”从法律的角度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然后分析如何承担,可从心系国家、民族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的角度切入,最后讲如何的落实--做好当下的工作。‎ 参考立意:‎ ‎1.青年应该担当;‎ ‎2.国家的希望在青年一代;‎ ‎3.青年一代与中国梦。‎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意,如果相反,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这道作文题属于相反的两个方面,注意辩证的分析。此题属于相同的话题,注意从“青年应该担当”的角度立意行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