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00 KB
  • 2021-06-03 发布

语文卷·2018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4)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 语文学科试卷(教师用)‎ 命题人: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应将姓名、考号等信息准确填写、填涂在规定位置;‎ ‎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客观题填涂使用2B铅笔,主观题作答使用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 ‎ 4、保持答题卡整洁,不可折叠、污损、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贴)、胶带纸等,不得在答题卡上乱涂乱画或做标记。‎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防空识别区 防空识别区是一国根据自己的空中防御需要划定的一个空中预警范围。通常情况下,以该国的战略预警机和预警雷达所能覆盖的最远端作为“防空识别区”的界限,可以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几十至数百海里不等,它比领空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要大得多,根本不属于国际法中的主权范畴。一般来说,设置“防空识别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国籍不明的飞机侵犯主权国领空,提示或警告进入“防空识别区”的他国军机不要误入或闯入主权国领空。防空识别区是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安全而设立的,完全是一国的单方面行为。‎ 对于进入防空识别区的航空目标。国际上有通行的处置原则。一旦发现对方目标进入防空识别区,设立防空识别区的一方识别目标后,在实施G波道广播的同时,向军事最高当局通报情况,并加强雷达监控,同时立即提高防空导弹的警戒,命令空中待战的飞机前往这一区域,或者令地面战斗机做好拦截准备。通过对目标航向、机型、速度、姿态和以往情报的进一步掌握,判断目标有无敌意。对于有无敌意的判断,通常把握三条原则。一是目标在防空识别区内停留时间长短,如果较短,并依照指令行动,即可以认为“误入”或者“无害通过”,不采取武力措施。二是如果停留时间过长,不听从全球通用G波道广播劝告,目标继续沿防空识别区外沿飞行,且飞行速度没有变化,无意进入对方领空时,一般采用跟踪飞行的方法进行监视;如果对方飞机续航时间过长,通常采用轮换监视飞机批次的方式保持持续监视。三是目标不听从劝告,且航行方向直指对方领空,从机型、姿态、航线等能够判明敌意,即可在目标进入领空时按最高当局指令采取攻击手段,将目标击落或者迫降。‎ 自1950年美国最早建立空中识别区以来,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德国、缅甸、土耳其、泰国、中国台湾地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相应地建立了海上空中识别区。尽管各国和地区关于防空识别区的范围、作为限制对象的航空器的种类、目的等内容不尽相同,但防空识别区自20世纪50年代出现以来,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默认,成为国际法所默认的事实存在。‎ 与其他建立了防空识别区的国家相比,日本防空识别区的划定范围可以用“霸道”一词来形容。日本防空识别区是一个巨大的正五边形,其最西部距离中国大陆东海海岸线仅130公里,最南部与中国台湾的防空识别区呈重叠状态,西北部更是过分到距离俄罗斯海岸不足50公里。‎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向国民制造“受威胁”的假象。其每年4次公布针对“可能侵犯领空”‎ 外国战机的紧急出动次数,最近两年一直宣称针对中国飞机的紧急出动次数在急升。但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中国海军运8电子侦察机尚在东海中线以西飞行,日本就已出动战斗机进行近距离跟踪拍摄,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P-3C反潜巡逻机则在中线以西的中国东海油气田上空大摇大摆地盘旋着。‎ ‎2013年11月23日,中国宣布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覆盖大部分东海海域,要求在区域内航行的航空器向中国通报飞行计划,对不配合识别或拒不服从指令的航空器,中国武装力量“将采取防御性紧急处置措施”。‎ ‎1.下面关于“防空识别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防空识别区不等于一个国家的领空,也不等于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它可以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几十至数百海里不等。‎ ‎ B.防空识别区设置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安全,防止他国飞机侵犯,提示或警告他国飞机不要误入或闯入“防空识别区”。‎ ‎ C.防空识别区是空中预警范围,这个范围是根据一个国家的空中防御需要而划定的,设立防空识别区不需要经过他国同意。‎ D.防空识别区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现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设立了海上空中识别区,已经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默认。‎ 答案:B【解析】是“提示或警告进入“防空识别区”的他国军机不要误入或闯入主权国领空”,原文是“军机”而不是“飞机” 。‎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一旦发现对方目标进入防空识别区,国际通行的原则是实施G波道广播同事通报军事最高当局,加强监控和警戒,命令飞机前往拦截。‎ ‎ B.目标在防空识别区内停留时间短,依照指令行动,从航向、机型、速度、姿态及以往情报的掌握来判断,若无敌意可不采取武力措施。‎ ‎ C.对在防空识别区外沿飞行时间过长,不听劝告而继续沿外沿飞行,速度没有变化又无意进入己方领空的目标,一般跟踪飞行进行监视。‎ ‎ D.对于不听从劝告,航向直指己方领空,从机型、姿态、航线等能够判明有敌意的航空目标,在其进入领空时可根据指令将其击落或迫降。‎ 答案:A【解析】令飞机前往拦截”应为“做好拦截准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防空识别区最早由美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每个国家和地区设立防空识别区的目的、范围、限制对象的种类等内容都不尽相同。‎ ‎  B.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不断制造“受威胁”的假象;它一方面宣称针对中国飞机的紧急出动次数急升,一方面派巡逻机在中国海域上空盘旋。‎ ‎  C.日本防空识别区划定的范围远要比其他国家更加霸道,距离我国大陆东海海岸线仅130公里,最南部与我国台湾的防空识别区重叠。‎ ‎  D.我国宣布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要求在区域内航行的航空器向我国通报飞行计划,‎ 对于保护我国领土和国家的主权安全意义重大。‎ 答案:C【解析】他国家更加霸道”含有“其他国家也霸道”的含义,原文只说了日本防空识别区划定得“霸道”。‎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在途中 ‎【美】兰斯顿·休斯 这是经济大萧条的年代,一个傍晚,大雪纷飞。萨劲特从一辆载货卡车上跳下来,面对满天飞雪,反应麻木,视而不见。他实在是饿极了,困极了,累极了。‎ 多赛牧师拧亮门厅的电灯,打开住宅的大门,他看到外面正下着雪,然而他发现,站在他面前的,是个一脸粘满雪花的大个子黑人,显然是个夜游人,一个失业者。‎ 萨劲特还未意识到自己是否已开口说话,牧师先生就抢先说:“对不起,不行。你顺着这条街往前走四条马路,往左拐,再走七条马路,就看到收容所了。对不起,这里不行。”‎ 牧师关上了住宅的大门。‎ 萨劲特想告诉那虔诚的人,他已经去过那个收容所了,在这萧条年代,他被迫去过上百个收容所,而每到一处,得到的回答总是没有床位、晚饭已供应过、地方已被占满。不管是真是假,他们反正歧视黑人。可是这位牧师先生,他竟然也说声“不行”,便关上了大门。显然,牧师不愿听他诉说这些,而人家也确实有扇门可以关啊!‎ 大个子黑人转身走开了。满天飞雪,他依旧漠然地直冲冲往雪中走去,或许他已感觉到在下雪了。他停下脚步,在人行道上弓下身子,他饥饿、疲倦、寒冷。他望望天,看看地,忽然发现,他正站在一座教堂前。是啊!一座小教堂,就在牧师住宅的旁边。没错,是教堂。‎ 教堂有两扇门。‎ 在夜色中,宽宽的石阶上铺满了白雪。两扇高高的小圆顶拱门,门两旁各有一根细细的石柱支撑着。正对面有一扇圆形的窗,里面衬着挑花纱窗帘,窗格中间镶着十字架,上面钉着石雕的耶稣基督。这一切在街灯下显得那么宁静,那么殷实。萨劲特眨眨眼睛,抬头望望,雪花飘进了眼里。这个晚上他第一次注意到了雪。‎ 他感到饥饿,感到寒冷,感到绝望,而又存着一线希望。他走上石阶,敲了敲门,没有回音。他转动了一下门的把手,门是上了锁的。他就用肩膀顶门,他有节奏地哼嘿着,就像被铁链拴在一起的囚犯在干活时喊着号子那样。‎ 门给撞开了。‎ 正当门板要往后倒的一刹那,两名警察乘着警车刚好赶到,他们手持警棍,跑上石阶,一把抓住了萨劲特。这一次,萨劲特有了反抗意识,他抓住门边的一根高石柱,抱紧不放。两个警察使劲拉他,他死死抱住石柱,街上过路的行人都跑到两个警察的背后,抱住他们的腰,帮着一块儿拉。萨劲特仍死抱住石柱不放。‎ 接着,教堂倒塌了。把两个警察和其他所有的人都埋在砖块、石头和瓦砾堆下,整个教堂都倒在雪地里。‎ 萨劲特从瓦砾堆中爬出来,一个劲地朝大街走去。‎ 萨劲特起初还以为自己是独自一人在走着,可是,他还听到了另一个人的脚步声,在跟他踩着同一个节拍。他回头看看,看见耶稣基督就在他身旁,和他齐步走着。他就是教堂圆窗格十字架上的那个基督——他仍然是石刻的,表面粗糙,好像就在教堂倒塌那会儿,从十字架上脱落下来,在他身边跟着走的。‎ ‎“真见鬼,”萨劲特说,“我这是头一回看到你从十字架上下来。”‎ ‎“是啊,”耶稣说,他的脚步把雪踩得沙沙作响。‎ ‎“天啊!我明白,你一定乐意从十字架上下来。”‎ ‎“当然乐意。”‎ ‎“你真的在十字架上给钉了两千年?”‎ ‎“一点儿没错。”‎ ‎“唉,我身上要是有几个现钱,我就带你到处逛逛。”‎ 俩人继续在雪地里走着,一直走到铁路旁。铁路上的红绿信号灯,被黑夜中的飞雪半遮着。铁轨一边的远处,有一堆篝火,是一些无业游民点燃的。‎ ‎“我可要歇脚了。我实在累了。”萨劲特说。‎ ‎“我要继续往前走,到堪萨斯城去。”耶稣说。‎ ‎“好吧,回头见!”‎ 大约清晨六点,有一列货车经过,萨劲特沿着铁轨飞跑过来,紧接着一跃身抓住了货车,想翻进一节敞顶煤车。说也奇怪,那节煤车里全是警察。靠近他的那个警察用警棍狠狠地朝他手指节上打。‎ 他设法想翻进去,他直着嗓子嚷: “妈的!让我进车厢!”‎ ‎“住嘴!”警察咆哮着,“你这疯黑鬼!”‎ 忽然,萨劲特意识到,他确实在监狱里,哪来的什么十字架上下来的耶稣、火车。晚上流的血,现在都干了。结在脸上,头痛得厉害。过道里的那个警察在狠狠地用警棍打他的手指关节,因为他抓住监狱的铁栅门死劲地摇晃,想把这扇门撞开。‎ ‎(入选时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 A.小说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个失业的黑人在大雪纷飞的夜晚的遭遇。‎ B.萨劲特站在多赛牧师的家门口,希望牧师收留他,但遭到了拒绝,原因是多赛牧师家已经没有床位,晚饭已经供应过,地方已被占满。‎ C.“唉,我身上要是有几个现钱,我就带你到处逛逛。”石人耶稣说的这句话表现了耶稣对萨劲特的友好,与现实社会中的人形成了对比。‎ D.“门”本应是接纳、包容的象征,但从萨劲特的遭遇来看,无论是牧师的“住宅的大门”,还是小教堂的“门”,对他都是一种拒绝。‎ E.小说先后写了“他实在是饿极了,困极了,累极了” “他饥饿、疲倦、寒冷”这样的话,目的是说明萨劲特拉倒小教堂是出于无奈。‎ 答案:A D(答对一个给2分)【解析】B没有床位,晚饭已经供应过,地方已被占满,这是收容所拒绝他的原因。C理解错误。这句话是萨劲特对石人耶稣说的,表现了萨劲特对石人耶稣的坦诚友好。E表述不当。从情节上看,萨劲特并没有有意去撞倒小教堂,是警察要拉走他,萨劲特抱着柱子不走,而把小教堂弄倒了。‎ ‎5.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基本情节。(4分)‎ 参考答案:‎ ‎①在经济萧条的年代,饥寒交迫、寻找栖身之地却处处碰壁的萨劲特遇到了代表仁慈博爱的牧师,但也被拒之门外。‎ ‎②他想到小教堂躲避风雪,但小教堂的门紧锁着。与警察产生误会,而拉倒了教堂。‎ ‎③他产生耶稣离开十字架,在他身边跟着走的幻想,最终发现自己现实中已被投入监狱。‎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6.小说后半部分写了耶稣“从十字架上脱落下来,在他身边跟着走”这样一个情节,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①从情节上,加上这样一个虚构的情节,把现实情境与虚幻情境相结合,使小说在表现上富于变化,能够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 ‎②‎ 从人物上,从十字架上走下来的耶稣谈吐坦诚,平易近人,二人之间平等相待,十分融洽,与世人、牧师对待萨劲特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从主题上,讽刺了披着宗教外衣的牧师们的虚伪,也揭示出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及种族之间的不平等。 ‎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9题。‎ 熊希龄:“此君一出天下暖”‎ 熊希龄出生于湘西凤凰城沱江河畔一个三代从军的军人家庭。熊希龄幼时即表现出惊人的天赋,一本《三字经》,三四天就能背熟,“神童”之誉,不胫而走。稍大,又凭满腹才情,名满三湘。‎ 二十四岁,熊希龄顺利中了进士,与张骞同榜。在殿试时,光绪帝很欣赏他的文笔,在他的考卷上用朱笔御批:“笔摇五岳,气行全球,横扫五大洲,杰作也。”年纪轻轻就被“点翰林”,仕途可谓前途无量,春风得意。可是,就在他入翰林院不到两个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民族危亡激起了熊希龄的满腔豪情和报国之志,腐朽如槁木的清王朝,已承载不了他的理想之舟,“分道扬镳”成为必然。他给洋务派首领张之洞上书,强烈要求变法维新。湖南维新运动兴起,他以在籍翰林身份协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并参加谭嗣同创立的南学会。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熊希龄因在赴京途中骤病,未能按时到京而逃过一劫,但也被清廷“革职永不叙用,发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回到老家的熊希龄,闭门读书,养精蓄锐。‎ 寒来暑往,岁月更替,静待中的熊希龄等来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国内立宪呼声如浪潮高涨,一向闭关自守的清廷和心扉紧闭的西太后,迫不得已派遣五名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新任湖南巡抚端方就是其中之一。端方非常爱惜熊希龄这位才子,一旦机会来临,他就大力保荐。就这样,熊希龄充任五大臣的随员,一起出访。‎ 这番国外游历,丰盈了熊希龄的阅历。回国后,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又奏调他任东三省屯垦局会办兼奉天造币厂总办。东三省的经济,在他的长袖善舞下,如雨后春笋,一派生机,熊希龄的头上,也冠上一顶“理财能手”的高帽。‎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为了粉饰太平,竭力拉拢进步党人组阁,熊希龄自然是负责组阁的不二人选。熊希龄以“不问党不党,只问才不才”的原则组阁,熊氏内阁有“第一流人才内阁”和“名流内阁”之称。这届内阁不是浪得虚名,真可谓人才济济。当上民国首任民选总理的熊希龄,雄心勃勃,自然渴望有番作为,他力图建立起“真正共和国”。‎ 可是,袁世凯让熊希龄组阁,本来就只是一种姿态,一个过渡,是利用“名流”来装点门面对付国民党。当他的目的达到后,“名流内阁”便沦为累赘。熊希龄作为一个读书人,虽然才华横溢,有谋有略,处处被袁世凯玩弄于股掌中。‎ 熊希龄和那个时代的一群人的命运,都输给了那个乱世。熊希龄开始筹办香山慈幼院,穷后半生之力从事慈善教育事业。这个转身虽不华丽,甚至有些无奈和凄怆,但民国从此多了一位不可多得的慈善大家,使得乱哄哄的世道,有了一处安宁的荫蔽,风雨凄迷的漫漫长路,有了一个歇息的长亭。‎ 熊希龄把香山慈幼院打造成一所特殊的学校,一座新式教育的试验园地。慈幼院与其他国民学校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其推行的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合一”的教育体制,并且对孤贫儿童的衣、食、住及学习、生活用品全部免费。慈幼院的教育理念和创办实绩,为当时社会所公认,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开创了中国慈善教育的先河。‎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已淡忘政治的熊希龄又萌发了爱国热忱。他宣布香山慈幼院中学全部男生停止文化课学习,集中到北平青龙桥三校进行军事训练,准备将达到一定年龄的学生,输送给抗日意识较强的冯玉祥的抗日部队做后备军。他多次亲临军训现场,鼓励学生说:“在此抗战时间,乃千载一时之机会,吾人不于此时努力尽责,更待何时?余意少壮青年,亦须于此时磨炼困难,为国服务,读书何为?逃难何为?”‎ 熊希龄是决心奔赴国难的,他做好了死在战场上的准备,他办的两件事格外引人瞩目:一是为自己在香山建了生圹;二是将自己的家产全部捐充慈善教育事业。沪宁相继沦陷后,熊希龄和夫人毛彦文忧心如焚,乘船赴香港为难民和伤兵募捐,后准备绕道广州返回湖南,以期再为苦难中的家国尽绵薄之力。但因积劳成疾,熊希龄突发脑出血,抛下他未竟的事业、深爱的妻子和数千名孤贫儿童,走了。‎ ‎ ——节选自《名人传记》‎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抗日战争爆发后,熊希龄将慈幼院经过军事训练的适龄男生输送给冯玉祥做后备军,并亲临军训现场,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报效祖国。‎ B.熊希龄是中国慈善教育的开拓者,经营香山慈幼院,推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合一”的教育体制。‎ C.在民族危亡之际,熊希龄充满豪情壮志,向洋务派首领张之洞上书,强烈要求变法维新并协助其推行新政。‎ D.熊希龄曾与张骞同榜,在科举考试中,深受光绪帝的赞赏,考卷还得到光绪帝的朱笔御批,真可谓春风得意。‎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张冠李戴,熊希龄不是协助张之洞推行新政,而是协助陈宝箴推行新政。‎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熊希龄经历国外游历后,兼收并蓄国外先进经验,治理东三省时,经济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惊叹。‎ B.熊希龄中进士点翰林步入政界,仕途一帆风顺,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得到端方的大力保荐,充任随员。‎ C.当熊希龄看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时,用捐出家产的实际行动支持抗战,无怨无悔,将温暖送到了人间。‎ D.熊希龄雄心勃勃,渴望有番作为,组建一流的内阁,人才济济。却被袁世凯所欺骗,一番付出,付诸东流。‎ E.熊希龄出生于显赫的家族,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之下,表现出聪颖的智慧,享有“神童”之誉,名满三湘。‎ 答案:C D(答对一个得2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的能力。A项“兼收并蓄国外先进经验”无中生有。B项 “得到端方的大力保荐,充任随员”发生在国内立宪呼声日益高涨之时,而非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时。E项“出生于显赫的家族”不准确,应是出生于三代从军的军人家庭;“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之下”文中并未提及。‎ ‎9.蔡元培先生撰写的一副对联:“宦海倦游,还山小试稚幼院;鞠躬尽瘁,救世惜无老子军。”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君一出天下暖”的认识。(5分)‎ 参考答案:‎ ‎“此君一出天下暖”,这不仅是熊希龄的政治理想,也是他的人生写照。(1分)不管是身居高位还是革职查办,熊希龄始终胸怀经国济世的政治抱负。(1分)①上书洋务派首领张之洞要求变法维新,并协助陈宝箴推行新政,以期拯救危亡中的中华民族。 ②组建名流内阁。力求“真正共和国”,力主共和,推行民主。③离开政坛后,筹办了香山慈幼院,穷后半生之力从事慈善教育事业。④抗战之时,毁家纾难,捐献自己的全部家产,救助难民和伤兵。‎ ‎(一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在解读题目的同时,还需要解读对联中的关键词“宦海”“稚幼院”“救世”“老子军”。联系文本结合熊希龄的人生经历分析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积,字仲车,楚州山阳人。孝行出于天禀。三岁父死,旦旦求之甚哀,母使读《孝经》,辄泪落不能止。事母至孝,朝夕冠带定省。从胡翼之学。所居一室,寒一衲裘,啜菽饮水,翼之馈以食,弗受。 ‎ 应举入都,不忍舍其亲,徒载而西。登进士第,举首许安国率同年生入拜,且致百金为寿,谢却之。以父名“石”终身不用石器,行遇石则避而不践,或问之,积曰:“吾遇之则怵然伤吾心,思吾亲,故不忍加足其上尔。”母亡,水浆不入口者七日,悲恸呕血。庐墓三年,卧苫枕块,衰绖不去体,雪夜伏墓侧,哭不绝音。翰林学士吕溱过其庐适闻之,为泣下曰:“使鬼神有知,亦垂涕也。”既终丧,不彻筵几,起居馈献如平生。 ‎ ‎ 中年有聩疾,屏处穷里,而四方事无不知。客从南越来,积与论岭表山川险易、镇戍疏密,口诵手画,若数一二。客叹曰:“不出户而知天下,徐公是也。”自少及老,日作一诗,为文率用腹稿,口占授其子。尝借人书策,经宿还之,借者绐言中有金叶,积谢而不辨,卖衣偿之 徐积,字仲车,是楚州山阳人。他天性孝顺。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天天要找父亲,十分伤心,母亲让他读《孝经》,他就流泪不止。他侍奉母亲十分孝顺,早晚衣饰整齐向母亲问安。他跟从胡翼之求学。住在一间小屋里,天冷了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胡翼之送给他食物,他不肯接受。‎ 他进京应举,不忍心丢下母亲,只好载着母亲一同西行。考中进士时,第一名许安国率领同时考中的进士们拜见他母亲,并且送了一百两金子为他母亲祝寿,徐积谢绝不受。因为父亲的名中有“石”字,他就终身不使用石器,走路遇到石头就避开它而不踩踏它,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就说:“我遇到石头内心就会悲伤,就会想起我的父亲,所以不忍心踩在石头上。”母亲去世时,他七天不进食,悲痛得吐出血来。他为母亲守墓三年,睡在草垫上,头枕着土块,丧服不离身,雪夜趴在墓旁,哭声不断。翰林学士吕溱经过他的茅屋恰好听到哭声,为他流下眼泪说:“如果鬼神有知,也会流泪的。”丧期满了以后,他也没有撤去祭祀的桌子,每天奉送祭品像平常一样。‎ 他中年的时候耳朵聋了,隐居在偏僻的乡里,可是四方的事情无所不知。有个客人从南越来,徐积和他谈论岭南山川的险易、镇守的疏密,嘴里说着,手里画着,好像数数一样熟悉。客人叹服说:“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事,徐公就是这样的人。”徐积从小到老,每天写一首诗,写文章大多打腹稿,口中念出给儿子记下。他曾经借了别人的书籍,过了一夜归还,借给他书的人欺骗他说书中有金叶子,徐积道歉而不辩解,卖了自己的衣服偿还别人。‎ ‎。乡人有争讼,多就取决。州以行闻,诏赐粟帛。‎ ‎ 元祐初,近臣合言:“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宜在所表。”乃以扬州司户参军为楚州教授。每升堂,训诸生曰:“诸君欲为君子,而劳己之力,费己之财,如此而不为,犹之可也;不劳己之力,不费己之财,何不为君子?乡人贱之,父母恶之,如此而不为,可也。乡人荣之,父母欲之,何不为君子?”又曰:“言其所善,行其所善,思其所善,如此而不为君子者,未之有也。言其不善,行其不善,思其不善,如此而不为小人者,未之有也。”闻之者敛衽敬听。居数岁,使者又交荐之,转和州防御推官,改宣德郎,监中岳庙。‎ ‎  卒,年七十六。政和六年,赐谥节孝处士,官其一子。‎ ‎——选自《宋史·徐积传》‎ 乡里人有了纠纷,大多到他那里找他解决。州里把他的事迹上报朝廷,朝廷下诏赐给他粮食和衣物。‎ 元祐初年,朝中近臣共同进谏说:“徐积赡养父母以孝闻名,在乡里以廉正著称,他的道德和才学,在东南一带很出名。现在他年过五十,因为耳聋不能出来做官。朝廷正在下诏举荐内外学官,向徐积这样的贤才,应该在推荐的奏章中。”于是以扬州司户参军的身份担任楚州州学教授。每次给学生上课,教导学生说:“各位都想成为君子,如果为此而耗费了你的精力和钱财,你不想做,尚且说得过去。如果不需要你出力,也不需要你破费,为什么不做呢?如果同乡人都鄙视君子,父母也讨厌君子,你不想做君子,也说得过去。如果同乡人以做君子为荣耀,父母也希望你成为君子,为什么不做君子呢?”他又说:“ 如果说的、做的、想的都是自己认为好的事物,这样的人还不能成为君子,没有这样的事。如果说的、做的、想的都不是自己认为好的事物,这样的人还不成为小人,也没有这样的事。”听他讲课的人都整理衣襟恭敬聆听。过了几年,使者又接连推荐他,他被调任和州防御推官,又改任宣德郎,任中岳庙监。‎ 去世时年龄七十六岁。政和六年,朝廷赠他“节孝处士”的谥号,让他的一个儿子当了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宜在所表/‎ B.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宜在所表/‎ C.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宜在所表 D.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宜在所表/‎ 答案: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孝经》,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集中阐述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B.同年,指同时,中国古代称同时入学又同一年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的人为同年。‎ C.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其中守护坟墓。‎ D.诸生,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最早指有学问的士人,文中是指众弟子。‎ 答案:B【解析】“同年”不一定是同时入学的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积天性孝顺。三岁时父亲去世,他天天要找父亲,十分伤心;后来进京应试,他也不忍心丢下母亲。‎ B.徐积为人廉正。他考中进士时,第一名许安国等人拜见他的母亲,送了重金为他母亲祝寿,他谢绝不受。‎ C.徐积关心国事。他虽然隐居在偏僻之处,但对四方之事无所不知,尤其关注岭南的山川地势和镇守情况。‎ D.徐积劝人向善。他认为一个人做君子既不需要出力,也不需要破费钱财,而且是乡人和父母都赞同的事。‎ 答案:C【解析】“关心国事”的概括和 “尤其关注岭南的山川地势和镇守情况”的分析有误,原文只是强调徐积“不出户而知天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借人书策,经宿还之,借者绐言中有金叶,积谢而不辨,卖衣偿之。(5分)‎ ‎(徐积)曾经借了别人的书籍,过了一夜归还,借给他书的人欺骗他说书中有金叶子,徐积道歉而不辩解,卖了自己的衣服偿还别人。‎ ‎(2)言其所善,行其所善,思其所善,如此而不为君子者,未之有也。(5分)‎ 如果说的、做的、想的都是自己认为好的事物,这样的人还不能成为君子,没有这样的事。‎ ‎(拆开翻译也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郁郁①‎ 金·元好问 郁郁羁怀不宜开,更堪寥落动凄哀。‎ 华胥梦②破青山在,梁甫吟成白发催。‎ 秋意渐随林影薄,晓寒都逐雁声来。‎ 并州旧日风声恶,怅望乡书早晚回。‎ 注:①诗写于蒙古军攻占山西,作者从三乡移居登封后。②华胥梦,黄帝白天寝睡,梦游华胥国,其间没有统治者,人民没有嗜好,没有爱憎,没有利害。‎ ‎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诗的首句用叠声词“郁郁”领起,既表达了作者郁闷的心情,也为整首诗奠定了沉郁的感情基调。‎ B.诗人运用“华胥梦”和“梁甫吟”两个典故,表达了美梦破碎,悲苦凄切的感情。‎ C.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景,通过深秋林子里微薄的影子以及秋晨飞雁的叫声,营造一种清新却又喧闹的气氛。‎ D.尾联叙述诗人百无聊赖等候书信,不禁回忆起并州以往的战事。‎ E.联系写作背景,可以理解诗人远离家乡,孤单寂寞的心情。‎ 答案:C D(答对一个给2分)【解析】C项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景,通过深秋林子里疏疏落落的影子以及破晓寒风中飞雁的叫声,营造一种凄清的气氛,表达诗人悲苦的心情。 D项尾联叙写并州近日战事恶劣,自己盼望故乡的书信。‎ ‎15.简析本诗是如何抒情的?(6分)‎ 参考答案:①借典抒情:诗人借黄帝梦游华胥国及《梁甫吟》的典故,抒发离乱之苦;②借景抒情:秋意渐浓,木叶脱落,树林影疏,破晓寒风吹来阵阵雁声,渲染凄凉氛围,表达离乱之悲;③直抒胸臆:诗开篇用“郁郁羁怀”“寥落”,结句用“怅”直接抒发思乡与悲时之痛。‎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赤壁赋》中描写箫声凄切,让寡妇落泪的一句是:泣孤舟之嫠妇。‎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自己归去之后乐天安命,不再彷徨的一句是乐夫天命复奚疑!‎ ‎(4)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彩霞与野鸭共飞的美景的一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 第II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中国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不能患得患失,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大量储备石油天然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突发事件。‎ ②与大多数惨淡经营而倒闭的民营书店不同,这家书店较早引入了资本运作,为其在全国扩张市场助力,但此举也让它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③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④王老师是一位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了七名博士生。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子,接受教诲的机会更多一些。‎ ⑤因为事件的来龙去脉复杂繁琐,想要给读者解释清楚,就要长篇累牍,便无法将故事浓缩在200字以内。‎ ⑥真正的读书,需要一种不急不躁的从容心境。在淡泊的氛围中,上溯远古,下及未来,含英咀华,沉思遐想,思绪跟随古色古香的书味尽情飞翔。‎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答案:B【解析】患得患失: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长篇累牍: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用的木板。指著作篇幅很长,内容很多(含贬义)。含英咀华:咀:细嚼,引申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与一般智能机器人不同的是,情感机器人会更有目的地获取与情感有关的有效信息,如人的表情和动作,语音的高低、强弱等。‎ B.高等教育产业化运作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圆大学梦,又可以筹措更多资金,帮高校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难题。‎ C.进入高三之后,部分学生借口以学业负担过重、复习压力过大为名,成天沉溺于题海之中,几乎完全放弃了必要的课外阅读。‎ D.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斯·门罗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还比较陌生,但其实她早已蜚声国际,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答案:A【解析】B项,两面对一面,“双刃剑”指的是厉害双方面,后面只说了有利的一面。C项,句式杂糅,“借口”与“以……为名”保留一个。D项,主客颠倒,应改为“大多数中国读者对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斯·门罗……”。‎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高考作文要有读者意识。平时作文,_①__是作者自赏, ② 是小范围传阅, ③ 是通过发表让公众了解,文章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生命力的, ④ 读者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很重要。考场作文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的戴着镣铐的舞蹈,考生要有读者意识。考场作文的读者,就是那个未曾谋面的阅卷老师。其读者的特殊性 ⑤ 决定了写作的特殊性, ⑥ 决定了树立读者意识的必要性。‎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既 ‎/‎ 也 因为 不但 还 B 不管 或 还 所以 既 又 C 无论 还 抑或 因此 不仅 而且 D ‎/‎ 还 又 因而 不仅 而且 答案:C【解析】 “无论”与后面的“都”照应,构成条件关系。“是……还是……亦或是……”三句构成选择关系。“文章是通过阅读获得生命力的” 与“读者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很重要”之间有因果关系,故用“因此”。最后两个分句之间有递进关系,所以用“不仅……而且”。 ‎ ‎20.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1)请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不超过80字)(3分)‎ 参考答案:愚公感冒了,到一家卫生院开药,医生开的药堆了满满一桌子。面对这么多药,愚公吓得帽子都掉了,医生却说:“你吃不了还有你儿子,儿子吃不了还有你孙子嘛!”‎ ‎(2)请指出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50字)(3分)‎ 参考答案:漫画讽刺了当前一些医生为了个人利益而给患者大量开药的不良现象。‎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得超过15个字。(5分)‎ 筷子最早的称呼是“箸”,“箸”字的繁体字是“筯”,从读音和字形上,就可以看出,___① __。筷子不仅是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更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一些有关筷子的习俗至今流传,比如,筷子的摆放和使用要有讲究。首先,要会摆放筷子。筷子要整齐地摆放在进食者的右手边,不要将一双筷子一反一正并列摆放,也不要将筷子用于进食的一端朝外摆放。其次, ___ ②___。不可取位过高,这样容易被认为清高孤傲,也有远离父母家门的嫌疑; ____③____,这样容易被认为笨拙,也显得缺乏教养。‎ 参考答案:‎ ①筷子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进食 ‎ ②要会使用筷子 ‎ ③但也不可取位过低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鲤鱼们都想跃过龙门变为龙,可是龙门太高,它们只能望而兴叹。于是它们祈求佛祖降低龙门的高度。佛祖被感动,降低了高度,每条鲤鱼都顺利跃过,实现了梦想。但它们很快发现自己没有了做龙的感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A、 从鲤鱼的角度:‎ 鲤鱼向佛祖祈求——成功无捷径;实现理想须自身努力;‎ 鲤鱼终无做龙的感觉——拼搏成就精彩,梦想因汗水而美丽;追求卓越才能成为真正的龙(坚持高标准,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从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看:夯实过程方可收获丰硕成果 B、 从佛祖的角度看:不能因个人情感而随意改变评价标准,选拔人才要坚守尺度;‎ C、 从龙门的角度看:降低了高度的龙门,价值也变低了,人才选拔不能降低标准。‎

相关文档