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五单元 第五课
1.选出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D )
A.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假令、假如)
B.其妻子环而泣之(围绕)
C.叱!避!无怛化(惊恐)
D.将奚以汝适(适合)
【解析】 适:动词,送往。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C )
A.内保之而外不荡也
之:代水
B.子祀曰:“女恶之乎?”
之:代你,即子舆
C.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
之:代灵府,即心
D.寡人丑乎,卒授之国
之:代这,即国家
【解析】 A中“之”应代像水一样平静;B中“之”应代得病后丑陋的模样;D中“之”应代他,即哀骀它。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B )
A.其妻子环而泣之
B.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C.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
D.恐吾无其实
【解析】 A中“妻子”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妻子”是“男人的配偶”的意思;B中“以为”是“认为”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C中“踊跃”是“跳跃”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踊跃”是“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的意思;D中“其实”是“这种实名”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其实”是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的意思。
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 B.
C. D.
【解析】 A组,前一个“使”带了宾语,“其形”是一般动词,当“支配、驱使”
- 3 -
讲;后一个“使”带了兼语“人”是使令动词,当“让”讲。B组,前一个“形”作动词“爱”的宾语,是名词,当“身体”讲;后一个“形”受副词“不”的修饰作谓语,是动词,当“显露”讲。C组,两个“一”都是副词,但前一个“一”当“一旦”讲,后一个“一”当“完全”讲。D组,两个“成”均为形容词,都当“纯和”讲。
5.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B )
A.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B.吾与之友矣
C.轻用吾身而亡其国
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解析】 B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其他的是使动用法。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6~8题。
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子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怛化!”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子来曰:“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觉。
(《庄子·大宗师》)
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其妻子环而泣之 环:围着
B.将奚以汝适 适:合适
C.彼何罪焉 罪:有罪
D.夫大块载我以形 载:给予
【解析】 适:到……去。
7.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妻子环而泣”,说明子来的妻、孩子对生与死还不能安然地顺受。
B.子犁对子来妻子儿女进行了斥责,鲜明地表达出子犁对不能坦然面对生死的人的鄙夷。
C.(子犁)“倚其户与之语曰”,一个“倚”字,可以看出子犁对待生死的态度很坦然。子犁对子来病情的态度与子来的家人不同,是由他们和子来的亲疏关系不同决定的。
D.子来认为,人不可在生死问题上过于偏执,而要顺从,这些是庄子的目的。
【解析】 最后一句不对。
8.把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 3 -
(1)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译文:儿子对于父母,向东向西向南向北,一切听命于父母。
(2)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译文:现在完全把天地看成大炉子,把造物者看成造诣极高的铁匠,到哪里去、变成什么不可以呢!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9~10题。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9.这段话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莫逆之交__,其意思是_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的朋友__。
10.如何理解四人“死生存亡之一体”的含意?
【答案】 四人把死生存亡看作一个整体,体现了他们超然的生死观。在现实生活中,死生存亡之中最基本的两个环节是生与死。既然它们是一体的,那么贪生怕死、好生恶死、乐生哀死就都无所谓了。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